核酸探针
第十二章 核酸探针检测技术

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第二部分第12章核酸探针检测技术赵杰文邹小波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第十二章核酸探针检测技术1 核酸探针的种类及其制备方法2 探针标记物与标记方法3 探针杂交与信号检测4 核酸探针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核酸探针的种类及其制备方法一、基因组DNA探针二、cDNA探针三、RNA探针四、寡核苷酸探针一、基因组DNA探针这类探针多采用分子克隆或PCR技术从基因文库筛选或扩增方法制备。
二、cDNA探针cDNA探针是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的互补DNA,因此它不含有内含子及其他非编码序列,是一种较理想的核酸探针。
三、RNA探针mRNA作为核酸分子杂交的探针是较为理想四、寡核苷酸探针用人工合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作为分子杂交的探针,其优点是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合成相应的序列,避免了天然核酸探针中存在的高度重复序列所带来的不利影响2 探针标记物与标记方法一、核酸探针标记物种类及其特点二、探针标记方法三、探针的纯化四、探针标记效率的评估一、核酸探针标记物种类及其特点 标记探针的目的是为了跟踪探针的去向,确定探针是否与相应的基因组DNA杂交一、核酸探针标记物种类及其特点 一种理想的探针标记物,应具备以下几种特性:1、高度灵敏性;;2、标记物与核酸探针分子的结合;;3、应不影响探针分子的主要理化特性;4、当用酶促方法进行标记时,应对酶促活性(Km值)无较大的影响;5、检测方法除要求高度灵敏性外,还应具有高度特异性二、探针标记方法(一)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法(二)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法(一)探针的放射性核素标记法1.缺口平移法2.随机引物法3.单链DNA探针的标记4.cDNA探针的标记5.寡核苷酸探针的标记缺口平移法(二)探针的非放射性标记法1.PCR标记法2.体外转录标记RNA探针PCR标记法体外转录标记RNA探针三、探针的纯化(一)凝胶过滤柱层析法(二)反相柱层析法(三)乙醇沉淀法四、探针标记效率的评估通过测定标记产物的量来估计每一次标记反应的效率,这可以准确了解杂交液中应加探针的量。
核酸检测原理是啥

核酸检测原理是啥
核酸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等体内的核酸。
其原理主要通过PCR(聚合酶链反应)技
术来实现。
首先,从病原体中提取出核酸样本,这样就可以将核酸分离出来。
然后,将核酸样本与特定的引物和荧光探针(也称为探针)反应。
引物是在特定核酸序列上的寡核苷酸,它可以与核酸样本中的目标序列结合。
探针是由荧光染料标记的核酸片段,其序列与目标序列配对。
在PCR反应中,引物和探针将与目标序列特
异性结合。
PCR反应开始后,通过一系列的温度循环,DNA聚合酶酶会
不断复制目标序列,并将目标序列扩增。
在每一个PCR循环后,荧光探针会被酶切,释放出的荧光信号被检测器记录。
通过PCR扩增的过程,如果样本中存在目标序列,经过多个
循环便可得到足够的扩增产物,这些产物会通过荧光信号显示出来。
反之,如果样本中不存在目标序列,则不会有荧光信号产生。
通过检测器记录荧光信号的强度,可以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目标核酸序列。
这种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精确地确定病原体是否存在,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核酸探针技术

中学生物学
0,’1!! 2,1" !##"
!##" 年
$%&&’( )*+,,’ -%,’,./
文件编号: 3##4 5 678" ( !##" ) #" 5 ###6 5 #!
核酸探针技术
岳朝宽
摘 要
!"#$%&’()*+,-./0
!"#$%%1
23456789:;<=>?=@ABCDEFGHIJKLMNOPQEFRST UV )’( 78 WV )’( 78 5678 文献标识码
,+-
\XYZ[; 目前应用较多的非放射性标记物是生物素和地
高辛, 二者都是半抗原。 生物素是一种小分子水溶性维生素, 对亲和素有 独特的亲和力, 两者能形成稳定复合物, 通过连接在 亲和素或抗生物素蛋白上的显色物质( 如酶、 荧光素 等) 进行检测。 地高辛是一种类固醇半抗原分子, 可利用其抗体 进行免疫检测, 运用原理类似于生物素的检测。地高 辛标记核酸探针的检测灵敏度可与放射性同位素标 记的相当, 而特异性优于生物素标记, 其应用日趋广 泛。
$+-
]^_‘Ma5b678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探针是在已知基因序列的
6
情况下, 由核酸合成仪来完成, 可廉价获得大量的此 类探针, 长度一般长约 !"#$" %&, 甚至可达 ’" %& 。如 果已知核酸序列可根据已知 ()* 或 +)* 序列合成 精确互补的 ()* 探针,单一已知序列寡核苷酸探针 能与它们的目的序列准确配对, 可以准确地设计杂交 条件, 以保证探针只与目的序列杂交而不与序列相近 的非完全配对序列杂交, 对于一些未知序列的目的片 段则无效; 如果不知道核酸序列, 可依据其蛋白质产 物 的 氨 基 酸 顺 序 推 导 出 核 酸 序 列 从 而 合 成 ()* 探 针。 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核酸杂交探针应 用十分广泛, 对于检测靶基因上单个核苷酸的点突变 和小段碱基的缺失或插入尤为适用。
如何自制核酸探针

如何自制核酸探针?什么是核酸探针?核酸探针是能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一段核苷酸分子。
通过在核酸探针上连接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生物素、荧光素、地高辛等,或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核苷酸,可以达到检测靶基因序列和纯化的目的。
这一过程被称为核酸杂交。
其原理是碱基互补的两条核酸分子退火形成双链。
探针应用核酸探针技术作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见的技术之一,是印记杂交,原位杂交,实时荧光PCR,microarray(微阵列)等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探针技术能定性或者检测特异性DNA/RNA序列,还可用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检测,疾病诊断等领域。
探针制备探针标记主要分为放射性和非放射性标记法。
探针制备流程如图1所示。
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等需要较长的DNA探针,常使用缺口平移法和随机引物法进行标记。
而这些方法对于较短的DNA(200 bp以下)来说,效率很低,常使用末端标记法。
除了这三种方法,常见的还有PCR标记法。
图1. 探针制备流程。
随机引物法随机引物法的原理是利用随机引物(random primer,即DNA 水解、分离得到的六聚脱氧核苷酸作)与单链DNA随机互补结合,在Klenow大片段酶的作用下,合成互补链,直至下一个引物。
如果模板是RNA,则使用反转录酶。
随机引物法可以使标记均匀跨越探针全长。
相比于缺口平移法,探针的活性更高,但是产量相对较低。
图2. 随机引物法的原理。
Protocol试剂:[α-32P]dCTP (3000Ci/mmol), dATP,dTTP,dGTP (5 mmol/L),Klenow大片段(2U/uL),模板,随机引物,NA终止/贮存缓冲液(50 mmol/L Tris-Cl (pH 7.5),50 mmol/L NaCl,5 mmol/L EDTA (pH 8.0),0.5% (m/V) SDS)5X 随机引物缓冲液(250 mmol/L Tris (pH 8.0),25 mmol/L MgCl2,100 mmol/L NaCl,10 mmol/L 二琉苏糖醇(DTT),1 mol/L HEPES ( 用 4 mol/L NaOH 调至 pH 6.6),1 mol/L DTT 贮存于 -20℃,临用前用水稀释,使用后弃去稀释的 DTT。
常用核酸探针标记方法

常用核酸探针标记方法1、切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原理:先用适量的DNase I 在Mg2+存在下,在双链DNA 上打开若干个单链缺口。
利用E. coli DNA 聚合酶I 的5'- 3' 核酸外切酶活性在切处将旧链从5’-末端逐步切除。
同时DNA 聚合酶I的5'- 3'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下,顺序将dNTP连接到切口的3’-末端-OH上,以互补的DNA 单链为模板合成新的DNA单链。
图1 切口平移法原理示意图特点:1)各种螺旋状态(超螺旋、闭环及开环)及线性的双链DNA均可作为缺口平移法的标记底物。
但单链DNA和RNA不能采用此方法进标记。
双链DNA小片段(>100-200bp)也不是此法标记的理想底物。
2)DNA多聚酶必须是E·Coli DNA多聚酶的全酶。
3)DNA模板要用纯化过DNA2、随机引物法(random priming)原理:将待标记的DNA探针片段变性后与随机引物一起杂交,然后以此杂交的寡核苷酸为引物,大肠杆菌DNA聚合酶I大片段(E·Coli DNA polymerase I Klenow Fragment)的催化下,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DNA链。
当反应液中含有标记的dNTP时,即形成标记的探针。
图2 随机引物标记法原理示意图特点:1)除了能进行双链DNA标记外,也可用于单链DNA和RNA探针的标记。
2)所得到的标记产物是新合成的DNA单链,而所加入的DNA片段本身并不能被标记。
3)新形成的标记DNA单链的长度与加入寡核苷酸引物的量成反比,因为加入的寡核苷酸数量越多,合成起点也越多,得到的片段的长度也越短。
按标准方法得到的标记产物长度一般为200-400bp。
3、末端标记与切口平移法和随机引物法不同,DNA末端标记法并不将DNA片段的全长进行标记,而是只将其一端(5’或3’端)进行部分标记。
其特点是可得到全长DNA片段,DNA片段并非均匀标记,标记活性不高。
核酸探针的名词解释

核酸探针的名词解释
嘿,咱今天就来聊聊核酸探针这玩意儿!你知道吗,核酸探针就像
是一个超级侦探,专门去寻找特定的核酸序列。
比如说吧,就好像你
在一个超级大的图书馆里找一本特定的书,核酸探针就是那个能精准
找到那本书的小能手!
它是一小段经过标记的核酸分子,这个标记就像是给它装上了一个
闪闪发光的信号灯。
然后呢,它就可以和目标核酸序列特异性地结合。
这就好比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可准了呢!
咱举个例子啊,想象一下,细胞里面的核酸就像是一群人,而核酸
探针就是那个能准确找到特定那个人的高手。
它能一下子就抓住目标,然后通过那个标记,让我们知道它找到了。
核酸探针的作用可大了去了!它可以用来检测病毒、细菌,还能在
基因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比如说,当我们怀疑身体里有某种病毒的
时候,核酸探针就能快速地找到它,告诉我们是不是真的有。
这多厉
害啊!
在科学研究中,核酸探针也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人员用它来探索基
因的功能,就像探险家在未知的领域寻找宝藏一样。
你说,核酸探针是不是超级神奇?它就像是一个默默无闻却又超级
厉害的小英雄,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总之,核酸探针就是那个能在核酸世界里精准定位、发挥关键作用的神奇存在!它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重要工具,为我们解开生命的奥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没有它,很多事情我们可都没法做呢!。
核酸探针

核酸杂交:不同来源的两条核酸单链由
于具有互补序列,在一起复性时,互补 序列配对,形成杂化分子。
+ +
14
15
16
二、影响杂交的因素 1. 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 2. 温度:比Tm低25℃~30℃较适宜
3. 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杂交反应率↑
17
4. 杂交液中的甲酰胺
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 含30%—50%甲酰胺的杂交溶液温度能 降低到30—42℃。 使用甲酰胺的优点:
45
1. Southern 印迹杂交 主要步骤:
46
纯化的待测DNA样品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EDTA, 65℃灭活限制酶)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DNA片段 变性液(碱变性)
凝胶上DNA变性
Tris缓冲液 中和 高盐下
预杂交 杂交 放射自显影 结果分析
47
DNA转印至NC膜
烘干、固定
48
southern印迹
3
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 规则有序的双螺旋结构变为不规则 无序的单链线团样结构的过程。
4
5
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melting temperature):
使50%的DNA发生变性时的环 境温度。 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 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 的。
28
2. 特性: ①检测特异性强; ②灵敏度高; ③对酶促反应无任何影响,也不影响碱 基配对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④易造成放射性污染;
⑤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应用受到限制,随用 随标记,立即使用,不能长时间存放。
29
3. 探针标记的方法 ①缺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 实质:用 [α-32P]dNTP取代原来 DNA链 中不带同位素的同种核苷酸,生成的两 条链均被同位素标记。
核酸探针描述课件

斑点印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核酸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核酸样品直接点到 膜上,然后通过与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检测目核酸序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 便、快速、高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基因诊断、基因表达分析等领域。
微孔板印迹法
总结词
一种将核酸结合到微孔板上的方法,用 于高通量检测多个样本中的特定核酸序 列。
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核酸探针的应用领域
基因检测与诊断
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遗传病、癌症等 疾病相关的基因序列变化,为疾病的
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生物多样性研究
用于检测和鉴定物种的基因组序列, 研究物种的进化、分类和系统发育等
。
食品安全与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食品和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微 生物、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核酸 序列,保障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
探针的纯化与保存
探针的纯化
通过凝胶电泳、亲和层析等方法对标记后的核酸 探针进行纯化,去除杂质和未标记的核酸分子。
探针的保存
将纯化的核酸探针进行分装,并保存在-20℃或80℃冰箱中,以延长探针的保存时间并保持其稳 定性。
03
核酸探针的检测方法
Southern印迹法
总结词
一种将DNA从凝胶转移到膜上的方法,用于检测基因组DNA中的特定序列。
农业科研与育种
用于检测和鉴定农作物及其病原微生 物的基因组序列,研究农作物的遗传 改良和抗病育种等。
02
核酸探针的制备
目的基因的获取
01 基因组DNA提取
从生物样本中提取基因组DNA,作为制备核描述课件
目录
• 核酸探针概述 • 核酸探针的制备 • 核酸探针的检测方法 • 核酸探针的实际应用 • 核酸探针的未来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 特性: ①检测特异性强; ②灵敏度高; ③对酶促反应无任何影响,也不影响碱 基配对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④易造成放射性污染;
⑤半衰期短的同位素应用受到限制,随用 随标记,立即使用,不能长时间存放。
29
3. 探针标记的方法 ①缺口平移法(nick translation) 实质:用 [α-32P]dNTP取代原来 DNA链 中不带同位素的同种核苷酸,生成的两 条链均被同位素标记。
6
7
增色效应:
DNA变性后对 260nm紫外光收 增加的现象。
8
DNA的复性(renaturation):
在适当条件下,变性DNA的两条 互补链可再恢复成天然的双螺旋结 构的过程。 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 性,此过程称为退火(an性DNA复性后 对260nm紫外光 吸收减少的现象。
第五章 核酸探针技术检测 食品微生物
1
核酸分子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指具有互补序列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条 件下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的过程。
不同来源的DNA或RNA单链在一定条件下 重新组成的新的双链分子——杂交分子。
2
第一节 核酸探针杂交的基本理论 一、变性与复性
22
2. cDNA探针(complementary DNA)
通过逆转录 ↓ 双链cDNA 优点: 不含内含子及高度 重复序列但不易获得 ↓S1核酸酶切平两端 加接头 ↓限制酶 粘性末端 ↓ 载体连接 ↓ 克隆
23
3. RNA探针:检测DNA和mRNA 优点:杂交效率高,稳定性高,非特异性 杂交较少,未杂交探针可用RNase 降解,减少本底的干扰。 缺点:易降解,标记方法复杂
①低温下探针更稳定; ②能更好地保留非共价结合的核酸。
18
注意: ①待测核酸顺序与探针顺序同源性高 的杂交,用水溶液时取68℃,用50% 甲酰胺溶液时取40℃。 ②待测核酸顺序与探针同源性不高时, 以50% 甲酰胺溶液在35—40℃杂交。
19
5. 核酸分子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复性几率。 6. 非特异性杂交反应:在杂交前将非特异 性位点进行封闭,以减少对探针的非特异 性吸附作用。 常用封闭物: ①变性非特异DNA:鲑鱼精子DNA, 小牛胸腺DNA ②高分子化合物:Denhardt溶液 脱脂奶粉
53
蛋白杂交
一、蛋白质的免疫印迹(western) 场所:硝酸纤维素膜 待检分子:蛋白 探针:抗体 杂交的方式:经电泳分离不同的蛋白,转 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用特定的抗体与 蛋白杂交,检测特定的蛋白。
54
二、所用抗体 1、一抗:针对待测分子的抗体 2、二抗:针对一抗的抗体,标记有放射性 同位素或生物素
45
1. Southern 印迹杂交 主要步骤:
46
纯化的待测DNA样品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EDTA, 65℃灭活限制酶)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酶切DNA片段 变性液(碱变性)
凝胶上DNA变性
Tris缓冲液 中和 高盐下
预杂交 杂交 放射自显影 结果分析
47
DNA转印至NC膜
烘干、固定
48
southern印迹
30
31
②随机引物法(random priming)
人工合成的6~8个核苷酸长的各种不同排列 顺序的混合物,它们可以随机地互补到 DNA探针的某一处,作为引物,在Klenow 片段作用下,合成与探针DNA互补的DNA 链,当在反应液中加入[α-32P]dATP时,即 可形成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探针,但 探针DNA序列是长短不等的。
51
5. 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situ hybridization) 将细菌从平板转移到NC膜上
裂解细菌释出DNA
烘干 杂交
52
四、核酸杂交的应用 在医学研究与实践中,核酸杂交主要用 于基因诊断。 1、遗传病的诊断:例:β-地中海性贫血 的检验 2、病原体的鉴定:例:结合杆菌的快速 鉴定 3、癌基因点突变分析 4、用于骨髓移植与器官移植时的组织配型 及亲子鉴定
3
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 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 规则有序的双螺旋结构变为不规则 无序的单链线团样结构的过程。
4
5
解链温度(融解温度,Tm) (melting temperature):
使50%的DNA发生变性时的环 境温度。 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 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 的。
11
1. 常用的变性方法: ① 热变性
② 酸碱变性
③ 化学试剂变性
12
2. 影响复性的因素 ① 序列简单的分子复性快,如poly(dT)和poly(dA) 识别快 ② DNA片段愈大,扩散速度愈低,复性慢 ③ 离子强度↑→有利于复性 ④ DNA浓度↑→复性↑ Tm值的估算 ① <20bp Tm=4(G+C)+2(A+T) ② >20bp Tm=69.3+0.41(G+C)% ③ Tm=81.5℃+16.6lgM+0.41(G+C)% -500/n-0.61×(甲酰胺%)
吸水纸 滤纸 载体
凝胶 缓冲液
固定到载体
49
2. Northern印迹杂交 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 NC膜上的方法。与此原理相似的蛋白质 印迹技术则被称为Western blotting。
3. 斑点杂交(dot blot )(线状圆形)
50
4.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直接用探针与细胞或组织切片中的 核酸杂交。 应用:1)观察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 2)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中的定位
20
第二节 核酸探针
一、探针的选择原则 1. 高度的特异性 2. 制备探针的难易性和检测手段的灵敏法 二、探针的种类
21
1.体连接(质粒、噬菌体)
↓
克隆(PCR扩增)
↓
酶切 优点:①无性繁殖、制备方法简单;②不易降解 (与RNA比较);③标记方法成熟。
43
二、固体支持物种类
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乳胶颗粒、磁珠、 微孔板等。 选择原则:
① 具有较强的结合核酸的能力; ② 与核酸的结合比较稳定 ③ 尽量少的非特异性吸附
44
三、常用固相杂交类型
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 菌落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狭缝杂交、 组织原位杂交、夹心杂交等。
35
(二)常用的非放射性标记
优点:无环境污染,可较长时间贮存 方法:1.酶标记法 2.化学标记法 要求:标记物应具有耐热、对组织细胞无特异 亲和性、分子量小,对探针杂交无影响或影响 甚小,不影响DNA三维空间构象的形成。 常用的标记物:生物素(biotin)、地高辛 (digoxigenin)、光生物素(photobiotin)、 补骨脂素、2-乙酰氨基芴(2-acetylomino fluorene)
优点:比活度高,结果稳定
32
33
③用T4多核苷酸激酶标记DNA5ˊ末端
5ˊ-pCpGpApCpG-3ˊ 碱性磷酸酶(AKP) 5ˊ-HOCpGpApCpG-3ˊ [γ-32P]ATP T4噬菌体多核苷酸激酶(PNK)
5ˊ-32PCpGpApCpG-3ˊ
34
④Klenow片段快速标记DNA探针末端 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切割可得两条多肽链 N— 5ˊ→3ˊ外切酶 小片段(36000)
24
4. 寡核苷酸探针 优点:①可根据需要合成相应序列; ②探针短,序列复杂性低,分子量小, 因此杂交时间短; ③长 度只有10—50bp,该识别序 列内1个碱基的变化可明显降低杂 交Tm值。 ④可大量合成,价格低,能够用酶 学或 化学方法进行非放射性标记。
25
三、探针设计原则:
①长度:10~50bp ②碱基成分:G+C含量为40%~60% ③探针分子内无互补序列。 ④避免同一碱基重复出现。 ⑤ 一旦选定某一序列后,尚需与已知的各种基因 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非靶区域的同源性不应 超过70%或有连续8个或更多的碱基同源。
26
四、探针标记物的选择 理想的标记物: ①具有高度的灵敏性 ②与探针结合后,不影响杂交及探针的主 要理化特性 ③检测方法高灵敏性、高特异性,假阳性率 低,环境污染少,价格低廉;
④若用酶促方法标记,应对Km影响不大
27
(一)常用的放射性标记物
1. 常用探记探针的同位素:
32P、3H、35S、14C、125I、131I
3ˊ→5ˊ外切酶 5ˊ→3ˊ聚合酶
—C
Klenow片段(67000)
5′—GAATTC—3′ 3′—CTTAAG—5′
EcoRⅠ 5′——G 3′——CTTAA AATTC——3′ G——5′ Klenow, dNTP,[α-32P]dATP 5ˊ——GAATT 3ˊ——CTTAA AATTC——3ˊ TTAAG——5
55
三、操作过程
蛋白的制备
SDS聚丙烯酰胺 凝胶电泳分离不 同的蛋白质
56
蛋白印迹
载体
+阳极
-阴极
多孔垫片 滤纸 凝胶
封闭
57
杂交(一抗与特定蛋 白结合)
漂洗去除多余的 一抗
二抗与一抗结 合
结果检测
58
13
核酸杂交:不同来源的两条核酸单链由
于具有互补序列,在一起复性时,互补 序列配对,形成杂化分子。
+ +
14
15
16
二、影响杂交的因素 1. 核酸分子的浓度和长度 2. 温度:比Tm低25℃~30℃较适宜
3. 离子强度:离子强度↑→杂交反应率↑
17
4. 杂交液中的甲酰胺
甲酰胺能降低核酸杂交的Tm, 含30%—50%甲酰胺的杂交溶液温度能 降低到30—42℃。 使用甲酰胺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