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

合集下载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

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言绝句《题乌江亭》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赏析】作者以兵家的眼光,论胜负由人之理,通过假想,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次句“包羞忍耻是男儿”,点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即“包羞忍耻”。

大丈夫应该能屈能伸,应该有容忍羞愧与耻辱的气量,而不是遇到挫折便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负气自杀。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是说江东子弟人才济济,如果项羽能够“包羞忍耻”,重返江东,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

《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题乌江亭》原文、翻译及赏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题乌江亭_诗词赏析_唐_杜牧

题乌江亭_诗词赏析_唐_杜牧

鉴赏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 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 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 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 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 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 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 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 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 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 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 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 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 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 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 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 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鉴赏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 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 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鉴赏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
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 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 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 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 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 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 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题乌江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的思想感情
《题乌江亭》表达了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

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

全诗为: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释义: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高中语文课文《题乌江亭》赏析与练习

题乌江亭杜牧(唐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一、知人论世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诗是作者于公元841年(会昌元年)赴任池州刺史,路过乌江亭时所写。

一说作于开成四年(839年)。

二、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三、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的才是真正男儿。

江东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四、赏析“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但是能够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首句直截了当的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做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此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辱”,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正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实在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江东的子弟大多是才能出众的人,如项羽愿返江东可能卷土重来。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无面见江东父老”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诗词赏析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自刎而死。

”兵家:一作“由来”。

事不期:一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江东:自汉至隋唐称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人。

才,一作“豪”。

卷土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

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

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杜牧《题乌江亭》赏析

【导语】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散⽂家。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杜“。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牧《题乌江亭》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题乌江亭 唐代: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

江东⼦弟多才俊,卷⼟重来未可知。

译⽂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

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

西楚霸王啊,江东⼦弟⼈才济济,若能重整旗⿎卷⼟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注释 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刎之处。

《史记·项⽻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江东虽⼩,地⽅千⾥,众数⼗万⼈,亦⾜王也。

愿⼤王急渡。

今独⾂有船,汉军⾄,⽆以渡。

’项王笑⽈:‘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弟⼋千⼈渡江⽽西,今⽆⼀⼈还,纵江东⽗兄怜⽽王我,我何⾯⽬见之?纵彼不⾔,籍独不愧于⼼乎?’······乃⾃刎⽽死。

” 兵家:⼀作“由来”。

事不期:⼀作“不可期”。

不期,难以预料。

包羞忍耻:意谓⼤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度。

江东:⾃汉⾄隋唐称⾃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才俊:才能出众的⼈。

才,⼀作“豪”。

卷⼟重来:指失败以后,整顿以求再起。

赏析 诗作⾸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普通常识,并暗⽰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

项⽻遭到挫折便灰⼼丧⽓,含羞⾃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汉”呢?“男⼦汉”三字,令⼈联想到⾃诩为⼒超过⼭河,⽓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羞愤⾃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题乌江亭注释译文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

题乌江亭注释译文卷土重来未可知【唐】杜牧
题乌江亭

【唐】杜牧
【注释】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 项 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 回江 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 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 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译文】 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 【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晚唐杰出诗人,字牧 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杜牧人称“小 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 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 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 川”,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二十卷。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Page
1
Page
Hale Waihona Puke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
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 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 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 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
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
上船渡江吧!”
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 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写作背景
卷土重来
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 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 “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 未可知。” 注释:
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 羽逃到乌江自刎。 期:预料。 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 辱。 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题 乌 江 亭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解说:
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 杜 牧 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 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
说不定还能在整旗鼓卷土重来。
诗歌赏析: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 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 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 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 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 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 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 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
“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
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 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 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 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 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 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 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 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 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 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项羽苦笑着说Biblioteka “天意要亡我,渡江还有什么意思呢?何况,当年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江东子弟,
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 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 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
《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