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儿歌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儿歌知识分享

第二章  儿歌知识分享

(2)模拟声响
雨铃铛
沙沙响,沙沙响, 春雨洒在房檐上。 房檐上,挂水珠, 好像串串小铃铛。
丁零当啷, 丁零当啷, 它在招呼小燕子, 快快回来盖新房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3)回环复沓
儿歌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一、儿歌的基本概念
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 歌谣,又称为“童谣”。是儿童文 学最基本的文体形式之一。
连韵 隔行押韵 几行一转韵
押韵方式 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转韵要自然和谐
(1)押韵
宝石光光 星星,月亮 抬头望望 摘来点灯 宝石光光 借来梳头 找我模样
踩高跷
正月里,好热闹, 村子里,踩高跷, 爷爷乐,奶奶笑, 小娃娃,追着跑, 叔叔扮个猪八戒, 腿儿长长个子高, 走一步,摇一摇, 摇来摇去摔不到。
三、儿歌的功能
1. 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唱过儿歌的孩子能快乐
地成长起来。”(黄庆云) 2. 陶冶幼儿的性情 使幼儿精神上得到舒缓,步入宁静 平和的境地,得到情感上的满足。
三、儿歌的功能
3. 开启幼儿的心智 儿歌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千姿百态,能使幼儿
开阔视野。 4. 培养幼儿的语言 儿歌可以使幼儿得到发音的训练, 学到丰富的词汇。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 儿童诗

第二章:儿歌诗歌儿童诗歌是具有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节奏,以优美简洁的语言表现儿童生活,抒写儿童情感的充满童趣、洋溢真情,张扬童心的儿童文学体裁。

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具体形式。

第一节儿歌导入:比较下列作品,判断文体特点:小老鼠阳光小老鼠,上案板,阳光,在窗上爬着,见猫来,打战战,阳光,在花上笑着,猫走了,再玩玩。

阳光,在溪上流着,阳光,在妈妈的眼睛里亮着。

一、儿歌的含义和特征含义:以低幼儿童为接受对象,用口语化的韵语唱诵的、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短歌。

从唱诵者的角度划分,儿歌可分为母歌和儿戏两类。

母歌——又称育儿歌,是育儿者唱诵给婴幼儿听的,或者是边唱边让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戏——幼儿自己唱诵的儿歌(包括在幼儿园里唱和幼儿自编自唱的儿歌)。

儿歌的审美特征:1、单纯形象,具体稚拙美。

单纯: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幼儿的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明地说明某一种道理。

形象:表意方面与儿童直观形象思维相吻合,儿歌所描绘的任何事物,所介绍的任何知识、活动都是具体的,突了形、色、声的特点,能给幼儿造成感官上的印象。

例1:《学鸭子》(薛卫民)例2、算术题鸭子走路,算术题,一道道,一摇一摆,一排等号像小桥。

小孩学它,算对了,就过桥,一瘸一拐。

算不对,过不了。

身子左扭,老师引我上金桥,屁股右歪。

向着科学大路跑。

左扭右歪,注:两层次,结构清晰简单,表意形象。

绊倒挨摔注:形象,幽默,稚拙。

《今天我来当爸爸》N0382、重音乐节奏,具音乐美。

音乐性是一切诗体作品的共同特征,儿歌与其他诗体作品相比,更强调音乐性。

因为儿歌以幼儿儿童为接受对象,而幼儿对文学的接受更侧重于感官性接受。

因此,儿歌强调听觉,重音韵效果,有很强的音乐性。

儿歌的音乐性表现在鲜明节奏和押韵上。

(1)鲜明的节奏——由诗句的停顿构成明显的节拍。

节拍有三种构成情况:节拍字数一致例:《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弟弟睡了留一个”。

第四课:第二章 儿歌

第四课:第二章 儿歌

• 有规律的句式是使儿歌产生节奏感最重要 的途径。 的途径。 • 句式: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句式:整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 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争气的杂言。 七言、三三七言以及不争气的杂言。 • 例如,课本 例如,课本P45,《蚕姑娘》。 ,《蚕姑娘 ,《蚕姑娘》。 • 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字数的变化也是形成 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儿歌和谐节奏的手段。 • 例如,P45,《我给小鸡起名字》。 例如, ,《我给小鸡起名字 ,《我给小鸡起名字》。
押韵
•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 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 隔行押韵( 行押韵) 行押韵) •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 课本 课本P44页的例子《宝石光光》 页的例子《 页的例子 宝石光光》
• 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 词语、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 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音韵和谐是儿歌的生命。 • 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儿歌的节奏鲜明 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 主要通过句式的整饬、 主要通过句式的整饬、句式的变化以及句 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 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形 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 成一定数量的节拍, 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就会形成短 暂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是儿歌的节奏。 暂自然的停顿,这种停顿就是儿歌的节奏。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 • • • • • • • • (一)摇篮曲 (二)游戏歌 (三)数数歌 (四)问答歌 (五)连锁调 (六)绕口令 (七)颠倒歌 (八)字头歌 (九)谜语歌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 一、语言浅显,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 指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 美。
穿衣歌(i韵)
• • • •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比如,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有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幼儿文学-儿歌2.1

幼儿文学-儿歌2.1
圣野、张继楼、柯岩等创作成就斐然。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第二章 儿歌 第一节(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第二章 儿歌 第一节(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儿童歌谣》《少年歌 谣》等大量儿歌专集。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 儿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十年动乱期间,儿歌被诬为毒草,横遭封锁 禁锢。粉碎“四人帮”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 儿童文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儿歌的功能:
每年的3月21日为“世界儿歌日”。
儿歌主要的功能有: (一)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儿歌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 力、培养审美情趣的最佳载体。 首先,儿歌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 (如任溶溶的《我给小鸡起名字》P28) 其次,儿歌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二)启迪幼儿的心智
儿歌包罗万象,涵盖大千世界的各种知识。它像一个 神奇的万花筒,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 如北京童谣《小眼睛儿》、虞运来的《小溪》
小眼睛看景致儿, 小鼻子闻香气儿。 小耳朵听好音儿, 小嘴儿吃奶皮儿。 冬天,小溪结冰, 亮晶晶,亮晶晶。 春天,小溪弹琴, 丁丁丁,丁丁丁。
(四)传承民族的文化
看似浅显的儿歌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记载 了社会生活习俗、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被誉为“民族 文化的活化石”。 儿歌将民族的优良传统、民俗文化等传递给幼儿。 如《忙年歌》(P30) 同时,儿歌也会给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提供正确的道 德规范。如传统儿歌《小板凳》(P30) 此外,一些儿歌还寄托着家人、社会对幼儿的祝福 和希望等。
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千姿百态的儿歌使幼儿在娱乐中 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思维、发展想象,启迪心智,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训练幼儿正确读音,帮助幼儿矫正发音。 儿歌中的绕口令历来都是语言训练的好材料。如北京 儿歌《四和十》(P29)
了解儿歌的概念; 了解儿歌的发展历程、功能和分类; 掌握儿歌的特征,并学会创编儿歌的方法。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课件第二章 儿歌

学前教育幼儿文学阅读与指导课件第二章 儿歌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10.点指兵兵(游戏歌) ● 南宁童谣 点指兵兵, 点指贼贼, 点着谁人做大兵, 点着谁人做大贼。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极具地方特色的游戏歌,也相 当于游戏的伴唱和游戏动作的节拍。这是一个抓人游戏, 游戏规则是:一群小孩先围成一个小圈,由一个人来负责 指人,即点兵人,被点到做大贼的人要立刻反应过来,并 跑出圆圈,躲避点兵人的追捕。如果被抓到则成为下一个 点兵人,继续游戏。这个游戏类似于我们熟悉的丢手绢游 戏。
一、要写出儿歌的样
(一)一节式 (二)二节式 (三)多节式
二、要写出儿歌的味
(一)押韵 (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奏
(1)采用一种节奏,每行字数相等。 (2)节拍不固定,根据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
三、写出幼儿情趣和情感
(一)从幼儿出发,深入幼儿生活,积累素材 (二)从幼儿出发,选择新的内容、新角度
1.内容新 2.角度新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5.背小猪 ● 鲁兵 背小猪,背小猪, 我的小猪胖嘟嘟。 谁要买,快快来, 妈妈说她不要买。 谁要买,快快来, 外公说他没钱买。 只有外婆眯眯笑: “人家不买我要买。” 她把小猪抱过来, 拍拍小屁股, 摸摸小脑袋, 她叫小猪好乖乖。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鲁兵,1924年生,浙江金华人。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著有《鲁兵童话选》《神奇的旅行》《教育 儿童的文学》等。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4.跳房子(字头歌) ● 台湾 林芳萍 捡石子, 画格子, 丢石子, 一只脚丫子, 跳过两栋大房子。
二、儿歌赏析的具体作品
【作者简介】林芳萍,女,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毕业 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获得美国休斯敦大学幼教硕士学位, 曾任教清华大学,现为台湾新竹教育大学讲师。她的作品 曾多次获奖,作品共有60余册。

第二章--儿歌

第二章--儿歌
一二三, 爬上山, 四五六, 翻筋斗, 七八九, 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妞妞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4、问答歌
用一问一答形式或几问几答的方式来结构的儿歌, 又叫盘歌、对歌。常通过一组问答来表现互相关联的 事物,引导孩子在比较中观察事物。
第一节 儿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1. 音韵和谐 主要指通过句子的押韵、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
模拟声响等手段所形成的的音乐感。
(1)押韵
指儿歌中相关句子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 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九十九个一百。
坐 火 车(柯 岩) 小板凳,摆一排,/小朋友们坐上来,/我们的火 车跑得快,/我当司机把车开。/(轰隆隆隆,轰隆 隆隆,呜!呜!) 抱娃娃的靠窗坐,/牵小熊的往后挪,/皮球积 木都摆好,/大家坐稳就开车。/(轰隆隆隆,轰隆 隆隆,呜!呜!) 穿大山,过大河,/火车跑遍全中国。/大站 小站我都停,/注意车站别下错。/(轰隆隆隆, 轰隆隆隆,呜!呜!)
雨铃铛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花园里, 花儿乐得张嘴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池塘里,
鱼儿乐得摇尾巴。
小雨点,沙沙沙, 落在田野里,
苗儿乐得向上拔。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2. 节奏明显 主要指通过句式的整齐、句式的变化以及句子
的字数等来形成音乐感。
节奏:儿歌中有规律地出现一定数量的 音节,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诵读起来 就会形成短暂自然的停顿,称为节奏。
谁的耳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变换视角,避免雷同
(四)向传统儿歌学习—— 旧瓶装新酒
(五)反复修改,去粗取精
分别为婴儿、幼儿各创作一首儿歌,形式手 法不限。

2.抓住儿歌特征去品味儿歌。
(美口悦耳是优秀儿歌的物质,鉴赏时应着 重反复诵读、品味,享受儿歌带给我们的独特 美感)
《小老鼠上灯台》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不下来。 咪咪咪,猫咪来, 咕噜碌碌滚下来。
3.整体感受作品
(这一阶段是认识、品味、欣赏作品的形式 和内容,获得审美享受的阶段)语言美、声 律美、技巧美、意象美、意境美、意旨美。
语言浅显、口语化;三五七言句式排列,错 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象声词的使用使儿 歌的形象生动可感。
2.形式活泼,歌戏结合,富有情趣
儿歌是诗歌的一种,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这也 表明了幼儿生活的丰富多彩。 幼儿喜欢游戏,儿歌适应幼儿的生活,具备了 游戏性。儿歌富有韵律的语言成了幼儿游戏的 口令,游戏和歌谣的结合是儿歌一个鲜明的特 点。
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
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分类;
熟悉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学会鉴赏儿歌; 学习创作儿歌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 子谣”、“孺子歌”、“小儿语”。儿 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 发展演变而来的,主要以口耳相传的形 式传播。
《子字歌》
谁在水里穿裙子,金鱼在水里穿裙子。 谁在天上推剪子,小燕在天上推剪子。 谁在草丛扯锯子?螳螂在草丛扯锯子。 谁在屋角织网子?蜘蛛在屋角织网子。
第二节 儿歌鉴赏
•儿歌鉴赏包括“鉴” 与“赏”两层意思。 我们应如何鉴赏儿歌 呢?
1.以将来的工作对象——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 自己的兴趣爱好为标准,选择上乘的优质儿歌。 (这一阶段活动属于“鉴”的范畴。)
7.谜语歌
是以歌谣形式作谜面的谜语,它是一种语言 游戏,也是一种智力竞赛游戏。 谜语歌有三部分:谜面、谜底、谜目。 谜面是描述被竞猜事物特征的歌谣。 谜底是被竞猜的事物。 谜目是对谜底的提示。 功能:它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又能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语言能力。
有时落在山腰, 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 有时像把弯刀。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浅显,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儿歌作为一种口语艺术,语言要求浅显,明 白易懂。儿歌经常运用摹状,摹声,摹色等 表现手法,对人、事、景物作具体描写,突 出它们的形态、声音、色彩;也经常运用比 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绘声绘色的进行生 动形象的描摹。
小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吱儿吱儿叫奶奶, 奶奶不肯来, 叽里咕噜滚下来
《醋和布》 有个小孩张小路, 上街打醋又买布。 买了布,打了醋。 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 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 打翻醋,醋湿布。
6.连锁歌(连珠体、连句、衔尾式)
特点: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将上句末尾的词语 作为下句的开头,随韵接合,环环相扣,一气 呵成。 传统儿歌中的连锁调,歌词往往不完整,没 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奏
4.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再创作
(这一阶段是阅读提升与审美创造阶段。) 诵读、品味儿歌的基础上,根据各自文化背 景、生活经验展开类比与联想,进行再创作, 完成儿歌鉴赏的全过程。
“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萨克姆雷特”
第三节 儿歌创作
儿歌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文学样 式。一首优秀的儿歌不仅很快口耳相 传,广为诵唱,而且可以代代相继, 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同时,学会为孩 子们创作儿歌,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 生必备的专业素养。
学习创作,应把握:
(一)贴近幼儿生活,贵在率真自然。
怎么来?
怎么来? 抱着来? 怎么来? 背着来? 骑在爸爸肩下来。 坐在妈妈车上来。 牵着奶奶手儿来。 挺着胸膛自己走着来。
(二)既要有浓郁的儿歌味,又要 将儿歌当诗写
儿歌是语言的珍珠,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诗;
写儿歌要准确把握住儿歌的特点;
体裁特点是顺口悦耳,口语化、音乐性。
1.摇篮曲 2.游戏歌 3.数数歌 4.问答歌 5.绕口令 6.连锁调 7.谜语歌 8.颠倒歌 9.字头歌
1.摇篮曲(催眠曲\摇篮曲)古时称抚儿歌
具有以下特点:
美好的情感,温柔的声调,舒缓的节奏, 优美的旋律等。
如: 《摇篮曲》、《睡吧,小宝贝》
付林作词,施光南作曲的《摇篮曲》 对将要入睡的孩子摇篮曲的内容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温柔悠扬的声调和有节奏的摇晃所 形成的静谧温馨的氛围,能给孩子一种满足 感、安全感,从而笑靥进入梦乡。
《谁会爬》
谁会爬? 虫会爬。 虫儿怎样爬? 许多脚儿向前爬。 谁会游? 鱼会游。 鱼儿怎样游? 摇摇尾巴点点头。 ……
5.绕口令(拗口令、急口令)
含义:是利用一些读音相近的字词造成语音拗口的 儿歌。 特点:由于语音拗口,却又要求清晰,正确、流畅 地念出,稍不留意就会读错或念不下去,引人发笑; 当读得又快又准确时,又产生极大的快感。 功能:结构巧妙,短小活泼,读来拗口,听来幽默 。 风趣,可训练幼儿口齿清楚,吐字辨音正确,提高 口语能力。既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又是促进婴 幼儿思维敏捷的有效手段。
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
《孙悟空打妖怪》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 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个老妖婆。 老妖婆真正坏,骗过唐僧和八戒。 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出。 分不出,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 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 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消灭光。
2.游戏歌:
形式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 婴幼儿边 游戏,边唱和谐优美的歌谣,有益于身 心健康,增长知识。如:
斗虫虫, 咬手手, 木叽木叽——飞
3.数数歌:
这是一种将数字和歌谣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游戏 儿歌,是融知识于富有情趣的文学形式的形式化教 育方式。
它能够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训练幼儿的抽象思 维能力,同时也能丰富幼儿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 野。
3.内容浅显,篇幅短小,主题单一 《吃豆豆》
吃豆豆,
长肉肉,
不吃豆豆瘦精精。
《爬》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爸爸妈妈没我高。
《雨点》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
儿歌短小、集中、洗练。非常切合婴幼儿 的口吻。
四、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民间流传
▲儿歌的分类
作家创作
▲特殊艺术形式
二、儿歌的概念和功能
(一)概念
☆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短小诗歌。 。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 式。
☆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的 文学。
功能:
☆ 婴幼儿专用的精神食粮,最具“人之初文 学”。 ☆ 培养婴幼儿思维、发展智力、 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训练语言、培养道德
谜底:月亮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歌)
它故意颠倒事物的正常关系和特征,把 自然界或社会现象有意的扭曲造成荒唐、 古怪的感觉和诙谐、滑稽的情趣,达到 以反衬正的目的。同时也使孩子们觉得 很开心、有趣。
《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
9.字头歌:
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儿歌形式。 这种儿歌是每句最后一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 语言亲切而风趣,有很强的韵律感,深受婴幼 儿喜爱。 有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等。 如:
《七个阿姨不摘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个花篮手中提, 七个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 子、梨。
4.问答歌(对歌)
是通过设问作答的方式内容的一种儿歌,往往被 作为幼儿的群体游戏形式。
形式是用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来描述儿童可感知 的事物,启发儿童的想象与思维,培养他们比较、 鉴别事物的能力。
• 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质朴、奇妙、瑰丽、 富有幻想与童趣。我们成人固然不可能再回到 童年,但要做好婴幼儿与文学的中介,当好婴 幼儿与儿歌之间的“桥梁”,就必须怀着一颗 永不泯灭的童心,以婴幼儿的眼光去观察,以 婴幼儿的耳朵去聆听,以婴幼儿的心灵去用感 受、体验,深入理解儿歌,让作品先感动自己, 再经过自己的再创造去感动婴幼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