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二章 儿歌-f版
合集下载
幼儿文学第二章儿歌上课用

续写儿歌
补票 老袋鼠,看舞蹈,买张票,往里跑。 小袋鼠,哇哇叫,妈妈给我补张票。
续写儿歌
雨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蜗牛,说不怕,我把房子背来了。 雨来了,快回家,(小蘑菇,说不怕),(我把雨伞打开了 )。 小青蛙,说不怕 ),(噗通跳到荷叶下 雨来了,快回家,( )。
续写儿歌
(四)问答歌 (五)连锁调 (六)绕口令 柿子 柿子红、柿子黄, 柿子,柿子甜似糖。 红柿子,树上长, 摘下柿子大家尝。
(七)颠倒歌 有意把事物的真相颠倒过来,说得跟实际 相反,这就产生了离奇、诙谐的效果,荒 唐可笑,孩子们觉得很开心。 如《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①押韵: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美。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 连韵(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数行押韵) 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谐)。 押韵如《宝石光光》
②词语、词句的回环复沓以及直接模拟声响 也是形成儿歌音韵和谐不可忽视的手段。 如《雨铃铛》p78 2.节奏鲜明是儿歌的灵魂。儿歌的节奏鲜明主 要通过句式的整饬(chi)、句式的变化以及 句子字数的变化等来形成的音乐感。
请欣赏《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如:《爬》 爬台阶, 往上跑, 往上跑, 回头瞧, 爸爸妈妈没我高。
又如:《雨点》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儿歌短小、集中、洗练。非常切合婴幼 儿的口吻。
快乐一家子
天上白鸽子, 树上红猴子。 (水里黄鸭子), 草丛灰兔子 ) ( (门前土狗子) ( 檐下黑燕子 ) 家里乖孩子 ) ( 快乐一家子。
第二章 儿歌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问题
儿歌的特点有哪些?
儿歌的主要特点: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3.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4.音韵和谐,好记易诵
1.语言浅显,明白易懂 如:
天河宽, 天河长。 牛郎坐火箭, 去把织女访, 四万年才相会—— 海哟哟, 牛郎已经老掉牙, 织女白发三千丈!
2.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第二章 儿歌
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 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 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 你拍四,我拍四,四只熊猫吃竹子; 你拍五,我拍五,五只小猫抓老鼠; 你拍六,我拍六,六只小猴打悠悠; 你拍七,我拍七,七只蝴蝶真美丽; 你拍八,我拍八,八只青蛙叫呱呱; 你拍九,我拍九,九只小鸭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只蜻蜓抓蚊子。
例2: 一张笑脸庞, 总是朝太阳, 生的儿女多, 谁吃都说香。 (打一植物)
例3: 麻屋子, 红帐子, 里面睡个白胖子。 (打一物)
8.颠倒歌(错了歌、古怪歌、滑稽 歌、稀奇歌、滑稽调、倒唱歌)
特点: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例1:《四川儿歌》: 河里石头滚上坡, 先生我,后生哥, 生了妈妈生外婆,…… 例2:《四川儿歌》: 一个老头七十七 娶个老婆八十一 生个儿子九十九 得个孙子一百一
传统的连锁调 往往没有明确的意思,但句式简短,连用谐音,节 奏鲜明,韵律感极强,生动有趣,顺口易记.例1:河南 儿歌《盖花楼》: 盖!盖! 盖花楼。 花楼低,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例2:《朱八戒嘴巴长》 朱八戒,嘴巴长, 嘴巴长,吃生姜, 生姜辣,吃西瓜, 西瓜甜,吃捞面, 捞面长,吃谷糠, 谷糠粗,吃豆腐, 豆腐香,做菜汤, 菜汤咸,再加盐, 八戒吃得肚儿圆。
幼儿文学第二章__儿歌综述

• 一、语言浅显,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 指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 美。
穿衣歌(i韵)
• • • •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比如,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有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穿衣歌(i韵)
• • • •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儿歌来源于民间文学,是在童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 比如,在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有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幼儿文学-儿歌2.1

圣野、张继楼、柯岩等创作成就斐然。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儿歌知识回顾
1、儿歌最早出现在( B )
A.《春秋》 B.《诗经》 C.《战国》 D.《左转》
2、我国最早的一部儿歌集是( C )
A.《广天籁集》 B.《歌谣》 C.《演小儿语》 D.《天籁集》
3、我国最早的儿歌集产生于什么年代( C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明代 D.清代 4、儿歌一般的表现形式:___韵_语___
篇幅短小,主题单纯
小雨点 李文雁
小雨点, 爱干净, 马路洗得亮晶晶。
内容结构单纯,用最简单的句式结构和最短的篇幅集中描绘 幼儿某一活动,介绍某一事物,简单说明某一种道理。
具体形象,趣味盎然
太阳和月亮 吴昌烈
太阳月亮两娃娃, 打开妈妈化妆匣,太阳拿起胭脂擦, 月亮抓到粉抹,抹呀抹,擦呀擦,
一个抹成红脸蛋, 一个擦成白脸巴。
幼儿文学
CHILD LITERATURE
第二章 儿歌
回想自己小时候听过的儿歌,还记得哪些?
第一节 了解儿歌
什么是儿歌?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听赏念唱的简短 诗歌,它是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也是幼儿文学中最重要、最成熟的一种文体。
儿歌的“前世今生”
• 儿歌是幼儿文学最古老的体裁之一,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民间,最初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歌谣。后来,这些歌谣被人们
高高兴兴做朋友
儿歌特点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矮矮的鸭子》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 伸长脖子,吃吃青菜。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 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押韵 (连韵、隔 行押韵、几行转 韵)。
叠音词、句式复 沓 造成诗歌语音 上的回环往复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一)儿歌的吟唱者
1.母歌: 母歌指的是婴儿还不会说话时,听母亲或 其他长辈吟唱的歌谣。 2.儿戏: 儿戏指的是渐渐学会说话的幼儿边嬉戏边 吟唱的歌谣。
返回
下一页
(二)儿歌的创作者
盖!盖! 盖花楼。 1.民间流传的儿歌 花楼低, 例如河南民间儿歌《盖花楼》: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2.作家创作的儿歌 野牵牛,爬高楼; 例如金波的儿歌《野牵牛》:高楼高,爬树梢; 树梢长,爬东墙; 东墙滑,爬篱笆; 篱笆细,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嗒嘀嘀嗒! 嘀嗒嘀嘀嗒!
2.有的嵌入简单的数序,让幼儿初步认识数的顺 序。 例如金近的《数字歌》:
一二三, 爬上山, 四五六, 翻筋斗, 七八九, 拍皮球, 伸出两只手, 十个手指头。
3.有的利用数序的变化来结构儿歌,增加数 数的难度与趣味性。 例如庄永春的《外婆有只花猫咪》
4.有的把数字与量词结合起来,使数数更加 活泼有趣。 例如王晨湖的《量词歌》
拉箩箩, 拉箩箩, 收了麦子蒸馍馍: 蒸个黑的, 放到盔里, 蒸个白的, 揣在怀里。
游戏歌的形式多样。可以“边唱边玩”,可以“边 唱边跳”,可以“边唱边画”。 游戏歌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叫“拍手歌”。 例如《爱清洁,讲卫生》
(三)数数歌
概念:数数歌是指把抽象的数与一些有趣的 事物结合起来的儿歌。 形式:数字与文学的巧妙结合 作用: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6.三三七言
每节有三句,前两句每句有三个字,最后一句 由七个字构成。例如辽宁儿歌《大蜻蜓》:
大蜻蜓, 绿眼睛, 两对翅膀亮晶晶。 飞一飞, 停一停, 飞来飞去捉蚊蝇。
7.杂言
杂言每行字数不固定,一般由三言、五言、七 言等各种句式交替运用。例如北京儿歌《蚕宝 宝》:
幼儿文学电子教案 第二章 儿歌

8.字头歌
字头歌,也称为头字谣,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很强。
这类儿歌多以“子”“头”“儿”字作为每句结尾,依次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
字头歌往往句式相同,节奏匀称。
9.谜语歌
谜语歌是用儿歌编写的谜语,既是一种游戏材料,也是一种文学样式。
念诵着谜语歌来猜谜,是一种具有文学趣味的益智游戏。
五、讨论
1.交流教材“探讨”栏目中的内容。
2.评析幼儿创编的儿歌《过桥》《刺猬捡松果》(见教材第37-38页)。
六、作业
1.举例说明儿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阐述儿歌的形式类型及其特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创编一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并在班级共享。
4.自主作业:分组搜集各种形式类型的儿歌。
(1)在班级开一个儿歌读会分享各组的成果。
子,使其愉悦平静,安然入睡。
摇篮歌一般语言流畅,节奏舒缓,语调柔和。
2.游戏歌
游戏歌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念唱的儿歌。
(1)亲子之间的逗乐歌:是母亲等长者为低幼孩子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安抚孩子的;另一类是亲子之间嬉戏时念唱的。
(2)儿童之间的游戏歌:是儿童同伴之间嬉戏时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在玩手指游戏、踢毽子、跳绳等非对抗性游戏时念唱的;
4.连锁调
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或连环体儿歌,主要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来结构全文。
顶针的方式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或者是使用谐音词作为连接上下文的桥梁,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从主题上看,大部分连锁调的意义并不连贯、完整,各个层次之间基本上没有逻辑联系,但往往洋溢着一种诙谐、荒诞的快乐。
情趣也体现在形式上:富有动感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口语风格。
字头歌,也称为头字谣,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很强。
这类儿歌多以“子”“头”“儿”字作为每句结尾,依次称为“子字歌”“头字歌”“儿字歌”。
字头歌往往句式相同,节奏匀称。
9.谜语歌
谜语歌是用儿歌编写的谜语,既是一种游戏材料,也是一种文学样式。
念诵着谜语歌来猜谜,是一种具有文学趣味的益智游戏。
五、讨论
1.交流教材“探讨”栏目中的内容。
2.评析幼儿创编的儿歌《过桥》《刺猬捡松果》(见教材第37-38页)。
六、作业
1.举例说明儿歌的特点。
2.结合作品阐述儿歌的形式类型及其特点。
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形式,创编一首好听又好玩的儿歌,并在班级共享。
4.自主作业:分组搜集各种形式类型的儿歌。
(1)在班级开一个儿歌读会分享各组的成果。
子,使其愉悦平静,安然入睡。
摇篮歌一般语言流畅,节奏舒缓,语调柔和。
2.游戏歌
游戏歌是指在游戏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游戏动作而念唱的儿歌。
(1)亲子之间的逗乐歌:是母亲等长者为低幼孩子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安抚孩子的;另一类是亲子之间嬉戏时念唱的。
(2)儿童之间的游戏歌:是儿童同伴之间嬉戏时念唱的儿歌。
一类是在玩手指游戏、踢毽子、跳绳等非对抗性游戏时念唱的;
4.连锁调
连锁调,又称为连珠体或连环体儿歌,主要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来结构全文。
顶针的方式不止一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是上一句或上一节末尾的字、词或短句,做下一句或下一节的开头,或者是使用谐音词作为连接上下文的桥梁,随韵接合,环环相扣。
从主题上看,大部分连锁调的意义并不连贯、完整,各个层次之间基本上没有逻辑联系,但往往洋溢着一种诙谐、荒诞的快乐。
情趣也体现在形式上:富有动感的叙述方式所呈现的口语风格。
幼儿文学人教版 第二章 儿歌

组成
它可以对幼儿进行知识教育;谜语歌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有趣的描述,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还可以促进儿童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记忆想象、联想能力的提高。
作用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ANALYSIS
谜语歌
谜语歌是由谜面(儿歌本身)谜底(答案)迷木(对答案范围的提示,有的省略)三部分组成。
TEACHING ANALYSIS
绕口令
《墙上挂面鼓》 《刘小柳与牛小妞》
有意识地把一些发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诙谐风趣的儿歌,专门用来训练幼儿发音的。
结构特点
概念
又称古怪歌、错了歌、稀奇歌、滑稽调,指故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颠倒过来叙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儿歌。
代表作品
颠倒歌幽默诙谐,可使儿童愉快,也可训练儿童辨别事物的能力。特点是: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TEACHING STRATEGY
地位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是人的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概念
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所哼唱、吟诵的歌谣。
代表作品
节奏柔和、韵律和谐,给幼儿听觉上的享受,其作用主要在于催眠。音调柔和、动听、抒情性强,母爱永远是主旋律。
特点
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选择新的角度
展开想象的翅膀
儿歌的创作
TEACHING STRATEGY
开掘积极的主题
注意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认真修改,去粗取精
感谢观看
Wish you a new semester
祝同学新学期新气象
1.写出儿歌的“样儿”和“味儿”
句句押韵
第一、二、四句押韵
第二章第二节 儿歌的分类(幼儿文学北师大版)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几种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摇篮歌、催眠曲,古代称谓抚 儿歌。指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哄幼儿睡觉时哼唱、 吟诵的歌谣,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
1.摇篮曲歌词简单,内容单纯。因其对幼儿的 影响在“声”不在“义”,有的摇篮曲没有歌词,只 有声调;有的摇篮曲没有完整或明确的意思, 只是用柔和的声音连缀几个词或句子。 例如鲁迅先生哄他的儿子小海婴入睡,即兴吟 唱的摇篮曲:
布谷布谷, 快快布谷。 如不布谷, 没米煮粥。 如要煮粥, 快快布谷。 布谷煮粥, 煮粥布谷。
3.五言
五言又叫五字歌,每句由五个字构成。例如戚 万凯的《水果歌》:
苹果爱红脸, 香蕉爱弯腰, 石榴爱咧嘴, 桃子爱长毛, 西瓜爱睡觉, 起来要人抱。
4.六言
六言又叫六字歌,每句由六个字构成。例如喻 德荣的《丫丫》:
数字歌的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 1.有的将数字符号嵌入儿歌,化为具体可感的 事物,引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郭明志的《数数歌》:
“1”像铅笔细长条, “2”像鸭子水上漂,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随风摇, “5”像秤钩来卖菜,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麻花拧一遭, “9”像勺子能吃饭, “0”像鸡蛋做蛋糕。
(三)儿歌表现的主题
1.知识性儿歌:
指那些专门介绍知识的儿歌。例如王金黎的《雄知了》
2.教育性儿歌:
指那些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儿歌。例如张秋生的《啊呜一 口就吃掉》
3.趣味性儿歌:
即游戏性儿歌,让幼儿得到如游戏般单纯的快乐享受, 并不强调儿歌的“意义”。例如张铁苏的《我像小鸟》
(四)儿歌的行数
1.绝句型儿歌:
2.有的嵌入简单的数序,让幼儿初步认识数的顺 序。 例如金近的《数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儿歌的创作
•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要双 截棍,哼哼哈嘿……”稚嫩的童声哼唱着这样的歌 曲,令许多听者担忧:属于孩子们的歌曲在哪里? 如何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成为此 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 全国政协委员王馥荔认为,“少儿歌曲应该为孩 子们营造一个纯真、善良、美好的氛围,让他们 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孩 子的成长也更有利”。
• 就我们最熟悉的摇篮曲童谣《摇啊摇》而 言,仅在杭州地区,它就已具有了多个版 本,而它产生时的最初的功能、作用在流 传中也发生了改变。 • ①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一只馒头两块糕/又有团子又有糕。
• ②摇啊摇,摇啊摇, • 摇到外婆家(gō), • 外婆叫我好宝宝, • 一包糖,一包糕, • 给谁吃(béi dǎ níng qiē), • 给我个(béi ǎn gè )心肝宝贝囡囡肉肉吃 (niō nid qiē)。
• 比如,在杭州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
• 一人一马一杆枪,二人马上磨刀枪,
• 三气周瑜芦花荡,四郎探母回家乡,
• 五松打虎井阳冈, 六文龙双枪是虎将,
• 七仙女下凡嫁中郎,八仙过海李成良,
• 九九归一唐三藏,十面埋伏楚霸王。
• 在这首童谣中讲述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民 间故事,极具好奇心的孩子们对这些民间故事中 的传奇人物充满了兴趣。 • 同时,这首童谣每句句尾押“ang”韵,念来响亮 明朗,因此成为孩子们在娱乐中广为传诵的歌谣。 • 周瑜 霸王 四郎探母之铁镜公主 /唐僧
狐狸跑过来”儿歌念完,狐狸从凳上站起,鹅才能跳下河, 狐狸才能抓住鹅。
• ——选读43、44
• • • • • • • • • • • •
(三)数数歌 数数歌是培养幼儿对数的初步认识的儿歌。 ——儿歌选读4、5、45、46 (四)问答歌:引导幼儿认识事物的特征,培养 观察、分辨事物的能力。——选读8、47、48、49 《角》 一头牛,两只角,两头牛,四只角, 三头牛,几只角?别急,别急, 请看好─ 要是牛犊没长角。 一张桌,四个角,两张桌, 八个角,三张桌,几个角? 别急,别急, 请数好─ 要是圆桌没有角。(盖尚铎)
• 生活儿歌取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着重表 现他们生活的状态及生活情趣。
•
• •
•
• 问答歌 谁会飞,鸟会飞, • 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飞又回。 谁会跑,马会跑, • 马儿怎样跑? 四脚离地身不摇。
• 3、从儿歌的行数格式看,有“绝句型” (四句)和行数自由的儿歌。 • 4、从儿歌每行的字数的句式看,可分为整 齐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不 整齐的杂言
• 三、儿歌的功能 • (一)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 荡秋千 • 小朋友们真勇敢, • 一上一下荡秋千。 • 你像鸟儿飞上天, • 我像鱼儿往下钻。
• 画妈妈
小铅笔,手中拿, 今天我来画妈妈。 画双眼睛小秘密, 花个嘴巴笑哈哈。 明天要去幼儿园, • 要是想妈妈, 我就看看这张画。(寒枫) • • • • •
第二章 儿歌 第一节 儿歌概说
一、儿歌的概念
儿歌是指适合幼儿吟唱、欣赏的歌谣,又称为“歌谣”。 它是幼儿文学最重要、最成熟的文体。 所谓“歌谣”,是民歌、民谣、童谣的总称。是劳动人 民口头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童谣是儿 童的重要的“玩具”和“游戏”。
古代:合乐为歌----有音乐、乐器伴奏的是“歌”。 徒歌为谣----没有音乐、乐器伴奏的是“谣” 童谣:专指在儿童口头广为流传的、没有音乐伴奏的短小有 韵的歌谣。
运用动作性极强的词语,把带有孩子式自 得的小蚱蜢形象突出出来。
• 二、写出儿歌的神韵和灵气 • (一)根植于幼儿文学生活,捕捉新颖的 题材 • 小刺猬理发 • 小刺猬,去理发, • 嚓嚓嚓,嚓嚓嚓, • 理完头发瞧瞧他, • 不是小刺猬,是个小娃娃。
• (二)选择新的角度 • 儿歌的题材丰富,寻找新的角度,能让儿 歌获得不同的效果。 • 气球 • 红蝌蚪,绿蝌蚪, • 飞上天,游呀游。 • 原来都是大气球。 • 儿歌插上想象的翅膀,充满生活的情趣。
形成一定数量的节拍,使诵读时有自然的 停顿,即为儿歌的节奏。
• 如:整齐的三、四、五、六、七言和三三
七言。 • 不整齐的杂言。
• • • • •
二、通俗易懂,篇幅短小 吃饭不挑剔 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 小兔爱吃菜,小猫爱吃鱼。 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王兰英)
• 三、趣味性、娱乐性强
• 母亲给婴儿年摇篮曲,追求的是愉悦婴儿; 是指恬然入睡。
• • • • •
小闹钟 闹钟里面,有个娃娃, 他在跑步,从不停下。 闹钟里面,有个娃娃 , 他在说话,滴答滴答。
• 从幼儿的视角理解解读事物,运用拟人的
手法,充满者童真童趣。
• • • • • • • •
(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小豆芽 小豆芽,歪歪嘴, 胖嘟嘟儿没长腿。 没长腿,咋走路, 蹲在水里打呼噜。 睡一觉,醒来了, 伸出小脚踩高跷。
二、儿歌的发展概况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儿歌得以产生,五四 新文化运动孕育了声势浩大的歌谣运动。 “儿歌” 作为专业术语固定下来,儿歌的研究不止于收集, 开始了专门的创作。如《卖布谣》(刘大白) 新中国:50年代被誉为黄金时期而记载在儿童文学 史上。有一批儿歌作家:鲁兵、圣野等。80年代 开始,儿歌更有新发展。
• 二、儿歌的传统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点播音频) • 黄庆云《摇篮曲》 陈伯吹《摇篮曲》——选读41、42
• (二)游戏歌:专指配合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儿歌。
《白鹅下河》 • “东边一条河,西边一群鹅,鹅儿鹅儿唱着歌,一群狐狸 跑过来,鹅飞鹅跑跳下河。” • 前三句带鹅头饰的小朋友在河四周边走边念儿歌,“一群
• 2.第一、二、四句押韵 • “绝句型儿歌” •
小鹿
• 小鹿小鹿,毛衣毛裤, • 身上开花,头上长树。 • 3.双行押韵 • 儿歌超过四句的,一般双行要押韵,形成 儿歌的音乐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 • • •
小蚱蜢 小蚱蜢,学跳高。 一条跳跳上狗尾草。 腿一弹,脚一翘, “哪个有我跳得高!” 草一摇,摔一跤, 头上跌个大青包。
(四)开掘积极的主题 • 排排坐 • 排排坐, 吃果果, • 你一个,我一个, • 妹妹睡了留一个。 (五)注意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的灵活多样 • 春雨 • 滴答,滴答, • 下小雨啦, • 柳树说,下吧,下吧, • 我要发芽。 • 梨树说,下吧下吧, • 我要开花。 • 麦苗说,下吧,下吧, • 我要长大。
一、儿歌的概念
其本性而言,童谣是一种无意识的娱乐,是个体或群体在无 意识状态下自发生成的韵语。
纯粹的民谣,很少会预设一个功利性的目的,绝大多数童谣 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在不知不觉间从生活中浮现 出来的。 它的形成和流传是如此的自然、毫无做作,在人们还无从察 觉之时,它已经浸润在儿童的生活中了。
•
• (二)陶冶幼儿的性情:美好情感、行为习惯、 审美情趣、健康态度。
• (三)开启幼儿的心智:认识自然、社会、自己。
•
• 小蝌蚪 • 小蝌蚪儿小尾巴, • 游来游去找妈妈: “妈妈,妈妈你在哪?” “来了,来了,我来啦!” 来了一只大青蛙。
•
• 袋鼠 • 袋鼠妈妈, • 有个袋袋; • 袋袋里面, • 装着乖乖。 • 噢!噢! • 妈妈和乖乖, 相亲又相爱。(吴钺)
• 儿歌还可与游戏和之,即使高声吟唱绕口 令、颠倒歌、连锁调、字头歌等形式的儿 歌,也首先满足音韵节奏上的乐趣,满足 听觉上的快感。
• • • •
• 光头 光头光头,下雨不愁, 人家有伞,我有光头。 又油又黑,又光又亮, 雨水不沾,天下敢走。
第三节 儿歌的分类及传统艺术形式
• 一、儿歌的分类 • 1、从儿歌的来源看,可分为民间流传的儿 歌和作家创作的儿歌。 • 2、从儿歌的内容看,可分为知识儿歌和生 活儿歌。 • 知识儿歌向幼儿介绍浅显易懂的知识。
• 一、音韵和谐,节奏鲜明 • 押韵是造成儿歌音韵和谐最重要的手段, 指儿歌相关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 或相近,使儿歌读起来产生音韵上的和谐 美。 • 儿歌押韵的方式主要有:连韵(句句押韵, 一韵到底),隔行押韵(一般是首行及偶 数行押韵)、几行一转韵(转韵要自然和 谐)。
穿衣歌(i韵)
• • • •
• • • • • • •
③摇啊摇,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 糖一包,糕一包, 我是外婆的好宝宝, 新衣服,新书包, 欢欢喜喜上学校。
• • • • •
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请我吃年糕, 糖蘸蘸,多吃块; 盐蘸蘸,少吃块; 酱油蘸蘸,我弗要吃。
• 以上四首《摇啊摇》是在江浙一带流传比较普遍 的版本,它们仍是母亲或外婆用来哄孩子入睡的 摇篮曲。内容浅显、单纯,其中前三首压“ao”韵, 念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第四首有 多次换韵,语言模拟了儿童的说话口吻,充满了 无限的童趣性。
•
• 水仙花 • 水仙娃娃, • 接到我家, • 爱喝清水, 不吃泥巴。(圣野)
• (四)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词汇、句 子、描述能力。 • 刷牙 • 牙刷能刷牙, • 刷牙用牙刷。 • 华华又牙刷不刷牙, • 花花用牙刷会刷牙。 • 华华和花花, • 谁是好娃娃。(钱德慈)
第二节 儿歌的特点
花花衣,真美丽,宝宝自己学穿衣。 小手伸进衣袖里,再把领子理一理。 扣子扣进小扣眼,一个一个对整齐。 再把衣襟拉一拉,对着镜子笑眯眯。
• 还可通过词语、词句的回环重复及直接模 拟声响来达成音韵和谐。——选读21
• 节奏:通过句式的修整、变化,句子字数 的变化来形成音乐感。 • 可以通过有规律的出现一定数量的音节来
• 一、写出儿歌的“样儿”和“味儿” 1.句句押韵
• 至少还有你(国)林忆莲
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 直到感觉你的皱纹 有了岁月的痕迹 直到肯定你是真的 直到失去力气 为了你我愿意 动也不能动也要看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