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网络舆情处置应急预案范文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确保舆情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舆论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时,按照本预案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三、组织机构(一)成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成员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组成。
(二)设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下设信息收集组、舆情分析组、处置协调组、宣传引导组等。
四、应急处置流程(一)舆情监测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实时关注网络舆情动态,对可能引发网络舆情的苗头性问题进行预警。
2.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按照事件性质、影响范围、敏感程度等进行分级。
(二)舆情分析1.对监测到的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事件背景、传播途径、受众群体等。
2.评估舆情对政府形象、社会稳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影响。
(三)应急处置1.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处置方案。
2.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四)舆情引导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事实真相。
2.加强正面宣传,引导舆论走向,消除负面舆情。
(五)舆情总结1.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问题,改进工作。
2.建立健全舆情应急处置长效机制。
五、应急处置措施(一)信息发布1.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澄清事实真相。
2.加强新闻发布工作,邀请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
(二)舆情引导1.加强与网络媒体、自媒体等合作,引导舆论走向。
2.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舆情引导能力。
(三)应急处置1.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包括舆情监测、分析、引导、协调等。
2.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分级处置,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六、附则(一)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3篇精选

为提高柳河蒙银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我行)舆情应急处置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气氛,促进我行和谐稳健开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与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那么(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在我行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各分支机构、各部室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行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分支机构、部门及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响,积极应对。
发现涉及我行、主发起行及主要股东等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
应急工作以效劳我行中心工作和开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那么,切实化解负面舆论,维护我行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
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一)成立柳河蒙银村镇银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行舆情应急指挥的非常设领导机构,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那么、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本行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徐芳领导小组副组长:胡顺利、罗慧、陈永新成员:赵媛媛、苏晓迪、郑兆铭、关健、张雪、杨中将、张强(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该办公室设在柳河蒙银村镇银行综合管理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一、预案背景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企业、政府机构、社会组织等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引发危机。
为有效应对舆情事件,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组织形象,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建立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提高组织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
2. 及时发现、处理和引导舆情,减少负面影响。
3. 保障组织形象和声誉,维护社会稳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组织内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针对各类舆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网络舆论危机;2. 媒体报道引发的负面舆情;3. 公众质疑和投诉;4. 突发事件引发的舆论关注。
四、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决策和指挥;2. 设立舆情监测组,负责舆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3. 设立舆情处置组,负责制定应对措施、处理突发事件;4. 设立信息发布组,负责对外发布信息、回应关切。
五、舆情监测1. 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对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实时监测;2. 收集舆情信息,包括负面评论、媒体报道、公众质疑等;3. 分析舆情趋势,评估舆情风险,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六、舆情处置1. 依据舆情性质和影响程度,采取以下措施:(1)轻微舆情:通过官方渠道回应,澄清事实,引导舆论;(2)中等舆情:加强信息发布,主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走向;(3)重大舆情: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全面应对;2. 制定应对措施,包括:(1)澄清事实:对谣言、虚假信息进行辟谣,还原事实真相;(2)公开透明:及时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增强透明度;(3)正面引导:发布正能量信息,引导舆论走向;(4)沟通协调:与媒体、公众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3. 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信息发布1. 建立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权威;2. 制定信息发布流程,明确发布主体、发布内容、发布渠道等;3. 加强对外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引导舆论走向。
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最新5篇)

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最新5篇〕篇一:学校舆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范文为了实在进步学校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才能,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防止网络舆情事件对本单位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为持续、稳定、高速开展提供良好的网络言论气氛,特制定本机制。
一、工作原那么网络舆情监控应对的原那么是“统一领导,分工负责”;根本方法是“专人巡查,提早发现,合理研判,积极应对,先入为主,科学处置,消除影响”。
二、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强化舆情信息管理,成立网络舆情监控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舆情应对领导小组”),对本辖区范围的舆情监控和应对工作起指导、监视和决策作用。
组长:副组长:成员:舆情应对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应对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办公室主任:成员:重大舆情突发事件要成立新闻发布组,确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信息发布内容口径。
学校任何部门或个人均不得在当时和事后自行承受媒体采访或发布信息。
三、网络舆情预警机制1、网络舆情监控网络舆情监控平台24小时不连续采集,舆情监控工作人员设置监测主题和【关键词】:^p ,利用监控平台采集相关的舆情。
及时对舆情监控平台采集到的负面网络舆情进展人工判读,对负面舆情做出准确判断。
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人员对网络舆情进展不连续跟踪监控,及时、全面掌握舆情走向,为正确研判、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网络舆情的研判及预警网络舆情监控平台监控到网络舆情时,监控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报网络舆情办公室,网络舆情办公室分析^p 网络舆情产生的原因,及时监控关注该网络舆情的内容、成因、关注度、跟帖人数、热点指数等动态指标,做好记录、统计,以及目前舆情所处的开展阶段和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舆情办公室与网络舆情涉事单位保持严密沟通,并按以下标准对网络舆情准确分类。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一)一般网络舆情对于一般网络舆情,由网络舆情办公室做出研判,并将该舆情在2小时内转达相关业务科室查清事实真相,在1天内给出正面的解释或解决,并将结果反响金盆山学校党支部。
舆情应对应急处置预案

舆情应对应急处置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置各类舆情事件,提高我单位应对舆情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舆情事件对我单位形象和声誉的负面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单位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在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各类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引发舆情事件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单位领导的统一指挥下,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配合,共同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3、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一旦发生舆情事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化解危机。
4、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在舆情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成立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_____副组长:_____成员:_____(二)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制定和完善舆情应急处置预案。
2、统一指挥、协调和组织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3、研究决定舆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4、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1、办公室:负责舆情监测、信息收集和汇总,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舆情动态。
2、宣传部门:负责制定舆情应对方案,组织撰写和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
3、业务部门:负责对涉及本部门的舆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提供相关情况和资料。
4、其他部门: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配合做好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三、舆情监测与预警(一)舆情监测1、建立舆情监测机制,明确专人负责,利用网络舆情监测工具,对各大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实时监测。
2、重点监测涉及我单位的负面舆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失误、服务质量、安全事故、突发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二)舆情预警1、根据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舆情分为一般舆情、较大舆情和重大舆情三个级别。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优秀7篇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优秀7篇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篇一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主动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为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处置发生在我局内或与我局密切相关的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新闻发布和对外报道工作。
二、工作原则(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是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外宣办、政府新闻办会同负责事件处置的`相关部门归口管理。
(2)依法规范,加强引导。
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应急管理,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进一步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严格执行新闻发布工作规程。
严肃新闻发布工作纪律,对违反工作纪律,蓄意封锁或随意散布消息,造成重大消极影响和严重后果的,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及时主动,准确把握。
事件发生后,力争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准确引导新闻媒体报道,掌握新闻舆论主动权。
(4)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新闻发布领导小组,各司其职控制头发事件及重大舆情走向,以避免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和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工作,及负责互联网监控、管理及网上舆论引导工作。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篇二为了保障我园广大教职员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机制,以便在发生重大事故时,能及时、正确、高效地处置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把事件造成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特制定本预案。
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舆情处置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舆情事件,及时、准确、有效地发布信息,澄清事实,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和单位形象,特制定本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在各类媒体平台上可能出现的舆情事件的处置。
(三)工作原则1、及时准确原则: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应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迅速核实,准确发布,避免不实信息传播。
2、公开透明原则:依法依规公开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3、协同应对原则: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舆情事件。
4、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公众关切,以解决问题、维护公众利益为出发点。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一)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立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舆情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二)领导小组职责1、制定和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2、全面了解舆情事件的情况,研究制定处置方案。
3、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舆情处置工作。
4、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舆情处置情况。
(三)各部门职责1、宣传部门:负责舆情监测、分析和评估,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舆情动态。
2、业务部门:负责对涉及本部门的舆情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提供相关信息和专业意见。
3、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起草和发布相关信息。
三、舆情监测(一)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平台、论坛、博客等。
(二)监测内容1、涉及本单位的负面舆情信息。
2、公众对本单位政策、措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与本单位相关的热点话题和敏感问题。
(三)监测方法1、人工监测:安排专人定期浏览相关网站和平台。
2、技术监测:利用舆情监测软件,实时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
四、舆情分析与评估(一)分析内容1、舆情的来源、传播途径和影响范围。
2、舆情的热度和发展趋势。
3、公众的态度和情绪。
(二)评估等级根据舆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舆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
五、舆情处置(一)一般舆情处置1、由相关部门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答疑问。
舆情应对应急处置预案

舆情应对应急处置预案一、引言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舆情的产生和传播速度极快,其影响力也日益显著。
对于各类组织和企业来说,如何有效应对舆情,特别是在突发舆情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妥善地进行处置,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为了提高应对舆情的能力,降低舆情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制定本舆情应对应急处置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组织内部可能引发舆情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问题、服务纠纷、员工行为不当、企业战略调整等。
三、应急处置原则1、快速反应原则在舆情事件发生后,应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行动,掌握主动权。
2、实事求是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不隐瞒、不歪曲事实真相。
3、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公众利益和感受,积极回应公众关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4、统一口径原则由指定的发言人发布权威信息,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协同合作原则各部门应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应对舆情危机。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舆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组长:_____副组长:_____成员:_____职责:全面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的指挥、协调和决策;制定舆情应对策略;统筹调配资源。
2、舆情监测组组长:_____成员:_____职责:负责对各类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收集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
3、舆情分析组组长:_____成员:_____职责:对监测到的舆情进行深入分析,评估舆情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4、舆情处置组组长:_____成员:_____职责:根据舆情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发布信息、组织公关活动等。
5、后勤保障组组长:_____成员:_____职责:负责舆情应急处置工作所需的物资、设备和经费保障。
五、舆情监测与预警1、监测范围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各类平台。
2、监测内容与本组织相关的负面信息、热点话题、敏感事件等。
3、预警机制根据舆情的热度、敏感性和影响力等因素,设定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舆情处置应急预案
为提高台上小学舆情应急处置的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促进我校和谐稳健发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社会上出现的任何与校有关的舆情信息。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明确职责。
在我校的统一领导下,各教师应负责对舆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对我校各类舆情统一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处置,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行动。
(二)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发现涉及我校等社会舆情和公共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监测发现、第一时间分析研判、第一时间上报信息、第一时间应对处置,最大限度消除社会负面舆论影响。
(三)把握导向,确保稳定。
应急工作以服务我校中心工作和发展为大局,本着有利于平息事态的原则,切实化解负面舆论,维护我行良好社会形象。
(四)疏堵结合,正确引导。
合理把握评议尺度,及时回应社会公众关切,发布正面信息,正确引导舆情,预防不良炒作。
(五)预防为主,防患未然。
密切关注各类舆情信息,及时发现负面舆情,通过与各信息发布平台的及时沟通,有效遏制信息传播,从源头上预防不良信息的扩散。
三、组织领导
成立台上小学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校舆情应急指挥的常设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审定应对不良舆情信息发布方案、发布口径、原则、内容及范围;审定统一的新闻发布稿;确定接受媒体采访的本校高管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舆情领导小组组长:魏宏才
领导小组副组长:赵迎强
成员:赵卫东陈永霞徐东华赵修艳耿玉琴徐艳华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校教学、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校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
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校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
我行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校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
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
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或重大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二)跟踪舆情。
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我行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本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
我校规定及时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四)会商措施。
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
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及时听取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管控。
针对不实报道,由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
舆情领导小组会同相关责任主体或责任部门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稿源,明确目标媒体、发布渠道和发布要求、方式,在舆情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序发布,并及时监督反馈宣传效果;根据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协调联动。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回复,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八)舆情报送流程。
经我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确定为特别重大、重大或较大舆情的事件,在第一时间报告本校领导组。
同时,在12小时内以书面形式(特紧急情况,先以口头形式)上报属地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
六、应急评估
(一)后期工作
1.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应继续加强对舆情事件相关性质、相关领域、相关群体的舆情信息研判和应对处置,避免形成共振效应和连锁反应。
2.涉及相关教师的舆论事件,应依法有序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好本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3.加强正面形象宣传,组织策划新的宣传主题和亮点,消减舆论影响。
(二)分析总结
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就舆情发展特点、舆情应对措施及效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形成舆情分析专题报告,进一步完善舆情处置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