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肝胆胰的影像学诊断

医学影像-肝胆胰的影像学诊断
l B型超声US
胆系 - 正常影像表现
l CTC 与MR 水成像
CTMR 水成像
MR水成像
胆系 - 胆石症gall-stones
胆系 - 胆石症gall-stones
l 影像检查方法
Ò B型超声 首选 Ò X线摄影 X线阴性结石须造影检查
ERCP 可结合治疗 Ò X线阴性结石不能诊断
转移瘤
肝癌
转移瘤
血管瘤
检查方法
l
常规X线 conventional radiology
l
B型超声 B-mode ultrasound
l 电子计算机体层 computed tomography
CT
l 胰胆管造影 pancreatic-
cholangiography
l
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l
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肝脏
肝脏 liver
l 原发肝细胞肝癌 l 肝海绵状血管瘤 l 肝脏转移瘤 l 肝脓肿 l 肝囊肿
肝脏 liver
肝脏 liver
主要检查方法
BUS ERCP PTC CT 血管造影 MRI
正常影像表现特点
质地均匀 软组织回声/密度/信号 血管分布、走行有规律
肝脏 liver-正常表现
l B型超声
It1 It2 It3
t1 t2 t3
肝脏 liver-正常表现 l B型超声
肝脏 liver-正常表现 l CT
肝脏 liver-正常表现 l 血管造影
DSA
常规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肝脏 liver-原发肝癌 HCC
l 影像相关解剖(巨块型)

医学影像学(6.5.1)--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医学影像学(6.5.1)--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原发性肝癌 CT 表现
肝癌 – 原发性肝癌(弥漫性)
(三) MRI 表现
信号
1 、 T1WI 像低信号、 T2
WI 像高信号
2 、瘤灶中
心可有脂肪变性、囊变、坏死、出血等
而出现不同的信号
镶嵌样结构:
纤维
间隔或坏死灶将有活性的瘤结节分隔使
瘤内信号不均
重 T2 像: TE 时间的延长而信号逐渐减
影像表现
(一) DSA
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肿瘤染色, AVF
肝癌 – 原发性肝癌
血管造影表现: 供血动脉增粗,肿瘤血管,占位 征象,肿瘤染色和充盈缺损影,静脉早期显影, 门脉推移、狭窄、栓塞。
肝癌 – 原发性肝癌
肝癌 TAC
E
(二) CT 表现
形态及边缘
(1)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2) 边缘清晰—有假包膜 ( 晕圈征 -Halo si gn) 纤维组织增生
含脂质、出血、细胞内糖元较多或铜沉积。 HCC 周围肝组织含锌量较多,可致 T1WI 信 号降低, HCC 可显示为相对高信号。
小 HCC 的 T2WI MRI 表 现
1. 中、低分化的和 >3cm 的 HCC 呈现为高 信号者居多。 2.<3cm 的 HCC 约 60% 为高信号,约 40% 为等或低信号。 3. 高分化 HCC 不少呈现为等信号,少数 H CC 呈现为低信号(与 DN 相仿)。 4. 小 HCC T2WI 信号强度表现的原因不甚 明确。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细胞类型。
HCC 病理分型
大体病理: 1 、巨块型:直径≥ 5cm ,单个,
或多个结节融合而成。 2 、结节型:单个或多个,直径< 5cm
3 、弥漫型:结节小,弥漫 而均匀分布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消化系统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FNH,肝脓肿,肝囊肿影像学表现

消化系统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FNH,肝脓肿,肝囊肿影像学表现

肝脓肿早期边缘模糊
肝脓肿
肝脓肿
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肝细 胞变性、坏死、再生纤维组织增生和肝 结构紊乱为基础;以纤维大量增生肝脏 缩小为特征;导致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CT表现:
早期肝体积可正常或略大,中晚期体积缩小; 表面凹凸不平,可有结节突出或分叶状改变; 肝叶比例失调; 肝裂增宽,肝门扩大; 肝脏密度可不均匀或降低,可以脂肪变; 大结节型肝硬化可显示整个肝脏呈密度高低相间
肝血管瘤
肝血管瘤(CT增强)
肝血 管瘤
肝血管瘤CT平扫呈低密度灶, 密度均匀,边缘较清。
肝血 管瘤
腹主 动脉

静脉注入造影剂后CT扫描,动脉期示:病 灶由边缘向中心结节状强化,逐渐填满,其密度
与同层腹主动脉相似。
肝血 管瘤
静脉期示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呈密度 较均的高密度灶,显示更清楚。
肝血 管瘤
2分钟后,平衡期CT扫描示病灶仍呈较高 密度,显示清楚,表现为“早出晚归”征
肝血管瘤(MR)
非典型结节增生
肝局灶性非典型结节增生(FNH)是肝 脏少见的一种良性占位病变。它由结构紊 乱的正常肝细胞、Kupffer细胞、血管和胆 管等构成,境界清楚,无包膜;多见于3060岁女性。
非典型结节增生
CT表现: 境界清晰低密度,少数等密度,突出于肝外周; 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在一分钟后迅速
MR
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边界不清; 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则信号混杂; 增强后肝癌实质部分增强、边界更清楚; 门静脉癌栓。
肝转移性肿瘤
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以消化道多见) 30~50%转移到肝脏,形成肝转移性肿瘤。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

肝癌影像诊断–影像PPT(一)肝癌的分期T:原发性肿瘤,N:淋巴结,M:转移T1:肝脏单发肿瘤,肿瘤最大直径在2cm或以下,无血管受侵T2:T1中3项条件之一不符合者T3:T1中3项条件有2项不符合者T2、T3二者中包括多发肿瘤但局限于一叶者T4:多发肿瘤分布超过一叶或肿瘤累及门静脉或肝静脉的主要分支N:局部淋巴结;N0:无局部淋巴结转移;N1:局部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0:无远处转移;M1:远处转移(二)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其选择肝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MRI、血管造影、核素扫描、PET等。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检查方法。

其检查对人体无损伤,一般不需要用造影剂或做特殊的检查前准备,对鉴别囊实性病变及肝内、外病变的敏感性高。

超声检查可以作多方位、多层面的扫描,易于发现病变。

且可通过肝内血管、胆囊、韧带的部位而对病变的定位作出判断,部分肝癌的定性诊断也可通过肿瘤的回声特点而作出判断。

超声检查的最大局限性是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医生的技术及经验。

全身CT扫描应用于临床以来肝脏是最常用的检查器官之一。

随着检查仪器、造影剂的改进而不断完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

CT平扫可以显示密度较高的转移瘤,如类癌、肾癌、乳腺癌等的肝转移玉林银丰国际中药港增强扫描的目的主要是形成肝实质与病灶之间的密度差,以利诊断。

由于正常肝实质大部分由门静脉供血,肝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二者之间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形成了密度差。

CT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了解肝脏肿瘤的位置,肿瘤的特点及对肝脏肿瘤进行定性诊断。

MRI是继CT后影像诊断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MRI的特点是组织对比分辨率高,能多方位成像,可通过其丰富的技术参数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非常准确和很有价值的影像资料。

增强扫描则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多方位成像可对肝脏肿瘤的定位提供准确的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肝癌的影像表现1.超声肝癌在超声检查时,多为低回声,且相对较均匀,约占80%;肿瘤周边可见低回声的晕环(50-70%),晕环的的厚度约为肿瘤的1/10,如果肿瘤内部有脂肪变性、肝窦扩张、出血、坏死、间质纤维变等,其内部回声可不均匀。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理
大小: 数毫米~数厘米 单发 多发 数厘米 > 5CM称巨大血管瘤 称巨大血管瘤 先天性肝血管畸形中心静脉和门脉系统 发育异常 肝实质中扩张的异常血窦内衬 单层血管内皮细胞 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 全分隔形成海绵结构 , 血窦内充满血 血窦内血栓形成 钙化 液化
肝实质发育异常的血窦
低密度肝实质内 正常血管通过
肝脂肪
肝脓肿
均 2、单发或多发 、单房或多房病 3、圆或类圆肿块 边缘多数不 环征(靶征): ):肿块周不同 4、环征(靶征):肿块周不同 的 水肿(外环)、 )、纤 环形带 —水肿(外环)、纤 芽 组织(中环)、 )、炎性坏死组 组织(中环)、炎性坏死组 (内环) 内环) 5、脓肿壁强化 6、病灶内气体
肝 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 医学影像教研室 黄仲奎
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种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 查意义 掌握常见肝脏肿瘤的影像学 现特别是血管瘤、肝细胞癌 现特别是血管瘤 和MRI特征性表现 特征性表现
肝肿瘤
良性 海绵状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增生 错构瘤 转移癌 恶性 肝细胞癌 胆管癌 肉瘤
肝细胞癌诊断标准
• (1997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年首届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
• 1. 病理诊断: 组织学证实 • 2. 临床诊断: 具下列条件之一 无其它 具下列条件之一a 肝癌证据,AFP阳性或放免法 ≥ 500 ug 阳性或放免法 持续1个月或 ≥ 200ug/L 200ug/L持续2个月b. 肝癌 临床表现,ECT CT ANGIOGRAPHY X ECT X-RAY 酶 学检查有3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项阳性并在腹水中找到癌细 胞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
小肝癌:直径小于3cm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 〈3cm。
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化验检查AFP常升高,阳性率大 于70%。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容易侵犯血管、胆管及淋巴形成 肝内外转移、静脉瘤栓及阻塞性黄疸。
医学ppt
2
肝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供血的肝动脉扩张 肿瘤内显示异常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肝血管受压拉直、移位,或被肿瘤包饶 动静脉瘘 肿瘤湖征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它部位 者另述。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于 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出 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医学ppt
26
胆管细胞癌影像学表现
【肝动脉造影】 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不明显,可见邻近血管的改变。 【CT】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MRI】 表现与肝细胞癌相似。可见瘤周血管受侵、胆管扩张。
肝脏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之一。
转移途径:血行(经门脉、经肝动脉)、淋巴和直接侵 犯。
多来自消化道、肺、胰腺、肾及乳腺等。
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和形态多变,以多个结节灶较普遍, 也有形成巨块的。
其组织学特征与原发癌相似。可发生坏死、囊性变、病 灶内出血及钙化等。
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此外, CEA生高有一定意义。
医学ppt
22
肝硬化、右肝小肝癌
医学ppt
23
左肝癌,门静脉瘤栓
医学ppt
24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与发展分析概述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详细分析医学影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分类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分为X线摄影、超声波、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核医学等几个方面。

这些技术在肿瘤的早期筛查、定位和分型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X线摄影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X线摄影技术是最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的影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X 射线的穿透能力对人体进行照射,并感受到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从而形成影像。

在肿瘤诊断中,X线摄影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深部组织和器官的异常形态,如肿块、侵袭和转移,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三、超声波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波技术是一种安全、无辐射的影像检查方法。

它通过超声波的反射和散射来生成图像,可用于对肿瘤进行定位、测量和评估。

超声波技术在肿瘤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分辨率和灵敏度,特别适用于乳腺、甲状腺和肝脏等部位的肿瘤检测。

四、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简称CT,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影像检查方法。

在肿瘤诊断中,CT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此外,CT技术还可以辅助肿瘤的术前规划和手术导航。

五、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即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对于复杂和难以观察的肿瘤,其优势更为明显。

通过MRI技术,医生可以详细观察肿瘤的组织结构、血管分布和周围组织的变化,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核医学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核医学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标记物质及探针来获取肿瘤活动信息的一种影像技术。

其中,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是核医学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能的原因: 1、病变内出血 2、脂肪变性,是肝癌的病理特征之一; FNH、再生结节及腺瘤罕见 3、病变内铜含量增多,高信号常见 4、肿瘤的分化程度:分化好,信号高 5、肝背景信号:肝充血、肝实质铁质沉 着增多,肝信号减低
肝癌脂肪变性
同相T1梯度回波, 肝癌稍低信号
反相T1梯度回波,部 分肝癌病变信号下降
2,在检查中,充分延迟扫描是最重要的。
3,极少数(8%)不强化的血管瘤与低血供 的转移瘤不能鉴别。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CT平扫等密度,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等密度,无包膜
分隔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T1等低信号,T2不 均匀线状高信号,边界不 清,无包膜,无中央瘢痕
转移性 肝肿瘤
瘤样疾病
肝囊肿 结节性肝细胞增生 炎性假瘤
胃、肺、胆、胰、结肠、 卵巢、子宫、乳腺等的癌 瘤转移至肝
原发性肝癌
病理组织学分: 1,肝细胞性肝癌 2,胆管细胞性肝癌 3,混合癌(肝细胞和胆管细胞)
肝细胞癌
病理分型
1,弥漫型 病灶呈浸润性生长,弥散分布;无 包膜,边界不清,大小不一 2,结节型 肿瘤直径<5cm,膨胀性生长,大 多有包膜
巨块型肝癌 造影剂快进快出
平扫
1,平扫肿瘤低密度,边界不 清,内有更低密度坏死 2,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 坏死部分无强化 3,门静脉期肝组织显著强化, 肿瘤组织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 静脉期
结节型肝癌
T1像肿瘤为低信号(箭) T2像肿瘤为高信号(箭)
T1
T2
肝癌增强表现 造影剂快进快出





影像表现
4,部分肿瘤有假包膜:CT表现为病变周围环状低 密度带;MRI T1像包膜显示率达80%,表现为低信 号,MRI T2像包膜的显示率仅约40%,也表现为低 信号或内层低信号、外层高信号;增强后包膜有 环状强化,以门脉期或延迟期显示清晰,可不完 整及厚薄不一。显示率:MR优于CT,T1优于T2。 5,门静脉瘤栓,其内有充盈缺损 6,肝内外扩散和转移:常见者肝内肝转移、肝外 肺转移;肝门区、腹膜后及心膈角淋巴转移;直 接侵犯胆囊、胆管及腹壁等。 7,肿瘤血管和动静脉分流






多发结节型肝癌
平扫
强化
1,平扫见肝内多发低密度结节,边界不清 2,增强实质期肿瘤呈低密度强化 3,与肝转移瘤鉴别要结合临床
弥漫型肝癌 门脉瘤栓
平扫
强化
1,平扫左肝弥漫密度减低,与右肝分界不清 2,增强后左肝病变低密度强化,可见更低密度 密集微小结节;门脉左支充缺--瘤栓(箭)
少数肝癌T1像呈高信号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血管瘤CT诊断及鉴别诊断
1,血管瘤的CT诊断标准:
①平扫病变表现为低密度;②增强后病变周 边首先呈结节样强化,随后增强结节扩大、 逐渐向中心充填;③延迟(2-15分钟)扫 描病变完全变成等密度(较大血管瘤的中心 部分因纤维化可不充盈)。
T1
TruT2
TseT2
FNH--鉴别诊断
女,24岁
MR平扫等低信号,动脉期显著强化,内有线样分隔,静脉及延迟期略高或等信号, 无包膜
平扫
A期
V期
D期
FNH--鉴别诊断
CT平扫病变等密
度,中央瘢痕低
密度;动脉期显
著均匀强化,中
央瘢痕及线样分 隔无强化;门脉
平扫
A期
期病变强化密度
减低,中央瘢痕
3,转移部位肺最常见 4,可有门、肝静脉瘤栓,动 -门脉短路
影像表现
1, CT平扫为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可有坏 死、出血 2,T1成像肿瘤多为低信号,中心有出血、坏死 者为高、低混杂信号;T2成像病变多为高信号 ,占90%以上;边界清或不清,信号均匀或不均 匀;内见线状低信号。 3,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肝实 质无明显强化,门静脉和实质期肝实质显著强 化,病灶内造影剂退出而成低密度。
3,腺瘤:T1多为高信号,T2亦为高信号,信号不 均匀,增强表现与FNH类似,但可见包膜。
鉴别诊断
4,转移瘤:注意,T2像可见肿瘤中央坏死-高信号“靶征”和肿瘤周围水肿—高信号 “环征”,与低信号肝癌假包膜不同。 5,肝内胆管细胞癌:见讲义。 6,肝肉瘤:见讲义。 7,肝淋巴瘤:见讲义。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肿块型肝癌伴假包膜— 外周水肿
肿瘤边界清楚,有中央斑片坏死,肿瘤实 性部分显著强化;假包膜在平扫呈线样低 密度,增强后在线样低密度(弯箭)外侧 可见稍低密度水肿带(直箭)。
小肝癌伴假包膜— 不完整,MR优于CT
CT增强实质期未显示假包膜,MR增 强后病变内侧见不完整假包膜,呈 弧线状强化(箭)
结节型肝癌伴假包膜—T1 强化优于T2
平扫
囊血 肿管 (瘤 弯( 箭直 )箭 V期 的 ) 不的 强演 化变

A期
D期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强化
动脉期
延时期
平扫
T1低信号,T2高信号,动脉期边缘结 节强化,延时期完全充填。同CT。
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中央纤维团块(箭),增强显 示清晰,T1、T2显示不明显
不典型肝血管瘤--鉴别诊断
T2:肿瘤呈等-高信号,未见包膜,T1:
强化后见包膜
T2
T1
鉴别诊断
1,血管瘤:注意,多回波技术没有增强动态检查 准确,动态扫描技术比照CT。
2,局灶性结节增生:T1为等-低信号,均匀,中央 可有更低信号瘢痕区;T2为稍高或等信号,中央瘢 痕更高信号;增强早期显著均匀强化,中晚期呈稍 高—等信号,中央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肝脏肿瘤的分类
良性
恶性

上皮性肿瘤
肝细胞腺瘤

胆管腺瘤


囊腺瘤
肝 肿
错构瘤
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 肝母细胞瘤、鳞状细胞癌 腺鳞癌、囊腺癌、类癌

间叶组织肿瘤 肝血管瘤
血管内皮细胞肉瘤
血管内皮细胞瘤
纤维组织细胞肉瘤
淋巴管瘤
平滑肌肉瘤
脂肪瘤
骨肉瘤
纤维瘤
恶性淋巴瘤
平滑肌瘤
浆细胞瘤
畸胎瘤
恶性畸胎瘤
单纯结节型 有纤维性包膜 多结节型 两个以上病灶,大小不等—多中 心或肝内转移 弥漫结节型 遍布全肝的1cm直径以下小结节 (较弥漫型的结节大) 3,肿块型 肿瘤直径≥5cm,可单发或多发 4,混合型 结节型和浸润型并存
临床病理
1,肿瘤内可有出血和坏死, 钙化少见
2,转移方式以血行为主,其 次为淋巴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