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1例CT诊断

合集下载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告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告
通信作者:姜鲁宁ꎬEmail:w13001786181@ 126. com
图 1 胸部 CT 示右肺上叶多发高密度影 图 2 糖皮质激素治
疗 2 月后病灶较前明显吸收 图 3 胸部 CT 示左肺下叶软组织
密度影 图 4 糖皮质激素治疗 2 月后病灶较前明显吸收
讨 论
组织生成ꎮ 术后追问病史ꎬ患者回忆 10 岁左右有可
疑异物吸入史ꎮ 术后左肺下叶基底段肺泡灌洗液细
菌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ꎬ真菌培养未见真菌生长ꎮ
再次出现咳嗽、咳中等量黄痰ꎬ晨起咯少量鲜血ꎬ约
根据药敏结果予左氧氟沙星片 0 5 g 每日 1 次抗感
体温降至正常ꎮ 入院前胸部 CT 提示左下叶后基底
者未再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症状ꎮ
低热、 盗 汗 病 史ꎮ 查 体: 体 温 36 8℃ ꎬ 脉 搏 75 次 /
分ꎬ呼 吸 20 次 / 分ꎬ 血 压 95 / 57mmHgꎬ 双 肺 呼 吸 音
低ꎬ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ꎬ腹部平坦ꎬ腹壁柔软ꎬ无压
转归:给 予 甲 强 龙 40mg 静 滴 qd 及 抗 感 染 治
疗ꎬ7 天后咳嗽、咳痰、憋喘较前明显好转ꎬ并将激素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
有临床和病理特征性表现的特发性疾病ꎬ一般病程
比较长ꎮ CEP 患者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
细胞明显增高ꎬ可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或开胸肺活
检辅助明确诊断 [1] ꎬ肺活检可见肺泡及间质嗜酸性
细胞浸润改变ꎮ 目前 CEP 还没有确定的诊断标准ꎬ
临床肺科杂志 2019 年 5 月 第 24 卷第 5 期
患者病 史 长 达 十 年ꎬ 既 往 被 多 家 医 院 诊 断 为
“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ꎬ长期咳嗽、咳痰ꎬ反复加重ꎬ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

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
唐军;张毅军;孙金烈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4(019)010
【摘要】病例资料患者女性。

48岁。

间歇性咳嗽、唛痰、喘息3年.加重2个月伴发热1周入皖:3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白色粘液痰、喘息.支气管舒张和激发试验均阴性.胸片示肺纹理增粗.无片状阴影: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缓解。

2003年8月中旬,受凉后患者再次出现咳嗽.喘息.无痰.头孢唑啉治疗无效.1周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被动于38.5℃~39.0℃: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4.83×109/l.中性粒细胞
【总页数】1页(P736-736)
【作者】唐军;张毅军;孙金烈
【作者单位】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放射科;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放射科;100037,北京,解放军第304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563.1
【相关文献】
1.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三例 [J], 钟瑶
2.以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为首发表现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J], 王伟华;郑逸华;毛毅然;余淑媛
3.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诊治分析 [J], 毕贞水
4.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1例并文献复习 [J], 张恩花
5.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 [J], 杨世登;陈文;孙国平;张明;胡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

肺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

肺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患者2011年5月20日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8度)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间断发热,伴畏寒、鼻塞、流涕、咳嗽、咳白色黏痰,活动后胸闷、气短、夜间可平卧、无浮肿。

2011年5月25日查全血分析:白细胞20.0×109/L,血涂片:嗜酸细胞70﹪,中性分叶20﹪,胸片示:双肺间质纹理增厚,双上肺及左下肺斑片影左肺门影增浓。

门诊给予头孢呋辛钠,氨溴索,利巴韦林治疗一周,无明显疗效。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既往有过敏性鼻炎20年。

未正规治疗。

入院查体:体温:37.5度,脉搏9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5/90mmhg。

慢性病容,消瘦明显,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可闻及呼气末哮鸣音,心腹未见异常。

入院后给予泰力特、利复星和伊曲康唑抗感染,患者症状无缓解。

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8×109/L血IgE332U/L,痰内发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骨髓涂片:嗜酸细胞增多症。

6月2日复查胸片:双肺病变加重。

加用强的松20mg每日1次治疗。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复查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逐渐下降至正常。

一周后再次复查胸片双肺病变明显吸收。

讨论肺嗜酸细胞增多症也叫嗜酸细胞性肺病,又称勒夫勒氏综合征于1968年首报。

其共同的临床特点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胸闷、气急、咳嗽、发热等。

胸部x线改变表现为游走性,此病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本组疾病的病因仍未完全明了,但多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或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嗜酸细胞增多症多见于以下情况:1.过敏性疾病如药物、食物过敏、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液病等。

2.寄生虫病如血吸虫、蛔虫、钩虫等。

某些寄生虫感染时嗜酸细胞可明显增多。

3.感染: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传单,包括艾滋病也可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4.皮肤病如天疱疮、银屑病等。

5.肿瘤:如肺癌及某些血液肿瘤。

6.风湿病。

7.内分泌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此病的诊断标准有三种:1.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和肺部x线有浸润性改变,嗜酸性粒细胞外周血百分比>0.05,绝对计数>0.5×109/L。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道并文案复习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道并文案复习

[7]Long.HJ A ease ofaortic dissection misdiagno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J].Chinese Medical Journal of Metallurgical Industry.2005,18(7):472.[8]Li Ling-wen,Du Lin-lin,Ji Guang,et al.The ECG characteristic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ortic dissection patient[J].Zhejiangclinical medicine,2007,9(4):464.[9]Fu Jing-feng,Yah Jun-pu.A case report of aortic dissection misdiagno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J].Journal of HandanMedical College,2004,17(2):174-175.[10]Sha pira OM,DavidoffR.Functional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obustruction due to aortic dissection[J].Circulation,1998,98(3):278-280.[11]Ashida K,Arakawa K,Yamagishi T,et al.A case of dissection transient ST-segment elevation due to functional left main coronaryartery obstruction[J].JPN Circ J,2000,64(2):130-134.[12]Chamnarnphol N,Cheewatanakornkul S,Wisaratapong T.Coronary spasm due to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complicated byhemopericardium:a case report of another possible cause ofcoronary malperfusion[J].Intern Med,2010,49(9):829-831.[13]Hazui H,Fukumoto H,Negom N,et al.Simple and useful tests for discriminating betwee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of the ascendingaorta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mergency setting[J].Circ J,2005,69(6):677-682.[14]Sakamoto K,Yamamoto Y,Okamatsu H,et al.D-dimer is helpful for differentiating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nd acute pulmonaryembolism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J].Hell J Cardiol,2011,52(2):123-127.(收稿日期:2019-02-21)(本文编辑:郭俊杰)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1例报道并文案复习张梦婷刘黎明【摘要】目的总结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诊断和治疗的临床过程,提高对CEP的认识。

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病例讨论

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病例讨论

一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的病例讨论病例简介患者男,56岁,因发热咳嗽两周就诊。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9%,BAL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59%。

无哮喘史。

以下为影像学。

最终诊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EP)影像学结果初始胸部影像学显示肺上叶多灶性斑片状和边界欠清的气腔实变,且主要位于外周,这是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中肺水肿的典型特征。

CT扫描也显示多灶性非节段性气腔实变,主要累及肺上叶和肺外周。

讨论患者外周血和BAL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分别为19%和59%。

患者无哮喘史。

CEP是一种特发性疾病,特点是慢性和进展性,具有特定的病理性结果。

此疾病具有潜伏性,在疾病诊断前症状潜伏的平均时间是7.7个月。

大多数患者是中年人,并且约50%的患者有哮喘。

女性较男性更易罹患此疾病。

疾病程度较轻时,肺功能检测可能是正常的,但通常是限制性通气障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通常是轻度或中度增高,偶见重度增高。

BAL中嗜酸粒细胞所占比例很高。

组织学检查显示肺泡和肺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伴间质纤维化。

也可能见机化性肺炎模式或嗜酸性脓肿。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和 CEP的关键组织学差异是与基底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管腔内纤维化的数量。

CEP的典型胸片表现是肺外周非节段性气腔实变,主要累及肺上叶。

然而,仅有不到50%的患者有此影像学表现。

CT的典型表现是肺外周肺截断行气腔实变。

不常见的表现包括磨玻璃影、结节和网状影。

不到10%的患者可观察到胸腔积液。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诊断与治疗PPT

鉴别诊断
症状: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 困难等
实验室检查:血 常规、胸部X线、 肺功能检查等
鉴别诊断:与其 他肺部疾病如哮 喘、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等相鉴别
治疗: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等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病史、 家族史、职业史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
支气管镜检查:观察支气管 黏膜、分泌物等
病理学检查:进行肺活检等以确定疾病性 质
鉴别诊断:与其他肺部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的治疗
章节副标题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如泼尼松、地塞 米松等
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美罗华等
或起搏器植入
并发症预防措施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 疗并发症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 行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等
饮食调整: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预防与护理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的疾病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的预后与康复
章节副标题
预后情况
预后良好:大 多数患者经过 治疗后可以恢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慢性嗜酸性粒 细胞性肺炎诊

误诊为肺结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全文】

误诊为肺结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误诊为肺结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一例并文献复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是一种肺部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而引起的疾病,病程一般2-6个月或更长,由于该病发病率低,易误诊为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

其病因未明,可能变態反应有关,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经治疗大多疗效及预后较好,不遗留肺部损害。

标签: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误诊肺结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常是因寄生虫、药物等所致的变态反应,导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因为该病发病率低,常常被误诊为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且按感染性疾病治疗无效,现将我院一例误诊为肺结核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为女性55岁,主因“咳嗽、发热1月”入院。

1月来患者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发热呈中度,在38.5℃左右,无明显规律。

在院外予“消炎”治疗半月病情无缓解而就诊。

既往无特殊。

在院外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为:肺结核。

按肺结核入住我院感染科,按肺结核规律抗痨治疗半月,病情未见明显缓解。

后血常规检查血象逐渐增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经会诊后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转入血液科。

实验室检查情况:血常规:白细胞:38.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嗜酸性粒细胞:77.2﹪,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29.9×109/L。

多次做痰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

痰找抗酸杆菌为阴性。

结核抗体阴性。

血沉增快。

骨髓形态学检查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

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回示:粒细胞相对比例增多,其中约58.4﹪的粒细胞为嗜酸性粒细胞。

第一次行胸部CT提示:左肺上叶、右肺下叶背段可见斑片状影,边界不清。

第二次复查胸部CT同前比较:左上肺及右肺下叶病灶完全吸收,右肺上叶新出现明显病灶,新出现左肺内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

综合上述情况,诊断上考虑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炎。

在治疗上停止抗痨,主要给予地塞米松[1]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转录,减少嗜酸性粒细胞以及止咳、保胃、调节免疫力等对症支持治疗。

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

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

【病史临床】患者,女,50岁。

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热和体重减轻。

曾患钩体病。

【影像图片】CT图像特点:双侧胸膜下片状、蜂窝状改变,肺内长条索状影向胸膜延伸。

结果: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点评:本病是寄生虫(钩虫、蛔虫等)和药物(呋喃妥因等)所致的变态反应,为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的一种消耗性疾病。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患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热、体重减轻、盗汗。

咳嗽多粘痰,伴气急和咯血。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多在20%-70%。

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内有白细胞浸润,主要为成熟嗜酸粒细胞,少量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肺泡中可见细胞内含有嗜酸性颗粒和尖棱结晶的多核巨细胞,此为本病的病理特点。

有些肺小血管,主要是肺静脉有血管炎,有时见多核巨细胞及嗜酸肉芽肿。

胸部X片显示不呈段或叶性分布的周围片状阴影,常为双侧分布。

糖皮质激素治疗后48h 内症状和胸片可迅速消失。

在同一局部可反复发生,数年后变为纤维化或蜂窝状改变。

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常可恢复正常,因停药较易复发,故全疗程需在一年以上。

相关知识:慢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chri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CEP)又称迁延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慢性嗜酸性肺炎,由Carrington在1969年首次描述。

病程及肺部X线表现常较迁延,往往超过1个月,症状也较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PIE)为重。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相似。

有人认为它是Löffler综合征的一种类型。

寄生虫中以钩虫和蛔虫所致者多见,药物中以呋喃妥因多见,其他病因还有球孢子菌病,布鲁杆菌病等。

不少病人有过敏体质,但其真正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近半数患者有既往过敏疾病史,如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等。

约2/3患者以哮喘为首发症状,或与其他肺部症状同时出现。

起病较缓,常见症状有咳嗽、低热、盗汗、体重减轻、乏力等,少数病人可有咯血。

后期常有进行性气急,与哮喘发作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 可闻及 哮鸣音 。C T片示 肺有 渗 出影 , 血 嗜酸性 粒细 胞增 多, 血丝虫补体结合试 验阳性 。
总之 , C E P C T表现为病变呈典型游 走性改变 , 后期 出现 厚壁小空洞 , 单次肺部影像 学检查很 难与肺结 核及周 围型肺 癌鉴别 。通过胸部 C T复查 显示病 变有 特征性 的异 常分 布 ,
2 2( 1 7):1 3 3 7.
[ 1 ]李跃英.嗜酸细胞性肺炎 2 例[ J ] .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2 0 0 7 , [ 2 ]M a y o J R , M u l l e r N L , R 0 a d J , e t a 1 . C h r o n i c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p n e u m o n i a :
史; 能 自愈或糖皮质 激素 治疗有效 ; 愈后 无复发 。( 2 ) L o f i t e r
[ 3 ]E b a r a I - I , I k e z o e J , J o h k o h T , e t a 1 . C h r o n i c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p n e u m o n i a : e v o l a t i o n o f c h e s t r a d i o g r a m s . a n d C T f e t u r e s [ J ] . J c o m p u t A s s i s t
配合血液 、 支气管肺泡 灌洗 液或组 织 内嗜酸性 细胞 的增加 ,
可提高 C E P诊 断水 平。
参 考 文 献
影, 相邻胸膜增厚 , 胸膜腔积液 。
C E P应与 以下 疾 病鉴 别 : ( 1 ) 急性 嗜 酸 性粒 细 胞 肺 炎 ( a c u t e e o s i n o p h i l i c p n e u m o n i a , A E P ) 。A E P起病急骤 , 有 1周 以内的急性发热 ; C T片 示 , 双肺弥 漫性 浸润 阴影 ; 可 有较 重 的低 氧 血 症 ,肺 泡 灌 沅 液 ( b r o n c h o a l v e o l a r l a v a g e l f u i d , B A L F ) 嗜酸性粒细胞 ≥2 5 %或 肺活 检示 嗜酸性 粒 细胞 弥漫
C T i f n d i n g s i n s i x c a s e s [ J ] . A J R A m J R o e n t g e n o l ,1 9 8 9 , 1 5 3
( 4 ) : 7 2 7  ̄3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 浸润 , 但外周血嗜 酸性粒 细胞 正常 ; 无支 气管 哮喘 或过敏
( 3 )肺结核 。文 献 报道 慢 性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肺 炎误 诊 肺 结 核 。本例患者 C T显示左 肺下 叶背段病灶 边缘模 糊 , 密度
[ 4 ]张盾 , 艾雪儒 , 苏汉新 , 等. 慢性 嗜酸性肺炎一 一 例[ J ] . 中华放 射学杂志 , 2 0 0 1 , 3 5 ( 3 ) : 2 4 0 . [ 5 ]周大悦 , 孙丽 , 李宏宇 , 等. 慢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误诊 为肺 结核 1 例报告 [ J ] . 临床肺科杂志 , 2 0 0 5 , 1 0 ( 4 ): 4 4 2 . (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0 4  ̄ 1 )
中华 解 剖 与 临床 杂 志 2 0 1 5年 4月 第 2 0卷 第 2期
C h i n J A n a t C l i n ,A p r i l 2 0 1 5 , V o 1 . 2 0, N o .2
显增多 , 胸部 X线检查显 示肺外 周性浸 润影 , 对糖 皮质激 素 治疗反应 良好 。其病 因及病理 机制 可能 与寄生 虫 ( 钩虫 、 蛔 虫) 和药物所致的变态反 应有关 , 也可 能是 一种 自身免 疫疾 病, 肺损害表现为肺泡和肺 间质 的嗜酸细胞浸润 。影 像学检
T o m o g r , 1 9 9 4, 1 8 ( 5 ): 7 3 7 - 7 4 4 .
综合征 。病 因未明 , C T表现为一过性 、 游走 性嗜 酸性粒 细胞
炎性斑片状渗 出影 , 外 周血 嗜酸性粒 细胞 多升高 , 临床症 状
轻微 , 为 自限性疾 病 , 多 不需 治疗 , 一 般 在 1—2周 内 自愈 。
型肺结核及薄壁空 洞影像 学表现 , 容易鉴 别 。( 4 ) 周 围型肺
癌 。C T示肿块 密度 多 欠均 匀 , 可见 偏心 性 空 洞 , 壁厚 薄不 均, 常为分叶状 , 肿块边缘有 毛刺及 胸膜 凹陷征 , 不典 型者穿
刺活检可鉴别 。( 5 )热 带 嗜酸性 粒细 胞增 多症 。有 丝 虫病
流行 区生活史 , 临床表现为发热 、 阵发性 咳嗽和呼吸 困难 , 肺
查在 C E P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 C T或高清 C T检查能更准确 地显示肺 内病 变的部位 , 特别是 临床怀疑 而普通胸 部 x线 片
表现不典型的病例 。关于 C E P患者的 c T表 现 , Ma y o等 报 道 6例患 者均 表 现为 双 侧 中 、 上肺 部 斑 片 状实 变 影 , E b a r a 等 报道为毛玻璃影 、 不均匀 斑片状 或结 节影 , 张盾 等 报 道 1 例患者表现 为两 中上肺 弥漫性 结节 影 。本例 病变 开始 出现右肺淡薄 絮状 影 , 随病程 延长 呈斑 片状高 密度 影 , 发 病 4 0天复查 C T示右 肺病 灶吸 收 , 左 肺 可见类 圆形肿 块 , 密度 均匀 , 其 内可见 小 的空洞影 , 边界 不清 , 周 围可见 絮状渗 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