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摘要: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取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6例临床资料。
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结果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
26例患者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
结论: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有效地清除血肿和止血,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骨窗外侧裂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起病急,进展快,常常威胁病人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我院神经外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9月,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小骨窗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62.4岁。
既往均有高血压病史,术前均经头颅CT证实为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30ml,未出现深昏迷或未形成脑疝。
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插管,头架固定头部,术前均先行对侧脑室外引流术。
在血肿同侧翼点入路,切开头皮固定皮瓣后,钻一孔,扩骨窗为3-5cm,切开硬膜,用脑板分别牵开颞叶及额叶,同时分离大脑侧裂的蛛网膜,逐渐深入。
在血肿最近处岛叶皮质切开1.0-1.5cm,向下分离,即见基底节区血肿。
用轻吸力吸除血肿,在显微镜下可见出血的血管,辨别清楚后电凝止血。
观察无出血后,再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干净,不缝合硬膜,硬膜外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2.结果26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率3.8%,存活25例。
存活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Ⅳ级2例,Ⅴ级1例。
随访方式包括电话询问、来院复查和登门拜访。
3、讨论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保守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差。
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分析钱洪波殷骏潘捷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安庆246004[摘要]目的探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1月一2019年10月接诊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观察组使用小骨窗经侧裂下Rolandic 点-岛叶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骨窗经颞叶皮质入路进行血肿清除术。
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术后自动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h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遥两组术后1周GCS 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显示,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遥结论小骨 窗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的效果显著,具有血肿清除率高、术后 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预后良好,值得应用推广遥[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区后部;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颞叶皮质入路;预后;疗效冲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1)01(b)-0065-04Effect and prognosis analysis of hypertensive posterior basal gangli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treated by the small bone window through the lateral fissure Rolandic point-insular lobe approachQIA N Hongb o YIN Jun PA N JieDeparLmenL of Neurosurgery,Lhe FirsL People's HospiLal of Anqing,Anhui Province,Anqing246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Ludy Lhe effecL and prognosis of hyperLensive posLerior basal ganglia inLracerebral hemorrhage LreaLed by Lhe small bone window Lhrough Lhe laLeral fissure Rolandic poinL-insular lobe approach.Methods A LoLal of90paLienLs wiLh hyperLensive posLerior basal ganglia inLracerebral hemorrhage admiLLed Lo Lhe DeparLmenL of Neurosurgery,Lhe FirsL People's HospiLal of Anqing,Anhui Province from January2016Lo OcLober2019were selecLed and divided inLo observaLion group and conLrol group according Lo Lhe random number Lable meLhod,wiLh45paLienL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hemaLoma removal by Lhe small bone window Lhrough Lhe laLeral fissure Rolandic poinL-insular lobe approach,while Lhe conLrol group was hemaLoma removal by Lhe LradiLional small bone window Lhrough Lhe Lemporal corLical approach.The perioperaLive siLuaLion,Lhe changes of Lhe Glasgow coma score(GCS), Glasgow prognosis score(GOS)were compared beLween Lhe Lwo groups,and Lhe posLoperaLive complicaLions were recorded.Result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Lhe posLoperaLive auLomaLic eye opening Lime was shorL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hemaLoma removal raLe24h afLer Lhe surgery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wiLh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differences(all P<0.05).The GCS aL one week afLer surgery in boLh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Lh LhaL before surgery,and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wiLh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 differences(all P<0.05).Follow-up showed LhaL Lhe raLe of good prognosi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high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The LoLal incidence of complicaLions in Lhe observaLion group was lower Lhan LhaL in Lhe conLrol group,and Lhe difference was sLaLisLically sig-nificanL(P<0.05).Conclusion The small bone window Lhrough Lhe laLeral fissure Rolandic poinL-insular lobe approach is well for hyperLensive posLerior basal ganglia inLracerebral hemorrhage,which have Lhe characLerisLics of high hemaLoma removal raLe,fasL posLoperaLive recovery,less complicaLions and so on,and have a good prognosis,iL’s worLh popularizing.[Key words]HyperLensive inLracerebral hemorrhage;PosLerior basal ganglia;LaLeral fissure Rolandic poinL-insular lobe approach;Temporal corLical approach;Prognosis;EfficacyCHINA MEDICAL HERALD Vol.18No.2January2021|65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在长期高血压的状态下,可致使脑底的小动脉管壁出现纤维样或玻璃样改变,当患者在情绪激动、脑力过度等诱因的刺激下,已病变的脑血管会发生破裂出血,诱发该病[1-2]遥基底节区后部脑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大量出血可令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影响着预后手术是该病治疗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大骨瓣开颅手术、小骨窗显微手术等,其中小骨窗显微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体现出了较好的疗效,但对于其入路方式的选择上,临床上仍处于探讨阶段冋。
显微镜下小骨窗微创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b sl a gi rgo sG O J n HUX a — e , Lnsa ,t 1D p r n o ersre , e aa n l ein U u , ioc n F i— n e a. eat tfN uou r t g a h h me g y h
Fr epe SH si l Y nh n Y nhn 2 0 6 C ia it ol’ o t a ceg,a ceg2 4 0 , hn sP p ao f Abta t0bet e T u ytee et o mi ougr r y et s ecrba h m r ae src : j c v os d f c f c srey o p r ni ee rl e or g i t h f s r f h e v h
病 人 出 院三 个 月 后 按 照 A L 日常 生 活 能 力 ) 类 , 统 方 法 组 A LI ~Ⅲ级 5 .% , 微 镜 下 小 骨 窗 D ( 分 传 D 73 显 微 创 组 7 . % , 统 计 学 处 理 两组 具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结 论 显 微 镜 下 小 骨 窗 微 创 治 疗 基 底 节 区 高 血 压 脑 出 38 经 血 具 有 创 伤 小 、 间短 、 复 快 等 优 点 ,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传 统 手 术 方 法 。 时 恢 其
认为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通常发病后2030min出血即逐渐停止同时形成血肿其后6血肿成分崩解产物以及其他炎性介质引起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细胞毒性损伤和脑水肿形成随着时间延长这种继发性改变不断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应尽早解除血肿对于周围脑组织的压迫缓解继发性脑损伤45手术结束病人复苏时一定要控制血压以防因挣扎血压升高而导致再出血术后再出血而二次手术的病人其预后较差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6] 刘小雷, 王海波.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治疗
会。 骨瓣开颅清除术为临床针对 HBGH 患者常用治疗手
段,但手术创伤较大。与骨瓣开颅清除术治疗 HBGH 患者 相比,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具有以下几点优 势:(1) 骨窗仅 2.5 cm × 3.0 cm,对机体产生创伤较小,
2017 年 1 月—2020 年 1 月于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 78 例 HBGH 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 2 组,各 39 例。对照组接受骨瓣开
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 2 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简明健康状况量表 (SF-36) 评分、术后 1 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
组别
手术时间 (h)
血肿清除率 术后自动睁眼时间
(%)
(h)
观察组(n=39) 1.82±0.61 91.62±0.77
4.81±3.62
对照组(n=39) 3.15±1.03
t
6.938
82.83±2.62 20.102
8.37±2.66 4.949
P
<0.001
<0.001
<0.001
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 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 1 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 5.13%低于对照组 25.64%,说明,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 血肿清除术治疗 HBGH 患者在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 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方面更具优势。此外,本 研究通过 SF-36 评分对 2 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经对比发 现,观察组术后 1 个月、3 个月 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价值评估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中国社区医师2021年第37卷第4期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死亡率、致残率较高,虽然手术治疗能够挽救患者生命,但在治疗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手术治疗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现象[1-3]。
所以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过程中,寻找、探索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非常重要。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6例,对比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软通微创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帮助。
资料与方法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
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33±1.22)岁;发病到手术时间(4.66±1.34)h;平均血肿量(56.44±1.55)mL。
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34±1.23)岁;发病到手术时间(4.63±1.32)h;平均血肿量(56.43±1.52)mL。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最快速度开展降血压、止血、吸氧、心电监护等治疗。
①对照组给予软通微创手术治疗,按照CT 检查结果明确血肿位置、大小、形状,明确颅内穿刺位置与路径,采用血肿粉碎针,经过颅骨部位到达血肿组织外周区域,用5mL 注射器缓慢将血液和血块吸出,如若在吸取过程中有阻力,则需要使用肝素钠、氯化钠溶液冲洗,便于将血液吸出,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血液或血块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压迫[4]。
②观察组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在全麻情况下,选择血肿一侧改良翼点入路切口,骨瓣开路,将骨窗的大小控制在长5cm,宽4cm 左右,脑部压力过高的情况下,滴注甘露醇,在硬脑膜部分采用放射性剪开方式,利用显微镜观察,使用锐性处理的形式将外侧裂额叶一侧的蛛网膜分开,释放脑脊液,在颅内压力降低之后,显微镜下分离侧裂,注意侧裂血管的保护,沿侧裂向内侧区域分离处理,将大脑中动脉分支组织避开,然后对皮质进行推开处理,循序渐进进入岛叶皮质的表面区域,可以发现岛叶表面的张力增加,呈现出隆起状态,此时在无血管的区域将膨出部分切开,进入血肿腔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价值评估于汉昌410100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长沙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1.04.029摘要目的:评价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基底节区脑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约占60%[1]。
从2007年11月至2009年10月我科应用小骨窗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4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38-81岁,平均57.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糖尿病史8例,心脏病21例。
术前GCS评分:GCS≥13分5例,9-12分11例,6-8分26例,3-5分4例。
经CT扫描出血部位均位于基底节区,且破入脑室12例,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肿量:约30-50ml24例,51-75ml16例,>75ml6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待麻醉生效后,头偏向健侧,头托固定,取翼点小切口入路,弧形切口,用小乳突撑开器牵开,颅骨钻一骨孔,扩大骨孔,约3cm×3cm,充分剪开硬膜,然后在显微镜下自侧裂靠近额叶侧剪开蛛网膜,锐性分离侧裂至岛叶表面,切开岛叶皮层约1.5cm,进入血肿腔,在显微镜下细致、轻柔,由浅入深逐步清除血肿。
尽可能彻底清除血肿,破裂的血管可给予低功率双极电凝止血,与血肿壁粘连的血凝块,可给予温水反复冲洗,术后硬脑膜缝合,常规置硅胶脑室引流管于残腔。
2 结果术后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80%-90%者4例。
术后存活41例,其中1例死于再出血,1例重症肺部感染,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由于经济原因家属放弃治疗。
6个月术后随访40例,依据GCS评分:恢复良好12例,中残16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
3 讨论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等特点,基底节区脑出血占脑出血约60%[1]。
多为豆纹动脉破裂出血。
豆纹动脉起源于大脑中动脉的M1段,供应内囊、尾状核的头部和体部、苍白球、壳核及前联合的外侧部。
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内外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三种手术方法:(1)去骨瓣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血肿量特别大,脑疝患者;(2)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包括软、硬通道):对于出血量20-45ml者,入院时状态好,不急于手术者可观察到次日待血肿稳定后再行血肿钻孔引流术;(3)小骨窗开颅术血肿清除术(经侧裂-岛叶入路、经皮质造瘘术):血肿量较多,病情不平稳,有可能病情进一步恶化者可采用[2]。
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目的:在对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水平的手术方案。
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试验组),本组入选患者选择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同期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本组入选患者选择颞中回传统入路手术治疗,客观对比、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手术时长、并发症情况、近期疗效以及远期疗效等指标进行客观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长(114.63±45.86)min,对照组(220.36±52.03)min,且对照组术后有6例患者再出血,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近期优良率为66.00%,对照组为34.00%;试验组患者远期优良率为76.00%,对照组为5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预后好。
标签: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时间;并发症颞中回传统入路手术、经翼点小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可获得显著效果,且体现出可行性特征,但两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又有所差异。
因此,为了对两种手术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深入观察,笔者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本研究重点分析对象,同时选择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对照,分别予以不同手术方案,通过全面观察所有入选患者手术效果、手术时长以及并发症情况,重点研究可改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水平的手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取随机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试验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6岁,中位值(52.00±1.03)岁;高血压病程最长18.1年,最短11.2年,中位值(14.30±1.67)年;出血位置:脑基底节区外囊出血33例,基底节内囊区脑出血17例。
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目的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共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小骨窗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总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从大脑自然间隙进入,对脑组织再次损伤少,术后水肿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小,住院时间短,有利康复。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Methods A total of 60 case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and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small bone window craniotomy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mall bone window transsylvian approach surgery.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Hospitalization time,drainage time,and total hematoma aspi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Rebleeding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 for hypertensive basal ganglia hemorrhage has good clinical efficacy,with simple operation,less trauma,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Small bone window lateral fissure approach;Hypertension;Basal ganglia cerebral hemorrhage高血壓脑出血属于自发性脑血管病变,大多是由于血压过高,导致脑内动静脉以及毛细血管破裂[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
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目的:探討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研究组31例予以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血清指标、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25.80%),研究组再出血发生率(3.22%)明显低于对照组(12.92%),研究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9.67%)明显低于对照组(2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血肿体积变化率、引流(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增加率、引流管置管时间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术前SOD、CRP、MDA、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SOD均显著降低,CRP、MDA、IL-6均显示升高,且研究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GOS评分、术后21 d SNSS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7 d S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中脑血肿有很强清除效果,且能有效降低患者再次出血风险,减轻出血区周围脑组织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然而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出血部位是大脑基底节区的壳核及内囊区,占高血压脑出血50%以上,出血形成的占位不仅直接破坏内囊的上下行纤维[1]、基底节区重要的神经核团,而且造成颅内压升高,加深患者昏迷状态,易形成脑疝,如果没有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致使患者致残率、死亡率等升高[2]。
目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脑内血肿清除并且降低颅内压,尽可能地修复受压缺血的神经元,降低出现脑疝的风险,防止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均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一种手术方式[3]。
本文旨在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优劣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6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
纳入标准:(1)经头颅CT检查证实出血部位为基底节区;(2)手术时发病时间
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血肿体积变化率、引流(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增加率、引流管置管时间均明显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手术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3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SOD、CRP、MDA、IL-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SOD均显著降低,CRP、MDA、IL-6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 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研究组GOS评分、术后21 d SNSS 评分、Barthel评分、术后7 d SN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疾病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基底节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
目前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脑内血肿清除且降低颅内压,尽可能修复受压缺血的神经元[13],降低脑疝风险,预防危及患者生命。
最常用的术式为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和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
有研究表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对脑组织创伤较大,还会造成患者因长时间昏迷而引发诸多器官功能减退[14]、血肿清除也并不是很彻底,可能出现再出血风险,并且一部分患者有颅骨缺损症状,后期需修补颅骨[15],同时术中需要避开一些功能区和重要血管,极大增加手术风险,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
而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开颅骨窗小[16],暴露在外的脑组织范围小,在显微镜下能更有效地清除血肿,减少出血量,能极大地保护脑组织,能有效改善脑组织供血和减轻脑水肿和脑缺氧,术后颅骨窗小,并且有颞肌覆盖[17],不需要额外进行颅骨修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本研究中,研究组采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肿体积变化率、引流(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5 d脑水肿体积增加率、引流管置管时间均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能极大地保护脑组织[18],有效清除血肿,从而改善脑组织供血状况。
本研究中,术后3 d两组SOD均显著降低,CRP、MDA、IL-6均显示升高,且研究组CRP、IL-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可以将脑内血肿有效清除,缓解患者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和血清学炎性反应[19],使脑组织水肿得到缓解,神经功能得到显著改善[20]。
综上所述,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疾病中脑
血肿有很强的清除效果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次出血率,减轻出血区周围脑组织水肿程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杜庆林.小骨窗经外侧裂微创术与立体定向微创术对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5):745-747.
[2]杨海峰,孙跃春,崔刚.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5):76-78.
[3]袁波,邢海涛,段勇刚,等.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中脑神经功能的保护[J].临床研究,2016,24(2):14-15.
[4]張功义,孟庆勇,秦东旭,等.小骨窗骨瓣复位经外侧裂微侵袭清除基底节区血肿156例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4):650-652.
[5]陈中俊,刘文广,齐亮,等.超早期小骨窗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医药前沿,2016,6(36):61-62.
[6]黄锐.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8):997-998.
[7]张晓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入路方式疗效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5):516-519.
[8]罗益民.小骨窗联合侧裂-岛叶入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9):146-147.
[9]严亿军.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43(1):16-18.
[10]魏建军,周华,欧晓军.小骨窗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J].新疆医学,2016,46(4):409-410.
[11]杨佳强,张钺,余胜坤.经外侧眶上-侧裂岛叶入路与颞部直切口皮层入路显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4):540-543.
[12]万光绪.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6):43-44.
[13]杨佳强,张钺,余胜坤.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624-626.
[14]周文,董美华,孙西周,等.小骨窗开颅经外侧裂显微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9):33-35.
[15]周建军,官测林,胡方进,等.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7-9.
[16]杨军,苏一家,莫永保.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J].微创医学,2016,11(2):243-245.
[17]石浩,林力,樊启涛,等.小骨窗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34(11):715-716.
[18]浦志一.直切口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水肿带变化及脑脊液细胞因子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7,47(24):3704-3707.
[19]张晓宇,郭东亮,王娜.超早期侧裂-岛叶入路小骨窗神经内窥镜下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6):90.
[20]贺虎.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7例临床分析)[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7,15(4):21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