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图结构设计(A)试题及答案

混凝图结构设计(A)试题及答案
混凝图结构设计(A)试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A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土木工程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A )作业1

一、判断题 1. 对于

1

2

l l ≥3的板,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是由于单向板上的荷载主要沿板的短边方向传到相应的支承梁上,所以只需沿板的短跨方向布置受力筋,而沿板的长跨方向不必布置任何 钢筋。( Х )

2.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截面的配筋时,其内力设计值应以支座边缘截面为准,即。

支M =M 支计算-V 0

2

b 。( √ )

3. 不论静定和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随外载的增大,均存在截面应力重分布的现象,而 塑性内力重分布只存在于超静定结构内,静定结构中不存在塑性内力重分布。(Х )

4. 肋形楼盖荷载传递的途径都是板→次梁→主梁→柱或墙→基础→地基。( √ )

5.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 )

6. 根据设计经验,经济的柱网尺寸为5~8m ,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 ,单向板的经济跨

度则是1.7~2.5m ,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 。( √)

7. 对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可沿板长跨方向取出1m 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代表整个板

的受力状态。( Х)

8. 由于无梁楼盖是高级超静定结构,而其内力的大小是按其刚度的大小进行分配,故柱上

板带的弯矩值比跨中板带的弯矩的绝对值大。(√ )

9. 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两跨布置活荷载。(Х )

10.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破坏”的标志不是某个截面的“屈服”(出现塑性铰),而是形成

几何可变体系。( √)

二、选择题

1.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普通铰的区别是(D )。

A .塑性铰可任意转动,普通铰只能单向转动

B.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但可任意转动

C.塑性铰转动幅度受限制,其塑性区域为无限大姓

D.塑性铰只能单向转动,且能承受定值的弯矩

2.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次梁内力时,采用折算荷载的原因是(A)。

A.简化计算,修正忽略抗扭刚度的误差

B.考虑在计算简图中取支座中点间距为跨长

C.考虑板和次梁荷载的随机性

D.考虑板和次梁施工尺寸的误差

3.如图所示的四种受弯构件的正截面,( A )种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最大。

4.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B )。

A.某截面钢筋屈服B.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

C.出现第一个塑性铰D.某截面出现裂缝

5.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中,若求支座的最大剪力,则其活荷载的正确布置方法是( B )。

A.在该支座的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B.在该支座的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C.在该支座的左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

6.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内力时,采用换算荷载的原因是( A )。

A.考虑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B.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考虑板和次梁的荷载有可能比理论荷载大

D.考虑板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拱的推力的影响

7.如下四个简图中,( D )图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8. 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 B )。

A. 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

B. 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 支座的弹性转动约束

D. 出现活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较小

9. 四跨连续梁,为使第三跨跨中出现最大正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C )。

A. 1、2、4跨

B. 1、2、3跨

C. 1、3跨

D. 2、3跨

10. 整体现浇肋梁楼盖中的单向板,中间区格的弯矩可折减20%,主要是考虑:(A )。

A. 板内存在的拱作用

B. 板的安全度较高,可进行折减

C. 板上活载满布的可能性较小

D. 板上荷载实际上也向长跨方向传递了一部分

三、简答题

1.四边支承的肋形楼盖为简化计算,设计时如何近似判断其为单向板还是双向板?

答:四边支承的肋形楼盖为简化计算,设计时近似判断其为:

L2/L1≥3时,板上荷载沿短方向传递,板基本上沿短边方向工作,故称为单向板,由单向板组成的肋形楼盖称为单向板肋形楼盖;

L2/L1≤2时,板上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双向板,由双向板组成的肋形楼盖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分析只适用于四边支承板。如果板仅是两对边支承或是单边嵌固的悬臂板,则无论板平面两个方向的长度如何,板上全部荷载均单向传递,属于单向板。

2.现浇楼盖的设计步骤如何?

答:现浇楼盖的设计步骤:(1)结构布置:根据建筑平面和墙体布置,确定柱网和梁系尺寸。(2)结构计算:首先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确定楼盖上作用的荷载;计算简图;根据不同的楼盖类型,分别计算板梁的内力;根据板、梁的弯矩计算各截面配筋,根据剪力计算梁的箍筋或弯起筋;破坏机构,且其承载能力达到预计的极限荷载,这称为内力的完全重分布

3.简述单向板肋形楼盖进行结构布置的原则。

答:进行结构布置时,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使用要求、造价及施工条件等,来合理确定柱网和梁格布置。其布置原则如下:

(1)使用要求,一般来讲,梁格布置应力求规整,梁系尽可能连续贯通,梁的截面尺寸尽可能统一,这样不仅美观,而且便于设计和施工。但是,当楼面上需设较重的机器设备、悬吊装置或隔断墙时,为了避免楼板直接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或线荷载,应在楼盖相应位置布置承重梁;如果楼板上开有较大洞口时,应沿洞口周围布置小梁。

(2)经济考虑,根据设计经验,经济的柱网尺寸为5~8m,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m,单向板的经济跨度则是 1.7~2.5m,荷载较大时取较小值,一般不宜超过3m。(3)在混合结构中,(主次)梁的支承点应避开门窗洞口,否则,应增设钢筋商品混凝土过梁。(4)为增强建筑物的侧向刚度,主梁宜沿建筑物横向布置。

4.各截面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如何?

答:各截面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a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b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即最小弯矩),应在两邻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c求某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应在其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d求某支座左、右截面的最大剪力,应在其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两侧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5.弯矩包络图与剪力包络图的作用如何?

答:弯矩包络图是计算和布置纵筋的依据,剪力包络图是计算横向钢筋的依据

6.为什么要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答:在进行钢筋商品混凝土连续梁、板设计时,如果采用上述弹性理论计算的内力包络图来选择构件截面及配筋,显然是偏于安全的。因为这种计算理论的依据是,当构件任一截面达到极限承载力时,即认为整个构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这种理论对于脆性材料结构和塑性材料的静定结构来说是基本符合的,但是对具有一定塑性的超静定连续梁、板来说,就不完全正确,因为当这种构件某截面的受拉钢筋达到屈服进入第Ⅲ阶段,只要整个结构是几何不变的,它就仍有一定的承载力,仍然可以继续加载。只不过在其加载的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塑性性质,各截面间内力的分布规律会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就是内力重分布现象。

7.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有哪些?

答:塑性铰与理想铰的区别:

(1)塑性铰是单向铰,仅能沿弯矩作用方向,绕不断上升的中和轴产生有限的转动;而理想铰能沿任意方向不受限制地自由转动。

(2)塑性铰能承受一定的弯矩,即截面“屈服”时的极限弯矩Mu≈My;而理想铰不能承受任何弯矩。

(3)塑性铰有一定长度;而理想铰集中于一点。

8.按内力塑性重分布计算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时,应遵循那哪些基本原则?

答:按内力塑性重分布计算钢筋商品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时,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受力钢材宜采用HRB335级和HRB400级热轧钢筋;商品混凝土强度等级宜在C20~C45的范围内;(2)弯矩调幅不宜过大,应控制调整后的截面极限弯矩M调不小于弹性理论计算弯矩Me的75%,即M调≥0.75M弹。

调幅值愈大,该截面形成塑性铰就越早。为了防止因调幅值过大,使构件过早的出现裂缝和产生过大的挠度而影响正常使用。因此根据试验研究,应控制下调的幅度不大于25% (3)调幅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ζ不应超过0.35,也不宜小于0.10;如果截面配有受压钢筋,在计算ζ时,可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

调幅越大要求截面具有的塑性转动能力也越大。而对截面几何特征一定的钢筋混疑土梁来说,其塑性铰的转动能力主要与配筋率有关——随受拉纵筋配筋率的提高而降低。而配筋率ρ可由商品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反映,对于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因此,ζ值直接与转动能力有关。ζ>ζb为超筋梁,受压区商品混凝土先压坏,不会形成塑性铰,在塑性设计中应避免使用;ζ<ζb为适筋梁,可以形成塑性铰。ζ值越小,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越大。因此,为了保证在调幅截面能形成塑性铰,并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要相应地限制配筋率ρ,或含钢特征值ξ。试验表明,当时,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一般能满足调幅25%的要求。(4)调整后的结构内力必须满足静力平衡条件:

连续梁、板各跨两支座弯矩的平均值加跨中弯矩,不得小于该跨简支梁跨中弯矩的1.02倍,即(MA+MB)/2+Ml≥1.02M0;同时,支座和跨中截面的弯矩值均不宜小于M0的1/3。(5)构件在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过程中不发生其他脆性破坏,如斜截面受剪破坏,锚固破坏等,这是保证内力塑性充分重分布的必要条件

为此,应将按《规范》中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大20%。增大的区段为:当为集中荷载时,取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当为均布荷载时,取距支座边为1.05h0的区段。同时,配置的受剪箍筋ρsv=Asv /bs > 0.3 ft/ fyv ,以减少构件斜拉破坏的可能性。

四、计算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A作业2

一、判断题

1.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属于屋盖结构体系。屋盖结构分无檩屋盖和有檩屋盖两种。(√)

2.排架结构型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的结构型式。(Х)

3.屋面梁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等组成横向平面排架结构,它是单层厂房的基本承重结构。(√)

4.由荷载的传递路线可以看出,作用在厂房结构上的大部分荷载(屋盖上的竖向荷载,吊车上的竖向荷载和横向水平荷载,横向风荷载或横向地震作用,部分墙体和墙梁的自重以及柱上的设备等荷载)都是通过纵向排架传给基础、再传到地基中去。(Х)

5.一般单层厂房中,横向排架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

(√)

6.伸缩缝从基础底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的变形,防止房屋开裂。(Х)

7.通常所说的单层厂房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8.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包括屋架支撑和柱间支撑两部分。(Х)

9.厂房支撑体系是连系屋架、柱等构件,使其构成厂房空间整体,保证整体刚性和结

构几何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0.纵向水平支撑布置在上弦平面端节点中。(Х)

二、选择题

1.在单层厂房中,( A )属于屋盖结构体系。

A.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

B.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横向柱列和基础

C.连系梁、托架、吊车梁和柱间支撑姓

D.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纵向柱列和基础

2.排架结构型式是指钢筋混凝土排架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合,( C )的结构型式。

A.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

B.排架柱上部与屋架刚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

C.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刚接

D.排架柱上部与屋架铰接,排架柱下部与基础铰接

3.一般单层厂房中,(D)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

A.屋面板B.牛腿

C.托架D.横向排架

4.钢筋混凝土排架厂房,除(C)一般需要自行设计外,其它构件大都有现成的标准图集。

A.屋面板与屋架B.屋架与柱子

C.柱子与基础D.屋面板与基础

5.( A )的作用是将墙体和柱、抗风柱等箍在一起,增加厂房的整体刚性,防止由于地基

发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引起的不利影响。

A.圈梁B.连系梁

C.过梁D.基础梁

6.单层厂房柱基础,当不设垫层时,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C )。

A.25mm B.35mm C.70mm D.80mm

7.单层厂房内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应为(A )截面。

A.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底部

B.上柱的顶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底部

C.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底部面和下柱的底部

D.上柱的顶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顶部

8.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A )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

A.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

B.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二或第三柱间

C.温度区段的中间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

D.温度区段的中间及厂房端部的第二或第三柱间

9.单层厂房柱进行内力组合时,任何一组最不利内力组合中都必须包括( A )引起的内力。

A.恒载B.吊车荷载C.风荷载D.雪荷载

10.(C )适用于有檩体系屋盖。

A.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B.预应力混凝土单肋板

C.钢筋混凝土挂瓦板D.钢筋混凝土屋面板

三、简答题

1.通常所说的单层厂房的变形缝哪三种?单层厂房的变形缝是如何设置的?

答:通常所说的单层厂房的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伸缩缝从基础顶面开始,将两个温度区段的上部结构完全分开,留出一定宽度的缝隙,当温度变化时,结构可自由的变形,防止房屋开裂。

沉降缝是将两侧厂房结构(包括基础)全部分开。沉降缝也可兼作伸缩缝。防震缝是为了减轻厂房震害而设置的。当厂房平、立面布置复杂,结构高度或刚度相差很大,以及厂房侧变建变电所、生活间等坡屋时,应设置防震缝将相邻两部分完全分开。地震区的厂房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2.什么是厂房支撑体系?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包括哪两部分?

答:厂房支撑体系是连系屋架、柱等构件,使其构成厂房空间整体,保证整体刚性和结构几何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层厂房的支撑体系包括屋盖支撑和柱间支撑两部分

3.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的计算分析过程是如何进行简化的?

答:钢筋商品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是一个空间结构,它的计算分析过程是求解一个空间结构的过程;但为了计算的简单,通常都将整个结构按纵、横向平面排架分别进行结构计算。也就是说,近似的认为各个横向平面排架之间和各个纵向平面排架之间都是互不影响,独立工作的,从而把问题简化。

由于纵向排架柱子往往较多,纵向刚度较好,因此在承受吊车纵向制动力和山墙传来的纵向风荷作用时,每根柱子引起的内力值较小,故纵向排架一般可以不必计算,只需进行纵向排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内力分析和验算。横向排架承受厂房的主要荷载作用,而且柱子较少,刚度亦较差,因此厂房结构设计时,必须进行横向排架内力分析和计算。

4.一般钢筋混凝土排架通常作哪些假定?

答:一般钢筋混凝土排架通常做如下规定: 1)柱的下端与基础固结;

2)柱的上端与屋架(或屋面梁)铰接;

3)排架横梁为无限轴向刚性的刚杆,横梁两端处的柱的水平位移相等。

5.作用在排架上的荷载标准值(以下简称荷载)主要有哪些?

答:作用在排架上的荷载标准值(以下简称荷载)主要有:

(1)厂房结构的恒荷载。一般包括屋盖自重G1,上柱自重G2,下柱自重G3,吊车梁及轨道等零件自重G4以及有时支承在柱牛腿上的维护结构等重量G5;(2)活荷载一般包括:屋面活荷载Q1;吊车荷载,包括吊车垂直轮压和水平制动力。Dmax、Tmax;均布风荷载和集中于柱顶标高处的集中风载,如q、FW等。

6.等高排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采用剪力分配法计算时哪三个步骤?

答:等高排架在任意荷载作用下采用剪力分配法计算时可以分为三个步骤:

(1)在直接受荷柱的顶端加一不动铰支座以阻止水平侧移,求其支座反力R。现以吊车横向水平制动力Tmax为例,见图12-33。

(2)撇除附加的铰支座,且加反向作用力R于排架柱顶,见图12-33,以恢复到原来的实际情况。(3)把图12-33两种情况求得的排架各柱内力叠加起来,即为排架的实际内力

7.什么是排架的荷载组合和内力组合?

答:排架结构除承受永久荷载作用外,还承受可变荷载的作用(一种或是多种),对于排架柱的某一截面而言,并不一定是在所有可变荷载同时作用时产生的内力才是最不利的。因此在排架柱内力分析时,是先将排架内力分析中各种荷载单独作用时各柱的内力的结果求出来,经过组合,求出起控制作用的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以此作为柱及基础配筋计算的依据

8.单层厂房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是哪里?

答:单层厂房内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应为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底部截面。

四、计算题

1.某钢筋混凝土柱牛腿,C20混凝土(f

tk =1.5N/mm2),Ⅱ级钢筋(f

y

=310N/mm2)。

已知作用于牛腿顶部的吊车梁等自重标准值G

k,4

=35kN,吊车竖向荷载标准值

D,

max k=210kN,由使用活荷载产生的水平拉力标准值F

k

h,

=60kN。牛腿截面宽度b=400mm,

高度h=800mm,竖向力作用点至下柱边缘的水平距离a =250mm。

(1)验算牛腿截面高度是否满足要求(裂缝控制系数β=0.7);

(2)计算牛腿所需的纵向受拉钢筋面积As(纵筋保护层厚度α

s

=35mm)。【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A)作业3

一、判断题

1.框架结构广泛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车间、餐厅、实验室、会议室、营业室等要求。(√)

2.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12 米之间,工业建筑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9 米之间。(Х)

3.伸缩缝主要使用来解决由于房屋过长所带来的温度应力问题,主要与房屋的长度有关。(√)

4.框架结构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改进反弯点法(D 值法)。(Х)

5.利用分层法进行框架结构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必须考虑框架的侧移。(Х)6.采用调整框架柱的线刚度来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其方法是:(1)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 的折减系数;(2)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7.框架结构中,如果柱上下端转角相同,反弯点就在柱高的中央;如果柱上下端转角不同,则反弯点偏向转角较小的一端,亦即偏向约束刚度较大的一端。(Х)

8.框架结构若某层柱的上下横梁线刚度不同,则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将向横梁刚度较小的一侧偏移。(√)

9.必须指出,我国有关规范规定,弯矩调幅只对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即竖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弯矩不参加调幅,因此,弯矩调幅应在内力组合之前进行。(Х)

10.框架梁在截面配筋计算时应采用构件端部截面的内力,而不是轴线处的内力。(√)二、选择题

1.框架柱的平面位置由房屋的使用要求形成平面柱网尺寸来确定,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C )米之间。

A.3~6 C.6~9 B.4~6 D.6~12

2.( B )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A.横向框架承重体系B. 纵向框架承受体系C.混合承重体系

3.( C )优点是可以有利于抵抗来自纵横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框架结构具有交好的整体工作性能。

A.横向框架承重体系 B. 纵向框架承重体系C.混合承重体系

4.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D )。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C.建筑平面形状B.结构高度D.结构长度B.纵向框架承重体系B.纵向框架承重体系

5.(B)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框架结构。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A.现浇框架B. 预制装配式框架C.现浇预制框架

6.框架结构近似手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时,应采用(A )分层法。

A.分层法

B.改进反弯点法

C.位移法

D.力法

7.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时应考虑楼板对它的影响。对(A ),中框架取I=2I0,边框架取I=1.5 I0;这里I0 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

A.现浇楼盖

B. 装配整体式楼盖

C.装配式楼盖

8.在采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 C )。

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

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

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

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

9.框架结构在节点水平集中力作用下,(B )。

A.柱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梁的弯矩图呈曲线形

B.梁的弯矩图呈直线形,柱的弯矩图呈曲线形

C.各杆的弯矩图都呈直线形

D.各杆的弯矩图都呈曲线形

10.对于( A )的框架结构,采用反弯点法计算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A.层数较少,楼面荷载较大

B.梁柱线刚度较为接近

C.高层框架结构或抗震设计

D.梁的线刚度小于柱的线刚度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如何?

答: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

框架结构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以满足车间、餐厅、实验室、会议室、营业室等要求。框架结构的组成简单,只有框架柱和框架梁两种基本构件组成,便于构件的标准化、定性化,可以采用装配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现浇式结构。

框架结构广泛在多高层建筑中应用,它的特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

2.框架柱常用的柱网尺寸和空间高度的范围如何?

答:民用框架结构房屋常用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9米之间,工业建筑的柱网尺寸一般在6~12米之间。房屋使用中的空间高度要求—层高决定了柱的高度,民用框架结构房屋的层高一般在3~6米之间;工业建筑的层高一般在4~6米之间。

3.框架结构类型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哪三种类型?它们各有何特点和适用?

答:框架结构类型按施工方式的不同,一般将框架结构分为现浇框架、预制装配式框架和现浇预制框架三种类型。

(1)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2)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3)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梁、柱、楼板在连成整体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但节点区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复杂

4.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什么方法?作哪些假定?

答: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近似地采用分层法。

在进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时,可假定:(1)作用在某一层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对其他楼层的框架梁的影响不计,而仅在本楼层的框架梁以及与本层框架梁相连的框架柱产生弯矩和剪力。(2)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5.分层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为固定端支承,而实际上,除底层往的下端外,其他各层柱端在荷载作用下均产生一定的转角,即为弹性约束支承。采用什么方法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

答:采用调整框架柱的线刚度来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其方法是:(1)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的折减系数;(2)除底层以外其他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

6.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

答: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方法:

1)分层:分层框架柱子的上下端均假定为固定端支承,(2)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用弯矩分配法或迭代法进行计算各个独立刚架单元。。而分层计算所得的各层梁的内力,即为原框架结构中相应层次的梁的内力。(3)叠加:在求得各独立刚架中的结构内力以后,则可将相邻两个独立刚架中同层同柱号的柱内力叠加,作为原框架结构中柱的内力。

叠加后为原框架的近似弯距图,由于框架柱节点处的弯矩为柱上下两层之和因此叠加后的弯距图,在框架节点处常常不平衡。这是由于分层计算单元与实际结构不符所带来的误差。若欲提高精度,可对节点,特别是边节点不平衡弯矩再作一次分配,予以修正。

7.反弯点法的计算假定有哪些?在什么情况下假定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答:反弯点法的计算假定:

(1)求各个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即认为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

度之比为无限大;

(2)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以外,各个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即除底层外,各层框架柱的反弯点位于层高的中点;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2/3层高处。

(3)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平衡条件求出,并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对于层数较少,楼面荷载较大的框架结构,柱的刚度较小,梁的刚度较大,假定1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一般认为,当梁的线刚度与柱的线刚度之比超过3时,由上述假定所引起的误差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8.改进反弯点法对什么计算进行了改进?改进反弯点法为何又称为“D 值法”?

答:对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和反弯点高度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称为改进反弯点法。改进反弯点法中,柱的侧向刚度以D 表示,故此法又称为“D 值法”

四、计算题 4 1.图示两层两跨框架,试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并作出弯矩图。括号内数字表示各 杆件线刚度的相对值。(均布荷载下的梁固端弯矩为 2

12

1ql M ) 【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A)作业4

一、判断题

1. 肋形楼盖由板、次梁、主梁(有时没有主梁)组成。(√)

2.连续单向板的截面构造常用钢筋直径为6、8、10、12 mm。对于支座负弯矩钢筋,为防止施工中易被踩弯,宜采用较大直径(一般不小于10 mm)。(Х)

3.l2/l1≤3时,板上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双向板,由双向板组成的肋形楼盖称为双向板肋形楼盖。(Х)

4.进行单层厂房结构的内力组合时,可变荷载在任何一种内力组合下都存在。(Х)5.单层厂房内内力组合时的控制截面应为上柱的底部截面、牛腿的顶部面和下柱的底部截面。(√)

6.牛腿按其所受竖向荷载作用点到下柱边缘的距离a分为两类:当a0h≤时为短牛腿;当a0h>时为长牛腿。(√)

7.在考虑吊车横向水平荷载时,该跨必然相应作用有该吊车的竖向荷载;但在考虑该吊车竖向荷载时,该跨不一定相应作用有该吊车的横向水平荷载。(√)

8.框架结构的近似手算方法,包括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分层法,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改进反弯点法(D值法)。(√)

9.框架节点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10.采用调整框架柱的线刚度来考虑支座转动的影响,其方法是:(1)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乘0.9的折减系数;(2)各层柱的弯矩传递系数取为1/3。(Х)

二、选择题

1.按弹性理论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内力时,采用换算荷载的原因是( D )

A.考虑次梁抗扭刚度的影响

B.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

C.考虑板和次梁的荷载有可能比理论荷载大

D.考虑板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拱的推力的影响

2. 塑性铰与理想铰的主要区别是:( C )。

A. 塑性铰不能转动,而理想铰可在两个方向做无限的转动

B. 理想铰集中于一点,故只能承受一定数值的弯矩,而塑性铰可承受较大的弯矩

C. 塑性铰是单向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做有限的转动,转动的大小受材料极限变形的限制

D. 塑性铰集中于一点,而理想铰形成在一小段局部变形较大的区域

3.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为短边的计算跨度,为长边的计算跨度:( B )。

A. 当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B. 当时,可按双向板进行设计

C. 当时,可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D. 当,宜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4. 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 B )。

A. 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

B. 均采用支承中心间的距离

C. 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D. 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

5.在单层厂房中,( A )等组成横向平面排架结构,它是单层厂房的基本承重结构。A.屋面板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

B.屋面梁或屋架、横向柱列和基础

C.连系梁、托架、吊车梁和基础

D.屋面板或屋面梁、屋架和基础

6.单层厂房的屋盖结构分无檩体系和有檩体系两种。无檩体系由(B )大型屋面板、天窗架、屋架和屋盖支撑组成,

I.大型屋面板II.小型屋面板

III.天窗架IV.屋架和屋盖支撑

A.I、II、III B.I、II、IV C.I、III、IV D.II、III、IV

7.牛腿的弯压破坏多发生在(C )。

A.0.75

B.a/h0≤0.1且箍筋配制不足

C.0.75

D.a/h0≤0.1且受拉纵筋配制不足

8.框架梁在水平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控制截面为(B )。

A.梁的两端截面

B.梁的跨间最大正弯矩截面

C.梁的跨中截面

D.梁的两端截面和跨中截面

9.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

柱的反弯点位置( D )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

C.不变D.向上移动至2/3层高处

10.对于框架结构梁、柱的最不利内力组合,梁端截面为(A )。

A.+Mmax、-Mmax、Vmax

B.+Mmax

C.|M|max及相应的N、V

D.Nmax及相应的M

三、简答题

1.各截面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如何?

答:各截面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原则:

a求某跨跨内最大正弯矩时,应在该跨布置活荷载,同时两侧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b求某跨跨内最大负弯矩(即最小弯矩),应在两邻跨布置活荷载,然后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c求某支座截面的最大负弯矩,应在其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两边每隔一跨布置活荷载; d求某支座左、右截面的最大剪力,应在其左右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两侧每隔一跨布置活载荷。

2.工程中最实用的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方法?什么是弯矩调幅法?

答:工程中最实用的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是弯矩调幅法。

弯矩调幅法简称调幅法,它是在弹性弯矩的基础上,按照上述原则,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某些截面的弯矩值,通常是对那些弯矩绝对值较大的截面弯矩进行调整,然后,按调整后的内力进行截面设计和配筋构造,是一种实用的设计方法。

3.内力塑性重分布方法的适用范围如何?

答:内力塑性重分布方法的适用范围: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计算结构内力,虽然可以节约钢材,但在使用阶段钢筋中应力较高,构件的裂缝开展较宽,变形较大。因此《规范》规定下列情况下,只能用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1)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结构构件;

2)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或二级的结构构件,如水池池壁; 3)处于重要部位而又要求有较大强度储备的结构构件。

4.简述连续单向板的截面设计的计算要点。计时可不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答: 1)计算要点

a.确定计算简图

取单位板宽为计算单元,并根据板的刚度、类型和构造确定板的厚度;根据板的构造及用途确定板的自重和使用荷载。

b.内力分析

一般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规范》规定: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弯矩可减少20%,其它截面不予降低。 c.配筋计算

根据各跨跨内及支座截面的弯矩计算各部分钢筋数量。在选配钢筋时,应考虑跨中及支座钢筋的直径和间距相互协调,以利施工。板的经济配筋率约为0.3~0.8%。

由于板的宽度较大,且承受的荷载较小,因此,对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楼盖,仅混凝土就足以承担剪力,从而设计时可不进行抗剪承载力验算

5.什么是横向水平支撑?横向水平支撑布置的位置及作用如何?什么情况下应布置横向水平支撑?

答:横向水平支撑是由交叉角钢和屋架上弦或下弦组成的水平桁架。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其作用是加强屋盖的整体刚性,保证屋架的侧向稳定,将山墙抗风柱所承受的纵向水平力传至两侧柱列上。凡屋面为有檩体系或屋面虽为无檩体系,但屋面板与屋架连接点的焊接质量不能保证,且山墙抗风柱与屋架上弦连接时应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当天窗通到厂房端部的第二柱间或通过伸缩缝时,应在第一或第二柱间的天窗范围内设置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并在天窗范围内沿纵向设置一到三道通长的受压系杆,

6.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的构件主要包括哪些?哪些构件一般都可以根据具体工程,从工业厂房结构构件标准图集中选用标准、定型的构件。

答: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的构件主要包括有屋面板、天窗架、支撑、吊车梁、墙板、连系梁、基础梁、柱、基础等。为了加速建设步伐,提高设计标准化水平,缩短工期,这些构件除柱和基础外,一般都可以根据具体工程,从工业厂房结构构件标准图集中选用标准、定型的构件。

7.排架内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答:排架内力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求得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起控制作用的构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以此作为设计柱子和基础的依据。主要内容为:计算单元的选取、荷载计算、柱控制截面的内力分析和内力组合。必要时,还应验算排架的水平位移值。

8.“D值法”如何把层间剪力Vj按分配给该层的各柱?

答:“D值法”如何把层间剪力Vj按下式分配给该层的各柱;(1)求框架柱侧向刚度D值公式见教材117页(13-7)

上式中α值反映了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向刚度的一个影响(降低)系数,当框架梁的线刚度为无穷大时,K=∞,α=1。各种情况下的α值及相应的K值的计算公式可查表。

2)求得各柱的剪力

把层间剪力Vj按下式分配给该层的各柱公式见教材117页(13-8

式中——第j层第k柱所承受的剪力;

——第j层第k柱的侧向刚度D值;

m——第j层内的柱子数;

——第j层的层间剪力;

四、计算题

纸盒包装结构设计范例

南京林业大学 包装容器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学院(系):木材工业学院 专业:包装工程 学生姓名:唐海军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 电子辞典外包装结构设计 起迄日期: 2011.12.12. 月日~ 1 月5 日课程设计地点:校内 指导教师:朱南峰

第一部分 设计思路 一.市场调研 产品包装,应当遵循适当、可靠、美观、经济的原则。由于产品的品种繁多,性能各有不同,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所考虑的问题也不相同。一般可从下面三方面来考虑: (1)被包装产品的性能 被包装产品的性能,主要包括产品的物态、外形、强度、重量、结构、价值、危险性等,这是进行包装设计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2)环境对产品的影响 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环境,它们对包装会产生不同影响,故应采取相应措施。(3)包装方式的选择 包装方式的选择对产品保护甚为重要,只有对产品性能及流通条件作全面了解,制定几种方案,进行经济评估,才能找到合适的包装方式。 电子产品的显著特点,就是最怕碰撞、挤压、潮湿、高温以及静电隐患的威胁。所以,电子产品的包装工艺设计,应该注重从这些基本的要求入手,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控制。鉴于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属于精密的工业产品,包装设计应该考虑到在运输、搬运以及储存的过程中,包装可以承受一定的外力的碰撞与冲击,防止外壳或者机芯零部件的损坏;可以抵抗外力或者各包装箱体在堆码或运输颠簸中出现的相互挤压,防止包装物或者产品的变形;可以抵御雾、露、雨水、蒸气的润湿,有效的防止电子产品的氧化、生锈、短路等问题的出现;应该具有良好的反辐射的性能,具有耐晒而不吸收日光热能,防止产品机壳或者机芯出现变形以及损坏等不良情况;可以比较有效的抑制在运输以及搬运的过程中的震动与摩擦的产生,防止静电而造成电子产品的损坏或者酿成意外火灾事故。 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因为设计考虑不周以致包装物出现缺陷情况不乏出现,如制版设计的时候将纸盒侧边的搭接舌方向放置在正面,造成纸盒成型之后摇盖扣舌和侧边的搭接舌相对应。这样,一方面摇盖扣舌扣入的时候比较容易碰到搭接舌,另一方面扣舌扣之后纸盒受到搭接舌厚度支衬的影响,使靠近搭接舌侧边出现明显的空隙。因此,制版、拼版的时候,应该将侧边的搭接舌设计为和摇盖扣舌的同一边版面中,使搭接舌搭接部位不与摇盖扣舌相碰,确保成型后的摇盖扣舌部位不产生明显的空隙。除此之外,搭接舌长度设计是否合适,影响着包装产品的使用效果,如果纸盒的搭接舌长度设计过小的话,涂胶、粘合的时候比较容易因溢胶而造成相互粘连现象,搭接舌过小又比较容易使纸盒的粘合和整体强度明显的下降,影响包装的使用效果。所以,一般小型纸盒的搭接舌长度不小于1.2cm,纸箱的搭接舌长度不小于2.6cm,才可以比较好地确保粘合强度,提高 deronduty duri ngmajore qui pmentover haul,beforea ndafterthe shifttode signate dstafftounderstandthe operationofequi pmentint hee qui pmentandche ckonfocus.2,e qui pmentrepairequipme nttosele ctmainte nancecheckatle asttwicea weektokeye qui pmentanddefe ctiv edevi cestoi ncrea sethefreque ncyofi nspection.Teamlea derde dicate dtothe deviceeverydayoperationofalldeviceswithint hescopeofmainte nancepersonnel understa ndthemaintenanceandinspe ctionofkeyequipment.Paragraph3,the ow nerandprofessionalandtechni calpersonnel shoul dbecarrie doutdailyafterwork sitevisitinspe ction...Eve ning.Contr olroom:focusedoncoal seamsponta ne ouscombusti onundertroubleshooting,help,landsli de,coalfire,eart h-movi ng,roa dcar wallsitesafetysupervi sion,andconscie ntiouslyimpleme nttheminerectificati onmeasures.Productionte chnol ogyse ction:isre sponsiblefortroubl eshooti ngwhet herexistsS upercapacity,andSuper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1.1设计说明 1.1.1工程概况 (1)工程所在地:湖南省境内 (2)公路自然区划:区,由地下水位资料可知该路基为潮湿状态; (3)公路等级: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设中央分隔带); (4)路线总长度:1223.061m。 1.1.2设计内容 沥青混凝土路面 (1)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进行方案比较。 (2)进行轴载换算(手算和程序计算),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3)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 (4)各结构层材料组成设计。 1.1.3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 (2)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图。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1交通组成 经调查预测,本路竣工后第一年双向平均日交通量下表(辆/d)

预测交通组成表表2 备注:依据规范,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不计入计算; 使用期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为4.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2.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小客车不考虑轴载。 2.1.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昼夜交通量(辆/日)为双向车道年平均日通行车辆数。 ①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 式中:轴数系数 轮组系数 其中: 计算结果如下表(表3)所示:

轴载换算结果表 表3 注:轴载小于25KN 不计 ②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设计规范,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取0.45。 累计当量轴次: 式中: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设计车道的车轮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2.1.2 验算半刚性基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

数据结构C语言版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txt只要你要,只要我有,你还外边转什么阿老实在我身边待着就行了。听我的就是,问那么多干嘛,我在你身边,你还走错路!跟着我!不能给你幸福是我的错,但谁让你不幸福,我TMD去砍了他/* 数据结构C语言版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和实现 P166 编译环境:Dev-C++ 4.9.9.2 日期:2011年2月15日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_NAME 3 // 顶点字符串的最大长度+1 #define MAX_INFO 80 // 相关信息字符串的最大长度+1 typedef char InfoType; typedef char VertexType[MAX_NAME]; // 字符串类型 // AMLGraph.h 无向图的邻接多重表存储表示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typedef enum{unvisited,visited}VisitIf; typedef struct EBox { VisitIf mark; // 访问标记 int ivex,jvex; // 该边依附的两个顶点的位置 struct EBox *ilink,*jlink; // 分别指向依附这两个顶点的下一条边 InfoType *info; // 该边信息指针 }EBox; typedef struct { VertexType data; EBox *firstedge; //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边 }VexBox; typedef struct { VexBox adjmulist[MAX_VERTEX_NUM]; int vexnum,edgenum; // 无向图的当前顶点数和边数 }AMLGraph; typedef int QElemType;

(完整word版)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第四章 路面结构设计 1.1设计资料 (1)自然地理条件 新建济南绕城高速,道路路基宽度为24.5米,全长5km ,结合近几年济南经济增长及人口增长的情况,根据近期的交通量预测该路段的年平均交通量为5000辆/日,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γ=4%。路面结构设计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年限为15年。 (2)土基回弹模量 济南绕城高速北环所在地区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据区域资料,年平均气温13.8℃,无霜期178天,最高月均温27.2℃(7月),最低月均温-3.2℃(1月),年平均降水量685毫米。道路沿线土质路基稠度 c ω=1.3;因此该路基 处于干燥状态,根据公路自然区划可知济南绕城高速处于5 Ⅱ区,根据【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表5.1.4-1可确定工程所在地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为46MPa 。 (3)交通资料

1.2交通分析 (1)轴载换算 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为100KN 为标准轴载,以BZZ-100表示。标准轴载的计算参数按表1-2确定。 ○ 1当以设计弯沉为指标时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凡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Pi 的作用次数Ni 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的计算公式为: 35 .4121∑=? ?? ??=k i i i P P N C C N 式中: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次/d ); Ni ——被换算的车型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kN ); C1——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系数,当其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 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其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1=1+1.2(m-1); C2——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 四轮组为0.38。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为: 35 .41 21∑=? ?? ??=k i i i P P N C C N = 4709.00(次/d ) ○ 2当以半刚性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数N ': 8 121 k i i i P N C C N P =?? '''= ? ??∑ 式中: 1C ' ——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0,四轮组为0.09。 注:轴载小于50KN 的特轻轴重对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不纳入当 量换算。 沥青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

11常用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希望大家得到帮助! 常用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一、插口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纸盒形式,造型简洁、工艺简单、成本低,如常见的批发包装多是用这种结构形式。 二、开窗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这种形式的纸盒常用在玩具、食品等产品中。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能使消费者对产品一目了然,增加商品的可信度, 一般开窗的部分用透明材料补充。 三、手提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这种形式的纸盒式常用在礼盒包装中,其特点是便于携带。但要注意产品的体积、重量、材料及提手的构造是否相当, 以免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损坏。 四、抽屉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这种包装形式类似于抽屉的造型,盒盖与盒身是由两张纸成开,结构牢固便于多次使用。常见的有口服液的包装、盒 装巧克力,等等。 五、变形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变形式纸盒追求结构的趣味性与多变性,常适用于一些性格活泼的产品,如小零食、糖果、玩具等。这种结构形式较 为复杂,但展示效果好。 六、有盖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这种有盖式的结构又分为一体式与分体式两种。所谓一体式是指盖与盒身相连,是一纸成形,如香烟的包装;而分体 式是指盖与盒身分开,二纸成形,如月饼包装。 七、组合式纸盒包装结构设计 组合式包装多用在礼盒包装中,这种包装形式中既有个包装又有中包装,它的特点是贵重华丽,但成本较高。 以上七种是较为常用的纸盒结构形式,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产品的特性,灵活运用。 系列化包装设计策略:企业对所生产的同类别的系列产品,在包装设计上采用相同或近似的色彩、图案及编排方式,突出视觉形象的统一,以使消费者认识到这是同一企业的产品,产生自然联想,把产品与企业形象结合起来。这样做可以节约设计和印刷制作费用以及新产品推广所需要的庞大宣传预算,既有利于产品迅速打开销路,又强化了 企业形象。 等级化包装设计策略:消费者由于经济收入、消费目的、文化程度、审美水准、年龄层次的差异,对包装的需求心理也不所不同。因此,企业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制定不同等级的包装策略,以此来争取各个层 次的消费群体,扩大市场份额。 便利性包装设计策略:从消费者使用的角度考虑,在包装设计上采用便于携带、开启、使用或反复利用的结构特征,如手提式、拉环式、按钮式、卷开式、撕开式等便于开启的包装结构等,以此来赢取消费者的好感。 配套包装设计策略:企业将相关联的系列产品配套包装销售,这种包装策略有利于带动多种产品的销售,同时 还能提高产品的档次。 附赠品包装设计策略:在包装内附送赠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更新包装设计策略:更新包装的目的,一是改进包装,使销售不好的商品重新焕发生机,具备新的形象力和卖

数据结构实验四:无向图的应用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1 2 实验题目:第四次实验《无向图的应用》 3 姓名:刘创学号:132054137 班级:1320541 4 系名:计算机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 指导老师:刘海静 6 实验时间:2015年6月18日星期四实验地点:软件实验室 【实验概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掌握图的有关知识 要求:用图的邻接表存储无向图; 实现图的遍历等操作 2.实验原理 图的遍历 图的存储 3.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 VC++6.0/VS2013 【实验内容】 1.实验算法设计 实验:存储图使用图的邻接表进行存储; 用深度优先排序进行遍历图 2.实验过程(源代码及描述、调试过程及分析) 调试过程中,两个实验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多时间去实践方可等心应手。 实验代码: GraphTraverse.cpp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char InfoType; typedef char VertexType;

#define MaxVertexNum 40 //最大顶点数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node //表结点 { int adjvertex; //邻接点域 InfoType info; //与边相关信息(权值) struct node *next; //指向下一个领节点的指针域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VertexType vertex; //顶点域信息 EdgeNode *firstedge; //边表头指针 }VertexNode; typedef struct { VertexNode adjlist[MaxVertexNum];//邻接表 int vertexNum, edgeNum;//顶点数和边数 }ALGraph; //以邻接表存储的图 int visited[MaxVertexNum]; int e; void CreatAdjList(ALGraph* G) //创建无向图(邻接表) { int i, j, k; EdgeNode * p1; //因为是无向图,所以有两次建立边表的过程EdgeNode * p2; EdgeNode * p3; EdgeNode * p4; cout << "请输入无向图的顶点数和边数:";

路面结构设计

5.路面结构设计 5.1沥青路面 5.1.1交通量及轴载计算分析 路面设计以单轴载双轮组100KN 为标准轴载。 1)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N ∑=k i i i P P n C C 135.421)/(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1轴载换算表 =i i i 1 21

②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取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是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18918830 5.060.430336506449 .0365106449.0115 =????-+= (次) 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轴载换算公式:812'1')/('P P n C C N i k i i ∑==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5.2 轴载换算结果(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 =i i i 1 21

②累计当量轴次 参数取值同上,设计年限是15年,车道系数取0.5。 累计当量轴次: ()111365 t e N N γηγ ??+-???= ()[]321652575.087.731636506449 .0106449.0115 =???-+= (次) 5.1.2结构组合设计及材料选取 1) 拟订路面结构组合方案 根据规定推荐结构,并考虑到公路沿途有大量碎石且有石灰供应,路面结构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取18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取20cm ),下基层采用石灰土(厚度待定)。 另设20cm 厚的中粗砂垫层。 2) 拟订路面结构层的厚度 由于计算所得的累计当量轴载达到了500万次,按一级路的路面来设计,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面层由二层至三层组成。采用三层式沥青面层,表面层采用细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4cm ),中面层采用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6cm ),下面层采用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厚度为8cm )。 5.1.3设计指标及设计参数确定 1) 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 由上面的计算得到设计年限内一个行车道上的累计标准轴次约为大于500万次。根据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可确定路面等级为高级路面,面层类型采用沥青混凝土,设计年限为15年。 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① 此路为新建路面,根据设计资料可知路基干湿状态为干燥状态。 ② 根据设计资料,由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该路段处于II 2a 区,为粉质土,确定土基的稠度为1.05。

路面结构计算书

一、主要技术标准、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小区内道路(路面结构按公路四级标准计算)。 (2)设计行车速度:20km/h,特殊路段5~15km/h。 (4)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5)设计基准期:20年。 (6)交通等级:轻级。 (7)结构物荷载等级:公路Ⅱ级。 (8)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 (9)抗震设防:沿线地区动峰值加速度系数小于0.05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简易设防。 二、设计依据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 (4)、路面结构计算软件:HPDS2006。 三、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设计内容: 新建单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公路等级: 四级公路 变异水平的等级: 中级 可靠度系数: 1.05 面层类型: 普通混凝土面层 序路面行驶单轴单轮轴载单轴双轮轴载双轴双轮轴载三轴双轮轴载交通量号车辆名称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组的个数总重 (kN) (kN) (kN) (kN) 1 标准轴载0 0 1 100 0 0 0 0 6 行驶方向分配系数.59 车道分配系数.85 轮迹横向分布系数.62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4.5 % 混凝土弯拉强度 4.5 MPa 混凝土弯拉模量29000 MPa 混凝土面层板长度 5 m 地区公路自然区划Ⅳ

面层最大温度梯度86 ℃/m 接缝应力折减系数.89 基(垫)层类型----新建公路路基上修筑的基(垫)层 层位基(垫)层材料名称厚度(mm) 回弹模量(MPa) 1 级配碎砾石200 300 2 新建路基30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ET= 71.7 MPa 中间计算结果: ( 下列符号的意义请参看“程序使用说明”) HB= 170 r= .676 SPS= 2.11 SPR= 3.64 BX= .88 STM= 1.86 KT= .49 STR= .91 SCR= 4.55 GSCR= 4.78 RE= 6.22 % HB= 177 r= .703 SPS= 1.99 SPR= 3.44 BX= .83 STM= 1.84 KT= .49 STR= .9 SCR= 4.34 GSCR= 4.56 RE= 1.33 % HB= 179 r= .711 SPS= 1.96 SPR= 3.38 BX= .83 STM= 1.86 KT= .49 STR= .91 SCR= 4.29 GSCR= 4.5 RE= 0 % 设计车道使用初期标准轴载日作用次数: 3 路面的设计基准期: 20 年 设计基准期内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 21298 路面承受的交通等级:轻交通等级 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 71.7 MPa 混凝土面层设计厚度: 179 mm 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 --------------------------------------- 普通混凝土面层180 mm --------------------------------------- 级配碎砾石200 mm --------------------------------------- 新建路基

数据结构 第六章 图 练习题及答案详细解析

图 1. 填空题 ⑴设无向图G中顶点数为n,则图G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若G为有向图,则至少有()条边,至多有()条边。 【解答】0,n(n-1)/2,0,n(n-1) 【分析】图的顶点集合是有穷非空的,而边集可以是空集;边数达到最多的图称为完全图,在完全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边。 ⑵任何连通图的连通分量只有一个,即是()。 【解答】其自身 ⑶图的存储结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和()。 【解答】邻接矩阵,邻接表 【分析】这是最常用的两种存储结构,此外,还有十字链表、邻接多重表、边集数组等。 ⑷已知无向图G的顶点数为n,边数为e,其邻接表表示的空间复杂度为()。 【解答】O(n+e) 【分析】在无向图的邻接表中,顶点表有n个结点,边表有2e个结点,共有n+2e个结点,其空间复杂度为O(n+2e)=O(n+e)。 ⑸已知一个有向图的邻接矩阵表示,计算第j个顶点的入度的方法是()。 【解答】求第j列的所有元素之和 ⑹有向图G用邻接矩阵A[n][n]存储,其第i行的所有元素之和等于顶点i的()。 【解答】出度 ⑺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图的广度优先遍历类似于树的()遍历,它所用到的数据结构是()。 【解答】前序,栈,层序,队列 ⑻对于含有n个顶点e条边的连通图,利用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利用Kruskal 算法求最小生成树的时间复杂度为()。 【解答】O(n2),O(elog2e) 【分析】Prim算法采用邻接矩阵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稠密图的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采用边集数组做存储结构,适合于求稀疏图的最小生成树。 ⑼如果一个有向图不存在(),则该图的全部顶点可以排列成一个拓扑序列。 【解答】回路 ⑽在一个有向图中,若存在弧、、,则在其拓扑序列中,顶点vi, vj, vk的相对次序为()。 【解答】vi, vj, vk

(全过程精细讲解)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路面结构设计及计算 7.1 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以双轴组单轴载100KN 作为标准轴载 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1)轴载换算 轴载换算采用如下的计算公式:35 .421? ? ? ??=P P N C C N i i (7.1) 式中: N —标准轴载当量轴次,次/日 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 1c —轴载系数,)1(2.111-+=m c ,m 是轴数。当轴间距离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离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表7.2 轴载换算结果表

注:轴载小于25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2)累计当量轴数计算 根据设计规,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四车道的车道系数η取0.40,γ =4.2 %,累计当量轴次: ][γ η γ13651)1(N N t e ??-+= [] 次)(.5484490042 .040 .0327.184********.0115 =???-+= (7.2) 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的累计当量轴次 b.轴载换算 验算半刚性基底层底拉应力公式为 8 1 ' 2' 1' ) (∑==k i i i P p n c c N (7.3) 式中:'1c 为轴数系数,)1(21' 1-+=m c '2c 为轮组系数,单轮组为1.85,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09。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无向图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无向图的建立与遍历 ◎实验目的:掌握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存储,熟悉无向图的广度与深度优先遍历。 ◎实验内容:对一个无向图以邻接链表存储,分别以深度、广度优先非递归遍历输出。 一、需求分析 1.本演示程序中,输入的形式为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形式,首先输入该无向图的顶点数和边数,接着输入顶点信息,再输入每个边的顶点对应序号。 2.该无向图以深度、广度优先遍历输出。 3.本程序可以实现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存储,并以深度、广度优先非递归遍历输出。 4.程序执行的命令包括:(1)建立一个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存储(2)以深度优先遍历输出(3)以广度优先遍历输出(4)结束 5.测试数据: 顶点数和边数:6,5 顶点信息:a b c d e f 边的顶点对应序号: 0,1 0,2 0,3 2,4 3,4 深度优先遍历输出: a d e c b f 广度优先遍历输出: a d c b e f 二概要设计 为了实现上述操作,应以邻接链表为存储结构。 1.基本操作: void createalgraph(algraph &g) 创建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存储 void dfstraverseal(algraph &g,int v)

以深度优先遍历输出 void bfstraverseal(algraph &g,int v) 以广度优先遍历输出 2.本程序包含四个模块: (1)主程序模块 (2)无向图的邻接链表存储模块 (3)深度优先遍历输出模块 (4)广度优先遍历输出模块 3.模块调用图: 三详细设计 1.元素类型,结点类型和指针类型: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adjvex; struct node *next; }edgenode; typedef struct vnode { char vertex; edgenode *firstedge; }vertxnode; typedef vertxnode Adjlist[maxvernum]; typedef struct { Adjlist adjlist; int n,e; }algraph; edgenode *s; edgenode *stack[maxvernum],*p; 2.每个模块的分析: (1)主程序模块 int main()

路面结构设计计算书(有计算过程的)

公路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示例 一、刚性路面设计 交通组成表 1)轴载分析 路面设计双轮组单轴载100KN ⑴ 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验算面层层底拉力中的累计当量轴次。 ① 轴载换算: 16 1100∑=? ?? ??=n i i i i s P N N δ 式中 :s N ——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i P —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 级轴载的总重KN ; i N —各类轴型i 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n —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δ—轴—轮型系数,单轴—双轮组时, i δ=1;单轴—单轮时,按式43.03 1022.2-?=i i P δ计算; 双轴—双轮组时,按式22.051007.1--?=i i P δ;三轴—双轮组时,按式22.08 1024.2--?=i i P δ计算。 轴载换算结果如表所示

太脱拉138 前轴 51.40 43.0340.511022.2-?? 150 1.453 后轴 2?80.00 22.051601007.1--?? 150 0.969 吉尔130 后轴 59.50 1 240 0.059 尼桑CK10G 后轴 76.00 1 1800 2.230 16 1 )( P P N N i i i n i δ∑== 834.389 注:轴载小于40KN 的轴载作用不计。 ② 计算累计当量轴次 根据表设计规范,一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3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轮迹横向分布系数η是0.17~0.22 取0.2,08.0=r g ,则 [][] 362.69001252.036508 .01)08.01(389.8343651)1(30=??-+?=?-+=ηr t r s e g g N N 其交通 量在4 4102000~10100??中,故属重型交通。 2)初拟路面结构横断面 由表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二级的变异水平为低~中。根据一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低级变异水平等级,查表4.4.6 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24cm ,基层采用水泥碎石,厚20cm ;底基层采用石灰土,厚20cm 。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3.75m ,长5.0m 。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3)确定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tc s E E , 查表的土基回弹模量a MP E 0.350=,水泥碎石a MP E 15001=,石灰土a MP E 5502= 设计弯拉强度:a cm MP f 0.5=, a c MP E 4101.3?= 结构层如下: 水泥混凝土24cm 水泥碎石20cm 石灰土20cm × 按式(B.1.5)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 a x MP h h E h E h E 102520.020.0550 20.0150020.02 222222122 2121=+?+?=++= 1 2 211221322311)11(4)(1212-++++=h E h E h h h E h E D x 1233)2 .05501 2.015001(4)2.02.0(122.0550122.01500-?+?++?+?= )(700.4m MN -= m E D h x x x 380.0)1025 7.412()12(3 1 31=?== 165.4)351025(51.1122.6)( 51.1122.645.045.00=?????? ?-?=?? ????-?=--E E a x

基于无向图的校园导游系统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科普0902 设计地点(单位)____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中心I306___设计题目:_________校园导游咨询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校园导游咨询

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向毅、陈刘奎、熊茜 2010年 12 月 20日

摘要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都市人越来越渴望亲近自然,因此外出旅游现在被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看中,所以如何快速方便的找到我们想要的旅游景点的信息和最短路径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本设计基于图的结构,创建一个无向图,针对游客的实际需求,将重庆科技学院的景点编号、名称、介绍等信息放入到图的顶点当中并保存在景点文本文件当中,将两个景点的编号和它们之间的距离当作权值也保存到权值文本文件当中,利用迪杰斯特拉算法来求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最短距离,利用strcmp();函数来查找景点,并显示出它的信息,从而解决了要查找景点信息和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的问题,最后按照显示屏上的提示进行相关的操作。 关键词:无向图、查找信息、最短距离、校园导游咨询

目录 摘要.................................................................................................................................................. II 1 设计内容和要求 (1) 1.1设计内容 (1) 1.1设计要求 (1) 2 概要设计 (2) 2.1 程序的模块图 (2) 2.2 主函数的概要设计 (3) 2.3 查找介绍函数的概要设计 (3) 2.4 查找最短路径函数的概要设计 (3) 2.5 退出函数的概要设计 (3) 3 详细设计 (4) 3.1 程序的流程图 (4) 3.2 主函数的详细设计 (5) 3.3 查找介绍函数的详细设计 (5) 3.4 查找最短路径函数的详细设计 (6) 3.5 退出函数的详细设计 (8) 3.6 数据结构的详细设计 (8) 4 软件测试 (10) 4.1 菜单的测试 (10) 4.2 查找景点简介的测试 (10) 4.3 查找两个景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测试 (11) 4.4 退出的测试 (11) 5 软件使用说明 (12) 6 致谢 (13) 7 参考文献 (14) 8 附录 (15)

数据结构图的实现

实验7 无向图 一、问题描述 创建一个无向图,实现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等功能。 二、需求分析 1、简述程序的基本功能 本程序可以直接进行对图中元素的输入、输出、插入顶点、删除顶点、插入边、删除边、寻找邻接点以及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等功能。 2、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 提供了一个功能选择界面,可以输入0~9进行功能的选择。 3、输出的形式 用户选择1选项时,程序会输出图的顶点数目和边的数目以及各条边顶点及权值; 用户选择2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创建图的顶点数和边数,然后逐个输入顶点,以及各条边; 用户选择3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顶点,然后输出该顶点的第一个邻接顶点; 用户选择4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顶点以及当前的邻接顶点,然后输出该顶点的下一个邻接顶点; 用户选择5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插入边的顶点以及权重; 用户选择6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插入的顶点; 用户选择7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删除的边的两个顶点; 用户选择8选项时,程序会提示输入所要删除的顶点 用户选择9选项时,程序提示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然后输出深度遍历的结果; 用户选择0选项时,程序提示输入遍历的起始顶点,然后输出广度遍历的结果; 用户选择q选项时,程序结束。 4、测试数据要求 1)、选择选项时,不论输入几个字符,只读取第一个字符; 2)、选择选项时,输入的字符不能过多,若输入过多的字符就会出现异常; 3)、输入顶点时,每个元素只能是一个字符,输入多个字符会出错; 4)、在查找、插入、删除顶点或边时,会有容错提示; 5)、在查找和删除顶点或边时,若没有此元素,会给出提示; 三、概要设计 1、抽象数据类型 在该程序中,定义了一个类模板template class Graph,在该类中有*Vertices、**Edge、numEdges、numVertices 和maxVertices五个私有成员分别表示该类的顶点集、边集、现有边数、现有顶点数和顶点最大数目;自

v4 路面结构设计

v4 路面结构设计

4 路面结构设计 4.1路面类型及结构层组合 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较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的路面结构方案。 4.1.1路面类型的确定 目前,我国等级较高的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类型各有优缺点,比较见表4.1 表4.1 路面类型比较表 比较项目沥青混凝土 路面 水泥混凝土 类型柔性刚性 接缝无有 噪音小大机械化施工容易较困难施工速度快慢 稳定性易老化水稳、热稳均 较好 养护维修方便困难

开放交通 快 慢 晴天反光情 况 无 稍大 强度 高 很高 行车舒适性 好 较好 由交通量的计算知本道路为中等交通,则路面要选择高等级路面。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路面的比较,另外结合当地材料来源及路面设计原则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类型。 4.1.2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设计采用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KN ,p=0.7MPa ,δ=10.65cm ,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 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 的作用次数ni ,按式(6-1)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i i P N C C n P =?? = ? ??∑ (4-1) 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n 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 i ——被换算车型各级(单根)轴载,kN ; C 1i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 1i =1+1.2(m-1); C 2i ——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 轮组为0.38。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 i 的作用次数n i ,按式4-2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数据结构图练习题(附答案).doc

第七章 图 一、选择题 1.图中有关路径的定义是( )。【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24 (2分)】 A .由顶点和相邻顶点序偶构成的边所形成的序列 B .由不同顶点所形成的序列 C .由不同边所形成的序列 D .上述定义都不是 2.设无向图的顶点个数为n ,则该图最多有( )条边。 A .n-1 B .n(n-1)/2 C . n(n+1)/2 D .0 E .n 2 【清华大学 1998 一、5 (2分)】【西安电子科技大 1998 一、6 (2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999 一、7 (2分)】 3.一个n 个顶点的连通无向图,其边的个数至少为( )。【浙江大学 1999 四、4 (4分)】 A .n-1 B .n C .n+1 D .nlogn ; 4.要连通具有n 个顶点的有向图,至少需要( )条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0 一、6(2分)】 A .n-l B .n C .n+l D .2n 5.n 个结点的完全有向图含有边的数目( )。【中山大学 1998 二、9 (2分)】 A .n*n B.n (n +1) C .n /2 D .n*(n -l ) 6.一个有n 个结点的图,最少有( )个连通分量,最多有( )个连通分量。 A .0 B .1 C .n-1 D .n 【北京邮电大学 2000 二、5 (20/8分)】 7.在一个无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度数之和等于所有边数( )倍,在一个有向图中,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出度之和的( )倍。【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1 二、3 (2分)】 A .1/2 B .2 C .1 D .4 8.用有向无环图描述表达式(A+B)*((A+B )/A ),至少需要顶点的数目为( )。【中山大学1999一、14】 A .5 B .6 C .8 D .9 9.用DFS 遍历一个无环有向图,并在DFS 算法退栈返回时打印相应的顶点,则输出的顶点序列是( )。 A .逆拓扑有序 B .拓扑有序 C .无序的 【中科院软件所 1998】 10.下面结构中最适于表示稀疏无向图的是( ),适于表示稀疏有向图的是( )。 A .邻接矩阵 B .逆邻接表 C .邻接多重表 D .十字链表 E .邻接表 【北京工业大学 2001 一、3 (2分)】 11.下列哪一种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矩阵?( )【北方交通大学 2001 一、11 (2分)】 A .有向图 B .无向图 C .AOV 网 D .AO E 网 12. 从邻接阵矩???? ? ???? ?=01 0101 010A 可以看出,该图共有(①)个顶点;如果是有向图该图共有 (②) 条弧;如果是无向图,则共有(③)条边。【中科院软件所 1999 六、2(3分)】 ①.A .9 B .3 C .6 D .1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②.A .5 B .4 C .3 D .2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③.A .5 B .4 C .3 D .2 E .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路面结构设计(0001)

路面结构设计

4 路面结构设计 4.1路面类型及结构层组合 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条件,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在满足交通量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技术较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有利于机械化的路面结构方案。 4.1.1路面类型的确定 目前,我国等级较高的公路一般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路面类型各有优缺点,比较见表4.1 表4.1 路面类型比较表 比较项目沥青混凝土 路面 水泥混凝土 类型柔性刚性 接缝无有 噪音小大机械化施工容易较困难施工速度快慢 稳定性易老化水稳、热稳均 较好 养护维修方便困难

开放交通 快 慢 晴天反光情 况 无 稍大 强度 高 很高 行车舒适性 好 较好 由交通量的计算知本道路为中等交通,则路面要选择高等级路面。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路面的比较,另外结合当地材料来源及路面设计原则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类型。 4.1.2标准轴载及轴载换算 设计采用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规定的标准轴载BZZ-100KN ,p=0.7MPa ,δ=10.65cm ,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1)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以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 凡轴载大于25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i 的作用次数ni ,按式(6-1)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4.35 1,2,1 K i i i i i P N C C n P =?? = ? ??∑ (4-1) 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d ; n i ——被换算车型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d ; P ——标准轴载,kN ; P i ——被换算车型各级(单根)轴载,kN ; C 1i ——被换算车型各级轴载的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 按单独的一个轴计算,轴数系数即为轴数m ;当轴间距小于3m 时,按双轴或多轴计算,轴数系数为C 1i =1+1.2(m-1); C 2i ——被换算轴载的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0,四 轮组为0.38。 2)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 凡轴载大于50kN 的各级轴载(包括车辆的前、后轴)P i 的作用次数n i ,按式4-2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