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与梭罗

合集下载

爱默生笔下的梭罗

爱默生笔下的梭罗

爱默生笔下的梭罗(选自《爱默森文选》,第四篇——人物——《梭罗》,张爱玲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版)亨利·大卫·梭罗的祖先是法国人,从古恩西岛迁到美国来,他是他的家族里最后一个男性的后嗣。

他的个性偶尔也显示由这血统上得到的特性,很卓越地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撒克逊天才混合在一起。

他生在麻省康柯德镇,1817年7月12日诞生。

他1837年在哈佛大学毕业,但是并没有在文学上有优异的成绩。

他在文学上是一个打破偶像崇拜的人,他难得感谢大学给他的益处,也很看不起大学,然而他实在得益于大学不浅。

他离开大学以后,就和他的哥哥一同在一个私立学校里教书,不久就脱离了。

他父亲制造铅笔,亨利有一个时期也研究这行手艺,他相信他能够造出一种铅笔,比当时通用的更好。

他完成他的实验之后,将他的作品展览给波士顿的化学家与艺术家看,取得他们的证书,保证它的优秀品质,与最好的伦敦出品相等,此后他就满足地回家去了。

他的朋友们向他道贺,因为他现在辟出了一条致富之道。

但是他回答说,他以后再也不制造铅笔了。

“我为什么要制造铅笔呢?我已经做过一次的事情我决不再做。

”他重新继续他的漫长的散步与各种各样的研究,每天都对于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不过他从未说到动物学或是植物学,因为他对于自然界的事实虽然好学不倦,对于专门科学与文字上的科学并没有好奇心。

在这时候他是一个强壮健康的青年,刚从大学里出来,他所有的友伴都在选择他们的职业,或是急于要开始执行某种报酬丰厚的职务,当然他也不免要想到这同一个问题;他这种能够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保存他孤独的自由的决心,实在是难得的——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辜负他的家庭与朋友们对他的天然的期望:惟其因为他完全正直,他要自己绝对自主,也要每一个人都绝对自主,所以他的处境只有更艰难。

但是梭罗从来没有踌躇。

他是一个天生的倡异议者。

他不肯为了任何狭窄的技艺或是职业而放弃他在学问与行动上的大志,他的目标是一种更广博的使命,一种艺术,能使我们好好地生活。

Selective Readings of Emerson and Thoreau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

Selective Readings of Emerson and Thoreau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

Selective Readings of Emerson and Thoreau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读书笔记Beauty《论美》●A nobler want of man is served by nature,namely,the love of Beauty.●大自然除了提供人类衣食所需之外,还满足了一种更高尚的追求——那就是满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

●nobler adj.1.崇高的;品质高尚的having fine personal qualities that people admire,such as courage,honesty and care for others2.宏伟的;壮丽的very impressive in size or quality3.贵族的;高贵的belonging to a family of high social rank(=belonging to the nobility)●And as the eye is the best composer,so light is the first of painters.●故构图的巧妙,非人的眼睛莫属;而要想把色彩铺设的美妙,则要依赖光线。

●句型:(just)as...so(too)...为从属关联连词,引导比较状语从句或时间状语从句。

其中(just)as引导从句,副词so(too)位于主句之首与(just)as呼应。

意为:正如......,也......。

随着......也......。

用来表示主句表示的情况与从句表示的情况有关联或相类似。

例如:Just as the bodyneeds regular exercise,so too an engine needs to be run at regular intervals.(《麦克米伦词典》例句)正如身体需要经常锻炼一样,发动机也需要定期运转。

发动机需要定期运转,就好比人的身体需要经常锻炼一样。

爱默生与梭罗的文学自然观异同

爱默生与梭罗的文学自然观异同

爱默生与梭罗的文学自然观异同爱默生和梭罗同为美国先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二者均强调文学创作应摆脱理性主义的逻辑和形式化羁绊,摒弃宗教文学的等级和秩序理论。

文学没有范本,没有约定俗成的结构,文学应该是想象力不受约束的表达和个体道德和美感的提升。

不论是爱默生还是梭罗,他们均认为文学是表达自然、人和心灵之间关系的纽带,是用来体现三者关系最重要的范本。

在二者先验主义文学框架下,自然处于核心地位。

梭罗继承了爱默生的主要文学观点,二者对自然的理解有同有异。

1 相似点首先他们的观点体现在“万物皆有灵”上。

在《自然》中,爱默生阐述了人、自然和精神三者关系,指出宇宙包括自然和精神。

精神无处不在,而自然是精神或“超灵”的具体象征,因此作家应回归自然获取启示和灵感。

自然也是上帝的表象,我们可以通过直觉直接与上帝沟通。

人只有通过亲近自然的方式我们的精神才有价值和意义,而亲近自然的唯一方式就是身体与自然的结合。

我们的生命与自然之灵相通而我们的精神应该追求真理和情操。

梭罗观点深受爱默生的影响,认为精神是宇宙间最高级的存在方式,是神秘的、无处不在的和无所不包的。

精神存在于自然界本身,“万物皆有灵”。

梭罗赞同爱默生关于自然本质的文学观点,认为自然是宇宙精神物化的表达方式。

他强调,自然是宇宙精神的衍生物,自然精神与人之精神是相通的。

自然本质不是感官经验,而是无处不在的精神的外在形态,因此文学作品应该体现这样的统一和谐。

其次,二者都认为自然可以净化心灵。

自然对人的灵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可以治愈疾病,减轻痛苦。

爱默生认为只有当一个人从自然中得到上帝的启示时,才能消除心中魔障从而阅读上帝的心灵。

尽管自然是上帝的化身和绝对真理的体现,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洗涤心灵,指引人们回归精神家园。

梭罗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自然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净化人们的心灵。

为了实践这个思想,梭罗来到瓦尔登湖畔,长期居住,进行观察和体验,创作了《瓦尔登湖》这部散文集。

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好词好句

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好词好句

爱默生与梭罗作品选好词好句
爱默生和梭罗都是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一些他们作品中的好词好句:
爱默生:
1.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这就是天才。

”——《论自助》
2. “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人做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人。

”——《论自助》
3. “上天赋予你的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当你自己努力尝试和运用时,才知道这份能力到底是什么。

”——《论自助》
4. “说到底,爱情就是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在别人身上的反映。

”——《爱》
梭罗:
1.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瓦尔登湖》
2. “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瓦尔登湖》
3. “多余的财富只能买来多余的东西,灵魂所需的必需品,用钱是买不到的。

”——《瓦尔登湖》
4. “如果一个人充满自信地朝着他的梦想前进,并且努力过奋斗过,那么他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成功。

”——《瓦尔登湖》。

论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物爱默生与梭罗之异同

论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运动代表人物爱默生与梭罗之异同


梭罗 把 爱 默 生 看成 自 己 的 老师 曾 一 度 应 邀 搬 入 爱 默 生 家 帮 助 他 料 理 花 园 维 缮 房 屋 抄 写 稿 件 他 们 二 人 和 当 时 其 他 一 些 进 步 作 家 所 发 起 的 超 验 主 义运 动 对 美 国 后 期 浪 漫 主 义 文 学 的 形




后 来 他 在 欧 洲 旅 行 会 见了 一 向 崇 拜
,
的卡 莱 尔 和 华 兹 握 斯 等 人 受 到 了 他 们 的 浪 漫 主 义 和 唯 心 主 义 思 想 的 影 响 逐 渐 形 成 自 己 的 超 验主 义 理 论 观 点 放理 性

。 。
( 仑 自然 》 i ( 仑美 国 学 者 》 在 他发 表 的 i 等著 作 中 他 极 力 倡 导 相 信 自 己
成和 发 展 产 生 巨 大 的 影 响 致的看 法
。 , 。 。
他 们 俩 在 论 述 自然




精 神价 值



自助 和



自我 等 方 面 有 着 一
,

因 此 后 人 常 把 他 们 二 人 之 间的 关 系 称 为 默 契 的 师徒关 系
, , 、
然 而 这 种说 法 却 有 相
、 ,
徐剑利
( 长 春 大学 外国 语 学 院 ) 吉林 省图 书 馆 )
内容 摘 要

:
通 过 分 析 美 国 十 九 世 纪 超验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爱默 生 与 梭 罗 之 间 的 种 种异 同 着 重 指 出 二 者 之
、 、 ,
,
间在宗 教 观 自然 观 社 会 政 治 观 认识 方 法 和 社 会实 践 等 方面 存 在 的 差 异 同 时 强 调 研 究 这 些 差 异 对 了解 知

第2讲:超验主义:爱默生与梭罗

第2讲:超验主义:爱默生与梭罗

Lecture Two: Transcendentalism: Emerson and ThoreauRalph Waldo Emerson published Nature in 1836 which represented a new way of intellectual thinking in America. “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or “American Renaissance”was the first American intellectual movement, which exerted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American people.New England Transcendentalism was, in essence, romantic idealism on Puritan soil. It was a system of thought that originated from three sources: 1. Unitarianism. 2. Idealistic philosophy from France and Germany. 3. Oriental mysticism of Hindu and Chinese classics.一神论派,Unitarianism ,(或称一位论派、神体一位论、唯一神论、独神论、一位论、独神主义),是否认三位一体和基督的神圣的基督教派别。

此派别强调上帝只有一位,并不如传统基督教相信上帝由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组成。

由于“三位一体”这词并没有在《圣经》上出现,三位一体论只是通过根据经文的上下文及前后联系推理,到公元四世纪后的大公会议才确立,是故受到一位论派所质疑。

早在尼西亚会议中,主张上帝只是一位和耶稣不具有完全的神性的论调(由阿里乌派提出)就曾被教会定为异端。

爱默生与梭罗自然观异同初探

爱默生与梭罗自然观异同初探

爱默生与梭罗自然观异同初探◎李存安(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武汉430070)摘要爱默生和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本文重点对爱默生和梭罗的自然观进行了比较。

爱默生眼中的自然,是一种理性的抽象的自然。

梭罗把爱默生的理论付诸实践,并超越了爱默生。

关键词爱默生梭罗自然观异同爱默生和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爱默生的《论自然》明确指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

恰恰是基于从自然中寻求感悟的观念,爱默生在《美国学者》中推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论点:“总之,古代那条箴言‘认识你自己’,与现代这条格言,‘研习大自然’,终于合而为一了。

”梭罗将爱默生有关自然的理论付诸于实践,让理性的自然闪烁出真实的辉煌。

梭罗终生致力于观察和描述自然的事实,不仅使他成为爱默生的圣友,而且也成为康科德的化身。

他的影响甚至超越了爱默生。

本文拟对爱默生和梭罗自然观的异同做一番探讨,以期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寻找自己的坐标而不致迷失方向。

一、超验主义的自然观超验主义是受到了18世纪末的新教派——唯一神教派的启发并在反对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哲学基础来自于新柏拉图主义和德国的唯心主义以及东方的神秘主义。

超验主义强调宇宙中的精神,即“超灵”的存在,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全新的自然观,更重要的是引起了人们对“个人”的关注。

超验主义者坚持一元论的信仰,认为世界和上帝是统一的,上帝无处不在。

超验主义者对风行于欧洲大陆的物质文明持着尖锐的批评态度,提倡人们远离物质社会,远离现代化的诱惑,接触自然,回归自然,以获得人的最佳的精神体验。

超验主义者对大自然的看法别具一格,“他们对自然怀有一种近似宗教虔诚的崇敬和仰慕”。

他们在大自然里感受神的力量和上帝的存在,在他们眼里,大自然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大自然里充满了上帝的精神,是“超灵”的外衣,能够使人修身养性。

二、爱默生与梭罗自然观的相似之处二者的自然观都是超验主义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梭罗简介——精选推荐

梭罗简介——精选推荐

梭罗简介
梭罗简介
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12⽇-1862年5⽉6⽇),美国作家、哲学家,超验主义代表⼈物,也是⼀位废奴主义及⾃然主义者,有⽆政府主义倾向,曾任职⼟地勘测员。

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梭罗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梭罗,H.D.(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

作家、思想家。

⽣长在波⼠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运动中⼼康科德村,⽗亲是⼩业主。

20岁于哈佛⼤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劳动。

在学⽣时代与爱默⽣相识,在爱默⽣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的著作,研究东⽅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倡导的“⾃助”精神进⾏思考,形成了⼀套独⽴见解。

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然中的体验写成。

1839年他和哥哥在梅⾥马克河上划船漂游,写成《在康科德与梅⾥马克河上⼀周》(1849),发挥了他对⾃然、⼈⽣和⽂艺问题的见解。

他的代表作《沃尔登,或林中⽣活》(1854)记录了他于1845⾄1847年在康科德附近的沃尔登湖畔度过的⼀段隐居⽣活。

在他笔下,⾃然、⼈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挥然⼀体。

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物。

梭罗的⽂章简练有⼒,朴实⾃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中独树⼀帜。

他的思想对英国⼯党、印度的⽢地与美国⿊⼈领袖马丁路德⾦等⼈都有很⼤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默生与梭罗
爱默生的声音像正午闪烁的阳光,清脆地敲打着窗棂。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用的东西对一切人都适用……一个人应当学会发现和观察从内部闪过他心灵的微光,而不是诗人和圣贤的太空里的光彩。

可是他擅自摒弃了自己的思想,就因为这是他自己的东西。

在天才的每一部作品中,我们认出了我们自己抛弃了的思想:它们带着某种疏远的威严回到了我们身边。

”这样的话语给人自信,激励人去思考和超越。

“我不想赎罪,只想生活。

我要的是‘你是一个人’这样的主要证据,而不是撇开人只讲他的行动。

”嗯,从今天起“铭刻在心:每一天都是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使时间充实就是幸福。


在梭罗看来,生活是一种简单的旅途,人则是大自然中不断向前行的过客。

生活就是重新确立自己在大地上的位置,任何远离大自然的做法都是对人本性的违背。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而事实上是,人们终日惶惶不安,迷失在自己所创造的种种需求之中——而这种需求则是原本不需要的。

如果失去了精神家园,那么即使拥有整个世界又有何用?“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抵御今天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引诱,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Simplify,simplify,simplify”。

一个有时间增加他灵魂的财富的人才能真正享受闲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地生活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