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合集下载

贵州省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

贵州省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

贵州省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作者:张心雪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2期摘要:送教上门服务是满足特殊儿童需要的安置形式,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实现。

本文首先分析贵州省县域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服务现状,其次提出送教上门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路径,包括送教上门支持服务内容、送教上门服务支持内容、送教上门心理服务支持、送教上门服务支持环境路径探究。

关键词:送教上门特殊教育支持服务体系一、问题提出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对不能到校就读、需要专人护理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采取送教进社区、进儿童福利机构、进家庭的方式实施教育。

以区县为单位完善送教上门制度,为残疾学生提供规范、有效的送教服务。

”三年过去,送教上门的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送教教师组成结构单一,仅有教师,部分地区还停留在送希望、送爱心、送政策,没有向送康復、送专业技能、送专业知识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偏远山区家长文化素质低,未能接受特教教师上门送教,排斥教师。

由此可见,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但还有重度障碍的儿童未能接受送教上门的服务,也不能保证送教上门的质量。

二、送教上门现状在贵州省52个县中随机抽取20所县域特殊教育学校,在这20所县特校中每个学校抽取4名参加送教工作的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72份,回收率为90%。

问卷从送教服务对象、送教服务情况、送教教师外部环境支持三个维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服务对象为重度或多重障碍儿童,对教师挑战性极大;服务个案多,送教教师难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服务对象康复效果不显著,送教教师难以获得成就感;送教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还需提升教学技能,占比27%;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占比45%,贵州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受经济条件制约,完全不考虑特殊儿童的生存质量,甚至有28%的家长不配合送教教师的辅导工作,认为送教教师在走形式,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缺乏辅导设备和器材,占比26%,大型的康复设备和器材由于受交通条件制约而短缺,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康复需求。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工作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针对特殊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本计划旨在通过引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具体包括:•定制化课程设计: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其发展的课程内容。

•专业教师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团队,定期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教学技巧和专业知识。

•先进教育技术应用:探索和引入先进的教育技术,如辅助沟通工具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本计划着重于提升特殊教育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增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适应力。

包括:•社交技能训练:开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

•生活技能培养:组织日常生活技能工作坊,如个人卫生、购物、烹饪等,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社会实践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为他们提供实践和社交的平台。

改善学习环境为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学习环境,本计划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无障碍设施升级:检查并改善学校设施的无障碍条件,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舒适和安全地学习。

•心理支持服务:增设心理咨询师和辅导员岗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情感疏导。

•家长参与机制:建立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成长。

工作任务教学改革•研究并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适应特殊教育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设计并定期评估定制化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个人发展计划相吻合。

教师发展•组织定期的教师专业培训,涉及最新的特殊教育理论、教学技巧和辅助技术应用。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项目,提升其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

学生支持•开展学生社交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培训,通过模拟和实际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适应能力。

•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和社区互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能力的舞台。

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计划内容和结构。

任务措施教学资源整合•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和教学经验等。

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培智学校发展型课堂

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培智学校发展型课堂

打造“教学评一致性”的培智学校发展型课堂【摘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落实“一人一案”,也就是要落实残疾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

培智学校采取的是班级授课制,要实现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培智学校发展型课堂“教学评一致性”是指课堂中的学教一致性、教评一致性和评学一致性。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都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开展。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不仅能满足智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还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研读课标,分解课标《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版)(以下简称培智新课标)共分为低年级(1-3年级)、中年级(4-6年级)和高年级(7-9年级)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分为倾听与说话、识字与写、阅读、写话与习作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

课标规定了学段目标与学习内容,这些目标是课程目标,不能直接作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细化和具体化,也就是对课标进行分解。

培智学校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在分解课标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将课标分解成一个个的难度不同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不仅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分解课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目标之间的梯度和逻辑性。

例如:低年级段倾听与说话领域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1条是“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对这个目标标笔者进行了五级的分解,首先分为了“有聆听的意识”和“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有聆听的意识”又分为了“聆听声音”、“聆听音乐”和“聆听音乐”三个维度。

“聆听声音”又分为了动物发出的声音、人发出的声音和物体发出的声音。

“人发出的声音”可以继续分为“熟悉的人”、“不熟悉的人”、“男人”“女人”等等。

如果五级分解学生依然难以达到,可以继续往下分解,直至符合学生。

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

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

各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以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2017-2020 年)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016 年版)》,推进江苏省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满足智障教育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全省特教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养,构建省智障教育学习资源库,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提供学习资源支持。

2017年 5 月至 7 月举办江苏省第四届智障教育生活适应专题微课大赛,共征集到 209 件微课作品,共计 636 个微视频,涉及生活适应学科五大领域。

主办方组织专家对微课作品进行了初评、复评,评出优秀组织奖18 个、一等奖80 件、二等奖73 件、三等奖56 件。

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继续创作更多优秀微课程资源,为我省智障教育品质课堂建设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二〇一七年九月附件: 1.优秀组织奖单位名单2.微课获奖教师名单2017 年江苏省第四届智障教育微课项目评比优秀组织奖单位名单(18 个)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扬州市培智学校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昆山市爱心学校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常州市光华学校2017 年江苏省第四届智障教育微课项目评比获奖名单壹等奖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单位作者获奖等级1 妥善处理垃圾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陈爱萍陈清壹等奖2 如何使用超市储物柜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孙艳许一茹壹等奖3 学洗碗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王彩霞梁蕊壹等奖4 如何用按键式电饭煲煮饭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阴艳梁羽许一茹壹等奖5 餐前餐后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陈宙张德成壹等奖6 成长不烦恼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张德成周爱华壹等奖7 安全教育系列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高迎娣黄月月王蔚壹等奖8 安全教育系列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黄月月杨加飞朱晓莹壹等奖9 四季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王蓓蓓陈艳戴秋琳壹等奖10 劳动最光荣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陈允忠杨惠李玲壹等奖11 我会穿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杨冬芹余东东丁晓祥壹等奖12 洗漱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张丽陈倩陈雪剑壹等奖13 学会切菜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朱红胡敬崔小燕壹等奖14 学会剪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季小兰周薇孙信壹等奖15 吃快餐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丁同梅朱丽君壹等奖16 我爱我的祖国盐城市亭湖区启智学校张静王青雯姜维壹等奖17 如何安全乘坐公交车盐城市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谢超清谢静陶秀娟壹等奖18 常见的蔬菜盐城市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杨云壹等奖19 饮食知多少盐城市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朱咸亮杨晓庆沈玉萍壹等奖20 文明使用 OFO单车扬州市培智学校沈春苗林永霞施凤英壹等奖21 洗手扬州市培智学校施阳毛羽满杨娉婷壹等奖22 春节扬州市培智学校孙荣庆尤佳丽壹等奖23 获取资讯扬州市培智学校赵族邓亚男壹等奖24 我的学习用品扬州市培智学校颜静张金玉倪佶壹等奖25 如何乘车扬州市培智学校高鹏凌金莉赵族壹等奖26 学煮方便面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李首丁辉李韦壹等奖27 凉拌黄瓜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徐燕王红王红霞壹等奖28 学会刷牙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泽芝吴林森壹等奖29 ATM 机上取钱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王群壹等奖30 乘坐公交车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王召军壹等奖31 保护环境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曹静娟朱玉清壹等奖32 脚的卫生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曹新颖壹等奖33 折叠衣物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邓亚男壹等奖34 元宵节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张华香杨扬宋凡壹等奖35 垃圾分类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朱静冯娥张敏壹等奖36 自我介绍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左扬宁温丽娟刘敏壹等奖37 我爱你,祖国扬中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于敏陈菲叶明壹等奖38 安全标志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于芳黄华壹等奖39 个人卫生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李得寅壹等奖40 呵护身体健康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包露汤琦薇张亮壹等奖41 文具的使用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秦素芹壹等奖42 我是理财小能手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丁景姜雪晶孙李林壹等奖43 个人着装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田晓凤张啸壹等奖44 交通规则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姜兰芳壹等奖45 冬天来了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张芸王成钰壹等奖46 我的家人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刘露吴磊壹等奖47 寻求帮助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唐丽萍张婷婷壹等奖48 我们的身体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张芸壹等奖49 巧记公交线路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周红英壹等奖50 清理蔬菜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孙晓晓朱梦娇陈贝壹等奖51 美丽的青春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陈明珠王志影耿银才壹等奖52 特殊儿童如厕技能训练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许敏姬婷婷方秀芝壹等奖53 人民币的认识常州市光华学校杜文洁壹等奖54 垃圾分类常州市溧阳市培智学校李友伟壹等奖55 糖醋排骨的做法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刘馨茗陈丽壹等奖56 超市购物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李平彦黄燕壹等奖57 解纽扣和系纽扣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张群超蒋怡舟任忠强壹等奖58 我爱刷牙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项海林刘春芳毛艳萍壹等奖59 水果的保鲜昆山市爱心学校归芳芳壹等奖60 文具昆山市爱心学校朱蓓丽壹等奖61 制作小馄饨昆山市爱心学校周波壹等奖62 勤洗手昆山市爱心学校李众悦壹等奖63 穿衣服昆山市爱心学校张莉莉壹等奖64 电梯的使用昆山市爱心学校汪雷壹等奖65 折叠连云港市海州区培智学校胡宁壹等奖66 洗漱连云港市海州区培智学校汪海玉壹等奖67 不一样的学生证灌南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张小青张焕尚海洋壹等奖68 数与生活之电话的使用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沈小伟张琴陈思雨壹等奖69 饮食习惯我养成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陆灵俊壹等奖70 学会拒绝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吴爱琴壹等奖71 安全出行我能行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张蕾壹等奖72 学会感恩南通市海安县特殊教育学校田华松毛旭红壹等奖73 如何正确刷牙宿迁市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陈蕊祁晓凤张兰芝壹等奖74 佩奇晾衣服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张梦凡张雅惠李孝丰壹等奖75 学穿衣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张耀文牛智慧吴军壹等奖76 打电话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顾芮宇壹等奖77 交通安全伴我行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汪培培壹等奖78 安全教育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过钧梁云刘茜壹等奖79 如何选购水果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黄丽花汤群壹等奖80 洗手常州市光华学校蒋玉娇壹等奖贰等奖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单位作者获奖等级1 扣按扣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陈玲贰等奖2 择芹菜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唐妮丹贰等奖3 乘坐手扶电梯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费正玉徐浩龚晨贰等奖4 认识蔬菜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杨加飞高迎娣于晓红贰等奖5 常见的水果盐城市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姚黎黎梁丙珍杨丽媛贰等奖6 手的卫生盐城市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尹为为徐瑾潘文娟贰等奖7 交通安全盐城市滨海县特殊教育学校张素梅尹为为王龙生贰等奖8 学生安全教育东台市特殊教育学校黄仁广朱斌万春晖贰等奖9 爱护牙齿我知道盐城市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丁兴行贰等奖10 手机软件应用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孙明谈慧朱子君贰等奖11 蚊子叮咬的预防和处理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汤蕾陈越朱春霞贰等奖12 我会自己穿衣服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王雅梦李天勇贰等奖13 扬州炒饭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陈轩姚冬萍戴德芳贰等奖14 保护牙齿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王玮贰等奖15 春天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王月贰等奖16 节约用水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徐青兰贰等奖17 我会洗头发了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凌遐莲贰等奖18 认识春天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潘良琴贰等奖19 小手爱干净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谢爱群乔宝娣贰等奖20 粽情端午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张玲贰等奖21 如何服用风热感冒药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戴修红贰等奖22 四季服装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钱璐贰等奖23 呼救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刘梅娟贰等奖24 穿衣服、鞋子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周亚楠贰等奖25 各种各样的米扬州市邗江区启智学校徐娅莉贰等奖26 认识时间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窦爱兵丁景姜雪晶贰等奖27 传统节日泰州市姜堰区特殊教育学校蔡芸钱燕妮马慧芹贰等奖28 饭前餐后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孙越贰等奖29 吃水果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刘丽华贰等奖30 劳动使我快乐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唐海燕贰等奖31 学会洗漱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邵莉莉贰等奖32 四季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范桃萍贰等奖33 口腔的卫生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马小丽严雯贰等奖34 传统节日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王成钰张芸贰等奖35 劳动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吴磊刘露贰等奖36 生肖与出生地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张婷婷江宇航贰等奖37 穿脱鞋子——个人着装南京市溧水区特殊教育学校王悦吴艳红贰等奖38 个人着装南京市育智学校戴迎春贰等奖39 刷牙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胡艳杨路亮贰等奖40 袜子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白茹过颖英贰等奖41 洗手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赵玉荣陈琳贰等奖42 轻粘土制作马蹄莲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冯茫贰等奖43 我有三件宝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张清贰等奖44 煮面条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马岚贰等奖45 爱护自己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宋雪飞张培培张师嘉贰等奖46 我爱我家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赵媛媛吴晓丹张梦晗贰等奖47 穿脱雨披徐州市泉山区特殊教育中心曹瑞轩彭丹丹徐思铭贰等奖48 晴天阴天雨天徐州市牌楼区培智学校吴振宇张敏贰等奖49 使用寄物柜常州市光华学校沈苏雯贰等奖50 安全上下楼梯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彭辉钱翠萍毛晗祾贰等奖51 小小毛巾本领大苏州市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金文新王燕萍叶倩琳贰等奖52 美味的苹果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顾义寒汪辰顾耘贰等奖53 蔬菜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姚丹珺唐妍胡正阳贰等奖54 火灾逃生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徐宏飞肖皓月王隆基贰等奖55 中秋节——蛋黄酥皮月饼昆山市爱心学校张丽芳贰等奖56 10 元以内人民币的使用昆山市爱心学校金玉兰贰等奖57 网络文明小公民东海县特殊教育学校沈媛媛贰等奖58 我爱生活灌南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吴晓梅汪勤勉贰等奖59 电冰箱灌南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孙海霞王秀花宋成云贰等奖60 交通规则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李公治姜宁徐进艳贰等奖61 游泳淮安市淮阴特殊教育学校张洁贰等奖62 餐饮之礼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王芳王丹贰等奖63 四季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苏静云潘蓉贰等奖64 感冒我不怕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徐艳梅贰等奖65 用电常识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戴亚华贰等奖66 我有一双勤劳的手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新红贰等奖67 电梯使用安全宿迁市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沈静边清清钟丽丽贰等奖68 手的卫生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郗晓贰等奖69 校园安全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汪蓉钱启惠贰等奖70 中国传统节日常州市光华学校黄敏贰等奖71 文明上网学会自护常州市光华学校霍莉萍贰等奖72 安全使用电梯常州市光华学校王丽娟贰等奖73 睡前整理书包常州市光华学校谢诗卉贰等奖叁等奖序号作品名称参赛单位作者获奖等级1 系鞋带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曹艳叁等奖2 认识人民币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吴翠红叁等奖3 拨打电话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曹艳叁等奖4 吃水果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高国军朱官达叁等奖5 穿脱开衫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李道灿叁等奖6 认识身体部位盐城市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李倩倩夏虹艳叁等奖7 用餐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王晓莉叁等奖8 洗澡盐城市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刘晶晶叁等奖9 切水果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吴勇顾书闻王玉凤叁等奖10 安全伴我行盐城市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朱咸亮傅鹏云叁等奖11 常见的水果扬州市培智学校强跃沈春苗祁伟婷叁等奖12 常见的蔬菜扬州市培智学校金莉岑宏洁尤佳丽叁等奖13 好好吃饭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田花严功平叁等奖14 四季扬州市江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张瑞新王梅霞叁等奖15 认数 5 仪征市特殊教育学校吴兴勤叁等奖16 我的明信片镇江市特教中心徐进叁等奖17 万以内加法进位加镇江市特教中心曹雪梅叁等奖18 常见的量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陆秀华叁等奖19 学习用品兴化市特殊教育学校苏玉平叁等奖20 生肖与生日靖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江宇航张婷婷叁等奖21 凉拌西红柿盐城市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黄红玲叁等奖22 扣纽扣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宣颖朱维娜叁等奖23 自理能力的养成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史荷萍叁等奖24 在 ATM 机上取钱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李亚华叁等奖25 酸奶水果捞常州市金坛区启智学校徐晶晶徐敏芳阮翠林叁等奖26 食物、餐具苏州市吴中区特殊教育学校张璐佳叁等奖27 我是生活小达人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吴晨一魏超涂兰荣叁等奖28 安全过马路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薛婷杨靖耿天琪叁等奖29 公共场所和公共秩序昆山市爱心学校陈朱琴叁等奖30 洗衣机的认识与使用灌南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汪勤勉花盼盼成婧叁等奖31 不挑食,不偏食连云港市赣榆特殊教育学校王娜蒋倩倩李健新叁等奖32 打电话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谷红玉叁等奖33 红绿灯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杨雨蒙叁等奖34 使用人民币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戴成建孙美玲叁等奖35 就医技能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清靓叁等奖36 学做糖醋排骨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徐卫娟叁等奖37 乘坐公交车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刘丹丹叁等奖38 端午节无锡市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顾灵妙周莹洁叁等奖39 烘焙:盆栽小蛋糕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康复中心苏婷叁等奖40 剪指甲昆山市爱心学校俞婷婷叁等奖41 垃圾分类灌南县逸夫特殊教育学校王中雷张蔚朱延姝叁等奖42 寻找红色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王小艳叁等奖43 蔬菜与水果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徐瑞赵冉叁等奖44 干净的食物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于凤叁等奖45 合理安排时间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葛明丽叁等奖46 公交车南通市海安县特殊教育学校张芹韩晓燕毛旭红叁等奖47 洗手帕宿迁市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钟丽丽沈静边清清叁等奖48 护齿有方宿迁市泗洪县特殊教育学校印邦枝李慕荣叁等奖49 计算菜价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项冬叁等奖50 地铁生活南京市育智学校陈再兵杨艳叁等奖51 吃自助餐无锡市锡山特殊教育学校张靖叁等奖52 电吹风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薛莲叁等奖53 火灾时如何逃生武进区特殊教育学校张文义叁等奖54 国旗国歌常州市溧阳市培智学校傅惠琴叁等奖55 我会刷牙啦淮安市第二特殊教育学校徐晓庆叁等奖56 医院淮安市洪泽特殊教育学校蒋玲玲张玉芹叁等奖。

一人一案的专业解读,基于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

一人一案的专业解读,基于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

一人一案的专业解读,基于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一人一案的政策解读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中,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中的第一点,“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其中对于一人一案做了明确说明。

以区县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

通过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

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因此,在2017-2020年第二期提升计划的发展年中,一人一案必定是落实特殊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的关键措施。

也将是特殊教育学校研究和发展的新方向。

一人一案的缘起“一人一案”,是无锡市梁溪区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实践成果,也是教育部相关专家、领导在考察了梁溪区特殊教育学校首创的“一人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后总结出的重要经验,并写入国家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

梁溪区案例解读与介绍梁溪区给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建立了专项档案,以此为基础,资源教师、巡回指导教师与其任课教师、家长一起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计划)。

针对不同类型、水平的随班就读学生,还要提供不同的安置方式。

据介绍,对于障碍程度较轻的随班就读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接受集体教育;对于障碍程度已经对其在普通班级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选择资源教室安置方式;对于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无法满足需要的学生,采用普通学校与特殊学校轮流转换的模式;对于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又未能进入更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学生,安排进入特殊学校职业班接受三年职前培训,为就业做准备。

梁溪区在对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的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的基础上,与资源教师、普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充分协商,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专门设置特殊课程,做到一人一课表,以满足其发展需要。

一人一案平台的介绍与解读七维一人一案平台是由中国特殊教育泰斗,终身教授方俊明先生公益代言的一款专业型平台产品。

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

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

贵州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为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教基〔2017〕6号)精神,加快推进我省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尊重差异、多元发展,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原则,紧扣“完善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增强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三大重点任务;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和医教结合的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增强;特教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重点工作(一)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鼓励普通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

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要设置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

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孩子的特殊幼儿园。

为残疾儿童提供功能评估、训练、康复辅助器具等基本康复服务。

鼓励各地整合资源,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康复教育服务。

(牵头单位:省教育厅、省残联,市〔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民政厅,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二)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以县(市、区、特区)为单位,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建立残疾儿童少年发现、诊断、评估、安置和实施教育等完整的教育评估与服务体系。

依据辖区残疾儿童少年基数,科学测算需求,妥善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针对残疾儿童少年身体状况和教育需求,通过“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四种安置方式保障就学,按照“一人一案”要求,确保“零拒绝、全覆盖”,到2020年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残疾学生帮扶方案

残疾学生帮扶方案

残疾学生帮扶方案XXXX初级中学2018年3月XXX初级中学关于残疾学生帮扶方案根据XXXX号文件,XXXX等七部门关于印发《XXXX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为全面贯彻落实《XXX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和州人民政府《临夏州“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精神,加快推进XXX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对身心发展有残疾的儿童实施“特殊教育”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横量我们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文明程度的窗口。

残疾学生的差异,一是指残疾学生自身存在的各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是个体内的差异;另一方面指残疾学生与健康学生生理上的差别,是个体间的差异。

要使残疾学生心志得到健康发展,教师既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客观存在,同时还要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发展的教育环境及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进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

具体方案是:一、目标1.积极向上、健康、自信、自立的精神面貌去处理身边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事务,掌握基本的谋生技能,进入社会后能自食其力地生活。

2.让学生心态阳光,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二、措施1.建立残疾学生特别档案。

班主任全面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心学生。

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

2、学习上帮助提高残疾生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往往成绩不如人意。

而残疾生要在真正改变现状,提高成绩,为未来人生打好底色就必须培养他们自己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未来社会立足,有所建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此党员要发挥“先锋岗”作用,要从学习上去帮助,利用课余时间帮助他们学好功课,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学习。

3、加强领导强力推进为加强对对残疾学生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马宏玉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残疾学生帮扶的方案、协调和总体部署。

明确新目标 打造新高度 办好新特教——《浙江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解读

明确新目标 打造新高度 办好新特教——《浙江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解读

二、提升浙江特殊教育服务质量水 平
出台融合 教育 推进 办法 ,制 订 随班 就读 工作 指
《浙江省 第二期特 殊教育 提升计 划 (2017— 南 ,建立资源教 室工作规 范 。实现有需 要 的乡镇
2020年 )》提出要统筹现有设 区市特殊教育学校 (街道 )有一个资源教 室 ,全省示 范性 资源教 室达
一 、 明 确 浙 江 特 殊 教 育 发 展 目标 定 位 《浙 江省第 二期 特殊教 育提 升计 划 (20l卜
2020年 )》以 “建 设 布 局合 理 、学 段 衔 接 、普 特 融 通 、医教结合 的特殊 教育体 系 ”为总 体 目标 ,提 出 了“以两头 延伸 为重 点 ,逐一 落 实各 年 级适 龄残 疾儿童少 年 的教 育安置 ,基 本普及 十 五年基础教 育 ”作 为首要 任务 ,明确 了残疾儿 童学 前 阶段 、义
【关键词 】 浙江省 ;特 殊教育 ;提 升计划 【中图分类号 】 G760
浙 江省 通 过 制 定有 力 度 的特 殊 教 育推 进 政 策 ,推动 了全 省特 殊教 育 取得 了长足 发 展 ,形 成 了“视 障教育 以省 为主 ,听 障教育 以市为 主 ,智 障 教育 以县为 主 ”的特殊 教 育布 局 和 “以随班 就 读 为 主体 ,特殊 教育 学校 为 骨 干 ,送 教 服务 和辅 读 班为补 充 ”的特殊 教育格 局 。但 特殊教 育依然 是 浙江教 育 的短板 ,与全 面实现教育 现代 化 的要 求 还不相适应 。党 的十九 大要求 “办好 特殊教育 ”, 新修订 的《残 疾人教 育条例 》和 国家 《第 二期特 殊 教育 提升计 ̄a J(2017- 2020年 )》对我 国今后 特殊 教育 的发展提 出了具体要 求 。浙 江省 以习近平 总 书记“干在 实处 ,走在前列 ,勇立潮头 ”的要求为指 引 ,编制 了第 二期 特殊 教 育提 升计 划 ,努 力办 好 高水平 的特殊教育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等七部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精神,巩固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成果,加快推进甘肃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自实施《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以来,在国家支持中西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政策扶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我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截止2016年底,全省建成特殊教育学校41所,比2013年底增加9所,实现人口基数较大的县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完成;在校残疾学生达到11373人,比2013年底增加2977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5%,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持续提升;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825人,比2013年底增加133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全省14个市州建立了特殊教育指导中心,86个县区建立了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实现特殊教育指导服务机构市县两级全覆盖,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已初具雏形,特殊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业教育两头延伸初显成效,幼儿园、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残疾学生逐年增加;积极开展送教上门试点,探索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居家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发展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

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教班和送教上门为辅助的特殊教育发展模式。

虽然我省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欠账多,仍然是全省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特殊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还相对滞后,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亟待提升,送教上门还需加强政策研究和机制保障,特教师资队伍专业水平
有待提高,特殊教育跨部门协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

这些都制约着我省特殊教育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精神,树立全纳教育理念,按照“特教特办”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特教体系,满足残疾学生多样化需求。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医教结合,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坚持专业支撑,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

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形成全民关注的发展格局。

三、总体要求
(一)发展目标
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

到2020年,建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残疾人教育体系,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以持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计,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

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明显扩大,积极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需求,逐步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需求,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

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完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资助水平,实行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12年免费教育。

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

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材体系基本建成,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质量整体提升。

(二)主要任务
1.完善特教体系。

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巩固和提高入学率。

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重点
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满足残疾人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的需求。

2.加强条件保障。

继续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

加强无障碍设施改造。

完善市州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和县区随班就读资源中心建设,重点在承担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较多的普通学校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完善健全覆盖所有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资助体系。

3.提升教学质量。

健全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特点的教材体系和校本课程。

扩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积极探索医教结合实验工作,强化医疗康复对残疾人教育的促进作用。

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

不断增强特殊教育教科研能力。

四、主要措施
(一)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水平
1.全面开展“一人一案”精准施教。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精准施教工作,并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

通过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特教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

儿童福利机构特教班就读和接受送教上门服务的残疾学生纳入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制定出台《甘肃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指导意见》。

2.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

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少年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

县(市、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快建立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逐步在招收5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教室覆盖面,并加强无障碍设施等建设。

3.扩大特殊教育学校招生规模和类别。

支持现有特殊教育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
模,增加招生类别,发挥资源中心指导作用,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合。

尚无特教学校的县(市、区)要统筹规划,在残疾儿童少年相对集中的中小学校、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含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设立特教班。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孤独症儿童实验班(部),满足其他类型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需求。

(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学前教育。

各市州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并列入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采取措施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鼓励和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轻度残疾儿童入园学习,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或幼教班(部)。

扶持甘肃省特殊教育融合实验学校建设,引领带动全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置专门招收残疾儿童的特殊幼儿园,在残疾儿童较多的幼儿园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实行区域内资源共享,为残疾儿童提供半日制、小时制、亲子同训等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

2.高中阶段教育。

鼓励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普通高中或中职教育部(班)。

依托现有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省级适时建设1所面向全省招生的盲、聋和培智综合中等职业学校。

探索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特教班,面向具备学习能力、符合入学条件的残疾学生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扩大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残疾人特点合理设置专业,满足残疾学生就业需求。

支持各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为残疾人提供便捷教育资源,拓宽残疾人终身学习通道。

3.高等教育。

各地要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更多方便,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落实《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省内普通高等学校要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设施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支持高校增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相关专业,增加招生总量。

(三)建立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
1.建立残疾儿童信息共享机制。

区县教育、卫生计生、民政、残联等部门要分别建立完善残疾学生学籍信息、残疾儿童筛查鉴定信息、残疾孤儿信息和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信息管理平台,形成残疾儿童筛查、检测、建档、转介、安置网络化运行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资源共享。

2.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咨询机构。

区县成立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医学、康复、心理、特殊教育等领域专家及家长代表,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检测结果提出适合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的建议,对残疾人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

有条件的地区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按照国家《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实施校园改造。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甘肃省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到2020年底,全省建成5所以上标准化建设特殊教育学校。

50%的特殊教育学校达到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与康复训练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配置要求。

(四)加大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
1.落实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各市州在落实每生每年最低6000元义务教育阶段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

根据残疾学生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

随班就读、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的生均公用经费或财政拨款标准按特教学校执行。

2.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对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中具有甘肃户籍的在园残疾幼儿,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免除(补助)保教费;对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建档立卡户在园残疾幼儿每人每年再增加1000元;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500元标准给予特殊学习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