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中国哲学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

中国哲学学习心得(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精选3篇)中国哲学学习心得篇1西哲课上我们就曾被“残酷”的告知:没有认真阅读过哲学的著作就不要说自己学过哲学,只能说暂且听过哲学课而已。

扪心自问,哲学方面的书籍我确实涉猎得少,少到除了那本编得不算好的课本外就很难想到第二本了。

所以,我这个听过中国哲学课的人也就只能浅谈一下认识了。

我打算说一下道家。

过去,一说起道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青城山那帮会算命的道士,或者就是武当山上那一票靠教授慕名而来的外国人太极拳赚钱的“真人”。

初尝中国哲学智慧之后才发现以上说的那一套其实和哲学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翻开之前上课的笔记,凌乱的字里行间里我发现一个大大的“道”字,看得出我当时写这个字的时候还是很有激情的,大概是被课堂氛围所感染了。

道家说的道即是无,是宇宙万物的根本,之所以说道即是无,是因为再也找不到一个东西和宇宙相对立了,没有参照物的存在当然也就很难证明其本身为何物。

这是我认为道家理论体系里面最难被人所了解的地方(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真正领会其中的深意)。

说到这里,我突然又想到另外一件事。

记得当年理论物理学的泰斗霍金在其著作《时间简史》里面也曾有类似的表述。

大概意思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们不能准确地描述宇宙?为何我们无法精细的预测宇宙的走向而只能看到一个很混沌的状态?那是因为我们无法找到一组完整的公式来描述宇宙的初状态(宇宙的开端)。

这好像很奇怪,怎么就不可以呢?那是因为宇宙的开端就是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点,在此之前,没有时间的概念,因而今天我们所秉承的那一套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东西就都不适用了,毕竟过去的一切公式定理都是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之上的。

没有时间概念,自然科学体系也就土崩瓦解了。

所以说:道即是无。

这和道家的理论核心不谋而合。

虽然说用自然科学的思想来揣度哲学的意境得出的结论就不纯粹了,会显得很低级,不过,对于一个理科生而言,这样总能找到一点儿心理慰藉。

时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借此聊以道:原来我离哲学也挺近的嘛。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胡军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输入现代中国的多种途径:杜威对罗素的介绍、罗素来华讲学、维也纳学派等.其中罗素关于分析哲学看法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最大,维也纳学派虽也在当时的中国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人不认同维也纳学派以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而赞同罗素早期的以分析方法构建新实在论思想体系的哲学倾向.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如维也纳学派企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消解形而上学,那么中国现代哲学家则试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金岳霖的<论道>、冯友兰的<新理学>等就是这一重建的结果.金岳霖、冯友兰等人的哲学立场反映出了他们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强烈的人文情怀,他们既看到了逻辑分析方法的现代意义,也同时看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冲击下面临的重重困难,所以试图利用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体系.他们对分析方法的理解也与西方哲学家稍有不同.
【总页数】8页(P75-82)
【作者】胡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89
【相关文献】
1.分析哲学视野中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述评 [J], 陆全胜
2.现代分析哲学视野中的句本位语法——为纪念黎锦熙先生诞辰120周年而作 [J], 杨光荣
3.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J], 胡军;
4.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J], 胡军
5.分析哲学视野中的隐喻研究——兼论隐喻和类比的区别 [J], 胡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哲学经典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哲学经典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

中国哲学经典的学习心得(精选5篇)冯老不愧是理学传人,非常有理性,他认为,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哲学和思维方式,完全是因为地理的缘故。

中国地处大陆,所以农业占主导,因为经验对生产大有帮助,于是人们迷信经验,因此有历史退化观;因为人被绑在土地上,故有家族意识;因为整天接触都是具体的事物,所以对抽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于是整天讨论“有”鞍无”鞍道”鞍天”的……而欧洲海洋贸易发达,商业为主导,所以对“数”和“逻辑”特别敏感,抽象思维发达,一切都建立在抽象推理上的哲学自然对确定的东西又特别渴望,所以有了实证主义……“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寿智者动。

用来描述东西两种文化很恰当,中国人善良,欧洲人聪明。

”(大意)这多少有点史宾诺莎的味道,我们其实能自己自由决定的事情是没有的,上帝在通过自然法律把我们当成傀儡……另外一点给我深刻印象的是,其实很多哲学并不是“原教旨”的,而更多是一种阐释和再造。

或者叫做“修正”。

就拿孔子来说,“原教旨”是什么已经无关紧要了,你怎么解释它才是重要的。

孟子是一种阐释方式,荀子又是另一种阐释方式,但却一个是性善论一个是性恶论相互矛盾。

不论是哪一派,也都在被后世继续阐释继续再造——程颢程颐都是同一个妈妈生的,生理上他们是两兄弟,哲学上他们是拜孔孟,却能发展出理学和心学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观。

哲学就是一棵大树,从最基本的那个根部不断分出枝桠最后形成郁郁葱葱的绿荫。

而且原来截然不同的学说系统都被人为了功利的目的不断糅合嫁接,产生种种怪胎。

西方也一样,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被宗教人士用来为教义作支撑,于是就有了圣·奥古斯丁和圣·多玛斯的神学……这就导致了两种学派的冲突和矛盾,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其实就是“原教旨主义”和“修正主义”的争论,可见“修正”这种东西也是有利有弊,利的一方面就是“与时俱进”,弊的一方面就是一般都是曲解或附会前人的东西,以配合时代的要求,但是往往这种“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时代的烙颖,越是时髦的东西就越容易过时,(伟大的辩证法!)还不如什么都不解释,一本《论语》放在那里,让你们自个儿猜去吧!另外,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这种矛盾在西方同样存在,文艺复兴其实就是一种古文学派的突围。

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哲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涵盖了众多学派和思想家的智慧,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发展,并分析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学派之一,强调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儒家学说崇尚仁爱、礼仪和忠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公平和互助。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社会秩序的核心价值观。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自由和无为而治。

道家学说将个体与宇宙联系在一起,认为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衡和和谐,与自然相融合。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蕴含了许多关于个体发展和人生意义的哲学智慧。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注重实践主义和公平正义,强调助人为乐和克己奉公。

墨家学派主张坚持兼爱和排斥战争,反对社会不公和有害的社会习俗。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与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倡平等和公正的价值观。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重视法律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强调以法治国、以严明的制度维护社会秩序。

法家学派的理念对中国社会的管理和法律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的政治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5. 阴阳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宇宙万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由阴阳和五行所决定。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涉及到医学、农业、建筑等多个领域。

它培养了人们观察自然、理解世界的能力,为中国古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的哲学思想丰富多样,涵盖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阴阳五行等多个学派和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文化发展。

了解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用一段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

用一段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

用一段话来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观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很简单一段话就可以解释清楚,叫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西方哲学,只解决到“二”的问题,但中国哲学解决了“三”,并实现了“三生”的问题。

首先是道,“道”是规律、法则、秩序,用以说明世界的本源,整个宇宙万物的发展,都遵循道。

再具体一点,道可以用“三易原则”来概括。

自秦、汉以后,研究易学的,对于《易经》的内涵问题,就有“三易原则”之说的观点,包括了三个意义:(1)简易。

就是简单、平易的意思。

因为天地自然的法则,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

《易经》的简易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2)变易。

所谓变易,是说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在时、空当中,没有一事、没有一物是不变的,不可能不变,一定要变的。

我们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

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变。

(3)不易。

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的,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上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佛菩萨”,哲学上是“本体”,科学叫它是“功能”。

这个东西是不变的,这个能变万有、万物、万事的规律是不变的。

“道生一”:万物是由道产生的,是由一开始的。

“道生一”意思是由“规律”而产生有方向性的变化。

一在这里代表了实体。

在易学三原则中,没有实体。

“道生一”则说明了实体产生的过程。

人要做什么事,怎么发展,怎么变化,首先要有一个人,以人为本嘛。

万物都是一样,由道产生了我们所能了解的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生命,粒子、原子、分子、矿物、植物、动物。

中国哲学原理

中国哲学原理

中国哲学原理中国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学派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哲学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主要包括天人合一、阴阳五行、道法自然、仁义礼智信等核心概念。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

阴阳五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运行规律的基本认识,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五行构成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的基本原则,它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强调天道自然,人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

中国哲学的原理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哲学的原理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和核心理念,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的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特色,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西考研哲学复习要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核心思想解析

广西考研哲学复习要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核心思想解析

广西考研哲学复习要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核心思想解析广西考研哲学复习要点: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核心思想解析哲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人们探究人生、世界和价值观提供了思考的基础。

在广西考研哲学复习过程中,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析和解析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并为复习提供相关要点。

一、西方哲学核心思想解析1. 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主要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学说。

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强调理念的存在,认为现实世界只是理念的投射;亚里士多德则关注观察和实证,强调观察世界以揭示普遍规律。

2. 启蒙哲学:启蒙哲学运动发生在17至18世纪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笛卡尔、洛克、伏尔泰等。

他们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提倡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专制。

3. 唯理主义与唯心主义:西方哲学中有两个重要的思潮,即唯理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理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世界是有规律、可解释的;唯心主义则强调意识决定物质,认为世界是神秘、不可解释的。

4. 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实用主义强调实际应用和结果,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实证主义追求科学的真理,强调经验和实证。

5. 分析哲学:20世纪初,分析哲学兴起,代表人物有拉塞尔、维特根斯坦等。

分析哲学强调逻辑和语言的分析,追求概念的清晰和命题的真伪。

二、中国哲学核心思想解析1. 儒家思想:中国哲学的主要传统之一是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等。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教、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主要代表为老子、庄子等。

道家强调自然和谐、无为而治,追求心性的宁静与自由。

3.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墨子。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宗法制度,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的伦理观念。

4.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韩非、商鞅等人提出。

法家思想追求法治和强权,主张重法治而轻德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现代解读中国古代哲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时期至清末的几千年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哲学体系。

这些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对现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于古代哲学思想的解读与应用愈加深入,本文将从几个重要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代解读。

一、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哲学体系之一,由孔子所创立,强调“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

儒家伦理强调家庭和社会和谐,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一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1. 仁爱与和谐“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倡一种以爱人为中心的人际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注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的理念依然适用。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场所,尊重、理解与包容他人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显得尤为重要。

2. 以德治国儒家提倡“以德治国”,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应以道德为主导。

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官员和领导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提升公众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度。

这一思想能够引导我们思考如何通过良好的道德教育与示范,使社会变得更加公正与美好。

二、道家思想在现代生活中的反思道家思想主要由老子和庄子等人创立,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美。

它推崇“无为而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不必强求。

这一理念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提供了一种生存之道。

1. 自然与内心的和谐道家强调自然的重要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环境问题、生活压力等诸多挑战,此时道家的“顺应自然”理念显得格外重要。

许多人开始追求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通过传达合乎自然法则的人生观来指导他们的生活。

2. 无为而治的人生态度“无为而治”不代表放弃行动,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与决策的问题,通过平静地观察、分析,再做出明智选择,可以使我们避免因激动或焦虑而导致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风采 cai 采
冯耀明 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讲座教授,曾任香港 科技大学人文学部代学部主任(2005.01-2007.06)。主要研 究领域为先秦、宋明及当代儒学;道家哲学;佛教逻辑与哲 学;古代中国的逻辑与哲学;比较哲学与方法论。曾为牛津 大学中文研究所附属成员及访问学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欧美研究所、及人文及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 台湾东吴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台湾清华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 学系客座教授等。主要著作有《“超越内在”的迷思:从分析哲学观点看当代新儒 学》;《公孙龙子》;《中国哲学的方法论问题》;《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另有编著 数部,论文百余篇。
冯耀明教授
冯耀明教授
冯耀明教授 郭晓东教授 冯耀明教授 郭晓东教授 冯耀明教授 才清华副教授 冯耀明教授 郭美华教授 冯耀明教授 郭美华教授 冯耀明教授 才清华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Herbert Fingarette:Confucius - The Secular as Sacred(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2)
才清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 玄学、先秦道家,关注中国哲学中的语言哲学问题。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 文化研究中心、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访问学 者。著有《言意之辨与语言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发表论文数篇。
课程设置 学分:2 学分学时:36 学时 基础知识要求:选课同学需具备中国哲学史的基本知识
上课时间:2018 年 6 月 8 日 -26 日
课程助教:季磊
邮箱地址:16210160011@
选课网址:
(/p/publish/show.html?queryType=set&searchName=paid
Info.search&projectId=58738
(1) Chad Hansen: Language and Logic in Ancient China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83) (2) Chad Hansen, 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 A Philosophical
课程进度安排:2018 年 6 月 8 日至 6 月 26 日
日期
星期
节 次
上课内容
6月8日
周五下午 4
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中国哲学 吗?
6 月 10 日 周日下午 4
如何使用语文行为理论与思想实 验的方法处理中国哲学问题?
6 月 12 日 周二下午 4
朱熹的“致知”是认知/知识概念 吗?
6 月 15 日 周五下午 4
从分析哲学的观点看中国哲学 Chinese Philosophy from a Perspective of Analytic Philosophy
这是一门以分析方法和比较角度来探讨中国哲学问题的课程。其目的在训练 同学使用分析哲学的方法 (包括逻辑分析、语言概念分析及思想实验等方法), 以处理中国哲学的问题。透过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同学可更深入理解中西两大 哲学传统之特性及异同,从而拓宽其哲学视野,有助同学运用西方哲学的方法去 分析中国哲学的问题,及发掘中国哲学思想之深层意义。
(2) A. C. Graham, Disputers of the Tao: 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 (La Salle, Illinois: Open Court 1989)
(3) A. C. Graham, Chuang Tzu: The Inner Chapters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北学生书局1997),页201-222。 (5) 方万全:〈真理概念与先秦哲学〉《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二期,页91-102。 (6) 冯耀明:《公孙龙子》(台北东大图书公司2000) (7) 冯耀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香港公开大学1992) (8)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 (9)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台北三民书局2010)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3) Kwong-loi Shun, ‘‘Ren and Li in the Analects,’’ 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43, no.
3(1993) (4) 方万全:〈论陈汉生的物质名词假设〉,叶锦明编《逻辑思想与语言哲学》(台
郭晓东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先秦哲学、儒家经学。近期研究重点为春秋公羊学、 朱子学、四书学。曾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台湾大学人文社
会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著有《识仁与定性》、《经学、道学与经典诠释》、《公 羊学史》及论文数十篇。
郭美华,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学、 先秦道家哲学。曾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美国波士顿大学、香港中文大 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及崇基书院等机构的访问学者。著有《熊十力本体论 研究》,另有学术论文数十篇。
为何王阳明以乐?
6 月 22 日 周五下午 4
如何理解论语中的仁与礼的关 系?
6 月 24 日 周日下午 4 荀子中的人性是恶的吗?
6 月 26 日 周二下午 4 7 月 1 日 周日下午 4
公孙龙子中的语言与逻辑 学生论文交流会
授课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