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fta 实施方案

fta 实施方案

fta 实施方案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达成的一种贸易协定,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FTA可以为参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际贸易中,FTA已经成为各国争相加入的重要贸易安排,对于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FTA实施方案的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国际贸易合作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变化,各国纷纷加强贸易合作,推动FTA的谈判和签署。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了一系列FTA的谈判和签署,以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FTA实施方案的目标FTA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参与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FTA,参与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扩大贸易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三、FTA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1.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

参与国家将逐步取消双边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降低贸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促进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

2. 贸易便利化措施的推进。

参与国家将加强海关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简化通关手续,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3. 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参与国家将逐步取消双边投资中的限制和歧视性措施,促进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4. 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的促进。

参与国家将加强服务贸易和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5.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合作。

参与国家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合作,促进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fta的分析报告

fta的分析报告

FTA的分析报告1. 引言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FTA)是两个或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达成的一项贸易协定,旨在促进各方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本文将对FTA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FTA对参与国经济的影响。

2. FTA的定义与特点FTA是参与国通过协商达成的一项贸易协定,旨在消除或减少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与双边贸易协定不同,FTA涉及到多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自由化。

FTA的特点包括:2.1. 关税减免FTA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关税减免。

参与国通过减少或完全消除彼此之间的关税,以鼓励贸易自由化。

关税减免可以降低商品的成本,提高贸易的效率,并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增长。

2.2. 非关税壁垒的消除除了关税减免,FTA还旨在消除非关税壁垒,如进口配额、技术壁垒和贸易限制等。

通过减少这些非关税壁垒,FTA可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并提高参与国的经济合作。

2.3. 一体化与深化合作FTA的签署不仅仅是关于贸易自由化的协议,它还鼓励参与国在其他领域深化合作,如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等。

FTA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更加紧密和互联互通的经济区域。

3. FTA的重要性FTA对参与国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贸易增长通过FTA的实施,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将得到进一步推动。

FTA消除了贸易壁垒,扩大了市场准入,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流动。

这将为参与国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推动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

3.2. 投资促进FTA不仅鼓励贸易自由化,还为参与国创造了更有利的投资环境。

通过降低贸易壁垒和提供更稳定的法律框架,FTA吸引了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FDI)。

这将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3.3. 知识产权保护在FTA框架下,参与国之间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合作。

这将鼓励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参与国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FTA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

FTA和FTZ的区别以和对我国

FTA和FTZ的区别以和对我国
作”。党旳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加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2023年,中国与新西兰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2023年,中国与新加坡签订旳自贸协定 2023年中国冰岛自贸协定和中国瑞士自贸区建设旳特点为内容扩大,原则提升,建设布局逐
步向全球拓展,进一步加紧贸易自由化进程。
FTA和FTZ旳区别以及对我国经济贸 易可能产生旳影响
1.FTA旳定义 2.FTZ旳定义 3.FTA和FTZ旳区别 4.对我国经济贸易可能产生旳影响
FTA(Free Trade Area)
“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或单独关税经过签订协定,在世贸组织最惠国待 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大部分货品旳关税和非关税壁 令,改善服务和投资旳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形成旳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旳 特定区域”。
2.发展期(2000-2006) 2023年公布旳“十五”规划中曾提出“主动参加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区域经济合
作” 2023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盟全方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旳签订 202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订《有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
旳安排》 2023年我国完毕与拉美国家第一种自贸协定旳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

世界上有关自由区在不同旳国家有着不同旳表述,例如经济特区、出口加工 区、自由港、自由仓等大约超出种旳形态或命名形式。目前在许多国家境内 单独建立旳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都属于这种类型。如德国汉堡自由港,巴拿 马科隆自由贸易区等。
但是其所体现旳“在境内关外实施特殊旳税收和进出口制度”旳基本特征确 是统一旳。
FTZ(Free Trade Zone),
源于WCO有关“自由区”旳要求,世界海关组织制定旳《京都公约》中指出: “FTZ是缔约方境内旳一部分,进入这部分旳任何货品,就进口关税而言,一 般视为关境之外。”其特点是一种关境内旳一小块区域,是单个主权国家 (地域)旳行为,一般需要进行围网隔离,且对境外入区货品旳关税实施免 税或保税,而不是降低关税。

fta分析

fta分析

fta分析FTA(自由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更多国家之间达成的协议,旨在降低或取消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本文将从FTA的定义、历史背景、影响、优势与劣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FTA是为了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而设立的一种贸易协议。

它的目标是促进参与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或取消关税、非关税壁垒,以及为投资提供保护等措施,建立更加开放和自由的贸易环境。

不同国家的FTA可以涵盖多个领域,例如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

其次,FTA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国际贸易体系重建时期。

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贸易受到限制。

为了促进全球贸易的复苏和增长,许多国家开始积极寻求建立贸易协议。

从最早的欧洲共同市场(现在的欧盟)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FTA的范围和影响逐渐扩大。

然而,FTA对参与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FTA可以扩大市场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流通。

因为贸易壁垒的减少,企业可以更加便利地进入外国市场,拓展销售渠道,提高竞争力。

同时,FTA也促进了跨国投资和技术转移,加快了经济的发展。

比如,中国加入WTO 后,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FTA,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贸易联系,为中国的经济崛起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FTA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较强的经济国和较弱的经济国之间的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一方受益更多。

较强的经济国可能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控制市场进入条件和规则制定等手段,牵制较弱国家的发展。

其次,FTA的执行和监督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FTA涉及多个领域和多个国家,协调和合规性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效果的不理想。

然而,FTA的优势远大于不足之处。

首先,FTA能有效降低贸易壁垒,提高国际贸易自由化水平,为全球经济增长创造良好条件。

其次,FTA有助于各国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协议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和平发展。

最后,FTA也为参与国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的推进。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

对于我国而言,积极参与和推动双边 FTA 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双边 FTA 能够显著降低贸易壁垒,促进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以往,各国为了保护本国产业,设置了诸多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这增加了贸易成本,限制了贸易规模。

而通过签订双边 FTA,双方可以相互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减少非关税限制措施,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这使得我国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将产品出口到对方市场,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进口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中国与东盟签订的 FTA 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大幅增长,我国的机电产品、纺织品等在东盟市场更具优势,而东盟的农产品、矿产资源等也更加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

双边 FTA 有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贸易结构。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签订FTA,我国能够开拓新的市场,降低对少数传统市场的依赖,分散贸易风险。

同时,FTA 也促使我国企业根据对方市场的需求和标准,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

比如,中国与韩国的 FTA 生效后,我国的文化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在韩国市场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促使我国相关产业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适应韩国市场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双边 FTA 对吸引外资和促进对外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稳定、开放、优惠的贸易投资环境对于外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 FTA,我国向世界展示了开放的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

外资的引入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FTA 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我国经济发展---基于经济增长和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定性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表明FT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总产出;就业增长率;一、引言世贸组织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现在越来越演化成一种程序之争,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达成一种均衡。

国际贸易政策向强化双边贸易关系倾斜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能力弱化时,另一类实惠的国际性合作机制开始快速发展,这就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

在各国的发展中,国际贸易对决定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能力,以及一国经济地位的强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近几年,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间交易日趋增加,各国都力图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

这可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利用“两种资源”和打开“两个市场”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

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积极打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学会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使我国对外经贸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增长了30倍。

2002年我国外贸总量已位居世界第5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半。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上升新台阶,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

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 。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GDP增长中稳稳占据着三驾马车之一的作用。

GTAP 模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GTAP 模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U AX Y
a 1 a
一、GTAP 模型的数理基础
GTAP 模型是由美国普渡大学开发的,根据新
收稿日期:2010-11-14 基金项目:福建省软科学项目(2010R0060) 作者简介:郭丹丹(1987—),女,河南济源人,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
(1)
其中 U 为效用,A 为技术水平参数,X、Y 为 产品,a 表示 X 所得在 U 中所占的份额。 在 GTAP 模型中, 有两个国际部门(国家银行和
GTAP 模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分析中的应用
69
达国家的现存出口水平显著增加,而且,欧盟从自 由贸易区中获得较多的福利效应。 Inkyo Cheong 和Tomoyoshi Nakajima 分别研 究了日韩自由贸易区对两国整体经济的影响和对 各产业的贸易平衡的影响。前者模拟证明,自由贸 易区建立后,日韩两国的国家福利会有较大增长, 韩国的工业结构也不会被破坏。后者基于部门的角 度,分析证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日本贸易平衡改 善最大的是机器设备部门,其次是金属产品、其他 制造品和电子设备部门,其他部门则恶化。韩国贸 易平衡改善最大的是加工食品部门,其次是纺织服 装,机器设备负面扭曲程度最大。 Boot Sumran Tawan 分析了泰国分别与日本、 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与东盟、欧盟、北美等国 家或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影响。实证分析表 明,所有与泰国建立自由贸易区(FTA)的国家都 将获益。另外,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可以提高生产 效率, 加速经济增长。 Akka Ait EI Mekki, Wallance E. Tyner 就摩洛哥 — 美国自由贸易区对摩洛哥农业 和食品部门的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实证表明 摩洛哥既没有从协议中获利也没有从协议中受损。 实际的GDP有小幅增长,福利有小幅下降。生产受 最大影响的是小麦,其次是肉类。 以上研究采用的都是比较静态分析法,即比较 实施不同政策对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而没有 考虑经济本来会如何发展,其分析结果只是相对模 拟基期的静态变化。 2. 多边贸易自由化效应分析 对于多边贸易自由化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分 析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后的效应所得。 Pekka Sulamaa,Mika Widgren 对全球贸易自 由化和亚洲模块的区域整合的经济效应进行了评 估和比较,认为全球贸易自由化之后,所有地区都 将获益,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亚洲国家、巴西和发 展中国家。 Hertel W. Thomas 等实证分析了多边贸易自由 化之后的效应所得。结果表明,全球贸易自由化之 后,印尼国家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在不同群体之间产 生了一系列复杂影响。短期内,个体户和农户的贫 困人口数量实际上有轻微的增加。长期来看,印尼 所有收入阶层的贫困人数都有所下降。该研究填补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

中韩FTA对两国贸易的影响作者:李祉颖来源:《商情》2015年第48期【摘要】随着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和韩国作为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核心,中韩FTA的建立对于未来实现整个东亚的自由贸易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在经济方面,两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国,贸易往来越加密切且仍有巨大发展潜力。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是大势所趋,必能促进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旅游行业,双边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关键词】中韩FTA 双边贸易经济效应2015年初中韩已完成FTA 草签,中韩FTA 预计2016 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对于日趋活跃的双边旅游经济来说,这无疑更令人鼓舞。

韩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并将旅游业视为创造就业、振兴经济的新成长动力,旅游产业对GDP 的贡献率为5.8%,旅游就业人口160.8 万人,旅游业是韩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是韩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对于韩国旅游业界而言,与中国签订FTA 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中韩FTA 草签文本中,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部分是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经济合作等4 个章节。

服务贸易章节规定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条件,自然人移动章节提出签证便利化、允许短期入境停留、设立自然人移动委员会等事项,投资章节要求给予另一国投资者的投资及与该投资相关的活动以国民待遇,经济合作章节对旅游合作、出境旅游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韩国旅游业界对于中韩FTA 的关注焦点在于:关于两国人员往来的出入境便利政策、韩国旅游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所能享受的国民待遇问题、专业人才的雇用问题、自然人移动增长的应对政策。

一、中韩FTA对韩国旅游业的影响(一)积极方面的影响首先,中韩FTA 有利于扩大中韩旅游交流。

实施FTA 将促进访韩中国游客持续增长,带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度假区等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有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旅游服务高级化、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创造旅游产业更高的附加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本文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定性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的分析了FTA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出口导向率对总产出有促进作用,进口渗透率对总产出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净出口额增量占GDP比值对就业人数增长率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表明FTA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总产出;就业增长率;一、引言世贸组织机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现在越来越演化成一种程序之争,在旷日持久的谈判中达成一种均衡。

国际贸易政策向强化双边贸易关系倾斜在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的能力弱化时,另一类实惠的国际性合作机制开始快速发展,这就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

在各国的发展中,国际贸易对决定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能力,以及一国经济地位的强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近几年,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间交易日趋增加,各国都力图从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

这可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利用“两种资源”和打开“两个市场”经济战略思想的指导。

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积极打开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并学会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使我国对外经贸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进出口总值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6207.7亿美元,增长了30倍。

2002年我国外贸总量已位居世界第5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半。

2003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上升新台阶,大进大出的格局基本形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03年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5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1%。

其中出口额4384亿美元,增长34.6%;进口额4128亿美元,增长39.9% 。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在GDP增长中稳稳占据着三驾马车之一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可以说,在我国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能有效刺激国内需求,从而为进一步促进GDP稳定增长发挥积极作用。

总之,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对外贸易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都充分发挥了“发动机”效应,这也是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对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基本上达成的共识。

但是,中国入世后所面对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不宽松,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区域经济集团会发挥更大优势的国际市场。

世界银行《2001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大陆作为国际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容量的扩张是有限的,特别是它无法满足旧经济行业的销售需求,也就是说中国大陆的传统市场马上就将陷入饱和状态。

如果中国大陆与有关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或者某个产业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抑或某项专项市场的共同开发计划,那么中国产品在海外主要市场上的境遇就会大不相同。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启动,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顺利进展,以及中国—南非商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节奏加快,从此中国步入“后WTO时代”。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

据WTO统计,到2002年底,全球有255个区域贸易协定(RTA),其中超过170个RTA已经实施。

在所有RTA中双边FTA约占90%。

至2003年4月底,WTO146个成员中绝大多数都参加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双边FTA。

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全球新建立19个双边FTA,另有70多个双边或区域FTA正在谈判准备实施之中。

WTO估计,按照目前的态势,到2005年底,全球RTA将到达300个。

但是,相比而言,中国到目前为此,仍没有参加任何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显然与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为了保持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逐步建立要素自由流动,内外经济相互融合的开放性经济体制,我国除了继续通过参与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获取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和更多机会之外,还应当积极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empirenews.page--] 本文将先从理论上分析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再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定量分析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为了衡量双边贸易协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将使用总产出和就业增长率这两个指标来评价其影响。

最后得出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非常积极作用的结论。

二、理论分析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简写为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则指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

签署FTA的实质就是双方根据各自的条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减少政府对贸易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步扩大开放程度,将一种受保护的贸易体制转向自由的贸易体制。

这几年FTA的范围也扩大了,不仅包括商品贸易市场的开放,而且还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

FTA对自由贸易与经济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由于自由贸易区域内成员相互间取消关税和贸易数量限制措施之后,各成员间贸易增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第二类是贸易自由化后,资源可以在区域内重新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经济活动效率,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间接效用。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常用“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换效应”来描述第一类影响。

贸易创造效应主要指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由于交易成本下降和贸易限制取消,导致本国的高成本产品被区域内其他成员低成本商品所代替以及本国的低成本商品在贸易限制取消后出口扩大,从而给区域内进出口双方带来更多贸易机会和经济利益。

建立自由贸易区就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贸易需求,使区域内各成员的产业分工更加合理,进而推动各成员经济增长。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Y=C+I+G+X-M ( Y代表总产出,C代表居民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

我们知道,出口对总产出有正向作用,进口对总产出有负向作用。

如果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则总产出将增加;如果出口额小于进口额,则总产出将减少。

就业与总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总产出增加,就业率将上升;总产出减少,就业率将下降。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有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由于区域内交易成本的降低而可能被区域内成员之间的贸易所取代。

这样区域内成员就可以减少对外部经济的依赖,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各成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增长潜力。

第二类影响主要包括“市场扩张效应”和“促进竞争效应”。

市场扩张效应是指贸易规模扩大,使生产和流通产生规模效益,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促进竞争效应是指随着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将促进区域内垄断行业的竞争,提高生产率。

根据C-D生产函数Y=AγKαLβ( K是资本存量,L是劳动力数量,A是技术水平),我们知道,技术水平提高,总产出将增加。

假定用市场效率来代指技术水平,则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就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竞争,提高市场效率,进而促进区域内各成员总产出的增长。

三、实证分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是使协议双方之间的贸易尽可能的自由化,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直接度量为关税的下降,非关税措施和其它贸易限制的减少。

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名义关税和实际关税往往存在巨大差异,且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定量化存在困难,数据难以收集,因此许多经济学者用贸易自由化的结果来近似地表示贸易自由化的程度。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进口渗透率(进口额与总产出的比值)和出口导向率(出口额与总产出的比值)作为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后双边贸易自由化的衡量指标。

[!--empirenews.page--] 1、总产出的计量经济模型[1][2][3]下一页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总产出的影响,本文采用了Solow提出的含体现型技术进步的生产函数模型。

此模型把技术进步要素作为一个变量,体现出其他要素质量的提高使得相同数量的要素投入量具有不同的产出效果。

生产函数模型为:Yt=AγtKαtLβt (1) 式中,Yt为T 期的总产量,Kt是T期的资本存量,Lt是T期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参数α、β、γ分别是资本,劳动力与技术进步的产出弹性。

At是T期的技术水平,是随时间变化的量,根据Romer(1986)、Lucas(1988)等的新经济增长理论,贸易开放主要通过加快本国技术进步,提高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采用Hine和Wright(1998)创建的模型,即:At=eλ(M/Y)ηt(X/Y)δt (2) 式中M/Y为T期的进口渗透率,X/Y为T期的出口导向率,λ、η、δ为参数。

我们将(2)式代入(1)式,并对方程取对数,可推出总产出与进口渗透率,出口导向率,资本存量及劳动力数量的关系。

据此可建立回归方程:LnY=C(1)+C(2)Ln(M/Y)+C(3)Ln(X/Y)+C(4)LnK+C(5)LnL (3) 2、就业增长率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对就业增长率的影响,我们先引用恒等式:Y=C+I+G+XN (4) 式中,Y代表GDP,C代表居民消费,I代表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XN代表净出口额,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C=a+b(1-t)Y ,其中a为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税率。

我们可以得到方程:Y=a+b(1-t)Y+I+G+XN (5)令1/[1-b(1-t)]=λ,我们可以得到方程(5)的全微分方程:ΔY=λΔI+λΔG+λΔXN (6) 式中,ΔY代表GDP的增量,ΔI代表投资的增量,ΔG代表政府支出的增量,ΔXN代表净出口的增量。

我们假定经济增长符合索洛的经济增长模型,即ΔY/Y=αΔA/A+βΔN/N+γΔK/K (7)ΔY/Y是产出的增长率,即经济增长率,ΔA/A是技术进步率,ΔL/L是劳动力增长率,ΔK/K是资本增长率。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率ΔA/A可以被内生化,它能被经济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资源所占份额所影响。

许多实证证据证明在人力资本、教育和培训上的投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技术的长期增长率依赖于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因而我们假定,ΔA/A=CNA (8)其中NA为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C为系数。

由方程(6)(7)(8)我们可以建立就业增长率的回归方程:ΔL/L=C(1)+C(2)ΔI/Y+C(3)ΔG/Y+C(4)ΔXN/Y+C(5)NA+C(6)ΔK/K (9) 3、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文采用的数据为中国1988——2002年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相应的年份。

在数据选取中,资本存量取资本形成总额,投资取当年的资本形成总额减去上一年资本形成总额所得的值,劳动力数量取全国各行业年底从业人员数,参与技术生产的人员数量因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只好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