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吗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知识点试题)

第9课古代科技耀我中华知识点试题一、填空1、我国的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它独特的医学理论、(诊疗方法)和丰富的中草药,为无数人解除疼痛。
中医药学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可。
2、“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独特创造。
他把一周年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表示季节的更替和气候的变化,并用以指导(农业活动)。
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被中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作用。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3、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它的设计极其巧妙,在高山和平原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把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
20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
它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奋、勇敢和智慧。
4、我国素有“(瓷国)”之称。
河南洛阳出土的东汉青瓷四系罐表明,早在近(2000)年前,我国的能工巧匠已发明比较成熟的制瓷技术。
5、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他把胶泥刻成了一个个(字模),然后烧制成陶活字,用来排版印刷。
它的发明是(印刷)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文明之母)”。
6、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的广泛应用和对外传播,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7、明朝的(李时珍)编写了总结药物学知识的和经验的巨著本草纲目。
8、算盘是中国人发明的一种(计算)工具。
9、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10、把圆周率的精确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是祖冲之。
二、判断正误。
1、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
(√)2、现在我国的中医药得到了很多国家的认同。
(√)3、二十四节气,是指我国古代把一年分成24个月。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国家。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2023章节测试答案_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2023章节测试答案_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答案第一章测试1、以下关于“中华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专指生活在全球各地的汉人B、生活在中国境内所有中国国籍持有者C、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D、生活在中国以外的中国人我的答案:C2、最早将司南、印刷术和火药列为中国对世界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的西方人是()A、德国人马克思B、意大利人杰罗姆•卡丹C、英国人李约瑟D、英国人艾约瑟我的答案:B3、以下不属于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是()A、了解中医药特色思想B、理解中医药文化C、执业中医师培训D、学做和谐、幸福的人我的答案:C4、以下对中医药学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医等于巫医B、中医理论不同于现代医学理论C、中药等同于生药D、中医疗法包括针灸我的答案:AC5、以下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A、春节B、马克思主义C、西装D、孔子思想我的答案:AD6、现代医药面临的问题有()A、医源性疾病B、药物副作用C、过度医疗D、缺乏标准我的答案:ABC7、南极冰川是自然形成的风景名胜区,不属于文化范畴()我的答案:√8、传统文化有地域性特色,如四川自古流行煲汤、凉茶,广东则喜爱麻辣火锅()我的答案:X9、比较公认的看法是,“中华”一词,是公元300年魏晋时期钟信“天人合一”观念的哲人从“中国”和“华夏”两个名称中各取一字复合而成的()我的答案:√10、中华文明是指中国境内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的答案:√第二章测试1、中国学者因为从中药中发现了( ),为疟疾的防治作出杰出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延胡索乙素B、靛玉红C、青蒿素D、紫杉醇我的答案:C2、中医在治疗哪种疾病方面有优势()A、心脏移植B、妇科疾病C、基因治疗D、口腔修复我的答案:B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制定的医疗卫生方针关于中医、西医的表述是()A、团结中西医B、中医学西医C、西医学中医D、中西医并重我的答案:A4、美国最早承认针灸合法的州是()A、马萨诸塞州B、佛吉尼亚州C、加利佛尼亚州D、新泽西州5、针刺麻醉曾经作为中医名片引发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和针灸热,但是,针刺麻醉面临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A、引发嗜睡B、肌肉紧张C、牵拉反应D、兴奋心脏我的答案:BC6、发生在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的“废止旧医案”,规定了废止中医的原则()A、规定旧医登记截止日期B、禁止旧医学校C、禁止中药买卖D、取缔登报介绍旧医我的答案:ABD7、针灸是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才走出国门的()8、针灸是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才走出国门的(()我的答案:X9、“废医存药”的观点来自日本()我的答案:√10、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反对“中医针刺治疗是心理作用”说法()我的答案:√11、全世界史前稻谷物发现最多的地方是中国的()A、半坡遗址B、三星堆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八十垱遗址我的答案:D12、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对中、西医采取的基本政策是()A、改造中医B、团结中西医C、中医学西医D、西医学中医我的答案:B13、南北朝时期的雷敩总结汉代以后汉药物加工技术编撰出中药炮制专著()A、《炮制大法》B、《雷公药性赋》C、《炮炙论》D、《修事指南》我的答案:C14、温病学派形成于()A、清代B、明代C、宋代D、民国我的答案:A15、标志中医药理论体系形成的著作有()A、《神农本草经》B、《黄帝内经》C、《伤寒杂病论》D、《青囊经》我的答案:ABC16、传说中国远古时期与医药学发明有关的历史人物有()A、伏羲B、岐伯C、禹D、伊尹我的答案:ABD17、宋代出版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我的答案:X18、《伤寒杂病论》出书后不久就散落民间,直到宋代才经过系统校正,分为《伤寒论》和《金贵要略》出版发行()我的答案:√19、《黄帝内经》记载了大量药物学知识()我的答案:X20、商周时期,中国医药与巫存在密切联系()我的答案:√第三章测试1、中国古代最早将阴阳概念与五行相结合而提出阴阳五行理论的是()A、竹林七贤B、孔子及其弟子C、稷下学宫的学者D、唐宋八大家我的答案:C2、“物极必反”、“苦尽甘来”是下列哪种阴阳思想的体现()A、阴阳对立B、阴阳依存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我的答案:D3、中国一年之中阳盛极点出现在()A、处暑B、夏至C、立夏D、秋分我的答案: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为天气”这句话包含的阴阳思想有( )A、阴阳对立B、阴长阳消C、阴消阳长D、阴阳互根(依存)我的答案:AD5、中国传统医学阴阳思想的核心在于阴阳的调和()我的答案:√6、五行中“土”的特性有()A、生化B、闭藏C、寒凉D、炽热我的答案:A7、中国古代早期的五行思想源于()A、五材说B、五方说C、五湖说D、星象说我的答案:B8、中医认为“肝胆相表里”,二者同属五行中的()A、木B、火C、土D、金我的答案:A9、以下关于五行属性描述正确的是()A、火具有润下的特性B、水具有润下的特性C、火具有炎上的特性D、水具有炎上的特性我的答案:BC10、五行中的“火”对应自然现象中的暑()我的答案:√11、中医认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主要与哪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肾D、脾我的答案:A12、关于经络穴位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络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B、经络是人体血管C、穴位是指人体凹陷处D、经络实质还没研究清楚我的答案:D13、以下不是中医对于“肾脏”的认识()A、肾是综合性功能单位,而非解剖学上的肾脏B、肾为后天之本,与父母体质无关C、肾与人体生殖发育功能密切相关D、肾与人体水液代谢无关我的答案:BD14、以下关于经络的认识,正确的有()A、经络具有感应和传导的功能B、经络就是神经系统C、经络有阴阳之分D、经络就是人体的血管我的答案:AC15、脾虚泄泻不可以轻易使用抗生素治疗()我的答案:√16、药性理论可用于指导医药实践,但如下做法中,正确的是()A、咳嗽只要选归肺经的中药治疗即可B、呕吐患者应该给予升浮属性的催吐药物治疗C、脱肛患者不宜食用沉降属性的泻下中药D、中药“五味”指的是中药口尝出的味道我的答案:C17、具有“和胃止呕”作用的中药是()A、生姜B、瓜蒂C、薄荷D、升麻我的答案:A18、中医关于药物“四气”的说法,正确的有()A、中药的“四气”是指闻出来的“香臭腥臊”B、中药的“四气”是指其“温热寒凉”属性C、中药的“四气”是通过物理手段测量出来的D、中药的“四气”是通过观察其作用于人体产生的效果观察总结出的我的答案:BD19、药物五味可以分阴阳,以下属阳的有()B、辛C、甘D、咸我的答案:BC20、瓜蒂具有涌吐的功效,因而具有“升”的性能()我的答案:√第四章测试1、“易文化”核心思想主要是()A、运动变化思想B、静止不变思想C、装神弄鬼思想D、巫术的传统思想我的答案:A2、八卦最初代表了某些自然现象,其中艮卦代表()B、地C、山D、川我的答案:C3、殷商将“夏易”的《连山》卦改为《归藏》,据传与以下故事有关()A、简狄和玄鸟B、文王被拘C、姜太公钓鱼D、大禹治水我的答案:AD4、相传孔子将八卦两两相重,演算发展出了六十四卦()我的答案:X5、中医认为七情活动太过会伤心,且常常有一定规律,错误的是()A、怒伤肝B、喜伤肾C、忧伤肺D、思伤脾我的答案:B6、下列与“致中和”思想不相关的是()A、多样的统一B、复杂的平衡C、阴平阳秘,精神乃治D、医者仁心我的答案:D7、孙思邈认为养性之士应该做到()A、极饥而食B、先饥而食C、极渴而饮D、先渴而饮我的答案:BD8、先秦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思想()我的答案:√9、“恬淡虚无,真气从这。
中国中医药发展史

一文读懂中国中医药发展史西医药开始对中国医学产生影响是在19世纪初,至今不过百余年的历史,而此前的数千年间,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数千年绚烂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早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日常饮食劳作和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就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
人们发现食用了某些动、植物后具有减轻或消除病痛的功效,这就是认识中药的起源。
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和“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人们在烘火取暖时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逐渐形成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劳作时发现身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其他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初步形成了原始医学。
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基础,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中医理论的奠基人,被后人誉为“医祖”。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问世。
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系框架。
秦汉后期,随着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
《神农本草经》就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并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对于合理处方、安全用药、提高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该书所载药效大多是正确的,如麻黄治喘,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等。
中药在历史中的大事件作用

中药在历史中的大事件作用中药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药在历史中的大事件作用。
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之一,中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以下是中药在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1. 《神农本草经》的编撰(公元前2800年):《神农本草经》是中药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最早的一部草药药物学著作。
它由我国古代医学家神农氏编撰而成,包含了365种草药和药物的记录,对后来的医学研究和应用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2.中医药学的兴起(公元前206年):秦朝统一中国后,医学开始从部落巫医的形态转变为正式的学科。
中医药学慢慢兴起,不断吸收和总结各地的医疗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体系,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
3.唐朝的药物繁荣(618年-907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药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一个高峰。
许多经典的药物和处方方剂在这个时期发表,对中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本草纲目》的问世(1578年):《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中草药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草药药物学百科全书。
它由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编撰而成,系统地总结了历史上的中草药知识,对中医草药的研究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5. 《新编草料广义》的发表(1959年):《新编草料广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现代草药学专著,由中国著名药理学家陈荣祖编撰而成。
它系统地总结和介绍了中草药的形态学、药理学、化学成分,对现代中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上述事件只是中药在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实际上中药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持续发展和演变,对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中药在历史中的其他一些重要作用:1.帮助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药物疗效,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药常常被用于调理脏腑、平衡气血、改善身体状况,促进人体的康复和健康。
2.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学的不断研究和创新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中医药发展历程简述

中医药发展历程简述2022-05-01 14:34·吾爱菲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绚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我们认识上古时代的人物是从神话开始的,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彩石补天,从黄帝战蚩尤,到大禹治水。
虽然对这些人物的朔造存在夸大和神话,但并不能否定他们确实存在过(如果这些牛人不干点惊天动地的事,在历史的磨轮下也不能被留传至今吧)。
虽然他们曾经的真实面貌我们难以考究,但是他们的事迹随着祖辈口口相传以及文字与刻画流传至今。
在这些人物当中,除了大家熟知的炎帝与黄帝外,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文始祖,伏羲。
我们尊伏羲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因为他开创文字,推演八卦,作结绳网,节奏音声,是多个领域的创始人。
在这众多领域当中,还包含了医药学。
不仅仅是因为《黄帝内经》是以易经为基础,也因为中医针灸也是由伏羲探索发现的,古有”伏羲制九针“一说,当然这个针并不是后世所见的金属尖针,而是砭石,一种有尖有刃有圆的石头。
虽然因技术的限制,工具有所不同,但是治病的原理却是同宗同源。
记载称伏羲也曾亲尝百草,但在历史中,最为著名还是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这说明从伏羲开始,影响后世至今的中医药就诞生了。
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广为流传。
这个神农就是炎帝。
相传炎帝为了解决子民常误食毒草,不治而亡的问题,决心亲尝百草,鉴别药毒,确定药性。
这期间也多次中毒,幸亏有茶解毒。
经过他的不断尝试,他发明了药草疗疾,这就是中药的重要起源。
随着后人根据前人的记录不断反复实践和积累,再加以验证,这些药物知识慢慢丰富,逐步以书籍的形式保存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黄帝时代,中医理论逐渐形成。
众所周知的《黄帝内经》其主要内容就是岐伯和黄帝的对话。
后世称中医为岐黄之术,也正因为此。
《黄帝内经》作为古代成书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中医宝典,它全面系统阐述了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治疗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理观念,确立了中医学的思维模式,标志着中医从单纯的临床经验积累发展到系统理论总结阶段,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医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当今著名史前文明学家李卫东博士说:“中医学是中国人的第五大发明”。
他著有《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他说《黄帝内经》里写到人类身体里住着“另一种生命”。
他认为中医学是地球大洪荒史前文明的医学体系,中医的经络遍布全身,但西医的解剖学就是找不到,恰恰说明中医的研究对象不是解剖生理系统,而是潜藏在身体里的另一个无形的生命系统,即《黄帝内经》所称的藏象系统,其生命周期为 128 年。
西方学者经过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寿命可达120 岁。
这正好与中国中医所提人寿128 岁理论相吻合。
中医认为,《易经》六十四卦都是两组单卦组合而成的复卦,每一单卦代表一年岁,共计128 阳寿。
现实中,也确有活到120 多岁的长寿者,至于百岁老人就更是不足为奇了。
传说清末民初的名医李庆远活了257 岁,他在《养生自述》中云:“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
元气有厚薄,不善育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百岁以上”。
解剖生理系统是有形的,由肉体组成,属阴;而藏象系统是无形的,由经络和五藏组成,属阳。
经络分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奇经八脉专管阳气之路,辅助支配十二经络,包括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十二正经控制协调肉体,奇经八脉控制协调精神。
五藏与五脏的位置不同,在腰部,呈圆轮状,中为心,前左肝、前右肺、后左脾、后右肾。
“中医可称为天文医学”中医跟宇宙自然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关注中医必须关注古代天文学,中医可称为“天文医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 28 星宿,有的属于银河系,有的是银河系以外的河外星系,有的是以星系团的面貌出现,例如室女座星系团就属于河外星系,它距离银河系大约6000 多万光年,拥有2500 多个星系,每一个星系都有银河系这么大。
欧洲宇航局发射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于2004 年3 月升空,经过 10 年总长超过 64 亿公里的飞行,于 2014 年 8 月在距离 4 亿公里的太空追上正不断逼近太阳的“彗星67P”,与之并肩飞行观察了3 个月, 11 月 13 日正式登陆,尚未发现外星人迹象。
(整理)何裕民: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

中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中医学的普及任务很重,刚进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对中医往往也充满了困惑.因与此,由笔者主编了<中医学导论>,即是想全面介绍中医药学的概貌,普及中医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思路与方法,下面的一段小文字是笔者对于中医学学科属性的一些思考.一般认为,科学可以分成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哲学。
无论是传统科学,还是近代、现代科学,都可以据此作出粗略的划分。
中医学研究的对象——人,本身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特性。
因此,中医学涉及到自然和社会科学,是两者相互交叉的产物。
一、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自然科学是指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或本质的学科。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这首先体现在中医学探讨研究的对象上。
中医学以人为研究中心,着重探讨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规律、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机理及疾病防治的措施等。
中医学认为世界就其本源来说,是物质的,是由充塞于整个宇宙的、运动不息的精微物质——气的相互作用所化生的。
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气这种物质运动变化的结果。
人也同样,《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肯定了人是气所组成的物质世界的一部份,强调了生命活动的物质性。
在这一认识的前提下,中医学展开了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等一系列问题的探讨研究。
中医学首先以气这一物质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的生命活动,认为在气的推动下,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得以正常进行,此时,人就处于机能健全的健康状态。
反之,气的不足或异常,人就处于病理状态。
衰老过程也就是气的逐渐匮乏,以致生理活动日趋降低的过程。
气散、气绝则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死亡的来临。
其次,中医学认为许多致病因素也具有物质属性,这些致病因素被泛称为“邪气”或“病邪’。
中医病因学就是着重探讨这些致病物质的性质特点、致病规律和所引起的病症表现及预防措施的。
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研究对象的性质、研究的目的等都清楚地显示了中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药学发展简史

药学发展简史国务院1981年5月22日在《关于加强医药管理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兴旺发达起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担负担负着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保护社会生产力的光荣使命”。
充分肯定了药学事业在我国人民保健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历史”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科学。
它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科学.强国药学史是其中之一部分。
要研究医院药学的现状与发展,必须首先研究我国药学发展史。
以指示和简明药学发展的规律。
利用历史的方法对药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作系统的、概括的叙述。
为了便于叙述,把药学史分为药学技术史和药事管理史两个方面,简要予以阐述。
一、药学技术简史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
人类祚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我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
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
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在介绍中药发展简史的同时,对世界药学发展概况予以简介,以保持药学的完整性。
(一)中国药学发展简史中国药学包括我国固有的中药学(传统药学)和由西方传入的西药学(现代药学)。
1、中药学(1)原始的药学:中药起源于人类的出现和医疗活动的产生过程。
据考古发现约在50万年前便有了医事活动。
最早的药学源于对“火”与“酒”的认识和利用。
古代,原始人的生活环境十分差。
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当时主要食物来源是渔猎动物和采摘植物。
最初并不知道哪些可食哪些有毒,难免遇到致吐、腹泻、发汗、止痛、止血等情况,甚至也会有中毒死亡的情况发生。
当这些现象反复出现时,痛苦的经验和血的教训,使人们发现自然界的东西对人体有不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吗?
作为国人,谁都知道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这四大发明西传后,曾对近代西方的科技发展和文明进步发挥着催化促进作用。
对此,马克思等许多西方近现代著名学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然而,这毕竟是逝去了的历史,现实却未免有点令人凄惋,我们正在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造纸术、印刷术和导航设备......,以改进明显落伍西方的科技。
不少国人在为祖先的哲慧高明由衷自豪之际,又不免为中后世纪的沉沦失落、止步不前而扼腕心痛。
其实,这一切都是消逝了的。
流连与此,伤感嗟叹,于事无补!我们更需关注的是现时代我们自己能对发展进步做些什么?其实四大发明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略知一二的西方学者的一种简要概括而己。
世界科史泰斗,英国的李约瑟博士的七卷本的巨帙之作《中国科学技术史》就以详实的事例,为人们显现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多彩缤纷的概貌。
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科技)是极其厚实丰富的,许多至今仍有发掘、提练、升华之价值。
问题只在于我们是否具备了相应的世界科技知识,在俯视中借助比较、甄别、审辩和发现蒙着历史尘埃的瑰宝的慧眼,以及有否对待传统文化的健全的心态。
毛泽东主席是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本人又有过患顽疾而为中医师李鼎铭治愈的体验,故老年后有了“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这一点总结性的论断。
随着视野的拓展,研究的深化,不少学者越发觉得中医药学魅力无穷,科学技术“含金量”很高,且在现时代的世界文化交融大潮和科学技术发展洪流中都可能有其特殊的促进作用和存在价值。
为此,人们惊叹说:“中国医药学是世界科技史上绝无仅有的一大奇迹”。
“中国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且其意义不仅仅是一类操作技术(四大发明均是技术发明),还包括合理的文化观念,深刻或有用的理论知识等。
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尊古崇古情绪在起作用,传统医学只是有些落后了的、不合时宜的,等待历史大潮淘汰之物......,由此而时有争执。
我们说要回答这类问题,还是应该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结合医学与科学文化的发展趋势作些理性的分析,让结论蕴含在理性分析的逻辑展开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