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耐药性与交叉耐药性
随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对其产生的耐药性逐渐增加,尤其是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原 菌。
交叉耐药性是指细菌对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后,对其他同类药物也产生耐药。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 注意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以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06
结论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重要地位
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在抗感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在治疗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时 ,其疗效显著。
合理应用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助于提高 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药物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心血管药物、降糖药等,影响彼此的药效。因此,在使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可能产生相互作用的药物。
04
不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后果
耐药性的产生
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导致药 物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耐药性的产生与抗生素使用剂量、频率和持 续时间有关,不合理的使用加速了耐药菌株 的出现。
喹诺酮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临床治疗中广 泛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04
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 支气管炎等。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 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皮肤软组织感染:如疖、 痈等。
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 疾等。
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功能主治

莫西沙星注射液的功能主治简介莫西沙星注射液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药物。
它以其强效的抗菌活性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莫西沙星注射液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因其高效快速的治疗效果,在严重感染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功能主治莫西沙星注射液主要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1.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2.泌尿系统感染:莫西沙星注射液对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3.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包括蜂窝织炎、脓疡等。
4.腹腔感染: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治疗腹腔感染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5.生殖系统感染:包括附件炎、宫颈炎等。
6.骨和关节感染:骨和关节感染是一种严重且难以治愈的感染疾病,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此类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腹泻原发性感染:莫西沙星注射液对于由细菌引起的腹泻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8.成人精神病院感染:成人精神病院感染对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莫西沙星注射液在此类感染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
注意事项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需注意以下事项:•对莫西沙星过敏者禁用,对四环素类药物过敏者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肝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癫痫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肌腱炎等),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使用期间应注意充分饮水,保持良好的水分代谢。
•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其他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请在使用前告知医生已使用的其他药物。
使用方法和剂量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如下:•成人剂量:根据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儿童剂量:儿童剂量应根据儿童体重和感染类型确定,需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静脉注射:通常每日一次,每次剂量根据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在200毫克至400毫克之间,用量和给药间隔也可根据感染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可用于多种感染的治疗。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腹腔镜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2. 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可延至96小时(经验用药)。
3. 老年患者,术前有肺部疾病患者抗菌药物在上述情况下延至48小时。
4. 发热病人应查找原因,验血常规以及病原学检查,依具体情况用药。
二、开放手术(含腹腔镜改为开放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72小时(经验用药)。
2. 其它同一项2、3、4泌尿外科病人泌尿系结石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 推荐根据治疗前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有时需要延长至21天(均为静脉用药)。
3. 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彻底清除结石,同时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完全清除结石,则应该考虑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存在尿路梗阻是特殊危险因素。
合并感染的尿路结石,术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达到标准。
5. URL、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均为清洁-污染手术,而感染性结石手术为污染手术。
6. 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5天左右比较合适(经验用药)。
7. 对于URS、PCNL、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不伴有其它危险因素者,推荐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单次用药即可。
8. 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碎石、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合并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术前用药基础上维持用药需要达72小时。
推荐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女性泌尿外科手术的抗生素应用尿道手术:包括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和感染手术。
1. 清洁-污染手术中,例如尿道肉阜,尿道外口囊肿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等,属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应该覆盖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覆盖常见阳性球菌,可以应用可选用头孢一代,二代以及喹诺酮类,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术中应用第二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48小时,可加用甲硝唑。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上的临床应用

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上的临床应用加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是新一代高效广谱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
为了使患者以最小的费用支出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在选择药物不仅要考虑到其有效性、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其经济性。
本研究应用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加替沙星与左氧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成本-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临床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经济的抗菌药物。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临床症状、体征及细菌学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的及住院患者,排除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肝肾造血系统损害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有癫痫或精神病史者等。
共入选病例108例,年龄为(18-56)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加替沙星组)56例,其中男28例,女28例,平均年龄39岁;B组(左氧氟沙星组)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齡37岁。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细菌感染情况、病情及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给药方法A组: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0.2g/100ml),静脉滴注,0.4g/次,1次/天。
B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来立信,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2g/100ml),静脉滴注,0.2g/次,2次/天。
疗程均为(7-10)天,如有症状或尿常规检查未改善者,可再给予(3-5)天的剂量。
1.2.2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标准按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2.3 细菌学评价细菌学评价按清除、未清除判断。
清除:疗程结束细菌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未清除:疗程结束原致病菌依然存在,并计算细菌的清除率。
1.2.4 不良反应按5级评定标准分肯定有关、可能有关、可能无关、肯定无关和无法评定药学论文,前两者合并为不良反应。
恩诺沙星胶囊的功能主治

恩诺沙星胶囊的功能主治恩诺沙星胶囊简介恩诺沙星胶囊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属于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成分为恩诺沙星。
恩诺沙星胶囊具有抗菌、抗炎和抗病毒的功能,在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方面表现出色。
恩诺沙星胶囊的主要功能1.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泌尿系统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抑制和杀灭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此外,恩诺沙星还对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具有强效的杀菌作用,使得它在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治疗呼吸道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呼吸道感染也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它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恩诺沙星胶囊的抗菌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和修复,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3.治疗消化道感染:恩诺沙星胶囊对消化道感染的治疗也非常有效。
它可以抑制和消灭引起消化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如沙门菌、副溶血弧菌等。
此外,恩诺沙星胶囊还可以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减少有害菌的生长,有助于消化道感染的康复。
4.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恩诺沙星胶囊也展现出优异的疗效。
它可以抑制和杀灭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恩诺沙星胶囊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复制和修复,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结构,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5.预防和治疗旅行者腹泻:恩诺沙星胶囊被广泛用于旅行者腹泻的治疗和预防。
旅行者腹泻主要由细菌感染引发,恩诺沙星胶囊可以抑制和杀灭引起旅行者腹泻的细菌,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常见的旅行疾病。
使用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使用恩诺沙星胶囊。
2.不宜与含有钙、铁、镁、铝阳离子的食物同服,以免影响吸收。
3.使用过程中要充分饮水,保持充足的尿量,以促进药物的排泄。
4.已知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慎用。
5.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慎用。
6.使用恩诺沙星胶囊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如有持续或加重的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靶向细菌DNA逆转录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DNA的复制和细胞增殖。此类药物通常会与细菌DNA 逆转录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其复制和转录。这样可以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包括革兰阳 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还可以对细胞壁合成和蛋白质合成产生影响,以及干扰 DNA的拓扑结构,从而进一步增强其抗菌作用。
抑制DNA合成
1. 作用机制: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DNA拓 扑 异 构 酶 ( D N A g y r a s e ) 和 D N A 拓 扑 异 构 酶 I V ( To po i s o m e r a s e I V ) 的 活 性来干扰DNA复制和维持细胞生存。 2. 抑菌谱: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和 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但对革 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球菌、链球菌等)的抑菌活性较低。 3. 应用临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广泛,包括治疗呼吸道、泌尿道、 肠道和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症,特别适用于治疗耐多种药物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但是,由于其在长期使用中可能导致耐药性和副作用的发生,应慎重使用。
谢谢
2023/5/2 |
logo/company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Quinolone antibiotics: Classification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汇报人: 2023/5/2 ·
Contents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基础知识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用途与应用限制
PART 03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 物 Second-generation quinolone drugs.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

喹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及应用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喹酮类药物主要包括喹诺酮类和氟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包括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
这些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通过抑制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作用。
喹酮类药物通过与双链DNA结合,抑制DNA甲基酶的活性,从而妨碍DNA甲基化修饰和其他DNA调控途径的进行。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阻碍DNA超螺旋的形成,降低DNA酶的活性,从而影响DNA的正常复制和修复。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可对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和一些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包括:泌尿系统感染,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呼吸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等;胃肠道感染,可用于治疗细菌性胃肠炎、痢疾等;皮肤组织感染,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感染等。
喹酮类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且通过口服给药可以迅速吸收。
这些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在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超剂量或过长时间的使用,以免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除了抗菌作用,喹酮类药物还具有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的作用。
喹酮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病毒RNA和DNA合成来发挥抗病毒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此外,喹酮类药物还可以通过抑制寄生虫的DNA和RNA合成来发挥抗寄生虫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疟疾等寄生虫感染。
综上所述,喹酮类药物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抗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干扰DNA合成和细胞分裂来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的治疗。
喹诺酮类

临床上常用者为氟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近年来研制的新品种对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增强,对衣原体属、支原体属、军团菌等细胞内病原或厌氧菌的作用亦有增强,已用于临床者有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适应证1.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喹诺酮类抗生素可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以及宫颈炎。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或肠道感染。
但应注意,目前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中,耐药株已达半数以上。
2.呼吸道感染: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主要适用于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可用于肺炎链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中耳炎等,及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此外亦可用于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
3.伤寒沙门菌感染:在成人患者中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首选。
4.志贺菌属肠道感染。
5.腹腔、胆道感染及盆腔感染:需与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合用。
6.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属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感染无效。
7.部分品种可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作为治疗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分枝杆菌感染的二线用药。
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
2.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3.制酸剂和含钙、铝、镁等金属离子的药物可减少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收,应避免同用。
4.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避免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5.喹诺酮类抗生素偶可引起抽搐、癫痫、神志改变、视力损害等严重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肾功能减退或有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中易发生,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不宜用于有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肾功能减退患者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需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减量用药,以防发生由于药物在体内蓄积而引起的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本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本院所收治的57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了分组施治。
结果:使用了环丙沙星的治疗组在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有效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率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差异,体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良好效果。
结论:环丙沙星作为一种广抗菌谱、效果好、安全、抗耐药性的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可以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药物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喹诺酮;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是指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等组织器官所组成的系统总称,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泄,也就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为机体所利用或者有害的物质向体外输送的生理过程[1]。
泌尿系统疾病目前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按照发病机理而言,其既可以由身体其它系统的病变所引发,又会反过来影响到身体其它系统甚至全身。
患者患泌尿疾病后的临床表现既可能局限在泌尿系统本身,例如排尿改变、尿液尿质改变、尿道肿块或者疼痛等,但也有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如高血压、水肿、贫血等方面。
因此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性质可能需要综合身体情况来看[2]。
对于泌尿系统患者而言,泌尿系统感染在泌尿系统疾病以及临床感染性疾病中都占有着显著比例。
据统计,在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中,排名据第一位的是革兰阴性杆菌,由于其具备多药耐药性且耐药率较高,尤其是对于头孢菌素类和单环B内酰胺类等新的广谱抗菌药物都具有显著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为了探讨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本院所收治的57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处理及治疗过程进行了回溯式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选择本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本院所收治的57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区间为21岁~54岁,平均年龄为37.1土5.4岁;其中男性398例,女性174例。
患者主要存在以下临床表现:
1)自我感觉发热、头疼、腰部酸疼、排尿异常(例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性症状);2)临床也发现尿失禁和尿潴留;3)存在肾盂肾炎的患者则常见有细菌尿和血尿。
患者均为确认为泌尿系统感染,其中按照感染类型分为下尿路感染患者447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102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患者23例。
所有患者被随机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86例,其中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感染类型、临床身体条件特征等方面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门诊进行治疗与复查,且在治疗过程中均不适用除抗菌药物之外的抗生素及激素。
对照组患者予以左氧氟沙星药物(南京新港联合制药生产,Levofloxacin Tablets)进行口服,每日摄入剂量为600mg;治疗组患者则予以环丙沙星进行口服(济南东方制药厂生产,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 Tablets),每日摄入剂量为800mg;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每个药物疗程为8~9d,对于急性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则药物疗程为9~10d
1.3疗效对比:患者的治疗后效果分析依照我国卫生部于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应章节进行判别,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恢复情况以及病原菌清除情况等四方面来进行疗效的判定具体如下:
痊愈:在临床症状、体征、血尿常规、病原菌清楚状况四方面均显示与正常人无异;显效: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有显著好转,但上述四项指标中仅有三项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病情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但在上述四项指标中仅有两项恢复正常;无效:患者在治疗后的病情较治疗前并未发生明显改善甚至还有所加重。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5.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效果对比如表1所示,其中在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有效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率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差异(P <0.05)。
其中对照组治疗不良反应为皮疹8例,皮炎6例。
3喹诺酮药物的药理及病理
3.1药物机理及特点喹诺酮类药物据医学统计具备以下显著特点:
1)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于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杆菌具备较高的抗菌活性,同时对于多数耐药菌株例如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也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2)使用时的交叉耐药性较低,基本可以忽略,不会发生质粒介导的耐药性;3)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较广,在体内以及各种组织中都具有较高的浓度,因此可以实现有效抑制细菌并保持较优的杀菌浓度;4)可以通过简单的口服作用实现给药,同时也可有注射剂针对有需要的患者,给药途径选择多。
5)药物的半衰期较长,因此可以在使用次数不多的前提下实现较好的药物效果;6)药物的价钱合适,与常用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相比,同等抗菌作用下实现的价格优势;
7)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临床性能较稳定。
主要包含胃肠道症状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反应。
8)因而本类药成为化学合成抗感染药物中发展最为迅速[3],已成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化疗药物。
3.2常见不良反应经临床经验数据总结,使用喹诺酮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如下几种:
1)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常见胃肠道反应;2)中枢神经类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反应,同时部分患者可能诱发精神类疾病症状;3)癫痫,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在机理上可能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药物作用,因此有可能对部分患者引发癫痫,因此对于存在癫痫病史或家族病史的患者控制使用;4)对孕妇和幼儿的副作用,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于软骨的发育会造成影响,而孕妇与幼儿属于身体虚弱的患者,因此必须控制使用;5)可能会诱发产生结晶尿;重点控制碱性尿体质患者中的使用;6)一旦对患者长期使用大剂量的喹诺酮药物,则极易致使患者发生肝部损伤。
3讨论
在对医院近10年来经诊断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标本取样所分离出的细菌中结果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检出率最高,同时真菌感染也处于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3]。
喹诺酮类(4-quinolones)药物在医学上的其它称呼还包括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从功用上而言其是一类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最显效的作用是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但同时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某些品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喹诺酮按照发明时间的先后次序及抗菌性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二、三代。
其中第一代与第二代由于其抗菌谱方面的狭隘性以及医学更新换代的需要,基本上已经较少使用于临床,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第三代喹诺酮,其对于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4]。
为了探讨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将本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本院所收治的572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了分组施治。
结果显示,使用了环丙沙星的治疗组在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有效率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率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具备统计学差异,体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良好效果。
因此环丙沙星作为一种广抗菌谱、效果好、安全、抗耐药性的第三代喹诺酮抗生素,可以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药物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德梅. 层级管理在泌尿外科病房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1(25):97.
[2] 姜凤贵.环丙沙星治疗泌尿系统感染92例临床体会[J]. 中国医学创新,2011,08(14):165
[3] 龚光霞.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89例[J]. 中国卫生产业,2011,08(7):55~56
[4] 张水娥,彭勤,叶祖峰. 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32(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