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运动图象 专题(练习+知识点)模板

初中物理 运动图象  专题(练习+知识点)模板
初中物理 运动图象  专题(练习+知识点)模板

§3 物质的简单运动 [知识要点]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2.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1)明确要研究的对象A (如车上的人); (2)选择参照物B (如地面);

(3)判断A 和B (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改变。

若位置有改变,说明A 相对于B 在运动,如果位置没有改变,则A 相对B 是静止的。 *注: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一般是不同的。

(二)速度(V )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的方法);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的方法)。 2.速度(v )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运动快;速度小,运动慢。 (2)定义: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类似于观众的方法) (3)公式:v=s/t s:路程 t:时间 (4)国际单位:m/s , 读作“米每秒”。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

*根据v=s/t 可以得到: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即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即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即时间和速度成反比。

(三)平均速度(V )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

公式:v=s/t

*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该段的总路程/该段的总时间 *总时间包括兔子睡觉的时间等。

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速度计(速度表)、子弹炮弹出膛口、探头检测到的汽车速度等都是瞬时速度。

*一般情况下(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S/m

O V(m/s)

S/m (四)平均速度的测量

1.实验原理:v=s/t 。

2. 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等。

3.要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 、时间t 。

[练习]

1.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____

的(填“静止”或“运动”)。

2.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

上升,甲在匀速下降。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3.某车站并列停着甲、乙两辆火车,一段时间后,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

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的慢,试以地面为参照物分析甲、乙二车的运动情况。

4.分析下列各图像所描述的物体运动情况: Ⅰ.S-t (路程-时间)图像

A B C D

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是静止的; ③_____、______同时不同地出发; ④_____、______同地不同时出发。

Ⅱ.V-t (速度-时间)图像

问:A 、B 、C 各做什么运动?

A B C

5.

某物体运动图像如图所示: ① 试分析该物体在0~1s 、1~3s 、3~5s 的运动情况; ② 第1s 通过的路程?第1s 内的平均速度? ③ 第2、3s 的平均速度? ④ 前3s 的平均速度? ⑤ 第4、5s 的平均速度? ⑥ 前5s 的平均速度?

V (m/s )S/m

S/m

S/m

S/m

V (m/s )V (m/s )

6. 从图像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 B 、C 、D 做匀速直线运动;A 是静止的;

② V B >V C >V D >V A =0; ③ B 比C 晚2s 出发;D 从5m 处出发;

④ ABCD 在15m 处相遇;

⑤ C 通过15m 的路程用了4s

7.一列长50m 的队伍以1.5m/s 的速度通过了一座桥,用了5min,求这座桥的长度。

8. 如图所示,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

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经过________min 到达收费站。

9.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小球从A 到F 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分析照片可知,从A

到F 运动了____________路程,从B 到E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10. 某同学在百米跑道上先以5m/s 的速度跑了52m ,然后又以6m/s 的速度跑完余下的路程。

则他跑完全程所需时间是_______s 。他在这100m 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 11.已知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乙两车所用时间之比为2:1,通过的路程之比

为3:2,则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___________。

12.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

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 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正在玩耍。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 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倘若如此,他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海啸在大洋中的传播速度高达500km/h ,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

1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 km/s ,向月球发射激光,经2.7s 后接到从月球反射回来

的激光,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 14. 列车运行时刻表及出租车车票(见导学)。 15.电线杆和哐当(见导学)。 16.猫和老鼠(见导学)。 17.其它(见导学)。

累积法 §2.1 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 [知识要点] (一) 单位

1.长度单位

1km=103m 1m=103mm 1mm=103μm 1μm=103nm 1m=10-3km 1mm=10-3m 1μm=10-3mm 1nm=10-3μ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体积单位

1m 3=103dm 3 1dm 3=103cm 3 1cm 3=103mm 3 1L=1dm 3 1ml=1cm 3 1L=103ml

(二) 刻度尺的使用

1.选择合适的量程(量程同看分度值),认清分度值;

*安装玻璃选择毫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最小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 2.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段,刻度尺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 4.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三) 量筒和量杯

1. 量筒的刻度是均匀的;

2. 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下密上疏,但每小格代表的值是相同的.

3. 读数时,视线和凹液面的底或凸液面的顶相平。 (四)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 误差不是错误;

2. 误差不能消除,不能避免,;

3. 误差可以减小。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此外,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也能减小误差。

(五) 一些特殊测量方法

Ⅰ.排水法

①石块等可以沉入水中的物体:V=V 水+石块-V 水

*先测量水的体积V 水,将石块浸没于水中,测量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 水+石块。 ②木块蜡块等浮于水面的物体:V=V 水+铁块+木块-V 水+铁块

*把铁块等重物系在木块下,将铁块浸没于水中,测量水和铁块的体积V 水+铁块,将木块铁块都浸没于水中,测得水、铁块、木块的总体积V 水+铁块+木块。 Ⅱ.累积法:测纸张的厚度,金属丝的直径等。 Ⅲ

.辅助法:测直径等。

Ⅳ.化曲为直法:测周长等曲线的长度。

*用纸条、棉线等材料,附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在重合处用大头针或笔做记号,展开后

用刻度尺测量纸条、棉线的对应长度即得。 Ⅴ.规则形状的固体:刻度尺+计算公式。

[练习]

1.读数:看清分度值后再读数。

*刻度尺:估读;温度计:看清楚是零上还是零下;秒表:先读小圈的分钟,再读大圈的秒;

Ⅰ.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Ⅳ._________Ⅴ.__________ Ⅵ.__________

2.某同学用直径为D 的铁环绕花坛滚动一周,铁环共滚过N 圈,则花坛的周长为________。 3.测得一组数据如下,25.1mm ,27.2mm ,25.3mm ,25.2mm ,2.5mm ,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作

_________,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 4.单位换算(见作业)。

Ⅴ.

Ⅳ.

Ⅲ.

Ⅱ.

Ⅰ. Ⅵ.

O

时间(min )

温度(℃)

时间(min )

时间) 温度(℃)

) O

时间(min ) O

§1 物态变化 [知识要点]

(一) 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二) 熔化/凝固过程·温度-时间 (T-t) 图像

信息: A 是晶体,B 是非晶体

A 的熔点是…… A 的初温是……

B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信息: ①A 是晶体,B 是非晶体 ②A 的凝固点是…… ③A 的初温是…… ④B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 (三) 水的沸腾图像

*沸腾前后气泡变化情况。

*影响沸腾时间的因素:水的初温高低,火力的大小,水量的多少。 *影响沸点的因素:气压。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使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的方法。 (四) 温度计的使用(见导学P2)

[练习]

(完整版)初中物理光学作图题练习

F F F F 光学作图题专练 (一)光的反射做图 1.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夹角30°,将镜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_。 提示:光线与镜面夹角是30°,有A 、B 两种情况: 30 30 A B 2. 请你确定图中平面镜的位置 3.请你在黑箱中填入合适的镜面,并将光路补充完整 4、作出下列反射光路。 (二)光的折射作图 1.大致确定从水中S 点发出的光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并在图中画出来. 2. 一束光线AO 从玻璃斜射到玻璃和空气分界面上,(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该束光线在界面上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 3.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厚玻璃板上,试画出光线经过玻璃板上、下两个表面产生的折射光线的示意图. 4. 如图所示,一条光线斜射到垂直于水面放置的平面镜上,试画出反射光线及这条反射光线射入水中后的大致传播方向. 3、 潜在水中的人看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变高了还是变矮了?作图说明。 (三)平面镜成像做图 1.如图所示,S 是一点光源,试作出反射光过点A 的光线。 2.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 的位置 3.一束太阳光与水平面成60°角射入井中,要利用平面镜将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平面镜与水 平面的夹角应为_______。 4、如图水平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的夹角α=______。 5、在图中S 为一光源,要使它发出的光线经镜面反射后通过P 点,试做出光路图。 6、如图所示,发光点S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为S1,当平面镜转过一定角度后,它的像为S2,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转动后平面镜的大致位置。 7、如图,S1是发光点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若将平面镜转动一个位置,发光点的像变成了S2试确定平面镜的新位置。 8.作出AB 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9.作出潜望镜的光路图。 。 10.透镜作图题 1). 请完成光路图。 A S S P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一、运动学图象 1.直线运动的x-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2.直线运动的v-t图象 (1)图象的物理意义 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t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4)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1) 图1

①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 (5)交点 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 自测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s内() 图2 A.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 B.第4s末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 C.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D.乙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可知在0~2s内,甲、乙同向运动,在2~4s内两者反向运动,选项A错误;第4s末两物体相遇,两物体间的距离不是最大,选项B错误;由题图知在0~4s内,甲、乙的位移都是2m,故平均速度相等,选项C正确;根据图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速度的大小,可知乙物体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D错误. 自测2如图3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此可知() 图3 A.前1s物体的位移大小为1m B.前2s末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2m/s C.前3s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3m/s D.前3s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 解析在v-t图象中,相应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由题图知,前1s内物体的

精品 初二物理滑轮画图计算专题训练(辅导班讲义)

初中物理滑轮专题训练 一.作图题(共6小题) 1.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小红要借助滑轮组提升重物,请帮她画出最省力的绕线方法. 2.在图中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3.图中,人站在地面上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滑轮组绳子绕线方法。 4.如图所示,小明在地面用滑轮组提升重物,请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 5.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滑轮组,请在图中画出省力的绕法 6.根据如图各滑轮组的省力要求,画出各滑轮组上绳子的绕法.(不计动滑轮的重和摩擦).

二.计算题(共12小题) 7.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200N的拉力在20s内将重为G=480N的物体匀速提高h=2m,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动滑轮的重力。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3)若再增加180N的重物,要使物体匀速上升,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8.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站在地上用这个滑轮组,把重200牛的箱子,在10秒内匀速向上提高了6米,[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质量为3kg,g取10N/kg](1)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成最省力的滑轮组, (2)在匀速竖直提升箱子的过程中,人对细绳的拉力多大?人拉细绳的速度是多大? 9.如图所示,用20N的拉力拉动一重为50N的物体匀速上升,现用同样的滑轮组拉动重为200N的物体上升0.1m(g取10N/kg,不计绳重及滑轮之间的摩 (2)拉力F的大小(3)绳自由端移擦),求:(1)G 动

动的距离. 10.如图,物体重12N,绳的重力和摩擦不计 (1)不计动滑轮重力,求绳子的拉力; (2)若计动滑轮重为3N,求绳子的拉力; (3)要将物体提高1m,绳子端应拉出多少? (4)绳子端拉出6m,此时物体被提高多少? 11.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物体与动滑轮用绳子连接)匀速拉动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物体,物体的质量为100kg,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用80N 的拉力F,10秒内把物体拉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求:(1)动滑轮重力 (2)拉绳的速度. 12.如图所示,重为7N的长方体A 被夹在两块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平板MN、PQ之间,其中MN板表面光滑,PQ板表面粗糙,在滑轮b下挂一重为10N的物体B时,物体A在两板之间匀速下降,若在重物B下再挂另一重物C时,恰能使长方体A在两板之间匀速上升,求重物C的重量是多少?(滑轮重、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 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将质量为60kg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2m.已知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为200N,不计绳子重力及摩擦,g取10N/kg.求:(1)请计算出一个与此题相关但与下列问题不同的物理量(写出要求的量及计算过程) (2)动滑轮总重力.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完整word版)运动学图像专题(含答案)

图像专题: 在运动学中的图像,主要是S-T 图像和V-T 图像。 题目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首先要看这个图像是描述什么物理量跟什么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看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这一步错了,那接下来所有你做的判断很有可能都是错的! 我们一定要学会从图像中尽可能多的读取到多一点信息。给我们一个图像,我们除了要看横纵坐标外,还要看什么呢? 1、看变化趋势,看走势。比如S-T 图像中,S 是随时间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还是先变大后变小,等等。 2、看起点,也就是看截距。比如S-T 图像中T=0时的位移,就代表物体的出发点离O 点多远。再比如,V-T 图像中T=0时的速度就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3.看斜率,弄懂图像中斜率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除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它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从S-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速度的大小,越倾斜,速度就越大。这里,还要注意速度的正负。同样,V-T 图像中切线的斜率就代表加速度,切线的倾斜程度就代表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越倾斜,加速度就越大。这里,要注意加速度的正负。 4.看面积,弄清图像中横纵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的物理含义。一般的,纵轴的单位乘以横轴的单位得出来一个单位,这个单位是谁的单位,那么面积的物理含义就代表谁(不信,你试试)。比如,V-T 图像中的面积就代表位移。在这里,试卷对我们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我们还要定量算出位移的大小。追及、相遇问题常有以图像题出现的。 5.看交点。如果时间为t1时,两曲线有交点,那就说明,这时候两物体有相同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是纵轴。比如,S-T 图中如果图像有交点,那就说明那个时刻有相同的位移。 【练习题】 1 某同学从学校匀速向东去邮局,邮寄信后返回学校,在图中能够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s-t 图像应是图应是 ( ) 2.图为P 、Q 两物体沿同一直线作直线运动的s-t 图,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t 1前,P 在Q 的前面 B. 0~t 1,Q 的路程比P 的大 C. 0~t 1,P 、Q 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Q 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A 、B 的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右图可知 ( ) A.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 C.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 D.5s 内A 、B 的加速度相等 4. A 、 B 、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 -t 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 C 的平均速度最小 C .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度不相等 S A B C

高考物理专题复习--21运动学图像专题知识要点

运动学图像专题 主标题:运动学图像专题 副标题:剖析考点规律,明确高考考查重点,为学生备考提供简洁有效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难度:3 重要程度:3 内容: 1、考点剖析:运动图像是高考中的热点,多以选择题出现(在计算题中也有应用),难度中等。高考较注重学生对图像的理解,有些题目利用图像分析求解能使问题简化,深刻理解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图像中获得有效信息,灵活运用运动学规律公式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知识点:利用图像法可直观地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图像法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学中常用的图像为v-t图像。在理解图像物理意义的基础上,用图像法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如往返运动、定性分析等)会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解题既直观又方便。 3、题型分类:(主要讨论v-t图像和s-t图像,其他图像的意义在例题中说明) 点:即图像的各种交点;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同;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线:即图像的斜率;v-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加速度;s-t图像中表示该时刻物体的速度 面:即图像的面积;v-t图像中表示一段时间内的位移;s-t图像中无意义; 例1、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由图可知这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是( ) A、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 B、5s~15s内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1m/s2 C、15s~20s内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 D、质点15s末离出发点最远,20秒末回到出发点 【解析】由图像可知前5s做的是匀速运动,选项A正确;5~15s内做匀加速度运动,加速度为0.8m/s2,选项B错误;15s~20s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3.2m/s2,选项C错,质点一直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在20s末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错误。 【答案】A 例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4s这段时间内( )

初中物理电磁学作图专题训练(2020年九月整理).doc

甲 ⊙ 乙 图14-33 图14-34 图14-35 图14-36 物理专题:电磁学作图 1.(山东中考)根据图14-33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 2.(苏州中考)如图14-34所示,试在甲、乙两个“○”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符号,使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如图14-35所示是家庭电路的某一部分的示意图,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该电路连接完整,并且使之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4.在图14-36中根据标出的电流方向,从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三个元件的符号中选出两个元件符号,分别填进电路的空缺处(虚线框内),填进后要求灯泡L1和L2串联,且都能发光。 5.(贵阳中考)如图14-37所示,小明要将一个“一开三孔”开关(即一个开关和一个三孔插座连在一起)安装在新房里。图甲为实物图,图乙为反面接线示意图,“A”“B”是从开关接线柱接出的两根导线,请你帮他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使开关控制电灯,插座又方便其它电器使用。 甲乙

6.(河南中考)两个磁极之间有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指向如图14-38所示,请在图中标出两个磁极的极性。 7.(上海中考)在图14-39中,标出通电螺线管和小磁针的N、S极及磁感线的方向。 8.(浦东中考)在图14-40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N、S极,在图中分别标出电源的正负极和两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 9.图14-41中两个螺线管通电后互相吸引,而且电流表的连接正确。请在图中画出螺线管B的绕法。10.(广州中考)小芳在做测量灯泡电功率实验时,所连的实物如图14-43所示,请你检查图中的连线是否有错,若有错处,在该图中改正(在错误的连线上打“×”,改正的连线在图中画线表示,连线不要交叉)并在方框内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11.如图14-45所示是小明设计的温度自动报警器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里封入一段金属丝,当在正常工作的温度范围内时,绿灯亮;当温度升高达到金属丝下端所指示的温度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请按照题意要求,在图中连接好电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详解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高中物理 运动学图像模块 知识点精讲及巩固练习

模块01 运动学图像 一. 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位移x 、速度v 、加速度a 、时间t 是描述运动的基本参量. 在物理学中,通常用前三个参量跟时间的关系来描述质点的运动规律,即t x -、t v -、t a -关系图像. 二. 位置-时间图像(t x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置. ②横轴截距表示运动的物体位移变为0的时刻. (4) 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 (5) 经典习题: 例1. (2018·四川省雅安市第三次诊断)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象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得快 B .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C .在前25 s 内,两物体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D .在前25 s 内,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答案 C 三. 速度-时间图像(t v -): (1) 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图线斜率的意义: 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3) 图线截距的意义: ①纵轴截距表示运0=t 时刻的初速度. ②横轴截距表示速度为0的时刻. (4) 两种特殊的v -t 图象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5) 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

一2017中考物理光学作图题专题训练

2017中考物理光学作图题专题训练 一、基础知识题 1.作出下列各图的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镜面、折射光线) 2.在各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3.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 二、综合应用题 1.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入射光线如图所示,请依次画出经两个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镜前的物体。 3.如图是光源S 经平面镜反射的两条光线,请 画 图 确定光源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4.画出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P 点的光路图。 5.如图所示,S ’为点光源S 在平面镜MN 中的像,SA 为光源S 发出的一条光线,请画出平面镜MN ,并完成光线SA 的光路。 空气 玻璃 空气 水 A ’ B ’‘

6.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底(如图所示),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7.如图所示,小星通过一平面镜看到了桌子下面的小球.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 8.如图所示,玻璃水缸底部C 点处有一块小雨花石,人眼在A 点看到雨花石在B 点,要使从A 点射出来的一束极细的激光能照到缸底的雨花石上,请画出光路图。 9.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 射的大致光路。 1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 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 线。 12.下图中A ’B ’是物体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13.如下图所示,光线A 、B 是点光源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 后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4.发光点S 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 点,请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15.处于主光轴上的物体AB 经凸透镜后在光屏上成的像A'B',请你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画出凸透镜,并确定焦点F 的位置. A B A' B'S A B A S

最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响度单位分贝dB,正常说话60dB)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热力学温度(T)也称绝对温度:符号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换算:T=t+273。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量程。2.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或壁。3读数时要等示数稳定再度;读数过程玻璃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体凸处平行。 4.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5.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其中晶体熔化需要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6.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7.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如海波,冰,食盐,石墨,金属)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其中,液体表面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液体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解析版)-2021届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202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专题02 运动学图像 【专题导航】 目录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1) (一)t x-图像的理解及应用 (3) (二)t v-图像的理解 (4) 热点题型二两类常规运动图象的区分 (7) 热点题型三运动学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8) 类型一根据题目情景选择运动图象 (9) 类型二根据图象信息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9) 类型三图像的转换 (12) 热点题型四“四类非常规运动学图像”的理解与应用 (14) 类型一a-t图象 (14) 类型二x t-t图象 (15) 类型三v2-x图象或x-v2图象 (17) 类型四x-v图象 (18) 【题型归纳】 热点题型一运动图象的理解 【题型要点】1.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t、v-t、a-t图象,应用图象解题时主要看图象中的“轴”“线”“斜率”“点”“面积”“截距”六要素:

2.三点说明 (1)x-t图象与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象要充分利用图象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3.x-t图象、v-t图象、a-t图象是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性质的 (1)x-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静止,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3)a-t图象中,若图线平行于横轴,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图线与横轴重合,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解题方法】运动学图象问题常见的是x-t和v-t图象,在处理特殊图象的相关问题时,可以把处理常见图象的思想以及方法加以迁移,通过物理情境遵循的规律,从图象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解答相关问题.处理图象问题可参考如下操作流程: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物理总复习热点专题训练----运动学图像问题 【题型归类】 类型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1.利用传感器与计算机可以绘制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沿平直轨道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图象可知() A.小车在20~40 s做加速度恒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B.20 s末小车回到出发点 C.小车在10~20 s内与20~30 s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小车在0~10 s内的平均速度小于在10~20 s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20~30 s和30~40 s,加速度的方向相反,A错;20 s末,正向位移最大,B错.10~20 s和20~30 s内,图线斜率符号相同,说明加速度方向相同,C对.小车在0~10 s内的位移小于10~20 s内的位移,故平均速度也小些,D 对. 【答案】:CD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运动,从A、B两物体的位移图象可知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同时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 B比A晚出发2 s C.A、B两物体速度大小均为10 m/s D.A、B两物体在A出发后4 s时距原点20 m处相遇 【解析】:由x-t图象可知,A、B两物体自同一位置向同一方向运动,且B比A

晚出发2 s,图象中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x-t图象可知,B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比A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要大,A、B两直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表示相遇,交点的坐标表示相遇的时刻和相遇的位置,故A、B 两物体在A物体出发后4 s时相遇.相遇位置距原点20 m,综上所述,B、D选项正确. 【答案】:BD 类型二两类图像的对比 3.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移—时间(x-t)图象和速度—时间(v-t)图象中,给出了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线1、3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x-t图象中0~t1时间内物体1和2的平均速度相等 C.v-t图象中t4时间内3的加速度大于4的加速度 D.两图象中,t2、t5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解析】:运动图象反映物体的运动规律,不是运动轨迹,无论速度—时间图象 还是位移—时间图象只能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平均速度v=Δx Δt知 x-t图象在0~t1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B正确;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4时间内的前半段图线3的斜率小于图线4的斜率,a3a4,故3的瞬时加速度不是总大于4的瞬时加速度,故C错误; x-t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斜率大于0,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斜率小于0,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而t2时刻之前物体的运动沿正方向,t2时刻之后物体沿负方向运动,故t2时刻开始反向运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从0~t5这段时间内速度为正,故t5时刻反向运动,故D正确.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答案】:AC

初中物理作图练习题(通用)

一、光学部分: (一)光的反射: 1、如图1所示,水平方向的光线与镜面成45°角射在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反 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上图2中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3、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请在图3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 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4、潜水艇下潜后,艇内人员可以用潜望镜来观察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的主要光学元件是二块平面镜。在图4中画出入射光线人经潜望镜进人人眼的光路图。 图1 图2 图3 图4 5、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如图5所示,请作图找出发光点的位置。 6、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6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20°

图5 图6 (二)光的折射: 7、如图7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作 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8、如图8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 图7

9、完成右上图中的光路图。 二、力学部分: (一)力的示意图: 2、图1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3、图2是水平地面上静止的足球,请画出足球受力的示意图. 4、图3中的木块在水平面上沿图所示方向作匀速运动,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 的示意图。 1 图2 图3 5、如图4所示,一个小球正在下沉,请用力的示意图画出木球所受到的力。 图4

(二)力臂的作图 1、在图1中画出斜面上“不倒翁”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 l 1 。 (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2、铡刀铡草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作出作用在铡刀上的动力F 1、阻力F 2的力臂。 3、如图有一动滑轮提升重物,要求在图中标明支点o ,画出F 1 F 2的力臂L 1 L 2。 4、如图4所示,使用羊角锤拔钉子,动力作用在锤柄上A 点. 请作出拔钉子时所用最小动力F 的示意图. (注意:请在图上保留为确保作图准确所画的辅助线) 图1 图2 图3 F 2 F 1 图4 O A

(完整版)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的位 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一切物体都是在运动 (2)相对静止 二、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物理意义: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v=s/t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 (4)单位:m/s km/h 换算 1m/s=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不变。 3. 变速运动 (1)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2)公式: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即 v=s/t 三、长度、时间及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更准确的测量 就要选用游标卡尺等其他工具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4、刻度尺的使用: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 不歪斜)。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 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 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时间的测量 (1)单位:秒(S) 还有小时(h)和分(min)1h=60min 1min=60s (2)测量工具: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停表等 停表:大圈表示一分钟,小圈表示一小时。 6.误差 (1)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就是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 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四、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 线段应越长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 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六、二力平衡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微专题三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描述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及出发点等信息,注意x -t 图象不是运动轨迹.(2)v -t 图象能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位移大小和方向,但没有出发点.(3)遇到特殊图象根据图象形状确定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写出函数关系式,转化为常见的形式,从而确定运动情况. 1.(x -t 图象)(多选)一条东西方向的平直公路边上有两块路牌A 、B ,A 在西B 在东,一辆匀速行驶的 汽车自东向西经过B 路牌时,一只小鸟恰自A 路牌向B 匀速飞去,小鸟飞到汽车正上方立即折返,以 原速率飞回A ,过一段时间后,汽车也行驶到A .以向东为正方向,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所示, 图中t 2=2t 1,由图可知( ) 图1 A .小鸟的速率是汽车速率的两倍 B .第一次相遇时小鸟与汽车位移的大小之比是3∶1 C .小鸟飞行的总路程是汽车的1.5倍 D .小鸟和汽车在0~t 2时间内位移相等 2.(v -t 图象)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冲上光滑且足够长的斜面,并做直线运动,则下列描述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图2 3.(特殊图象)t =0时刻一质点开始做初速度为零的直线运动,时间t 内相对初始位置的位移为x .如图2所示,x t 与t 的关系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t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 ) A .8 m/s B .6 m/s 2 C .4 m/s D .2 m/s 4.(a -t 图象)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3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正确的是( ) 图3 5.如图4是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P (t 1,x 1)为图象上一点.PQ 为过P 点的切线,与x 轴交于点Q (0,x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运动学图像问题

1-5 “x-t及v-t图像”习题 1.如图1-4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 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 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中正确的 是() A.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相反 B.第1 s内和第2 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第2 s末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D.第3 s内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相同 3.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