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考研热现状跟踪调查与理性分析

合集下载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学就业形势的变化,企业和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文凭,这样就使得获得高学位显得尤其重要,考研便是许多大学生正在或将要面临的选择。

当前,大学生考研热日益升温,充分了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对于院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沈阳理工大学生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首先分析了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基本态度, 然后对大学考研意向进行深入了解。

然后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考研现状,指出大学在考研中问题上存在的误区。

最后为在校大学和学校及政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政策意见,及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考研观,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积极的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不仅不促进大学生有一个更好教育,还会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人生,给在校大学生更多的积极地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考研;就业;机会成本;人生规划目录摘要 (I)目录 ............................................................. I I 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 . (1)1 统计调查方案 (1)1.1 调查目的、任务和意义 (1)1.2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1)1.3 调查提纲 (1)1.4 调查时间和方法 (3)1.5 制定调查和组织实施计划 (3)1.5.1 组织机构 (3)1.5.2 参加调查单位及人员 (3)1.5.3 培训及调查地点 (3)1.5.4 文件准备及经费预算 (3)2 统计分析报告 (4)2.1在校大学生考研形势 (4)2.1.1报考人数不断攀升 (4)2.1.2录取人数 (4)2.1.3 报录比较 (5)2.1.4 名牌大学报考热, 普通院校报考冷 (6)2.2 考研热出现的原因 (6)2.3 大学生考研带来的问题 (7)2.3.1 影响了正常教学 (7)2.3.2 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相矛盾 (7)2.3.3 浪费教育资源 (8)2.4 建议及解决对策 (8)3 案例分析 (9)3.1 案例内容 (9)3.1.1 具体操作 (9)3.1.2 具体计算 (11)3.1.3 预测分析 (13)3.1.4 经济分析 (13)3.1.5 建议及意见 (14)参考文献 (15)在校大学生考研情况统计调查与分析报告1 统计调查方案1.1调查的目的、任务和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各行各业对本行业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考研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考研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考研现状调查分析导语:考研是指通过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获得研究生学位的过程。

目前,中国考研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毕业生追求深造和提升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中国考研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考研的现状,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考研情况的调查。

调查目的是帮助人们了解考研的普遍趋势,以及对考研的态度和看法。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采集了大量数据并进行了分析。

二、调查结果1.考研人数和比例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

根据我们的数据,过去十年间,考研人数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中,2024年的考研人数较前一年增长了10%左右。

此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劳动力竞争的加剧,考研的比例也在逐渐上升。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考研比例稳步增长,已达到大约30%左右。

2.考研动机和目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考研动机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寻求知识深造。

近半数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考研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资待遇。

此外,约三分之一的人考研的动机是出于对学术研究和知识深造的追求。

3.考研准备和压力考研准备是一项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大部分考生需要进行数月的集中备考,包括学科知识的复习和应试技巧的培养。

根据调查数据,近七成的考生表示,考研的准备过程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生活压力。

压力主要来自于课业紧张、备考时间不足和竞争激烈等因素。

4.考研机构和培训班考研培训班和机构在考研准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导作用。

根据调查结果,超过六成的考研生参加过考研培训班或报名了在线学习平台。

这些机构和培训班提供了各种备考资源和指导,帮助考生提高应试能力和成绩表现。

三、调查结论通过对中国考研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考研人数和比例逐年上升,显示了人们对继续深造和提升职业竞争力的强烈追求。

2.考研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和寻求知识深造。

3.考研准备过程中的压力较大,包括课业压力和生活压力。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分析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分析报告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分析报告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

其中,有约60%的毕业生在毕业后的一年内找到了相关的工作岗位,另外30%的毕业生选择进修、出国深造或参加考研,剩下的10%毕业生选择暂时休息或寻找其他领域的工作。

对于能够找到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多数选择在医院从事临床工作。

他们从事的工作岗位多为医生、护士或其他医疗技术人员。

这些工作岗位不仅可以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积累实践经验,并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医药企业、医疗器械公司或医疗科技公司等相关行业就业。

他们在这些公司中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临床试验、研发、市场营销和销售等。

这些行业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针对未能找到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原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和医疗系统内部职位数量有限。

毕业生数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加之职位数量有限,导致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此外,一些毕业生也意识到医疗行业的压力较大,希望换个方向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有几点建议可以提出。

首先,医疗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调整招生计划,避免毕业生数量过剩;同时,加强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其次,医疗行业需要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鼓励他们发挥所学技能。

最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就业率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对相关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改善,从而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研究

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研究

大学生对考研问题的调查报告及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考研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提升自身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选择。

本报告旨在调查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动机、准备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分析考研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全国多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考研的看法和准备情况。

2、访谈:选取部分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考研的思考和实际经历。

3、文献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考研现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1)支持考研:约60%的大学生表示支持考研,认为考研有助于提高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反对考研:约30%的大学生表示反对考研,认为考研压力较大,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3)中立态度:约10%的大学生表示中立,对考研持观望态度。

2、大学生对考研的动机(1)提升学历:约7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的主要动机是提升学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拓宽就业渠道:约50%的大学生认为考研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

(3)追求学术兴趣:约2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是为了追求学术兴趣,深入研究某一领域。

3、大学生对考研的准备情况(1)准备充分:约4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已经做好了考研的准备,包括复习计划、资料收集等。

(2)准备不足:约5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准备不足,需要加强复习和资料收集。

(3)无准备:约1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尚未开始准备考研。

4、大学生对考研面临的困难(1)学习压力:约60%的大学生表示考研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压力,需要克服时间管理和心理压力。

(2)经济压力:约40%的大学生认为经济压力是考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报名费、资料费等。

(3)就业压力:约30%的大学生表示就业压力也是影响考研决策的一个因素,担心考研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四、分析讨论1、考研现象背后的原因(1)高等教育普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大学生就业竞争加剧,考研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途径。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及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及思考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及思考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们是医学领域的新生力量,承担着医疗、教学及科研等多重任务。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数量总体较少,但在近年来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学历认证等也在逐渐完善。

本文将对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作出一些思考。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数量总体较少。

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全国201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仅为3.3万人,仅占该省市招生总数的2.3%。

与国外相比,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占总人数的比例早已超过10%,而我国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全日制学习,另一种是在职学习。

对于前者,由于其学习时间较短,学习任务较重,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临床医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对于后者,由于学生在职,学习时间较长,需要充分考虑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对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规划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包含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心理学、医疗质量与安全等学科,其中临床医学课程占绝大多数。

这种课程设置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并通过实习生活帮助学生提高临床技能。

(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认证逐渐完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认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历认证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管理暂行规定》。

而各医学院校也在不断完善学位认证的机制,特别是加强与医学会和临床医学专业协会的合作,认证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实际性也在逐渐提高。

医学生学生情况分析报告

医学生学生情况分析报告

医学生学生情况分析报告引言医学生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医学生的学生情况直接影响着其未来的医学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医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学生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医学生的整体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医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每年招收的医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多。

医学生群体以大多数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和博士生相对较少。

医学生的性别比例较为平衡,女性医学生的比例也明显增加。

2. 学习情况分析2.1 学习成绩医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整体表现良好。

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对较强。

然而,部分医学生在某些基础理论科目上的成绩较低,需要加强学习。

2.2 学习动力医学生群体普遍具备较强的学习动力,他们对医学知识和技能的热情较高。

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一些学生会产生学习疲劳或厌学情绪,需要及时调动他们的学习动力。

2.3 学习方法医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医学生善于记忆及应对实践操作,但在理论学科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上有待提高。

因此,加强医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3. 心理健康状况分析3.1 压力问题医学生作为一个高强度的学科群体,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

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临床实践,他们往往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自我管理医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琐碎事务时,常常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往往存在时间规划不合理,生活习惯不健康等问题。

因此,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是必要的。

3.3 心理韧性医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群体,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韧性来应对学习和临床实践中的挑战。

目前,医学生的心理韧性整体较高,但对于一些极端情况的应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4. 毕业后就业情况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医学生整体较为乐观。

由于医疗需求的增加和医务人员的短缺,医学生毕业后一般能够较快地找到工作。

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状况调查

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状况调查

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状况调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为了解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的现状和趋势,本次调查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考研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教育部门和护理院校提供参考,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考研指导。

近年来,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的人数逐年增加。

据统计,某大学护理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有50%的学生选择考研,相较于2018届增长了15%。

同时,越来越多的护理院校开始重视研究生教育,加大力度推进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建设。

这表明,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考研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有更高的追求。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针对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主要了解他们的考研动机、考研准备、报考学校和专业等情况。

访谈对象为护理专业研究生导师和学院领导,主要了解他们对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的看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点: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深化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兴趣和热爱,希望在护理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调查显示,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考虑考研,并逐渐开始进行相关准备。

其中,80%的学生会参加各种考研辅导班和讲座;70%的学生会在大学三年级开始进行系统复习;50%的学生会购买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报考的学校以国内知名医科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为主,专业则以护理学、医学相关专业和跨专业为主。

其中,85%的学生报考的是全日制研究生,15%的学生报考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

越来越多的护理专业学生选择考研,这表明了他们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发展的追求。

护理专业学生考研的动机是多元化的,包括提高自身竞争力、深化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以及兴趣和热爱等方面。

学生在考研准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应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

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最后将结果反映在调查报告中。

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临床医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调查报告1一、第一个原因来自用人单位许多医院过度关注毕业生的学历,入门级的学历就是研究生,低于硕士研究生的不予考虑,根本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

这就导致了,很多基层医院非研究生不招,而真正需要高级人才的单位招聘不到人才,而本因该到基层医院就职的本科、专科医学生没有单位接收。

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一个原因。

还有部分医院过度的追求工作经验。

招聘条件都是3年以上工作经验、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不否认,医生这个岗位工作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医院忽视了一点,任何一位医生的工作经验都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当然有很多小医院不具备培养人才的条件,只能是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医生,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的就业路越来越窄,这是引起年医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个来自用人单位的原因。

1.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由于高等医学院校连年扩大招生规模,医学毕业生的总量明显增加,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人才供需之间的天平也越来越失衡,医学毕业生也不例外。

各层次医学毕业生由供不应求变为“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

重点院校比普通院校就业率要高;同一所学校内各专业就业率也有差异,预防、影像学、麻醉学和检验需求旺盛但毕业生少,临床等专业毕业生多但需求不旺,前者就业率略高于后者。

但总的看来,医学生一次就业情况正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市更是难以插足。

2.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人才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很多医疗机构正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和调整,用人指标有限,难以大量接受毕业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生考研热现状跟踪调查与理性分析史广玉刘晓飞王明(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7)[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进行跟踪调查。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大学生关注热点,对研究生招生情况的变动趋势进行判断,从中发现可能的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机制和措施,为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结论:认为对当今医学生考研应持理性态度,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应从现实角度对考研与就业作客观分析、比较,确定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问题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引导意义。

[关键词]医学生、考研热、就业、职业生涯规划一、问题的提出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达到140万人,较2009年增加13%。

这也是2001年以来硕士研究生报考最高人数纪录,是2001年报考总数的3倍。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科生、研究生的招生数量都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考研,“考研热”也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教育现象。

从全国范围来看,考研不断升温,而在这浩浩荡荡的考研大军中,医科大学生无疑是考研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医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再加上本科毕业人数的增长和就业吸纳量的非本质变化,2011年医学研究生报名人数仍会增长。

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2005年报考我校研究生的考生有2843人,2009年增长到4846人,五年间增长了70%。

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让我们不得不深思,如此众多的学生考研到底是为了什么?读研之后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读研之后就业形势如何?如此一系列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对医学生考研热加以关注,并通过调研进行认真研究。

二、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一、三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300份,最终收回1270份,其中1088份有效,回收率为83.78%。

2、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涉及考研的最初目的、研究生生活规划、价值实现、就业形势、毕业打算等。

3、调查方法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医学生考研现状调查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堂问卷调查,问卷统一采用封闭式问卷,时间约为10分钟。

4、数据录入与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国际通用的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分析方法为:统计描述,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和分析:1、基本情况调查的1089名学生中,男生为 366人,占33.5 %,女生为 722人,占66.5 %。

其中一年级学生有612人,三年级学生有477人。

项目一年级三年级从调查数据来看,一年级新生中21-25岁占了近80%,31岁及以上的仅有14人,考研生一族年轻化趋势明显。

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从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迫于强大的就业压力,大量应届毕业生选择了考研之路。

而大龄研究生在求职上并无太大优势,这使得大龄考生寥寥无几。

2、考研的最初目的透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考研的目的”中有两大因素占绝对优势比例:一是继续深造,二是就业压力大。

两者比例相当。

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希望在读研期间能够在本专业的科研和学术方面有所成就。

本科毕业就业形势严峻,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选择就业压力大的学生,他们希望通过读研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个人素质,以便将来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3、不同年级、性别对读研经历的看法通过调查显示,只有52.4%的调查者认为研究生生活适合自己,其中一年级的学生只有41.3%认为适合自己,而45.4%的一年级新生对研究生生活“没感觉”,13.2%的一年级新生认为不适合自己。

经过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三年级中有66.6%的人认为适合自己,没感觉和不适合自己的学生依然占33.4%。

排除多种因素干扰,千辛万苦从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进入校园后才发现读研并不适合自己,这充分说明一部分考研学生的盲目性和无规划性。

因此,面对是否选择考研的抉择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理性选择考研。

4、你认为读研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你的价值吗不确定369(60.3%) 147(30.9%) 516(47.4%) 不能实现 20(3.3%) 106(22.3%) 126(11.6%)关于读研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年级中36.4%的调查者认为能实现自己的价值,60.3%的调查者不确定能否实现自己的价值。

相较于一年级三年级有较大变动,22.3%的调查者认为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其价值也在相应降低,读研也不一定能实现预期的价值。

读研到底值不值得,主要在于个人的态度,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筹码,抱着功利的态度去读研,那也就失去了读研的真正意义。

所以,在对待读研上,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保持客观和冷静,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没必要因为近年来读研人数的暴增就随波逐流,盲从考研,也没必要因为身边有反对的声音就去怀疑读研的价值,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态度选择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当问到读研以来是否有生活规划时,只有19%的调查研究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规划,38.4%有规划但是模糊,38.1%想过但是不明确,4.4%的对研究生生活就没有规划。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研究生对研究生生活缺乏足够的认知,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业和生活规划,这会导致他们今后学习的盲从性,最终产生一系列恶性影响:学习没有目标,缺乏应有的压力和动力,培养质量下降,就业困难等。

因此,如果决定考研时就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和价值。

6、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题目选项 人数(%) 三年级:对当前就业形势的看法乐观19(4.0) 比较乐观 还可以179(37.6) 有点悲观203(42.6) 很悲观 压力很大 对未来很迷茫74(15.5)目前,研究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用人单位似乎对学生是本科还是硕士学历并不是很感冒,本科生能胜任的工作就不用硕士生来做了,甚至有些单位更倾向于招本科生而不是硕士生,在与本科生的竞争中很多硕士生尤其是文科硕士生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除了学历以外还有什么更多的优势。

”某高校就业办老师这样说。

从调查来看,42.6%的调查者对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有点悲观,甚至有15.5%的调查者很悲观,压力很大,对未来很迷茫。

这些数据对于目前的考研热,或许能够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四、讨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知识、智力、无形资产成为了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加速培养一大批优秀高层次人才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医学生由于其特殊的职业要求,本科5年的学习已不能满足医学行业飞速发展的需要,再加上严峻的就业压力,使得医学生考研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然而,读研能否解决现实存在的这些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并不能够。

从本校就业的研究生心态中可以看到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而逐渐趋向于理性态度。

由于读研的专业方向更加精深,更集中到某一个专业领域,就业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变得更窄了。

在“读研热”的背后,仅有少数大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领域而理性的选择读研,而更为多数的大学生是在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下,盲目地追着这股风潮选择读研,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建议1、结合自身情况理性对待考研热大学生考研总体上顺应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我们的确发现,很多学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主观上的盲目、从众和客观上的被动、无奈。

为此,每一个准备考研的人都应进行深刻的反思:考研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社会已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不可回避的学习时代,学校只是学习的一种场所,学习的形态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每一阶段的学习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因此,引导学生从自身学习、生活、家庭、个人志向出发,正确对待考研热,从培养个人能力角度出发,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才是高校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2、根据自身职业发展合理抉择根据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的人职匹配理论,不同类型的人格适合不同类型的职业。

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说,考研并非有利于每个人的职业发展。

但现实中许多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将考上研究生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

对于自己真正的理想是什么,读完研是否就能从事自己感兴趣和适合于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认真考虑。

因此,考研并不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所做出的理性选择,它可能只是一种盲目从众或被动选择。

事实上,考研从本科生入学开始就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从而造成他们知识结构上的扭曲和性情上的片面发展。

3、以平常心态看待考研和就业从深层次考察,选择考研仅有少数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知识领域而理性的选择读研,而更为多数的大学生是在不考虑自身的情况下,盲目的追着这股风潮选择读研,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大多数人认为读研是不值得的。

由此可以看出,已经考取研究生的一群人当中也有好些人认为读研不值得,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一下。

一个应该贯穿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始终的核心思想和原则应该是“培养和塑造核心竞争力”而不是考研本身。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资源的配置是由社会的需求决定的,对此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若不了解就业形势、社会需求,缺乏心理准备,一旦择业受挫便容易迷失自我,不知所措。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及时了解和预测社会的发展,关键是要有计划地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来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1】路瑞峰.对大学生考研或就业的理性思考.教育与职业,2008年2月下,第6期(总第574 期),171.【2】安丽、余治中、李再龙等.当前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问题的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第ll期(总第149期),689- 690.【3】钟春仿.“考研”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不良影响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 2006年9月,第22卷第3期,63-66.【4】张华芸.女性应届本科生选择硕士教育的个人成本.Journal of Liuzhou Teachers College,2009年2月,第24卷第1期,107-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