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和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在中国的诊治现状和研究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高达10%左右,是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
PCOS主要表现为排卵障碍、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的特征性改变。
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不调、不育、肥胖、脱发、痤疮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在中国,PCO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PCOS的诊断标准存在局限性。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PCOS诊断标准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1990年提出的Rotterdam标准。
由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体质存在差异,利用国际标准进行诊断可能会出现误诊。
国内一些专家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人的诊断标准,如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于2010年提出的中国妇女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与治疗指南。
这有助于提高PCOS的诊断准确性。
PCOS的治疗策略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胰岛素增敏剂和雄激素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并不能根治PCOS,而且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探索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治疗、饮食干预和锻炼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PCOS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者们还在不断深入探索PCO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当前,PCOS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已经发现多基因遗传、胎生期环境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等可能与其发病相关。
在未来,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揭示PCO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而为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PCOS在中国的诊治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改进诊断标准、优化治疗策略,并加强相关研究,相信PCOS的诊治水平将会逐步提升,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进展【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传统西医治疗效果有限。
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进展。
深入分析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揭示了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
通过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显著疗效。
针灸、中药方剂以及特色偏方等治疗手段也得到了广泛探讨和应用。
结论部分指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仍有待深入,中医药在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未来的研究应该重点关注中医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治疗机制和优化疗效,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提升传统医学在妇科领域的地位。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病因病机、临床疗效、针灸、中药方剂、特色偏方、研究进展、现状、展望、防治、优势、发展方向1. 引言1.1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失调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不孕、乳腺增生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治疗手段的不断完善和研究的深入,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学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主要是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等导致的内分泌失调和卵巢功能异常。
针对这一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调理肝脾气血,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调理月经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操作技术,可以调理患者的月经周期,促进卵巢功能的恢复。
中药方剂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师会开具符合患者体质和病情的中药方剂,通过长期用药来调理患者的内分泌水平,改善卵巢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学的研究进展呈现出多方面的特点,包括病因病机探究、临床疗效验证、针灸治疗、中药方剂应用等方面。
虽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应对这一常见妇科疾病。
2. 正文2.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已经有一些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病因和病机。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9:CHINA'S NATUROPATHY,Mar.2021,Vol.29No.5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鲜颖,李若烟,夏宛廷,曾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川成都610075)【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目前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西医药物或手术方式干预都有一定的弊端,中医特色疗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深受患者喜爱。
该文系统总结了针刺、灸法、耳针、穴位贴敷、埋线等不同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目【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针刺;灸法;耳针;穴位贴敷;埋线中图分类号:R270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21/ki.11-3555/r.2021.0546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及生育期女性,发病率为5%〜10%。
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肥胖、多毛等闪1PCSS属中医“月经失调”“闭经”“不孕”“肥胖”等范畴。
中医认为,月经生理及生殖功能与肾多干、脾三脏及冲、任二脉关系较为密切,PCOS的病机以肾多干、脾三脏功能失调为本,以血瘀、痰湿阻滞为标该20%年我国 最新诊疗指南明确提出,西医治疗PCOS以生活方式干预为基础闪,以调整月经周期、诱导排卵、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雄激素水平等药物干预为辅,必要时采用手术干预。
西医治疗疗效迅速,但具有一定依赖性,骤然停药后病发。
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患者的认可。
笔者通过对中医特色疗法在PCOS的应用 进行概述,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包括、埋线、针灸、穴位贴敷、埋针等在治疗PCOS中的研究进展。
1针刺疗法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
针刺能够降低黄体生成素、性激素、睾酮等激素水平,调整周期,调节糖代谢及脂代谢,诱导排卵匚6该针刺常用主穴可取关元、三阴交、阴陵泉任极、大赫等6在辨证方面,痰湿阻滞证可选、中脱和丰隆,行泻法;脾肾气虚证选脾俞、肾俞、太白、太溪,行补法;肝郁气滞证选内关、期门、蠡沟,行泻法囚。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卵巢多囊化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有着较长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归类为痰湿内阻型、气滞血瘀型和肾虚阳亢型等不同的证型。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通过调理体内的气血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节内分泌等方面来改善病人的症状和体质。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草药治疗。
草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药方通常是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每个药方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效。
四物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月经不调、排卵障碍等症状。
还有一些其他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也被广泛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中。
除了草药治疗,中医还注重调整病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体内的湿热有关,因此建议病人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减少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保持饮食的均衡。
中医还强调适量运动和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症状,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排卵和生育。
一项针对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综述表明,中医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月经周期、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疾病,病因、病程等方面差异较大,因此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和观察才能见效,需要病人坚持治疗并配合中医师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改善病人症状、调节内分泌、促进排卵和生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由于多个因素导致的内分泌紊乱,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
近年来,针对PCOS的中医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中医药可以有效改善PCOS女性的内分泌状态。
根据中医学,PCOS的内分泌紊
乱是因为肝郁气滞、脾虚水湿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针对这些因素,可采用中药治疗。
例如,柴胡加芍药汤可以调节肝气,薏仁山药丸可以健脾化湿,川草茯苓丸可以调节生殖系统内
分泌等。
其次,中医理疗也是PCOS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
例如,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可以疏通经络、温通子宫,增强生殖系统的免疫功能。
其中,穴位选择尤为重要。
例如,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经络穴位可调节肝气、健脾祛湿、补益肾气,从而达到改善内分泌状态的
效果。
最后,中医调理饮食是PCOS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饮食可以影响身体的阴阳平衡,对内分泌状态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议PCOS患者少食湿腻、寒凉、刺激性食品,尤其要注意调节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对内分泌的不良影响。
总之,中医治疗PCOS的方案多样、可行性强,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逐步改善PCOS
女性的内分泌状态、生殖健康、经络通畅等方面,提升治疗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
治疗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理,不能一概而论,且应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
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失调的卵巢功能,通常伴随着高雄激素水平和卵巢中的囊肿。
这种疾病主要影响生育年龄的女性,并且常常伴随着月经不规律、性激素水平失衡和囊性痤疮等症状。
PCOS对女性生殖健康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医治疗PCOS的理论基础是“气血阴阳”的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PCOS的主要病机是肝郁气滞、脾胃失调、肾虚等。
治疗PCOS的关键是调理气血阴阳,疏肝解郁、健脾温肾,从而恢复卵巢功能的平衡。
在治疗PCOS中,中医通常采用草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中药方剂。
现代研究表明,一些中药如柴胡、丹参、黄芪等具有调节内分泌、改善卵巢功能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PCOS患者的症状。
针灸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中。
针灸可以调理内分泌系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的症状,对于月经不调、卵巢囊肿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除了草药和针灸,膏方和食疗也是中医治疗PCOS的重要手段。
一些中医膏方如逍遥丸、祛痘丸等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中,能够帮助患者调理内分泌、清热解毒、平衡气血。
中医食疗也被认为对于PCOS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如适当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缓解症状。
除了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近年来一些新的中医疗法也被引入到PCOS的治疗中。
如中医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被认为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缓解患者的症状。
一些中医机构还推出了针对PCOS的中医调理养生班,通过中医理论教育、草药熏蒸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调理气血,改善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PCOS的进展在不断推动着PCOS治疗的发展。
中医治疗PCOS的优势在于调理气血阴阳,改善内分泌功能,不仅可以调理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
中医治疗PCOS也可以避免一些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对于长期控制PCOS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

.64 .中药与临床Pharmacy and C/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20:] \ (3)•综連速展•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刘4亭匀’要永卿[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除了本身固有的多囊样卵巢、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功能障碍的特征外,常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代谢异常等。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PCO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属于中医学“闭经”、“不孕”、“月经后期”等范畴。
针对本病,近年来中医根据辨证论治以及针药结合疗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就PCOS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多囊卵*■综合征;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图分类号]R Wl.l[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674-926X(2〇2〇)〇3-018-〇4Treatment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L/^ Ting-yun, YAO Yong-qin//(Chengdu University o 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Sichuan)|Abstract|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is one of the common endocrine disorders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In addition to their inherent polycystic ovary, hyperandrogenism and ovarian dysfunction, there are obesity, type 2 diabetes, dyslipidemia and other metabolic abnormalities. With the change of living environment, the incidence of PCOS gradually increases. But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is unclear,which belong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menorrheaM, "infertility", "delayed menstrual cycle" and other categories. In view of the disease,TCM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ombinationof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recent years.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PCOS were briefly discussed in this review.|Key words]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eatment; review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y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患病率约为5%~ 10%m,不同的人群发病率报道亦有 不同,我国育龄人群PCOS患病率为5.61%in。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现有研究样本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 进行验证。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 明确,需要深入研究。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尚存在差异, 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标准化。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 验证现有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需要关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加强 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3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女性的生育和健康具有重要 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治疗。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
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目的是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提高患者的生育能力和生活质量。
02
深入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
。
通过研究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提供
03
心理疏导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常存在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提高患者信心。
其他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采用中药方剂或针灸等手段,调理身体,改善内 分泌状况。
免疫治疗
针对免疫因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进行免疫调节和抑制。
基因治疗
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通过改变基因表达,从根 本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指标
如体重、血脂、血糖等。
随访时间及内容
随访时间
治疗后的1-3个月内每周进行一次随访,之后每两个月一次,持续半年左右。
随访内容
了解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月经周期是否规律、有无异常阴道出血等。
患者生活质量评估
心理状况
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
生育需求
了解患者的生育需求及妊娠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药治疗西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不孕、肥胖多毛、黑棘皮症等,属祖国医学的闭经、月经不调、不孕症范畴。
其发病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5%-10%[1]。
由于本病发病为多因性,表现呈多态性,所以对于pcos的治疗,众学者各有己见,治法各异。
现就本病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药治疗
国内文献中关于中药治法的报道多是辨证论治、中药组方人工周期、自拟方和针灸穴位疗法。
1.1辨证论治
pcos的发病涉及肝、脾、肾等脏腑与气血冲任督带、胞宫等有关月经失常的功能失常有关。
陈锦黎等[2]采用补肾化痰法治疗痰湿阻滞肥胖型pcos57例,治疗6个月,闭经、体重指数、雄激素水平、lh/fsh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1.22%。
杨正望等[3]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pcos45例,总有效率84.4%。
王兴娟[4]认为本病当从肾阴不足、痰温郁火辨治中、用滋阴降火法治疗,总有效率
86.67%,其认为滋阴降火法有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
1.2中药人工周期治疗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将中医月经周期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性腺轴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周期性的中药治疗。
申霞[5]采用中药治疗pcos105例,均用补肾活血方加减,月经后期加枸杞子、何首乌;排卵前期加丹参、泽兰、香附;排卵后期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阿胶;经前期加川牛膝、桃仁、百花、三棱。
治疗2-4个疗程后,痊愈7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90.48%,妊娠52例。
薛秀伟等[6]应用中药人工周期治疗本病,经后期用卵泡汤,经间期用排卵汤,经前期用黄仲汤,月经期用调经汤,对照组服用克罗米芬,结果显示治疗组妊娠率较高,且中药治疗对卵巢无过度刺激。
1.3自拟方法疗
有学者根据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自拟方药。
柴丽宏[7]自拟中药疏肝清解汤,治疗青春期pcos30例,共治疗6个月,停药3个月后显效率80%,有效率10%,停药6个月后显效率70%,有效率16.7%。
何仙芳等[8]运用补肾调经方治疗pcos50例,治疗3个月后,治愈23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74%,受孕率20%。
1.4针刺穴位疗法
王晓燕等[9]用针刺穴位治疗pcos26例,主穴选肝俞、肾俞、关元补肝肾;脾俞、中脘补脾益气血;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调气血、次、子宫、大赫、归来为对症验穴,治疗后好转15例,总有效率80.7%。
费义娟等[10]采用电针治疗本病30例,选取肝俞、肾俞、脾俞、关元、中极、子宫穴、三阴交,于未次月经第5天开始针刺治疗,每月1次,每次30分钟,按疗程治疗后,治愈4例,
有效2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
2、西医药治疗
pcos是月经失调及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西医药治疗方面多针对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症候以促排卵药物、胰岛素增敏药物、抗雄激素药物治疗为主。
1961年green bloatt首先报道氯米芬(cc)用于治疗pcos。
cc是有效的促排卵药物,排卵率可达60%-90%,妊娠率达10%-40%[11]。
目前,高雄激素血症的治疗首选达英-35,林琳等[12]将达英-35作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前期用药,认为达英-35可通过调整内分泌影响卵巢内ras,提高药物促排卵的排卵率及妊娠率。
赵军招等[13]认为二甲双胍能降低胰岛素和瘦素水平,逆转pcos患者性激素异常,使部分患者恢复排卵和妊娠,可增强pcos患者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性。
近年来对来曲唑(le)促排卵进行研究报道,sohrabvand等[14]的研究中,le组的足月妊娠率为34.5%,比cc组(10%)有显著提高。
3、中西医结合治疗
闫乐法等[15]用补肾活血口服液和二甲双胍治疗pcos,观察显示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pcos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陈静[16]探讨用妈富隆配合补肾活血祛痰中药治疗pcos伴不孕患者的疗效,结果疗效明显。
黎小斌等[17]还探了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多点打孔后用导痰种子方与不用该方的疗效比较,结果中药组在术后排卵率高、受孕率高。
中西药结合治疗pcos不但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还
可以克服西药的不良反应,而且疗效显著,妊娠率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4、结语
pcos的病因及治疗一直都处于探索阶段,迄今为止尚无根治的方法。
西医处理使以解决症状或针对病理生理的某一环节作治疗,且因存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多样,毒副作用小,疗效肯定,对于预防术后复发以及提高排卵率、妊娠率存在可能优势。
随着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对pcos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中医药方面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临床研究证型分类众多,方药各异。
建议今后建立统一的pcos 临床辨证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探讨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今后临床治疗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76.
[2]陈锦黎,刘敛.化痰补肾法治疗肥胖型闭经57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5):40.
[3]杨正望,谈珍瑜,尤昭玲.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4):422.
[4]王兴娟.滋阴降火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9,(12):22.
[5]申霞.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105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2):123.
[6]薛秀伟,王娜.中医应用b超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8281.
[7]柴丽宏.疏肝清解汤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6):323.
[8]何仙芳,沈晓霞.补肾调经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2):778.
[9]王晓燕,张玉洁,吴富东等.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2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28.
[10]费义娟,王晓滨,丛惠芳.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临床观察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18.
[11]holzerh , casper r,tulandi t. a new era in ovulation induction [j]fertil steril , 2006, 85(2):277-284.
[12]林琳,刘复权,张晓莉等.diane-35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促排卵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
报.2005,26(5):370-372.
[13]赵军招,叶碧绿,林金菊等.二甲双胍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9):545-548.
[14]sohrabvand f , ansaris, bagherim , efficacy of combined metform in-letrozole in comparison with metform in –clomiphene citrate in clomi-phene-resistant infertile women with polycysitic ocarian discase[j]。
humrep rod,2006,21(6):1432-1435.
[15]闫乐法,闫丽.补肾活血口服液加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5,46(9):680-682.
[16]陈静.多囊卵巢综合征致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14-4715.
[17]黎小斌,李丽芸.导痰种子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