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_刘庆友

合集下载

有关农家乐旅游研究的综述

有关农家乐旅游研究的综述

题目: 有关我国农家乐旅游的研究综述姓名: 应舒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旅游管理班级: 旅游管理61班学号: 2226106 指导教师: 刘庆友职称: 副教授2009年6月15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2 有关我国农家乐旅游的研究综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舒指导老师刘庆友摘要农家乐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旅游形式为广大农业旅游者提供了一种新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空间。

近年来众多旅游学者对农家乐旅游的特征、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出的相关结论对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通过对部分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观点分析从农家乐旅游的概念、缘起、存在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研究进展等四个方面对这一旅游产品进行比较全面的理解。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on Farmhouse Tourism of Our Country Student majoring in tourism management YingShu Tutor Liu Qinyou Abstract: Farmhouse tourism as an emerging type of tourism with rapid growth provides tourists with a new way of entertainment and consumer space.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scholars make a profound research of farmhouse tourism ranging from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to development trends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which come from above scholars will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house tourism to some extent.Through an analysis of perspectives and research fruits of some scholars and specialists this paper aims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is tourism product in four fields: definition caus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stainable measures. Keywords: farmhouse tourism tourism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随着城市的密集建设和发展城市人越来越渴望从喧嚣、污染的环境中暂时解脱出来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

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综述

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综述

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综述方亮【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定量理论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服务质量模型、统计分析、顾客满意度指数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模糊数学理论法等.通过分析提出乡村旅游定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创新研究方法较少、缺乏趋势定量研究、局限于传统统计软件、动态分析少、综合研究方法欠缺等特征.【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24)007【总页数】4页(P888-891)【关键词】乡村旅游;定量测评方法;综述【作者】方亮【作者单位】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乡村旅游的概念最先由国外提出,D.Gilbert (1990)曾分析乡村旅游的形式[1],Bramwell B、Lane B(1994)对乡村旅游要素做出研究[2],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研究乡村旅游。

目前,理论界对乡村旅游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研究人员主要围绕活动的内容和特征、活动的场所、活动的主体等方面界定了乡村旅游。

同时,对乡村旅游评估和测评的定量研究也是方法多样、观点繁多。

本文对乡村旅游的定量测评方法进行初步的综述,总结出以下各种观点。

1.1 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来为最终的决策提供定量的依据。

其步骤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较阵、一致性检验、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构造判断矩阵。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有类似之处。

我国有较多研究人员采用此方法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进行评价。

层次分析方法也是我国研究人员用来进行乡村旅游产业评价研究的主流方法之一。

张晶等(2007)、谭根梅等(2007)、于洪贤(2007)、尹占娥(2007)、林雄斌等(2010)、何格(2012)等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

基于SWOT-ANP模型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基于SWOT-ANP模型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资源整合的路径与策略
通过SWOT-ANP模型分析,可以明确乡村旅游资 源整合的路径和策略,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决 策参考。
研究不足与展望
研究范围的 局限性
本研究仅针对某一特 定地区的乡村旅游资 源进行整合研究,未 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到 其他地区或其他类型 的乡村旅游资源。
指标体系的 完善
在SWOT-ANP模型中 ,指标体系的构建和 完善是关键,未来可 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 加全面、科学地选取 指标。
基本思想
ANP将问题分解为相互作用的元 素,通过超矩阵计算各元素之间 的权重关系,最终得出整体评价 结果。
主要步骤
定义问题、建立网络结构、确定 单元素权重、计算全局权重、进 行一致性检验和得出结论。
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的anp模型构建过程
确定研究目标
明确乡村旅游资源整合 的目标及实现途径。
构建网络结构
02
当前乡村旅游资源存在开发不 充分、利用率低等问题
03
通过swot-anp模型分析,可以 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提供科学 依据
研究目的与方法
探索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 会和威胁
利用网络分析法(ANP)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 重关系
通过SWOT分析为乡村旅游资源整 合提供策略建议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研究范围及对象界定 • 乡村旅游资源的SWOT分析 • 优势分析 • 劣势分析 • 机会分析 • 威胁分析 • 基于ANP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影响因素分析 • 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 确定各因素之间的权重关系 • 基于SWOT-ANP模型的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策略制定 • 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 • 研究结论与展望
劣势分析
基础设施落后
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如交通不便、通讯网络覆 盖不全等,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游客的到访。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报告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报告1. 引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旨在通过提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游客,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然而,在开展乡村旅游项目之前,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研究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工具,以及评价结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指导作用。

2. 研究方法为了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质量和潜力,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2.1 数据收集我们首先收集了相关乡村旅游资源的数据,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便利度和旅游设施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网络搜索等方式获取。

2.2 评价指标制定基于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用于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各个方面。

这些评价指标包括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乡村风貌、交通便利度、旅游设施和服务等。

每个评价指标都根据重要程度进行了权重设置。

2.3 评价模型构建根据评价指标,我们构建了一个评价模型,将不同指标的评价结果综合计算,得到每个乡村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模型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具体根据乡村特点和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模型。

2.4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到了每个乡村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

同时,我们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指出每个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指导意见。

3. 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方法,评价结果如下:3.1 自然景观评价经过评估,我们认为有两个乡村旅游资源拥有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适合开展旅游活动。

这些资源分别是A村和B山。

A村位于山脚下,环境优美,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B山则是一个高山景区,山上有植被茂盛的森林和瀑布。

这些自然景观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亮点。

3.2 文化遗产评价在考察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发现C镇和D村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

C镇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和传统的手工艺,吸引了很多文化爱好者。

D村则以其古老的民居和民俗活动而闻名,游客可以体验到传统的乡村生活。

永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永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

永清县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模糊综合评价摘要:在综合分析河北省永清县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价,以解决评价过程中定量分析不足的问题,为实践决策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乡村旅游;模糊综合评价;发展潜力;永清县the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theruraltourismdevelopmentpotentialinyongqingcountyabstract:baseduponcomprehensiveanalysis of ruraltourismresourcesofyongqingcounty,hebeiprovince,thepotentialdevelopmentofitstourismresourcewiththewayof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 was evaluated tosolve theproblemintheprocessofperformance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analysisofinadequateandtoprovideatheoreticalbasisforpracticaldecision-makingactivities.keywords:ruraltourism;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developmentpotential;yongqing c ounty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乡村旅游活动日益频繁。

各地政府也开始大力挖掘当地潜能,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1]。

河北省永清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如何客观、定量地评价其发展潜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发展潜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实践决策活动提供参考。

1模糊综合评价的涵义l.a.zadeh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模糊集合的概念,随后模糊数学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开始在众多领域内使用。

乡村旅游研究意义

乡村旅游研究意义

鄉村旅遊研究意義劉慶友 南京大學旅遊學博士1尋求農業大國發展思路我國農村地域面積廣大,約占國土面積90%以上,農村人口衆多,約占全國的70%,農業年産值占國民經濟總量的17.3%,農業大國這一國情,充分反映了農業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意義。

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工業化道路,帶動了農村大量人口向城市轉移,當前這些發達國家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較低,如日本10%,美國僅爲3%。

我國欲向非農産業和城鎮化的工業大國邁進,任重道遠,艱辛漫長,尋找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鄉村發展之路,是党和國家領導人、各級政府以及學術界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道路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以及旅遊開發的成功示範,發展鄉村旅遊爲良好的發展思路。

2發揮鄉村資源旅遊功能我國地大物博,鄉村資源文化內涵豐富,鄉村地區神奇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宗教色彩、豐富的文化遺址、神秘的民間文化、別致的建築樣式、奇異的服飾風格、瑰麗的歌舞藝術、古樸的風土人情,絢麗多彩,引人入勝。

自遠古至明清,秦文化、楚漢文化、古代四大發明、許多古戰場等都散落於鄉村,歷史遺迹遺存衆多,資源豐厚獨特,發展鄉村地區旅遊,可以提升鄉村資源的附加值,發揮鄉村資源旅遊功能。

3保護資源環境和自然遺産我國鄉村,地域遼闊,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許多地方受城市文明影響較小,仍以第一産業經濟爲主,原始生態、鄉村風味保存完好,是一片倖免于“黃金發展時期”的綠地。

鄉村地區的名山大川、濕地生態、風景名勝、專案工程衆多,鄉村經濟發展模式由第一産業躍向第三産業,走發展鄉村旅遊之路,可以避免西方發達國家發展工業帶來的諸多弊端,可以保護資源環境和自然遺産。

.4保護中華文明起源及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中國鄉村有衆多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古戰場遺址遺物、自然保護區等,這些具有很高觀賞價值中華文明起源及文化遺産大都位於鄉村,發展鄉村旅遊既能弘揚又可以保護。

5提高文化素質,加快經濟(兩者可分開)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城鄉交流,加快鄉村經濟發展,實現旅遊脫貧,進而縮小城鄉差別。

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报告范文

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报告范文

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效果评估报告范文报告内容:一、引言: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背景和重要性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是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农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村级乡村旅游资源越来越重要。

然而,由于资源开发方式和管理不当,许多村级乡村旅游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评估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效果对于制定保护措施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指标的建立和数据收集为了评估村级乡村旅游保护的效果,我们采用了综合评估的方法。

首先,建立了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保护管理、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然后,我们对所选取的村级乡村旅游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使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收集了相关的数据。

三、评估结果: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效果的分析和总结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和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对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在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大多数村庄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定期进行资源保护培训,但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在环境保护方面,大部分村庄采取了控制游客数量和加强环境整治的措施,但在垃圾处理和水源保护方面还存在不足。

在文化保护方面,一些村庄通过组织传统活动和保护文化遗产等方式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但对于一些传统手艺和技能的传习和传承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问题分析: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存在的困境和原因通过评估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存在一些困境。

首先,一些村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资源保护的经验,导致管理不规范。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处罚制度,导致一些违规行为难以制止。

此外,部分村庄由于经济压力大,对于快速发展村级乡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存在着利益冲突,难以权衡。

五、建议和措施:提升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效果为了提升村级乡村旅游资源保护的效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和措施。

首先,通过加强资源保护管理和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提高村庄的管理水平和规范性。

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与评估研究

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与评估研究

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与评估研究概述:农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推动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与评估,希望能够为农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资源发掘:在农村地区,资源开发是农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

首先,需要对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考察当地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其纳入旅游资源开发的范畴。

同时,要注重挖掘农村地区的特色资源,比如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资源评估: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资源评估,可以量化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过程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评估,包括水质、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以保护好生态环境;其次,对当地文化资源进行评估,包括历史文化遗迹、民俗风情等,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对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进行评估,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资源保护: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农村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法规意识。

同时,要倡导游客文明出行,提倡环保习惯,共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

农村生态旅游的资源利用要注重平衡,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旅游的营销推广,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另一方面,要推动当地产业升级,通过农家乐、特色餐饮等形式,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

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农村生态旅游的重要环节。

在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旅游的监管和管理,加大对资源保护的投入,并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利益共享的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2 乡村旅游资 源分级评价
外围 吸引物
可 进 入 性
乡 村
评分因子
重要性 数量 内部的
外部的
连通性 距离 便利性 选择性 距离 便利性 选择性 乡村聚落 乡村产业
文化的 乡村历史
乡村建筑
乡村遗产

卫生

舒适

安全
地形地貌
评分等级
0 -2
3 -4
5 -6
7 -8
9 -10
不重要
一般
较重要
重要
极重要
村旅游资源类型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 , 构建乡村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 , 并以安徽 宿州和安庆岳西为例 , 实证分析 , 以期为中国乡村 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
二 、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模型的构建
1 .构建方法与原则 层次 分 析 法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AHP)[ 10] 是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广泛使用的方法 , 由 美国著名运筹学家 T ·L 萨蒂(Saaty)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 。 截至 2000 年底 , 已有约 1600 多篇论文 和刊 发 文章 运 用 AHP 法[ 11] , 如 Wu , Li & Deng (1992)确定了山 、水 、森林环境 、野生动物 、植物 、文 化遗 产和 风 景 7 个 因 子 , 进行 层 次 分 析 。 Yang (1994)从资源价值 、风景属性 、旅游条件 3 个方面 , 构建旅游资源的评价模型 。Ethos Consulting(1991) 从自然生物环境 、人类因素和自然资源因素 3 个主 要旅游地属性要素 , 构建旅游资源评价模型 , 并进 一步把自然生物环境分为地形 、气候 、植被 ;人类因 素分为土地价值和 可进入性 ;自然资源因素 分林 业 、采矿业 、渔业 、野生动物 、视觉资源 、地方休闲和
三 、 乡村旅游资源综合 评价模型的应用
1 .宿州 、 岳西乡村性分析 乡村性 (Rurality)是乡村旅游地整体推销的 核心和独特卖点 , 因此在本评价模型中 , 其所占 权重最大 (0 .535)。 根据 Cloke 乡村性指数研究 的 7 个指标[ 8] , 尤其是乡村第一产业就业比 、 农 业人口 所占总人口比 、 外出半年以 上人口比重 、 农林牧 渔用地比重以 及主要景点与 铁路 、 国道 、 省道距离等方面指标 , 统计分析 。宿州 、 岳西的
因子评分(满分取 10)
岳西
宿州
外围吸引物
重要性 数量 可进入性 内部的 连通性 距离 便利性 选择性 外部的 距离 便利性 选择性 乡村资源 文化的 乡村聚落 乡村产业 乡村历史 乡村建筑 乡村遗产 自然的 环境的 卫生 舒适 安全 物质的 地形地貌 水体特征 植被特征 动物特征 天象特征 设施 教育的 休闲的 基础的 乡村性 乡村就业 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 人口迁移 居住条件 土地利用 偏远性 评价结果
很差
较差
中等
优良
极佳
很劣
较差
中等
优良
极佳
很差
较差
较好

很好
低而起 伏之 丘陵 、山麓 小丘险 峻的 峡 谷 、台地 、孤丘 , 断崖 、高而垂直地形起伏 、强
或平坦 之谷 底 , 有 趣的 细部虽不 具支 配 性 、但仍 有 趣烈的地表 变动 , 具支 配性 非
景观特征稀少或缺乏
味性 的细部特征
常显眼而有趣的细部特征
0 .0 42
0 .8 33 0 .1 67 0 .0 85 0 .7 5 0 .275 0 .074 0 .513 0 .138 0 .2 5 0 .109 0 .582 0 .309 0 .2 92 0 .2 0 .162 0 .051 0 .089 0 .265 0 .433 0 .8 0 .167 0 .286 0 .143 0 .571 0 .833 0 .433 0 .264 0 .162 0 .051 0 .089 0 .0 46 0 .6 48 0 .2 30 0 .1 22 0 .5 35 0 .2 54 0 .0 60 0 .0 52 0 .1 16 0 .0 97 0 .3 71 0 .0 58 1
乡村性指数分别为 7 .56 、 8 .15 (表 3), 据乡村 阶段类型 (表 4), 岳西为完全乡村 、 宿州为中等 乡村 , 两地乡村性指数大 , 乡村性明显 。
2 .宿州 、 岳西旅游地评价与结果 根据 本 文构 建 的模 型 (图 1) 以 及 2003 2004 年宿州 、 岳西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广泛的资源 调查 , 得出宿州 、 岳西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结果 (表 3)。 从评价结果可知 , 宿州旅游 (地) 资源综合 评价值为 6 .72 、 岳西为 7 .48 , 岳西比宿州更具 乡村旅游开发潜力 。
一 、引 言
乡村旅游是实施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新实践 , 是旅游扶贫的“试金石” , 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乡村 旅游开发备受学术界和业内的高度重视 。 乡村旅 游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为前提 , 乡村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是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 基础 。近年来 , 旅游资源评价是地理学 、环境学 、经 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研究的 重点问题 , 3S 技 术 、游憩费用法(Expenditure Method)、市场价值法 (The Market Method)、 旅 行 费 用 法 (Travel Cost Method)、机会 成本法(Opportunity Cost Method)、条 件价值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广泛被选用[ 1] , 崔越(2001)[ 2] 、马剑英(2002)[ 3] 、万绪才(2002)[ 4] 、 齐德利(2004)[ 5] 等分别对地貌 、森林 、山岳 、沿海生 态等旅游资源作以评价研究 , 旅游资源评价内容 、 技术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 , 学术界对乡 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较少 , 高贤伟(2001)[ 6] 、陶卓 民(2003)[ 7] 、王云 才(2002)[ 8] 、胡巍(2002)[ 9] 等在 各自的学位论文里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零散评价 , 推广使用和应用性不强 , 尚没有构建乡村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因此 , 本文试图根据乡
评价因子 外围吸引物 重要性 数量 可进入性 内部的 外部的 乡村资源 文化的 自然的 设施 教育的 休闲的 基础的 乡村性 乡村就业 人口结构 人口密度 人口迁移 居住条件 土地利用 偏远性 总 计
表 1 第一 、二层评价因子的权重
代 码
权 重 值
F1 S1
刘庆友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 :根据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 , 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乡村旅 游资源综 合评价模型 和评价 指标体系 。 模型包括乡村外围吸引力 、乡村可进入 性 、乡村资 源 、乡 村设施 和乡村 性五方 面 , 并 通过分 析和计 算 , 得出其权重分别为 0.042 、0.085、0 .292、0 .046、0.535 。 最后以安徽宿 州和安庆岳 西为例 , 实证分 析 , 两地乡村 性指 数和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值分别为 7.56、6.72, 8 .15、7 .48, 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研究 。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评价模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F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 7465(2005)04 —0093 — 06
第 5 卷 第 4 期 2005 年 12 月
南京农业大学 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005 .5 (4)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 .5, NO .4 Dec., 2005
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应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05-10-21 作者简介 :刘庆友 (1968-), 男 ,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 讲师 , 博士 。
93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5 卷
文化遗产 。尽管不同的资源评价 , 模型构建所选择 的影响因子和特征值不同 , 但都遵循所选因子必须 充分反映旅游资源各方面 、突出基本类型特色和充 分利用通过旅游资源普查得到的特征数据等原则 , 对其评价要素 、层 次结构和评分标 准进行重新修 订。
21 ~ 40% 800 ~ 601 6 ~ 15 %
41~ 60% 600~ 401 16~ 25%
61~ 80% 400~ 201 26~ 35%
>81 % <200 >36 %
居住条件
很好

农林 牧 渔用 地
土地利用 比重
<20 %
好 21 ~ 40%
较好 41~ 60%
一般 61~ 80%
差 >81 %
0 .042 0 .833
S2
0 .167
F2
0 .085
S3
0 .750
S4
0 .250
F3
0 .292
S5 S6
0 .20 0 .80
F4
0 .046
S70 .648S8 S90 .230 0 .122
F5
0 .535
S10

但仅 有一 、二种主要形态 且富于变化

野生 动 物 <100 种 , 无 珍 贵野生 动物 100 -200 种 , 珍野生 动 物 >200 种 , 珍 贵 野
动物特征
野生动物
贵野 生动物不足 10 种 生动物 >10 种
天象特征 一般天象 , 无奇特景色
天象 美丽 动 人 , 在当 地 远天象奇异 绝妙 , 省内 外名 闻
偏远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