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一、简介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是学生在研究前阅读课文并备课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导学案摘要:二、导学案摘要1. 第一单元课文名称:《读书的好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及阅读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学案,培养阅读兴趣,研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2. 第二单元课文名称:《治水的智慧》- 本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治水的智慧;- 导学案中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第三单元课文名称:《童年》- 本单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主线;-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共同感受成长的乐趣。

4. 第四单元课文名称:《绝句》- 本单元介绍了绝句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课文名称:《金波箔》- 本单元讲述了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 导学案中通过探讨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6. 第六单元课文名称:《国家树》-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的国树——国槐;- 导学案中通过国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荣誉的责任感。

7. 第七单元课文名称:《牛郎织女》- 本单元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与感动,培养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8. 第八单元课文名称:《古乐府》- 本单元介绍了古乐府诗的韵律特点和创作技巧;- 导学案中通过欣赏古乐府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三、总结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摘要,涵盖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导学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一、掌握基础知识1.背景资料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

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2)词语释义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二、学习课文(一)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二)研读分析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

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期待→破灭(心理)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悬念→结局(技巧)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二)合作探究1.突破重难(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可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可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学案)教学设计教学札记沁园春雪课型讲读课时1 主备人张宗珍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2009年8 月 15日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抒发的思想感情2理解上下阕的内容层次及艺术手法3朗读背诵默写教学重点朗读背诵默写教学难点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教具电脑投影仪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但这是作为一个革命领袖的名字为大家所熟悉的其实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他的诗词造诣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词《沁园春·雪》板书课题作者2资料助读背景1935.10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2月在毛主席率领下准备从陕北出发渡河东征奔赴抗日救国第一线本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一次他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黄河岸边的塬上视察地形看到了祖国雪后的壮丽河山欣赏到北国风光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挥笔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3疏通字词理解大意解释下列词语沁园春词牌名北国北方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大河上下黄河的上上下下顿失滔滔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意思是黄河水结冰了山舞银蛇群山好象银蛇在舞动原弛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象白象在奔跑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分外妖娆特别艳丽多姿娇美好可爱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略输稍差文采文学才华这里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稍逊稍差风骚义同文采风原指《诗经》里的《国风》骚原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风骚代指文学才华一代天骄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娇纵宠爱的人弯弓拉满弓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数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4深入研讨理解思想和艺术1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它们又分哪几层答案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上阕写北方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2上阕的写景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是虚景答案从北国风光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是实景须字以下是虚景投影教学设计3上阕哪几句是静景哪几句是动景投影答案新课标第一网说明意义把静景写成动景表明在毛泽东眼里大自然是生机勃勃的也表明他本人是生机勃勃富有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的4望字可否换成看字为什么答案不可因为是登高远眺只能用望5顿字可否删去为什么答案顿不可删去因为它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下阕中惜字含有哪些意味答案惜中含有多种意味⑴含褒意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具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⑵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⑶自信自己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投影6下阕提到的五位帝王诗人认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你的根据是什么答案认为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因为其他几位是略输文采稍逊风骚而成吉思汗是只识弯弓射大雕7主题句是哪一句答案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8这首词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它的写景和议论抒情有什么特点答案这首词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教学设计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投影主题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千古风流豪壮5指导分角色朗读鼓励朗读背诵投影下列文字女领沁园春·雪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齐千里冰封——拉长万里雪飘↗高昂女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男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慢女山舞银蛇原弛蜡象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女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慢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男惜秦皇汉武↘低沉略输文采慢女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慢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领俱往矣——慢拉长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高昂坚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字一顿6小结《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2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com教后感教学札记教学设计《雨说》教学目标1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2学习诗的语言特色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捕捉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感情教学教学体会这首诗的拟人化表现手法及雨的象征意味教学过程1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8E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Sc[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uE6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p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P[-U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gB]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yZ初三语文 -4-F 15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m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k4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n 2朗读预习读准字音熟读诗句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背诵一些描写春雨的诗词佳句并说一说春雨这一意象在中国传统诗文中有怎样的内涵让同学们走出古诗中春雨的意境步入郑愁予的《雨说》去感受现代诗歌中雨的魅力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学习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雨说》是他于1979年写成的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他把《雨说》送给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我们来听听他要借雨之口对中国儿童说些什么二品读诗歌1配乐朗读理清思路《雨说》清新灵动建议以轻松欢快优美抒情的音乐做铺垫推荐乐曲萨克斯乐曲《春风》《雨说》共九节从雨到来之前大地的渴望到春雨悄然而至的脚步再到雨的问候和邀请雨的任务雨的祝福一步一步把雨的性格雨的希望表现出来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请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1节探访四月的大地2节雨轻轻地来了ww wxk b1c om3节希望孩子们不要拒绝4节告诉孩子们它是来亲近他们的5节请孩子们跟它去迎接春天6节告诉孩子们它来自何方又是怎样长大的78节教孩子们勇敢地笑9节交代最终的归宿2感受诗情品味雨韵先整体感悟后重点突破利用朗读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感受和品味⑴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感觉诗中的雨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提示雨的形象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可以在雨的前面加上修饰词例如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雨乐观爱笑的雨学生可围绕爱的主题畅所欲言不可囿于固定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⑵细细吟咏重点突破1第二节中像雨丝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有什么作用明确把天地织在一起表明雨对大地的博爱它想滋润万物这首诗是为祝福儿童所写的因此这其实也正是雨对所有儿童的博大的爱2第二节中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能否改成我来了/在雷鸣电闪中/在狂风中我来了为什么明确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表明雨是静静地来的因为它关爱孩子们而生怕惊扰他们改后则表明雨来时那惊扰人的气势就表现不了雨对孩子们的关爱此外也不符合春雨绵绵轻柔细腻的特点3第三节中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这里的我和你们分别指代谁明确我指代春雨或雨你们指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4第五节中雨要带着孩子们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明确雨想请孩子们和它一起去迎接春天的到来在这之前鱼儿是不动的溪水是静止的现在春天来了鱼儿也开始活跃地跳动着溪水也开始重新涨了起来又活泼地流淌了起来这些正是春天到来的象征现在雨带着孩子们去向鱼儿说声好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其实正是去迎接春天我要教你们勇敢的笑这句话中的笑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笑代表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态度是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乐观向上的生活及美好的祝福第九节中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联系上下文考虑雨为什么不再回去明确它希望儿童们都能自由地欢笑有着甜蜜幸福的童年它要为此而进行不懈的奋斗按朗读要求读一读诗想一想这首诗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这首诗诗人运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整首诗拟人把春雨当作人来描写赋予春雨人的动作与思维把诗人抽象地希望儿童们幸福成长的愿望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如诗的开头写大地萧条用拟人化写景物虽没有明白地说没有雨造成了荒凉但小溪渐渐暗哑歌不成调了让人明白没有雨没有水的后果是严重的抽象的思想通过了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拟人的方法得到实现又如第5节的诗完全是照应了第1节田圃牧场鱼塘小溪雨前雨后不同的景象让我们形象地感到了雨前的愁雨后的喜可见拟人化的修辞手法让这首诗更加形象更加生动3联想想像丰富诗句让学生用诗一样的语言在原诗的基础上描绘出一幅幅具体生动优美的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起个名字也可以运用联想和想像抛开原有诗句重新创作新诗这两种方式可在不同的段落中使用让学生感觉不单调不重复在变化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画面描绘如第五节在淅淅沥沥的春雨里田圃肥沃的泥土上印下孩子们嬉戏的脚印牧场上的新苗正在抽技发芽池塘里的小鱼儿快乐地向我问好唱着歌谣的溪水荡起满脸的笑提示准确识别意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与本诗欢快喜悦乐观的情调相符的画面注意发挥学生的想像力通过画面感知意象的特点创作新诗句第一节写久盼大地的春雨诗人选择了一些意象田圃牧场鱼塘和小溪请同学们仿照原有诗句丰富意象写出新诗句提示学生的诗也许稚嫩但只要用心那新鲜的诗句一定可贵放手让他们去写捕捉智慧的灵光收获情感的微芒三开阔视野创作实践雨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是不是也想拿起你手中的笔对雨说说你想说的话和雨对唱一首歌请赶快行动吧五布置作业1把这首诗改编成一篇小散文2读写生字词教后感《星星变奏曲》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教学点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莫扎特欢溢童趣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诗意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学生回答明确这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朦胧诗简说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生字注音静谧mì凝望níng安慰wâi遥远yáo颤动chàn萤火yíng闪烁shuî朦胧mãng覆盖fù寂寞jì僵硬jiāng疲倦juàn三读诗歌整体感知讨论1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美好的事物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2分别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并想一想这两节诗在形式有什么关系板书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像这样两节诗所表达的内容相反或相近形式相近两节诗形成对偶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再举例来说明如音乐所以标题中的星星揭示了诗歌的主题而变奏曲揭示了诗歌的结构四局部品味探讨1指名学生朗读谁不愿意至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探究下列问题幻灯片展示1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柔软得像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境必定出现在晴朗的夜间虽然星星视觉上令人感到密集但并不热闹反而衬托出心情的宁静闲适自在这两种情境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都只有在心境宁静时才能观察体会得到因此勾起诗人的联想与类比而春天鸟落满枝头的景象比夜空繁星满天的情形更显生机更富有直观的动感和美感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更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分别从听觉上和视觉上描写声音的隐约白丁香的朦胧.将人们带入一种令人陶醉的朦胧迷离的美好意蕴表现了春天之美光明之美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会儿模糊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这足以形容视觉的词语来表现听觉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觉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第二节思考幻灯片展示1诗中每一首诗都是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的颤抖是人心灵的颤抖因生活的压抑和束缚而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2怎样理解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瘦小的星比喻并象征人们对光明的微茫的希望不仅太阳失去了连瘦小的星也被一颗又一颗地吹落可见夜的黑暗沉沉猖獗肆虐和冷酷无情3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3学生听读全诗深入领悟诗歌独特的审美特征五1诗中之象即作者笔下塑造的形象可以是人物景这些是诗的根本因为作者必须借形象来说活请分析《帆》的意象帆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的弓身在嘎吱作响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⑴意象是A的帆B的大海海风浪C碧流阳光异地⑵意象组合构成了三幅画面分别是2诗之魂诗人无论怎样塑造人物景都绝不单单是人物景诗的意象是为诗魂服务的诗之魂即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感情等⑴请找出《帆》这首诗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话⑵从这些话中你觉得作者塑造的帆象征什么三幅画面象征什么3根据要求写两段话每段话都要包括下面三个词语且不少于40个字高山溪流大海⑴描绘一种情景⑵表达一种感悟〖参考答案〗1⑴孤独不安分蔚蓝呼啸翻卷清澈金色的遥远的⑵离乡远去挣扎奋斗享受宁静2⑴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要逃离幸福的乐疆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⑵象征有志追寻真理渴望冒险与斗争的青年青年进入中年的三个阶段3略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让人轻松中心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七作业1课后阅读其他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北岛等的代表诗作深入体会朦胧诗的审美特征2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3以日月星辰为意象写几行诗或几句话表达你的思想情感板书设计星星变奏曲江河主题否定现实追求光明面对磨难永不放弃希望变奏曲明与美好的意境对比寒冷和残酷的意境追求和憧憬厌弃和憎恶《外国诗两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中感受自然的美2把握意象感悟诗歌内涵理解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爱教学1诗歌诵读2诗歌仿写教学难点体会写景抒情诗表达的基本特点并尝试写简单的诗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这个单元学习中我们一起赏过了雪听过了雨看过了星今天我们要来一个垄上行到田园去走走说到田园诗大家知道有关的哪些知识呢学生背诵过去学过的田园诗如《过故人庄》《饮酒》《归园田居》等列举熟悉的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田园诗的认识回顾过去总结学习诗歌的各种方法朗读画画唱诗仿写改写配乐比较想像等二指导一篇1学生自己朗读《蝈蝈与蛐蛐》一遍读出节奏重音与情感然后在课文里标记出来集体齐读诗歌老师注意听音听节奏和情感师生交流朗读体验选取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片断作朗诵示范如开头要读得缓慢深情那就是蝈蝈的乐音感叹句要语调上扬感情强烈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反复出现可以读快读高些结尾句里鸣叫要读悠长些分小组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比如男同学读这诗就可以读得激情满怀女同学则可以读的深情款款2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与结构试给诗歌加一个副标题请男生读诗歌第一部分女生读第二部分感知诗歌的内容情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比一比看看谁的才思敏捷给诗歌添加一个恰当的副标题如同《雨说》一样教师此时宜鼓励宽容不宜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新思考拟题如写给大地的赞歌歌咏大自然四季的歌等都表达出诗歌的主旨3老师朗读诗歌请学生闭上眼开始想像从这首优美的诗歌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散文的笔法描述出来学生佳作交流教师肯定学生的想像能力与历史真实的一致讲述济慈写作此文的故事1816年12月30日夜晚21岁的济慈与朋友亨特克拉克共坐一室听炉边蟋蟀高鸣亨特建议他和济慈即兴以蝈蝈和蟋蟀为题材各写十四行诗一首由克拉克计时济慈同意结果济慈先交卷就是这首名诗4听觉想象拓展大自然的歌声还有哪些鼓励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如夏天的蝉叫声池塘里青蛙呱——呱——声树林里的鸟叫声冰雪覆盖下的流水声深夜里传来狼的嚎叫声乌云深处传来奔雷的轰鸣声等5感观想象深入调动五官一齐感受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还表现在哪儿教师示范调动我的各种感觉想像大自然的诗歌大自然的活力大自然的生生不息还表现在——春天破土的嫩芽呀学生自由想像如冬天常绿的青松雪地吐露芬芳的腊梅年年南来北往的大雁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导学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走进小说天地 导学案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一、开展“难忘的小说世界”活动,你可以设计哪些活动内容?二、编写小说人物小词典,应包括哪些内容?三、如何开展“小说人物大家猜“的竞赛活动?四、请介绍你最喜欢的一本小说和一个小说人物,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影响。

五、语文活动。

(6分)临近毕业,时间虽然很紧,任务虽然很重,可我们仍然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走近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你一定对于小说有了更多的了解,现在请你:①从小说要素、按篇幅分类、情节过程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给我们进行介绍。

(2分)②为你最熟悉的一个小说人物建立档案。

包括姓名、身份、整体评价以及这个人物属于哪部作品四个方面。

(4分)六、班上开展“走近难忘的小说世界“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设计一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10分)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1、激情导入:2、小说人物大家猜。

规则:两队相互提问,交换作答。

3、注意事项:活动收获:七、如果让你来组织“走近小说天地”这次活动,你将怎样组织?请写出具体步骤:八、建立小说人物档案:卡片编号人物姓名:出处:人物信息:(外貌、动作、语言等)2、肖像勾勒(简笔画):九、这个活动的第一项子活动是“讲小说故事比赛比赛活动”,说说你给同学们讲的小说故事的名称、主人公和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4分)名称:主人公: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十、这个活动的第二项子活动是“小说人物大家猜”竞赛活动,请你根据下边提示猜猜这些小说人物是谁,出自哪本名著?(5分)(1)人称“黑旋风”,是一个豪爽仗义、嫉恶如仇的人物形象。

他的武器是两把大板斧,“专杀贪官污吏”:(2)“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3)“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人:(4)“智演空城计,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的人:(5)“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哪本名著中哪个人物之手?:十一、班上开展“有趣的文学想像”活动,如果请你设计,你会设计哪些活动项目?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导学案一、开展“难忘的小说世界”活动,你可以设计哪些活动内容?1、讲述自己最难忘的小说故事,最喜欢的小说人物。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4《你是人间四月天》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4《你是人间四月天》导学案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题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

(重点)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3.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清馨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林徽因(1904—1955)。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品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林徽因诗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一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

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读准字音轻灵(línɡ)娉婷(pīnɡ)鲜妍(yán)冠冕(ɡuān miǎn)呢喃(ná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这里是王冠的意思。

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王的礼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桃花源村?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
5、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不存在?为什么?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呢?
【检测案】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 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3第二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4. 表现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选择两个,解释它的含义。


【训练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遂与外人间隔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D.①停数日,辞去②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学校:蒋璐中学年级科目:九年级语文班级:组别:姓名:
编写人:陈润娥审核人:卢悦上课时间:年月日(2)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教(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