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完整word版)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完整word版)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初高中学习要求的变化:

初中的文言文所选篇目较短,文言知识点容量较小,学生多侧重于记忆背诵,能够做简单的翻译。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篇幅增长,知识点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消化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够识辨基本的文言现象,从而准确地翻译,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必修三文言文学习的要求:

如果说高一上期,是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过渡期。那么,高一下期,学生应该已经完全融入了高中生活。在必修三的文言文篇目比较多,总共有八篇,而《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三篇,主要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些文章故事强,人物个性鲜明,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这三篇文言文基础上,再学习《指南录后序》这不论是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还是文言阅读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文天祥的崇高的民族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于传统文化精神和品质的弘扬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逐渐消除文言文学习中的恐惧感和枯燥感,积累知识,强化理解,提高素养。在必修一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并辨识文言现象,能够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初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技巧和方法。

四、《指南录后序》在教材中的位置:

《指南录后序》是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中板块一“烈士的抉择”中的第一课。通过对专题四中《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回顾并掌握了文言现象的基本规律,且进一步学会了文言阅读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适中,文言现象较《史记》中少,但是文章却没有前面所学的三篇文言文易懂,所以学生在朗诵阅读上,就要注意文言断句以及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从疏通文意的角度出发,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积累文言现象也许会更容易一些。因此,这一课可以看成是文言现象的复习和巩固的过程。

本课记叙中夹杂抒情、议论。文天祥在叙述自己南逃途中的经历时,又不忘抒发自

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这种精神,进行兴趣的触发,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还是良好学习方法、习惯最好表现和必然结果。通过教学,在提高他们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用来指导他们的学习实践,这无疑为今后在文言学习中掌握科学方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于以上特点我把这课的目标设定为以下几个:

目标设定

1.通过预习诵读,借助工具书尝试口译,做到基本通顺。

2.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为……所”被动句。

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做两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第1—4段。通过预习诵读解决字音,借助学案,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序”的文体知识。解决这部分的文言现象,重点语句的翻译,然后梳理每段的大意,整理情节,初次体会文天祥的爱国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5—8段。在诵读的基础上借助学案,解决此部分的相关文言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文天祥忠贞爱国的崇高精神。学习作者文中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作者虽历九死一生,仍坚强不屈,矢志不渝。因此把作者在与元军坚强不屈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理解当作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这符合语文教学中要实行德育教育的原则。

二、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要让这门艺术顺利实施,其主要前提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及教学过程出现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理措施。因此,教师应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第一课时,选用与本文思想情感一致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然后在学生展示朗读完成后,通过启发提问,让学生提前了解每段的主要内容。这属于启发式教学,符合教育学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

2.反复诵读,以读促写,想象教学带动自主学习,进行知能转化训练。

第二课时重在讲释后四段及对全文的总结。第二课时需要学生首先快速回忆全文,而朗读能加深认识,并使学生具有想象的空间,因此,首先让学生朗读,然后可以让学生对文天祥南逃时"死"的经历进行想象,并口头表达出来。然后水到渠成地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巨大作用和魅力。最后总结全文,并对文天祥作出公允的评价,也可借鉴为议论文写作的证据。

以上仅是阅读这类文章方法的一种,更主要的是把它转化成能力--进行知转化的训练。这样的学习也可延伸到课外,如可找出相应的类似例子进行课外训练,且可通过训练反馈调整下堂课的教学。这些都符合《大纲》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3.利用教具辅助教法

如课文朗读带、电脑课件、《指南录后序》作者行程图等。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热情,又可通过直接的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三、说学法

新《大纲》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其掌握一般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等,实行略读→细读→精读,学会设疑,听课时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讨论,逐步释疑,加深理解,并指导实践,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过零丁洋”导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导入设计意图:

文天祥是历史上的爱国志士,他的报国行为是感人的。而《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是对他爱国精神的完美的诠释。所以通过这样的导入,想让学生通过对这篇序文的学习,来更加了解文天祥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心志。且以这样的精神力量来导入课文,可能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第一课时的目标完成

环节一:复习文天祥相关文学知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序”这一文体。接着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音、断句等问题(学生展示朗读,其他同学纠正错误,教师适

当点拨)

此程序依据:反复诵读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设学生想象空间,同时又

是语感积累的过程,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环节二: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文中课下注释,再次诵读前四段,梳理文章大意,借助解决此部分的相关文言知识。(先学生自主,然后小组讨论,再板

展成果,学生质疑,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环节三:通过环节二中对前四段的理解,思考问题导学中的三个相关问题,体会作者在艰难境遇中仍心系祖国,誓死报国的崇高精神。(小组讨论为主,采取口头展

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总结本节课内容)

预设问题一: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

怎样?(针对第1段内容设定,主要突出文天祥出使北营的背景和动机)

预设问题二:文天祥出使北营达到预期目标了吗?他碰到了什么情况?他是怎

样做的?(针对第2—3段内容设定,突出文天祥在元营的斗争以及被驱诣北)

预设问题三:北行路上逃脱的文天祥遭遇了怎样的尴尬境界?请结合本段中富

有表现力的动词进行分析。(针对第4段内容设定,突出他在北行途中逃脱的

行程)

可操作的原因:本文虽有个别段落不易理解,但是课下注释却比较全,学生借助课下注解,以及前面三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自主完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测(出示课件,复习前四段相关知识)

此程序依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培养这一习惯复合大纲要求。

二、第二课时目标完成

环节一:全班齐读,再次回忆全文。

环节二: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文中课下注释,梳理文章5—8段大意,借助学案解决此部分的相关文言知识。(先学生自主,然后小组讨论,再板展成果,

学生质疑,学生补充,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环节三:通过环节二中对5—8段的理解,思考问题导学和问题探究中的相关问题,体会作者虽历九死一生,仍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小组讨论为主,采取口

头展示,教师适当点拨,最后总结全文)

预设问题一:在现下流行的谍战片中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死很容易,但活着才

是最难的”。本段中凡“死”字共二十二处,这些“死”字,各司其职,各尽

其能,既准确鲜明,又形象生动,可谓妙语纷呈,出神入化。请结合以下角度

分析。①从本段文字的结构②从“死”的词性③从“死”的危险来源④

从“死”的方式(针对第5段内容设定,主要是通过对这22个死字的分析,了

解作者痛定思痛,借九死一生的经历抒发精忠报国的激情)

预设问题二:第六段中,作者自言“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是为了“使来

者读之,悲予志焉”。请结合第七段,联系前文,谈谈你对作者“志”的理解。

(针对第7段一个“志”字设定,但是却需要联系全文中能反映作者“志”的

方面)

问题探究: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

句,历来为后人称颂。但是《指南录后序》中文天祥被拘留时“但欲求死”,

后来随祈请使北行,自言“分当引决”而又“隐忍以行”,这两种做法是否相

互矛盾,你如何看待文天祥两种不同的态度与选择?(从导入入手,到全文结

束的分析思考,注重学生对全文的回忆和思考)

可操作的原因:学生在学习前四段的基础上已经基本掌握了本课的学习方式,所以第二课时应该会比第一课时更顺利,且本部分内容课下注释比较全,通过注释以及

工具书或是小组的讨论,学生能自主完成学案内容。

总结全文

作者通过叙述《指南录》诗集的成书经过,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巨大毅力。作者的悲剧遭遇是双重的:既有来自敌人的悬购追捕,又有来自内部的误解和中伤。因此,这非同寻常的九死一生的经历,越发昭示出他信念的崇高和毅力的非凡。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指南录后序原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

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指南录后序 (苏教版)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 【目的要求】 1.学习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为……所”被动句式。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学习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3.理解本文在叙述中兼用论证,抒情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文言基础知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坏事。构恶:做坏事。)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②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总结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一、通假字 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 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二、古今异义 1.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动词) 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 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焉 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语助词) 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即“到那里”,兼词) ④如乐作焉(相当于“于此、于之”,在那里,兼词)5.余 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②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②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 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②森然欲搏人(扑,抓,动词) 8.而 ①扣而聆之(表顺接) ②徐而察之(表修饰) ③空中而多窍(表并列)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 ⑤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表假设) 9.因 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②因笑谓迈曰(于是)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 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 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 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 ②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③噌吰如钟鼓不绝(名作动,敲钟击鼓) (三)使动用法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或曰此鹳鹤也 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二)省略句 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 ②磔磔(于)云霄间 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 (三)宾语前置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指南录后序》是南宋文天祥为《指南录》所作的一篇序文。该文简略概括地叙述了作者出使元营、面斥敌酋汉奸、被扣押冒死逃脱、颠沛流离、万死南归的冒险经历,反映了民族英雄文天祥坚定不移的战斗意志、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生死不渝的爱国激情。其文被收录在苏教版语文必修三专题三。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指南录后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原文指南录后序 作者: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然后渡扬子江,入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高邮、、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

《〈指南录〉后序》整理作业(答案) 一、文学常识 1.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朝代)人。作者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他英勇就义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等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2.因取诗《渡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命名为“指南录”。 二、通假字 (1)层见错出见,通“现”。 (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斯侮,凌辱 (3)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抄写 三、古今异义: 1.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这一走(走一趟)是 2.意北亦尚可以/ 口舌动也可以用/言词 3.以至于永嘉到达 4.初,奉使往来前去 四、一词多义 1.间 (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一带 (2)得间奔真州机会 (3)间以诗记所遭有时 (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5)谗人间之(《屈原列传》挑拔,使人不和 (6)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2.靡 (1)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法、不 (2)靡计不施。无,不。 (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 (4)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 3.度 (1)予自度不得脱揣度,揣测。 (2)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心意,考虑(名词) 4.而 (1)归而求国之策连词,表承接。 (2)而不在使者之目连词,表转折。 5.以 (1)然而隐忍以行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 (2)挟匕首以备不测连词,表目的,来。 (3)几以捕系死连词,因为。 (4)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介词,用。 (5)以资政殿学士行介词,凭,凭……身份。

2《指南录后序》练习及答案

贾汪中学高一语文同步练习 《指南录后序》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课内积累运用。(39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荟萃.(cu ì) 缙.绅(j ìn ) 纾.祸(sh ū) 翌.日(y ì) B.遽.然(j ù) 羁縻.(m í) 诟.病(ɡòu ) 造诣.(y ì) C.诋.毁(d ǐ) 庶几.(j ǐ) 酋.长(qi ǘ) 彷.徨(p án ɡ) D.愧怍.(zu ò) 自刭.(j ǐn ɡ) 巡徼.(ji ào ) 檄.文(x í)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自度.不得脱 物换星移几度.秋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竟.使遇哨,无不死 有志者事竟.成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微.斯人,吾谁与归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4.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C.中兴..机会,庶几在此。 D.为巡船所物色..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至于..永嘉 B.几彷徨..死 C. 穷恶无聊,追购.又急 D. 予羁縻..不得还 6.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D.请罪于母,母不许 7.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D.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解除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D.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立刻 9.下列句子中加点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②以至于.永嘉 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10.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B.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1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归而求救国之策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C.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2.关于课文1~4段落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述说出使的背景。 B.第2段,叙述在元军营不辱使命,捍卫民族尊严的经历。 C.第3、4段,写北行途中逃脱的行程。 D.第1至4段重在抒情。 13.对《指南录后序》一文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表达了作者心 指南宋、冒死南归的爱国之情。 B.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C.由于在这篇序文之前作者已经写过一篇《自序》,所以把这篇序叫做“后序”。 D. 文章气势充沛,用语多变。特别是第五段以述“死”为中心,二十几个带“死”字的句子,一气如 注,似强弩连发,奔马骤驰,又像急管繁弦,叠音竞奏。最后则以一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把文章气势推向悲痛的顶点。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9题。(34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命题人: 郝振祥 审核人: 鹿守权 日 期: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文 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指南录后序》重点词汇整理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彷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文学常识:

指南录后序教案

《指南录后序》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在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3、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能对“操守、信仰”及“忠君、爱国”等问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 教学重难点: 1、查阅工具书,能识句读、正确地诵读,能梳理课文中的文言现象,并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文。 2、了解人与时代的关系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崇高的爱国热情与人格操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前面一个板块“祖国土”的学习当中,我们感受到了超越时空、超越民族的爱国情感。情感是人类共有的,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高尚、伟大的人格同样也能让人心生的敬佩,因为,高尚抑或伟大的人格不仅让历史记住这些平凡抑或伟大的人们,同时他们的精神更是能照亮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前行之路,给我们以无比巨大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板块“号角,为你长鸣”。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十四页,读读这一板块的导语。这些有思想的先驱们总是在黑暗笼罩的时候闪现他们的光辉,也正是他们存在,使得人类能一次又一次地冲破黑暗,迎来黎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板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政治家,爱国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诗文如《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 文天祥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一个十分可悲的朝代——南宋。在这个一个历史时代中,

亡国与战乱是伴随着他生活始终的。他的父亲是一个读书人,受父亲的影响,文天祥对于民族与国家的这份忠诚是十分强烈的。正是他的这种至死不渝的对民族与国家的忠诚与他所生活的这个只知苟且偷安的年代有着太多的矛盾与冲突,这也是他生命悲剧的根源之所在。 文天祥是科举状元出身,曾经为官,一心想要效忠朝廷,收复失地。但是他的这片热情起初并未得到肯定,而受到了百般的阻挠。他也因此而消极过,退隐过。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入世。 德祜二年,他抱着可以解除国难的希望,背负着“归而求救国之策”的重任,出使元营。结果被扣押。但是无论对方如何威逼利诱,他宁死不从,并且得一机会从元军中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回到了南方。之后,他为救国,带着由民间百姓组成的部队与元军的精锐部队奋战,最终被俘虏。此时,当他落入敌人手中时,他曾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最终被囚禁了三年多。公元1282年农历腊月初八,文天祥从容就义。临死之前,他面对凛冽的北国寒风,朝着南方作揖之后,镇定地说:“诸位同胞,我有言相赠,请听!今天乃腊月初八,我死之日,便是南宋灭亡之时。你们若心不忘宋,将来年年便以‘腊八’做个纪念日吧。” 这就是文天祥,这就是一个对国家与民族无比忠诚的文天祥。他的精神感天动地,到现在我们依然用腊八来纪念他。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这篇《指南录后序》。 三、解题 《指南录后序》是一篇序文。文天祥在从元军的手中逃脱之后,在逃亡的路上写下很多诗歌,辑录为《指南录》。取名指南,是取“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句中的意思,以表达作者心向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丹心。 此文,是给《指南录》一书所作的序,而且因为之前已经写过一篇序言了,所以名为后序。“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的前面,用来说写作的经过、原由以及书中所包含的情感等。 四、初读课文, 1、理清文言现象,能翻译原文 请自读课文,把你在预习的过程中,和这一篇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集体释疑、教师补充。 明确要点: (1)字音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语言知识整理 一、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 2.时北兵以迫修门外( )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 4.莫知计所出( ) 5.会使辙交驰( ) 6.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 7. 予分当引决( ) 8.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 9.予更欲一觇北( ; ) 10.于是辞相印不拜( ) 1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 ) 12.吕师孟构恶于前( ) 13.予羁縻不得还( ) 14.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 15.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 16. 予自度不得脱(估计) 17. 以祈请使诣北(到,往) 18.得间奔真州( ) 19.而不在使者之目(. ) 20.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 21.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 2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 23.天高地迥 ( ) 24.诋大酋当死( ) 25.质明,避哨竹林中( ) 26..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 27.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 28.至海陵,如高沙( ) 29.非人世所堪( ) 30.间以诗记所遭( ) 31.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 32.使旦夕得正丘首( ) 33.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34.死而后已( ) 35.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 36.诚不自意返吾衣冠( ) 37.境界危恶(è)( ) 38.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 。) 39.避渚(zh ǔ)洲(渚: 。洲: 。 ) 二、通假字 1. 展转四明、天台(同 ) 2. 层见错出(同 ) 3.缙绅(缙,同 ) 4.臣死有余僇(同 ) 5.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 ) 6.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 。) 三、 偏义复词 1. 不复顾利害(偏指 ) 2. 死生,昼夜事也(偏指 ) 四、解释古今异义 1.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 以至于永嘉 5.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 6. 都督诸路军马 7.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8.上下颇惊动 9.予之及于死者 10.不复顾利害 11.死生,昼夜事也 12.国事遂不可收拾 13.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 14.予虽浩然无所愧怍 15.为巡船所物色 16.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17.从王于师,以为前驱 18.几彷徨死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 ) 予分当引决(分: ) 草行露宿(草: 。露: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 ) 2.名词作动词

《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指南录后序》教材解读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要求: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二、初高中学习要求的变化: 初中的文言文所选篇目较短,文言知识点容量较小,学生多侧重丁记忆背诵,能够做简单的翻译。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篇幅增长,知识点多,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消化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能够识辨基本的文言现象,从而准确地翻译,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三、必修三文吉■文学习的要求: 如果说高一上期,是学生初高中学习的过渡期。那么,高一下期,学生应该已经完全融入了高中生活。在必修三的文言文篇目比较多,总共有八篇,而《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三篇,主要是古代记叙散文。这些文章故事强,人物个性鲜明,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学习这三篇文言文基础上,再学习《指南录后序》这不论是对学生的文言知识还是文言阅读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文天祥的崇高的民族精神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丁传统文化精神和品质的弘扬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逐渐消除文言文学习中的恐惧感和枯燥感,积累知识,强化理解,提高素养。在必修一的文言文学习,要求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并辨识文言现象,能够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叙事脉络,初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技巧和方法。 四、《指南录后序》在教材中的位置: 《指南录后序》是必修三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中板块一“烈士的抉择”中的第一课。通过对专题四中《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回顾并掌握了文言现象的基本规律,且进一步学会了文言阅读的方法,这篇文章篇幅适中,文言现象较《史记》中少,但是文章却没有前面所学的三篇文言文易懂,所以学生在朗诵阅读上,就要注意文言断句以及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从疏通文意的角度出发,再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积累文言现象也许会更容易一些。因此,这一课可以看成是文言现象的复习和巩固的过程。 本课记叙中夹杂抒情、议论。文天祥在叙述自己南逃途中的经历时,乂不忘抒发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领会这种精神,进行兴趣的触发,不仅取决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而且还是良好学习方法、习惯最好表现和必然结果。通过教学,在

语文必修3(苏教版)2-1-1 指南录后序

专题二号角,为你长鸣 学习导言 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之时,总有思想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人类文明史上,这些传播火种的先驱者们用他们的生命与心血奋斗着,在暗夜如磐的专制时代,十二月党人为自由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刻,屈原“来吾道夫先路”的爱国情感让人钦佩;在举国欢腾的胜利时刻,林肯溅落的血滴令人惊心!让我们记住他们吧,无论他们是平凡还是伟大,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本专题以“高尚人格”为话题,以“号角,为你长鸣”为专题,分“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茫”“殉道者之歌”三个板块,多角度展示主人公诚实的品质、伟大的人格,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 “烈士的抉择”板块择取了《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两篇文言文,表现了文天祥以死报国和五位志士为义而死的崇高精神。 “底层的光茫”板块选取了《品质》《老王》两篇小说,展现了底层民众身上那可贵的人格光辉。 “殉道者之歌”板块选择了《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三篇诗歌,体现对崇高正直品质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渴求,对崇高人格的歌颂。 板块一烈士的抉择 主题导读 英雄,让人崇敬的称谓。他们满腹经纶、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他们会赢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们的敌人。今天我们应该为祭奠我们心中的英雄,在心灵构筑灵堂,用我们的虔诚和景仰给英雄献一炷心香。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忠于的是自己的灵魂、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他们忠于的是高尚的节操、坚贞的信仰、英雄的情怀、民族的尊严。 第1课时指南录后序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纾.祸()觇.视() 翌.日()羁縻.() 天高地迥.()诋.毁() 自刭.()巡徼.() 毗.邻()愧怍.() 答案:纾shū,觇chān,翌yì,縻mí,迥jiǒnɡ,诋dǐ,刭jǐnɡ,徼jiào,毗pí,怍zu?。 2.辨音 .()靡.丽()车骑.() .伍()靡.费()骑.手()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C动词jiàn

《指南录后序》教案解析

板浦高级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必修三》导学案(教师版) 课题:《指南录后序》时间班级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纾.祸( )翌.日()觇.() 羁縻 ..() 遽.() 诟.() 庶几 ..() 巡徼.() 檄.() ..() 阃.() 诋.() 邂逅 自刭.() 毗.() 愧怍.() shūyìchān jīmíjùɡòu shùjīkǔn dǐxièhòu jiào xíjǐnɡpízuò二: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南宋大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理宗祐宝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曾任湖南提刑,知赣州(现江西赣州市)。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作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6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七卷。 三、关于序与跋。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作或出版意旨,编作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四:问题探究 1、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自述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英勇抗争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说明诗篇的写作情况和结集目的,并生发忠诚报国、死而无憾的感慨,且交代诗集的题名。 2、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文天祥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3、提问:第4段写了哪几层意思? 明确:第1层,得脱后的喜悦; 第2层,受误会后的困境; 第3层,得舟后急于南下的急迫心情; 4、提问:第5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了排比句式,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为解救国难而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5、结集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指南录后序练习题教师版超全

《指南录后序》练习题教师版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荟萃(cu I ) B 遽(j U )然 C 诋 (d i )毁 D 愧怍(zu o ) 1. 【解析】选C 。 缙(j in )# 羁縻(mi ) 庶几(j i) 自到(j mg ) “几”读j i , “ 纾(sh 口) 祸 诟(g cu ) 病 酋(qi d )长 巡徼(ji co ) "读q id 。 翌(y i )日 造诣(y i ) 彷(p 岔g )徨 檄(x i )文 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3.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除右丞相兼枢 密使 除:解除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C. 予更欲一觇北 觇:窥视 D.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 遽:立刻 3. 【解析】选,A 。除:授予官职。 4.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归而求救国之策 B.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C.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D.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4. 【解析】选B 。“缙”,同“搢”,插。 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 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5. D (无辜:无罪) [行为:(古)两个词,此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配而表现 出来的活动] [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 ] [遗体:(古)留给(自己)的身体; (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6. 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 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6. 【解析】选C 。都是指假和真,泛指内部情况。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度不得脱 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 C 竟使遇哨,无不死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2. D (微:无、没有) 终了的时候。) 何不改乎此度.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微斯人,吾谁与归 (度:估计;法度。以:率领 凭借 身份。竟:假使; 受思想支

《指南录后序》知识梳理

指南录后序 一、文学常识 1、文天祥,南宋(代)文学家,号文山,吉州吉水(地方)人。 2、《指南录》,是文天祥的诗集。"指南",意为向着南方,出自他的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比喻象磁针那样永远指向南方,绝不改变,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的耿耿忠心的思想感情。 3、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写在正文之后的叫跋。 一、字音 1、缙绅jìn shēn纾祸shū觇视chān荟萃cuì翌日yì 羁縻jīmí分当引决 fèn 号呼靡及 mǐ渚洲 zhǔ 诋大酋 dǐqiú自刭 jǐng 巡徼jiào愧怍zu? 得间奔真州jiàn 二、通假字 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层见错出(见,通“现”。) 道中手自钞录(钞,通“抄”)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三、古今异义词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托。今:单调,没有价值。)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十分激烈。今:大方。)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可以:这里是两个词“可以”和“凭借”。 口舌:这里指“言语,言辞”。) 四、重点实词 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 ..诸路军马。任命官职统率,名作动 2、时北兵已迫.修门外逼近 3、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集、聚集 4、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恰巧碰上 5、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察看 6、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授与官职凭借……身份 7、北亦未敢遽轻 ..吾国。立即轻视 8、予羁縻 ..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被拘留 9、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 估计走上前,动词列举个人的安危 10、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到……去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6篇)

读<<指南录后序》有感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高一(1)班陈昊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过零丁洋》大家耳熟能详,尾联表明了诗人以死报国,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众所周知,作者文天祥是一位着名的爱国主义者,读了他的《指南录后序》之后,我更能体会到他浓浓的忠君爱国之情。 从文天祥出生前两年蒙古太宗出兵攻宋以来,兵连祸结,无复宁岁,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大片疆土,相继论亡。众多文武官员,纷纷投降,此时南宋王朝危在旦夕,朝廷惊恐万状,投降活动日甚一日。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文天祥于"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奉旨诣元军讲和。初至元营,文天祥抗词慷慨,使元人不敢立刻轻松宋朝。在奸臣和叛国贼面前,文天祥不屈不挠,表现出高度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精神。到达京口,文天祥开始了艰难的逃亡之旅,有好几次险些丧命。尽管经历如此险恶,文天祥仍不忘抗元大业,仍不屈不挠坚持斗争到底,确实令人敬佩。他在航经扬子江时,写了一首《渡扬子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头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这就是《指南录后序》的大概内容。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吉州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个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元世祖忽必烈也很欣赏他,曾以

宰相作为诱降条件,让文天祥投降,遭到了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后来,文天祥抗元被俘,历经折磨而不屈,被囚禁燕京,于至元二九十二月初九在柴市慷慨就义,年仅四十七岁。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古代的屈原、文天祥、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是着名的爱国主义者。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成为爱国精神的弘扬者和传播者。古代仁人志士无一不充满爱国情怀,那些因爱国而付出的代价无不令人赞叹。而今更不缺乏爱国者。每一个华夏儿女都用各自的方式传承者中华文明。中国的日益强大当然离不开爱国者的奉献。四川发生地震时涌现出的暖流中体现出的也是爱国。华夏儿女众志成城,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指导老师:施建忠 因气求声读英雄气概,仔细理会品个中三昧——《指南录》后序读后感 ——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张小兵 引???言 南宋爱国政治家、民族英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以自述抒怀的形式,历数作者自己出使北营被扣及伺机脱逃九死一生的艰险历程文章气宇轩昂,慷慨悲歌,气断声吞,扣人弦心,爱国之志,充满字里行间,舍生取义的崇高品格跃然纸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指南录〉后序》,在朗读中感受文天祥的英雄情结,在仔细品读中走进文天祥的心灵世界,会有别样的收获 经典看台 指南录后序??〔宋〕文天祥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原文及翻译 指南录后序 〔宋〕文天祥 原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旁徨死;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

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救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馀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选自《四部丛刊》本《文山先生全集》 译文: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