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外科现状和进展讲义
肝脏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分子病理学诊断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病理学诊断在肝脏肿瘤中的应用逐渐
增多,有助于深入了解肿瘤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手术技术
传统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是肝脏外科的传统手术方式,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 疗。
腹腔镜手术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肝脏外科的现状
手术技术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不断改进,包括微创手术、精准切 除等,提高了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移植
肝移植手术已经逐渐成熟,成为治疗某些严重肝病的 有效手段。
疾病谱变化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肝癌等疾病的发 病率逐渐上升,成为肝脏外科关注的重点。
02
CATALOGUE
肝脏外科的常见疾病
对肝脏外科的未来展望
1 2 3
跨学科合作
肝脏外科需要与肿瘤内科、介入科、影像科等学 科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 治疗效果。
创新药物研发
针对肝癌的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等创新药物的研 发将为肝癌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和生活质量。
临床与基础研究结合
肝脏外科需要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结合 ,深入探讨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癌治疗 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肝脏外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肝癌的早期诊断
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是肝脏外科面临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肝癌 的筛查和诊断意识。
复杂手术的挑战
对于巨大肝癌、多发肝癌等复杂手术,肝脏外科医生需要具备更高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同时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
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 实践中,以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ppt课件

会, 肝移植可将肝硬变、乙型肝炎、癌灶及癌 前病变一并去除。 但肝移植术因供体的缺乏、长时间的供体等 待,手术后移植肝无功能、感染、终身应用 免疫抑制剂、治疗费用较高等问题也影响着 移植治疗的普及。
供 体 获 取
尸体&活体
◆肝 癌 的 肝 移 植 术
◆ 肝癌的预防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了“防霉、
改水、抗肝炎”的预防工作,虽有成效,但 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进步,关键的原因是对肝 癌发病机理的认识尚不深入和充分。
◆ 肝癌的预防
全球80 %~85 %的肝癌与乙肝病毒( HBV)
感染有关 , 慢性HBV 感染个体15 %~40 % 最终死于肝硬变和(或) 肝癌。 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组织反复损伤和修复,易引 起肝癌相关基因突变和激活,使细胞进入癌变 过程。 随着肝炎的活动性越强,肝癌多中心发生的概 率也越高。
◆肝 ,既要着眼于开拓肝癌治疗
的新途径,也必须对延长患者生存,减轻痛 苦,减少经济负担三个因素合理、全面地考 虑。 鉴于我国的国情,肝部分切除术仍是目前乃 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 肝移植是对肝功能失代偿的较早期肝癌及复 发性肝癌外科治疗的一种重要补充。
肝功能良好代偿的大肝癌者倾向于行肝部分切除术,
肝功能已经失代偿的早期肝癌者倾向于行肝移植术, 但这一观点并不能涵盖临床上见到的复杂多样的个 体肝癌状况。 有关肝移植术的指征讨论较多,其中“米兰标准” 被接受的较多,据此标准移植术后4 年生存率达到 85 %。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作适度的改进,主要是适当放 宽对肿瘤体积的限制,但对血管侵犯、转移等方面 的要求仍然十分严格。
其他如激素治疗和生长抑素同类物hacetace近年研究表明肝部分切除术仍然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法以根治性为目的者需合理掌握肝切除量以保障有足够的残余肝作功能代偿有利于术后综合治疗的施以非根治性为目的者应配合冷冻微波射频等消融治疗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癌负荷亦可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肝脏外科诊治进展

肝脏外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
19世纪末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切开肝实质可行,并将肝切除应用于临床。
随着对肝脏解剖的认识,外科医生将解剖学与外科学结合而进一步推动肝外科的发展,相继开展阻断入肝血流下肝切除、肝段切除、尾状叶切除、无血肝切除、体外肝切除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诊断及手术技术明显提高,已经能够开展更复杂的肝脏手术。
肝脏移植有了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
综合诊疗技术及现代生物工程的发展,使肝脏外科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1基础研究1.1解剖学研究在肝脏外科领域,肝脏的解剖以肝中界面分为左半肝和右半肝、以右区界面分为右前区和右后区、左区界面分为左内区和左外区,再通过段界面分段,手术切除也相应命名。
此分段法已被广泛采用。
下腔静脉前间隙及肝短静脉的研究为肝脏血液回流及防止出血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入肝血流及其与胆道的关系、肝门板解剖、尾状叶解剖研究使肝门部外科手术有了长足发展。
围绕着这些解剖学的进展,一些术语和标准也进一步规范。
肝脏解剖学方面的逐步细化、标准化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微创化。
1.2生理、病理学及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发展更强调肝脏在人体整体中的作用。
对肝脏增生机制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干细胞方面的研究对肝脏增生有了新的认识。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于肝移植、肝切除、休克等病理过程中,对其机制的研究促进了肝脏外科的发展。
缺血预处理也为肝脏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肝组织器官工程为构建一个活的肝脏类器官经过体外培养后移植到体内替代肝脏功能带来了希望。
1.3肝脏相关细胞因子及基因方面的研究细胞因子(TNF-α、IL-6)和转录因子(NF-κB、STAT-3)是肝再生启动阶段非常重要的信号调控分子。
它们介导了肝再生启动阶段的一条重要信号传导通路,即TNF→TNFR-I→NF-κB→IL-6→STA T3。
肝再生终止阶段存在着生长抑制因子的表达活化,主要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激活素蛋白-A(Activin A)等。
转移性肝癌外科治疗现状ppt课件

小 结
手术切除是转移性肝癌唯一治愈性治疗 5年生存率可达40% 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正在放宽 期待可靠评价有效的非手术治疗
*
分子式(C6H10O5)n, 分子量约40~80万,日本学者已于80 年代开始将其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 香菇多糖(lentinan, LNT )为增强机体免疫,用于癌症辅助治疗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冶疗,国内也于90 年代起开始在临床上大量应用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肿瘤及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
其他局部治疗
瘤内局部注射治疗 注射无水酒精、热盐水、冰醋酸等 注射香菇多糖、白介素-2、干扰素、胸腺素等 高温或低温治疗 射频治疗 激光凝固治疗 微波治疗 冷冻治疗
*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治疗数量有限且瘤体<3cm的转移瘤 合用化疗栓塞等方法 治疗多发性或病灶大的肝转移癌 术中治疗部分难以切除处理的小病灶 优点是耐受性好,可反复实施,费用低
*
手 术 禁 忌 症
多发转移,包括肝脏的双侧转移 临近主要的血管、胆管结构 肝脏转移灶>4 伴肝外病灶
*
新 的 观 点 和 策 略
转移灶的数目已经不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关键是完全切除所有存在的转移灶并且切缘为阴性 对切缘的要求应距离瘤体≥1cm 肝外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仍属相对禁忌 以下情况仍可行手术切除 伴有局部浸润性侵犯且可以同时整块切除的病灶(多数为膈肌侵犯) 伴有可以切除的肺转移灶
*
天地欣可有效治疗肿瘤微转移
肿瘤微转移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天地欣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可以抑制肿瘤微转移。
*
香菇多糖配合TACE 治疗中晚期肝癌提高疗效
将146 例同期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滴香菇多糖(2mg/ 次,2 次/ 周) ,连用6 个月。结果治疗组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T 淋巴细胞亚群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P < 0. 01) ,sIL-2R 及IL-2 含量显著大于对照组( P < 0. 05 , P < 0. 01) 。提示香菇多糖配合TACE 可提高肝癌疗效。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摘要】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以及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和精准。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定制化手术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探索,相信肝脏外科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关键词】肝脏外科技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影像引导,介入性治疗,基因编辑,发展前景,治疗意义,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肝脏手术往往需要大幅度的切口和长时间的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风险。
而现代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小切口和精细的操作,实现对肝脏病变的治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除了微创技术,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也成为了肝脏外科领域的热点。
机器人在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和稳定性,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更复杂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使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患者的肝脏结构,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手术计划,减少手术风险。
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进步,肝脏外科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是指通过微小的切口或穿刺入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先进技术。
随着手术器械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肝脏外科技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肝脏疾病外科治疗》课件

感染可导致患者发热、 腹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血
症和败血症。
防治措施包括术前预防 性使用抗生素、严格遵 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
引流管通畅等。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是肝脏外科治疗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手术创伤、缺血再灌 注损伤等因素导致。
肝功能衰竭可引起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解毒功能
肝脏能够将有毒物质转化 为无害或易于排出的物质 ,从而保护身体免受毒素 侵害。
分泌胆汁
肝脏产生胆汁,有助于消 化脂肪。
肝脏疾病的分类
感染性疾病
如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肝脓肿 等。
代谢性疾病
如脂肪肝、肝硬化等。
肿瘤性疾病
如肝癌、肝血管瘤等。
肝脏疾病的症状和诊断
症状
肝区疼痛、黄疸(皮肤、巩膜发 黄)、食欲不振、疲劳等。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如肝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MRI等)以及病理学检查进行诊 断。
02
肝脏外科治疗的发展历程
早期肝脏外科治疗
肝脏被认为是手术禁区,因为其 复杂的解剖结构和重要的生理功
能。
早期的肝脏外科手术尝试主要集 中在简单 ,手术风险极高,术后并发症和
THANKS
感谢观看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是常见的慢性 肝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 。
02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的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包括门腔静脉分流 术、门奇静脉断流术等,可以缓 解门脉高压,改善肝功能。
03
肝硬化和门脉高压 手术并发症
手术后可能出现肝功能不全、腹 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密 切观察和及时处理。
05
肝脏外科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
肝脏外科演示讲稿

02
CATALOGUE
肝脏外科疾病类型
肝炎
肝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常见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等。 肝炎的早期症状可能包括疲劳、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 。
肝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戒酒、调整饮食等,对于慢性肝炎患者,需要长 期治疗和管理。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于长期的损伤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功能逐渐丧失 。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包括肝炎、酒精、药物等。
多学科联合治疗
肝脏外科疾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 的协作,包括肝胆外科、肿瘤科 、消化科、影像科、病理科等,
共同制定治疗方案。
多学科团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 面评估,提供综合治疗建议,包 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和
化疗等。
多学科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 果,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提高
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术前护理
01
02
03
04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为制定
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 紧张、焦虑情绪,增强信心,
提高手术依从性。
术前准备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指导患者 进行适应性训练,如床上排尿
、排便等。
营养支持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指导合 理饮食,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
预防与保健
提高公众对肝脏健康的认识,提倡健康 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等。
定期进行肝脏检查,如肝功能检查、肝 脏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肝脏疾病。
对于已经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应积极 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服药、定期 复查,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肝胆外科发展形势探析

肝胆外科发展形势探析摘要:肝胆外科在国际各国已经获得相应的发展,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就,但随着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肝胆外科的发展形势将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其发展应当被给予高度的关注。
本篇文章对于肝胆外科进行简单介绍,并简单介绍肝胆外科发展过程以及我国肝胆外科的发展形势。
关键词:肝胆外科;发展简介;本国发展一、肝胆外科简介肝胆外科主要研究肝细胞癌、肝胆管结石、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严重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
外科医生基本上是在过去30年间学会了成功地施行肝脏外科手术。
几个世纪以来,肝脏因其复杂的解剖,异常多的功能以及超常的再生能力而成为一个神秘的器官。
它巨大的体积和丰富的血液供应使其在多数文明社会和手术示教室内都备受关注。
随着对肝脏解剖学和生理学的了解增多,以及许多外科新技术的出现,使其从神秘莫测的器官形成肝胆外科专业。
就外科重要性方面而言,肝胆外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与langenbuch(他曾于1882年成功地完成第一例胆囊切除术)对开放性手术的贡献相媲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仅为其它新技术的应用开阔了视野。
而且腹腔镜外科的巨大贡献还在于缩短住院期限、降低住院费用和对某些外科准则如手术显露应开阔等的重新思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肝胆外科发展简介肝胆外科的发展终致肝切除和肝移植率上升,及其手术安全性增加。
在较大的医疗中心,大量肝切除术由专门的外科医生施行。
择期肝切除的死亡率由20年前的20%降到不足1%。
这种安全性的增加是基于外科技术的改进和对肝脏解剖学生理学的了解。
随着安全性的提高,增强了对肝脏外科的信心,放宽了肝切除的适应证,其他侵袭性手段如冷冻术和化疗栓塞术也发展起来。
在多数医疗中心部分肝切除的最常见适应症仍然是肿瘤。
Carl Langenbuch(1888)被认为首先施行成功的肝左叶切除,但Langenbuch 的“病人”是一30岁的妇人,因为腹痛而剖腹,他发现在肝左叶上的一肿块,将其蒂部结扎后,切除重370g的组织,术后认为是由于束腰过紧肝受压迫所致,但手术后发生肝门处血管出血,Langenbuch又为其做了第二次手术,病人终归治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全肝血流阻断(total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THVE)
优点: 控制出血效果显著,切肝时基本无出血
缺点: 1、有全肝入肝血流阻断的不足 2、胃肠道、肾脏淤血,全身血液动力学易被干扰,
张继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科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肝胆外科(外一科)
一、肝脏Couinaud分段
根据:肝静脉系统和门静脉走行
肝中裂——左右半肝分界线 右侧肝门裂——右前叶、右后叶分界线 左侧肝裂——左内叶、左外叶分界线(不含肝蒂) 段间裂(门静脉左、右分支平面)—— 叶上下段分界线
Makuuchi M, Mori T, Gunvén P,et al. Surg Gynecol Obstet, 1987,164(2) Wu CC, Yeh DC, Ho WM,et al. Arch Surg, 2002,137(12) Liang G, Wen T, Yan L,et al..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9,56(91-92)
建议对巨大肝脏肿瘤病人, 在计算解剖性切肝 量时总肝体积应该用标准肝体积代替, 标准肝 体积(SLV):SLV(ml)=691×体表面积(m2)+95
肝脏体积与肝脏储备功能
99m Tc-GSA 进行SPECT 检查来判断肝细 胞容积量可以更准确的测定功能性肝体积
残肝指数> 0.38的病人术后无肝衰发生, 而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病人预测残肝指数均 < 0.37
生理学基础:肝脏强大的代偿和再生潜能
解剖学基础:肝脏功能性分段、肝内管道结构区 段性分布、变异特点
病理学基础:肝细胞癌和肝脏转移癌沿肝段门静 脉分支在荷瘤肝段内播散的特征,肝胆管结石沿 病变胆管树在肝内区段性分布的特征
阻断患侧入肝血流、肝静脉和肝短静脉,并用阻 断带阻断肝断面交通血管,从而达到半肝血流完 全隔离的目的
断肝时基本无出血 ,并可防止术中空气栓塞和挤 压所致医源性肿瘤播散
阻断带还可作为解剖结构的标志,以防止误伤下 腔静脉及对侧的肝静脉
较理想的血流阻断方法
7、三肝阻断法及肝段阻断法
三肝阻断法:肝左支、右前支、右后支Glisson鞘阻断
注意:巨大肝脏肿瘤,手术中的切肝量可能 >70% ,在无肝硬化的情况下只要其实际的非肿 瘤肝实质切除量明显低于70% ,病人术后多能顺 利康复
五、无血切肝技术的发展 —肝血流阻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理想肝血流控制方法应具备的条件 1.能有效控制肝创面出血和空气栓塞 2.残肝无缺血再灌注损伤 3.保持全身血液循环稳定,不影响其他脏器的 血液循环 4.操作简单、安全、易学
肝叶、肝段划分法 肝裂
在肝的管道腐蚀标本上,可见叶与叶、段与段之间有明显 的裂隙存在,这些裂隙称肝裂,是肝叶、肝段间的分界线
膈面
脏面
CT上辨认五叶八段
二、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
超影声像学技术
CTA
C一T 般影像学技术:超声、CCTT、AMPRI及增强扫描
高M分R辨I 影像学技术:多排螺旋CT(MDCT)、动脉
易引起心、肺、肾功能障碍 3、手术操作有一定难度
适用于:中央型肝癌、巨大肝肿瘤、 手术或外伤、肝静脉下腔静脉破裂 目前已为改良全肝血流阻断代替
阻断时间:30分钟内
3、选择性全肝血流阻断技术(selective 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 SHVE)
—改良全肝血流阻断
合理选用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评估 1、肝脏病灶范围及性质(定位定性) 2、良性病变的分型、恶性病变分期(分型分期) 3、病灶与重要脉管结构的毗邻关系(脉管关系)
为肝脏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提供诊断学保障
三、肝脏解剖技术的发展
1、精细解剖和显露第一、二、三肝门 2、精细解剖和显露第一肝门的第一、二、三级肝门 3、精细解剖与显露肝上下腔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和
一系列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整合应用与集成创新 追求以最小创伤侵袭(minimal invasiveness)、
最大肝脏保护(maximal liver saving)、获取 最佳康复效果(maximal recovery)
董家鸿,黄志强.. 中华外科杂志,2009, 47(21)
精准肝切除的理论依据
根据Couinaud 分型估计肝脏体积指数
正常肝脏各肝叶占总肝脏体积比例: V + V III 段30%、V I+ V II 段35%、I+ IV 段20%、II+ III 段15%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预测安全肝切除量
正常肝脏 肝切除范围不应超过70% (如肝右三 叶切除术)
合并有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度脂肪肝的肝脏 肝组织切除量则最多不能超过实际肝体积的50%
Child-Pugh评分系统
分值
腹水 肝性脑病 白蛋白(g/L) 胆红素(umol/L) PT(秒) 分值 分级
1
无 无 >3.5 <34.2(2mg/L) <4(INR<1.7)
5~6 A
2
3
少量或利尿剂可控 严重
轻度
显著
2.8-3.5
<2.8
34.2-51.3(2~3mg/L) >51.3(3mg/L)
缺血分界线明显,对肝功能及其它脏器影响小 适用于肝叶、肝段切除
8、选择性肝门阻断 -保留肝动脉的(全或半肝)入肝血流阻断
优点:阻断门静脉主干(肝脏75%血供),患 侧肝动脉按需要阻断,保证肝动脉50%供氧减 少切肝过程中肝断面出血,使肝脏免受缺血 再灌注损伤,阻断时间不受严格限制可延长 至90-120分钟)
肝脏储备功能测定与安全肝切除量评估
Child-Pugh A 级、CLD 评分≤1.5:可进行大量肝切 除手术
Child-Pugh B 级、CLD 评分1.6~2.0 : 可进行小量 肝切除手术
Child-Pugh C 级、CLD 评分2.1~2.4 : 只能进行局 限性肝切除手术
CLD 评分超过2.5 以上:不能进行任何类型的肝切除 手术
肝切除、右肝段切除术) ICGR-15为20~29%: 可切除约1/6 肝脏组织( 约
相当于Couinaud 分型的一个肝段切除) ICGR-15为30~39%: 可进行局限性肝部分切除术 ICGR-15≥40%: 只能进行肿瘤摘除术
慢性肝功能不全评分(chronic liver dysfunction score,CLD评分)
MELD评分<9分时肝切除是安全的,>11分时肝切 除术后发生肝衰竭的机会较高
肝脏有效血流量测定预测肝功能
肝脏血流量测定方法 •肝动脉,门静脉同位素通过率 •多普勒超声 肝脏血流量< 600 ml/ min,肝功衰竭可能性大
肝脏体积与肝脏储备功能
CT测量肝脏体积可反映肝储备功能丢失程度
解剖性肝切除量(%)=(切除肝组织体积-肿瘤体 积)/(总肝体积-肿瘤体积)×100
5、半肝入肝血流+同侧肝静脉血流阻断
优点: 1、不影响残肝血供,避免了缺血再 灌注损伤,肝门阻断时间无严格限制 2、保证了胃肠道血流通畅 3、避免了肝静脉出血和气栓 4、半肝分界清晰
缺点: 1、未阻断肝短静脉 2、残肝侧肝切面的的出血仍得 不到控制 3、肝外分离显露肝静脉有较大 难度和风险
6、半肝血流完全阻断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
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被认为可判断终末期 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也用于决定终末期肝病患 者肝移植先后顺序
MELD计算公式为: 3.8×ln[ 胆红素 (mg/dl)]+11.2×ln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 9.6×ln[肌酐(mg/dl) ]+6.4×(病因: 胆汁性或酒 精性为0,其它为1)
肝下下腔静脉 提高肝脏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精准解剖第一肝门
精准解剖第二肝门
精准解剖第三肝门
一级肝门的显露
左、右肝蒂 (一级肝门)
二级肝门的显露
左、右前、右后肝蒂
二级肝门
三级肝门的
右前叶上段肝蒂 三级肝门
二级肝门
肝后下腔静脉解剖
肝后下腔静脉
肝上下腔A 静心包脉内段
由右心房至膈 25毫米 无属支
压以减少肿瘤播散 8、阻断时限不受限制
七、肝实质离断技术的发展 肝实质离断技术
粉碎技术
刀背 手指 钳夹 CUSA
热凝技术
电凝 超声 射频 微波
肝实质离断方法及断肝器械的应用
指切法、钳切法:无需特殊设备、简单方便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缩短断肝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 微波刀:可用于断肝前肝组织预凝固 氩气刀:可对肝脏断面进行止血 超声吸引刀(CUSA)、水刀:具有解剖功能,可最大限度
总的原则是以术中失血最少、对肝功能、全身和 附近相关器官功能影响最小为目标
1、肝门阻断—Pringle法 (全肝入肝血流阻断)
优点: 1、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和应用 2、阻断肝门入肝血流,能有效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 缺点: 1、全肝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2、出肝血流没有阻断 持续阻断时间:无肝硬化30分钟,
4-6((INR1.7~2.3)) >6(INR>2.3)
7~9
10~15
B
C
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A级可行半肝切除,B级根据情况行肝 段切除,C级禁忌肝切除。
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或分流术评估中的应用:A级可手术,B 级经过充分准备可手术,C级禁忌手术。
ICGR-15 选择肝切除手术类型
对无腹水和血清总胆红素正常的患者 ICGR-15<10%: 可耐受右半肝切除术 ICGR-15为10~19%: 可切除1/3 肝脏组织(如左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