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振动教案全章教案

机械振动教案全章教案
机械振动教案全章教案

机械振动教案全章教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九章机械振动

一、简谐运动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回复力、平衡位置、机械振动

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及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的变化

情况。

4、理解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及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拔高目标

1、简谐运动的证明(竖直方向弹簧振子,水面上木块)。

2、简谐运动与力学的综合题型。

3、简谐运动周期公式。

【重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难点:偏离平衡位置位移的概念及一次全振动中各量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知识目标:引入新的运动——机械振动

前面已学过的运动:

按运动轨迹分:直线运动按速度特点分:匀变速

曲线运动非匀变速

自然界中还有一种更常见的运动:机械振动

二.机械振动

在自然界中,经常观察到一些物体来回往复的运动,如吊灯的来回摆动,树枝在微风中的摆动,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运动具有什么特点。

这些运动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都在这个中心位置两侧往复运动。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当物体不再往复运动时,都停在这个位置,我们把这一位置称为平衡位置。(标出平衡位置)

平衡位置是指运动过程中一个明显的分界点,一般是振动停止时静止的位置,并不是所有往复运动的中点都是平衡位置。存在平衡位置是机械运动的必要条件,有很多运动,尽管也是往复运动,但并不存在明显的平衡位置,所以并非机械振动。

如:拍皮球、人来回走动

注意:在运动过程中,平衡位置受力并非一定平衡!如:小球的摆动

总结:机械振动的充要条件:1、有平衡位置 2、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机械振动

钟摆、心脏、活塞、昆虫翅膀的振动、浮标上下浮动、钢尺的振动

三.回复力

1)回复力

机械振动的物体,为何总是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运动

结论:受到一个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

观察:振子在平衡位置右侧时,有一个向左的力,在平衡位置左侧时,有

一个向右的力,这个力总是促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

总结: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它的作用是总使振子回复到平衡位置,这样的

力我们称之为回复力。

(在平衡位置时,回复力应该为零)

回复力: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的力,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特点:1.是效果力。(按效果命名的力)

2.可以是某个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还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

2)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

由于振子总是在平衡位置两侧移动,如果我们以平衡位置作为参考点来研究振子的位移就更为方便。这样表示出的位移称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它的大小等于物体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方向由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位置。(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用x表示。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区别: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以平衡位置为起点,以平衡位置为参考位置。

某段时间内的位移,是默认以这段时间内的初位置为起点。

四.简谐运动

弹簧振子。一个滑块通过一个弹簧连在底座上,底座上有许多小孔,和一个皮管相连,对着皮管吹气,底座上喷出的气流会使振子浮在底座上

方,从而达到减小摩擦的作用,和前面的气垫导轨相似。

演示:弹簧振子的运动,结论:是机械振动。

树枝的振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而弹簧的振动具有规律性。接下来研究弹簧振子振动的规律。

对弹簧振子振动规律的研究:

1、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F与x之间的关系。

大小关系:根据胡克定律,F=k|x|

方向关系:F与x方向相反,取定一正方向后可得,F=-kx

总结:F=-kx

2、弹簧振子运动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分析

结合右图分析振子在一次全振动中回复力F、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x、加速度a、速度V的大小变化情况及方向。

1)A→Ox↓,方向由O向A

F↓,方向由A向O

a↓,方向由A向O

V↑,方向由O向A

振子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A′O A 2)在O位置,x=0,F=0,a=0,V最大;

3)O→A′x↑,方向由O向A′

F↑,方向由A′向O

a↑,方向由A′向O

V↓,方向由O向A′

振子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

4)在A′位置,x最大,F最大,a最大,V=0

5)A′→Ox↓,方向由O向A′

F↓,方向由A′向O

a↓,方向由A′向O

V↑,方向由O 向A′

振子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

6)在O位置,x=0,F=0,a=0,V最大;

7)O→Ax↑,方向由O向A

F↑,方向由A向O

a↑,方向由A向O

V↓,方向由O向A

振子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

8)在A位置,x最大,F最大,a最大,V=0

3、简谐运动定义

弹簧振子由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和回复力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导致其速度、加速度等都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形成的运动是一种简单而和谐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简谐运动。

定义: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条件:1.有回复力。2.F=-kx

证明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的运动是简谐运动。

证明步骤:1、找平衡位置

2、找回复力

3、找F=kx

4、找方向关系

五、课堂小结

概念:机械振动、回复力、平衡位置、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谐运

动、简谐运动的特点

方法:如何证明某个运动是简谐运动

六、思考题

1、试证明水面上木块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2、试证明:A木块降到最低点时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

(一)3、如图,m和M两木块通过弹簧连接,现将m用力下压,欲使m

弹起时,刚好M对地面压力为0,m应下压的距离是多少(弹簧的劲

度系数为k)

二、振幅、周期和频率

【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一次全振动、振幅、周期和频率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什么是振动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4.掌握用秒表测弹簧振子周期的操作技能.

拔高目标:

1、知道位移和振幅的区别

2、知道周期(频率)和振幅无关

3、知道弹簧振子的周期公式

4、能利用弹簧振子的周期性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实验说明周期和振幅无关

【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入

观察表明:简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与我们学过的匀速圆周运动相似,所以研究简谐运动时我们也有必要像匀速圆周运动一样引入周期、频率等物理量,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描述简谐运动的几个物理量[板书:振幅、周期和频率]

二、振幅

1.引入振幅。

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把弹簧振子从平衡位置拉下不同的距离.

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

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为了方便我们描述物体振动的强弱,我们引入振幅.

①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

②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③振幅的单位是米.

2.分析振幅与位移的区别

问题:振幅越大,物体的振动越强,能否说物体的位移越大

物体在远离平衡位置的过程中,振幅逐渐增大

a.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b.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c.位移是矢量,但振幅是标量.

d.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三、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由于简谐运动具有周期性,故只要研究一次完整的运动就可以反应全部的情况。

一次完整的运动我们称为一次全振动。

从A 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A′→O→A→O→A′]

两次以同样的速度经过同一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误解:两次经过同一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 2、周期和频率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秒.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f

1 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大,振动越慢,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四、 周期和振幅无关

问题:如果改变振幅,周期是否改变

实验:用一个大的电子钟,改变振幅,分别记一下半分钟内振动的次数。(在尺上标下平衡位置,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结论:周期与振幅无关。 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定性实验:改变振子质量,改变弹簧劲度系数。

结论:与振子质量和弹簧有关。(k

m T π

2=) 推导:只要振子系统确定了,其周期就是一个固定值,不会改变!除了弹簧振子外,其他的振动物体也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我们把一个振动物体的周期称之为固有周期,其频率称为固有频率。

生活中的现象:吉他弦或其他琴弦。 前提:音调高低是由频率决定。

现象:用力拨动琴弦,拨的幅度不同,声音大小不同,但音调高低都一样。即振幅不影响频率。

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m)是标量 振幅(A ) 表示振动的强弱

等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周期(T ) 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

1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Hz)T=

f

频率(f) 当周期T与频率f是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决定时,叫固有周

期或固有频率

小结

1.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动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2.当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一次全振动;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3.由于物体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也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六、课堂思考及课后思考题

1、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走的路程是几倍的振幅

半个周期,是否一定走2倍的振幅

1/4个周期,是否一定走一个振幅

2、一质点在平衡位置O附近做简谐运动,它离开平衡位置向N点运动,经s第一次经过N点,再经过s第二次通过N点,则该质点的周期为多少s该质点再经过多少s第三次经过N点

3、如图所示,振动质点做简谐运动,先后以相等而反向的加速度经过

a、b两点时,历时2 s,过b点后又经2 s,仍以相同加速度再经

b点,其振动周期为________.

三、简谐运动的图象

【教学目标】

1、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2、利用振动图象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

3、会将振动图象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 有关的物理量。(速度v ,加速度a ,恢复力F 。)

4、观察砂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2.难点:振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质点做直线运动时,x-t 图象形象地说明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若以质点的初始位置为坐标原点,x 表示质点的位移。

提问1: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如何并画出位移-时间的图象。

提问2:x-t 图象是抛物线,其图象的横纵坐标、原点分别表示什么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什么

答2: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坐标原点表示计时、位移起点。物体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物体做简谐运动,是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又是什么样的呢这正是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二、图象的形成 方法1、频闪照相

前边我们已经知道对于频闪照片:是每隔相等的时间,给物体照一次相,我们假设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t0,则照片上记录的是每隔时间t0振子所在的位置.

列表、读数,把对应于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

第一个2

1

周期 时间t 0 t 0

2t 0 3t 0 4t 0 5t 0 6t 0 位移x (mm)

-10

第二个

2

周期 时间t 6t 0 7t 0 8t 0 9t 0 10t 0 11t 0 12t 0 位移x (mm)

-10

方法2:砂摆

演示:下面的木板不动,让砂摆振动。

1.砂在木板上来回划出一条直线,说明振动物体仅仅只在平衡位置两

侧来回运动,但由于各个不同时刻的位移在木板上留下的痕迹相互重叠而

呈现为一条直线。

2.砂子堆砌在一条直线上,堆砌的沙子堆,它的纵剖面是矩形吗

学生答:砂子不是均匀分布的,中央部分(即平衡位置处)堆的少,在

摆的两个静止点下方,砂子堆的多(如图2),因为摆在平衡位置运动的最快。

讲解:质点做的是直线运动,但它每时刻的位移都有所不同。如何将不同时刻的位移分别显示出来呢

演示:让砂摆振动,同时沿着与振动垂直的方向匀速拉动摆下的长木板

现象:原先成一条直线的痕迹展开成一条曲线。

二、图象的物理意义

1.x-t图线是一条质点做简谐运动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振动图象的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t,因此,它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的两侧来回做直线运动。

3.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还是余弦曲线,这决定于t=0时刻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t=T/4处,位移x最大,此时位移数值为振幅A,在t=T/8

角形。要强调图线为正弦曲线。)

三、简谐运动图象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通过图5振动图象,回答直接描述量。

答:振幅为5cm,周期为4s,及t=1s,x=5cm,t=4s,x=0等。

1.直接描述量:

①振幅A;②周期T;③任意时刻的位移t。

2.间接描述量:(请学生总结回答)

③x-t图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等于V。

例:求出上图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角及t=5s时的瞬时速度。(请同学计算并回答)

t=5s,x=5cm处曲线的斜率为0,速度v=0。

四、从振动图象中的x分析有关物理量(v,a,F)

简谐运动的特点是周期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在空间上有往复性,即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的变加速(或变减速)运动;在时间上有周期性,即每经过一定时间,运动就要重复一次。我们能否利用振动图象来判断质点x,F,v,a的变化,它们变化的周期虽相等,但变化步调不同,只有真正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才能进一步判断质点的运动情况。

例:图6所示为一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

分析:

①求A,f

②求t=0时刻,单摆的位置;

③若规定振子以偏离平衡位置向右为正,求图中O,A,B,C,D各对

应振动过程中的位置;

④t=,对质点的x,F,v,a进行分析。

⑤画出3-4秒内的图像

①由振动图象知A=3cm,T=2s,

②t=0时刻从振动图象看,x=0,质点正摆在E点即将向G方向运动。

③振动图象中的O,B,D三时刻,x=0,故摆都在E位置,A为正的最

大位移处,即G处,C为负的最大位移处,即F处。

④t=,x=-3cm,由F=-kx,F与X反向,F∝X,由回复力F为正的最大

值,a∝F,并与F同向,所以a为正的最大值,C点切线的斜率为

零,速度为零。

由F= -kx,F=ma,分析可知:

1.x>0, F<0, a<0;x<0, F>0, a>0。

2.x-t图线上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v;v-t图线上一点切线的斜率等于a。

3.x,v,a的变化周期都相等,但它们变化的步调不同。

五、应用:

心电图地震仪绘制的图线

六、课堂小结

1.简谐运动的图象表示做简谐运动的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曲线,不是质点运动的轨迹。

2.从振动图象可以看出质点的振幅、周期以及它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3.凡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速度v,加速度a,回复力F等)都可按位移x展开,均可在图象上得到间接描述,为进一步分析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奠定基础。

七、板书设计

简 1.图象

运 2.物理意义: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动 3.从图象上直接看出的振动情况有:

的①任意时刻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或由振动位移判定对应的时刻.

图②振动周期T,振幅A

象③任意时刻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

④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

4.应用——心电图、地震监测仪等

四、单摆

【教学目标】

1.理解单摆振动的特点及它做简谐运动的条件;

2.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周期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结

论的能力。

3.掌握并学会应用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

【重点、难点分析】

1.本课重点在于掌握好单摆的周期公式及其成立条件。

2.本课难点在于单摆回复力的分析。

解决方案:对于重点内容通过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印象。本课难点在于力的分

析上,由教师画好受力分析图,用彩粉笔标示,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这部分

内容属于A类要求及了解内容,只要使大部分学生能明白基本过程即可,重

在强调最后结论。

【教学过程】

一、单摆振动的特点(回复力和平衡位置)

1、单摆及其平衡位置

一根绳子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球。物理上的单摆,是在一个固定的悬点下,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住一个一定质量的质点,在竖直平面内小角度地摆动。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单摆.

问题:为什么对单摆有上述限制要求呢

①线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使摆线有一定的长度而无质量,质量全部集中在摆球上.

②线长比球的直径大得多,可把摆球当作一个质点,只有质量无大小,悬线的长度就是摆长.

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另外,单摆绳要轻而长,球要小而重都是为了减少阻力。

2、单摆的回复力

答:单摆的回复力由绳的拉力和重力的合力来提供。分析过程:1、不可能

是重力或绳子的拉力。2、不可能是重力和拉力的合力。

①在研究摆球沿圆弧的运动情况时,要以不考虑与摆球运动方向垂直的

力,而只考虑沿摆球运动方向的力,如图乙所示.

②因为F′垂直于v,所以,我们可将重力G分解到速度v的方向及垂

直于v的方向.且G1=Gsinθ=mg sinθG2=G cosθ=mg cosθ

③说明:正是沿运动方向的合力G1=mg sinθ提供了摆球摆动的回复力.

二、单摆振动是简谐运动

推导:在摆角很小时,sin θ=

l

x 又回复力F=mg sin θ F=mg ·

l

x

(x表示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l表示单摆的摆长)

在摆角θ很小时,回复力的方向与摆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大小成正比,单摆做简谐运动.

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那么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既然单摆做的是简谐运动,它振动的图象也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三、单摆的周期

1、周期与振幅无关

[演示1]摆角小于5°的情况下,把两个摆球从不同高度释放。 现象:摆球同步振动,说明单摆振动的周期和振幅无关。 2、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

[演示2]将摆长相同,质量不同的摆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现象:两摆球摆动是同步的,即说明单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无关。 那么就可以用这两个单摆去研究周期和振幅的关系了,在做之前还要明确一点,振幅是不是可任意取这个实验主要是为研究属于简谐运动的单摆振动的周期,所以摆角不要超过5°。

3、刚才做过的两个演示实验,证实了单摆振动周期和摆球质量、振幅无关,那么周期和什么有关由前所说这两个摆摆长相等,如果L 不等,改变了这个条件会不会影响周期

[演示3]

取摆长不同,两个摆球从某一高度同时释放,注意要α<5°。

现象:两摆振动不同步,而且摆长越长,振动就越慢。这说明单摆振动和摆长有关。

具体有什么关系呢实验,将摆长变为原来的四倍,再测周期。荷兰物理学家通过精确测量得到单摆周期公式:

4、单摆周期的这种与振幅无关的性质,叫做等时性。单摆的等时性是由伽利略首先发现的。(此处可以讲一下伽利略发现单摆等时性的小故

事。)钟摆的摆动就具有这种性质,摆钟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据说这种等时性最早是由伽利略从教堂的灯的摆动发现的。如果条件改变了,比如说(拿出摆钟展示)这个钟走得慢了,那么就要把摆长调整一下,应缩短L ,使T 减小;如果这个钟在北京走得好好的,带到广州去会怎么样由于广州g 小于北京的g 值,所以T 变大,钟也会走慢;同样,把钟带到月球上钟也会变慢。

5、思考:用空心铁球内部装满水做摆球,若球正下方有一小孔,水不断从孔中流出,从球内装满水到水流完为止的过程中,其振动周期的大小是______.

A.不变

B.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再回到原值

D.先变小后变大再回到原值

四、几种非常规摆 1、双线摆

2、弧形槽内的摆

五、小结

1.单摆是一种理想化的振动模型,单摆振动的回复力是由摆球重力沿圆弧切线方向的分力mg sin θ提供的.

2.在摆角小于5°时,回复力F=-

l

mg

x.单摆的振动可看成简谐运动. 3.单摆的振动周期跟振幅、摆球质量的大小无关,跟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跟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即T=2π

l

g .

六、板书设计

摆线—结实的不可伸长的细线,线长比球的直径大得多

摆球—选用密度大的实心球

理论证明:(θ很小时)

①回复力F=mg sin θ

单 ②单摆在摆 ②F 与x方向相反

摆 角很小时 ③F =x l

mg

-

实验验证:用砂摆的图象验证

③单摆的周期 与振幅无关——等时性

T =2g

L

π

与摆长的二次方根成正比 与重力加速度的二次方根成反比

七、思考题

①组成

1.如图为一双线摆,二摆线长均为l,悬点在同一水平面上,使摆球A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振动,当A球从平衡位置通过的同时,小球B在A球的正上方由静止放开,小球A、B刚好正碰,则小球B距小球A的平衡位置的距离等于多少

2.如右图所示,光滑轨道的半径为2m,C点为圆心正下方的点,A、B两

点与C点相距分别为6cm与2cm,a、b两小球分别从A、B两点由静止同

时放开,则

两小球相碰的位置是_______.

点点右侧点左侧 D.不能确定

3.一个摆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

B.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

C.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

D.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

4.一个单摆挂在电梯内,发现单摆的周期增大为原来的2倍,可见电梯在做加速运动,加速度a为_______.

A.方向向上,大小为g/2

B.方向向上,大小为3g/4

C.方向向下,大小为g/4

D.方向向下,大小为3/4g

五、简谐运动的能量

阻尼振动

【教学目标】

1.知道振幅越大,振动的能量(总机械能)越大;

2.对单摆,应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定量计算;

3.对水平的弹簧振子,应能定量地说明弹性势能与动能的转化;

4.知道什么是阻尼振动和阻尼振动中能量转化的情况.

5.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实际发生的振动看作简谐运动.

【教学重点】

1.对简谐运动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具体分析.

2.什么是阻尼振动.

【教学难点】

关于简谐运动中能量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演示:取一个单摆,将其摆球拉到一定高度后释放,观察它的单摆摆动,最后学生概括现象;

2.现象:单摆的振幅会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

3.教师讲解引入:实际振动的单摆为什么会停下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板书:简谐运动的能量阻尼振动.

二、新课教学

1.简谐运动的能量

(1)用多媒体模拟:

水平弹簧振子在外力作用下把它拉伸,松手后所做的简谐运动.

单摆的摆球被拉伸到某一位置后所做的简谐运动;如下图甲、乙所示

(2)试分析弹簧振子和单摆在振动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填入表格.

振子的运动A→O O→A′A′→O O→A

能量的变化动能增大减少增大减少势能减少增大减少增大总能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单摆的运动A→O O→A′A′→O O→A

能量的变化动能增大减少增大减少势能减少增大减少增大总能不变不变不变不变

(4)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思考题:

①弹簧振子或单摆在振幅位置时具有什么能该能量是如何获得的

②振子或单摆在平衡位置时具有什么能该能量又是如何获得的

③为什么在表格的总能量一栏填不变

(5)学生讨论后得到:

①弹簧振子或单摆在振幅位置时具有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这些能量是由于外力对振子或摆球做功并使外界的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或重力势能储存起来.

②在平衡位置时振子或摆球都具有动能,这个能量是由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

③因为在振子和摆球的振动过程中,只有弹力或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6)教师总结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点总结

一. 教案内容: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本章知识复习归纳 二. 重点、难点解读 (一)机械振动 物体(质点)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就叫做机械振动,物体能够围绕着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必然受到使它能够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即回复力。回复力是以效果命名的力,它可以是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也可以是几个力的合力。 产生振动的必要条件是:a、物体离开平衡位置后要受到回复力作用。b、阻力足够小。 (二)简谐振动 1. 定义:物体在跟位移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研究简谐振动物体的位置,常常建立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原点的坐标系,把物体的位移定义为物体偏离开坐标原点的位移。因此简谐振动也可说是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相反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即F=-kx,其中“-”号表示力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2. 简谐振动的条件:物体必须受到大小跟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的回复力作用。 3. 简谐振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有关机械运动的概念和规律都适用,简谐振动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周期性运动,它的位移、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以及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 (三)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简谐振动是一种周期性运动,描述系统的整体的振动情况常引入下面几个物理量。 1. 振幅:振幅是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常用字母“A”表示,它是标量,为正值,振幅是表示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振幅的大小表示了振动系统总机械能的大小,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而总机械能守恒。 2. 周期和频率,周期是振子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频率是一秒钟内振子完成全振动的次数。振动的周期T跟频率f之间是倒数关系,即T=1/f。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是描述振动快慢的物理量,简谐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物体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所以又叫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四)单摆:摆角小于5°的单摆是典型的简谐振动。 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悬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忽略线的伸缩和质量,球的直径远小于悬线长度的装置叫单摆。单摆做简谐振动的条件是:最大摆角小于5°,单摆的回复力F是重力在圆弧切线 方向的分力。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由公式可知单摆做简谐振动的固有周期与振幅,摆球质量无关,只与L和g有关,其中L是摆长,是悬点到摆球球心的距离。g是单摆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在有加速度的系统中(如悬挂在升降机中的单摆)其g应为等效加速度。 (五)振动图象。 简谐振动的图象是振子振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所建坐标系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

高中物理_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授课人:授课时间:2015年3 月 课题感应电动势与电磁感应定律课型新课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三维)1.通过实验演示经历探究感应电动势的存在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里感应电动势,并能判断其方向。 2.通过对 t? ?Φ ?Φ Φ、 、的区别来体会这三个物理量的本质含义。 3.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在物理实验中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的能力。 4.经历由 t? ?Φ = ε推导θ εsin BLv =的过程,让学生再次体会感应电动势的产生 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感应电动势物理本质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理解 难点: 1、如何设计探究实验定性研究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2. t n E ? ?Φ =和E=BLv sinθ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讲授法教学器材 演示用:大型示教电流计;线圈;导线 学生用:灵敏电流计;线圈;条形磁铁;导线。 教学构想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前面几节是从感应电流的角度来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这节课以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为新课导入,在此进一步深入到感应电动势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所以,在引课时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有电流就得有电动势,从而引入感应电动势的概念。然后采用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动手做实验,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找出规律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过程。对于公式,让学生自己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动手推导,使学生深刻理解。 教学流程1.感应电动势:创设问题情景→设计问题→迁移类比→回答问题→定义概念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评估→总结规律→规律应用

高二物理第九章机械振动-单摆知识点总结练习题

核心出品 必属精品 免费下载 三、单摆 1、单摆:在细线的一端拴一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 的伸缩和质量可以忽略,线长又比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做单摆 2、单摆是实际摆的理想化模型 3摆长:摆球重心到摆动圆弧圆心的距离 L=L0+R 4偏角:摆球摆到最高点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偏角一般小于5°) 2、单摆的回复力:平衡位置是最低点 ,kx F -=回 回复力是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大小为mg sin θ,方向沿切线指向平衡位置 单摆的周期只与重力加速度g 以及摆长L 有关。所以,同一个单摆具有等时性

重力加速度g:由单摆所在的空间位置决定。 纬度越低,高度越高,g 值就越小。不同星球上g 值也不同。 单摆作简谐运动时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在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小球摆动到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平衡位置时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若取最低点为零势能点,小球摆动的机械能等于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也等于平衡位置时的动能。 例一:用下列哪些材料能做成单摆( AF ) 悬线:细、长、伸缩可以忽略摆球:小而重(即密度大) A.长为1米的细线 B 长为1米的细铁丝 C.长为0.2米的细丝线 D.长为1米的麻绳 E.直径为5厘米的泡沫塑料球 F.直径为1厘米的钢球 G.直径为1厘米的塑料球 H.直径为5厘米的钢球 例2.一摆长为L 的单摆,在悬点正下方5L/9处有一钉子,则这个单摆的周期是多少? 例3、有人利用安装在气球载人舱内的单摆来确定气球的高度。已知该单摆在海平面处的周期是T 0,当气 球停在某一高度时,测得该单摆周期为T 。求该气球此时离海平面的高度h 。把地球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 g L T π 35=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 第十一章 机械振动 第1节 简谐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4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物理知识和方法相结合,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探究课。知识层面主要从振动的定义、振动图像的得到、猜想和验证等方面展开探究,这其中涉及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图像法、猜想和验证等物理探究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体系的展开和物理探究方法的展开完全是糅合在一起的。理论探究侧重学生思维能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比实验探究更具难度,因此本节课的理论探究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探究,主要采用了①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和迁移②层层递进的问题分解这两种方法来加以引导。学生分组活动的两个实验,一是用特殊值法验证猜想,一是沙漏直接记录法得到x-t图,这两种方法都不是最精确的方法,而课堂中却把最精确的频闪照片方法和位移传感器的记录和验证方法作为演示实验,这样做是为了给学生这样一种观点:科学探究不是遥不可及,不一定要借助很先进的工具和仪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好方法。整节课以方法为线索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探究过程加以链接,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又学习了物理方法,体验提出问题——探索方法(思考设计、类比迁移)——应用方法(知识与方法的领会)——解决问题(知识与方法的获得)的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簧振子,理解振动的平衡位置和位移。 2、知道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知道简谐运动及其图象。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简谐运动图象的绘制,认识简谐运动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简谐运动图象的绘制,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图象中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审美能力(逐步认识客观存在的简洁美、对称美等)。 教学重点: 理解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 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综合问题讲课教案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电磁感应综合问题,涉及力学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功、动能定理、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等)、电学知识(如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直流电路知识、磁场知识等)等多个知识点,其具体应用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思考方向是: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感应电动势变化 →……,周而复始,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运动状态。要画好受力图, 抓住 a =0时,速度v 达最大值的特点。 (2)功能分析,电磁感应过程往往涉及多种能量形势的转化。例如:如图所示中的金属棒ab 沿导轨由静止下滑时,重力势能减小,一部分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最终在R 上转转化为焦耳热,另一部分转化为金属棒的动能.若导轨足够长,棒最终达到稳定状态为匀速运动时,重力势能用来克服安培力做功转化为感应电流的电能,因此,从功和能的观点人手,分析清楚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转化的关系,往往是解决电磁感应问题的重要途径. 【例1】 如图1所示,矩形裸导线框长边的长度为2l ,短边的长度为l ,在两个短边上均接有电阻R ,其余部分电阻不计,导线框一长边与x 轴重合,左边的坐标x=0,线框内有一垂直于线框平面的磁场,磁场的感应强度满足关系)sin( l x B B 20π=。一光滑导体棒AB 与短边平行且与长边接触良好,电 阻也是R ,开始时导体棒处于x=0处,从t=0时刻起,导体棒AB 在沿x 方向的力F 作用下做速度为v 的匀速运动,求: (1)导体棒AB 从x=0到x=2l 的过程中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 (2)导体棒AB 从x=0到x=2l 的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热量。 答案:(1))() ( sin v l t R l vt v l B F 203222220≤≤= π (2)R v l B Q 32320= 【例2】 如图2所示,两条互相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位于水平面内,它们之间的距离为l =0.2m ,在导轨的一端接有阻值为R=0.5Ω的电阻,在x ≥0处有一与水平面垂直的均匀磁场,磁感强度B=0.5T 。一质量为m=01kg 的金属杆垂直放置在导轨上,并以v 0=2m/s 的初速度进入磁场,

高中物理选修-4知识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解析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简谐振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二、知识点说明 1.弹簧振子(简谐振子): (1)平衡位置:小球偏离原来静止的位置; (2)弹簧振子:小球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是一种机械 运动,这样的系统叫做弹簧振子。 (3)特点:一个不考虑摩擦阻力,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不考虑振子的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2.弹簧振子的位移—时间图像 弹簧振子的s—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如图所示。 3.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1)简谐运动: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像(x-t图像)是一条正弦曲线,这样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 (2)应用:心电图仪、地震仪中绘制地震曲线装置等。 三、典型例题

例1:简谐运动属于下列哪种运动( ) A.匀速运动 B.匀变速运动 C.非匀变速运动 D.机械振动 解析:以弹簧振子为例,振子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并且平衡位置处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的过程中,由F=-kx可知,振子的受力是变化的,因此加速度也是变化的。故A、B错,C正确。简谐运动是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机械振动,D正确。 答案:CD 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二、知识点说明 1.描述简谐振动的物理量,如图所示: (1)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2)全振动:振子向右通过O点时开始计时,运动到A,然后向左回到O,又继续向左达到,之后又回到O,这样一个完整的振动过程称为一次全振动。 (3)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符号T表示,单位是秒(s)。 (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符号用f表示,且有,单位是赫兹(Hz),。 (5)周期和频率都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越小,频率越大,振动越快。 (6)相位:用来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2.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机械振动全章同步教学案

1 第九章 机械振动 第一节 简谐运动 【目 标】 1、什么是简谐运动?什么是回复力? 2、掌握简谐运动的特点和各量的变化规律 【知识清单】 1、机械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所做的往复运动叫机械振动 2、回复力: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并使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回复力 注意:回复力是效果力,是物体所受力的合力或合力的分力 3、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力作用下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2)简谐运动的特征: 回复力F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其大小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公式:kx F -= 加速度a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其大小与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公式:m kx a - = (3)各量的方向特点: 位移x :方向偏离平衡位置 回复力F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加速度a :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速度v :除两个端点外的任何位置,速度有两个可能的方向 (4)各量的大小变化规律 所以:简谐运动是加速度变化的变速运动。 (5)简谐运动的对称性: 在简谐运动中对称的两个点有如下的几个关系: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回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加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的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动量的大小相等,方向可能相同可能相反;动能的大小相等; 【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实例分析】音叉叉股的上各点的振动,弹簧片上各点的振动,钟摆摆锤的振动等 【实际意义】简谐运动是最简单的振动形式,要研 究振动只有从简谐运动开始 【经典例题】 测试点一:机械振动 例1:下列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振动( ) A 、在水面上随波运动的小舟 B 、在地面上拍打的篮球 C 、摩托车行驶时的颠簸 D 、秋千的运动 例2、关于振动的平衡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位移为零 B 、回复力为零 C 、加速度为零 D 、合力为零 E 、速度最大 测试点二 简谐运动中各量的方向 例3、弹簧振子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做简谐振动,在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 A 、振子受回复力逐渐增大 B 、振子的位移逐渐增大 C 、振子的速度逐渐减小 D 、振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例4、一个弹簧振子沿水平方向的x 轴做简谐运动,原点O 为平衡位置,在震动中某个时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 、位移与速度均为正,加速的度为负 B 、位移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 C 、位移与加速度均为正值,速度为负值 D 、位移、速度、加速度均为负值 测试点三、简谐运动的条件 例5:证明竖直弹簧振子的振动是简谐运动。 例6:如图所示的A 、B 两个物体叠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弹簧的作用下一起做简谐运动。A 的质量为M ,B 的质量为m 。当它们偏离平衡位置的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教版老教材从动力学特征的角度定义简谐运动,不符合学生用运动学特征对质点运动进行分类的认知习惯。人教版新教材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的振动”称为简谐运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简谐运动的教学。正因为如此,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认识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为线索而展开,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探究过程合理链接,实现了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定性探究和定量探究、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用物理思想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猜想结论→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误差分析”。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主要引导方式:问题链。两个探究实验分别是水摆和模拟频闪照片。设计水摆实验的目的是:(1)定性验证学生对振动图像图样的猜想;(2)让学生理解振动图象“时间轴”的展开过程。设计模拟频闪照片实验的目的是:(1)让学生体验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2)让学生经历利用假设法定量论证振动图象函数性质的过程。水摆是用饮料瓶制作而成的,实验中利用毛笔书法水写布代替照相机的底片。模拟频闪照片的实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视频播放软件获得弹簧振子振动视频的每一帧照片,根据照片记录不同时刻振子的位移并绘制振动图像。从实验结果上看,这两个实验都没有利用位移传感器精确,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建立一种观点:科学探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不一定要借助很先进的工具和仪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簧振子理想模型和简谐运动的运动学定义; (2)知道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并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理解振动图象“时间轴”的展开过程,会将底片的位移转换成振动时间。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弹簧振子振动图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和“误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高二物理电磁感应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2.知道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物理概念与规律的能力。 (二)教具 蹄形磁铁4~6块,漆包线,演示用电流计,导线若干,开关一只。 (三)教学过程 1.由实验引入新课 重做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后回答: 此实验称为什么实验?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 (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能产生磁场) 进一步启发引入新课: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可以生磁,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个猜想来设计实验,进行探索研究。 2.进行新课 (1)通过实验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提问: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 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教师展示以上实验器材,注意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课本图12—1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进一步提问: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 用小黑板或幻灯出示观察演示实验的记录表格。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 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呢? (师生讨论分析: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机械波习题含答案解析

机械振动、机械波 第一部分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新题 一、选择题 1.(09·全国Ⅰ·20)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图中P、Q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5m 和x=4.5m。P点的振动图像如图2所示。 在下列四幅图中,Q点的振动图像可能是(BC ) 解析:本题考查波的传播.该波的波长为4m.,PQ两点间的距离为3m..当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时当P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而Q点此时应处于波峰,B正确.当沿x轴负方向传播时,P点处于向上振动时Q点应处于波谷,C对。 2.(09·全国卷Ⅱ·14)下列关于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D ) A.媒质中质点振动的周期一定和相应的波的周期相等 B.媒质中质点振动的速度一定和相应的波的波速相等 C.波的传播方向一定和媒质中质点振动的方向一致 D.横波的波峰与波谷在振动方向上的距离一定是质点振幅的两倍 解析:本题考查机械波和机械振动.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和相应的波传播周期一致A正确.而各质点做简谐

运动速度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但波在介质中是匀速向前传播的,所以不相等,B错.对于横波而言传播方向和振动方向是垂直的,C错.根据波的特点D正确。 3.(09·北京·15)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类比过程中,既要找出共同之处,又要抓住不同之处。某同学对机械波和电磁波进行类比,总结出下列内容,其中的是( D ) 不正确 ... A.机械波的频率、波长和波速三者满足的关系,对电磁波也适用 B.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C.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而电磁波只有纵波 解析: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对任何波都是成立的,对电磁波当然成立,故A选项正确;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性,机械波、电磁波都是波,这些特性都具有,故B项正确;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所以机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电磁波是交替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形成的,所以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项正确;机械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但是电磁波只能是横波,其证据就是电磁波能够发生偏振现象,而偏振现象是横波才有的,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应为D。 4.(09·北京·17)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 。若在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右图所示,则该波在t=T/2时刻的波形曲线为( A ) 解析:从振动图上可以看出x=0处的质点在t=T/2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正在向下振动,四个选项中只有A图符合要求,故A项正确。 5.(09·上海物理·4)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 C )A.频率、振幅都不变B.频率、振幅都改变 C.频率不变、振幅改变D.频率改变、振幅不变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综合应用(教案)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相结合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简谐运动与简谐波,掌握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的特征及描述方法。 2、知道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相结合的综合题的题型,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一、核心知识 1、研究对象:简谐运动、简谐波 2、简谐运动与简谐波的对比 学生活动:学生先讨论课前独立填写的学案中的下表中红色内容(2分钟),然后 学生活动:①学生先小组讨论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的内容(每一类问题2分钟),然后展示要难点问题,提请全班讨论解决。②第三类题型讨论完后,总结合归纳解题基本方法。 老师活动:①老师对重点突破共同难点问题,突破方法是通过提前预设的PPT进行分析。②对学生归纳的解题方法进行提炼和深化。③强调解题规范。 1、已知波的传播和波上质点振动的部分信息,分析问题 【例1】(2016年全国Ⅲ卷,34(1))(5分)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置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m、m,P、Q开始震动后,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 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答案】BDE 【考点】波的图像,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解析】根据题意信息可得1s 0.05s 20 T ==,16m/s v =,故波长为0.8m vT λ==,找P 点关于S 点的对称点P ',根据对称性可知P '和P 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P '、 Q 两点相距15.814.630.80.82x λλ???=-= ??? ,为半波长的整数倍,所以两点为反相点,故P '、Q 两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反,即P 、Q 两点振动方向始终相反,A 错误B 正确; P 点距离S 点3194 x λ=,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时,P 点在波峰,同理Q 点距离S 点1184 x λ'=,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时,Q 点在波峰,DE 正确。 巩固练习:(2016年全国Ⅱ卷,34(2)))(10分)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cm .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5cm 处的两个质点.t=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1 s 3 t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1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求: (ⅰ)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ⅱ)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i )T =4s ,v =s ,λ=30cm (ii )50.08sin(t )26y ππ=+或者10.08cos(t )23 y ππ=+ 【解析】(i )t =0s 时,A 处质点位于波峰位置 t =1s 时,A 处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可知 1s 4 T =,T =4s … 1s 3 t =时,O 第一次到平衡位置,t =1s 时,A 第一次到平衡位置 可知波从O 传到A 用时2s 3 ,传播距离x =5cm 故波速7.5cm /s x v t ==,波长λ=vT =30cm (ⅱ)设0sin(t )y A ω?=+,可知2rad/s 2T ππω== 又由t =0s 时,y =4cm ;1s 3t =,y =0,代入得A =8cm ,再结合题意得056 ?π= 故50.08sin(t )26y ππ=+或者10.08cos(t )23 y ππ=+ 2、已知两个时刻的波形图和部分信息,分析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教案 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 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电磁感应定律应用》教案

【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 5.比较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 感生电动势 动生电动势 含 义 由于磁场发生变化而在回路 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表示长为l 的导体(无论闭合与否)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大 小 t n E ??Φ= BLv E = 非静电力 感应电场力 洛仑兹力 方 向 只能用楞次定律判别 可以用右手定则,也可用楞次定律判别 6.注意区别:磁通量Φ、磁通量的变化?Φ、磁通量的变化率t ??Φ。 ⑴Φ是状态量,是闭合回路在某时刻(某位置)穿过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当磁场与回路平面垂直时,BS =Φ。 ⑵?Φ是过程量,是表示回路从某一时刻变化到另一时刻磁通量的增量,即12Φ-Φ=?Φ。 ⑶ t ??Φ表示磁通量的变化快慢,即单位时间内磁通量的变化,称磁通量的变化率。 ⑷上述三个物理量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这一点与运动学中v 、v ?, t v ??三者相似。 【例1】(2006天津)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水平放置一个不变形的单匝金属圆线圈,规定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如图 1所示,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 t 图 图

如图 2变化时,图 3中正确表示线圈中感应电动势 E 变化的是( ) 【例2】如图所示,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金属框,质量为m ,电阻为R ,用细线把它悬挂在一个有界的磁场边缘,金属框的上半部处于磁场内,下半部处于磁场外,磁场随时间均匀变化且满足B =kt 规律.已知细线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T =2mg ,求从t =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细线会被拉断. 二、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计算 1.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θsin Blv E = ⑴上式适用导体平动,l 垂直v 、B 。 ⑵公式中L 是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有效长度。θ是v 与B 的方向夹角,若θ=90°(v ⊥B )时,则E=BLv ;若θ=0°(v ∥B )时,则E=0。 2.切割运动的若干图景: ① 部分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相对平动切割 ②部分导体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转动切割 图

高二物理机械振动练习题

《机械振动》练习题 1.图甲是利用沙摆演示简谐运动图象的装置.当盛沙的漏斗下面的薄木板被水平匀速拉出时,做简谐运动的漏斗漏出的沙在板上形成的曲线显示出沙摆的振动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已知木板被水平拉动的速度为 0.20m/s ,图乙所示的一段木板的长度为 0.60m ,则这次实验沙摆的摆长为(取g = π2)(A ) A .0.56m B .0.65m C .1.00m D .2.25m 2.如图所示,在质量为m 0的无下底的木箱顶部用一轻弹簧悬挂质量为m (m 0>m )的A 、B 两物体,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平衡后剪断A 、B 间的连线,A 将做简谐运动,当A 运动到最高点时,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A ) A .m 0g B .(m 0 - m )g C .(m 0 + m )g D .(m 0 + 2m )g 3.如图所示为一个竖直放置的弹簧振子物体沿竖直方向在A 、B 之间做简谐运动,O 点为平衡位置,A 点位置恰好为弹簧的原长。物体由C 点运动到D 点(C 、D 两点未在图上标出)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了3.0J ,重力势能减少了2.0J 。对于这段过程有如下说法: ①物体的动能增加1.0J ②C 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③D 点的位置可能在平衡位置以上 ④物体经过D 点时的运动方向可能指向平衡位置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 A .②和④ B .②和③ C .①和③ D .只有④ 4.⑴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措施中必要的或做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下列措施前的序号) A .为了便于计时观察,单摆的摆角应尽量大些 B .摆线长应远远大于摆球直径 C .摆球应选择密度较大的实心金属小球 D .用停表测量周期时,应测量单摆20~30次全振动的时间,然后计算周期,而不能把只测一次全振动时间当作周期 E .将摆球和摆线平放在桌面上,拉直后用米尺测出摆球球心到摆线某点O 间的长度作为摆长,然后将O 点作为悬点 ⑵某同学在一次用单摆测重力加 速度的实验中,测量5种不同摆长与单摆的振动周期的对应情况,并将记 录的结果描绘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图中各坐标点的标号分别对应实验中 5种不同摆长的情况.在处理数据时,该同学实验中的第_____数据点应当m B A m 甲 乙 /m 0000

高中物理《机械振动》知识梳理

《机械振动》知识梳理 【简谐振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 回复力: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 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 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 (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 (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简谐运动的描述】 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 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 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 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简谐运动的处理】 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 用运动学方法研究:简谐振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都随时间作正弦或余弦规律的变化,这种用正弦或余弦表示的公式法在高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 用图象法研究:熟练掌握用位移时间图象来研究简谐振动有关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之一。 从能量角度进行研究:简谐振动过程,系统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总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和振幅有关。 【单摆】 单摆周期公式简谐振动物体的周期和频率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的条件决定的。 单摆周期公式中的L是指摆动圆弧的圆心到摆球重心的距离,一般也叫等效摆长。【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规律是: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策动力的频率,而跟物体固有频率无关。 当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情况。 1

高中物理人教版(电磁感应)教案与典型例题解析

高中物理人教版(电磁感应)教案与典型例题解析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发 1

机械振动复习教案

机械振动复习教案 高二(4)班开课人:陈小燕时间:2013.3.28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振动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这种运动形式,掌握其运动规律和受力特点; 2、会判断物体是否做简谐运动,在具体问题中分析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动能及势 能)的变化规律; 3、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振动图象解题。 教学重难点: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振动图象解题 教学步骤: 一、简谐运动的规律 1.特点和条件 特点:运动具有往复性,具有周期性。 条件: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即回复力始终指向平衡位置);振动物体所受摩擦阻力很小。 回复力是根据效果来命名的力,可能是一个力,也可能是几个力的合力,也可能是某个力的一个分力。 平衡位置即回复力等于零的位置,亦即振动物体停止振动时所处的位置。 2.描述振动的物理量(振动的三要素) 振幅A:振动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周期指完成一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频率是振动质点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3.机械振动、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 动力学表达式:F=-kx ①

①和②都可以作为简谐运动的判别式。 4.简谐运动的周期公式 5.单摆的振动 单摆模型:将一根轻且不可伸长的细线一端固定于悬点,另一端系一质量大而体积小的钢球。 使单摆回到平衡位置的回复力F=mgsinθ 从式中可以看出,当单摆做简谐运动时,其固有周期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有关,而与摆球的质量无关,与振幅无关(在θ<5°的条件下)。 6.简谐运动的图象 图象反映振动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图象可以求出任意时刻振动质点的位移。还可以根据图象确定与位移有关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势能和动能等。 7.受迫振动、共振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受迫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而跟固有频率无关。当驱动力的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即发生共振现象。 8.振动的能量 振动系统的能量与振动的振幅有关。如果没有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在简谐运动过程中就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振动的机械能守恒。实际的振动总是要受到摩擦和阻力,因此在振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克服外界阻力做功而消耗能量,振幅会逐渐减小,最终停下来。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精品教案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精品教案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 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 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 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 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 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