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ppt课件

JACS, 2005, 127, 15696.
JACS, 2006, 128, 84.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4.4 手性磷酸—抗衡手性阴离子催化剂
JACS, 2006,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对该类催化剂的研究近年来才得到化学家的重视,并很快有机化学的 热点和前沿,但其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在1971年Wiechert就 首次报道了L-Proline可以催化分子内不对称羟醛缩合,1974年该反应被 Hajos等优化,ee值高达94%。然而,此后该类型的催化剂没有引起人们 的重视。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6、 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剂 6.1 以手性二胺为配体
配体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实 现自我 人生价 值就无 从谈起 。人生 价值就 是人生 目标, 就是人 生责任 。每承 担一次 责任
第一章、简 介
自用1966年第一个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被成功用于不对称反应至今, 不对称催化研究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2001年,Nobel化学奖授予了在该 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Knowles, Noyori和Sharpless,标志着不 对称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催化剂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催化剂应用在化学领域中,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一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
它不仅关乎着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药物和化学品的生产,还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解决全球性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而在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催化剂的应用无疑是一项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技术。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简单来说,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简单的起始原料转化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有机分子。
这一过程需要精确的控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剂等,以确保反应按照预期的方向进行,并获得高产率和高纯度的产物。
在有机合成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
例如,有些反应可能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这不仅增加了能源消耗,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降低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此外,某些反应的速率可能非常缓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而催化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自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它们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催化剂的作用机制多种多样,有的通过与反应物形成中间产物,改变反应的途径,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有的则通过提供特定的活性位点,促进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金属催化剂、酶催化剂和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等。
金属催化剂如钯、铂、铑等,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催化性能,在许多有机反应中表现出色。
例如,钯催化剂在 Suzuki偶联反应中被广泛应用,用于构建碳碳键。
酶催化剂则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在生物有机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如脯氨酸等,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制备和修饰,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催化剂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还可以改善反应的条件,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以工业生产中的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为例,如果没有合适的催化剂,这个反应需要在非常高的温度下进行,不仅能耗巨大,而且容易发生爆炸等危险。
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方法

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方法有机合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合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催化剂选择。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加速反应速率、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方法。
一、金属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应用广泛。
其中,过渡金属催化剂是最常见的一类。
它们能够通过配位或氧化还原反应参与反应过程,并提供一个活性中心,促进反应进行。
常见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包括钯、铑、铂、铜等。
以钯催化的反应为例,钯催化的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钯催化的氢化反应可以将不饱和化合物转化为饱和化合物,常用于合成药物、香料和高分子材料等。
此外,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也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将两个不同的有机物通过碳-碳键的形成连接在一起。
二、酶催化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催化特定的有机反应。
酶催化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例如,脱氢酶可以催化醇的氧化反应,将醇转化为酮或醛。
这种反应在合成药物和香料中广泛应用。
另外,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也是有机合成中的研究热点,可以合成具有手性的有机分子。
三、非金属有机催化剂除了金属催化剂和酶催化外,还有一类非金属有机催化剂也在有机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通常是有机小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氢键、离子键或共价键与底物反应,催化反应进行。
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具有底物广泛性、高效性和可重复使用性的优点。
例如,有机碱是一类常见的非金属有机催化剂。
它们可以催化酯的加成反应、酰基转移反应和酯的酯交换反应等。
此外,有机酸也是一类常用的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可以催化醇的酯化反应和酸催化的环化反应等。
四、辅助剂的应用在有机合成反应中,还常常使用一些辅助剂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辅助剂可以改变反应体系的酸碱性、溶剂极性和反应条件等,从而促进反应进行。
常见的辅助剂包括溶剂、碱和还原剂等。
溶剂的选择对反应速率和产率有很大影响。
L-脯氨酸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L-脯氨酸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刘杰 (有机化学)摘要:有机小分子有着不含贵金属、温和、廉价、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其应用已成为催化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有机小分子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是目前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Michael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形成碳碳键的反应。
近来,许多手性小分子催化剂被用于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脯氨酸作为一种结构简单而且含量丰富的手性小分子催化剂在多种不对称催化反应中表现出的非常好的催化性能。
本文的主要工作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脯氨酸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进行了研究:(1)设计并制备了四种Merrifield树脂负载的含脯氨酸单元的手性小分子催化剂,经过实验,发现其中一种在催化Michael加成反应时是非常有效的,当使用5 mol%的该催化剂来催化环己酮和取代硝基苯乙烯时,产率最高可以达到92 %,ee值最高可以达到98 %,d. r.值最高可以达到99:1。
另外该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5次以上,产率上只有很小的减少,而ee值基本不发生改变。
(2)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糖-四氢吡咯催化剂,通过“Click”反应将 D-glucose 骨架与四氢吡咯连接在一起,在催化 Michael 加成反应时取得了良好效果,仅需要10 mol%的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室温下反应24小时,产率高达98 %,ee 值大于99 %,d. r.大于99:1。
以上结果与一些天然氨基酸催化的Michael加成反应相比,不仅提高了产率和立体选择性,而且扩大了底物的范围,增大了反应的广谱性。
另外,我们还对功能化离子液体系中发生的 Heck 反应进行了研究。
设计并制备了三种功能化离子液,其中一种在催化Heck反应时非常有效。
该离子液既可作为配体又可作为碱。
在优化条件下,产率较高,且循环六次产率基本没有发生改变。
关键词: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脯氨酸衍生物,Heck 反应,功能化离子液,Pd粉L-Proline’s derivatives Catalyzed AsymmetricMichael AdditionJie Liu(Organic Chemistry)Abstract:Organic catalysts without noble metal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talytic reaction, due to their moderate effect, cost efficiency, environment friendly and other advantages. 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reaction is an increasingly active area in oraganic sythesis.The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bon-carbon bond-forming reactions in organic synthesis. Asymmetric organocatalytic Michael addition has attracted intense interests in the recent few years due to its stability, cheapness and the generation of multiple chiral centers in a single step. Recently, quite a number of small chiral organic molecule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stereoselective catalysts for asymmetric Michael reactions. Proline has been gradually recognized as a simple, abundant and powerful chiral catalyst for many asymmetric reactions.In this context,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is studied from two sides as following.(1) One of the four Merrifield resin-supported pyrrolidine-based chiral organocatalysts,through A3-coupling reaction linkage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found to be highly effective catalysts for the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of ketones with nitrostyrenes. The reactions gen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good yields (up to 98 %), excellent enantioselectivies (up to 98 % ee) and high diastereoselectivities (up to 99:1 d.r.). In addition, the catalysts can be reused at least five times without a significant loss of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ereoselectivity.(2) A modular sugar-based pyrrolidine was prepared and was found to be a highly enantioselective and cooperative organocatalyst for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ketones to nitrostyrenes. In the presence of 10 mol% of the organocatalysts,a pyrrolidine unit anchored to a natural D-glucose backbone through click chemistry, the Michael additions of ketones to nitrostyrenes underwent smoothly to generate the corresponding adducts in good yields (up to 98 %), high enantioselectivities (up to >99 % ee) and excellent diastereoselectivities (up to >99:1 d.r.) under solvent-free reaction conditions.In contrast to the above catalysts, some natural amino acids catalyzed the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s in low yields and stereoselectivities, or the substrates are very limited.In addition, we made research on the study of Heck reaction in ionic liquids. A kind of amino-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has been prepared and investigated as ligand and base for the Heck reactions between aryl iodides and bromides with olefins in the presence of a catalytic amount of Pd submicron powder in [Bmim]PF6. The reactions gen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s in excellent yields under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The generality of this catalytic system to the different substrates also gave the satisfactory results. The key feature of the reaction is that Pd species and ionic liquids were easily recovered and reused for six times with constant activity.Keywords: Organocatalysis,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reaction, proline’s derivates Heck reaction; 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s; Pd submicron powder.目 录第一章研究背景 (2)1.1 不对称合成的意义 (2)1.2 不对称合成的方法 (3)1.3 手性催化法 (4)1.4 脯氨酸简介 (5)参考文献 (20)第二章 Merrifield树脂负载的脯氨酸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28)2.1 引言 (28)2.2 结果与讨论 (28)2.3 实验部分 (34)2.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37)参考文献 (41)第三章糖-四氢吡咯催化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的研究 (43)3.1 引言 (43)3.2 结果与讨论 (43)3.3 实验部分 (48)3.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49)参考文献 (55)第四章功能化离子液体系中钯催化的Heck反应 (57)4.1 引言 (57)4.2 结果与讨论 (58)4.3 实验部分 (63)4.4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64)参考文献 (67)附I 部分化合物谱图 (70)附录II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77)致 谢 (78)第一章 研究背景1.1 不对称合成的意义手性(chirality)一词源于希腊语,在多种学科中表示一种重要的对称特点。
新型手性双胍小分子催化剂

O R Allylic amination N Boc Boc N H Tech. Note (6) Ref (6) 86-96% ee O Et3 CO NH O O O NHMs
Biomimic decarboxylative amination
R3 H N
N N H
Mannich reaction
R O P NO 2 up to 96%ee O N O Tech. Note (3) Ref (3) R2 up to 87% ee R1 Tech. Note (2) Ref (2)
•
R 85-90% ee
产品性质稳定,易于储存; 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易于操作; 反应底物范围广,可催化多种反应类型; 催化剂无金属残留,可用于制药或香精香料生产; 高度优势的产品价格,齐全的包装规格,国内现货量充足。
N P O O Tech. Note (4) 87-98% ee Ref (4)
■ 手性五元二环胍
R2
N O F O R1 up to 99:1 d.r. 95 - > 99% ee Tech. Note (5) Ref (5b)
X R1 X = CH 2, or O up to 5.5 :1 d.r. 95 - >99% ee Tech. Note (5) Ref (5a)
Ref.: [1]. Chem. Eur. J. 2011, 17, 8363 - 8370; [2]. Chemical Commununications, 2007, 47, 5058-5060; [3]. Chem. Eur. J. 2010, 16, 12534 - 12537; [4].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5641 - 5645; [5]. a). Chem. Eur. J. 2011, 17, 3571 - 3574; b). Chem. Eur. J. 2010, 16, 779 -782; [6].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1 - 6; [7]. J. Am. Chem. Soc. 2009, 131, 7212 - 7213.
有机合成中的新型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

有机合成中的新型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促使反应进行并提高反应效率。
传统的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在有机合成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型催化剂,为有机合成提供了更多选择。
本文将重点介绍有机合成中的新型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
一、金属有机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金属有机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中,其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也随之得到研究和发展。
常见的金属有机催化剂包括铂、钯、铜等。
以铂为例,其催化剂通常采用[PtCl2(PPh3)2]和氢气的反应来实现官能团官能团还原。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种反应,如亲电加成、硝基还原等。
而钯催化剂的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催化剂为[ Pd(PPh3)4 ]、[ PdCl2(PPh3)2 ]等的氢气反应,以及钯催化下的亲电还原、硼酸盐的还原等反应。
二、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除了金属有机催化剂外,非金属有机催化剂在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的研究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碱金属催化剂和小分子有机催化剂是常见的类型。
碱金属催化剂如钠、锂等可用于官能团官能团的还原反应。
例如,钠法罗化的反应可以将酮类化合物还原成相应的醇类产物。
小分子有机催化剂如有机亚磷酰化合物、硅氢化合物等,在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中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
它们可以与底物发生反应,提供所需的氢原子或电子,催化官能团官能团还原反应的进行。
三、纳米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近年来,纳米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纳米催化剂具有特殊的形貌和结构,与传统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纳米金、纳米银等纳米金属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
其高比表面积和丰富的活性位点使得纳米催化剂具有出色的催化性能。
此外,通过调节纳米粒子的尺寸和形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催化反应的效果。
四、生物催化剂官能团官能团还原方法生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如高催化活性、温和反应条件和对环境友好等。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方法

有机合成中的不对称催化方法不对称合成方法是有机合成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在有机合成过程中,不对称催化方法能够有效地构建手性分子,为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对不对称催化方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不对称催化方法概述不对称合成是指利用手性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控制手性的生成。
目前,广泛应用的不对称催化方法包括手性配体催化、酶催化和有机小分子催化等。
手性配体催化是最常见的不对称催化方法之一。
手性配体与金属催化剂形成配合物,通过控制手性环境,实现对反应中的手性诱导。
这种方法应用广泛,不仅适用于碳碳键的构建,还适用于不对称氢化、不对称氧化和不对称复分解等反应。
酶催化是生物催化中一种重要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立体选择性,对于合成手性分子具有独特的优势。
目前,已经发现了许多催化活性高且具有不对称催化作用的酶。
有机小分子催化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不对称催化方法。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通过与底物形成非共价作用,实现对手性分子的合成。
这种方法不依赖于金属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
二、不对称催化方法的应用1. 酮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不对称酮的加成反应是不对称合成中一类重要的反应。
利用手性配体催化剂,可以将有机酮与亲核试剂反应,构建手性α-羟基酮化合物。
这种反应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和药物合成中。
2. 不对称氢化反应不对称氢化反应是一种高效的不对称催化方法。
通过合成具有手性配体的均相催化剂,可以将不对称双键氢化为手性化合物。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制药工业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
3. 不对称烯烃复分解反应不对称烯烃复分解反应是一类重要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通过合成具有手性配体的金属催化剂,可以将烯烃分解成手性化合物。
这种方法可以构建具有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是不对称合成中的关键方法。
4. 不对称氧化反应不对称氧化反应是一种重要的不对称合成方法。
通过合成具有手性配体的金属催化剂,可以将有机化合物氧化为手性化合物。
有机小分子催化合成高聚物的研究进展

h eai s i f a y ts u tr aayi a t t, ee t t a oy r o et . t erlt n hp o mls r cu ea dc tlt cii rs lcii dp lm e rp ris o c t n c v) v yn p e
C e g u6 0 4 ) h n d 1 0 1
Ab t a t sr c :Re e r h a v n e ea p ia in o r a o a ay i o y e n e i we e s a c d a c si t p l to f g n c t l ssi p lm rs t ss r n h c o n y h
有机 催化 剂 的发展 经 历 了一个 很 长 的历史 阶段 , 早 期 的氰离 子催 化安 息香 缩合 反应 到 从
近 期 发展 起来 的不对称 有机 催化 剂 催化 立 体选择 性 反应 , 类 催化剂 均 具有 很 高的催化 效 率 这 和 选 择性 。 与传 统 的金 属有 机催 化合 成 高聚 物方 法相 比, 机催 化剂 催 化 的聚合 反应 不仅条 有
剂 ,据C n o等 道,在醇 的引发下,这类催化剂在常温时的催化L 开环聚合 的转换频 on r 报 A
率 (O ) 1 , 已经 与活 性最 高 的金 属催 化剂相 媲 美 。另 外 ,这类 催 化剂 不仅 活性 高 ,而 T F为 8S ~
且 能 得 到P < .6 L DI 11 的P A,反应 为 活 性开环 聚 合 ,可 以较 为 方便 的合 成嵌 段共 聚物 。双 功 能 硫 脲 一胺 i催化L ’ l A的开 环聚 合 可 以得 到分 子量 可控 , 分子量 分 布 , 窄 由引 发 的醇封 端 的P A。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CS, 2006,Fra bibliotek4.5 手性联二萘酸催化剂
5、 手性硫脲类催化剂
6、 金属有机化合物催化剂
6.1 以手性二胺为配体
配体
6.2 双恶唑啉配体
6.3 双金属催化剂
6.4 手性-酮亚胺催化剂
6.5 手性salen络合物催化剂
谢谢大家!
4、手性联二萘酚有机磷酸催化剂 2004年,Akiyama和Terada分别在Angew和JACS上,独立地 报道了一类新的手性路易斯酸催化剂—手性有机磷酸,从而引起了 科学家的兴趣。该类催化剂有三个特点:一是其强的酸性;二是其 路易斯碱性,这两个特点使该催化剂具有路易斯酸碱特征,可以同 时激活亲核和亲电反应基质;三是分子上手性的联二萘酚单元保证 了不对称的传递。 4.1 催化Mannich-type 反应
2.2 二胺类催化剂 除酰胺体系外,L-Proline衍生的二胺-质子酸体系也是一大类基 于对L-Proline羧基进行改造所得到的催化剂。二胺中的胺(多为三 级胺)被外加质子酸质子化后,起到了与L-Proline羧基类似的作用: 一方面加速烯胺中间体的形成,另一方面通过氢键作用来稳定过渡 态。
直到2000年,美国Scripps研究所的List等发现,L-Proline也能催化 分子间的Aldol反应,并得到了良好的收率和选择性。此后,有机小分子 催化剂开始得到各国化学家的重视,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成为不对称 催化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
第二章、常见的小分子催化剂
1、 L-Proline及其类似物催化剂 L-Proline是最早发现的不对称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其结构简单, 价格低廉,研究的也最为深入。迄今,L-Proline已被发现能够催化 许多反应,并且大部分反应能够得到理想的收率和立体选择性。所 催化的反应如下所示: 1.1 直接Aldol反应
1.2 不对称Mannich反应
1.3 不对称Michael反应
1.4 不对称-胺氧化反应
JACS 2003, 125, 10808
1.5 羰基的直接-胺化反应
1.6 Baylis-Hillman反应
1.7 醛的分子内-烷基化反应
1.8 L-Proline类似物催化丙酮和对硝基苯甲醛的Aldol反应
酶是人们熟悉的另一类手性催化剂,催化活性高、反应立体专一是其 最显著的特点。但由于酶的底物专一性太强,催化应用的范围很窄,而 且酶的稳定性差,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也有一定的困难,加之某些酶需要 辅酶或培养基,使酶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与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及酶相比,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手性有机小分 子催化剂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如不含过渡金属、容易制备、价格低廉、 反应条件温和、稳定性强、对环境友好等,因此,对该催化剂的研究越 来越受到科学家的瞩目。 对该类催化剂的研究近年来才得到化学家的重视,并很快有机化学的 热点和前沿,但其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早在1971年Wiechert就 首次报道了L-Proline可以催化分子内不对称羟醛缩合,1974年该反应被 Hajos等优化,ee值高达94%。然而,此后该类型的催化剂没有引起人们 的重视。
催化机理
2.3 小肽催化剂 基于L-Proline结构,2003年Reymond等首次报道了N-末端小肽 催化的不对称Aldol反应,同年,List等也报道了一系列肽催化的不 对称直接Aldol反应。上述工作为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新颖的思路。
3、 MacMillan催化剂 2000年,MacMillan等首次报道了衍生于苯丙氨酸的手性咪唑啉 酮能高对映选择性的催化环戊二烯和不饱和醛发生的Diels-Alder反 应。
Angew. 2004, 43, 1566.;
JACS, 2004, 126, 5356.
4.2 催化Imine-amidation 反应
JACS, 2005, 127, 15696.
4.3 催化Reductive-amination反应
JACS, 2006, 128, 84.
4.4 手性磷酸—抗衡手性阴离子催化剂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
教 师:郭 炜 职 称:教 授,博士生导师
专 业:有机化学
单 位: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第一章、简
介
自用1966年第一个手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被成功用于不对称反应至今, 不对称催化研究迄今已有40年的历史。2001年,Nobel化学奖授予了在该 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三位化学家Knowles, Noyori和Sharpless,标志着不 对称催化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不对称催化的关键在于手性催化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手性过渡金 属催化剂的研究最为深入,其应用也最为广泛。但手性过渡金属催化剂 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催化剂造价昂贵、反应条件苛刻、产生环境污染和 催化剂不易回收等。
L-Proline催化机理
过渡态
2、 L-Proline衍生物作为催化剂 尽管L-Proline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某些方 面还存在局限性,如其溶解性低、催化剂负载量大、有限的催化反 应类型和底物范围。这些促进了科学家对L-Proline进行修饰,希望 设计出高活性、高立体选择性、使用范围更广泛的催化剂。 2.1 酰胺类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