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国传世名作

合集下载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 唐朝仕女图——《捣练图》》教学设计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   唐朝仕女图——《捣练图》》教学设计

中国传世名作唐朝仕女图——《捣练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捣练图》以及唐朝仕女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美术语言感受唐朝仕女图的艺术特点。

2.过程方法:通过图例解构、亲身体验、小品探究等方法,欣赏《捣练图》的艺术魅力,同时提高对唐朝仕女图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唐朝仕女图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本课是浙美版五年级上册18课中国传世名作的教学内容,将脚本内容进行整合筛选,选取唐朝人物画《捣练图》进行重点欣赏分析。

张萱的《捣练图》是中国唐代著名人物画,是一幅工笔重设色画。

系盛唐时的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家在高37厘米、长147厘米的长绢中描绘了下层妇女的捣练劳动。

通过对《捣练图》的内容、艺术手法、时代背景、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欣赏,使学生以点带面,掌握基本的欣赏方法,同时,结合图里解析、亲身体验、小品欣赏等多种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2.重难点重点:欣赏和交流《捣练图》,感受唐朝仕女图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加深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同学们如果可以穿越的话,你们想去哪个朝代?2.请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今天,洪老师带你们穿越到一个热烈而繁荣的朝代——唐朝大唐盛世,人们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看有一群忙碌的妇女,正挽着衣袖,露出纤白的手臂,披着月光,执砖击杵。

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3.同学们,这“叮咚声”是什么?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出示《捣练图》图,声音就从这张图里传出来。

(二)初步赏析,了解基本内容1.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宫廷里的女工,正在捣练。

2.“练”是什么?——是“白娟,丝帛”,是一种丝织物,需要经过锤炼才能变软。

每年入秋前,都会看到宫中妇女们忙着捣练的样子。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说课稿4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中国传世名作》说课稿4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知识。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到的传世名作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史的基本脉络,感受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他们对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有基本的认识。

但是,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名作的创作背景,分析名作的艺术特点,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特点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知识。

2.难点:对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讨论等方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画作实物等,直观地展示中国传世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世名作,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中国传世名作,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内容、艺术风格、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名作。

3.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作的欣赏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4.知识拓展:教师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艺术特点等。

5.实践与创作:学生尝试模仿名作的艺术风格,进行绘画创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3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十幅传世名画,包括唐代的《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千里江山图》、《汉宫春晓图》,元代的《富春山居图》等。

这些名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学习这些名画,学生可以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他们对传世名画的了解相对有限,可能难以理解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传世名画的认知框架,逐步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本课中的十幅传世名画,知道它们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本课中的十幅传世名画。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画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欣赏法:学生欣赏名画,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3.分析法:学生分析名画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名画资料、画具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画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中国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有什么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PPT展示本课的十幅传世名画,包括《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并简要介绍每幅画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年代、尺寸等。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欣赏和了解中国传世名画,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本单元包括《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等经典名画。

教材通过介绍这些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内容,使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他们对绘画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欣赏和理解传世名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名画的内涵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学会欣赏和评价名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难点:学会欣赏和评价名画,理解名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画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引导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名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4.实践法:让学生尝试模仿名画的绘画风格,提高绘画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名画。

3.教学资源:准备相关名画的作品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名画《清明上河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名画。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创作的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然后展示其他传世名画,如《簪花仕女图》、《洛神赋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名画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名画的理解和感悟。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5

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18 中国传世名作》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18 中国传世名作》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欣赏中国传世名作,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鉴赏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幅经典的中国传世名作,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这些作品在绘画技巧、题材内容、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他们对绘画技巧、题材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欣赏中国传世名作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作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年代、题材等。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背后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基本信息、绘画技巧等。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帮助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欣赏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介绍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进行临摹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些中国传世名作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图片,如《清明上河图》、《簪花仕女图》等。

在呈现作品时,教师简要介绍作品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创作年代、题材等。

第18 课中国传世名作

第18 课中国传世名作

课题第18 课中国传世名作类别欣赏·评述课时 2 总第 1 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对中国传世名中唐代人物画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提高对人物画的艺术审美能力,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学生培养了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

为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鉴赏与认识,安排了中国传世名作欣赏。

本课呈现了自唐宋以来不同时代多幅名作,通过对不同朝代的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别的鉴赏,让学生懂得如何欣赏不同时期,不同题材,不同表现形式,即工笔、写意、白描等类别的中国画。

教材中作品较多,需要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展开层层深入,扎实有效的欣赏活动。

教材第42页展现了两幅唐代人物画,《步辇图》和《捣练图》,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造型特点,认识画家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细致、准确的刻画来表现画面所描绘的内容。

43页和44页是两幅山水画《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通过对比欣赏分析,充分感受水墨山水的艺术神魅与文化内涵。

教材中作品较多,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补充相应资料拓展相应素材,让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体验、尝试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说,让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中国传世名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价值。

重点欣赏、交流、评述中国传世名画,感受传世名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难点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评述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一副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简单说说你搜集到的传世名作。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走进中国的传世名作,领略他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教师点击课件,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

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2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课件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丨浙美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程是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第18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本课程是浙江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材。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文化背景。

2.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和表达中国传世名作的内涵。

三、教学流程与方法1. 教学流程1.师生互动(5分钟)2.图像呈现(10分钟)3.识别和理解艺术特点(15分钟)4.艺术欣赏与表达(20分钟)5.总结与回顾(5分钟)2. 教学方法1.讲授:讲解中国传世名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

2.观摩:呈现中国传世名作图像,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艺术特点。

3.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听写相关艺术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语言技能。

4.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对中国传世名作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历史文化背景的理解。

2.学生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

五、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1.浙江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教材。

2.中国传世名作图像。

2. 评估方式1.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估。

2.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理解。

六、教学内容1. 中国传世名作中国传世名作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名作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等各个方面的观察、感悟和表现,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2. 浙美版中国传世名作浙江美术出版社推出的《浙美版美术课程》中收录了大量中国传世名作,这些名作经过了浙江美术出版社的汇编和整理,形成了适合学生学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认知和理解。

3. 教学流程和方法1.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于中国传世名作的了解程度和兴趣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 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8课中国传世名作—《五马图》丨浙美版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五马图》的艺术特点,能够欣赏并分析其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1. 《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分析。

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五马图》的图片或投影仪,以及相关的介绍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五马图》的图片或使用投影仪播放,引导学生关注作品。

2. 学生自由发表对《五马图》的初步感受和印象。

二、作品欣赏与分析(10分钟)1. 教师介绍《五马图》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五马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美感。

3.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三、实践与创作(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以《五马图》为灵感,进行一幅马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板书设计:1. 《五马图》2. 作者、创作背景3. 线条、色彩、构图美感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五马图》的艺术特点和美感。

2. 布置一道相关的绘画作业,让学生练习中国传统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五马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虹桥镇第八小学“教学规范达标”专用备课用笺
课题
十八、中国传世名作
授课日期
课时
1
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作业(活动设计)
欣赏
板书设计பைடு நூலகம்
十八、中国传世名作
教学反思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
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教学和媒体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