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无菌技术和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别离、鉴定、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
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繁多。
在这些培养基中,就营养物质而言,一般不外乎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水等几大类。
培养基的配制,一是要求在营养成分上能满足所培养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二是培养基在使用前不带菌,三是以灭菌后和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发生变化。
培养基的灭菌通常在培养基配制后进行,其目的是杀灭培养基中残存的微生物或活的生物残体,保证培养基在贮存过程中不变质,也防止其他生物对培养的污染。
一、实验目的1.掌握实验室常用玻璃器皿的清洗、干燥和包扎方法。
2.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3.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4.了解湿热和干热灭菌的原理,并掌握有关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过程。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的原理就是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从而到达灭菌的作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就是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
干热灭菌是利用高温使微生物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到达灭菌的目的。
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性与其本身的含水量有关,在菌体受热时,当环境和细胞内含水量越大,则蛋白质凝固就越快,反之含水量越小,凝固缓慢。
因此,与湿热灭菌相比,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160~170℃〕,时间长〔1~2h〕。
但干热灭菌温度不能超过 180℃。
否则,包器皿的纸或棉塞就会烧焦,甚至引起燃烧。
高压蒸气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气。
待水蒸气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气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
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到达灭菌的目的。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课题四: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基础知识(一)培养基培养基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代谢的混合养料。
由于微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类型, 对营养物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 所以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使用的原料也各有差异, 但从营养角度分析, 培养基中一般含有微生物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素以及水分等。
另外, 培养基还应具有适宜的pH值、一定的缓冲能力、一定的氧化还原及合适的渗透压。
琼脂是从石花菜等海藻中提取的胶体物质, 是应用最广的凝固剂。
加琼脂制成的培养基在98~100℃下融化, 于45℃以下凝固。
但多次反复融化, 其凝固性降低。
任何一种培养基一经制成就应及时彻底灭菌, 以备纯培养用。
一般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要获得微生物培养基, 必须避免杂菌污染, 因此对所用器材及工作场所进行消毒与灭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对实验操作者的空间、操作者的衣著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3、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4、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实验操作者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5、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对培养基而言, 更是要进行严格的灭菌。
对培养基一般采取高压蒸汽灭菌, 一般培养基用1.05kg/cm2, 121.3℃条件下维持15~30min可达到灭菌目的。
消毒: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害化。
最初消毒是指环境消毒, 既无生命的物体表面。
目前一般认为也包括有生命集体的体表和浅表体腔。
通常认为, 在医用器材和医疗环境中消毒, 若能使人工污染的微生物减少原有微生物的99.90%, 就达到消毒要求, 对自然污染的微生物, 能杀灭或除去90.0%亦认为合格。
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传播媒介上所有的微生物, 使其达到无菌。
这里所指的所有微生物, 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

培养基配置和灭菌的注意事项一、培养基配置1.选用适当的培养基组成: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维生素等。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富集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等。
2.正确计量和混合培养基成分:根据实验需要和比例,精确地称取和混合培养基成分。
注意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使用干燥器、称重纸和清洁器具等进行操作。
3.正确调节培养基的pH值:根据不同微生物的偏好,调节培养基的pH值。
使用pH计和相应的酸碱溶液进行调节,确保培养基的pH值符合微生物的需求。
4.加热溶解和固化培养基:将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对于固化培养基,需要加入适量的琼脂或琼脂糖,在混合均匀后加热至溶解,然后分装到培养皿或试管中。
二、培养基灭菌1.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有常见的三种灭菌方法,包括热处理(如蒸汽灭菌、热风灭菌)、化学灭菌和滤器灭菌。
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
2.准备合适的灭菌器具:根据实验需求和培养基的量,选择合适的灭菌器具,如蒸馏锅、高压灭菌器、紫外线灭菌箱等。
3.正确操作灭菌设备:根据灭菌设备的说明和操作指南,正确操作和调节灭菌设备。
4.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培养基的特性和实验需求,合理选择灭菌时间和温度。
通常情况下,蒸汽灭菌的时间为15-30分钟,温度为121摄氏度;热风灭菌的时间为1-2小时,温度为160摄氏度。
5.注意灭菌后的处理:在灭菌后,及时关闭灭菌设备,避免灭菌后的污染。
将培养基冷却后,进行温度验证,然后保存在合适的温度和条件下。
无菌操作技术—仪器设备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无菌操作技术—仪器设备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是在实验室和医疗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它的目的是防止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将介绍仪器设备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等无菌操作技术。
仪器设备的清洗在使用仪器设备之前,必须先进行彻底的清洗。
以下是清洗仪器设备的基本步骤:1. 检查仪器设备是否有明显的污垢或残留物,如果有,先用洗涤剂和温水进行初步清洗。
2. 使用专用清洗剂和刷子进行细致清洗,注意清洗到难以清除的细微部位。
3. 彻底冲洗仪器设备,确保清洗剂和污垢完全去除。
4.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擦干仪器设备表面,确保完全干燥。
仪器设备的包扎包扎仪器设备可以防止其在无菌操作中被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
以下是包扎仪器设备的基本步骤:1. 在开始包扎之前,将仪器设备放置在干净的工作台上。
2. 使用干净的无尘纱布或无纺布,将仪器设备进行包裹。
确保完全覆盖仪器设备的表面,并将包裹完全封闭。
3. 使用特殊的无菌胶带或绳子固定包扎,确保包裹牢固。
仪器设备的灭菌灭菌是无菌操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其目的是彻底杀灭仪器设备表面和内部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以下是仪器设备灭菌的常用方法:1. 高温湿热灭菌:将仪器设备放置在高压蒸汽灭菌器中,经过一定时间和温度的蒸汽处理,达到灭菌的效果。
2. 乙烯氧化灭菌:将仪器设备放置在乙烯氧化室中,经过一定时间和浓度的乙烯氧化处理,达到灭菌的效果。
3. 紫外线灭菌:将仪器设备暴露在紫外线下,使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受到紫外线的照射而被杀灭。
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基础,其配制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比例。
以下是培养基配制的常见步骤:1. 根据所需的培养基种类和用途,准备相应的原料和试剂,如蛋白胨、琼脂等。
2. 根据配方比例,将原料和试剂称量或计量,然后加入适量的蒸馏水。
3. 搅拌混合溶液,直到原料和试剂完全溶解。
4. 调整溶液的pH值,确保其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细菌培养是微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项技术,而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则是细菌培养的基础。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灭菌技术对细菌培养的影响,为后续的微生物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细菌生长和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其配制需要考虑细菌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
本实验选取了常用的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进行配制。
1. 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液体培养基的配制相对简单,主要包括基础成分和营养物质的添加。
首先,按照配方中的要求称取所需的基础成分,如蛋白胨、肉汤等。
然后,将基础成分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加热至沸腾,搅拌均匀。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最后,用蒸馏水将溶液稀释至所需的体积,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
2. 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固体培养基的配制相对复杂,需要考虑到培养基的凝固和固化。
首先,按照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将基础成分和营养物质溶解在蒸馏水中。
然后,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搅拌均匀。
接着,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待溶液冷却至40-50℃时,添加适量的琼脂或琼脂糖,充分搅拌均匀。
最后,将试管或培养皿密封,放置于室温下,待培养基凝固后,进行灭菌处理。
二、灭菌实验灭菌是为了避免培养基受到外界细菌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滤过灭菌和化学灭菌。
1. 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最常见的灭菌方法之一,通过加热培养基使其中的细菌被杀灭。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中,盖上瓶盖,放入高压锅或高温灭菌器中。
加热至121℃,保持15-20分钟,使培养基充分灭菌。
待培养基冷却后,即可进行细菌接种。
2. 滤过灭菌滤过灭菌是一种物理灭菌方法,通过滤器将培养基中的细菌过滤掉。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滤器中,选择合适的孔径和材质的滤膜。
然后,将滤器连接到真空泵或压力泵上,启动泵进行过滤。
待培养基完全通过滤器后,即可得到无菌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基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熟悉培养基的灭菌技术,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学习不同类型培养基的配制,了解其在微生物培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混合物。
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等。
本实验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为例,介绍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蒸馏水、pH试纸等。
2. 微生物接种工具:接种环、接种针等。
仪器:1. 电子天平、烧杯、量筒、玻璃棒、三角瓶、高压蒸汽灭菌锅、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称量:按照配方比例,准确称取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NaCl 5.0g,放入烧杯中。
2. 溶解: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物质充分溶解。
3. 调整pH值: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pH值,若pH值不在6.5-7.5之间,需用1mol/L的NaOH或HCl溶液进行调整。
4. 定容:将溶液转移到10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线。
5. 灭菌: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用封口膜密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121℃灭菌20分钟。
6. 冷却:灭菌后,将培养基取出,待其自然冷却至室温。
7. 倒平板:将冷却至室温的培养基倒入平板模具中,均匀铺展,待凝固后,即可用于微生物培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成功配制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无杂菌污染。
2. 通过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验证了培养基的适宜性。
六、实验总结1. 培养基的配制是微生物实验的基础,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对于微生物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
2.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
3. 本实验成功配制了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后续的微生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在称量固体物质时,要准确称取,避免误差。
2. 在溶解固体物质时,要充分搅拌,确保溶解均匀。
培养基质量控制

培养基质量控制培养基质量控制是保证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
良好的培养基质量可以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培养基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培养基配制、消毒和质量检测等方面。
1. 培养基配制培养基的配制是培养基质量控制的基础。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培养基的配制:1.1 准备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包括无菌水、培养基粉末、添加剂等。
1.2 使用无菌技术将培养基粉末加入无菌水中,按照指定比例进行配制。
1.3 充分搅拌混合,确保培养基成分均匀分布。
1.4 调节pH值,根据不同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进行调整。
1.5 过滤消毒,使用无菌滤器将培养基过滤,去除潜在的污染物。
2. 培养基消毒培养基消毒是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培养基消毒的标准操作流程:2.1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如75%酒精、过氧化氢等。
2.2 将培养基瓶或培养皿放入无菌工作台中。
2.3 使用无菌棉签蘸取消毒剂,擦拭培养基瓶或培养皿的外表面。
2.4 打开培养基瓶或培养皿盖子,将消毒剂蒸汽进入瓶内或皿内,保持一定时间。
2.5 关闭培养基瓶或培养皿盖子,确保密封,避免污染。
2.6 将消毒后的培养基存放在无菌条件下,避免再次污染。
3. 培养基质量检测培养基质量检测是判断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常见的培养基质量检测方法:3.1 pH值检测:使用pH计测量培养基的pH值,确保其在适宜范围内。
3.2 渗透压检测:使用渗透压计测量培养基的渗透压,确保与细胞的渗透压匹配。
3.3 营养成分检测: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确保满足细胞的生长需求。
3.4 毒性检测:使用细胞毒性试验等方法检测培养基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确保培养基对细胞无毒。
3.5 无菌性检测:使用无菌培养技术将培养基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判断培养基的无菌性。
4. 培养基保存培养基的保存也是培养基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无菌操作技术—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

无菌操作技术—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及培养基的配制无菌操作技术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微生物学实验时必不可少的操作技术之一。
它的目的是确保实验过程不受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无菌操作技术中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等关键步骤。
器具的清洗在进行实验前,必须对所有使用的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器具表面的污物和微生物,减少污染的可能性。
清洗器具的基本步骤包括:1. 使用肥皂水或清洁剂将器具浸泡并搓洗,彻底清洗器具表面。
2. 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冲洗器具,确保彻底去除清洁剂残留物。
3. 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浸泡器具,有效杀灭残留的微生物。
包扎器具清洗后的器具应立即包扎以保持无菌状态。
包扎的目的是防止任何微生物重新污染器具表面。
包扎器具的基本步骤包括:1. 使用无菌纱布或绷带将器具进行包裹,确保器具表面完全覆盖。
2. 使用无菌胶带或无菌绷带将包扎好的器具固定住,防止松动或破损。
灭菌器具灭菌是无菌操作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有效杀灭器具表面残留的微生物。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1. 蒸汽灭菌:使用高温蒸汽对器具进行灭菌,常用于玻璃器具和金属器具。
2. 高压灭菌:将器具置于高压下,常用于塑料器具和液体培养基。
3. 过滤灭菌:使用微孔滤膜对液体培养基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配制在无菌操作技术中,培养基的配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正确的培养基配制可以提供适合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的基本配制步骤包括:1.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如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或液体培养基。
2. 按照培养基配方中的比例准确称量所需的成分,将它们加入适量的水中。
3. 调节pH值,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pH计和酸碱试剂来调节。
4.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装入无菌培养皿或试管中,并进行灭菌处理。
以上就是无菌操作技术中器具的清洗、包扎、灭菌以及培养基的配制的基本步骤。
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保证实验过程的无菌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参考资料
工
•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黄秀梨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业 微
2002
生 物
• 微生物学实验教程:杨革 ,科学出版社
与 育
• 微生物学教程(第2版):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种
2000
学
实
• 《工业微生物实验操作手册》,诸葛健,轻工出版社,
验
1997。
——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3)选择培养基
高温下培养:分离嗜热细菌; 培养基中不含N:分离固氮菌; 培养基加抗生素:分离抗性菌;
分离培养在特定环境中能生长的微生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二元培养物
与
蛭弧
育 种
菌
学
实
验
——
宜 宾
病毒和宿主细胞;
学
院
纤毛虫、变形虫和粘细菌捕食细菌等;
种
学
– ①实验纪律及准备(20%)
实 验
– ②平时实验操作和技能(25%)
——
– ③实验报告(20%)
宜 宾
– ④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及其它能力(15%)
学
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实验考试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考试,随机从题库中抽取
工 业
题目,分为:
微 生 物
– (1)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根据菌落形态鉴别所属 菌类,制片镜检,选择相应的配方,配制斜面、平板培养基,
工
业
微 生
• 调配 过滤 矫正pH
物 与
• 分装过滤
育
种 学
• 灭菌(一般121.3℃,20-30min)
实
验 • 鉴定是否有菌
——
宜 宾
•
放入冰箱冷藏备用
学
院
•鉴定是否有菌可将培养基置于37 ℃培养24小时,然
后观察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培养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生 物
(2)培养基配置的一般过程
与
育 种
(3)选择培养基
学
实
验
——
宜 宾 学 院
1、
(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Petri dish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
宜 宾 学 院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工 • 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业
微
牛肉膏3g,蛋白胨10g,NaCl5g,琼脂15-20g,水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仅适应于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
学
实
验
——
宜
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
宾
学
院
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
宜 营养和生理条件几乎可无穷尽组合
宾
学 院
根据微生物的特殊要求,分离特定已知微生物种类;
宜 • 《伯杰士细菌系统发育手册》、《真菌鉴定手册》、
宾 学
《酵母鉴定手册》、《放线菌鉴定手册》等工具书
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成绩评定
工 业
• 单独设课,作为一门独立课程严格进行成绩考核。本门
微
课程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80%)+实验理论考试
生
物
(20%)组成。
与
育 • 平时成绩包括下列项目:
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安排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模块 实验项目
学时 备注
培养基的制备 I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6
必做
8
必做
微生物显微技术
6
必做
曲药中高温芽孢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酿酒微生物生产特性的检测 II 窖(曲)房空气微生物的检测
12 选做 12 选做 12 选做
酿酒酵母的诱变及高乙醇耐受性菌株的筛选 12
四大类型菌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12
选做 选做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实验报告内容
工
业 微
• 目的要求
生
物 与
• 实验原理
育
种 学
• 实验材料
实 验
• 实验步骤
——
宜 宾
• 结果与讨论
学
院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1 无菌技术与培养基的制备
与
包扎灭菌,在培养基上进行分离接种操作等;
育
种
– (2)设计一个大型综合实验的具体实验方案。
学 实
• 相对应的考核方法为:
验
– (1)由学生从题库中随机抽取5道题,现场口头回答,每题2分
——
宜
力,教师根据其回答情况评分,一共10分;
宾 学
– (2)开卷,在大型综合实验,即实验四进行之前完成,占10分。
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其它微生物的生长被抑制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富集培养
工 业
特定的环境条件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培养基制备的一般程序
院 水1000ml;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因高压之后pH值会下降0.1左右,所以矫正pH时应比所需的pH高
——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工 e.加棉塞,包装。
业 微 生 物 与 育 种 学 实 验
宜 宾 学 院
——
生
物
1000ml,pH7.0-7.2;
与
育 • 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 实 验
可溶性淀粉20g,KNO31g,NaCl0.5g,K2HPO40.5g, FeSO40.01g,琼脂20g,水1000ml,pH7.0-7.2;
——
宜 • PDA培养基:
宾 学
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或葡萄糖15g,琼脂15-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