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 直觉与灵感
3-6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一)什么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人在现有知识、 经验的基础上,凭感觉直观地把 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迅速解决 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想或判 断的思维活动。
爱迪生的直觉思维
鱼雷的形状
(二)直觉思维的特点
2.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一种有目的、有 意识的受主观意志支配的想象。
它又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1)再造型想象 (2)创造型想象
(1)再造型想象
指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 样的示意,在大脑中随即形成相 应的形象的思维过程。
例:8只八哥﹢4只斑鸠=100两银子
现实中的八哥
画中的八哥
现实中的斑鸠
画中的斑鸠
录下灵感的物质准备
训练2—6
1.假如……?
(1)假如外星人真的存在,想象一下它的样子? (2)假如世界上只剩下你一个人了,想象一下 你的生活会怎样? (3)假如将来有一天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想象一下人类可能的生活环境? (4)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想象 一下那里的情景? (5)假如汽车由你设计,想象一下它的外观、 性能?
(四)想象思维的作用
1.在技术发明创造中的主导 作用
2.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3.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灵 魂作用
颜真卿和褚遂良的书法
王 羲 之 《 兰 亭 序》
颜真卿《祭侄稿》
苏 轼 《 寒 食 帖》
二、直觉思维
直觉是一种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对信息的加工 活动,是在潜意识中酝酿问题然后与显意识 突然沟通,于是一下子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钱学森
(4)《教父》:别跟我说你是无辜的,这让我愤怒, 因为它侮辱了我的智慧。
第十九课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2.想象的种类
有意想象
想 象
无意想象
在意识地控制下按 照一定的目的自觉 进行的想象。
没有预定目标的想象, 例如梦。
请大家跟着想象一下:
你当 会你 想看 象到
大 海 时 ,
······
······
当 你 看 到 雄 鹰 时 你 会 想 象
3.形成准确直觉的条件
直觉的产生于人们长期从事的社会 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丰富的职业经验、 广播的科学知识是形成直觉的重要基础。 而平时的勤学苦练和相关知识的积累, 以及对事物长期的认识也是相成准确直 觉的重要条件。
二、充分发挥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在头脑中对已有的事物表 象进行加工,改造,通过重新组合而 产生新的事物形象的思维过程。
——费尔巴哈
3.灵感诞生的过程与条件 灵感的产生过程: 头脑中已经有了思考的主题;
在对主题的探索中,对主题产生的 各种问题进行思考;
经过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探索后,可 能瞬间捕捉到解决问题的灵感。
灵感产生的条件:
第一,要有必须进行创新思考的课题; 第二,需要相关的经验和知识; 第三,要对问题作较长时间的反复思考; 第四,要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第五,在一定紧张思考后转入身心放松状 态。
课堂练习
1.直觉的特征分别是 敏捷性、总体性、猜测性 2.想象的种类有 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3.表象( D)
A、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 本质 C、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 性认识 D、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
4.思考:直觉和灵感的概念容 易混淆,如何区别它们?
《列子》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 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家孩子 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 得他的一举一动像是偷他斧头的人,绝对 错不了。当后来他在自己的家中找到了遗 失的斧头,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便怎 么看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了。
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量变引起质变,在直觉,灵感来临之前,我们应该对创新目标具有足够多的了解与知识积累,这样才会产生可行的想象力。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重复的量的堆积下,质变只需要一个契机,就是直觉和灵感,这两方面有所区别,但都有一个基础,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贫穷是指对目标信息的匮乏,当然也可能是金钱上,这点在理工科尤为突出,实验次数,实验的物品珍贵程度,检验设备的缺乏,使得试错的次数极少或者没有,这样我们对创新目标的量变积累很慢,很难得到正确的认知。
从而根本没有条件产生灵感。
直觉也是基于大量信息的积累,没有大量信息积累,直觉很可能是错误的。
直觉是一种心理现象,显现为突然闯入脑际的“闪念”,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实质)的掌握。
从科学认识论的视角加以研究,可以更清晰、更简捷地把握它。
直觉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直觉作为一种心理现象贯穿于日常常见的文字,报纸,杂志,图像和预感(做梦)。
存在于日常生活,事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对直觉的理解有的是人类的第六感觉直觉。
直觉类似大自然中的空气当你想捉到它的时候它会消失得无影无综,当你不在意的时候,它会像神来之笔给予你意想不到的意外和惊喜。
直觉突现于人类的大脑右半球逻辑思维方式它能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洞察,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简言之,直觉就是一种人类的本能知觉之一。
所谓“直觉”,不过是由脑中若干记忆碎片,与五感接收到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跳过逻辑层次,直接将这些信息中和的结果,反射到思维之中,其结果的准确程度,在很大方面取决于一个人的判断能力。
灵感是一种人们自己无法控制、创造力高度发挥的突发性心理过程。
即文艺、科学创造过程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思虑成熟而突发出来的创造能力。
直觉与灵感的启发火花:一百个名人名言点亮创造之路

直觉与灵感的启发火花:一百个名人名言点亮创造之路曾经有人说过,“创造是将直觉与灵感结合产生的奇迹。
”而事实上,名言也可以是一种直觉与灵感的结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通过一百个名人名言来点亮创造之路,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第一位名人的名言是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创造的世界里,想象力是最关键的。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想象力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方案,打破常规思维的限制。
其次,乔布斯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创造力有信心。
”这句话提醒我们,创造力有时候需要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想法,即使在他人面前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此外,毛泽东曾说过:“把自己的思想变成现实。
”这句话教导我们,创造力不仅仅停留在想象中,更要能够将其变为现实。
只有通过行动,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创造的力量。
此外,这些名人名言中还有一些难以忽视的智慧。
埃尔伯特·爱因斯坦说,“创新是明智的选择”,提醒我们在创造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和创新的态度。
杰夫·贝佐斯则告诉我们,“创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生”,这意味着创造力并不受限于时间、地点和环境。
此外,莱昂纳多·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和科学的结合才能展现真正的创造力。
”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创造的道路上,艺术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齐头并进才能够产生最有力的创造力。
同样,比尔·盖茨给我们带来了一句警示:“不要停止学习。
”这句话告诉我们,创造力需要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探索。
只有保持学习的态度,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马克·扎克伯格也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不断迈出第一步。
”这是告诉我们,创造力的关键是行动。
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我们才能够跨越创造的门槛,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这一百个名人名言中,每一个名言都有其独特的价值。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创造力,激发我们内心的灵感火花。
无论是爱因斯坦的思想,乔布斯的勇气,还是毛泽东的行动力,它们都可以对我们的创造之路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
简述常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形式:1、抽象思维:亦称逻辑思维。
是认识过程中用反映事物共同属性和本质属性的概念作为基本思维形式,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
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3、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都是直觉思维。
4、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
它不是一种简单逻辑或非逻辑的单向思维运动,而是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理性思维整体过程。
5、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与聚合思维相对。
6:收敛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7、分合思维:是一种把思考对象在思想中加以分解或合并,然后获得一种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式。
8、逆向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9、联想思维:是指人脑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导致不同表象之间发生联系的一种没有固定思维方向的自由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
创造性思维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需要人们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
一项创造性思维成果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探索、刻苦的钻研、甚至多次的挫折方能取得,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素质磨砺才能具备,至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则离不开繁多的推理、想象、联想、直觉等思维活动。
人教版政治选修4:学业分层测评 专题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

学业分层测评(十九)专题4-5 把握直觉、想象和灵感(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品酒大师端起酒,一看一闻一尝,就能断定它的产地和等级;老农抓起一把泥土,一瞥一捏,就知道它适宜种什么庄稼。
这说明直觉产生于()①丰富的职业经验②广博的科学知识③人们大胆的猜想④人们长期参加社会实践的知识积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直觉的产生与丰富的职业经验、广博的科学知识,以及长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直觉具有猜测性,故③与题干变相重复。
【答案】 B2.读一篇文章时,如果某个语句不通顺,我们可能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
这说明()①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②直觉具有创新功能③直觉具有敏捷性④直觉具有猜测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一下子就觉察到”,而“这种觉察并不是建立在对句子的语法分析上”的,这种觉察就是人们常说的直觉,这说明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洞察事物的思维活动,具有敏捷性的特点,①③正确,②④不合题意,应排除。
【答案】 B3.在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人们的直觉常在一瞬间完成方案的构想,其判断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描述思维的整个过程。
这表明直觉具有()A.敏捷性B.准确性C.总体性D.猜测性【解析】材料是对直觉具有敏捷性特征的叙述,故表明直觉具有敏捷性特征,应选A项。
【答案】 A4.想象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在意识的控制下,按照一定的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想象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对想象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A.人们获得知识的价值不大B.合理想象会促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C.想象是一种神奇的思维能力D.人们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就能推动事物的进步【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
故选B项。
【答案】 B5.“美人鱼”的形象,由少女的形象与鱼的形象加工和重组而成;“狮身人面”的形象,由狮子身体的形象与人脸的形象加工和重组而成;“龙”的形象集有“九似”,即头似驴,角似鹿,眼似兔,身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
读爱因斯坦“论科学”篇中的“直觉和灵感”思想有感

爱因斯坦“论科学”篇中的“直觉和灵感”思想一.读《爱因斯坦文集》的“论科学”篇,对其中爱因斯坦表达的主要观点作以梳理,归纳为九点:1.直觉和灵感,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推动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2.科学工作的基础是相信世界在本质上是有秩序的和可认识的这一信念(类似于宗教情感的预设);3.音乐和物理学因同样表达对未知的东西的渴求而联系在一起,二者反应不同,但相互补充,人类视图创造合理的世界图像,以获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达到的安定;4.科学是为科学而存在,不从事自我表白,也不进行荒谬证明;5.规律绝不会是精确的,任何论题和证明的底层都留着绝对正确的教条的痕迹;6.自然科学工作者借助宗教感情,让其扮演大人的角色,以引导作为小孩的自己来表达自己发现的相互关系;7.感官认识宇宙,间接地反映着实在世界的客体;8.除我们的宇宙之外,没有别的宇宙,人类理智倾向于把符号当作某种实在东西,往往引起哲学上和逻辑上的错误;9.人类由于自身理智的局限性,无法理解到更高层次的四维甚至更高的空间,也无法理解上帝。
二.对爱因斯坦“直觉”思想浅析《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中“论科学”篇,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我相信直觉和灵感。
”把这对思维方式的交代作为开头,也显示出在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生涯中,直觉的重要地位。
而对于直觉思维的描述,爱因斯坦也是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并能清楚地进行描述和界定,直觉也绝不是我们猜想中的那种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1952年5月爱因斯坦在给索洛文的信中提出了思维同经验关系的著名图式,对科学直觉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做了明确的描述:爱因斯坦对此图做了说明:1.Ɛ(直接经验)是已知的。
2.A是假设或者公理,由它们推出一定的结论来。
从心理状态方面来说,A是以Ɛ为基础的,但是在A和Ɛ之间不存在任何必然的逻辑关系,而只有一个不是必然的,直觉的(心理的)联系,它不是必然的,是可以改变的。
简述灵感思维的特点

简述灵感思维的特点灵感思维是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
它与传统的逻辑思维相比,更注重直觉、联想、想象和感知。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次,灵感思维倡导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能够产生多种解决方案的思考方式。
它反映了人们对多样性和不同角度的接受度和欣赏度。
在灵感思维中,人们不仅考虑最常见的解决方案,还会思考与之相关的其他可能性。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的点子和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灵感思维倾向于从隐性知识和经验中获取洞见。
隐性知识是指不容易被清晰表达或书写,难以量化和明确描述的知识。
它通常存在于人们的经验、感觉和直觉之中。
在灵感思维中,人们通过深入的观察、体验和反思来提取和利用隐性知识。
这种知识的运用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第四,灵感思维鼓励创意的随机性和非常规性。
创意往往并非线性的逻辑思考的结果,而是突发的、不可预测的和非传统的。
在灵感思维中,人们可能会追求与常规思考截然不同的、甚至是破坏性的想法。
这能够帮助人们打破旧有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从而产生具有突破性的创意。
第五,灵感思维注重直觉的运用。
直觉是人们从经验积累和非理性的认知过程中获取的一种深层次的理解和洞察。
在灵感思维中,人们会运用个人的直觉来推动创新。
直觉能够帮助人们捕捉到问题本质、抓住关键因素,从而快速生成创新的点子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灵感思维是一种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它通过非线性的思考过程、发散性思维、从隐性知识中获取洞见、发掘创意的随机性和非常规性、运用直觉以及保持开放性和自由度等特点,使人们能够产生新的观点、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推动个人和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想象
• 想象思维虽然源自客观世界, 但是又会高于客观世界, 它本质上是 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一种反映、 提炼、 升华和概括, 不属于单纯、 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 而属于经过提炼之后的理性认识阶段。
• 到底想象和知识哪个更重要呢? 大部分人都会重视知识而轻视想象。 似乎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而想象是空洞的。 其实知识是死的, 而想 象是活的。 爱因斯坦说: “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人类的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 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 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可见想 象是何其重要。 英国诗人雪莱说: “ 想象是创造力, 也就是一种综合 的原理。 它的对象是宇宙万物和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 从某种意 义上说, 创新者要进行创新活动, 必须借助于想象。 因为要发明和 创造的东西是 “ 不存在” 的, 不能简单地模仿, 创新者必须先在头 脑中构思, 依靠想象构建新事物的 “ 形象” , 才能取得成功。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案例 6 - 3】 • 凡尔纳的小说
• 我还记得有一次读 «海底两万里»的情形, 尽管这是一本 100 年 前的小说, 但我依然读得津津有味。 20 世纪许多著名的创新都是 基于想象的结果。 其中, 法国著名科学幻想作家儒勒凡尔纳 (18 28—1905 年) 的小说对推动人类的创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以至于许多人都说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有 «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等。 他在书中描述的许多情景现在都已经实现, 如霓虹灯、 坦克、 潜水艇、 直升机、 导弹、 电视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他开始想把热水器做成长方形, 但老师提出一些问题: 长方形的电热 水器, 怎么保证压强要求? 如何保温? 如何安装? 后来经过查阅资料, 发现长方形的电热水器行不通。
• 刘黎没有放弃, 他时时刻刻想着这个问题, 一天看到路边一辆油罐 车, 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 油罐车的贮油罐是椭圆柱体的, 而且是 横卧的, 既然能运油, 安全性应该没问题。 电热水器的外形为什么 不能是椭圆的呢? 为了证实自己设想的可行性、 可靠性, 刘黎花了 很多时间进行市场调查, 最终把想法变成了现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20 年后, 父亲死了, 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 他做过铜鼓, 做过 瑞士表上的簧片。 他曾把 1 磅铜卖到 3 500 美元, 这时的他已 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了。
• 然而, 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一堆垃圾。 • 1974 年, 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 向社
• 由此, 牛顿产生了万有引力的思想, 并导致最后创立了万有引力定 律。 在这个过程中,牛顿并不是真的看到月亮掉下来、 子弹沿圆周 轨道运动等, 而是在他的头脑中进行了 “ 想象实验” , 形成了上述 思路。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 二) 有意想象 • 有意想象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 带有一定自觉性的想象, 属于想象
• 这就是 “ 人造月亮” 。 据专家预算, 建立一个人造月亮照明系统的 费用将远远低于每年的照明费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想象有着惊人的力量! 设想一下, 如果是在走廊上铺着一块 40 厘 米宽的长木板, 然后你命令自己从这一端走到另一端, 我想所有人 都会毫不犹豫地走过去。 但是, 如果将这块木板架在两座七层楼的 房顶之间, 然后再命令自己走过去, 那会出现什么情景呢? 大概连 意志最坚强的人, 也会犹豫不决、 停滞不前吧? 这主要是想象在起 作用, 可见, 想象比意志更有力量。
第六章 想象、 直觉与灵感
• 第一节 想象 • 第二节 直觉 • 第三节 灵感
第一节 想象
• 【案例 6 - 1】 • 老树与宣纸
•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他有一个徒弟叫孔丹。 孔丹非常敬重他的 师父蔡伦。 他很想造出一种又白又好保存的纸来为师傅画像。 于是, 这件事成了他的心事, 无论走到哪里, 他都会留心是否能发现什么 新材料, 可以造出理想的好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天, 他在山里 砍柴, 看到溪流中有一棵古老的檀树, 由于时间很长了, 树皮被流 水浸泡冲刷, 已经腐烂了,但是变得很白。 孔丹茅塞顿开, 不由得 浮想联翩。 他开始了想象: 这样的树皮, 按照它的质地, 可以分离 出一缕缕洁白、 柔韧的纤维来, 对它再加工, 就可以制成又白、 又 薄、 又吸水、 又富于韧性的白纸。
背心就可能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 可是关键时刻掉链子, 生产这种 纤维的杜邦公司的机器发生了故障, 致使生产停顿。 公司上下乱作 一团, 因为生产每停顿一分钟, 公司就会损失 700 美元, 并且 战场上的士兵很可能由于没有防弹背心的防护而丢掉性命。 工程师 们卸开机器检查, 但是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
• 所谓想象, 是在头脑中将已经获得的知识、 经验和情报信息等, 进 行加工、 排列、 组合, 使之产生新思想、 新方案、 新方法, 即创 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案例 6 - 2】 • 罗丹的雕像
• 法国 18 世纪著名雕塑家加尔波曾经创作了一座雕像, 表现 13 世纪意大利比萨暴君乌谷利诺父子被起义者囚禁在高塔中活活饿死的 情景。 他的雕塑真实地刻画了乌谷利诺父子挨饿的恐怖状况: 两个儿 子已经饿死在他身旁, 他肝肠寸断, 呼天抢地 ( 图 6 - 1) 。 雕塑 大师罗丹看了这个作品以后, 叹息加尔波糟蹋了这个惊心动魄的题 材。 他另行创作了一座雕像, 大大超过了加尔波。 他的秘诀正是发 挥了创造想象的强调特点。 他强调了乌谷利诺内心中兽性和人性剧 烈斗争的一刹那: 一个儿子刚断气, 另一个还在凄惨地挣扎, 乌谷 利诺对儿子的哀号充耳不闻, 却伏在已死儿子的身上, 准备用尸体 充饥, 但是又下不了口, 瘦削的脸孔在抽搐 ( 图 6 - 2) 。
的高级形式。 • 【案例 6 - 9】
• “ 想” 出的电热水器 • 武汉市第一中学刘黎家装修住房, 他看着家里那台 80 升贮水式电
热水器总觉得 “ 不顺眼” 。 如果把它隐藏在吊顶扣板的上面, 卫生 间的使用空间会显得太低; 如果半隐藏, 又要打破吊顶; 如果全部 露在外面, 外观又不好看。 很多人在装修时遇到这样的问题, 会认 为热水器就是这样, 只有将就一下。 但富有想象力的刘黎想, 为什 么不把热水器做成其他形状的呢?
• 【案例 6 - 6】 • «机器人总动员»
• 动画电影 «机器人总动员»中不仅有打动人心的情感描写, 还让人 经历了一次穿越整个银河系、 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奇幻 旅程。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超凡想象力是那样的至情至理, 所以, 由 皮克斯公司制作的 «机器人总动员»票房价值一举超过了梦工厂的« 功夫熊猫», 被称为 “ 印钞机器人” 。上一ຫໍສະໝຸດ 下一页 返回第一节 想象
• 【案例 6 - 4】 • 人造月亮
• 1993 年2 月4 日, 格林尼治时间5 时多, 俄罗斯科学家首次 在太空打开了太空伞, 向处在黑暗中的欧洲大陆投去一条宽达 10 公里的亮带, 并照亮了 6 分钟。 这个巨型太空伞, 像一面巨大的 镜子, 将太阳光 “ 借” 到地球上。 它由高强度的凯夫拉纤维制成, 表面镀有铝箔, 它裹在飞船头部的卷筒上, 在距地球 350 公里的 高空, 高速旋转,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伞衣” 缓慢张开, 形成直径 22 米的圆形反射镜。
• 【案例 6 - 10】 • 垃圾和宝贝
• 当年,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一位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 “ 现在我们唯 一的财富就是智能, 当别人说 1 加 1 等于 2 的时候, 你应该想 到大于 2。” 父子俩竟然在纳粹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活了下来。
• 后来他们来到美国做铜器生意。 一天, 父亲问儿子1 磅①铜的价格 是多少? 儿子答35 美分。 父亲说: “ 对, 谁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 35 美分, 但是作为犹太人的儿子, 你要说 3 5 美元, 你试着把 一磅铜做成门把手看看。”
• 【案例 6 - 8】 • 牛顿是怎样思考的
• 大家都知道, 牛顿是因为看到苹果掉在地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但鲜为人知的是他随后的思维过程———这样伟大的发现一定用了创 新思维。 没错, 牛顿用的是想象, 而且是随意想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苹果熟了会从树上掉下来, 如果苹果树再高一些, 也会掉下来。 倘 若苹果树有从地球到月亮那么高, 月亮就是一个大苹果, 那么月亮 也应该掉下来。 可事实上月亮没掉下来, 原因何在呢? 这时, 他的 思路又从月亮回到地球。 假设在地球的一个高塔上发射子弹, 如果 不考虑空气的阻力, 那么当子弹的初速度较小时, 会沿着抛物线落 到地球上。 而当子弹的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 使子弹运动的抛物线 轨迹同地球表面的圆弧线平行时, 子弹就永远也不会落到地球上。 这时, 子弹走的是圆周轨道, 这就必然存在着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平 衡问题, 这个平衡力就是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当然这一提议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甚至有人说: “ 在那种只住 鳄鱼的地方修建了乐园又怎样? 难道是想和鳄鱼一起玩吗?” 现在, 奥兰多迪斯尼乐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 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 这里。 事实证明沃特迪斯尼的想象力超人一等, 他在看到广阔沼泽 地的瞬间, 就已经想象并预见了人们在园中快乐游玩的景象。 与此 相对的是, 大部分人看见的就只是沼泽地而已。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想象
• 二、 想象的类型
• ( 一) 无意想象 • 无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不自觉的想象, 属于想象的简单、
初级的形式, 这种想象没有特定的目的和意向, 是不由自主地产生 的。 • 【案例 6 - 7】
• 无意想象 “ 现” 问题 • 海湾战争期间, 美军急需大量用纤维 B 制成的防弹背心, 一个防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