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次方言——

由于移民、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的影响等原因,地域方言内部可能产生再变异,产生低一层次的地域方言,一般称之为次方言。

语言地理学——

又称方言地理学或者区域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或者方言在不同地区的差异和分布的学科。

社会变异——

语言不仅有地域变异,表现为不同的地域方言,还有阶层变异、行业变异以及由于性别和年龄等不同而产生的变异,这些变异构成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

常指一个语言集团内部某一群体或者某一阶层内通用的语言变异体。

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变异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特殊的、使用范围较窄的词语方面。它必须依托于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社会变异的表现:

1、阶层变异和行业变异

阶层惯用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没有自己的语音和语法系统,而是在全民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构成的特殊词语。

行业语是社会上从事某一行业的人为了生产和工作的需要而使用的专门用语。

社会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言变异形式——黑话和隐语。其最大差异是保密性

黑话对于非本集体的人绝对保密。比如帮会暗语、流氓团伙的切口等就是黑话。

隐语指某些行帮、社团为了进行活动,防止泄密而使用的一些特别词语。

2、性别变异和年龄变异

产生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有二:男女各有其自然标志和社会标志。自然标志表现在生理特征和体态方面,社会标志是全社会为性别差异成文或不成文地规定的一系列关于区别性的行为、服饰、仪表、礼节等方面的规范。另外,习俗方面的禁忌也可能造成词语上的性别差异。语言的年龄变异问题:青年和中老年的语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有些方言中,存在明显的新派和老派方言之间的差异——中老年人多半保存原语言的旧有特点,而年轻人则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偏离老年人的语言,向某一更有权威性的方言靠拢。

3、种族变异和民族变异,其主要反映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因语言的接触而产生的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如音位的产生,借词的输入,仿造的新兴句式的流行等。此外,双语现象在多民族国家和异族杂居的地区也是普遍的现象。

另一方面是在操同一共同语的国家和地区中,社会成员的种族地位、母语和文化观念的种种影响,往往带到语言中来,使共同语出现种族变异。

(语言的社会变异研究属于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课题)

功能变异——

由于谈话场合的不同(谈话目的、对象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特点,综合起来就叫语言的功能变体或变异。

英国伦敦学派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而情景语境是人们实际运用语言的情况。

情景语境由于其中三项(场景、方式、交际者)的变化,产生各种语言变体,这种变体称为“语域”。

在情景语境中起变化的三个变项:

(1)场景field:指实际发生的事和说话者的目的

(2)方式mode:指话语的传递方式

(3)交际者:及参与交际的人之间的关系

书面语体——

指经过一定修饰、用文字记录下来而形成的语体,它以口头语为基础,但是与口头语又有明显差别。(没有语调语气,只有采取复杂的句子结构、精心选择的词语、恰当的篇章结构来弥补不足;但其用于书写契约、制定法律、签订合同是不可取代的)

谈话语体——

可分为正式语体和随意语体

正式语体要求语音清晰,用词准确,语句之间的连续性强,句子比较完整,重复与停顿较少;随意语体在一般情况下很少长篇大论,语句简短,插话、重复与停顿较多。

语言的演变——

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这是一种历时变化,又是导致语言系统变得与原来的语言系统不同。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社会的发展

社会之间的联系交往和接触

人际交流的省力原则、求新求异的要求

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原因

语言是符号系统,语言内部的各种要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相互间呈现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其中某一种要素发生了变化(满足新的表达需求,或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或由于小孩学话的偏离等等),破坏了原有的平衡,那么系统内的有关部分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间的关系,达到新的相对平衡。

语言演变的特点

1、渐变性

“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二是经过新质的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2、不平衡性

词汇﹥语音﹥语法

语言的分化——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只要在社会中使用,就会不断地缓慢变化。而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分分化,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也总是不均匀的,于是语言的创新总是会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或区域优先传播,这就造成了语言的分化。

社会的分化主要有三种状况,语言的分化也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方言。

1、社会方言

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不同而分化为不同的社团,这些社团又称为“言语社团”。各个言语社团都会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社会方言。

反过来说,社会方言就是社会内部不同性别、年龄、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社会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用词的不同。

2、地域方言

简称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可以扩大差异,成为具有亲属关系的独立语言。

而社会方言一般说来没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它的变异主要表现在一部分特殊的、使用范围较窄的词语方面。它必须依托于全民语言,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确定方言还是语言不能仅凭语言本身的差异,还要看使用语言地域分支的人是不是属于同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之中,在各个地域分支之上是不是还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要看说话人的语言认同感。

是方言还是语言,其差别主要是有语言外的因素决定的:社会是否完全分化,是否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语言认同心理。

3、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之间有同源关系,把它们叫做亲属语言。把亲属语言由以分化的原始语言称为原始共同语(原始基础语)。

亲属语言从同一个原始基础语分化发展而来,它们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同源成分必定具有明显的、成系列对应的特点。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语言

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

语言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的演变——

语音的演变(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

音位聚合关系的变化、音位组合关系的变化

语法的演变

聚合规则的发展(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变化)

组合规则的发展(词序的变化)

类推(在某种语法规则的影响下,其他规则向这种规则趋同的演变。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词义:义位的增减,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

词汇:新词产生(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旧词新用,词义分化,借词),旧词消亡,词语替换。

语言的接触——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或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没有的事物或概念,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意译词不是借词

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有大量混居、通婚这样深度接触的若干民族,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那么不仅各个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相互感染而趋同。其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但各个语言仍然保持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

语言联盟是不同民族深度且相对平衡接触的结果。这些语言之间的相似是因后起的彼此接触造成的,而不是来自同一祖先语或同一祖先语中关系密切的后代。

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之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就是所谓的“底层”。

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且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通用书面语、名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这些语言的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其对方言、民族语言的影响有不同,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在方言或民族语言中形成外来的文读层次是另一种常见的可能。

洋泾浜和混合语: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语言现象,不是中国所特有。只有口头形式,用于和外国人交往的特使场合,没有人把它作为母语或第一语言。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项目比较少,往往借助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被称作“混合语”,如非洲新几内亚的克里奥尔语。混合语不常见,大多只限于海外殖民这样特别的社会环境,属于语言接触的特殊类型。

00541语言学概论必过资料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 一、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物质实体。 2.言语交际是一个编码(说话)和解码(听话)的过程。 (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3.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跟语言学家研究的语言是不完全一模一样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的主要差别: 1.口语:是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书面形式。 3.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4.书面语比口语更精练、更精确。 5.书面语比口语省略成份少一些。(多了一些成份) 三、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1.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2.书面语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3.口语、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 四、书面语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书面语的产生克服了口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五、语言和民族: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标志,但不是最可靠的标志。 (1)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 (2)也有一个民族使用多种语言。(犹太民族) (3)不同民族使用同一种语言。(满族、汉族) (4)尽管语言是最直观的,最容易识别民族的标志,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也许是维系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因素。 因而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不能单凭“互相理解程度”来区分语言和方言。() 六、语言与种族的关系: 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特别就“语系”而言,两者之间的联系还是比较明显的。(汉语、汉藏语系都有声调) 七、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的根本原因是: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是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先天遗传的,它是一种社会现象,完全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八、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口语、书面语。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有声的口头语言即口语, 而当出现了文字以后,又表现为有形的书面语言即书面语。 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字)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或者说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感情流露。 第二节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和言语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是杰出的代表和集其大成的学者。 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 1.什么是语言、言语? (1)言语:指说话这种行为和说出来的具体的话。 特色:a.具有个人因素(嗓音、用词等)。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章期末复习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什么是语言学 1.1.1定义 语言学Linguistics Linguistics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1.1.2The scope of linguistics语言学分支必考P2 普通语言学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often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tudy of sounds, which are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etics.(语音学) The study of how sounds are put together and used in communication is called phonology. (音位学) The study of the way in which morphemes are arranged to form words are called morphology. (形态学) The study of how morphemes and words are combined to form sentences is called syntax(句法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language is called semantics. (语义学)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context of use is called pragmatics. (语用学) 1.1.3 Some important distinctions in linguistics 成对的概念辨析差异必考P3 (1)Prescriptive and descriptive 规定与描写 If a linguistic stud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it is said to be descriptive, if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say, it is said to be prescriptive. Modern linguistics differs from traditional grammar. 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while 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The task of linguists is supposed to describe the language

语言学概论 复习总结

英语语言学概论 期中作业 专业:英语(翻译)学号:20131311202 姓名:汤汪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 1、语言与文化 (1)语言 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书面语的物质载体——文字。最狭义的语言不包括文字,只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是人类社会用来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最常用、最发达、最严密的符号体系。 广义的语言不仅包括狭义语言,而且还包括准语言。准语言又称副语言、类语言,根据诉诸感官的不同,准语言又可分为听觉的(伴随声音、音乐语言、其他声响符号)、视觉的(表情、体态等;图表、公式等;绘画语言;舞蹈语言;蒙太奇语言;符号、标识语言;其他视觉符号)、触觉的(盲文等)三类。 广义的语言其实包括了人类用于交际的所有手段,因此可以将广义的语言定义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符号”。 (2)文化 文化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 广义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是不可见的隐性文化或曰潜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诸如生产和交通工具,武器,日用器具,服饰,居住、饮食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制度文化是指种种制度和理论体系。诸如饮食习惯、建筑工艺、卫生管理、娱乐方式等生活制度,婚姻形式、亲属关系、家庭财产分配等家庭制度,劳动管理、艺术生产、教育、道德、风俗、宗教、利益、法律、政治、警察、军队等社会制度,以及有关这些制度的各种理论体系。 心理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等,比之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心理文化处于更深的层次上。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本文对语言的内在系统,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上作了分析,并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进行了探讨。 语言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都试图从多方面对语言进行探讨,形成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归纳起来,现代语言学主要来源于两大传统:语文学传统和人类学传统。语文学传统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开始,根据文学作品和书面文献的研究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比较。19世纪语文学家的工作为现代语言学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把语言看成是一个封闭的,独立的系统,把语言学看成是一门横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的边缘科学。人类学传统指运用人类学方法去研究没有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集团的语言。自20世纪初

《语言学概论》学习建议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语言学 ...

《语言学概论》学习建议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语言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理解、把握本课程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的性质和范围、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语言学的任务和发展等。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 1、语言的符号性。需要了解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的性质有哪些,其中重点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可结合不同语言或方言现象来加深认识。 2、语言和言语。了解二者的区别和关系并能在语言实践中对二者加以区别。 3、语言的层级。认识语言的二层性结构,并了解语言层级系统的特点。 4、语言的基本关系。需要掌握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到二者在语言符号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能结合语言实例对这两种关系进行讲解。 5、语言的社会功能:重点掌握语言的社会功能是其本质功能,理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6、语言学的发展:了解语言学发展的大致脉络,对于现代语言学和当代语言学的主要流派,要求掌握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求有比较深入的理解,而且要求熟记。本章内容理论性比较强,不仅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分类,而且要求掌握各种理论的要点,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各种理论问题。本章除了重点内容之外,对于语言的结构类型、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思维等问题也应有所了解。 第二章语音学 本章介绍了语音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分类及发音原理、音位的划分原理、语音的组合等。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有; 1、语音的声学性质:认识语音的发音原理;领会语音四要素的含义及其在

语音系统中的表现和作用。 2、语音的生理属性:通过人体发音器官进一步认识发音原理,了解发音器官各部分的构造和功能。 3、音素的分类及其描写:掌握元音、辅音的区别;掌握二者各自的发音特点,学会描写各种类型元音和辅音。 4、音位:掌握音位的划分原则;认识音位与音素的联系与区别;了解音位、音位变体及相互关系。 5、语音组合:认识音节的构成;了解常见语流音变的种类并能结合语言实例进行辨别。 本章的概念比较多,对于各种重要概念,要求熟记定义和分类,结合实例和自身发音实践深入领会。对于音素、音位、音节,还要求能作具体分析和描写,此外还应该熟练掌握常见的国际音标,能够用国际音标标记汉语和英语的语音。 第三章语义学 本章介绍了语义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语义分析方法。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主要内容有: 1、语义的性质和类型:要了解语义最基本的三对性质,结合具体语言事实深入体会;关于语义的类型要明确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的区别。 2、义素分析法:了解义素分析法的原则,掌握义素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3、语义场理论:了解语义场的性质;掌握语义场的类型并能对具体的语义场类型进行辨别。 4、语义的聚合关系:认识语义的纵聚合与横聚合关系;了解同义词、反义词的特点。 5、语义指向:了解什么是语义指向分析法;认识语义指向在语义分析中的作用。 对于这些重点内容,要求有仔细了解、认真领会。除了要求掌握各种重要概念及其分类,还要求掌握各种理论的要点,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各种理论问题,而且要求熟练的掌握语义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语义类型的分析、义素分析、语

语言学概论各章节复习重点

引言、第一章语言的本质学习要点 1.古代语文研究主要有哪三个国家地区?它们各有怎样的成果(著作、人物、时间)和擅长?中国古代语文研究的三个分支是什么?代表性著作(《尔雅》《方言》《切韵》《广韵》《说文解字》)、人物、年代? 2.历史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成果是什么?代表性人物?“语文学”和“语言学”区别是什么? 3.现代语言学的代表人物(索绪尔、布龙菲尔德、乔姆斯基)、著作、时间、流派? 4.解释并举例说明:语言/言语、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5.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符号属性?语言符号由哪两个要素组成?试证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线条性、稳定性。 6.语言的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 7.为什么说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为什么说语言具有社会属性(生理、心理、个人)?怎样理解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9.语言的定义是怎样界定语言的? 第二章语音和音位学: 1.复述语音的四个物理要素,举例说明其辨义作用。 2.画出舌面元音舌位图,标出8个正则元音。 3.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在哪里?能够描写8个正则元音及普通话中的元音辅音,能够用宽式国际音标记录普通话。 4.复述并举例说明:音素、音节、复元音、复辅音、开音节、闭音节;音节和音素的关系。 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6.复述并举例说明:音位和音位变体、分布、对立、自由、互补、宽式记音与严式记音、音位系统。 7.举例说明如何归并音位,说明音素和音位的关系。了解普通话的声韵配合。 8.什么是非音质音位?举例说明调位和重位。 9.什么是音位的区别性特征?举例说明。 10.现代汉语语音有哪些特点? 第三章语义复习 1.语义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义素(语义特征)分析的过程。 3.语言中为什么存在大量同音词?汉语同音词主要有哪些来源?多义词和同音词有怎样的异同? 4.什么是语义场?上下位词、义类词指什么?语义场对语言研究有怎样的价值? 第四章复习 1.举例说明概念:词法、句法、语法、语素、词、词组、句子、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形态、句法结构、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2.构词法和构形法各有哪几种?构词与构形有何不同?举例说明。 3.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有几种?举例说明。 4.词类划分的依据有哪些?举例说明。 5.能够切分语素、区分构词与构形、分析词的构造方式、分析句法结构的构造方式、划分词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作原则—— 基本点: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够顺利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具体内容由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其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要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不超出不少于交际目的需要(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问多答少、言语晦涩、含混啰嗦等都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变异概说—— 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绝对划一的统一体,语言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处于一种缓变的状态中。 语言在共时层面的差异称为语言的差异。 语言的变异受到三种情况的影响: (1)说话者的地区背景和社会背景(母语、教育程度、职业等) (2)产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景,需要采取什么言语表达方式和超语言特征 (3)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语言的变异分为三类: (1)地域变异:形成地域方言,即属于某一地域的群体使用的语言 (2社会变异:指不同社会地位、职业、行帮、种族、性别的区别在语言使用上产生的差异(3)功能变异:指说话人为了某一目的使受话人受到影响、产生反应而使用的言语方式 地域变异—— 语言的地域变异表现为地域方言,包括次方言,与之相对的有共同语和规范语言。 (方言—次方言—土语) 方言变异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 1、语音方面 闽方言、粤方言的变异较大,吴方言次之,客家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又次之。 2、词汇方面 主要表现为同一意义用不同词语表现。 3、语法方面 主要表现在词序、虚词方面。粤方言中这种双音节词中修饰性词素位于被修饰性词素之后,是语法上的一个特点。例如:客人—人客、干菜—菜干 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汉语言发源地:黄河流域。秦汉以前,楚国南迁,吴方言、湘方言可能在东南部地区形成方言的形成除了由于移民、山川阻隔、政治经济的原因外,与异民族语言的接触和土著语言的混合也有一定的关系。 语言的分化和产生变异的程度,通常取决于共同语对方言的约束力。 方言发展的前途: 1、在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继续保持已有的地域差异状态,在地域范围内,优势扩大或者缩小自己的覆盖范围。 3、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 一、语言和人类社会一样古老,是人类社会的特征(特有财富)。 1、人类以外的动物不具备语言能力,所以不可能学会人类的语言。 2、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即所谓的“动物语言”和人类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结构的二层性 任意性开放性 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二、语言是符号系统 1、什么是符号?它有哪些因素构成?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符号包括了形式和内容(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形式和内容互相依存。 eg: 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就是一种符号。 2、符号和征候的区分:符号和所标记的事物是具有约定性的(或者是由某些人规定,或者是社会习惯),而征候与它所标记的事物之间往往具有自然(本质或必然)的联系。 3、符号的分类: 象征(有一定的含义,有一定的理据) 狭义的符号(没有理据,任意约定的) 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语言具有符号的一切特征:语言是由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统一构成。语音和意义在具体的语言中统一于一体,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存在条件。语音和语义的联系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个人不能任意改变这种联系。 注:具体来说语言中的词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类是“哈哈” “啊”等叹词,它们可以说是人类感情的本能的反应,可以归入征候。 一类是“哗啦” “汪汪”等拟声词,用事物所发出的声音来记录事物本身,和事物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同一种事物的声音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有着不同的记录,也体现了它的社会约定性,可以归入象征。 剩下的语言中绝大多数的词,它们的音和义之间关系完全是社会约定俗称的,没有任何理据可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狭义的符号。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语言创制时来说的,语言符号一旦形成,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执行就具有强制性,因而也就表现为一定的稳固性(可变性)。——民族性;——时代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语言符号的排列只能成一条线,线条性限制了语言在组合时的空间位置。 语言符号组合时的线条性和层次性结合起来理解。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语言里的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成系统的。语言符号的系统性集中体现在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 聚合关系指在某一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的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的关系,处于相同聚合群的语言单位,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互相可以替换。 三、语言的功能 1、语言的社会功能。 2、语言的思维功能。 四、语言和说话 说话由三部分组成: 1、张口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 2、说话所用的那套代码(语言); 3、说出来的话(言语作品) 语言并不等同于说话,语言是说话的一部分。 五、语言存在的方式 语言是一套单位和规则,这些单位和规则是社会的现实,是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全国自考2016年10月00541《语言学概论》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语言学概论试卷(课程代码 0054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 2.汉语拼音字母b、p、m都是 A.舌尖音 B.唇齿音 C.正齿音 D.双唇音 3.下面各项属于自源文字的是 A.英文字母 B.甲骨文 C.腓尼基字母 D.希腊字母 4.儿童“以词代句语言”出现在 A.单词句阶段 B.语法句阶段 C.简单句阶段 D.复杂句阶段 5.“叶子岀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拟 B.仿写 C.夸张 D.比喻 6.下面各项中含有轻声音节的是 A.渐渐 B.妈妈 C.声声 D.人人 7.“在家休息”是一个 A.动宾词组 B.主谓词组 C.偏正词组 D.兼语词组 8.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 9.“半两棉花——免弹(谈)”采用的方法是 A.转移欢关 B.语义汉关 C.语音双关 D.替代双关 10.下面各项属于语言符号特点的是 A.约定性 B.自然性 C.固定性 D.想象性 11.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

12.谈话体属于 A.书面语体 B.宣传语体 C.文学语体 D.口语语体 13.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便把“世”改为“代'把“民”改成“人”,这是为了 A.避讳 B.图吉利 C.讨口彩 D.自谦 14.中国历史上推行“书同文”措施的是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唐玄宗 15.汉语中“罗汉、菩萨、塔、阎罗”等词的出现,是因为 A.儒家学说的兴盛 B.道教的兴起 C.名教的影响 D.佛教的传入 16.“弟弟吃苹果”不能说成“苹果弟弟吃'这是受制于语言符号的 A.组合关系 B.聚合关系C联想关系 D.分类关系 17.音高取决于声波的 A.振幅 B.数量 C.长短 D.频率 18.“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这个句子是 A.反复句 B.顶真句 C.对偶句 D.回环句 19.中国叫“绥远、定远”之类名字的地方,往往当年 A.水草丰美 B.山川秀丽 C.曾发生战乱后被抚平 D.人口特别多 20.—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21.下面关于语言和民族、国家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个民族只能说一种语言 B.—个民族可以说多种语言 C.一个国家只有一种语言 D.—个国家可以有多种语言 E.不同民族可以说同一种语言 22.下面各项中,属于元音的有 A.[a] B.[f] C. [l] D.[o] E.[p] 23.下面各项中属于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的有 A.音乐 B.舞蹈 C.绘画 D.推理 E.文学 24.下面各项中彼此有亲属关系的语言有 A.日语 B.葡萄牙语 C.老挝语 D.朝鲜语 E.英语 25.下面各项中,属于借词的有

语言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1.考试内容包括:Chapter 1,2,4,5,6,8,共6个Chapters。对六章里在课堂讲解的部分充分理解。 2.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Chapter 1 (1)synchronic (2) diachronic (3) prescriptive (4) descriptive (5) arbitrariness (6) duality (7) displacement (8) competence & performance (9) langue & parole Chapter 2 (1)phonetics (2)phonology (3) allophone (4) syllable (5) assimilation Chapter 4 (1)syntax (2) endocentric (3) exocentric (4) recursiveness (5) cohesion Chapter 5 (1)conceptual meaning (2) connotation (3) synonymy (4) gradable antonymy (5) complementaryantonymy (6) converse antonymy (7) hyponymy Chapter 6 (1)connectionism (2) cohort model (3) parallel model (4) construal (5) image schema (6) metaphor (7) metonymy Chapter 8 (1)utterance (2) performative (3) constative (4) Theory of Illocutionary Act (5) cooperative principle (6)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 用相关理论对文本(话语)进行分析 (1) cohesion (reference, ellipsis, lexical repetition, substitution, lexical collocation, conjunction) We normally say that a company “went bankrupt,” implying that it had no choice. But when, recently, American Airlines filed for bankruptcy, it did so deliberately. The airline had four billion dollars in the bank and could have kept paying its bills. But it has been losing money for a while, and its board decided that it was foolish to keep throwing good money after bad. Declaring bankruptcy will trim American’s debt load and allow it to break its union contracts, so that it can slim down and cut costs. American wasn’t stigmatized for the move. Instead, analysts hailed it as “very smart.” It is now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when it’s economically irrational for a company to keep paying its debts it will try to renegotiate them or, failing that, default. For creditors, that’s just the price of business. But when it comes to another set of borrowers the norms are very different. The bursting of the housing bubble has left millions of homeowners across the country owing more than their homes are worth. In some areas, well over half of mortgages are underwater, many so deeply that people owe forty or fifty per cent more than the value of their homes. In other words, a good percentage of Americans are in much the same position as American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导言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世界上的语言应该一样的,没有区别的,而实际上世界上的语言多种多样,而且许多语言中还有方言,这说明语言决不是自然现象。 3.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不但是社会现象,而且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语言和语言学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功能 一语言与言语 (一)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交际)有着本质区别: 1.人类语言的功能开放性。 2.人类语言的构造灵巧性。 3.人类语言的习得性。 4.人类语言的易境性。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是存在于全社团成员大脑里的相对完整的抽象符号系统;言语是个人在特定语境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与言语既有一系列区别,又有密切联系。主要区别在于: 1.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物质)的。 2.语言是社会(全民)的,言语是个人的。 3.语言是现成的,言语是临时的。 4.语言是有限的,言语是无限的。

5.语言是稳定的,言语是多变的。 6.语言是后时的,言语是先时的。 语言与言语又有密切联系,二者互相依存:一方面,语言来自言语,依存于言语。语言系统是从言语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另一方面,语言又制约着言语,指导人们的言语实践。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又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依据。 二语言的性质 (一)语言的符号性 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符号都具有任意性和约定性。 任意性是指能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是符号最根本的属性。 约定性是中指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约定的,一旦约定人们就要遵守这种社会共同的约定。 (二).语言的系统性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所谓系统性,就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三).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00541语言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语言学概论 复习题 (课程代码 00541) 、单项选择题 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学者是 【 】 A . 乔姆斯基 B . 索绪尔 C . 布隆菲尔德 D . 洪堡特 2. 中国将传统的音韵、文字、 训诂、虚词等研究统称为 【 】 A .小学 B .经学 C .语言学 D . 文字学 3. 音高主要决定于 【 】 A .发音体振动的振幅 B ?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C ?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D .发音体振动的声波形式 4. 汉语普通话的j 1 su cn j 1(计算机)可以切分岀的音素数量为 【 】 A ? 3 个 B ? 6个 C .7 个 D . 8个 5. 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可以将拼音 b 和p 区分开来的区别特征是 [ 】 A .送气与不送气 B . 清音与浊音 C .双唇音与舌面音 D . 塞音与塞擦音 6. 北京话中将“慢” [man]+ “慢儿” [mar] 读作“慢慢儿” [mai mar] 属于语流音变中的【 】 A .同化 B 异化 C .弱化 D .脱落 7. 下列不是成语的是 【 】 A .过河拆桥 B .风风火火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爱屋及乌 8. 在汉语中管某种东西叫“书 sh u” 英语中叫“ book ”, 这反应了语汇在产生时的【 】 A .理据性 B 普遍性 C .任意性 D . 民族性 9. 下列属于借词的是 【 】 A .尴尬 B 看好 C .拜会 D .袈裟 10 .下列属于体词属性范畴的是 【 】 A .体 B .态 C ?数 D ?时 11 .“三人行必有我师”是《论语》中的名句,它至今仍被人广泛引用,且理解起来不大费 力, 这是由于语言的 【 】 A .抽象性 B .递归 性 C .系统性 D .稳定性 12 .词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 】 A .通俗意义 B 非通俗意义 C .理性意义 D 非理性意义 13. 把句子分成“单句”和“复句” , 这种分类是 【 】 A .句子的句型类 B .句子的句式类 C .句子的功能类 D ?句子的繁简类 14. “天气凉了”和“这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是 【 】 A ?冋音关系 B .多义关系 C .同形关系 D ?同义关系 15. 文字起源于 【 】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语言学概论(本科)期末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 本科期末复习要点导言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 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 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 我国的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 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 字义, 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 语言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仅与社会科学有联系, 而且与自然科学也有十分密切的 联系。语言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2. 语言交际的过程: 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 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各类语言学下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如专语语言学下面可分汉语语言学( 例如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近

代汉语、汉语史等、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等等, 普通语言学下面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等等。 四、语言学流派 比较重要的语言学流派主要有: 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语言学、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转换- 生成学派、系统-功能学派、社会语言学。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 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 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 请浏览《语言学网络课件》中的“望远镜”板块。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 本章需要明确的要点是: 第一, 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 第二,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语言的交际功能: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2.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弄清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内涵,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是一 定社会的产物, 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3.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没有阶级性, 具有全民性特点。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1.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