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 某公司基本情况

1.1 某公司简介

某公司,是位于南京市的一家专业从事旧办公设备全球采购、再制造和产品的国内外经销的有限责任公司。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事旧复印机的翻新并销售,是全球第一批从事复印机再制造业的工厂,是中国循环再制造复印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销售亚洲及非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某公司已经拥有稳定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与国内外多家著名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7 年 10月,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复印机通用零件和耗材制造商及销售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目前,某公司在我国高速新旧数码复印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60%,居全国首位,是中国再生机市场的领导者。

复印机再制造行业及产品的进入壁垒主要表现在:

(1)市场技术类壁垒——市场技术作业体系标准化。原材料采购的标准化以控制采购成本;装箱运输进口的标准化以降低货损成本;再制造流水生产的标准化;再制造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化;再制造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再制造产品及品牌的市场认同度。

(2)运营管理类壁垒——从采购到售后服务的再制造全过程有效管理与控制。由于逆向物流回收不稳定的特点,计划管理不善产生不连续的生产而造成效益低下等各种现象。

(3)技术贸易政策壁垒。某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取得中国及韩国旧数码复印机合法进口权的企业。某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沉淀,在以上几方面已经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2 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综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对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逐一进行分析。

2.1 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某公司总裁 100%控股某公司,并 90%控股 W 公司,某公司和 W 公司实质上为关联企业。某公司以总裁为最高机关,下设执行副总裁,管理者代表。总裁兼任总经理,负责处理本公司一切事务,下设生产中心、营销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技术中心、行政管理中心、采购中心、品保中心。各中心以下按需要设置部门。

2.2 某公司风险评估现状

(1)某公司目标设定现状

某公司管理者已经制订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战略阶段是 1993 年-2005 年,为创业期;第二战略阶段是 2006 年-2015 年,成为国内同行业最强,实现销售收入 200 亿元;第三战略阶段是 2016 年-2025 年,进入全球复印机行业前三强,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

(2)某公司事项识别现状

某公司分析了企业现存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和互补品生产者的威胁等事项,并且意识到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3)某公司风险评估现状

某公司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配备人员,事情来临时主要靠总裁个人的主观经验。

(4)某公司风险应对现状

某公司目前没有对业务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的环节,主要凭总裁个人经验,即使有时总裁征求其他领导者的意见,由于总裁较强的个人领导风格,决策权主要在总裁。由于某公司管理人员没有风险管理意识或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业培训,所以缺乏风险管理知识,也不具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素质,而且目前没有意识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2.3 某公司控制活动现状

(1)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现状

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流动性最强、变现最快的资产。一个企业如果缺乏货币资金,经营就无法正常进行。货币资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货币资金控制是该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某公司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某公司总裁持股另一家公司 90%股份,两家公司为财务部门为一套人员,只是有的人员档案属于某公司,有的人员档案属于另一家公司。而且,由于家族色彩的存在,某公司中财务部门的一些关键岗位由家族成员担任,如财务经理和出纳职位。

目前,某公司已经制订了公司的会计制度,明确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出纳与会计实行了职务分离,出纳没有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以及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出纳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每日自行清点核对库存现金,并将实有数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每月月末日记账与总账核对。出纳负责签署支票,确定每张支票都附有已经适当批准的未付款凭单,并确定支票收款人姓名和金额与凭单内容一致。支票一经签署就在凭单和凭证上用加盖印戳或打洞等方式将其注销,以免重复付款,而且支票预先连续编号,保证已签发支票存根的完整性和作废支票处理的恰当性。财务部独立检查已签发支票的总额与所处理的付款凭单的总额的一致性。货币资金收支依据会计人员编制好的记账凭证进行处理,出纳在办理完成现金收付款后均在记账凭证上加盖“现金收讫”或“现金付讫”戳记,在办理完成银行存款收付款后均在记账凭证上加盖“银行收讫”或“银行付讫”戳记,保证货币资金收付正确及时,货币资金的安全及会计记账完整。此外,出纳负责索取银行对账单。由于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某公司直接从每日收入中支付日常费用。所有的货币资金支出经财务经理审核后,报经财务总监审核,最终报总裁审核批准。在印章方面,某公司在中国工商银行开设基本存款账户,预留印鉴为总经理名章、财务专用章和出纳名章。财务经理保管财务专用章,并受总经理委托保管总裁名章,出纳保管自有私章。若是会计人员使用印章,只需口头上与财务经理打招呼便可自行拿取。如果是其他部门人员要求使用印章,则由财务经理先核实情况,然后给盖章,但审核内容并无实质性,只是形式而已。

(2)某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现状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做好采购与付款环节的内部控制。

某公司采购的物资主要包括毛机和辅料两类。对于某公司来说,毛机检验很重要,比一般制造企业对检验的要求严格。而且,采购毛机的质量关系到后继加工成本和售价,对其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是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3)某公司存货与仓储内部控制现状

有效地库存管理能节约成本、节约利润,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在再制造企业中具有重要地位。毛机检验完成后,由于每台毛机缺陷不同,需要进行的生产过程可能不同,这是再制造企业区别于一般制造企业的重要特点。而且因为某公司每台毛机的成新率不一样,翻新率也不一样,有时根据客户要求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因而再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比一般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复杂。

某公司的财务部对库存材料核算采用数量金额三栏式账页,仓库已经建立了材料明细台账,记录各种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收、发、存),财务部与仓库的记录内容基本一致。毛机入库时由质检人员和仓库管理员共同验收,其余材料入库时由仓库管理员验收。采购的材料入库时,由仓库会计填制一式三联入库单,第一联交采购人员备查,用与财务部对账;第二联交财务部会计人员,作为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第三联交仓库会计,作为据以登记材料明细台账的依据。产成品入库时,由仓库会计填制一式三联入库单,第一联交生产人员备查,用与财务部对账;第二联交财务部会计人员,作为据以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第三联交仓库会计,作为据以登记材料明细台账的依据。每月月末,由会计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一同对库存存货进行盘点。

(4)某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现状

某公司的销售部设销售经理一名,销售人员若干。某公司现有的销售与收款流程图如下:

2.4 某公司信息与沟通现状

某公司总部在南京市区,加工车间、仓库在南京市的某县城,距离两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单据主要靠往返的工作人员传递,有时会通过快递公司。目前,某公司各部门数据没有统一的平台管理和共享,财务部使用的财务软件系统较老,各地财务数据无法共享。例如,由于财务部和仓库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经常出现财务部按照收到的从仓库传来的出库单做账时,财务部的系统中此材料却没有库存,两方核对不上,影响了财务报表的质量。

2.5 某公司监控现状

某公司组织结构中设立了管理者代表岗位,履行监事会的职能,负责监督企业的活动。但是,由于某公司的《公司章程》中没有对监事会职能进行规范。管理者代表忙于各部门的事务,怠于履行职责,很少能够发挥其监督职能。所以,该公司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作用。而且,某公司内部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某公司内部环境、加强某公司风险评估、完善某公司内部控制活动、畅通某公司信息传递渠道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某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某公司的发展壮大,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层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严重性,迫切需要找到问题所在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1 某公司内部环境亟需完善

企业内部环境决定其他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某公司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企业也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还不健全。

(1)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董事会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真正起作用。某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设董事 3 人,执行董事 1 人),但是董事会不完善,董事会将所有事务委托总经理一人执行,未能发挥董事会的职能,某公司的事务几乎都由总裁一人决定。而且,某公司存在交叉任职现象,总裁和总经理为同一人。

(2)内部互相推脱责任

某公司内部没有统一的标准,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某公司目前资金紧张,日常经营中付款困难,工资拖欠,税收滞纳金较多,甚至造成了恶性循环。人力资源部、采购部、行政部等责怪财务部没有做好工作;财务部认为是销售部门没能达到预算指标,没有按时收回货款;销售部责怪生产部没有跟上销售进度,生产出了不合格产品,才导致销售不畅。

(3)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内部环境因素。某公司会计人员主要为总裁的内部人员。此外,某公司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

3.2 某公司风险评估意识淡薄

(1)目标设定不合理

某公司虽然设定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但还没有确定其他与之相关的目标,并在企业内层层分解和落实。在某公司的愿景中,2009 年应实现销售收入 10 亿元,但实际上并未完成目标,说明某公司的目标设定欠合理。

(2)风险识别考虑不全面

某公司虽然已经考虑到一些事项,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机会,但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某公司的管理层应对这些风险进行识别。某公司现在正处于成长期,急于扩张,没有建立相应的风险机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

(3)缺乏风险评估体系和评估方法

某公司目前在风险评估方面亟需改进,主要是因为某公司的领导者对风险评估重视程度不够,从上到下没有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和风险评估的机制。

(4)风险应对能力较低

在面临风险时,究竟采用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共担风险和接受风险中的何种方法应对风险,某公司的处理方法主要取决于总裁的决定,总裁的决定影响着企业的命运。某公司缺少事前的风险控制,在风险发生后,某公司只会去事后补救,以后风险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然后某公司再去补救。

3.3 某公司控制活动存在薄弱环节

(1)某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依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理论对某公司货币资金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某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某公司现金未做到收支两条线,存在严重的“坐支”行为,出纳将公司收回的收入直接用于支付公司的日常费用。某公司出纳没有将超出限额的现金及时存入银行。②某公司由出纳负责索取银行对账单,容易发生出纳篡改银行对账单的可能。③某公司由出纳每天负责盘点库存现金,但是没有人负责监盘库存现金,也没有人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④某公司资金的审批权主要由总裁行使,几乎不采用集体审批制度。⑤某公司会计部门印章管理存在缺陷,存在乱用的可能。⑥某公司存在关联交易,某公司和 W 公司是关联企业,出纳同时负责两家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经常互相占用资金。

(2)某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依据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理论对某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某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某公司未能有效地实行不相容业务相分离,各环节未能充分发挥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②某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较弱。尤其是国内采购部,某公司没有对供应商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评审,不利于选择稳定且有质量保证的可以信赖的供应商,增加了公司采购业务的风险。③某公司采购的毛机基本上来源于国外,由国际采购部负责采购。毛机的质量很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后面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但是,某公司目前没有采购质量的控制标准,如:采购品质、机器的品牌、规格型号等。此外,由于毛机运输通常是集装箱水运,又是回收的二手机,在这个环节,监装很重要,否则易造成运输途中的损坏,还难以索赔。④某公司采购的材料有时不能满足生产部门的要求。采购部门经理凭经验办事,自行决定采购对象和采购金额,没有根据生产部门的要求去进行采购。⑤某公司关键控制环节的人员未采用轮岗制。某公司管理层认为,采购需要熟门熟路才能取得优价,经常调换人员容易增加采购成本,但这容易产生舞弊行为。

(3)某公司存货与仓储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依据存货与仓储的内部控制理论对某公司存货与仓储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某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由于辅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较多,在入库时某公司仓库管理员未能对辅料的数量进行及时的盘点,也未能对辅料的质量进行检验。②某公司每台毛机的生产过程记录不详细,成本计算不准确。③某公司虽然制定了存货定期盘点制度,但没有制定对存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时按规定审批处理的制度。

(4)某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依据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理论对某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某公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某公司为了加快回款速度,允许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现金,销售人员可能截留货款。

②某公司的销售合同谈判与合同签订不相容业务未分离,往往均有销售部片区销售人员完成。③某公司未建立健全合同审批制度。财务部提供合同定价的最低限价,针对不同的价格设定不同的审批方式,但对合同的其他条款,尚未建立适当的授权审批程序。

3.4 某公司信息传递不及时,沟通渠道不通畅

有效的沟通包括信息在主体之间的向下、向上和平行流动,还包括将信息与企业外部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如客户、供应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股东等。某公司内部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各部门之间协调不到位, 进而引起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最终会损害某公司的总体利益。如财务部与仓库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某公司会计的辅料的账面数量经常与仓库的实际库存数量不符。因为某公司的辅料来源较多,采购的毛机上有时候不带有辅料,有时候带有辅料。如果毛机带有辅料,再制造过程中如果用此辅料,此时没有入库记录,但辅料出库时却会有出库记录,此时会出现会计的辅料的账面数量可能会出现负数的情况。销售部与财务部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沟通,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

3.5 某公司监控没有发挥应有职能

监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执行且执行效果较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控。某公司的监督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监督职能。而且,某公司也没有建立相应的内部审计机构。

3 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再制造企业与一般制造企业在经营活动方面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使再制造企业与一般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也有所不同,比较分析如下:

再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比一般制造企业具有特殊性。首先,再制造企业较一般制造企业最大的不同是,再制造企业生产经营各项活动中包含的各种不确定性。其次,再制造企业涉及回收业务,由于回收业务受回收产品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比一般制造企业的采购业务复杂。因而,再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较一般制造企业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由于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特殊性,目前,很多再制造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不健全。有些再制造企业只具有某些基本的内部控制操作,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最突出的情况表现在:大多数再制造企业没有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生搬硬套一般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造成再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偏离了内部控制的重心。

3.2 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一个严密的、完整的体系。但是在实践中,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却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3.2.1 内部环境相对弱化

内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失效,根本原因不在于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在于内部环境不完善,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再制造企业中,如公司治理不完善,高层管理者控制权过分集中;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甚至违背内部控制制度。

3.2.2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是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表现之一。我国对风险评估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方法较为落后,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决策机制,再制造企业除了面临一般企业面临的风险外,还面临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等特别风险,主要包括进口旧机的价值评估,废品率的控制以及库存的控制。在市场经济下,再制造企业面临各种竞争压力和风险。然而,有些再制造企业却对各种风险缺乏科学认识,风险识别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考虑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风险、市场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风险的各个事项。风险来临时,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也较低。

3.2.3 控制活动比较复杂

再制造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各项活动中包含的各种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其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因而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购与付款内部控制复杂

由于回收产品可再制造率不确定,再制造企业采购的产品个体状况不确定,可能差异较大,每个产品都有其特殊性。

(2)存货与仓储内部控制复杂

首先,由于回收产品到达时间和数量的不确定,和产品的可拆卸性、拆卸时间及废旧产品拆卸后零部件的可用性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再制造企业必须考虑,把回收产品的数量与对再制造产品的需求平衡起来,避免回收产品的大量库存和不能及时适应顾客的需求两类问题。其次,回收产品的部件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可以被用作多种途径:再制造,卖给下一级回收商,作材料再利用等。因而再制造企业材料状态的多样性。同一种原材料,在再制造企业内部可能有三种状态:旧件,采购件,自制件。最后,由于再制造加工路线和加工时间不确定,在再制造过程中,有些生产路线已经比较确切地知道要进行(如清洗),而其他的生产路线可能是随机的,并高度依赖于部件的使用年限和状况。在再制造生产过程中,生产路线文件是所有可能操作的列表,但并不是所有的部件都需要通过相同的操作或工作中心,实际上只有少数部件通过相同的操作成为新部件。

(3)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复杂

由于采购的产品都有其特殊性,生产路线也可能各不相同,因而耗费的成本可能各不相同,导致销售价格的确定也可能各不相同。

3.2.4 信息沟通不通畅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某种形式辨识、取得确切的信息并进行沟通,以使员工能够履行其职责。良好的信息沟通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但是目前,信息在各部门的传递不通畅,未形成系统的各类信息的收集和传递流程,再制造企业各部门难以有效沟通,沟通的失效将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到位,进而引起部门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最终会损害企业的总体利益。

3.2.5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企业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施以恰当的监控。目前,出于成本因素的考虑,再制造企业内部很少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既是设立了,也很少得到重视和发展。此外,监控仅仅局限在会计监控层面上,甚至只是停留在会计监督层面上,监控的范围过于狭窄,起不到监控的应有作用。

不仅物美价廉,而且大大拓宽了市场。

目前,我国已进入废旧机电产品报废的高峰期,废旧汽车和报废家用电器正以惊人的速度逐年快速增长。而我国的再制造产品现在还主要集中在汽车零部件、机床设备等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上,其他机电行业则缺乏相关的回收企业、资源再生企业和再制造企业,从而导致材料、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环境的严重污染。相对于我国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率低的现状,国外已经普遍将再制造作为一种最优化的产品末端处理选择方式,再制造业在很多发达国家受到高度重视,并且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再制造产业群。

(1)市场需求

再制造产品的价值是: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会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产生有益的作用。

目前,我国注册企业约 1000 万,学校约 90 万,机关事业单位约 10 万,民间团体约200 万,家庭约 2.6 亿。其中,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日常业务几乎都需要复印机,每个单位复印机大都不只一台,对复印机的需求量大。据某公司测算,现有复印机保有量约为 200 万台,预计复印机市场保有量可超过 2000 万台,市场开发程度仅为 10%。然而,目前我国复印机新机市场:一方面,由于受日本厂家操控,大部分复印机新机经营者无利可图,经营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如表 1 所示,与日本、美国相比,我国购买力相对较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题(2010-2012)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考核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审计)2012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2年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1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和审计的责任界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A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为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董事会决定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草拟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支付相当于内部控制审计费用20%的咨询费用。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甲公司于2011年4月引进新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1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3)关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范围,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应及时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甲公司销售部门于2012年2月初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预计可能造成的坏账损失占甲公司2012年全年销售收入的30%,董事会责成销售部门立即整改。鉴于上述事项发生在2011年12月31日之后,董事会讨论认为,该事项不影响A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1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出具审计意见。 (5)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时间,由于部分媒体对上述甲公司销售部门擅自扩大销售信用额度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事项进行了负面报道,为逐步淡化媒体效应和缓解公众质疑,董事会决定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的披露日期由原定的2012年4月15日推迟至5月15日。 (6)关于变更内部控制审计机构,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2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建议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伴随内部控制实践的逐渐丰富,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后出现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全面风险管理”五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简介 (一)中国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而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组织机制、运用管理方法、实施操作程序与控制措施而形成的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具体来说,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可发挥以下作用: 1.能够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控制和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减少和避

免企业风险。 2.为审计工作提供良好基础。审计监督必须以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依据,检查错误,揭露弊端,评价经济责任和经济效益,而只有具备了完善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资料的真实。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1.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成员高度重叠,造成内部控制权责不清,经营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产生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现象出现,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恶化。 2.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目前企业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风险应对、控制的有效机制,一旦出现重大风险就容易使企业陷入困境。 3.内审未有效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确保良好的控制环境.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我国很多企业虽设置了内审部门,却没有具备真正意义的独立性,因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4.忽视企业文化,未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文化作为一种软资源,是整个内控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程度,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和实施有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经营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等的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三七系列和云南民族特色药品系列为主,共17种剂型200余个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及东南亚一带,并逐渐进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云南白药公司是我国知名中成药生产企业之一,是云南大型工商医药企业之一,是中国中成药五十强之一,1997年被确定为云南省首批重点培育的四十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2010中药行业品牌峰会品牌评选活动首次发布的中药行业各领域十强。 云南白药公司地位分析。 1、技术水平:作为一个行业领跑者,云南白药已形成了以专利权、商业技术秘密为核心,以商标权(品牌)、版权等为外围的全方位立体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2.市场占有率:据了解,目前“云南白药牙膏”100%覆盖了“家乐福”、“沃尔玛”、“欧尚”、“大润发”、“麦德龙”大卖场,其余大型超市覆盖了约20%,剩余中小超市和便利店覆盖有限。其余连锁卖场及大型超市销售额占“大型超市卖场”销售额的比例约为55%,因此,零售终端的销售额计算,“云南白药牙膏”尚有约40%的“大型超市卖场”未覆盖,通过进一步覆盖“大型超市卖场”的零售终端支撑

“云南白药牙膏”未来3-4年的高速增长。 3.新产品研发程度:“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在云南白药牙膏产品的规模发展至十亿营业收入后,其洗发乳系列产品一直引发市场强烈预期。云南白药开始发力养元青产品的促销。 公司产品分析。 1.质量优势:云南白药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传统医药积淀。云南以其独有的地理和立体气候条件而享有“药材之乡”的美誉。经调查,云南的药用植物有6559种,占全国品种数的51%。 2.技术优势:(1)白药独特功效,1902年曲焕章医生研制白药成功以来,对于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明显的疗效,可以加速止血、缩短病程。从20世纪初行销于世以来,以其疗效名声海外,被誉为“中华瑰宝,伤科圣药”。(2)绝密的药方,1988年,卫生部针对“云南白药”相关问题下发通知,其中点明“确保‘云南白药’机密,严禁巧立名目,变相泄露、使用‘云南白药’秘方工艺”。云南白药被列入一级保护品种,除此之外,云南白药还有一层更加神秘的外衣——绝密级中药制剂。 3.成本优势:中药资源产业化,云南省有6500多种中药,是草药的主要种植区,故制药成本低。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财务处:王庆华 引言 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前提,也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保证。在现代企业经营条件下,内部控制系统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满足现代企业组织方式、经营方式与管理目标的需要,是我们一直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内部控制的实践意义出发,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发展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由来已久,许多国家的组织和学者在不同时期都提出了很多理论和实务操作方法。根据各个时期内部控制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内部控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内部牵制阶段 在封建社会出现了内部控制的萌芽,统治阶级采用了分工牵制和交互考核的方法,以防止掌管和使用钱赋的官吏弄虚作假、侵占财物。内部牵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并且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1936年。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在其发布的文告《独立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内部控制”这一专业术语。(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一阶段内部控制被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与内部牵制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目标不仅是要保护财产的安全,还要增进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益。 (三)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概念。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指出这一点并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三部分组成。 (四)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20世纪末,美国“发起组织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由此可

万科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万科集团企业内部控制分析报告 班级:09特会本2班组员:陈雅云、高雨 内部控制的含义——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基于对内部控制含义的理解,我们选择了万科集团作为这次我们分析的对象,这是一家发展势头良好,内部控制完善的上市公司,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含义。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002、200002,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是国内首批上市的企业之一,总部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33号,业务范围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及物业管理业务,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企业。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156亿、2010年销售金额1082亿,销售面积898万平方米,业务覆盖了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城市经济圈为重点的47个城市。 2011年度,万科集团参照财政部、中国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相关规定,坚持以风险导向为原则,结合本公司的经营管理实际状况,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及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 该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覆盖总部、各一线公司及各业务部门的三级自我评估体系建设,持续组织总部各专业部门及各一线公司对内控设计及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涵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的具体要求,同时通 过风险检查、内部审计、监事巡查等方式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及运行的效率、效果进行 独立评价,具体评价结果阐述如下: 一内部环境 1. 治理结构 该公司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定了符合公司发展的各项规则和制度,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分别按其职责行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该公司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决定权。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董事会建立了审计、薪酬与提名、投资与决策三个专业委员会,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董事会11 名董事中,有 4 名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担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分析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真实性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我国的企业在对于自身内部控制的规范上也开始逐步的与国际规则接轨。但是企业内控报告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其暴露出的问题也尚不全面,可供参考的实例情况以及可以借鉴到的经验也很少.不过企业对外出具的内部控制报告,使得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减轻自身责任及企业长期利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下真正的关注内部控制的缺陷与缺失,实实在在地不断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降低营运风险,提高营运效率和效果,最终达到业绩增长的目的。本文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颁布施行的第二号审计准则以及中国于2006年7月1日推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作为开展研究的背景。通过结合中国企业发布的内控报告的实例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推出中国现阶段企业发布的内控报告的可信度。 关键词:上市企业内控报告可信度 ~ > [

Listed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authenticity of Abstract ·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rther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China's enterprises in the norms for its own internal control also gradually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However,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in China has just begun, its problems are not fully exposed, as well as the strength of reference to the experience can learn very little. However, the external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issued, making business management alleviate some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authorities and enterprises for long-term interests, had the assistance of CPA real concern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defects, real to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company's internal controls, reduce operational risk,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ultimately achieve business growth objectives. Based on .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romulgated auditing standards II and China on July 1, 2006 launch of the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guidelines on internal control"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By combining the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released by Chinese companies to conduct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amples to introduce Chinese companies at this stage the report released by the reliabi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Key words:Listed companies Internal Control Report Credibility :

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院系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副教授

××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的网络普及,使得市场上出现多种多样的创业模型,加上国家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形式诞生,但是同样各种企业问题相继而生,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在一定环境下,为了达到经营管理目标以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更加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在企业内部实施的一系列以制约权利调节资源为目的的各种措施、计划以及方法。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内部控制对铝加工企业尤其是上市铝加工企业的影响。本文从文献理论以及实际案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了解认识内部控制;其次,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并对对我国铝板企业内部控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Abstract: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is an enterpri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ir business objec tives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integrity of assets, the premis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ccur ate and reliable, with the enterprise for the purpose of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econom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business activities,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in the internal enterprise by enter prise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level and other employees based on internal selfdiscipline, se lf adjustment, internal control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self supervision.The main purpose of th 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control to th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aluminum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wo aspect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al case analysis.First of al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ontrol, introd uc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Second 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Henan Ming Tai Aluminu m Co., Ltd., and expounds the solu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At last, the author puts for 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aluminum plate enterpri ses in China, so as to find out how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 Ming-tai aluminum; Problem; measure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论文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 评审意见表 论文题目: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姓名:XX 专业:会计 准考证号:XXXXX 办学单位:XXXX 填表日期 2XXX年X月X日

论文内容摘要

目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导论 (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文献综述 (1) 2.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3) 2.1内部控制概念…………………………………………………………………3 2.2内部控制的作用 (4) 2.2.1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 2.2.2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4) 2.2.3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4) 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4 3.1内部控制的产生 (5) 3. 2 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6) 4. 内部控制现状及控制薄弱原因 (7) 4.1内部控制环境不良 (8) 4.2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9) 4.3外部原因 (10) 4.3.1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不健全 (10) 4.3.2缺少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力 (10) 4.4内部原因 (10) 4.4.1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10) 4.4.2缺乏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11) 4.4.3信息沟通不畅 (11) 4.4.4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弱化 (12) 4.4.5内部控制执行失效、监督不足 (13)

5.改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13) 5.1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13) 5.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4) 5.3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 (14) 5.4建立良好信息沟通系统 (14) 5.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 (15) 5.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5) 5.7内部控制目标呈多元化趋势 (15) 6.结束语 (16)

企业内部控制分析

某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1 某公司基本情况 1.1 某公司简介 某公司,是位于南京市的一家专业从事旧办公设备全球采购、再制造和产品的国内外经销的有限责任公司。某公司成立于 1992 年,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从事旧复印机的翻新并销售,是全球第一批从事复印机再制造业的工厂,是中国循环再制造复印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产品主要销售亚洲及非洲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某公司已经拥有稳定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与国内外多家著名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07 年 10月,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复印机通用零件和耗材制造商及销售商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目前,某公司在我国高速新旧数码复印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60%,居全国首位,是中国再生机市场的领导者。 复印机再制造行业及产品的进入壁垒主要表现在: (1)市场技术类壁垒——市场技术作业体系标准化。原材料采购的标准化以控制采购成本;装箱运输进口的标准化以降低货损成本;再制造流水生产的标准化;再制造产品质量体系标准化;再制造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标准化;再制造产品及品牌的市场认同度。 (2)运营管理类壁垒——从采购到售后服务的再制造全过程有效管理与控制。由于逆向物流回收不稳定的特点,计划管理不善产生不连续的生产而造成效益低下等各种现象。 (3)技术贸易政策壁垒。某公司是我国目前唯一取得中国及韩国旧数码复印机合法进口权的企业。某公司经过长时间的累积与沉淀,在以上几方面已经明显处于领先地位。 2 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综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对某公司内部控制现状逐一进行分析。 2.1 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某公司总裁 100%控股某公司,并 90%控股 W 公司,某公司和 W 公司实质上为关联企业。某公司以总裁为最高机关,下设执行副总裁,管理者代表。总裁兼任总经理,负责处理本公司一切事务,下设生产中心、营销中心、资产管理中心、技术中心、行政管理中心、采购中心、品保中心。各中心以下按需要设置部门。 2.2 某公司风险评估现状 (1)某公司目标设定现状 某公司管理者已经制订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战略阶段是 1993 年-2005 年,为创业期;第二战略阶段是 2006 年-2015 年,成为国内同行业最强,实现销售收入 200 亿元;第三战略阶段是 2016 年-2025 年,进入全球复印机行业前三强,实现销售收入 1000 亿元。 (2)某公司事项识别现状 某公司分析了企业现存竞争对手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和互补品生产者的威胁等事项,并且意识到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再制造行业的发展。 (3)某公司风险评估现状 某公司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配备人员,事情来临时主要靠总裁个人的主观经验。

上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分析 一、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存在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比如,人事管理中聘用了不值得信任或不具备胜任能力的员工,可能使得某项特定控制无法实施或无效。企业的控制环境反映了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 我国财政部于2007年3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在改规范中队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指出其构成的五大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监督检查。同时把内部环境解释:内部环境是影响和制约企业控制尽力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前提,因此,我国上市公司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五要素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彼此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其中,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框架的基础,风险评估是依据,控制活动是手段,监控是保证,信息与沟通是载体.其下是具体内容 的解释分析: 1 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品股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 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事情要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信息及时沟通,促进内部控制有效运行。加强对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出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环境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企业应当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b12727309.html,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分析 作者:宋涛 来源:《商情》2020年第18期 【摘要】成功的企业必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强,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做好管理与创新,企业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内控管理,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关键词】企业内控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浪淘沙,有的企业黯然退出,而有的企业却能立于不败之地。成功的企业必然是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做好管理与创新,大到宏观方向上的把握,整体框架的规划,每一个重要决策的决定;小到每一个员工的绩效考核,锁定目标客户,到完成服务及做好售后等各个环节。今天我们要分析是其中一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本文从内控制度的定义,企业各个阶段怎样做好内控以及内控制度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以及我实际的工作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内控制度,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浅议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呢?以下简称“内控制度”,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 一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内控制度是保证管理层,执行层按照治理层意志去行动的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全部的制度和表单。用企业大咖任正非的话讲,内控就是给各职级赋能和方法论建设。 二是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ASB)所做的《审计准则公告》中提出:内控制度是在一定 的环境下,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三是,教科书里说: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的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精炼表达为五个5: 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目标: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

公司内部控制评估分析报告

題目:統一公司內部控制評估分析報告 前言 民國56年7月1日,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台南古都。多年來秉持「三好一公道」的立業精神,「誠實苦幹,創新求進」的企業文化,以及「經營統一,大家一起來」的理念,勵精圖治,建立了台灣最大的食品王國。在「時時刻刻為明天」的經營藍圖下,除了相關原料的多層次加工以創造產品附加價值之外,並持續不斷的拓展新的事業,在「追求高成長」與「國際化」兩大策略下,與國際知名企業共同投資合作,以吸收國際化經營的觀念與技術。更進而跨出本土,邁向國際,觸角延伸至北美、中國大陸、東南亞各地投資經營。 統一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以建立有德有才的團隊為本,追求卓越的企業文化,服務客戶、改善品質、創新產品,並懷抱對生命的熱愛,放眼未來,執意以人性本位的企業關懷,不斷延伸經營領域,創新求進,精益求精,在在提供國人與國際友人最優良的商品與服務。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擁有海內外轉投資相關企業共一百七十多家,經營項目橫跨食糧、消費食品、物流配送、速食業、營建、電子、金融、休閒娛樂、生物科技等等,已發展成一多元化經營的企業集團。面對日益競爭的環境,迎接未來更艱巨的挑戰,我們已審慎規劃出企業願景-「統一,一首永為大家喜愛的食品交響樂」,意謂著統一企業是一家永續經營,永遠以滿足客戶需求為考量的食品企業。未來仍將持續在多角化的經營模式下,不斷地成長茁壯,成為世界領先的一流企業。 在「人才是公司最大資產」的基本理念下,我們從事一系列人力資源管理的開發與改革,致力於員工發展與訓練,提供完善的福利措施,並架構員工一展長

才的環境不斷派遣優秀幹部至關係企業擔任重要職務,來開發員工的潛能與成長。在員工發展與訓練方面,藉著瞭解個人的特質、公司的標準與職務的需求進行規劃。每個年度,對於主管和專業人員,都會由直屬主管進行雙向溝通,以評估員工的績效表現,藉著彼此間的對照評比與員工的發展期望,規劃新的學習方向。 內部控制的五項組要素 內部控制的五項組成要素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資訊和溝通及監督。 構成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是控制環境,它是其他四個相互關聯的組成要素之基礎,塑造企業的紀律和內部控制的架構,影響售查者文化合組織成員對內部控制的認知,如果沒有極具效果的控制環境,或許就不會有控制效果卓著的其他四要素,控制環境又可分為操守和價值觀、執行能力、董事會及監察人、管理哲學及經營風格、組織結構、權責劃分、人力資源政策等七項來分析。統一公司經營者及管理階層的道德要求都很高,而且都秉持不欺騙大眾極良好的品質來服務大眾,有建立良好的道德規範統一公司的董事長更是以身作則並對員工在訓練時有嚴格的要求及遵守,避免有任何不當失誤的發生,在公司的章程中對道德方面也有其相關的規定。在董事會及監察人方面,統一公司在公司章程中有規定董事會的權限及責任,而且每年年底監察人都會出具一份監察人報告書,報告書中記載監察人所發現的一些公司不法行為及監察人的責任,也記載監察人所依據公司章程,還有監察人簽名及蓋章表示負責。在經營哲學何經營風格方面,統一公司董事長所堅持的經營理念為誠實苦幹、創新求進,此一理念使統一公司財務狀況較

公司企业内部控制评估分析报告

统一企业内部操纵评估 分析报告 大纲概要: A概述统一企业 B内部操纵的五项组要素与统一企业之关系 1统一企业之操纵环境 2统一企业之风险评估 3统一企业之信息与沟通 4统一企业之操纵活动 5统一企业之监督 C强调阻碍公司经营目标达成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及治理者对. 已知风险之操纵活动相关设计及执行评估 D统一企业执行内部操纵的成效及公司的进展成果 A概述统一企业

立业精神:统一企业自从创业以来,即遵循董事长吴修齐先生所秉持之「三好一公道」的经营理念,以多角经营、宏观眼光、重视人才等方针,兢兢业业地塑造出「老实苦干、创新求进」的立业精神。 企业涵盖范围:统一企业由面粉制造动身,逐步拓展到饲料、油脂、食品、饮料、乳品等民生相关综合食品事业,产业领域横跨食品、物流、零售、金融、贸易、租赁、证券、保险、药品、营建、电子乃至生化科技、休闲产业等多角化经营,地理区域涵盖美、加、大陆及东南亚等国家. 历史背景: 统一企业自一九六七年七月一日创立于台南永康以来,除了致力于食品制造本业之外,同时不断拓展新的事业。成长过程中可分为四个时期如下 创业时期(1967~1973年) 台湾社会状况逐步进入工业化。统一企业创业,采纳无缺点、高效率的大量生产,扩大经济规模,以符合当时生活消费之所需。健壮时期(1974~1982年)

台湾经济成长快速,人民的购买力大增。统一企业适时地全面开发产品去满足大众消费的需求,同时大量地引进优良设备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朝向高质高值的经营策略运作。 集团化时期(1983~1989年) 台湾经济持续稳定成长,进入商业化与社会多元化时代。统一企业全面投入通路大战,多角化经营并结合社会需求,使企业持续成长,展开集团化经营模式,并开始往海外投资进展 国际化时期(1990~现在) 统一企业目前国内外转投资相关企业已多达一百余家,经营项目涵括多项民生消费相关的商品与服务,成为一个多角化经营的综合生活产业集团。在「国际化」与「多角化」两大策略下,以后统一企业除持续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同投资合作,以汲取国际化经营的观念与技术之外,也将藉由大陆与亚洲市场迈向全球,朝向成为世界最大食品营销公司之一的目标而努力不懈。 经营成长: 3 / 11

美国苹果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苹果公司内部控制分析 一、公司概况 苹果公司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盖瑞?沃兹尼亚克和罗纳德?杰拉尔德?韦恩在1976年创立。苹果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库比提诺,核心业务是电子科技产品。自成立以来,其在电子科技产品领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Macintosh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电子科技产品更是在近年来风靡全球。2011年2月,苹果公司打破诺基亚连续15年销售量第一的地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商。2011年8月10日苹果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在2012年曾经创下6235亿美元记录,在2013年后因企业市值缩水24%为4779亿美元,但仍然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公司的成就 在全球消费电子行业里,苹果公司已经成为传奇的代名词。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2012年世界500强排行榜,苹果公司高居第55名,较2011年上升了56名,在苹果公司所属的计算机、办公设备行业里,苹果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惠普。而苹果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082.49亿美元和259.22亿美元,增幅分别为66%和85%。一方面,苹果公司的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狂热追捧;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股票也受到了投资者的欢迎,从2012年4月起,苹果以超过5200亿美元的市值稳坐世界第一的位置。2012年9月18日,苹果公司股价正式超过700美元,苹果也以超过650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这一切成就都离不开苹果公司对于内部控制的高度关注,将全面控制作为生命线贯穿于经营生产的过程之中。 成功原因分析 (一)内部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能否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苹果公司在这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1、组织架构 1)苹果公司组织结构设置原则 简约不简单,精简机构 环状沟通,减小管理幅度 快速传递信息,迅速反应 因人设职,权责分明 因地制宜,分区管理 2)苹果公司组织结构的优点 适应不稳定环境下的高度变化。 清晰的产品责任和联系环节以及迅捷的服务实现顾客满意。 跨职能的高度协调,使各分部适应不同的产品,地区和顾客,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决策分权,提高各分支机构自主权,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 简化对企业具体经营事务的管理,使之更专注于公司的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以及核心产品的研发。 有利于地区性分支机构的独立经营成长,强化市场的针对性竞争意识。 简约的组织结构使各个部门之间职责分明 2、人力资源 1)乔布斯的领导力受到媒体一致关注与好评,业界一致认为他是苹果的灵魂和核心资产。

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 案例分析2013级会计五班 组长:刘金桥 20132319293926 组员:王禹19 王泽宏34 陆明珠17 王冬梅65 杨炀 20122319210752

“巨人集团”内控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 1997年底1998年初,史玉柱创立的巨人集团跨行业经营,进入房地产业。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资巨人大厦,想借助房地产火爆的买方市场大赚一笔,不想国家出台紧缩银根政策,想靠贷款维持建设的路子被堵,私人间借款面临到期,自有资金已全部投入基础建设,巨人集团资金链断裂,巨人大厦地上建筑不见踪影。 董事会被架空。史玉柱在检讨失败时坦言:巨人的董事会是空的,决策一个人说了算。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中起着制约管理层专权,提高公司决策水平,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而董事会无法发挥其作用,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决策人或主管手中,那么会导致决策失衡,难以控制其风险,从而导致管理当局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失误而拖垮整个公司。 1994年8月,史玉柱提出老“巨人”的总目标是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秉承多元化发展的思路,老“巨人”跳出电脑产业,在全国兴起的房地产热和生物保健品热的刺激下,将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列为新的产业支柱。史玉柱本希望通过新的扩张激发出新的创业激情,利用巨人的品牌优势快速攫取超额利润,并以此来缓解主导产业发展受阻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矛盾。但他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例如:与外资合作、资产股权化、获得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撑)稳定发家产业和已有项目,而且齐头并进、急于求成,在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贸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进军。为了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预算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而从1994年2月大厦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期间。老“巨人”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患上“贪吃症”的老“巨人”急于扩张,又未赢得银行的支持,在资金链上难以为继,于是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巨人大厦的建设,生物工程连维持正常运作的费用都不足,结

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分析

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分析 作者:冯巧根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04期 一、内部控制概述 美国企业改革法(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又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或简称SOX法案)404条规定:经营者有关公司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内部控制报告》,需要在年度报告中加以披露;外部审计机构需要揭示经审计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这是美国审计制度的重大变迁,是安然等公司丑闻发生之后的制度完善之举。在SOX法案颁布前,美国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主要从审计的技术角度出发,此时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是制度基础抽样审计的需求。审计人员根据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结果来确定财务报告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内部控制的评价是财务报告审计的附属工作,内部控制的评价并不是单独委托的独立鉴证业务,也不需对内部控制出具独立的审计报告。与此同时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者也无需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作出自我评价报告。 依据SOX法案404条规定,凡是2004年11月15日以后完成的经营年度报告,都必须揭示经营者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控制报告,并由外部审计机构出具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简称ERM-IF),作为管理当局和注册会计师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CAOB)在2004年6月对外公布了其已获SEC批准的第2号审计准则“对与财务报告审计相关联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审计”(简称PCAOB AS2),直接规范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在SOX法案404条规范下,2004年12月31日进行决算的美国公司在规定的时间里,由经营者根据Form 10-K年度报告——《项目9A:控制与手续》的要求,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内部控制报告》。根据美国调查机构Audit Analytics公司的资料汇总,截止2005年4月19日已向SEC提交资料FormIO-K的具体情况是:9.15%的公司(2689家中的246家)披露的是“内部控制无效”的经营者《内部控制报告》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二、无效内部控制的涵义 有关评价这种不完备状况的影响所依据的指南是《控制的例外案例以及评价不完备的框架》,由9家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共同编制完成。经营者和审计机构利用这种指南可以作出如下的判断:依据运用的有效性测试来判断已发现的例外案例是否完备;对过程/交易层次的内部控制上的不完备,作出它们是重要的不完备还是重大缺陷的判断;对基于IT技术的全面控制的不完备,作出是重要的不完备还是重大缺陷的判断;对于IT技术全面控制之外的整个公司控制的不完备,作出是重要的不完备还是重大缺陷的判断。对于这种评价结果,经营者以及审计机构对“重大的缺陷”存在一种以上判断情况时,经营者需要揭示所谓“本公司的内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