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诊断标准

五.xx肉瘤诊疗指南子宫肉瘤就是生殖道肉瘤中最常见得一种,发病率低,占子宫恶性肿瘤得2%-6%。
子宫肉瘤多发生在40-60岁。
子宫肉瘤虽少见,但组织成分繁杂,主要有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
子宫肉瘤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常需术中冷冻切片以及术后石蜡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子宫肉瘤恶性度高,由于早期诊断困难,易远处转移,术后复发率高,放疗与化疗不甚敏感,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为30%-50%。
5-1.分类子宫肉瘤常见类型有三种,最常见得就是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of uterus,LMS),其来源于子宫肌层或子宫血管得平滑肌细泡,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存。
其次就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来源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较少见得就是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亦称恶性苗勒管混合瘤(malignant mullerian mixed tumor,MMMT)或癌肉瘤(carcinosarcoma),它来源于苗勒管衍生物中分化最差得子宫内膜间质组织,同时含有恶性得上皮成分与恶性得间质成分,即癌与肉瘤成分。
5-2.诊断5-2-1.临床表现5-2-1-1.发病年龄子宫平滑肌肉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一般为43岁-56岁。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发病年龄为34、5岁,而高度恶性者平均年龄为50、8岁。
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平均发病年龄57岁。
5-2-1-2.症状子宫肉瘤一般无特殊症状,可表现为类似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得症状。
(1)阴道不规则流血为最常见得症状(67%)。
(2)下腹疼痛、下坠等不适感(25%)。
(3)压迫症状肿物较大时则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尿急、尿频、尿潴留、便秘等症状。
如压迫盆腔则影响下肢静脉与淋巴回流,出现下肢水肿等症状(22%)。
(4)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常与肥胖(40%)、糖尿病(15%)、不育(25%)等伴发。
子宫平滑肌肉瘤

xxx
-
01
引言
02
病因
03 病理特征
04 临床表现
05
诊断
06
治疗
07
结论
PART 1
引言
引言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发生在 女性子宫平滑肌中的肿瘤
01
它是最常见的子宫肿瘤类型之 一,通常在育龄妇女中发生
02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平滑肌肉
04
瘤的病因、病理特征、临床表
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4
PART 6
治疗
治疗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治疗
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
疗两种方式
2
保守治疗主要是针对症
状的缓解和肿瘤的控制,
1
常用的药物包括激素类 药物、口服避孕药等
手术治疗主要通过切除
肿瘤和子宫来达到治疗
的目的
4
手术选择包括子宫肌瘤 切除术、子宫肌瘤剖宫
产术等
对于那些具有肿瘤大小 增长、症状严重、合并 其它疾病或合并严重并 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
是常见的选择
5
3
PART 7
结论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 常见的妇科肿瘤,同时 也是一种潜在的恶性肿 瘤
结论
了解其病因、病理特征、 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等方面内容,对于早期 发现、及时诊断和合理 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检查 手段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 果和生活质量
-
的妇女往往具有明显 的雌激素水平异常, 如高雌激素血症或雌
激素受体过表达
PART 3
病理特征
病理特征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病理特征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该肿瘤的性质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
子宫平滑肌肉瘤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可能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腹部肿块等症状。
2. 妇科检查:子宫可能增大,肿块可硬可软,表面可能不平或呈结节样。
3. 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彩超等,可以观察到子宫形态不规则,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肿瘤内部可能有坏死或出血征象,肿瘤与子宫之间可能存在假包膜样结构。
4. 病理学检查:这是确诊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金标准,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的核异型性、有丝分裂活性,以及肿瘤与肌层的界限等特征。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子宫肉瘤临床及病理分析

治疗选择
手术是治疗子宫肉瘤的主要方法,辅助放 疗和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教训
对于疑似子宫肉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活 检确诊,避免延误治疗;治疗后需密切随 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转移。
06 最新研究进展
分子生物学研究
基因突变研究
最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集中在子宫肉瘤的基因突变上,尤其是与肿瘤发生和发 展相关的关键基因。这些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子宫肉瘤的发病机理和分子途径 。
肿瘤标志物
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子宫肉瘤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以便更早期地诊断疾病和监测 治疗效果。
新型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
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 的药物,以实现对子宫肉瘤的精确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在多种肿瘤中取得显著成功,研究人员正在评估免疫治疗策略在子宫肉 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04 治疗及预后
治疗方法
01
手术切除
手术是治疗子宫肉瘤的主要方式,包 括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等。手 术范围应根据肉瘤的分期、病理类型 和患者的生育需求来确定。
02
放射治疗
对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肉瘤或高危 患者,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
03
化学治疗
通常用于晚期或复发性子宫肉瘤,可 通过全身给药杀死癌细胞,缓解症状 。
02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主要症状
异常阴道出血
子宫肉瘤患者常常出现非周期性的阴道出血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异常阴道分泌物
患者可能会出现异常阴道分泌物,如血性分 泌物、脓性分泌物等。
腹部疼痛
患者可能会感到腹部隐痛或胀痛,有时疼痛 会加剧。
子宫肉瘤指南解读

子宫肉瘤指南解读子宫肉瘤是一种极具侵袭性的癌性肿瘤,在女性生殖系统中非常常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子宫肉瘤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据了第四位。
面对如此高发疾病,医学界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以解决临床对子宫肉瘤治疗的全面规范化。
子宫肉瘤分类根据WHO的分类标准,子宫肉瘤被分为九类:盂胞管腺癌、粘液腺癌、粘液上皮样癌、内分泌分化差的癌、低度分化的癌、高度分化的癌、间质性肉瘤、未分化肉瘤以及未定性肉瘤。
肉瘤的分类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都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会影响到治疗方案和术后辅助治疗,也能展现出预后结果的差异。
子宫肉瘤的症状和体征子宫肉瘤的症状和体征主要包括:1.阴道流血:在闭经或绝经后女性阴道出血是相对较明显的特征,包括经间期出血和经期之外的阴道流血。
2.阴道分泌物:与阴道出血同时出现。
3.阴道异味:也是早期症状之一。
4.盆腔疾病:患者可出现腹痛、腰痛、膀胱刺激症状等。
5.外阴痒、疼痛和烧灼感。
这些症状和体征,早期时非常不明显,晚期时更加突出。
子宫肉瘤的治疗子宫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还包括实验性治疗、靶向治疗等。
•手术:对早期子宫肉瘤患者可以采取分层手术辅以特定类型的化疗,手术的目的就是切除病灶,并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晚期患者可能需要切除子宫和附近的其他组织器官。
手术后维持化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放疗:对于高度侵袭性和失血量巨大的肉瘤患者可以采取放射治疗,这样可以减轻疼痛,并阻挡癌细胞扩散。
•化疗:化疗针对的是和手术一样的目的,就是清除癌细胞。
不同的是化疗药物是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药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杀死癌细胞。
子宫肉瘤的预后子宫肉瘤的预后估计比较困难,这是由于它对不同的治疗方案非常敏感,而且患者身体状况会影响它的预后结果。
较为确定的是分化度、病理分期、大小和深度等因素影响预后结果。
预后因素中,分化程度、病理分期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子宫肉瘤对于女性健康,极具危害性。
妇产科指导:子宫肉瘤组织来源和病理

子宫肉瘤多来自子宫肌层、内膜的间质细胞,或子宫血管壁平滑肌纤维。
主要分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最常见,约占45%),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其次,约占40%),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恶性中胚叶混合瘤)(最少,约占15%)。
三种类型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均不完全相同。
1.子宫平滑肌肉瘤(1)子宫平滑肌肉瘤最常见。
(2)大体肿瘤多数为单个,以肌壁间多见,弥漫性生长,与肌层界限不清,切面旋涡状结构消失,质软,呈生鱼肉状。
(3)镜下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不一,核异形性明显。
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5~10/1OHPFs;核分裂象越多预后越差。
2.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两种。
(2)大体检查: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表面光滑或破溃而继发感染;肌层内肿瘤呈结节或弥漫性分布。
低度恶性间质肉瘤切面发黄色,宫旁可有蚯蚓样栓子;高度恶性内膜间质肉瘤可切面呈棕褐色,高度恶性时肿瘤体积更大,出血坏死更明显,可有肉眼侵肌。
(3)镜下:瘤细胞像增殖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低度恶性时大小一致,卵圆形或小梭形,核分裂象≤3~5/10HPFs,肿瘤内血管较多;高度恶性时,瘤细胞呈梭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异型性明显,可找到瘤巨细胞,核分裂象≥l0/lOHPFs.3.子宫恶性苗勒管混合瘤(中胚叶混合瘤)(1)由残留的胚胎细胞或间质细胞化生而来,含有肉瘤和癌两种成分。
根据肉瘤具有的细胞是否子宫内有否而分为同源或异源两类。
(2)巨检肿瘤由内膜长出,呈息肉样,多发或分叶状,质软,切面有小囊腔,内有灰黄色粘液。
(3)镜下可见肉瘤(平滑肌或横纹肌肉瘤)和癌两种成分当异源性时,尚可见到子宫外的组织或细胞,如软骨。
子宫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子宫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手术治疗子宫肉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单纯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是其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但关具体术式仍然存在一些争议,主要体现在是否可以保留卵巢、淋巴结切除有何临床意义、是否必须行淋巴结切除以及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病变中的作用等方面。
(1)子宫平滑肌肉瘤手术切除是被证明具有治愈价值的惟一治疗方法。
经典的手术范围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如果术中发现有子宫外病变,则需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2)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标准手术术式包括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有子宫外转移病变者应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对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双侧附件切除术已经成为标准手术的组成部分,因为雌激素可能是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激动剂,具有刺激肿瘤生长的作用,可能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
尽管如此,保留卵巢手术对早期患者生存的影响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3)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子宫外转移病变,预后差。
手术范围为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推荐行盆腔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
淋巴结转移是一个明显的预后影响因素,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4)子宫腺肉瘤子宫腺肉瘤是低度恶性潜能肿瘤,其远处转移的发生率仅为5%。
标准的手术术式为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与其他病理类型的子宫肉瘤比较,具有较好的预后。
但是,该类肿瘤具有晚期局部复发的趋势,约20%的患者发生阴道、盆腔或腹腔复发,因此,患者需长期随访。
(5)子宫癌肉瘤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具有癌与肉瘤的双重生物学行为特征,极易随淋巴与血循环发生子宫外转移,淋巴结转移率高达20%~38%,预后极差。
新的手术分期标准与子宫内膜癌相同,手术术式为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转移病变切除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切除淋巴结的数量与患者的生存相关。
2.放射治疗由于子宫肉瘤对放射线敏感性较低,文献报道,单独应用放疗很少有5年生存者。
子宫肉瘤

18
、多柔比星、表柔比星 、 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 、脂质体阿霉素、帕唑 帕尼、替莫唑胺、长春瑞滨(2B)及多西紫杉 醇(3级)。
辅助治疗(放疗)
肿瘤靶向放疗:靶向已知或可疑肿瘤病灶,可以包括 外照射和/或近距离放疗,一般来说,肿瘤靶向外照射 靶区位于盆腔±腹主动脉旁LN区域,近距离放疗靶区 可位于完整的子宫或子宫切除后的阴道(更常见)。 盆腔放疗:靶向所有的病变、髂总动脉下端、髂内动 脉、髂外动脉、宫旁、阴道上段/阴道旁组织、骶前淋 巴结(累及宫旁时)。扩大野放疗应该包括盆腔、髂 总动脉干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域,上界至少为肾血 管水平。
Ⅰ期可仅观察 或激素治疗*(后者为2B类证据); Ⅱ、III和Ⅳa期行激素治疗±肿瘤靶向放疗(放疗 为2B类证据); Ⅳb期行激素治疗±姑息性放疗。
*激素治疗包括醋酸甲羟孕酮、甲地孕酮、芳香化
酶抑制剂 (ER/PR阳性的子宫平滑肌肉瘤患者可使 用)、GnRHa( 2B类证据)
16
辅助治疗(子宫平滑肌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
Ⅰ期可选择:观察或考虑化疗(2B类证据);
Ⅱ和III期可选择:①化疗和/或②肿瘤靶向放 疗;
Ⅳa 期行化疗和/或放疗; Ⅳb 期行化疗±姑息性放疗
17
辅助治疗(子宫平滑肌肉瘤或未分化肉瘤 )
化疗:可单药或联合化疗(强烈建议临床试验)
联合化疗:吉西他滨/多西紫杉醇(子宫平滑肌
肉瘤首选)、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 达卡巴嗪、吉西他滨/达卡巴嗪、吉西他滨/长春 瑞滨
9
治疗前评估
治疗前分为三种情况:
①全子宫或次全宫±双附件切除术后确诊的肿瘤 ②活检或肌瘤剔除术后确诊的肿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辅助检查
• 1.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诊断性刮宫 诊断性刮宫是早期诊断子宫
肉瘤的方法之一刮宫对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及恶性米勒管混合瘤有较大价值对子宫平 滑肌肉瘤的诊断价值较小,因为子宫平滑 肌肉瘤病灶多位于肌壁间,诊刮很难刮出 肉瘤组织。
预后预防
• 预后
•
子宫肉瘤疗效不满意,5年生存率相差较大可能与不
发病机制
• 1.大体标本检查
• (1)子宫常增大一般呈均匀性增大,也可不规则增大质
软。 • (2)肿瘤多数为单个,体积较大,以肌壁间多见,浆膜下
和黏膜下少见。 • (3)肿瘤可有清楚的假包膜,也可弥漫性生长,与肌层界
限不清。 • (4)切面:由于肿瘤生长迅速,可出现出血、坏死,切面
呈鱼肉状典型的旋涡结构消失,有灶性或片状出血或坏死 时,很难与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区分。
临床分期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一般按国际抗癌协会(UICC-AJCCS) 子宫肉瘤的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见表1。由于 该分期未将肿瘤侵肌深度、淋巴结受侵、血管淋 巴管内瘤栓等列入分期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 判定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有人主张参照1988 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 期标准,将术后病理诊断列入分期中对临床的指 导意义较大,但因子宫平滑肌肉瘤病灶本身就在 子宫肌层,无法准确判定侵肌深度因此Ⅰ期的分 期标准并不适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多数学 者主张子宫平滑肌肉瘤的Ⅰ期不再分亚期。
同病理类型及诊断标准有差别有关。总的说来,平滑肌肉
瘤5年生存率多数报道较好,范围在20%~63%(平均47%),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8例平滑肌肉瘤5年生存率为
46.8%。中胚叶混合瘤较差,5年生存率20%~30%
• 预防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及早治疗,做好随访。
治疗
• 1、手术(首选) • 2、放疗 • 3、化疗
并发症
• 2/3患者在发生大出血、之后出现贫血 可继发感染、复发及远处转移。
诊断
• 依据病史诊断 • (1)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症状无特异性,
因此术前诊断颇为困难 • (2)有子宫肌瘤病史,子宫增大迅速,
尤其是绝经后不仅未缩小,反而不断增大, 或伴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应考虑子宫 肉瘤的可能性。
诊断
• ③肉眼及镜下观常可以见到假包膜。
• ④镜下可在同一张切片或同一个肿瘤中可发现肉瘤病 灶和良性肌瘤的结构。
鉴别诊断
• 以下几种情况很容易与子宫平滑肌肉瘤混淆,需进行鉴别。 1.恶性潜能未定型平滑肌瘤(smooth muscle tumors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STUMP) 主要是以病理细胞 学分型进行鉴别。
李X,57岁,此次主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排液1 年,下腹部逐渐膨隆9个月。双侧输卵管结扎后30 年。30年前有肺结核病史,在当地治疗后痊愈。 吸烟史30年,约20-30支/天。
专科检查:子宫、双附件由于腹部膨隆,触诊不满 意,可触及20*20cm大小的肿物,不活动,压痛 (-)。
实验室检查:人乳头瘤病毒DNA(—)
发病机制
• 2. 镜下特征 子宫平滑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 有4个特征。
• (1)细胞异常增生: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 排列紊乱旋涡状排列消失。
• (2)细胞异型性:细胞大小形态不一致, 核异型性明显,染色质多、深染、分布不 均,根据细胞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圆 形细胞型、巨细胞型及混合型。
发病机制
• (3)病理性核分裂象:肿瘤组织核分裂象多见,根据核 分裂象多少可分为高分化和低分化,以核分裂象≥5个 /10HPFs(高倍镜视野)为低度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以核 分裂象≥10个/10 HPFs为高度恶性子宫平滑肌肉瘤。
• 体征诊断
• (1)盆腹腔包块,或有腹水、腹痛呈结节样。
•
关于平滑肌肉瘤恶变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子宫肌瘤可
继发肉瘤变其提出继发性平滑肌肉瘤有以下特点:
• ①恶变常由肌瘤中央开始,周边区域仍为良性表现。
• ②多发性肌瘤中常只有1~2个发生肉瘤变,其余仍为 良性
• 与肺内原发性平滑肌瘤相鉴别:①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伴有 子宫内多发肌瘤,盆腔内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②妊娠时缩 小,绝经后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因此,认为良性转移性 平滑肌瘤系雌激素相关性肿瘤可选用抗雌激素药物治疗。
• 5.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 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 (1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是一种形似恶性, 实质上却是良性的平滑肌瘤病。其特点是平滑肌瘤呈多发 性、良性增生。子宫有肌瘤同时在腹膜、大网膜肠系膜、 肠管、卵巢及盆腔各器官的表面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的结节, 小者直径为1~8mm,大者直径可达8cm。外观似恶性种 植,部分患者不伴发子宫肌瘤。发病原因有二种说法: ①肌瘤多中心发生,与雌激素过高、孕激素过低有关雌 激素可能是其诱发因素。雌激素刺激腹膜上皮下间充质细 胞化生而来。此说法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承认。②转移性 种植此观点目前已不成立,因为结节均在腹膜上皮下,且
临床分期
• UICC Ⅰ期 肿瘤局限于宫体 Ⅱ期 肿瘤浸润至宫颈 Ⅲ期 肿瘤超出子宫范围,侵犯盆腔其它脏 器及组织,但仍局限于盆腔 Ⅳ期 肿瘤超出盆腔范围,侵犯上腹腔或已 有远处转移癌
临床分期
• 组织病理学分级: • G1:非鳞状或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5% • G2: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占
谢谢
无腹膜外转移。
• 6.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 是少见的肌瘤,多发年龄42~45岁,约40%患者 有月经异常,且伴有慢性盆腔痛
•
关于此种病变发生的原因有两种学说:①来
源于静脉壁的平滑肌组织,增生后突入静脉腔;
②来源于子宫的平滑肌瘤,肌瘤组织侵入静脉生
疾病病因
• 原发性平滑肌肉瘤发自子宫肌壁或肌壁间血管壁 的平滑肌组织。此种肉瘤呈弥漫性生长、与子宫 壁之间无明显界限,无包膜。继发性平滑肌肉瘤 为原已存在的平滑肌瘤恶变。
• 据统计子宫肌瘤约有0.5%恶变为肉瘤,在多发性 肌瘤中可仅有个别肌瘤恶变。肌瘤恶变常自瘤核 中心部分开始,向周围扩展直到整个肌瘤发展为 肉瘤,此时往往侵及包膜。有文献报道,部分患 者因有良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而接受放射治疗的历 史,大多数发生在放射治疗10年以后。
长并发展,此种情况多同时有子宫肌瘤存在。
•
据统计,约75%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病变不
超出阔韧带范围,25%病变扩展超出阔韧带。如
果病变扩展到下腔静脉和右心房,则往往导致死
亡。
检查实验室检查
• 组织病理学检查准确的病理诊断对判 定患者的预后及正确处理很重要。典型的 子宫平滑肌肉瘤不难诊断如肿瘤多呈弥漫 性生长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切 面灰黄或鱼肉样,软脆镜检核分裂象每10 个高倍视野下达10个或10个以上,细胞有 明显的异型性和凝固性坏死。
• 3.黏液样平滑肌肉瘤(myxoid leiomyosarcoma) 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子宫平滑肌肉瘤。 该瘤的特点为肿瘤切面呈胶样,缺乏平滑 肌瘤形态镜下形态良好,细胞少,间质黏 液性变,核分裂少,但肿瘤呈浸润生长, 几乎全是恶性。
• 4.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benign metastasizing leiomyoma) 较罕 见,患者同时有多发性平滑肌瘤,肌瘤可转移至肺、腹膜后、 纵隔淋巴结、骨和软组织等,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肺内 有一个或数个平滑肌瘤结节,大者可达10cm,界限清楚,可 有囊性变。亦有人认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低度恶性 的平滑肌肉瘤,临床上表现为良性过程,但可发生转移。患 者可表现为曾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术后数年出现肺内病变但 子宫和肺内病变均为良性。其发病原因有几种学说:①医源 性扩散;②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发生肺栓塞所致;③初次手 术的子宫肌瘤为恶性,未进行连续切片,未发现小的平滑肌 肉瘤病灶;④肺源性平滑肌瘤。
6%~50%。 • G3:非鳞状或非桑葚状实性生长类型
>50%。
临床表现
• 1.症状
子宫平滑肌肉瘤一般无特殊症状,可表现为类似子宫肌 瘤的症状。 • 阴道不规则流血 • 阴道排液增多 • 下腹疼痛、下坠等不适感 • 腹痛 • 腹部包块 • 压迫症状及其它
有资料显示:子宫平滑肌肉瘤的常见症状有阴道不规则 流血(67.2%)、阴道排液(23.9%)、腹部包块(37.3%)、下腹痛 (26.4%)和压迫症状(22.4%)。
血沉略高。
辅助检查:B超 盆腔实性肿物
• CT:子宫异常增大 • 术中冰冻:平滑肌肉瘤
子宫肉瘤
• 子宫肉瘤少见,多数恶性程度 高,文献报道本病占子宫恶性肿瘤 的2%-5%。
病理类型
1、子宫平滑肌肉瘤 2、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3、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4、其他
2.上皮样平滑肌肿瘤(epithelioid smooth muscletumor) 又 称平滑肌母细胞瘤(1eiomyoblastoma)或透明细胞平滑肌肿 瘤(clear cell smooth muscle tumor)。少数为良性,多数为 恶性或潜在恶性,形态上很难区分良恶性,因此,临床上 应多作切片检查常能找到典型的肉瘤病灶。
子宫平滑肌肉瘤
• 子宫平滑肌肉瘤主要来源于子宫肌层的 平滑肌细胞,可单独存在或与平滑肌瘤并 存,是最常见的子宫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