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外基金发展历史 (2)

合集下载

qfii制度发展历程

qfii制度发展历程

qfii制度发展历程
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吸引境外资金投资中国股市。

QFII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试点阶段(2002年12月-2006年11月):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QFII制度正式启动。

初期,QFII投资额度较小,投资范围有限。

2. 稳步发展阶段(2006年12月-2012年10月):2006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决定》,扩大了QFII的投资范围,提高了投资额度。

此阶段,QFII资金逐步增加,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投资者。

3. 加速推进阶段(2012年11月-至今):2012年11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进一步优化了QFII制度,包括简化审批流程、扩大投资范围、提高投资额度等。

此后,QFII制度发展进入快车道,吸引了大量境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

截至2021年,QFII总额度已达到10114.86亿美元,实际使用额度约
为9000亿美元。

QFII制度的不断发展,对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提高市场透明度、吸引长期资金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

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美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这一时期,私募基金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美国投资市场的重要角色。

在私募基金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些基金的投资形式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上。

1958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风险投资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这家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私募基金行业的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私募基金业务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如房地产投资、天使投资等。

1980年代末期,私募基金行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被称为“私人权益资本”(private equity)时代。

在这个时期,私募基金开始积极从事对公司进行收购、重组和改造等行为,以获取更大的回报。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私募基金业务经历了快速增长。

在这一时期,私募基金的规模大幅度扩张,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入。

同时,私募基金也面临了监管的压力。

2004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颁布《私募股权流动性提案》,规范了私募基金的注册和披露要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私募基金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私募基金面临流动性风险和投资损失,甚至被迫关闭。

由于这次危机,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政策,对私募基金业务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

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私募基金行业逐渐恢复了活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私募基金行业继续保持着稳定增长的态势。

不仅在美国,私募基金也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投资工具。

总而言之,美国私募基金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风险投资到私人权益资本,再到现如今的多元化投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变化,私募基金业务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公募基金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变迁和成长。

本文将从公募基金行业的起源、发展阶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全面展现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历程。

一、起源阶段公募基金最早起源于20世纪前半叶的美国,由于美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投资组合的分散化和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

1954年,美国的第一只公募基金诞生,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的起步。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募基金逐渐成为了广大投资者的主要投资渠道。

而在中国,公募基金的发展起步较晚,直到1997年才正式开始发行。

二、发展阶段1. 起步阶段1997年,中国第一只公募基金——华夏成长基金正式发行,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拉开了序幕。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和基金产品种类的单一,公募基金的发展一度缓慢。

在此阶段,公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零售投资者参与度有限。

2. 高速发展阶段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成熟和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2005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开始了对公募基金行业的明确监管。

此后,公募基金产品种类逐渐增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等,吸引了大量零售投资者的参与,市场规模得到了显著扩大。

3. 健康发展阶段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公募基金行业逐渐迈入了健康发展阶段。

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此时期,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格局逐渐明朗,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三、未来发展趋势1. 产品多样化未来,公募基金的产品种类将会更加多元化,包括指数基金、QDII基金、REITs等,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

2. 风控能力提升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行业整体的成熟,基金公司将会进一步提升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能力,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3. 科技驱动未来,科技将会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基金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qfii发展历程

qfii发展历程

qfii发展历程引言概述: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是指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备一定实力和经验的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发展历程是指QFII 制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QFII发展历程,包括引入QFII制度、QFII制度的完善、QFII额度的逐步放开、QFII投资范围的扩大以及QFII合规监管的加强。

正文内容:1. 引入QFII制度1.1 2002年,中国证监会首次引入QFII制度,开放中国资本市场给境外机构投资者。

1.2 QFII制度的引入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

2. QFII制度的完善2.1 200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QFII制度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了QFII制度。

2.2 完善的QFII制度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便利,增强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3. QFII额度的逐步放开3.1 2006年,中国证监会开始逐步放开QFII额度,允许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

3.2 放开QFII额度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增加了市场活力。

4. QFII投资范围的扩大4.1 201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QFII投资范围的通知》,允许QFII投资更多的金融产品。

4.2 扩大的QFII投资范围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5. QFII合规监管的加强5.1 2016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QFII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加强了对QFII的监管。

5.2 加强QFII合规监管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结:QFII发展历程经历了引入制度、完善制度、放开额度、扩大投资范围以及加强合规监管等五个大点。

QFII制度的引入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契机,完善的制度和逐步放开的额度吸引了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大的投资范围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多机会,而加强的合规监管保障了市场秩序和投资者权益。

基金发展历程

基金发展历程

基金发展历程
基金发展历程如下:
20世纪50年代,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第一个开放式投资基金在美国诞生。

这个基金采取了集中投资模式,通过购买多只股票来分散投资风险。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买入或赎回基金份额。

20世纪60年代,投资基金开始兴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同时,金融创新不断推动基金行业的发展。

当时的投资基金主要以股票和债券为投资标的。

20世纪70年代,投资基金行业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出现了更多类型的基金,例如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指数基金等。

这些基金的出现,满足了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基金开始兴起。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国际基金来获得全球投资机会,增加了投资组合的多样性。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为基金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投资者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购买和管理基金份额,提高了投资便利性和效率。

21世纪以来,投资基金行业继续发展壮大。

新的基金类型不断涌现,例如指数基金、ETF基金和私募基金等。

同时,基金公司也纷纷推出了更加专业化的基金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的
需求。

总体来说,基金发展经历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产品的变革,从传统的线下销售到线上销售的转型,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基金行业有望继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

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历程中国货币基金发展始于197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改革开放。

起初,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货币基金产品缺乏,中国的货币基金市场规模较小。

在1990年代初,中国国内银行开始推出第一批货币市场基金,但由于市场认知度和法规不完善,收益率较低,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认同度有限。

然而,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货币基金的发展逐渐加快。

2004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同年,多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纷纷推出了货币基金产品。

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动下,货币基金迅速发展起来。

2007年,中国货币基金市场遭遇了一次严峻的挑战,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许多货币基金遭受巨额赎回,市场信心受损。

随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市场,包括建立了投资者保护机制和加强监管力度。

在2013年底至2014年初,中国货币基金市场再度面临风险,由于一些基金追求高收益而涉足高风险投资,引发市场流动性危机。

为了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政府再次加强金融监管,对货币基金投资标准进行了严格限制。

此后,中国货币基金市场逐渐稳定并快速发展。

2015年,《公募基金销售管理办法》颁布,明确了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和净值波动范围,提高了投资者保护水平。

2017年,我国开始实行T+0交易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目前,中国货币基金市场已经形成了以货币ETF、货币型基金等多种产品为主的格局,并且逐渐成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重要选择。

未来,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改革和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中国货币基金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介绍

该组织的资金来源于各成员认缴的份额。成 员享有提款权,即按所缴份额的一定比例借 用外汇。1969年又创设“特别提款权”的货 币(记账)单位,作为国际流通手段的一个 补充,以缓解某些成员的国际收入逆差。成 员有义务提供经济资料,并在外汇政策和管 理方面接受该组织的监督。
基金的功能
国际货币基金对于外汇汇率采取平价制度,规定各会员国均须设定本国货币的 平价。基金第4条规定:会员国的货币的平价,概用黄金1盎司(英两)等于35 美元表示。 各国外汇买卖价格上下变动,不得超过平价的1%。1971年史密松宁协定成立后, 此一现货汇率的波动幅度,已扩大为平价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 的标准,也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至于经基金公布的平价,非经基金同意不 得变更。 但如果会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基本不均衡时,即可向基金提出调整平价的要求。 若整幅度在平价的10%以内时,会员国得自行调整后,由基金予以追认。若超 过10%以上时,则须先经基金同意才能调整。此种平价制度就是“可调整的盯 住汇率”。虽然与金汇兑本位制颇接近,但基金的平价,是基金与会员国所决 定,而金汇兑本位制则由黄金含量比率所决定。
平衡的时间,减轻不平衡的程度等。
主要 职能
• 制定成员国间的汇率政策和经常项目的支付以及货币 兑换性方面的规则,并进行监督;
• 对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成员国在必要时提供紧急资金 融通,避免其他国家受其影响;
• 为成员国提供有关国际货币合作与协商等会议场所; • 促进国际间的金融与货币领域的合作; • 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步伐; • 维护国际间的汇率秩序; • 协助成员国之间建立经常性多边支付体系等。
会议于美国新罕布 国际货币基金协议。
正式成立,是为二
什尔州的布雷顿森
战完结后之重建计

基金的发展历程

基金的发展历程

基金的发展历程基基金金的的发发展展历历程程可可以以追追溯溯到到1188世世纪纪末末1199世世纪纪初初的的荷荷兰兰。

起起初初,,荷荷兰兰的的商商人人们们为为了了共共同同投投资资航航海海探探险险,,设设立立了了一一种种类类似似于于私私人人合合伙伙企企业业的的基基金金结结构构。

这这标标志志着着基基金金的的诞诞生生与与发发展展。

随随着着时时间间的的推推移移,,基基金金逐逐渐渐走走向向了了现现代代化化。

2200世世纪纪初初,,美美国国的的投投资资公公司司开开始始出出现现,,并并引引入入了了公公共共基基金金的的概概念念。

随随着着金金融融市市场场的的发发展展和和法法规规的的规规范范,,基基金金行行业业逐逐渐渐繁繁荣荣起起来来。

在在2200世世纪纪后后半半叶叶,,基基金金行行业业经经历历了了快快速速的的发发展展。

相相继继引引入入了了股股票票型型基基金金、、债债券券型型基基金金、、货货币币市市场场基基金金等等不不同同类类型型的的基基金金产产品品,,以以满满足足投投资资者者多多样样化化的的需需求求。

此此外外,,随随着着科科技技的的进进步步,,电电子子交交易易的的兴兴起起使使得得投投资资者者可可以以更更便便捷捷地地进进行行基基金金交交易易。

近近年年来来,,全全球球基基金金行行业业不不断断创创新新发发展展。

包包括括指指数数基基金金、、主主动动管管理理基基金金、、绿绿色色环环保保基基金金等等新新型型基基金金产产品品相相继继涌涌现现。

同同时时,,社社会会责责任任投投资资、、可可持持续续发发展展等等理理念念也也逐逐渐渐在在基基金金行行业业中中得得到到重重视视。

总总体体而而言言,,基基金金的的发发展展历历程程可可以以看看作作是是从从简简单单的的合合伙伙投投资资模模式式逐逐步步演演变变为为专专业业化化的的投投资资工工具具和和产产业业,,为为广广大大投投资资者者提提供供了了更更多多的的选选择择和和机机会会。

随随着着时时间间的的推推移移,,基基金金行行业业将将继继续续发发展展壮壮大大,,为为经经济济增增长长和和资资本本市市场场的的稳稳定定发发挥挥着着重重要要作作用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境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

20世纪末,有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的介绍和安排,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

现代PE产业先后经历了4个重要时期的发展。

1946~1981年的初PE时期,一些小型的私人资产投资以及小型企业对私募的接触使PE得到起步。

1982~1993年的第一次经济萧条和繁荣的循环使PE发展到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出现了一股大量以垃圾债券为资金杠杆的收购浪潮,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几乎崩溃的杠杆收购产业环境下仍疯狂购买著名的美国食品烟草公司雷诺纳贝斯克(RJR Nabisco)中达到高潮。

PE在第二次经济循环(1992~2002年)中得到洗涤并经历了其第三个时期的进化。

这一时期的初期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浮现出一系列金融和经济现象,比如储蓄和贷款危机,内幕交易丑闻以及房地产业危机。

这一时期出现了更多制度化的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在1999~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达到了发展的高潮。

2003~2007年成为PE发展的第四个重要时期,全球经济由之前的互联网泡沫逐步走弱,杠杆收购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使私募企业的制度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2007年美国黑石集团(Blackstone Group)的IPO中我们可以得到充分的印证。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

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广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

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

迄今为止,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概况
1、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85~1997年)
–第一家中外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中国科招高技术有限公司
–第一家跨国风投机构:美国数据集团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
第二阶段:第一次高速发展期(1998~2000年)
–1998年“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提案”
–美国新经济和NASDAQ空前繁荣,引发全球效仿
–政府继续从政策上大力支持创业投资,同时开始规范创投企业的发展
–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从53家增加到246家;管理的资金总量从53亿增加到405亿
第三阶段:调整期(2001~2003年)
–美国股市网络泡沫的破灭,“9.11”恐怖袭击以及随之而来的世界经济调整
–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从266家下降到233家,被投资企业的数量从532家下降到501家
第四阶段:第二次高速发展期(2004~2007年)
–前期海外风险投资和本土创投播下的种子喜获丰收
–国内股票市场终于迎来牛市
–全球股市步入繁荣期,VC/PE支持企业成功上市的“财富效应”引发“PE热”–PE业政策日趋规范,逐步法制化
第五阶段:金融危机后短暂调整时期(2008~2009年)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业出现新的变化,又一个PE的冬天已经来临。

–对亍筹资和退出,这无疑将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对亍较长时间跨度的投资,则可能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政府将加大对私募股权基金业的支持力度
第六阶段:后创业板时期(2009年至今)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参不者数量多、规模大
–市场参与者背景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
–项目资源匮乏成为行业最主要的矛盾
–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
2、中国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现状
基金管理公司队伍迅速壮大
募资数量和规模屡创新高
私募股权投资加速
投资退出活跃
二、公募基金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境外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1、境外公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公募基金起源于英国,蓬勃发展于美国。

由于各国发展历史及习惯不同,对公募基金的称谓也不同,在美国通称为“共同基金”或者“投资公司”;在英国则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或者“集合投资计划”;在中国大陆,一般统称为“公募基金”。

第一阶段:开始阶段
一战后美国引入英国投资信托制度,美国出现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

但此时投资信托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到1%。

第二阶段: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20世纪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最流行的一类是封闭式基金。

另一类是在20年代首次出现,主要投资公司类型的开放式基金。

该类基金的购买者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基金发行人赎回其所购基金,并按照当日的单位净值得到现金。

美国股市在1929年10月遭遇全球股市的崩溃。

在这次金融大萧条中,开放式基金展现了其优势。

可以随时赎回,不能过度借款,保持交好的投资组合流动性等,由于这些原因,开放式基金较封闭式基金逐渐获得更多投资者和资金流入。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萧条和调整的年代
1932年,罗斯福当选总统后,连续颁布通过了《证券法》、《证券交易法》等多部影响共同基金行业的法案,以遏止过去10年间金融领域的诸多问题。

在此时期,共同基金行业更加呈现出现代的基金形态。

在此期间或在1932年之后设立的基金已经具有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开放式基金的属性:可随时赎回,不使用融资杠杆经营,仅发行不同份额等。

在这一期间,较封闭式基金而言,开放式基金具有了明显的优势,从而促进其日趋流行。

1929年封闭式基金在大约30亿美元基金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超过95%。

到1940年,封闭式基金所占份额下降到57%。

1943年,开放式基金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封闭式基金,并且开放式基金相对分额从此之后一直增长。

第四阶段:缓慢但稳步增长的年代: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
在随后的40年中,美国基金行业缓慢但稳步增长。

从1940年的68只增加到1951年的103只,在增加到1967年的204只;但到1980年,基金总数仍未达到500只。

1970年时,美国已有投资基金361个,总资产近500亿美元,投资者逾千万人。

进入70年代后,大部分投资基金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封闭型基金不断萎缩。

货币基金(MMF)也应运而生,从而打破了银行与证券的分工壁垒。

第五阶段:现代基金业的起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爆发性增长
进入80年代后,美国国内银行利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经济的增长和股市的兴旺亦使投资基金得以快速发展。

尤其在80年代中后期,股票市场长期平均收益高于银行存款和债券利率的优势逐渐显出,投资基金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使得投资全球化的概念主导了美国投资基金的发展,同时克林顿执政时期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股市空前高涨,股票基金也得以迅速膨胀。

目前,美国的共同基金的资产总量已高达7万亿美元,有大约4000万持有者,有50%的家庭投资于基金,基金资产占所有家庭资产的40%左右。

2、美国公募基金现状分析
(二)中国公募基金发展概况
1、中国发展历程
我国公募基金业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个阶段。

总体而言,基金市场份额呈现阶梯型增长回落少许态势:
第一阶段是公募基金的初期阶段从1998-2001年,由于市场产品结构单一,思念的基金份额分别为100亿、510亿、610亿、809亿。

第二阶段是2001-2006年,整个行业处于萌芽期,任务是启蒙投资者的理财意识。

这一阶段市场逐渐开放资金从社会流入,基金市场呈阶梯增长态势。

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开始,中国基金进入成长期,基金规模高速增长阶段。

从2007-2009年,基金业经历了大牛市和全球金融风暴这些重大事件。

2007年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获得了资金流入,基金行业也毫无竞争可言。

资金源源不断地从银行流入基金行业。

到了2009年,随着股市的V型反转,基金净值在金融风暴中大幅缩水,饱受煎熬的投资者选择了赎回,退出了基金投资,当年65%的基金公司资金流出,回流到银行。

第四阶段始于2010年,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基金逐步复苏,基金之间的实质性竞争与博弈真正开始,这一年可以标志位中国基金具备成熟市场特征的元年。

在这一年,50%基金公司的资金在流出,而整体行业资产管理金额却未大幅下降,这表明流出资金更多的流向了其他基金公司,也表明基金公司之间市场竞争加剧从而拉开了基金市场新的序幕。

2、中国公募基金现状
目前我国公募基金的发展态势,既表现了国外成熟市场的相似方面,又体现出了新兴市场的特征。

纵观中国公募基金的结构、行为和市场表现,呈现的事实是中国公募基金实质上的市场成熟刚刚开始。

在当前我国竞争不充分的市场上,投资者并未表现出对老基金的偏好,也不亲睐长期经营业绩较好的基金;在基金市场方面,虽然基金同质化的问题严重,但基金产品逐渐呈现差异化的竞争态势,而且基金公司目前并不以低成本作为市场竞争策略。

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发展,基金产品基金数量增多,基金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加上来自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分流加剧了这种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