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与同化中的个体性格——浅析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学说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内容

弗洛姆的动态社会性格理论内容所谓生产性性格,弗洛姆认为指人独有的潜能的实现,是人的力量的使用。
而正确的使用这种力量有三种方式。
第一,理性的方式。
弗洛姆是从利用潜能的基本形式来阐明理性方式的。
关于利用潜能的基本形式,弗洛姆认为包括复制和培育世界两种方式。
所谓复制方式,就是复制现实世界。
这种方式同拍电影一样,对事物的文字记录变成了一连串的照片。
单就这种方式创造性是不明显的,但它是创造性体现的基础。
所谓培育方式就是培育世界。
这种方式是在复制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
就是人们通过构想以自己的理想和情感的力量去创造新物质形式,把世界用新的物质形式装饰起来,这是潜能最明显的体现。
这两种方式任何人都可以用作对世界的反应,但人与人之间在这两种方式中各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有时一种方式变得萎缩,而另一种方式发展到极端。
这时人对世界的反应也就失去了创造性,如培育方式相对萎缩的人就成为“一个实证主义者”。
这种人,可以按照事物呈现的样子来认识事物,但没有能力使他的感觉进一步活跃起来,他只是体现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无力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他对其未来发展的事物不能做出预测,只看到枝节而不见整体。
在这种人眼里,物化了的东西就是现实的全部,他的思想只是演算式的想象。
有的人复制方式相对萎缩,这种人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接触,成了精神失常者。
精神失常者建立了一个内在的现实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他能得到满足,而对真正的现实世界却认为是不现实的。
总之,弗洛姆认为,只有用上述两种方式同世界发生关系,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体现人的创造性,失去了这两种之中的任何一种方式便成了病态人。
所以复制与培育两者兼备是一个人创造性的前提。
因为这是对立的两极,构成了创造的原动力,形成了联系和反映世界的理性力量。
第二,爱的方式是理解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心理和情感来实现的。
这里讲的爱与通常讲的爱是不同的。
通常讲的爱是把对某些人的从属称为爱或对某些人的占有称为爱。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

二、弗洛姆的性格论
1、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
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其生而具有的有本能 自动调节的装备越不完善。这种反差在人这 里达到了顶点。在所有动物中,刚出生时, 人是最无能的;而且人类婴儿对父母的依赖 性最长。人的本能适应性不足以使人生存下 去,人必须寻找新的途径,这就形成了文明。
1、性格的概念
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两种:就人与物的关系而
言,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就人与人的关 系而言,人要使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 会化。性格就是把人之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 化过程的相对稳定的方式。这里说的“能量” 不是力比多,而是基于人的处境而产生的需 要。
2、性格类型
(1)同化过程中的取向 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取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非创生 性取向和创生性取向。 非创生性取向有四种:接受取向的人特别乐于被动地接受所需要的东西, 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剥削取向的人则通过强力或狡诈来得到他需 要的东西;囤积取向的人通过囤积和节俭来获得安全感;市场取向的人 则善于随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创生性取向的人关心的是人的潜能的实现。创生性的爱是在保持自 我完整性和独立性的同时与他人结为一体,这种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 责任、尊重和理解。弗洛姆还提出了健康的人所应体验到的一些情感, 包括淡薄、温柔、同情、兴趣、责任心和整合性。
2、超越的需要——创造或毁灭
人都是身不由己的被人抛入这个世界, 又身不由己的被抛出这个世界,与一般生 物一样。只是人能意识到这一点,不甘心 安于生物的被动状态。这就是人作为一种 生物又要超越生物的被动状态的需要。这 种需驱使人去创造;当创造的愿望得不到 实现时可能转而采取毁灭的方式
3、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人的成长意味着脱离自然和母亲的襁褓。 但失去根基是可怕的,必须找到新的“根” 才会感到安全。个人往往通过依恋母亲及 母亲的象征物(家庭、氏族、民族、国家、 教会等)来建立自己的存在根基。有的人 过于依恋母亲及其象征物,使个性和理性 的发展受到束缚,就陷入了乱伦的精神病 态。
(完整版)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认为性格是由性格特征构成的,性格特征所具有的共同倾向性,称之为性格倾向。
在人的性格结构中存在几种倾向,通常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一.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同化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是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的,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弗洛姆根据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将人的性格分为创生性倾向和非创生性倾向。
1.创生性倾向弗洛姆认为创生性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是人在一切领域中对客体的反映方式。
包括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的心理反应方式,他关心人所特有的潜能的实现。
而使用这种力量有两种方式。
第一,爱的方式。
弗洛姆认为“爱首先不是同一个具体人的联系,而更多是一种态度,性格上的一种倾向,这种态度决定一个人同整个世界,而不是同爱的唯一对象的联系。
”因此,创生性的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一种把自己与他人联系起来的能力。
爱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之感,同时也使人成为他自己。
第二,理性的方式。
理性也叫原创性思维。
弗洛姆认为人们从分辨理性和智慧之间的不同就可对原创性思维获得基本了解。
原创性思维是由客体和主体性质共同决定的,即客观性与主观性之间的这种同一性是原创性思维的特性。
2.非创生性倾向弗洛姆把非创生性倾向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接受倾向。
具有接受倾向的人乐于被动的接受所需要的东西(物质的和精神的)。
他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界。
他坚信自己所需要的无论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唯一获得的方法是从外界取得。
所以这种人失去了主动性而处于被动状态中。
第二,剥削倾向。
剥削倾向的人和接受型的人基本前提相同,认为一切好的东西都源自外面,这种人与接受倾向的人的区别在于剥削倾向的人并不期望像接受礼物一样得到别人的东西,而是通过强迫和诈骗手段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第三,囤积倾向。
这种倾向的人对从外界得到所需之物缺乏信心,而靠囤积和节约来建立安全感。
把花钱看作是一种威胁,他在自己周围建立一道围墙。
其目的是尽可能多的把东西带进来,尽可能少的带出去。
个体性格的二维合力——浅析弗洛姆的性格取向学说

作者: 王科[1] 隋立双[2] 沙迪[2]
作者机构: [1]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处,江苏南京210003 [2]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江苏南京210003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16-11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弗洛姆 个体性格 非生产性性格取向 生产性性格取向
摘要:埃利希·弗洛姆作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一直致力于通过以性格为起点为现在的人成为“自为的人”而努力。
弗洛姆通过对非生产性性格和生产性性格的分析,阐述了个体性格的影响。
他的性格理论为我们观察和了解现代社会中人的性格的形成及其影响有很大的启发。
2016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27)

2016心理学考研:西方心理学重点(27)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埃里克·弗洛姆(1900—1980)德国试图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 论人的处境1、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在所有动物中,刚出生时人是最软弱的,人的本能适应性不足以使人生存下去,人必须寻求新的途径,这就形成了文明。
2、人的存在的矛盾性:⑴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⑵生与死的矛盾⑶人的潜能的实现和生命之短暂的矛盾。
3、历史的矛盾性:存在的矛盾根植于人的存在本身,需要历史来解决,这是人的更深层次的矛盾。
▲ 论人的需要除了生理需要,人的基本需要都源于人的处境,因各种条件的复杂作用,不同的人满足需要的方式不用。
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同一感的需要——独立性与顺从性定向与献身的需要——理性和非理性以上几种需要都是人在存在的困境下形成的与自然、他人、自我建立联系的需要,而人的性格和潜意识则是在人的这些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 社会性格论(一)性格的概念就人与物的关系而言,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人要使自己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
性格就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的方式。
(二)性格类型一些性格中具有共同的倾向性,弗洛姆称为性格取向,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可能有几种性格取向,通常通过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取向来划分性格类型。
1、同化过程中的性格取向:分创生性(生产性)取向和非创生性取向。
创生性取向分为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
创生性取向关心的是人的潜能的实现。
2、社会化过程中的取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的取向的联系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取向,包括受虐狂、施虐狂、破坏性和机械地自动适应。
它们与四种非创生性取向是一一对应的。
(其中破坏性是由于囤积被侵犯而主动地去破坏,机械适应是放弃个性,按照市场效应去自动与他人保持一致。
)现实的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取向的混合,只是有一种取向占主导地位。
论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

论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作者:孟青源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年第02期[摘要]弗洛姆继承并发扬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其中对性格结构理论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
他认为性格不是指某种具体的性格特征,而是指由一系列性格特征组成的性格结构,其中一些性格具有共同的倾向,性格可以区分为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并将社会性格分为生产型性格和非生产型性格。
他将接受取向、剥削取向、囤积取向、和市场取向这四种取向定义为非生产型性格。
[关键词]弗洛姆;性格结构;生产型性格;非生产型性格[中图分类号]B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5918(2018) 02- 0091- 03埃利希·弗洛姆( Erich Fromm,1900 - 1980)是20世纪德国美籍著名学者,是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继承并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同时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西方社会享有很高的荣誉。
他的学说中糅合了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时至今日弗洛姆的著作对现实社会的讨论都具有极为突出的意义。
一、弗洛姆性格结构理论的内涵弗洛姆认为人格可分为脾性和性格两方面,性格是人格的本质,性格是在后天逐渐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性格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性格结构这个概念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弗洛姆接受并延续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性格可分为两方面——个人性格和社会性格,个人性格可以使同一集体成员之间存在行为差异;社会性格在社会中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会影响到社会成员的行为,是性格结构的核心。
弗洛伊德认为性格形成的基础条件是性本能,也可以称之为通过力比多组织的各种类型。
在这一方面弗洛姆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性格不仅仅是依靠性本能,而是一个人与外界联系的特殊表现形式。
构成人的性格的因素有很多,一生当中通过不断地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和与他人产生联系,意识行为水平会不断提高,性格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

对弗洛姆的人格结构理论的分析弗洛姆美籍德国犹太人,从小受到了犹太教的性善思想的影响,毕生追求人本主义的社会理论。
在西方国家中,弗洛姆以调和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闻名。
他试图找出弗洛伊德学说中仍然保存的真理,而排除那些需要修退的原理,对马克思的理论也是如此。
他将各种不同的思想综合起来,经过自己的加工,形成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精神分析学说,并且试图用这种学说来改善现代人的处境和精神状态。
在他的关于人性的理论中,提出所有的人可以分为两种性格,一种是创发性性格,一种是非创发性性格。
一、创发性性格创发性性格,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格,具有这种人格的人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实现其固有的各种潜力。
他们富有创造性和爱心,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理解世界,具有稳定的同一感,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并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群体之中。
其实质的内容是理性和爱。
理性包括创发性思维、幸福和道德心。
创发性思维,又包括了智慧、推理和客观性三个方面。
了解了这三者的不同也就对创发性思维有基本的了解。
智慧是人们用来达到实际目的的工具,而推理和客观性就是要按照目的的实际情况去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特征,同时还要留意个体本身的实在。
对思维对象的强烈兴趣促使着创发性思维者去关心这一思维对象。
思维者和客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要求思维者能用客观、尊重、关心的态度去仔细地研究客体。
创发性思维是研究某一对象的整体,而不是只关注它的某一方面。
这样,对于一切包含着创发性思维的巨大发明创造来说,思维者都是由关心、尊重和客观地评价整个问题而促动的。
幸福是创发性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结果,它伴随着所有的创发性活动。
弗洛姆在《自为的人》一书中指出: “幸福是生活艺术上的优点的一个判定标准,又是按人本主义伦理学中美德一词的意义讲美德的判定标准。
”人生的幸福,是生活艺术和爱的艺术的一个美好的标准。
幸福不仅仅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或者状态,也是增强整个有机体,带来日益增强的活力,生理健康和实现一个人的潜力的状态。
试析弗洛姆社会性格思想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意义

试析弗洛姆社会性格思想对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意义[摘要]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毕生致力于对马克思哲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综合,从人的心理机制、性格结构等方面对现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展开了批判。
他的社会性格思想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社会性格中国社会转型期意义一、培育生产性社会性格,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人的生存模式与文化精神。
弗洛姆的社会性格思想,启示我们从社会性格的角度审视中国的传统社会和今天的经济社会,这启示我们可以通过生产性社会性格的创设,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进程。
在弗洛姆看来,社会性格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纽带,同时,社会性格决定了人的个体性格,据此我们展开对中国传统社会性格的剖析。
中国传统社会性格产生,有其经济、思想和社会根源。
中国的大陆文明和农本社会使中国人形成了稳健内敛的静态性格,而长期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不仅创造了超稳固的政治、文化模式,而且使权力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理想统治着中国人,这种一元化的人生价值使得中国人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追求。
人们放弃了独立的个体的自我,将独立的个性特征淹没于社会的统一意志之中,从而沦为依附性格的人。
他们依附在权威的阴影下生活,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工具。
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人的性格结构中,依附权威,崇尚权威的社会性格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依附性的社会性格使中国人的主体性难以发挥,独立的创造性的人格难以形成和确立。
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中国人逐渐成为自主、独立的个体,这使人的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完整性的展开成为可能,今天中国人的性格结构中,这种独立、自主的社会性格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通过社会性格的中介作用,也必将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然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是弗洛姆给我们的警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础。 大部分人认 为他们对待世界的态度是 由他们本身 的思想和 判断来决 定的。弗洛姆指 出, 这些思想和判断实质上是性 格的
的“ 自我保存 的需要” ; 另外 , 人在具 有理性 、 想象 力 的基 础上 , 能够认识到 自己 “ 二律背反 ” 的困境 : “ 最基 本的存在之二律 背
第2 6卷
第 2期
山 西 青 年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C o l l e g e f o r Yo u t h A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V0 1 . 26 No . 2
。
弗 洛姆强调 , 在社会 化过程 中 , 性格是人适 应社会 的基础 。
作者简介 : 刘博识 ( 1 9 8 3 一) , 女, 吉林梅河 1 2 1 人, 鞍 山广播 电视大学党委工作部职员 , 主要研究语 言学。
8 2
儿童 的性格模式是受其 父母 的影 响并 发展 的, 同时他 和他 的父 母又都受 到文化社会结 构的影响 。在 这种模式下 , 儿童首先适
程 。另外 , 在社会 中生活的人 , 总是属 于某 一个 群体 , 是这 个群
体 的组成 部分 , 他本人 不能单独孤立地生活 。为满足生活 的需
要, 他必 须与他人 和群体保 持并发 生关 系 , 这就是 人的社会 化
过程 。 在 同化 和社会化 的联系 中, 人会 表现出 自己的性格 , 也就 是在 人与世界 发生联 系的过程 中 , 产 生了人 的性格 , 因此弗 洛 姆将 性格定义 为“ 把 人之 能量引 向同化和社会 化过程 的( 相对
反是生 与死” 。人在这个 “ 二律 背反” 面前是 不可改 变的 , 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1
产物 , 同时形成 的观念 和价值也反作用于性格 , “ 促使性格 结构 更稳 定 ,因为 它使 性格取 向结构 显示出其正确性 和合理性 ” l i ]
2 0 1 3年 6月
J u n . , 2 0 1 3
【 哲学・ 社会 ・ 文化 】
社会化 与同化 中的个体性格
浅析弗洛姆 的性格取 向学说
刘博识
( 鞍山广播电视大学 党委工作部 ,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0 )
摘
要: 埃利希 ・ 弗洛姆作为著名的哲 学家、 思想家、 精神分析 学家和社会 学家, 一直致力于通过 以性格 为起 点为现在 的人
一
无奈 的 , 但却要对 此做 出反应 , 使 自己的生命 具有意义和方 向。
在解决 这个“ 二律 背反” 过程 中 , 人 的需求就构成 了人 的外在需 要 。外在 需要 是人在适应社会环境 时产生 的 , 并伴随着社 会条 件 的变化 而变化。 弗洛姆认为人 的这两种需要是在人 与世界的 同化 和社会 化过程 中得到满足 的。“ 在生活过程 中, 人凭借 ( a )
获得 并同化事物 ; ( b ) 使 自己与他人 ( 及 自己 ) 有关 使 自己与世
界发 生着 联系” 【 。前 者为同化的过程 , 程
人 为满 足 自身的需要 , 有时是依靠 自身力量直接获得所需 要的
东西 , 有 时是从外 部接受所 需要 的东西 , 但大部分 情况是 为了 满足 真正的需要。 人要 先获取 , 之后进 行同化 , 也就是对外 在的 来源 和获得的事物必须 以某种方式获得 和同化 , 这就是 同化过
关键词 : 弗洛姆 ; 个体性格 ; 非生产性性格取 向; 生产性性格取向 ; 社会化性格取向 中图分 类号 : B 8 4 8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8 9 9 7 ( 2 0 1 3 ) 0 0 8 2 — 0 4
埃利希 ・ 弗 洛姆 ( 以下 简称 弗洛姆 ) 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哲 学
家、 思 想家 、 精神 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 , 也是法兰克福学 派早 期 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毕 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精 神分析学说 的综合 , 以期为现在 的人 找 回“ 失落 的 自我 ” , 成 为 “ 自为 的人” 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 。弗洛姆的性格取 向学说 在其
理论 系统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地位 。
弗 洛姆认 为性格 与希波克 拉底所说 气质有 着本 质上 的区
别。气质是体质上 的 , 不可改变 的。而“ 性格本质上是 由人 的体 验、 尤 其是早期生活 的体 验构成 的” 。在 人认 识和体验 的发
展 中, 性格是可 以逐渐改变 的。弗 洛姆所说性格 的含义 与弗 洛 伊德的性格含义也是 不同的。弗洛伊德认为 , 性格是一种 内驱 动力系统 , 性格构成 了行 为的基础 , 但性格不 等于行为 。 弗洛姆 认为这是弗洛伊德 “ 最一贯 、 最深入 的性格理论 ” _ 1 】 。但对 于弗 洛伊德认为性格 的能量源泉是性驱动力 的观点 , 弗洛姆却有 不 同的看法 。他认 为性格 的基础并不是弗洛伊德所认 为的“ 里 比 多” , 而是在人 与世界特殊 的关系 中 , 产生于人 的需要 。弗 洛姆 认为这种需要分 为内在需 要和外在需要两个部分 。 内在需要 就 是人 的生理 需要 , 它是 人与动 物所共有 的 , 也就是 弗洛姆所 称
成为“ 自为的人” 而努力。在《 为 自己的人》 一书 中, 弗洛姆 以人性为基点 , 论述 了性格形成 的同化和社会化过程 , 阐述 了非
生 产性 性 格 和 生产 性 性 格 的含 义 , 强调 了混合 性 性 格 取 向对 人 生存 的 影 响 。 他 的 人 的 性 格 理 论 为我 们观 察和 了解现 代 社 会 中人 的性 格 的形 成 及 其 影 响提 供 了一 个 新 的 考 察 、 研 究 的 方 法和 路 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