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导学案 -带答案 (1)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导学案  -带答案 (1)
高二地理必修三2.6 导学案  -带答案 (1)

2.6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导学案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班级姓名学号组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优势区位条件。

2.理解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3.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自主预习】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前沿的条件

珠江三角洲概述

(1)位置:广东省①____部,珠江下游。

(2)范围:②______、深圳、珠海、③____、江门、东莞、④____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3)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⑤____。

二、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及其表现

1.城市化进程及原因

2.城市化主要表现

三、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①____________与稳步发展阶段。

2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2)工业化加速了③______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④__________提供了条件。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大批农民进城⑤__________,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和

⑥__________规模的扩大,从而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化加速了⑦________和⑧__________的转变。现代化的运作模式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先农村中的⑨______________,缩小了⑩__________。

四、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1.问题:?____________;城镇和工业?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产业结构?__________等。2.妥善解决问题,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走?__________道路,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基础达标练】

1.下图能正确反映珠江三角洲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

2.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深圳市迅速崛起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B.政治因素C.交通因素D.科技因素

4.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最关键条件是()

A.良好的区位条件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是著名的侨乡D.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5.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夯实基础阶段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工业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②基本上实现了乡村工业化③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④

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8.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C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 .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5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198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示意图

(1)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工业化。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镇规模变大,数量变多,密度增大,出现城市群现象;城镇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完善。

(2)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越来越密集,并逐步形成了城市群。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地形平坦;濒临海洋,用水及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地处我国南大门,靠近港澳,历史上有对外开放的传统;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扶持;港澳、欧美、日本等地产业的转移,使该地区工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城市群的形成。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在人口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外来人口增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课堂小结】

1.

2.

【当堂检测】

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完成1~2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 .资金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2.进入阶段Ⅱ后,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中国灯都”古镇,灯饰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全镇3 000多家灯饰企业,产品占了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以上,产品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谓“一灯照亮全球”。古镇是中山市区域特色经济的一个典型。在中山大地上,还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特色产业和产品:如小榄五金、沙溪休闲服装、黄圃食品、南头家电、东凤小家电、大涌江木家具和牛仔服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材料描述的中山市经济模式的优越性是( ) A .在分散专业化经营的情况下,实现规模生产 B .不需要投资和购置机器设备

C .用生产的产品偿还外商提供的设备、技术等的贷款

D .只需要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简易加工场所

4.在“中国灯都”形成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地区( )

①城市工业化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②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③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④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2.2《产业转移》word学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5 (第二课时)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明白得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学习重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地理环境的阻碍。 【学习难点】 正确明白得产业转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及如何幸免转移带来的负面阻碍。 各种材料、数据分析,对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学法指导】比较法、读图分析法等 【知识链接】部分产业特点比较: 优点缺点 轻工业(劳动密集型)投入资金、技术少,周期短,周 转快,充分利用劳动力优势。 增长速度慢,发育程度低。 重化工业(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增长速度快,发育程度高,发达 工业的标志。 环境污染严峻,不利于可连续 进展。 高科技工业(技术密集型)增长速度最快,附加值高,产品 更新周期短。 对科技和环境要求高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进展的阻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际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 集中 到,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制造条件。 ★典型案例: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三次调整(读图5.12,结合图5.8比较分析) 调整时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时刻1946--1954 1955--1969 1980以后

结果:每次工业结构调整,导致 的转换,同时相伴着原先重点进展的工业部门向国外转移。 (2)进展中国家或地区:同意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缩短的时刻,加快 的进程。 ★典型案例:韩国从1973年开始重点进展,至80年代初,已差不多形成了以,比发达国家同样工业化过程所用的时刻大大缩短。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读图5.13摸索: (1)一个产业典型产品一样可分为哪几个进展时期?举例讲明。 (2)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应该重点进展处于什么时期的产业?联系东亚各国,你会得出如何样的判定? 读图5.14摸索: (1)一个产品生产过程有哪些环节?各环节附加值一样高吗? (2)发达国家向进展中国家一样转移的是哪个环节,什么缘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煤炭开采量 B.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 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4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3.C 4.A 2014年2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能源开发规模不大——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D.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纽位置示意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7~9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3.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高二班第小组学号:姓名: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能源的分类,掌握评价能源资源的开发条件并了解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2.通过图表和资料分析,了解我国能源基地建设和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3.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4.学会分析区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重难点】 1.山西生煤炭资源条件分析 2.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的关系 【使用说明】 1.课前预习:阅读课本P40- P48第三章第1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内容,根据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完成探究题目。〈注:1.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2.组长组织组员预习并评价。〉 2.课后作业:(1)完善探究知识的整理和拓展;(2)完成课后提高案;(3)整理本节知识结构。 【课前预习案】 一、能源分类:1.能源分类:按照性质分为和。可再生 能源是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等。非可再生能源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指、、等能源。 二、资源开发条件: 1.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条件 (1)(2)(3)。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优势 (1)储量丰富(2)(3)齐全(4)煤质,具 有、、、 的特点,其中大同煤田是优质产地,河东煤田则是优质产地(5)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埋藏浅,适于露天和开采。 3.市场条件:我国能源消费是以为主,为山西省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晋煤外运条件分析: (1)山西区位特点:地处我国地区,临近、、、、、等工业中心,与、、等城市相距不远,输、输的距离较近。 (2)外运线路的特点:①以运输为主、以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2铁路运煤干线有:、、、、等。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开采量 2.提高外运能力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1)建设,变输出为输出; (2)发展,为发展提供能源,并向外输出。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长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长江三角洲多水而质地黏 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长江三角洲人口 越来越稠密。(人口迁移) 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 地。 现代社会:①工商业的发展使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长江三角洲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 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 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 从北到南,民居的屋顶坡度逐渐增大,房檐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如果不考虑地价、建筑材料等因素,建同等面积的住房,北方的建筑成本比南方高;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比南方大。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遥感(RS):概念:所谓遥感,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 主要环节:目标物→传感器(最重要)→遥感地面系统→ 成果 特点和优点:精度高,质量高,效率高,而且节省人力、财力。

高二英语外研版选修六教学案:Module 6 Section 2 含答案(精修版)

外研版英语精品资料(精修版) Ⅰ.单词拼写 1.I'd like to book a room in your hotel, in which I can overlook (俯视) the sea from the window. 2.The camp lasted (持续) for only a week, but some teachers noticed great changes in their students after the activity. 3.Japan used to occupy (占领) Taiwan for as long as 50 years. 4.The brave soldier dived into the water and rescued (营救) the drowning boy, which made us very moved. 5.I returned to the village many times, and eventually (最终) I gained their trust. 6.The wounded (受伤的) soldier should be sent to the hospital in no time. 7.A group of soldiers led by their commander (指挥官) were advancing towards the front. 8.Because of the icy road, he had to abandon (抛弃) his car and walk home. Ⅱ.拓展词汇 1.invade v.入侵,侵略→invasion n.侵入,侵略 2.abandon v.放弃,抛弃→abandoned adj.自甘堕落的,被抛弃的,无约束的 3.operation n.行动;操作;经营;手术→operate v.操作;运转;做手术 4.survivor n.幸存者→survive vi.幸存,比……活得长→survival n.幸存,生存5.occupy v.占领→occupation n.职业→occupational adj.职业的 6.commander n.指挥官→command v. & n.命令,指挥 7.deep adj.深的→deeply adv.深深地,深刻地→depth n.深度 8. shocked adj.感到震惊的;惊愕的→shock v.使震惊n.震惊,惊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练习题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读山西省原煤生产图,回答1?2题。 (产it no万吨) 1?上图反映我国在加强能源基地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 扩大煤炭开采量 B. 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C. 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D. 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2. 下列属于缓解交通压力措施的是() ①加强铁路运输建设②辅以公路建设③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④大力发展炼焦业 A.①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山西省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加,应属于扩大煤炭开采量措施。第2题,加强铁路运输建设,并辅以公路运输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及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都会缓解交通压力。炼焦业不断向外输出焦炭,质量上有所减轻,但空间上基本不变,所 以并没有减轻其对交通的压力。 解析:1.A 2.C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号称中国的“煤海”,但一煤独大的经济格局给山西造成的困局也是有目共睹的一一“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因此, 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着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3?4题。 3. 有关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位于我国中部地区,距消费市场近 B.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为山西煤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C. 黄河流经山西,为山西煤炭外运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D. 山西有多条铁路通往东部,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 4. “挖了一山煤,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这说明以煤炭为主的经济 结构给山西带来了严重的( )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固体废弃物污染④噪声污染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解析:第3题,山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体现在地理位置、交通和市场等方面;黄河虽流经山西,但黄河航运条件较差,山西的煤炭并不是以水运输出为主。第 4 题,“污了一河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分别说明开采利用煤炭给山西带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 3.C 4.A 2014年2 月24日黄河新闻网报道山西省煤炭行业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煤机 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据此完成5?6题。 5. 近年来,山西加快能源的加工转换,将输煤转为输电,这样做的益处是( ) 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②缓解运输压力③缓解山西用水紧张的局面④减 轻山西的环境污染程度 A. ①②B .②③ C.③④D .①④ 6. 山西是产煤大省,却不是经济强省,其原因和发展方向分别是(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一一加大煤炭的开采量 B. ------------------------------------------------ 我国和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不大拓展国内和国际两大煤炭市场 C. 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开采不足一一加大煤炭转换为电能的力度 D. 生产结构单一,能源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一一调整产业结构 解析:第5题,与输煤相比,输电延长了产业链,这样既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经济效益,又缓解了运输压力。第6题,山西生产结构单一,煤炭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再加上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山西并不是经济强省;今后应调整产业结构,力争产业多元化。 答案: 5.A 6.D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下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学案

开发早期 河流、湖泊、 地势_______、土质 稠密的水系阻 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 农业社会 船的使用使稠 _______的改进和 天然水道 摆脱土壤的限制 动力资源丰富 产地和主要的_____、 学年:高二 学科:地理 编号:B3-1-1-2 编制人:王海锁 审核:高二地理组 班级: 姓名: 小组: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以长江中下洲平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感悟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导学过程】 【预习导航】 【笔记栏】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一般特点: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随着 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 例: ⑴该区地理环境: 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成;平原上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布较广; 地势_______,土质__________。 ⑵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发展阶段 地理条件 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沼泽广布 ________ 隔________. 难,耕作业发展 __________. 该区成为粮食的主要 人口南迁,劳 (中期) 密的水系成为 ________的改良, _______生产基地 “粮仓”的地位让位 工商业社 稠密的________把耕地分割破碎,农业生产规模 于_______和_______ 会(后期)___,不利于_______推广 平原;棉花生产的地 位比不上_______南 部和______平原 【小组探究】 【探究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 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接淮 阳山,南接江南丘陵。地势低平,地面高度大部在50 米以下。中游平原包括湖北 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和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 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 气候属亚热带。年均温 14~18℃,最冷月均温 0~5.5℃,最热月均温 27~28℃, 无霜期 210~270 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集中于 春、夏两季。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是重要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平原内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湖泊面积 2 万平方千米,相 当于平原面积 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 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 万多个,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 【问题探究 1】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地理环境。 材料 2:教材第 4 页图 1.3。 【问题探究 2】为什么西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 河中下游地区? 材料 3:长江中下游平原商品粮基地: 【读图思考】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名称;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 些商品粮基地? 材料 4:教材第 4 页和第 5 页相关内容。 【问题探究 3】在农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此时 它对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 5:《地理地图册》第 8 页“中国人口和主要城市分布”图。 【问题探究 4】在工商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是否发生了变化?此 时它对长江中下游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复习学案+经典试题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 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区域的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相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不同:①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3、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例题: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一年一熟。 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

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应用---空间信息 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技术(GIS)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大众化应用 一遥感(RS)-----获取信息 1 概念:人们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或同种地物的不同性状,其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3 工作过程:目标物辐射和反射电磁波→传感器收集传输→遥感地面系统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4 特点和优点:可以首先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效率高;受限制少;提高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 5 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获取信息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 1 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2 组成:三大部分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共24颗,其中21颗工作卫星, 3 颗备用卫星);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 作用和优点:为用户提供---三维坐标、速度、时间 优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1 reading 学案

Unit 1 Art Reading I. Warming up 1. What kind of art can you see in life? 2. Can you name some famous painting and painters? 3. If you could have four kinds of these paintings on the walls of your bedroom, which kind would you like to choose? Give your reasons. II. Reading ◆Fast reading Task on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many styles of Western painting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 are they? ◆Careful reading Task two: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 foe each question. 1. According to the text,it’s less likely that art is influenced by________. A. social changes B. agriculture production C. lifestyle changes D. beliefs of people 2. When did painters mainly focus on religion? A. From 5th to 15th century AD. B. From 15th to 16th century. C. From late 19th to early 20th century. D. From 20th century to today. 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painters during the Renaissance _______. ①adopted a more humanistic attitude to life ②discovered the rules of perspective ③developed oil paints ④broke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style of painting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4.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classical Roman and Greek ideas were________. A.imaginary B.realistic C.ridiculous D.abstrac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荣昌仁义中学李秀利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区域发展不同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走近荣昌】之“早期的我” 1.位置境域 荣昌区位于四川盆地川中丘陵的川东平行岭 谷区交接处,介于东经105o17山水棠城′~105o44′、北纬29o15′~29o41′之间。 2.地形地貌 荣昌区以浅丘为主,地势起伏平缓,平均海拔 300~400米,山岭南有古佛山中有螺罐山,北有铜 鼓山,最低处在东南部清江镇的濑溪河水面。地势 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起伏不大、相对平 坦。 3.气候特征 荣昌区属中亚热带湿润东南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1099毫米,年平均气温17.8℃,年总积温6482℃,无霜期327天以上。 4.自然资源 荣昌区土种有水稻土、冲击土、紫色土和黄壤 四大土类及六个亚类。水能径流量 3.25亿m3,境内有大小溪河151条,以濑溪河流域最广。矿产资 源有煤炭、天然气、陶土、荣昌区全景图页岩、石 【你知道吗?】 1.据材料分析,为什么早期荣昌选址在昌州,以莲花广场为中心? 2.早期荣昌生产力水平如何? 3.以何种生产、生活方式为主? (可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城市、

灰岩、建材砂岩、石英岩和矿泉水等。建筑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农业社会的我” 荣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高粱、玉米等,经济作物盛产茶叶、蚕桑、生姜等。畜禽类主要有 猪、羊、鹅,其中荣昌猪为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 大名猪之一。 农业产业呈现“南竹、北畜、中蚕桑,东园、 西茶、规模猪”的规模化产业格局。【咱们合作吧!!!】 1.促使荣昌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2.荣昌区种植水稻有哪些优势条件? 3.形成了哪些特色农业? 4.发展后期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从土地肥力、人均耕地、粮食产量等方面分析) 【走近荣昌】之“工业社会的我” 荣昌区特色产业众多。除畜牧产业优势独特之 1.为何板桥荣昌工业集中在板桥工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学习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15696093.html,/dili/)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区域界线有的是明确的,有的具有过渡性质。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2、区域特征: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可变性。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1)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2)异:①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③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4、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7、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中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地势平坦,土质黏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2)农业社会: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随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③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人口越来越稠密。④优越的气候条件还使得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3)农业社会后期:①工商业的发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积减小。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③今天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在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华北平原。 §2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 2、遥感:(RS)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物体辐射和反射电磁波→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专业图件统计数字 目标物→传感器(关键装置)→遥感地面系统→成果

高二英语人教版选修六第三单元学案 答案

ban doing sth. /ban…from sth./doing sth.禁止做某事 a ban on 关于……的禁令 put a ban on….发布禁令 一、词汇变形 Book6 Unit3 A healthy life 词汇导学案 1. use(n./v.)---abuse(n./v.)滥用 2. fit(adj.)---fitness(n.)健康---unfit(adj.) 3.stress(n.)---stressful(adj.)---stressed(adj.) 4. addicted(adj.)---addiction(n.) 上瘾 5. automatic(adj.)---automatically(adv.)自动的 6.mental(adj.)---mentally(adv.)精神上的 7. effect(n.)---effective(adj.)---effectively(adv.) 8. normal(adj.)正常的---abnormal(adj.) 9. breath(n.)---breathe(v.)---breathless(adj.) 10. strong(adj.)---strength(n.)---strengthen(v.) 11. resolve(n.)---resolution(n.)解决,决心 12. relax(v.)---relaxed/relaxing(adj.) ---relaxation(n.)放松,消遣 13.desperate(adj.)---desperately(adv.)绝望地二、重点单词 1. abuse v&n 滥用; 虐待; 辱骂 14. chemistry(n.)---chemist(n.)药剂师,化学家 15. disappoint(v.)--- disappointment(n.)失望 ---disappointed/disappointing(adj.)失望的16.weak(adj.)--weakness(n.)---weaken(v.)削弱17.ashamed(adj.)羞愧的--shame(n.)羞愧,遗憾 -shameless(adj.)无耻的--shameful(adj.)可耻的18.illegal(adj.)-legal(adj.)合法的--legally(adv.) 19.rob(v.)---robber(n.)---robbery(n.)抢劫20.slip(v.)---slippery(adj.)滑的 21. survive(v.)幸存---survival(n.)--survivor(n.) 22. inject(v.)---injection(n.)注射 23. judge(v.)---judgement(n.)判断 24. embarrass(v.)---embarrassed/embarrassing ---embarrassment(n.)尴尬 v n 滥用 abuse one’s power ____ abuse one’s trust /confidence ___ abuse alcohol/drugs__ the abuse of power____ _ alcohol/drug abuse ___ 虐待 abuse children___ _ child abuse____ _ 辱骂 (un) scream abuse___ _ 2. ban n.&v.禁止;取缔;禁令(say officially that sth is not allowed ) 1) He was banned from ____ _(drive) for 6 months. 2) He started a campaign to ban ____ _ _(smoke) in public places. 3)Our government has put a ban _____ plastic bags. 3. s tress n. 压力; 重要性 vt.重读;强调 stressful 产生压力的 stressed 感到压力的 relieve/reduce/ease/ lessen/lighten stress 缓解压力 under stress/pressure 在压力下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强调...的重要性 place/lay/put stress on sth.着重强调某事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h =put emphasis on sth. 1) *The government should organize varieties of activities to___ _(强调 的重要性)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human environment. 4. quit 停止(做某事); 离开 (quit/quitted; quit/quitted) ?离开(工作职位,学校等);离任 quit school 辍学quit office 离职 quit one’s job ?停止;戒掉 quit doing sth. quit the habit ?迁出;搬离 quit the city 1) You must quit __ (smoke) at once for the benefit of you and your family. 2) Sally found that a class full of problems was waiting for her. She was told six teachers _ _______ (quit) before her.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列举主要的可再生能源类型和非可再生能源类型 2. 煤炭开发利用易产生的问题和治理措施?(生态破坏 问题如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地面 塌陷、工程性缺水等,环境污染问题如大气污染、酸 雨、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措施:生态保护措 施:回填采矿区,保护地表土层和植被,进行复垦和 再种植,营造矿区防护林带,美化矿区环境开展煤矸 石的综合利用,回灌地下水等;污染治理措施:调整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利用技术,治理三 废) 3. 简单评价山西煤炭的优越开发条件(资源、市场、位 置和交通) 4. 陕西省建设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5. 列举输煤和输电对山西省的利弊(输煤之利:对当地 环境污染小,水资源消耗少;输煤之弊:需要建设铁 路、公路等交通设施,且在运输中会有损耗,成本较 高。输电之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附加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输电之弊:造成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水资源短缺) 6. 煤炭综合利用的途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资源 优势构建三大产业链) 7. 露天采煤区生态建设理想模式(图 3.10)中各种工 程及生物措施的作用?(见课本P47页) 8. 决定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利用方向的自然背景有哪些 方面? 9.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的自然原因? (地形起伏大,水量大,水能丰富) 10. 田纳西河综合开发以梯级开发为核心产生的综合效 益有哪些方面?(见图 3.18,防洪、灌溉、养殖、 发电、航运、旅游等) 11. 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基础知识回顾: 1、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便利。 3、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策略: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③加强煤炭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4、加强能源综合利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①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②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山西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工业三废的治理。 6、流域:又称供水区,是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的总称。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7、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分水界)。 8、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9、河流开发要考虑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差异性,进行针对性开发:(组成部分—重要性—保护重点)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植被生态保护 河流—是流域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河谷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 10、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地势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③水系: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④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11、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①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②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③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已经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12、美国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统一开发和管理,将河流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发挥防洪、航运、发电、灌溉、供水、旅游、养殖等综合效益。 13、田纳西河两岸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丰富的水电结合大规模的火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发展。

江苏省南通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导学案(无答案):3.1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⒈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发展、组成、工作过程。 ⒉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学习重难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学习流程】 【自主先学】 自主先学一: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主要功能。 自主先学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四个过程? 自主先学三:认识地理信息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 自主先学四:知道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 【组内研学】 查找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 ⒈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预测 ⒉国土管理、城市规划 ⒊邮电通信、交通运输、 ⒋公安、水利、公共设施、商业金融 【交流促学】 GIS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典型应用有哪些案例? 【反馈评学】 1.下列关于GI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GIS是地图的延伸 B.GIS是一种快速但准确度不太高的技术 C.GIS是空间信息存储、表达、分析和交流的工具 D.GIS可解决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 2.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处理的数据根据内容可分成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两大类。其中属于专题数据的是() A.地质B.水系C.植被D.交通 3.地理信息区别于其他信息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空间信息B.数据信息C.图像信息D.综合信息 4.地理信息系统比纸质地图优越的功能有() ①它不仅有平面信息,还有三维立体信息 ②它有便捷的检索功能和大容量的信息库 ③它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切换、缩放、补充测算等,获得更新的信息 ④它不仅有空间数据信息,还有景观照片和动态的影像信息 A.①②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