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组建方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3.31•【字号】川办函〔2017〕61号•【施行日期】2017.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61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7年3月31日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为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职业教育方针,以培养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产教联盟,强化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职业教育贡献率和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协调发展。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发挥政府协调引导作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营造良好政策和法治环境。
加强区域内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的统筹和部门之间的协调,积极稳妥推进产教联盟发展工作。
坚持市场主导、实现合作共赢。
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立足产业发展内在需求和合作各方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形成产教联盟机制,强化对联盟成员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护,实现各方合作共赢。
“数”说产学研

在粤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财务制度健全 , 重
链接 ・ 广东企 业科 技特 派员计 划
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是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
的一种 创新模 式 。通过 3年的 实践 , 为提 升企 业 自主创
视 研 发投 入 、具有 良好 的研 发 和 产业 化 条件 的经 济 实 体 。优 先选择 在金 融危 机 中遇 到 困难 , 需提 高科技 能 急 力 、 型升级 的中小型 科技 企 业和 有产 学研 合 作基础 的 转
创新 型企 业 。
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创造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模式 、
好机 制 , 受企业 和高校 的欢 迎 , 得 了丰硕 的成果 。 深 取 这 批特 派 员拥 有正 高 职称 的 占了 5 %,副 高职 称 0 的 占 3 %, 他 占 1 % ; 有 博 士学 位 的 占 7 % ; 聚 4 其 6 拥 2 ; E 了包 括 多名长 江学者 特聘 教授 、 家杰 出青 年科 学基 金 国
行动计 划 的总体 目标 与任 务——
和企 业研 发人 员依托 高校 科 技优 势 , 用企 业 的生产 试 利 验条 件 , 功 研 发 出新 一 代产 品 , 大 幅提 高 了车 辆 防 成 在 侧翻 等安全 性能 的 同时 ,使 原来 自重达 1 的油罐 车 0吨
4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任前培训 .
5设 立企业 科技 特派 员专 项 .
6建立评估考核机制 .
人才培养、 成果转化等产学研结合工作。研发领域主要
集 中在 电子信 息 、 备制 造 、 装 新材 料 、 能源 与 节能减 排 新 等 产业 , 广东 支 柱产 业 的 契合 度 非 常 高 , 够 有 的放 与 能 矢 地解 决广 东产业 发展 和企 业创 新 的技 术难 题 , 到 了 受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根据科技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为原则,以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以研究开发共性关键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为纽带,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集成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效结合,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工作融入产业发展的大循环。
二、主要目标通过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健全和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着力解决我市产业技术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不足、核心竞争力受制于人的突出问题,引领我市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光电子三大支柱产业和软件、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广应用,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内外竞争力、并能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协作平台与成果转化基地.“十一五”期间,创建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突破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形成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夯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一)政府引导,重点攻关。
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根据产业发展规划,瞄准我市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大技术需求,围绕《厦门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任务,选择有一定基础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提供相关经费支持等方式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进行重点攻关。
(二)市场导向,企业主体。
创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出产学研合作的市场导向,组织协调有优势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真正的技术联合,不搞“拉郎配",不追求表面上的联合.在合作过程中,参与各方各得其所,求得共赢。
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

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国科发政[2009]269号),推进我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根据《山东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第二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按照《实施意见》规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围绕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和各地资源及产业优势,构建各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第三条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示范工作。
省科技厅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给予指导,对符合示范条件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称示范联盟)予以公布。
第四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自愿提出示范申请,经设区的市科技局或省直有关部门推荐,按技术领域将申请材料一式四份(见附件1、2)报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单位)。
第五条省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单位)负责对示范联盟组建的必要性和技术性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1.示范联盟技术创新目标应结合国家战略目标,体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符合《山东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以及国家产业、环保和能源政策,属于我省重点扶持的15个高新技术产业群范围。
近期应主要体现我省工业调整和九大行业振兴规划等。
2.示范联盟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应体现所在产业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产业核心技术标准,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创新。
3.示范联盟开展的技术创新活动应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
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

广东 省 人 民政 府
教育部
科 学 技 术 部
关 于深 化 省 部产 学研 结 合 工作 的若 干 意 见
发 布 时 间 :2 的 十七 大 精 神 , 入 贯彻 落 实科 学发 展 观 ,进 一步 落 实广 东 省 人 民政 府 、教 育部 、科 技 部 ( 深 以下
凝 练 的 重大 和 重 点项 目给 予 重 点 支持 。 ( ) 织 实施 省部 产 学研 合 作 重大 科 技 专 项 。 东省 各 级政 府 和 各 有 关 单 位 要根 据 国家 、 相 关规 划 纲 要和 要 二 组 广 省 求 ,围绕 区域 产 业发 展 的重 大 需 求 ,以省 部产 学研 创 新 联 盟 、产 学研 结 合 示 范基 地 、刨 新 平 台及 高校 重 点学 科 等为
服务 的正确方 向,进一步深 刻认识产 学研结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 自身发展 的重要作用 。
( ) 化 省部 产 学研 结合 工 作 是 推 动 广 东经 济 发 展模 式 战略 转 型 , 快建 设 创 新 型 广 东 的迫 切 要 求 。 部 产 学 三 深 加 省
研合作 已经成为广东破解制约发展重大难题 的重要途径和开展 自主创新综合试验 的重要内容。 深化省部产学研合作 ,
作 的工作 部 署 , 以省 部 合 作 为 契机 ,全 面提 升产 业 竞 争 力 ,加 快 完 善 区域 创 新体 系建 设 。
= 深 化省部 产学研 结合 的重点 工作
( 加强省部产 学研创新联盟建设 。 一) 创新联盟是省部产学研合作 的有效模式和 载体 。 广东省各级地方政府要围
称两部一省 ) 学研结合工作会议 的总体部 署, 产 加快实施 广东省教 育部科技部产 学研结合发展规划 (0 7—2 1 20 01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施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布部门】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日期】2013.06.09【实施日期】2013.06.0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促进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推动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支撑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特制定《吉林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实施目标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或其他组织机构为依托,以企业发展需求和各方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组建能够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和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联盟科技条件平台建设,支持联盟创办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鼓励现有各类科技资源向联盟开放;组织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攻关专项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果转化专项;鼓励金融机构深入探索信贷资金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融资模式,通过金融创新支持联盟发展;探索利益互惠的共享机制,不断提升联盟的自身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实施目标重点支持我省在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全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领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进步,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广应用。
二、认定条件(一)联盟的组成应由理事长单位、依托单位和成员单位组成,其中理事长单位是联盟的牵头组织机构,依托单位负责联盟日常活动的组织开展,成员单位是联盟的具体成员。
新时代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工作方案

新时代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和省委“坚定不移走'创新路',构建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要求,以我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创新链为主线,建立企业牵头、市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联盟建设工作落实落地,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主导、优势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建设一批以龙头骨干企业为盟主、重点院校参加的产学研创新联盟,组建联合研发中心,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科技创新在振兴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1“十四五”工作目标:力争全市建设各类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200家以上。
在联盟框架下,培育和完善重点研发机构100家以上,实施重点关键技术攻关100项以上,全市瞪羚企业达到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10家以上。
2.2023年工作目标:全市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40家以上,其中: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类产学研创新联盟20家以上。
在联盟框架下,培育和完善重点联合研发机构20家,实施重点关键技术攻关计划20项,实现新增瞪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二、主要任务(-)大力组建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1重点建设典型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
以龙头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为盟主,与重点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按照市场化创新目标,建设典型实质性创新联盟,签订联盟协议,完善运营模式,共建实质性研发机构,解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问题。
2023年建设典型实质性产学研创新联盟20家以上。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各县区、经济区)2.引导建设中小企业提升类产学研创新联盟。
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雏鹰和瞪羚企业为盟主,与高校科研单位共同签订联盟协议,以解决企业创新发展技术难题为目的,鼓励共建研发机构,实施科技攻关项目,推进企业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产业联盟组建及实施计划方案

产业联盟组建及实施计划方案1.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作为龙头骨干企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2.联盟成员单位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协同性,能够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配套;3.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能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优化整合和创新发展;4.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意识,能够健康有序地运作和发展;5.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能够为广大企业和社会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支持保障省政府将加大对产业联盟组建和运作的支持力度,提供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为联盟成员单位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省政府将加强对产业联盟组建和运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联盟工作的规范有序和成效显著。
一、产业联盟应该针对某个细分行业或主导产品,而不是笼统地组建一个联盟。
这些行业包括高端新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等。
二、产业联盟应该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成员单位组成。
这些企业应该是所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有意愿和能力对行业发展作出贡献。
大学和科研机构应该在相应领域技术、人才、研发基础设施等方面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
三、成员单位应当订立联盟章程,明确联盟定位、组织结构、运作机制、产业发展目标、联盟成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四、应设立决策、咨询、执行等组织机构,不断研究完善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
五、应有能够对外承担责任的联盟依托主体。
依托主体可以由某个联盟成员单位担任,也可以由联盟成员单位共同组建的能够对外承担责任的组织担任,或者由具有对外承担责任能力的联盟秘书处等担任。
六、应建立健全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制度。
对联盟经费要制定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建立经费使用内专业资料部监督机制。
政府资助经费的使用,要符合资助经费相应的管理规定,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
七、应建立利益保障机制,联盟研发项目产业的成果和知识产权应事先通过协议明确权利归属、许可使用和转化收益分配的办法,要强化违约责任追究,保护联盟成员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组建方案(参考提纲)
一、组建联盟的目的意义包括本行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趋势及技术发展情况,组建联盟对区域和行业发展的意义等。
二、联盟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包括联盟3〜5年的主要技术/经济发展目标,重点研发和产业化方向,重点课题和任务分工,年度实施目标、计划,拟联合建设的技术创新(检测服务)公共平台和人才培养等。
三、联盟的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包括联盟的组织管理架构(理事
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等组
成单位及人员构成),日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发起单位的名称、概况及具体分工,主要技术带头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概况,主要成员单位的责、权、利等。
四、联盟经费投入渠道及管理包括联盟确定的重点研发课题、公
共研发(检测服务)平台的
经费数量及来源渠道、经费的使用及管理等情况。
五、联盟发起(法人)单位审核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