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导学案模板2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2、四季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表格式):2、四季

02
学习重难点
重点
01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 点。
02
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掌握 汉字的基本笔画,为以后的汉字 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难点
背诵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四 季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 力。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总结词
朗读、背诵
详细描述
学生能够正确地发音,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背诵。通过 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结合插图,了解四季的特点,感受四季的美丽,激发对大 自然的喜爱
总结词
理解、欣赏、喜爱
详细描述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并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同时, 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培养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学习课文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范, 理解课文的意思、语言风 格和表达方式。
学习练习
完成课后的练习,以巩固 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课后巩固
复习生字
复习学过的生字,加强记忆和理 解。
复习课文
复习学过的课文,加强理解和记忆 。
阅读拓展
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扩大阅读 量和知识面。
03
学习过程
预习指导
01
02
03
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熟悉课文中的 语言和语境,同时也能帮 助理解课文的意思。
标出生字
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可以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字 的读音和写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查找生词
查找课文中的生词,并尝 试理解其意思,有助于增 加词汇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添、烫、冒、烧、”,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8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默读,做到眼动、心动、口不动,通过默读和卡片排序,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表达与交流:通过默读,抓住动作和环境的危险,感受雪孩子的勇敢、无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任务一:导入新课,识字学词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雪人。

谁来和他打个招呼?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雪人的故事《雪孩子》。

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提示:雪孩子是什么样的呢?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故事呢?那就带着这些疑问自己去读课文吧。

3.教学生字词。

玩累了添柴烧旺渐渐哎呀冒出烫人终于浑身水淋淋扑灭激动(1)正音:“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指导多音字“呀”的读音。

(2)字理识字。

“柴”“烫”“灭”的字理溯源。

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

(3)归类识字:“添”“浑”“淋”的部首都是三点水。

任务二:学习默读,整体感知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读书方式——默读。

什么是默读呢?就是只用眼睛看,不出声。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2.请大家打开课本,只用眼睛看,在心里读,不出声,读完了朝老师点点头。

3.读完课文,你能够试着把这段文字填写完整吗?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小白兔给唱歌跳舞。

小白兔给睡觉,家里,冒着危险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变成了。

真了不起,这段文字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任务三:聚焦文本,学讲故事1.默读课文,学讲故事。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描写“小白兔给雪孩子跳舞唱歌”和“雪孩子冒险救小白兔”的自然段。

(2)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1至第4 自然段。

请大家默读课文,只用眼睛看,不用手指指哟。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小学数学导学案范例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示例1:
鹿寨县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师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学生用)
2、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这个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

4、学生反馈说说自己的发现
环节四:我闯关我快乐
第一关:
1.口算下面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12米,高7米;
(2)高13分米,第6分米;
第二关:
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三关:
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环节四:小结反思:
备注:
1.学生用导学案依靠教师用导学案作操作指导,二者一定要配套使用;教师用的导学案相当于教师用的教案,学生用的导学案相当于学生的学习卡。

2.学生用导学案可不用表格形式设计,排版美观即可;
3.可酌情增减、调整教学环节(但必须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展示交流)、学生学习事项与教师导控内容;
4.涉及的自测题、当堂检测题可以完全打印,也可采用“见页码”的形式,或可部分
打印、部分采用“见页码”的形式,建议主要采用同一套资料,便于课堂操作.。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

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一、导学目标: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二、导学内容:1.概念解释:a.重点概念1:xxxxxx- 定义1:xxxxxx- 特点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重点概念2:xxxxxx- 定义2:xxxxxx- 特点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2.规则和原理:a.规则1:xxxxxx- 描述1: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b.规则2:xxxxxx- 描述2:xxxxxx- 示例1:xxxxxx- 示例2:xxxxxx3.解题方法:a.方法1:xxxxxx- 步骤1:xxxxxx1) 步骤说明1:xxxxxx2) 步骤说明2:xxxxxx -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b.方法2:xxxxxx- 步骤1:xxxxxx- 步骤2:xxxxxx- 步骤3:xxxxxx三、导学过程: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关于xxxxxx的知识内容。

请大家先根据以下概念进行思考。

1.概念解释: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定义。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特点。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2.规则和原理:a.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规则。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描述。

- 学生思考时间c.请思考并给出关于xxxxxx的示例。

- 学生思考时间3.解题方法:a.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方法。

- 学生思考时间b.请思考并给出解决xxxxxx问题的步骤。

- 学生思考时间四、导学结果总结:通过以上的思考,我们可以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 确定了xxxxxx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了xxxxxx的规则和原理。

- 学会了xxxxxx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五、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1:xxxxxx- 作业2:xxxxxx- 作业3:xxxxxx六、板书设计:下面是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供同学们参考:----------------------------------------| 本节课的标题 ||--------------------------------------|| || 概念解释 || || || 规则和原理 || || || 解题方法 || || || |-----------------------------------------七、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个小学数学导学案模板,通过设置概念解释、规则和原理、解题方法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优品课件之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

优品课件之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2(新课标人教版)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五课题 8*、小桥流水人家课时 1课时使用日期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浓浓思乡情,以及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家乡的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1、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具体的景物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知识链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出自古歌中句。

世纪帝王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歌词是:“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与我哉!”后名为击壤歌。

这首诗描绘的是上古太平盛世,人民自食其力所过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了,就开始干活,太阳下山了,就回家休息。

生活是围着太阳走的。

要喝水,就自己打井,要吃饭就自己种地。

人少地多,无争无忧。

人们感到君主似乎是没有什么用的。

现在人们对偏远地区的生活,也往往借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两句话来形容。

预习任务: 1、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标出新词,不理解的查字典或结合课文解决。

3、再读课文,故乡的那些景致让作者难以忘怀?按什么顺序描写这些景致的自主、合作、探究: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并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初读,把握课文主旨1、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全班交流. 三、交流.探究表达方式:四、赏读,积累优美句段五、再读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我来闯关: 1、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2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并会写生词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对父亲的回忆,对重点句段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唤起对亲情的理解。

课前准备作者吴冠中的画作。

关于吴冠中的介绍。

配乐朗诵。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父爱。

唤起对亲情的理解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课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慈母情深》,知道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节课我们同样要学习在我们生活中,给予我们关心和爱护的人,他就是我们的父亲。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幻灯片上的内容,这些是一位叫做吴冠中的儿子在痛失自己的父亲之后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父亲对于自己的爱和温暖,请同学们说说从这些画中你看到了什么?(一条小船,流水,小桥,白墙黛瓦的民居和三三两两的人。

还有一个慈爱的老父亲牵着自己的小孩儿往前走。

)教师总结我们看到几乎每一幅画中都有渔船的身影,说明作者对小渔船有独特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关于父亲和渔船的故事她的名字叫《父爱之舟》。

板书父爱之舟1、了解作品及写作背景《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

当时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父亲深深地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

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描写了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一个个生活场景。

表现了父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深沉的爱。

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

2、《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什么是回忆性的散文呢?回忆性的散文,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

它是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

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书写见闻感受的文体,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并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3、作者介绍吴冠中(1919——2010)。

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

最新鲁教版数学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精品导学案2

最新鲁教版数学六上2.4《有理数的加法》精品导学案2

2.4有理数的加法(2)【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通过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使用,让学生体验到简便计算的价值,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寻求最佳方法的科学态度.【温故互查】(二人小组完成)1.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2.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步骤是什么?3.计算:(1) (-17)+(-7);(2) (-12)+9;(3) 9.7+2.8;(4) (-1.25)+1.25;(5) 3.75+2.5+(-2.5).【问题导学】你还记得小学里学过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那你认为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一、(1)(-30)+20;(2)20 +(-30);(3)8+(-5);(4)(-5)+8.二、(1)[8+(-5)]+(-4);(2)8+[(-5)+(-4)].通过计算,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规律总结:对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按下列过程计算:(1)先将其中的相反数相加(2)再将正数、负数分别相加(3)最后求出异号加数的和遇分数时,可把相加得整数的先加起来.【自学检测】【例1】16+(-25)+24+(-32).23+(-17)+6+(-22);5+(-6)+3+9+(-4)+(-7);(-2)+3+1+(-3)+2+(-4).【例2】+7,+5,-4,+6,+4,+3,-3,-2,+8,+1. 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上,以每袋90千克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总计是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巩固训练】1.四个数9,-2,-6,0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A)-1 (B)1 (C)16 (D)-16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3)+[10+(-7)]=0(B)(-2.1)+(-1.5)+1.1=-2.5(C)2+[(-3)+2]=-3(D)(-5)+2+5+(-3)=-13.一个数是6,另一个数比4的相反数大-2,则这两个数的和是( )(A)-2 (B)-1 (C)0 (D)14.某天早晨的气温是-2 ℃,到中午温度升高了5 ℃,晚上下降了3 ℃,到午夜又降低4 ℃,则午夜时的气温是_______℃.5.计算:(1)12+(-23)+45+(-12)+(-13);(2)(-1.5)+(+3.125)+(-148)+(-132).6.某修理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路上检修公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行驶记录如下:-4,+7,-9,+8,+6,-4,-3.(单位:千米)(1)该修理小组收工时位于A地的什么方向?距A地多远?(2)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拓展延伸】1.若m,n互为相反数,则|m+(-2)+n|=_______.2.绝对值大于1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____.3.一口3 m深的水井,一只蜗牛从水面沿着井壁往井口爬,第一次往上爬了0.5 m,又下滑了0.1 m;第二次往上爬了0.42 m,又下滑了0.15 m;第三次往上爬了0.7 m,又下滑了0.15 m;第四次往上爬了0.75 m,又下滑了0.1 m;第五次往上爬了0.55 m,没有下滑;第六次往上爬了0.48 m,问此时蜗牛有没有爬出井口?参考答案【温故互查】3、-24;-3;12.5;0;3.75【问题导学】一、-10;-10;3;3二、-1;-1【自学检测】例1、-17;10;0;-3例2 解:(+7)+(+5)+(-4)+(+6)+(+4)+(+3)+(-3)+(-2)+(+8)+(+1)=25(千克),90×10+25=925(千克).答:总计是超过25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925千克【巩固训练】1.C 2.C 3.C 4、-45.(1)12+(-23)+45+(-12)+(- 13) =[12+(-12)]+(-23-13)+45=0+(-1)+ 45=-15. (2)(-1.5)+(+3.125)+(- 148)+(-132) =[(-1.5)+(- 132)]+[(+3.125)+(- 148)] =[(-1.5)+(-3.5)]+[(+3.125)+(-4.125)]=(-5)+(-1)=-6.6 (1)-4+(+7)+(-9)+(+8)+(+6)+(-4)+(-3)=[(-4)+(-9)+(-4)+(-3)]+[(+7)+(+8)+(+6)]=(-20)+(+21)=21-20=1.(2)总耗油量为0.3×(|-4|+|+7|+|-9|+|+8|+|+6|+|-4|+|-3|)=0.3×41=12.3(升). 答:修理小组收工时在A 地的东方,距A 地1千米,共耗油12.3升.【拓展延伸】1、22、03、将往上爬记为正,下滑记为负,则可以将问题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计算.0.5+(-0.1)+0.42+(-0.15)+0.7+(-0.15)+0.75+(-0.1)+0.55+0.48=(0.5+0.42+0.7+0.75+0.55+0.48)+[ (-0.1)+(-0.15)+(-0.15)+(-0.1)]=2.9<3,答:蜗牛没有爬出井口.2.8《有理数除法》学习目标:(1) 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会求有理数的倒数。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 《数与形(2)》精品导学案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 《数与形(2)》精品导学案

2 数与形(2)预习指南:借助分数意义的直观模型理解“无限”这一抽象概念,体会极限思想的重要性。

1.你能根据规律直接写一写吗?如果有困难,可以画图。

2+4+6+8=( )×( )2+4+6+8+10+12+14=( )×( ) ( )=10×112.教材第107页例2。

(1)观察算式发现:从第二个分数开始,每个分数都是它前面那个分数的( )。

(2)按照顺序尝试计算:12+14=( ),34+18=( ),( )+116=1516( )+132=3132,3132+164=( )……继续加下去,算式的和会越来越接近( ),直至( )1。

(3)如下图,可以用一个圆或一条线段表示“1”。

用圆表示1”,可转化为图形:用一条线段表示“1”,可转化为图形:从图形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分数不断加下去,总和就是( )。

(4)12+14+18+116+132+164+…=( )3.计算下面各题。

(可借助画图的方法思考) (1)18+116+132+164+1128 (2)1-12-14-18-116-132每日 口算 72.8÷0.8= 0.77+0.33= (13+14)×48= 35÷0.2= 1.25×45×8= 10-0.9= 8.2+0.54+0.46=45-14=参考答案:2 数与形(2)1.2×1 2×3 3×4 4×5 7×8 2+4+6+8+10+12+14+16+18+202.(1)12(2)3478 78 1516 63641 等于 (3)1 (4)1 3.(1)18+116+132+164+1128 =216+116+132+164+1128 =316+132+164+1128=732+164+1128=1564+1128 =31128(2)1-12-14-18-116-132=12-14-18-116-132=14-18-116-132=18-116-132 =116-132 =132每日口算:91 1.1 28 3 8 9.1 9.21120第3课时 百分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达标检测知识点1.: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尽”:碧空尽
1、“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2、我的感受是:




背古诗,默写古诗。




搜集并阅读,李白的《送友人》、《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高适的《别董大》。
知 识
盘 点
三、再读古诗,感悟古诗的意思。(二读)
1、借助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黄鹤楼:之:
烟花:故人:




赏景:烟花三月
1、作者送别朋友的时间是:
2、在这百花齐放、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好朋友就要离别远行,自己却无法同游,作者的心情:
品“孤”:孤帆远影
1、孤帆的意思:
2、按理说,江南三月,长江上一定是很多很多的船只,可李白为什么说是“孤帆”呢?
导 案




一、朗读古诗。【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哦!】(一读)
二、自学生字、生词。【温馨提示:看谁学得又快又好!加油哦!】
mènɡ hào línɡ cí wéi shě
孟 浩 陵 辞 唯 舍
1、我会给生字组词。
2、我要提醒大家易写错的字:
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并认真写一写:
靖边四小课改实验班导学案
执 笔:审 核 :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班 级:小 组:
课题
20 古诗两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学习
目标
1、我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7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3、我能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学习准备
搜集资料
学 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