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投行面试经验
Goldman Sachs PIA面试经历

Goldman Sachs PIA面试经历Goldman Sachs是我这次面试的第一家投行,但是面的其实是他们的直投部(principal investment area),相当于他们家的PE。
在去看《色戒》的路上接到了香港打来的电话约第二天的面试,问我是否还想去做PE,我说absolutely, GS PIA is my dream Offer!发现自从看了apprentice,用相当坚定和自信的语气说absolutely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面试中也相当好用。
不过这句话没有半点虚情假意的意思,毫无疑问,毕业后能去GS的PE是一个相当高的起点。
于是问我第二天的available time,当时说中午12:00到下午3:00都有空。
隔日中午约了一中金的Offer ee吃饭,想咨询一下投行方面的问题。
说实话,尽管没有了半年前准备DB时的慌乱和匆忙,但是毕竟专业知识学得不够扎实在面GS这样以technical出名的公司还是有些不踏实。
结果刚刚点完饭,很准时的12点,GS 打来了电话,有点out of my expectation,毕竟这是吃饭时间,难道他们家不吃饭吗?这里有个tip,如果你突然被电袭,而你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可以以各种理由 defer一下你的面试时间,比如周围比较吵,正在吃饭,正在上课等等理由。
risk时可能人家就不打过来了,不过像GS这样的公司发生这样的事情概率很低,与其匆促应对电面,不过冒下这样的概率较低的risk。
约了13:30,结果这回GS没有想象中那么准时,等以13:50, private number打来了。
上来就说主要考technical,我说没问题!这时,身边的电脑临阵待命,开着Eval,Vault Guide,用耳脉接电话的好处就是可以腾出两手去应付那些technical question。
第一个问题扔上来,你对会计熟吗?三张表熟吧?如果一家telecome公司向银行借钱要买一个大型的设备1MM,你三张表怎么变?哈哈,当初CICC实习时把我挂掉的问题,现在就不成问题了。
高盛IT面试体验分享:如何在面试中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冷静?

高盛IT面试体验分享:如何在面试中表现出自己的自信和冷静?2023年的今天,我终于迎来了我梦寐以求的高盛IT面试。
作为一名IT行业的初入行者,能够有机会进入高盛这样的全球著名的投资银行工作,简直是我的一大荣耀。
然而,在面试中表现出自信和冷静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高盛IT面试中的体验和一些有用的方法,希望能对正在准备面试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首先,要在面试中表现出自信和冷静,就需要有充分的准备。
我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了解高盛的企业文化、业务模式和技术要求。
尤其是在技术方面,我不仅学习了高盛所需的基础知识,还深入研究了一些高级的技术领域和热门趋势,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
这不仅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高盛的业务需求,更能够让我在面试中与面试官进行更深入、更有价值的交流。
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在面试中能够自如地回答问题和展示自己的实力,不仅让我感到更自信,也获得了面试官的认可。
其次,要表现出自信和冷静,就需要在面试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面试中,面试官不仅会考察我们的技术能力,还会考察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在面试时,我们不仅需要清晰地回答面试官的问题,还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并能够与面试官进行深入的交流。
在与面试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冷静、沉着,尽量避免情绪化的表达方式。
这既可以展现我们的自信和成熟,还能够让面试官对我们更加看重。
最后,要在面试中表现出自信和冷静,就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
在进入面试室之前,我们要尽量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信心。
无论面对任何的问题和挑战,我们都要冷静思考,理性回答,并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面试结束后,我们还要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和练习,以便在下一次的面试中更好地表现自己。
总的来说,在高盛IT面试中表现出自信和冷静并不是易事,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保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态度。
高盛(GoldmanSachs)面试经验

高盛(Goldman Sachs)面试经验一、电面。
从日本东京打来的电话,之前会和你约时间,打通手机后会很体贴地问你要不要换固话。
why this function? why tokyo? example of teamwork.? example of your greatest achievement? your hobby? 问题很简单,看你口语如何,逻辑是否清晰。
二、北京面试。
匆忙补习了一下金融知识,匆忙踏上了北上的飞机。
应该是每个人面试3个面官,都是从东京直接飞过来面的。
我比较special case,连续面了7个。
所有人在lobby等待,叫到你就去某房间面试,这间房间面试好再回到lobby等待下一个面官叫你去他的房间。
我们就如同走穴一样,一个一个房间地去享受自我鄙视。
当我三场面完准备回去的时候,被hr叫住,拖进另外一间房间加面,这样的事情连续发生了四次,于是那天我成了 interview queen。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加面我那么多轮,我从associate面到那个部门的外国老大;起先面对加面,是所有candidate的羡慕声,因为大家认为加面就是对你有兴趣,你的chance就比人家大;而之后反复的加面,却给了我不确定感。
这个之后讨论。
面试内容:一个口语很差的中年上海男人。
主要测试我的数理能力。
大一的时候随便用耳朵都能做出来的概率题,我居然都全部遗忘不会做了。
尽管我很诚恳地告诉他我大学里的数学类课程全部是a,估计他也比较失望吧。
1男,1女。
金融问题和数理问题的结合。
据说有人被问到“17的8次方是多少,请现在估算一下”。
估计死翘翘了。
这里的话,学过金融课程的人应该都没什么问题。
4.1 个日本人。
问我的职位选择。
我要做sales,1说希望我做trader,大家谈了一下想法,1说sales不招非日本人。
我晕。
当时那个汗,估计可以流一辈子了。
心里暗恨,不招就不招,为什么网站上不说清楚呢。
我今天退了3个咨询的面试啊,就为了来北京一趟。
高盛面试指南

招聘面试的过程有时会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但如果准备充分,应付得当,就会避免这种情形。
在这一部分,我们会向您介绍面试幕后的情况及面试官的出发点。
地区招聘面试-亚太地区如何参加面试一次成功的面试应该能够使您和考官之间进行坦诚的交流。
就好像是一次谈话,而不仅仅是一问一答,您应该尽量展示您对实现理想目标的思路和理念。
面试考官倾向于提出开放式的问题。
这一提问方式应该能够使您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展示说明您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我们往往能从一个人以往的经历中预见其未来的行为方式。
适合本地区的特点第一轮面试和所有其他地区一样,主要在于考察应试者是否适合在高盛工作。
此外,我们还将利用这一机会,来考察应试者是否能够适合本地区的工作特点。
对于亚洲地区,我们希望您具备某一亚洲国家的语言技巧,对本地区有一定的承诺,以及对亚洲的各种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轮面试将集中考察应试者是否适合某一具体部门的工作。
在这轮面试中,您将会接触具体部门的专业人员,我们也会对您的技术能力进行具体考察,决定您是否具备在某一具体部门或领域工作的能力。
可能提出的问题面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很像一个漏斗,一开始通常会问一些很泛的问题,例如“您为什么决定攻读经济学学位?”或“为什么您选择目前所在的大学?”接下来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具体,因为我们将会试图寻找您过去行为方式中的具体实例,从而发现您的真实情况。
例如,我们会问“我们知道您曾经参加过一个项目组,能否向我们说明一下您在这一项目组中所起的作用,您如何解决项目组成员意见分歧所带来的对抗局面?”另外,如果您对某一问题的答案一无所知,不要装作知道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诚实,坦诚地告诉考官您不知道,而不要试图编造答案。
您最适合怎样的环境在亚洲地区的面试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问您,在到亚洲工作之前,是否应该首先在美国或英国工作一段时间。
从面试者的角度看,您需要考虑怎样的环境更适合您,而您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转帖】我的高盛面试经历(ficc)

【转帖】我的高盛面试经历(ficc)发信人: gshk (youyou), 信区: Career标题: 我的高盛面试经历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Wed Mar 9 0935 2005), 站内上个学期在Career版上潜水了好久,有挺多收获,不过基本没有发过什么文章。
这一年高盛的招聘也已经基本结束了,我看高盛面试经历谈的人不多,我写下来留在这里给后来的人一些参考吧。
通过简历筛选后第一轮是电话面试,就是看看英语能力,问问Why I bank,why GS, Why Tokyo。
当时面试我的是东京的一个HR,男的,很年轻。
第二轮在舜德楼面Fixed Income, Currency and Commodity,五个面试官。
因为我表示要做trader面试官都问了我很多概率,随机,金融工程的东西,很难。
当时我以为自己挂了,没想到通过了。
我是先面了四个人,第一个是Excutive director, 香港过来的,其他几个大部分是tokyo base的Vice president. 除了第四个是Equity Division的其它几个都是FICC的人。
面试12:30正式开始,我的第一个面试官是那个ED。
我算是知道了什么叫tough的intervi ew。
我说我数学比较好,正在学随机和金融工程,他就问我Stock price的过程是什么,我说Brownian Motion,他追问什么是BM,接着股价为什么是BM。
在不停的追问下我give up了,他说股价本身不是BM,股价收益率是BM,而且应该是一个Brownian Motion with dr ift(带漂移的几何布朗运动),他问我学没学过,我说好像没有(Sigh, 过了没几天我就在随机过程与金融工程的课堂上同时学到)。
他又问我怎么给期权定价,我说Black-Shol es;他让我些写对BS的了解,我写了公式,他说这个谁都会,问我dS怎么计算,我装摸作样想了一会就投降了。
【海归人才网】高盛面试官:七大最棘手面试题,请给我这样的答案

【海归人才网】高盛面试官:七大最棘手面试题,请给我这样的答案接下来几个星期,各大投资银行的面试过程将全面展开。
首先进行的应该是全职分析师职位的面试,然后从11月开始面试第二年的暑期实习生职位。
如果你申请的是前台(Front Office)职位,要做好掉一层皮的准备。
投行不仅仅会看你对这个行业有多大热情,也要考察你究竟掌握了多少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
那么,毕业生在面试时会面临怎样的难题呢?我们在下面列出了这些问题,并附上专家给出的“理想”答案。
这些专家包括:彼特•哈里森(Peter Harrison),前高盛(Goldman Sachs)银行家,现在经营着哈里森职业指导公司;马可•哈茨(Marc Hatz),前高盛和普望(Perella Weinberg)并购组经理,现在专职指导学生如何拿到投行工作;以及罗伊•科恩(Roy Cohen),职业教练兼《华尔街职业人士生存法则》(The Wall Street Professional’s Survival Guide)一书的作者。
你知道怎么做一个杠杆收购(LBO)分析吗?马可•哈茨简版回答如下:“股权回报(内部收益率或现金投资回报率倍数)是用投资者入场和退出时的股权价值来计算的。
因此,要计算杠杆收购回报,需要找出投资者退出时股权价值的预测值:而投资者的初始股权价值是已知的(即投资者收购公司时投入的股权资金)。
现在,退出时的股权价值(假设5年后退出)即为公司到时候的出售价(假设为过去十二个月EBITDA的10倍)减去净负债。
在本例中,10倍即公司出售时的价格。
第5年的EBITDA 可以从公司损益表预测(管理层/投资者预测值)中找到。
第5年的净负债为第5年末的负债减去第5年末的现金数。
第5年末负债值为初始债务加债务增量(通常为0),然后减去投资期内已偿还的债务,这反应在负债表里(假设有摊还期,负债余额随现金流偿付本金而逐年减少)。
退出时公司现金余额为初始现金余额加上投资期内产生的现金流(每年现金流量表上的最后一行数据)。
【留学生如何找工作】高盛前面试官透露7条高难度投行面试题的“完美答案”

【留学生如何找工作】高盛前面试官透露7条高难度投行面试题的“完美答案”投行招聘官问应届生的高难度面试问题包括什么?下面是一些高难度投行面试问题集锦,还有行内专家们提供的一些理想的回答—这些专家包括Peter Harrison,高盛前任银行家,现管理Harrison Careers 以及Marc Hatz ,前高盛和普望的并购重组负责人,现帮助毕业生进入投行行业;还有职业培训师Roy Cohen,The Wall Street Professional‘s Survival Guide的作者。
1Do you know how to perform a LBO analysis?Marc Hatz:―以下是简短的答法。
‖―股本回报率(IRR or cash on cash multiples)是基于投资者的注入和退出的股权价值计算的。
所以要计算杠杆收购(LBO)的回报,你要找出投资者在退出时的股权价值预算:你已经知道投资者初始注入该公司以换取股权的金额。
现在,退出时股权价值(假设退出发生在第5年)简单地说就是公司的股票销售价格(比如说,采用10* LTM EBITDA ),减去Net Debt。
在此例子里,10* 是公司出售的价格。
第5年的EBITDA来自该公司的损益预测表(管理层/投资者的预测)。
第5年的Net Debt是第5年的债务减去第5年现金收入,第5年的债务是最初的债务加上增加的债务(通常为0)减去在投资期内偿还的债务,反映在你的债务时间表(假设有摊销的部分,由于现金流(cash flow )可以偿还本金,债务余额逐渐每年递减)。
该公司退出时的现金余额是基于整个投资(每年CFS的底线)初始现金余额加上投资期内产生的现金流。
内部收益率(IRR )计算公式为(投资者的退出时股权价值/投资人的买入时股权价值)^(1/n)-1。
现金投资回报率(cash on cash)的公式是(投资者的退出时股权价值/投资人的进入时股权价值)。
高盛投行面试经验

高盛投行面经:先自我介绍一下,偶系计算机系小本,专业技术不算突出(虽然还是热爱自己的专业的),但做事情比较认真,喜欢英语这门科目。
先概述一下自己从投简历到被录取的过程,然后叙述一下对于各个环节的个人感想,这个算是此面经的基本框架吧。
(一)应聘过程高盛今年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在七所高校开办了宣讲会,大约于十月中旬的一个周三来的南大,因为我对自己被这样的金融公司录取没抱很大信心,再加上喜欢陆MM 的并行计算课,没舍得跷,所以当五点钟赶到逸夫管理大楼的报告厅的时候,宣讲会已经结束了,剩下一些同学在围着招聘人员就公司情况和录取过程等一些事情询问。
大概是因为商院的同学比较多的缘故吧,大家好像都对FICC(fixed income,currencies and commodities)这个部门比较感兴趣,都在围着来自这个部门的MM询问(刚巧该MM会说中文)。
我插空递上了自己的简历,那个MM扫视了一下,好像有点兴趣,说既然你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不如尝试申请一下我们的technology division,并指向不远处,说那是我们technology division的工作人员。
我扭头一看,是个老外,旁边只围着两三个人,就向MM道谢,拿起自己的简历,向那个老外走过去。
老外名Joe,非常nice,听说我因为来晚了,没能赶上宣讲会,就又给我对该部门的职能,主要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些介绍,我当时颇有些受宠若惊,(后来拿到Joe的名片的时候,发现他是Tokyo的Technology Division的vice president就更加吃惊了,这么高level的人都来了,说明高盛对招聘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
)由于我只带了份中文简历,就只好把自己简历上面的内容一项一项解释给Joe听,参加过些什么项目,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经历,获得过些什么奖项等等。
Joe 说我英语满流利的,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我说没有,我只是刚巧在香港做过交换生,那边是英文教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盛投行面试经验先自我介绍一下,偶系计算机系小本,专业技术不算突出(虽然还是热爱自己的专业的),但做事情比较认真,喜欢英语这门科目。
先概述一下自己从投简历到被录取的过程,然后叙述一下对于各个环节的个人感想,这个算是此面经的基本框架吧。
(一)应聘过程高盛今年在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在七所高校开办了宣讲会,大约于十月中旬的一个周三来的南大,因为我对自己被这样的金融公司录取没抱很大信心,再加上喜欢陆MM 的并行计算课,没舍得跷,所以当五点钟赶到逸夫管理大楼的报告厅的时候,宣讲会已经结束了,剩下一些同学在围着招聘人员就公司情况和录取过程等一些事情询问。
大概是因为商院的同学比较多的缘故吧,大家好像都对FICC(fixed income,currencies and commodities)这个部门比较感兴趣,都在围着来自这个部门的MM询问(刚巧该MM会说中文)。
我插空递上了自己的简历,那个MM 扫视了一下,好像有点兴趣,说既然你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不如尝试申请一下我们的technology division,并指向不远处,说那是我们technology division的工作人员。
我扭头一看,是个老外,旁边只围着两三个人,就向MM道谢,拿起自己的简历,向那个老外走过去。
老外名Joe,非常nice,听说我因为来晚了,没能赶上宣讲会,就又给我对该部门的职能,主要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些介绍,我当时颇有些受宠若惊,(后来拿到Joe的名片的时候,发现他是Tokyo的Technology Division的vice president就更加吃惊了,这么高level的人都来了,说明高盛对招聘工作还是非常重视的。
)由于我只带了份中文简历,就只好把自己简历上面的内容一项一项解释给Joe听,参加过些什么项目,有过一些什么样的活动经历,获得过些什么奖项等等。
Joe说我英语满流利的,是不是在国外生活过,我说没有,我只是刚巧在香港做过交换生,那边是英文教学的。
Joe 还问了我是否知道这个职位是在东京,他说在中科大做宣讲的时候,好像很多同学都不知道职位是在东京等等,我就表示自己愿意赴遥远的东京工作。
后来wenxin MM过来了,同样是来自Technology Division的工作人员,不过是个上海的MM,大家就中英文夹杂的交流。
wenxin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并且谈了谈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日本、在高盛工作的感想,使我对这份工作更加感兴趣了。
临走的时候,Joe说非常感谢你对我们公司的关注,就你简历上面所反映的情况,我觉得你还是很qualify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得到我们的第一个电话interview的。
online application:听了宣讲会之后,我对高盛更加感兴趣了,也对申请有了一点信心,回家就填写了高盛的online application, 顺便把它的网页认真浏览了一下,该打印的内容打印了出来,便于后面多熟悉熟悉。
在线填写并不复杂,和其它外企的网申差不多,好像多了一个语言选项吧,我填了流利的普通话、广东话、英语,和初级日语(日语小时候学了点忘的差不多了,临面试了,roommate sasa 给我补了一个晚上)。
申请了两个部门:FICC 和Technolgy。
马上收到了系统的recruitment confirmation, 等后面的回音了。
第一轮电话面试:11月9号收到的email,通知三天内会有电话面试,因为申请了两个部门,就收到了两个电话,问的问题差不多,主要有:Why investment bank? Why Goldman Sachs? Why Tokyo?因为是小本,我社会经历实在有限,就只好从自己成长的城市是国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且现在也在向现代化高科技城市发展,爸爸早年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妈妈的工作类型以及给我打下的金融类知识的基础,自己因为对商学知识感兴趣,高二就拿了剑桥商务英语二级证书等等方面来回答。
后来还问了几个关于高盛的问题,表示自己对公司的关注。
一轮面试下来,总体感觉不太好,第一是因为接电话之前,我正在看《反恐24》,为剧情而着迷呢,突然接到这么个严肃的电话,状态不太容易倒过来;第二是因为这个是我的第一个job interview, 难免紧张,口齿不太清楚,自己越发着急。
只盼望面试中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对公司的关注和了解能够挽回一些损失。
从后面的经验来看,好像第一轮电话面试主要是对英语表达能力的筛选吧。
第二轮in person面试:11月19日收到两封email,分别来自FICC 和Technology部门,邀请赴23号在复旦大学的面对面的interview。
1点到3点是FICC的,与4个GSprofessionals的interview。
4点到5点半是Technology的,与3个GS professionals的interview。
没抱很大希望,就轻装上阵,没什么心理压力,全当丰富人生阅历去了。
还是作了一些准备,比如对于投资银行的理解,对自己简历的解释和叙述,背了一些基本的金融词汇。
23号早上就穿了件非常保守的suit奔向上海。
一切都挺顺利,到下午1点整,我上了Lidashan Building 3楼,已经有不少同学在沙发上面等待,复旦、交大、中科、浙大的都有,我来之前另外一个南大的MM刚走。
与四位interviewer的面试进行的非常紧凑,除了一位面试官主要是聊聊天外(这个环节我觉得考察的是英语口语是否流利和你对美国的了解程度),其它三位面试官都或多或少的考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
大概考了以下一些题目(记得不太清楚了,见谅):7的三次方,29*79(这两道要求快速心算),两道概率题,两三道高中数学竞赛题目(代数类),一道编程题(String输入输出),一道微积分(我都忘光光了),好像两道还有数学类的智力游戏,问了什么是future(刚巧我们邓论课上老师讲解过期货的概念,我就把自己有限的那点知识详细阐释了一下),还有简单的日语回话(这个我也表现不佳)。
整个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因为不少题目都没有很快给出正确结果,所以对自己表现不太满意。
没想到后来还是进入下一轮面试了。
大约是自己在解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的缘故吧。
和四位面试官谈话结束后,我就在休息区等待下面一轮和Technology部门的面试。
等待的过程中就和其他学校的同学稍微聊聊天。
觉得在上海的同学,普遍都比较敢申请知名外企,麦肯锡、贝恩什么的,四大就更不用说了。
我不知道这些同学到底有多牛,但他们言谈之间透露出来的那种自信、敢于尝试的精神就很值得我们南大的同学学习。
为了听宣讲会、面试多次在沪宁之间穿梭或许真的会大幅度提高我们的应聘成本,但是收益率也是很高的,我希望能借此机会鼓励南大的师弟师妹们在应聘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多作尝试,这种类型的投资还是比较值得的。
大约半个小时以后,Technology部门的面试就开始了,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我就镇定了一些,比较从容的回答面试官提出的问题。
问题涉及到的都是自己所参与过的项目相关的技术知识,最难的一个就是面试官要求我设计一个学校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看需要包括些什么table,有什么特别的relation,这道题一同花了二十多分钟,因为数据库这门课我刚好是在港大修的,所以相关概念用英语表达还算容易,幸运呀~因为偶的态度比较诚恳,面试官好像还挺满意我的回答的。
其它的问题就记不太清了,总之我就是尽力证明自己的性格、所学知识、专业经验都能够让自己胜任这份工作等等。
和面试官共进晚餐:在上海参加完面试,逛逛就准备回南京了,忽然收到高盛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说在和Technology部门的面试中我的表现还不错,希望我与另外几位同学能与三位面试官共进晚餐,增进互相的了解。
今天在上海参加科技部面试的同学大概有二三十个(当天在北京也有面试),被邀来晚餐的有六个,三个复旦的同学,两个交大的,还有就是我。
一个研究生,两个女生,都是工程背景,其中只有两个是计算机专业。
几个同学的精神面貌都不错,英语也很流利,餐桌礼仪也满到位。
大家都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表现自己,并且向面试官询问有关公司和职位的具体情况。
(菜很美味可口,我看着大家积极表现,也不好意思只顾着吃了。
)和面试官的交谈让我们更多感性的了解到在东京的生活情况,作为外国人如何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同事又能提供哪些帮助和支持。
一位面试官曾经在世界各地多家著名的IT企业工作过,他的比较和最后对高盛的选择让我们更加信服公司能为我们的事业发展提供比较好的机遇。
第三轮电话面试:在上海的表现好像比自己感觉中要好一些,FICC和Technology部门都让我进入了第三轮电话面试。
就是两个部门分别有三四个中层主管轮流打电话到我住处,进行半个多小时的谈话(每次这么一个下午的谈下来,人都晕掉了)。
话题主要就围绕我简历上所介绍的经历,专业的和课外的。
我因为面试,那段时间就对自己大学几年的校园生活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梳理,所以在面试中被询问到自己写过的程序,做过的project的时候都能够比较流利的回答。
课外的一些经历都被询问到了,像百年校庆当志愿者、参加辩论赛、参加系里的学术节、主持节目、参加运动会等等看起来和专业技能没什么关系的经历都被询问到了。
我想可能是要确定你是个精力充沛的人、且想通过了解你的性格来寻找适合你的岗位。
Technology部门更强调寻找你的兴趣方向所在,我说自己比较喜欢Java语言和数据库类知识。
FICC更强调发现的性格特征,是在外面主要和客户打交道呢,还是喜欢作数据的分析工作。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FICC部门比较强调你对金融新闻的关注,我当时就被问到了中国近期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和中国的股市走势,回答的不太好。
这一轮里,面试官也给出了更多的各种职位的工作方式、内容和特色的描述,回答我的问题时也非常有耐心,挺感动的。
第四轮电话面试:第三轮interview完一个星期内,wenxin就给我来了电话,说前面几轮面试官对我的评价还是比较positive的,希望我如果近期有什么签约的话,请搁置一下,本周内将给予我最后一次电话面试。
近期就会出结果,这样大家就可以尽快给对方一个commitment。
我感觉这样的做法还是满人性化的。
最后一轮电话面试就是东京Technology部门的两位高级主管打过来的,先后各半个多小时。
问题的类型和第三伦里面的差不多,对不同职位的工作给出了更详细的介绍,还举例说明了在投资银行里面技术部门可能遇到的project的类型。
我照例又提了一大堆问题。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回答。
电话通知录取:过了一个星期,就收到了Joe和wenxin打过来的电话(就是来南大作宣讲的那两位科技部的工作人员),通知我被录取了。
非常开心,Joe说还记得我在商院报告厅向他介绍我中文简历上内容的情景,偶本想问问别的院校还有哪几个同学被录取了,还是没好意思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