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核医学显像
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综述•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医学显像剂的研究进展刘炳楠"王颖2要少波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PET/CT影像诊断科,300052通信作者:要少波,Email:yaoshaobo008@【摘要】核医学显像作为无创性功能影像检查手段,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核医学显像的关键点在于分子靶向探针,目前已报道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显像的核医学分子探针可分为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类和其他类,其中,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类显像剂又可分为生长抑素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笔者对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的核医学显像剂进行综述,【关键词】癌,神经内分泌;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示踪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01529);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8JCQNJC1160);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8KJ060)DOI:10.3760/121381-201906012-00062Research progress of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racers for neuroendocrine neoplasmaLiu Bingnan',Wang Ying1,Yao Shaobo2'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300052,China;'Department of PET/CT Diagnostic,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General Hospital,Tianjin300052,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Yao Shaobo,Email:********************[Abstract]Nuclear medicine imaging,as a noninvasive functional imaging method,plays avit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of neuroendocrine neoplasma.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relies on moleculartargeted tracers.According to the published papers,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racers for neuroendocrineneoplasma can be divided into somatostatin receptor-targeted tracers and other types,and the formercontains somatostatin receptor agonists and antagonists.In this paper,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racersfor neuroendocrine neoplasma are reviewed.[Key words]Carcinoma,neuroendocrine;Radionuclide imaging;Radioactive tracersFund program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601529);Natural ScienceFoundation of Tianjin(18JCQNJC11600);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 of Tianjin Education Committee(2018KJ060)DOI:10.3760/121381-201906012-00062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 NEN)起源于肽能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是从表现为惰性、缓慢生长的低度恶性到具有广泛转移能力的高度恶性的一系列异质性肿瘤。
核医学课件:神经系统

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
脑毛细血管的结构 ✓ 内皮细胞层 排列紧密、 细胞间孔少、小 被神经胶质细胞包绕 双层同心内皮细胞膜:脂质成分 ✓ 细胞浆内含多种酶:屏障 ✓ 与细胞膜之间有一薄层细胞浆包绕 ✓ 离子、载体通道、生物泵
血脑屏障
➢ 注射美解明→癫痫亚临床发作(病灶血流量和葡萄 糖代谢率增加)→放射性过度浓聚→发作期癫痫成像 →外科手术定位
美解眠(bemegride)试验
脑代谢显像
脑代谢底常物用:正?电子显像剂
核素 氧 15半O衰-C期O2,15O-H2O显像剂
15O 13N
氨 葡 核基 萄 酸酸糖291..80911F8561F-CmmF--FLiiMnnTDEGT,11C13-NT-YNHRH3,21,1253OAI-mIMoTnia
脑组织。滞留的量(入脑的量)与局部 脑组织的血流量成正比。
利用该化合物发射的γ射线,在体外用 SPECT而探测到,反映该局部脑组织的局部脑 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rCBF),进而获得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情况。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前准备
✓ 封闭脉络丛:过氯酸钾 ✓ 安静 ✓ 避免声、光等对大脑的刺激兴奋
常见异常脑血流灌注
✓ 局限性放射性↓ ✓ 局限性放射性↑
癫痫发作期 脑缺血:过度灌注(luxury perfusion)
✓ 大小脑交叉失联络 →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 一侧大脑灶性↓,对侧小脑↓(慢性脑血管病)
✓ 脑萎缩 ……
临床应用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核医学成像课件

核磁共振成像(MRI)
总结词
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从而产生信号并形成图像,主要用于脑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 的诊断。
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
总结词
一种结构成像技术
详细描述
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并利用计算机重建断层图像,能够清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广泛应用于肿瘤、骨 折和肺部疾病的诊断。
成本高
核医学成像技术通常需要昂贵 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导
致其成本相对较高。
时间延迟
由于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较长 ,核医学成像可能需要等待一
段时间才能获取图像。
空间分辨率有限
相对于其他医学成像技术,如 MRI和CT,核医学成像的空间
分辨率可能较低。
05 核医学成像的未来发展
技术创新与进步
新型探测器技术
核医学成像的分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
利用单光子发射的射线进行成像,常用于心血管和脑部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利用正电子发射的射线进行成像,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优点,常用于肿瘤、神经系统 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MRI)
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对组织进行检测,能够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图像,常用于脑部 、关节和肌肉等软组织的显像。
核医学成像技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与人体组织相互 作用,产生信号并被显像仪器接收,经过处理后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的原理
01
放射性核素发出的射线与人体组 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产生散射 和吸收,这些相互作用导致能量 损失和方向改变。
02
显像仪器通过测量这些散射和吸 收的射线,并利用计算机技术重 建图像,显示出人体内部结构和 功能。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核医学显像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显像的主要机制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1)合成代谢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被动扩散9)生物转化10)特异性结合11)竞争性结合12)途径和容积指示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三、SPECT显像方法: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3.仪器:SPECT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6.检查次数:1—10次(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神经系统核医学PPT课件

脑功能性疾病诊断
通过核医学影像技术,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脑功能性疾病进行诊断,如癫痫、帕金森 病等。
脑部疾病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脑部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对脑功 能性疾病进行神经调节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
成像技术的应用
介绍核医学成像技术在神经系统 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如帕 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癫痫等。
03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临床应用
CHAPTER
脑部疾病诊断与治疗
01
脑部肿瘤诊断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等技术,对脑部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和定位。
02 03
神经肿瘤治疗
利用放射性药物对神经肿瘤进行放射治疗,以及利用核医学技术进行神经调节治 疗。
04 神经系统核医学的未来发展
CHAPTER
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结词
新型示踪剂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它们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 丰富的信息。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放射性示踪剂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神经系统核医学发展的重要方 向。这些新型示踪剂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更好地定位和定性病变,从而提 高诊断的准确率。此外,新型示踪剂还可以提供更多的生物学信息,帮助医生更深入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总结词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融合将提高诊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医生更好地评估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详细描述
核医学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CT、MRI和超声等技术的融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例如,将PET与MRI技术结合,可以同时获取病变的代谢信息和解剖结构信息,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诊 断依据。此外,这种融合技术还可以用于治疗过程的监测和疗效评估,为个性化治疗提供支持。
(核医学课件)09.脑及脑池显像

脑显像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 物,通过特定机制进入大脑组织,然后 利用显像设备检测放射性信号,从而获
得大脑组织的形态和功能信息。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包括正电 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脱氧葡萄糖 (FDG)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SPECT)的离子型化合物等。
脑显像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神经系统疾 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
04 脑及脑池显像的优缺点
优点
高灵敏度
核医学显像技术利用放射性物 质标记的示踪剂,能够高灵敏 度地检测脑部和脑池的病变。
无创性
脑及脑池显像是一种无创的检查 方法,无需进行侵入性操作,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多角度成像
核医学显像可以多角度、多平面 地显示脑部和脑池的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全面评估病变情况。
等,以及评估脑功能和脑代谢情况。
脑池显像的原理
脑池显像主要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通过特定机制进入脑脊液(CSF)中, 然后利用显像设备检测放射性信号,从而获得脑池结构和功能信息。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剂包括葡糖胺和蛋白质等。
脑池显像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脑脊液循环障碍、脑池占位性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 以及评估脑池功能和形态情况。
脑池疾病的诊断
脑池狭窄或阻塞
脑及脑池显像可以检测脑池狭窄 或阻塞的情况,对于诊断脑部血 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具有重
要意义。
脑池感染或炎症
显像技术可以检测脑池感染或炎症 的存在,如脑膜炎、脑炎等,有助 于及时诊断和治疗。
脑池肿物
通过显像技术可以发现脑池肿物的 存在,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形 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为 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疗效评估
利用脑及脑池显像评估疾 病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 治疗方案和调整药物提供 科学依据。
核医学-神经系统

3、临床应用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梗阻性脑积水的诊断
图像融合影像
③普遍性减低:大脑皮质放射性呈弥漫性、对称性减低。正常老年人、早老性痴呆(Alzheime病)、脑外伤后综合症、弥漫性脑挫裂伤、脑积水。
三、临床应用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
(1)脑梗塞
影像特征:梗死区呈放射性缺损或减低,并可显示脑内神经失连络征图像。
阳性率:接近100%,
早期诊断:一旦发生,即可显示异常,而XCT、MRI在2-3天后才显示异常,此时早阳性率近似。
(二)脑静态影像:两侧大脑半球呈放射性空白区,头颅外周、颅底及各静脉窦呈明显的放射性浓聚区。
3、临床应用
脑死亡的诊断、动静脉畸形的诊断、颈静脉狭窄和阻塞的诊断( 动态影像受累血管血流灌注减低或缺损,脑梗死后2~4周梗死区在静态影像出现明显的异常放射性浓聚,范围与受累血管的供应范围一致,8周后转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正常: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影像与rCBF 影像相近,灰质影像明显浓于白质,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脑干、小脑影像清晰,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2、神经受体显像
中枢神经受体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特定配基,鉴于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性能,在活体人脑水平对特定受体结合位点进行精确定位并获得受体的分布、密度与亲和力影像。
神经系统核素显像的特点:
优势:对于局部血流量、脑的代谢、受体密度等与功能有关的显像具有其它影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足:形态与组织结构的显示不如XCT、MRI、DSA。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原理和方法
显像剂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经断层显像,可以得到分层显示大、小脑各个部位rCBF量的影像,并可对 rCBF量进行定量测定。
临床核医学:02-神经系统

脑血流灌注显像
(一)原理、显像剂与显像方法:
核医学显像原理三段论
靶器官或组织+生理/生化功能+核素示踪技术(显像剂)
脑血流灌注显像
显像剂特点:
• 分子量小、不带电荷、脂溶性高 • 能通过血脑屏障 • 经水解酶或脱脂酶作用由脂溶性变成水溶
性,滞留在脑细胞内 •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成正比
脑血流灌注显像正常图像: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 痴呆
癫痫 精神疾病
大脑动脉供血
脑血管造影 CTA、MRA、DSA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 查(TCD): 测定颅
内大血管的血流动力 学参数
颈动脉双功超声
神经系统疾病构成: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炎症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症 痴呆
三种示踪剂组合使用诊断原发性脑肿瘤准确性>95%
神经系统疾病构成:
脑血管疾病 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炎症性疾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Kroemer G, Pouyssegur J. Cancer Cell. 2008
有氧糖酵解和谷氨酰胺酵解是恶性肿瘤代谢重组的 最主要特征
临床应用价值
• 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 • 脑肿瘤恶性程度分级 • 脑肿瘤分型 • 脑肿瘤残留/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鉴别诊断 • 脑肿瘤疗效评价 • 神经核医学显像(PET、SPECT)是常规影像
MR增强
18F-FDG
13N-NH3
手术病理:脑膜瘤I级
MR诊断:脑膜瘤 临床疑问:泌乳素升高,溴隐亭治疗有效,垂体瘤?海绵状血管瘤?
MR增强
18F-FDG
良性脑膜瘤I级?
13N-NH3
◆18F-FDG (准确性40%) ◆11C-Methionine (灵敏度最高) ◆ 13N-Ammonia (特异性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