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一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实验猜测: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一样实验过程:观察大树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拓印树皮观察到树皮粗糙2、实验名称:观察一棵小草实验器材:狗尾草实验猜测:小草比较小、茎和叶细软实验过程:观察狗尾草的构造和外形特点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3、实验名称:比较大树和小草实验器材:一段树枝、狗尾草实验猜测:大叔和小草的茎和叶不一样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的茎和叶以及外形构造和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为木质茎是木本植物,小草为草质茎是草本植物4、实验名称:比较叶的一样和不同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实验猜测:叶的大小和构造不同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叶的构造和大小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叶的大小、形状各不一样,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5、实验名称:观察叶的变化实验器材: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枝实验猜测:树叶的大小不同,新鲜叶和落叶的颜色不同实验过程: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2、观察叶的生长变化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新鲜的叶和落叶颜色不同,构造一样。

叶有生命,能看出生长变化过程6、实验名称:寻访小动物实验器材:放大镜记录本实验猜测:不同的地方生长不同的生物实验过程:在不同的地点寻访不同的小动物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地点找到了不同生物7、实验名称:观察蜗牛的运动实验器材:蜗牛放大镜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实验猜测:蜗牛靠足运动实验过程:观察蜗牛身体构造、运动、以及蜗牛吃食物、呼吸和排泄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蜗牛有壳、两队触角、长的触角上有眼睛,蜗牛靠腹足运动,吃菜叶,粪便是黑色条状。

8、实验名称:观察蚯蚓的反响实验器材:蚯蚓、记录纸、培养皿实验猜测:蚯蚓伸缩运动实验过程:观察蚯蚓的身体然后将其放入盛有水的培养皿中,观察蚯蚓水中的反响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蚯蚓有环带,身体上有很多节称之为环节,离环带近的一端是口,远的一端是肛门。

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原理全汇总

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原理全汇总

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
原理全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所必须背诵的实验、理论
和原理。

实验
1. 空气能压力实验
- 材料:气球、塑料瓶、水
- 实验步骤:将塑料瓶装满水,用气球封住瓶口后,挤压气球,观察瓶子的情况。

- 实验结果:通过挤压气球,空气能够产生压力,使水从瓶子
中喷出。

2. 吸水上升实验
- 材料:纸巾、水
- 实验步骤:将一端放在桌子上,另一端蘸水,观察水是否会
沿纸巾上升。

- 实验结果:水可以通过纸巾的细小空隙进入纸巾,使其上升。

理论
1. 物体的特性
- 定义:物体的特性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质量、硬度等属性。

- 例子:一个苹果的特性可以是圆形、红色、重量适中、硬度
适中等。

2. 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 原理:磁铁有磁性,可以吸引铁制品等物体。

- 例子:当把磁铁靠近铁制品时,它们会相互吸引并黏在一起。

原理
1. 水往下流的原理
- 原理:水具有重量,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因此会顺着地
势向下流动。

- 案例:当我们倾倒水杯中的水时,水会从高处向低处流动。

2. 热胀冷缩的原理
- 原理:物体受热后会膨胀,受冷后会收缩。

- 案例:将一个金属圈加热后,其直径会变大;将其冷却后,直径会变小。

以上是部编版3年级科学上册必背实验、理论和原理的汇总。

请按照教材要求,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背诵。

三年级科学实验趣味记(七篇)

三年级科学实验趣味记(七篇)

三年级科学实验趣味记(七篇)第一篇:摩擦力大挑战实验目的通过摩擦力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两块相同的木块- 光滑的玻璃板- 粗糙的纸张- 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1. 将一块木块放在光滑的玻璃板上,另一块木块放在粗糙的纸张上。

2. 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两块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3.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条件下,放在粗糙纸张上的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更大。

这是因为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第二篇:空气的力量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压强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 两个塑料杯- 一张卡片- 一段胶带- 空气压缩泵实验步骤1. 将两个塑料杯底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2. 用卡片将一个塑料杯底部的空气抽出,并用胶带密封。

3. 使用空气压缩泵对另一个塑料杯进行充气。

4. 观察两个塑料杯的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总结实验结果显示,被抽空的塑料杯会变形,而充满空气的塑料杯则会保持原状。

这说明空气具有压强,能够对物体产生压力。

第三篇:火山爆发啦!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火山爆发实验,让学生了解火山爆发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杯- 食用色素- 泡腾片- 醋实验步骤1. 在透明塑料杯中加入适量的醋。

2. 将食用色素滴入醋中,使其颜色变红。

3. 将泡腾片放入塑料杯中。

4. 观察泡腾片与醋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实验中,泡腾片与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颜色变浅,模拟了火山爆发的过程。

第四篇: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实验材料- 冰块- 热水- 冷水- 玻璃杯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入一个玻璃杯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2. 将另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热水,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

(1)漩涡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漩涡的形成原理。

2.熟练掌握重力漩涡实验的操作方法。

实验准备:
1.宽口瓶一个;
2.热水一杯;
3.毛巾一条;
实验步骤:
1.将宽口瓶倒置,打开瓶口;
2.将热水倒入瓶中,至大约1/3处;
3.用毛巾将瓶口紧紧地包起来;
4.用手摇动瓶子,看看漩涡是如何形成的;
(2)原子模型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原子的结构与特征;
2.熟练运用模型制作原子模型;
实验准备:
1.各种彩色小球;
2.棉签;
3.小钉子;
4.胶水;
实验步骤:
1.熟悉原子模型中原子核、电子层等构成部分;
2.选择合适的小球,代表原子核、电子层;
3.将小球按照原子模型的结构组装起来;
4.用胶水将小球固定,再用棉签和小钉子有规律地穿透组装好的模型;。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及原理实验一:水的沸腾点•实验材料:水、锅、火源•实验步骤:1.将水倒入锅中,注意不要过满。

2.放入火源,用火加热锅底,观察水的变化。

3.当水沸腾时,注意安全,不要靠近火源。

•实验原理:–水的沸腾点是指水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点。

–水的沸腾点受气压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海平面附近的水沸腾点约为100℃(摄氏度)。

–当我们加热水时,热能会使水分子的动能增加,同时也增加了水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

–当温度达到水的沸腾点时,水分子的动能足够大,其间的相互作用力无法阻止水分子从液体转变为气体,因此水开始沸腾。

•实验材料:一根针、一张纸、一支铅笔•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桌面上。

2.将针平放在纸的中央。

3.将铅笔竖直插入针的上端。

4.轻轻推动纸,观察针的平衡状态。

•实验原理:–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力平衡,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时处于稳定状态。

–在这个实验中,针的平衡是由物理的力和力矩平衡来维持的。

–在平衡状态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合力矩也为零。

–当针稍微偏离平衡位置时,重心发生变化,会产生力矩,使针倾斜。

–铅笔的插入改变了物体的重心位置,通过调整力矩平衡,使针能够保持平衡状态。

•实验材料:一杯水、一只铅笔•实验步骤:1.将杯子中的水装满。

2.将铅笔插上杯子。

3.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形状。

4.移动视角观察铅笔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这个实验中,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折射。

–入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折射角是指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速度发生改变,导致光线方向改变。

–当视角改变时,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的折射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这些小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

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让我们对水的沸腾点、物体的平衡和光的折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实验能够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并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实验名称:观察水的性质实验目的:1、了解水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

2、探究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

实验材料:一杯清水、一个透明塑料杯、一个勺子实验步骤:1、用眼观察杯中水的颜色,发现水是无色透明的。

2、凑近杯子,用鼻子闻水的气味,没有闻到特殊的气味。

3、将水缓慢倒入另一个杯子,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发现水能够顺畅地流动。

4、用勺子把水舀起来,再倒回杯子,观察水的形状变化,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实验结果: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二、实验名称: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实验材料:食盐、沙子、白糖、三个透明杯子、搅拌棒、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

2、向第一个杯子中加入一勺食盐,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食盐的溶解情况。

3、向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沙子,搅拌后观察沙子在水中的情况。

4、向第三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白糖,搅拌后观察白糖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食盐和白糖能在水中溶解,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三、实验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实验实验目的:证明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实验材料:一个塑料瓶、一个气球、水槽、水1、将气球套在塑料瓶口。

2、将塑料瓶底部扎几个小孔,放入水槽中,观察气球的状态。

3、挤压塑料瓶,再次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果:未挤压塑料瓶时,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挤压塑料瓶后,气球鼓起来,说明空气占据空间,受到挤压时会排出。

四、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实验材料:温度计、热水、冷水、杯子实验步骤: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和单位。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冷水中,等待一会儿,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3、将温度计从冷水中取出,擦干,再放入热水中,读取温度计的示数。

冷水的温度较低,热水的温度较高,温度计能够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五、实验名称:磁铁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性质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铁钉、塑料片、纸片实验步骤:1、用磁铁分别靠近回形针、铁钉、塑料片和纸片,观察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完成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完成

三年级科学实验整理完成一、模拟猫足接触和感知环境实验活动目的:探究猫足肉垫的作用实验材料:凳子、毛巾等实验步骤:1、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凳子,对比声音的大小。

2、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分别挪动凳子,对比声音和用力的大小。

3、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时,将凳子抬至同一高度后,手握凳子让其落下,对比落地时手上震动感的强弱。

实验现象:不包裹毛巾时,推动凳子,凳子容易向前滑;向前挪动凳子、抬起凳子撞击地板,声音会非常大,凳子落地时手部的震动感比较强。

包裹毛巾后,不容易推动凳子;无论向前挪动凳子,还是抬起凳子撞击地板,基本没有声音,凳子落地时手部也没有很强的震动感。

实验结论:猫通过足接触和感知环境,猫足肉垫有消音、防滑、缓冲的作用。

二、给“小鱼”涂哪种颜色更不容易被发现实验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画有白色小鱼的灰色卡纸、彩笔。

实验步骤:1.在卡纸上给小鱼涂不同的颜色2.观察哪种颜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3.将小鱼涂成灰色试一试。

实验结论:“小鱼”的颜色与卡纸颜色相似时,“小鱼”不容易被发现。

鱼身体表面的颜色有利于鱼的生存。

三、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等。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四、鸟的翅膀是怎样帮助它们生存的实验目的:探究鸟羽毛的特点。

实验材料:羽毛、滴管、盘子、小刀。

实验步骤:1.掂一掂羽毛,感受羽毛的重量与身边的哪些物品接近。

2.用小刀横切或纵切羽轴,观察羽毛内部的结构。

3.羽毛放在盘子中,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羽毛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羽毛的重量很轻。

羽毛羽轴是中空结构的。

水很难渗入羽毛中实验结论:羽毛是中空结构的,质量很轻,具有防水性,有利于鸟飞行。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

三年级科学实验题(物质、变化)实验一:固体和液体的浸没
实验目的
观察和比较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浸没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方形冰块
- 一块小海绵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碗水,使水面高度超过冰块边缘。

2. 将冰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取出冰块,将小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的变化。

4. 比较冰块和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的变化。

实验结果
- 冰块在浸没过程中逐渐融化,最终消失在水中。

- 小海绵在浸没过程中吸收了水分,变得湿润。

实验二:液体的蒸发
实验目的
观察液体蒸发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个透明玻璃杯
- 一个纸巾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放在桌子上,将纸巾盖在玻璃杯上。

2. 在纸巾上倒入一些水,不要过多,保持纸巾湿润。

3. 留意纸巾上的水分是否发生变化,观察水分的蒸发情况。

实验结果
- 水分会慢慢蒸发到空气中,纸巾逐渐变干。

实验三:固体的溶解
实验目的
观察固体溶解时的变化。

实验材料
- 水
- 一小块糖块
- 一小块盐块
实验步骤
1. 准备两个杯子,将糖块放入一个杯子,盐块放入另一个杯子。

2. 加入适量的水并搅拌,观察固体物质是否溶解。

3. 比较糖块和盐块的溶解情况。

实验结果
- 糖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甜。

- 盐块在水中逐渐溶解,水变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测量水的温度
•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气温计、室温计、体温计 • 实验内容:测量水的温度 • 实验材料: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的热水、1杯热 水瓶里的热水、4支温度计 • 实验步骤: 1、在桌上放1杯自来水、1杯温水、1杯烫手 的热水、1杯热水瓶里的热水,分别标上1、2、3、4号。 • 2、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一次每杯水的温度,并把测量结 果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温水、烫手的热水、热水瓶里 的热水温度都下降了,其中热水瓶里的热水温度下降最多, 自来水的温度几乎不发生变化。 • 实验结论:水自然降温的一般规律是:温差越大,降温幅 度越大。
3-1、温度和温度计
• 实验内容:比较水的冷热 • 实验材料:1杯热水、1杯冷水、2杯温水 • 实验步骤:1、桌上放4只杯子,1号杯内装凉水,2号、3 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 • 2、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 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 别插入2号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 3、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 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 别插入1号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 • 实验现象:第一次用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 热,1号杯的水冷,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第二次用 手指感受4杯水的温度: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2号 杯的水比3号杯的水冷。 • 实验结论:同样的四杯水, 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 感觉是不同的。用触觉来感知物体的冷热,有时是不准确、 不可靠的。
实验内容:加快冰的融化
• 实验材料:冰块、1个透明的塑料袋。 实验步 骤: • 1、取一块冰块,装入一个透明的塑料袋中,并封 好袋口。 2、用两只手来回摩擦冰块。 • 实验现象:塑料袋内的冰不断地融化成水。塑料 袋外壁上湿漉漉的,有水珠出现。(空气中的水 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 实验结论: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内容:磁铁两住两块没有标识的 磁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 实验现象: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 有时会往一块吸,有时会往两边推。 • 实验结论: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 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4-4、磁极的相互作用
1-2、种植我们的植物
• 实验内容:观察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的变化 • 实验材料:透明玻璃杯、卫生纸、凤仙花种子、土壤、 水 • 实验步骤: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 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 置种子)。 • 3、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 4、观察种子的变化。 • 实验现象及结论: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芽和叶;植物的 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快。
• 实验内容: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 实验材料:磁铁、铁制品、纸、布、塑料片等物体 • 实验步骤:在磁铁和铁制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布、塑料片 等物体,观察磁铁能不能吸铁。 • 实验现象:在磁铁和铁制品之间分别放上纸、布、塑料片 等物体,( 能 )把物体吸住。 • 实验结论: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4-3、磁铁的两极
4-2、磁铁有磁性
• 实验内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实验材料:磁铁、被测物体。 • 实验步骤: 1、把被测物体放在桌面上,对每一样物品进 行预测。 2、用磁铁去靠近被测物体。 • 实验现象:铁材料制成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不是铁材料 制成的物体不能被磁铁吸引。 • 实验结论: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
1-3、我们先看到了根
• 实验内容: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 实验材料:1支试管、带根的新鲜植物1棵、植物油、水、 记号笔 实验步骤: • 1、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使根完全浸 泡在水中。 • 2、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 气中,并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 3、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 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水量减少了。 •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 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3-5、水珠从哪里来
• 实验内容: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 实验材料:3只大小、形状相同的玻璃杯,其中一只装冰 块、一只装清水、一只什么也不装。 实验步骤: • 1、在桌子上放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 冰块、一杯装清水、一杯什么也不装。 • 2、隔几分钟后,观察三个玻璃杯的外壁上是否会出现小 水珠。 • 实验现象:装有清水的玻璃杯和空玻璃杯的外壁都没有小 水珠,装有冰块的玻璃杯的外壁有小水珠。 • 实验结论:由于盛冰的玻璃杯使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冷 却下来,因而在杯壁上形成了小水滴。

• • •
3-4、冰融化了
• 实验内容: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材料:碎冰、烧杯、温度计、 实验步 骤: • 1、把冰块放入烧杯里,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过程中,按均匀的时间间隔(如1分 钟)测量温度。 • 3、用手感受盛有冰块的烧杯内、外、远处的空气的温度。 4、当冰 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 实验现象:冰还没有融化之前,温度低于0摄氏度,冰在融化过程中, 温度始终保持在0摄氏度,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待冰完全融 化成水后,温度还会继续上升。 •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实验内容:水蒸气会重新变成水 吗?
• 实验材料: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 只、热水 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放一只小 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 2、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 的小杯子。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 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 • 实验结论: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 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 得见的水滴。
• 实验内容:磁铁什么地方的磁力大 实验材料:回 形针、条形磁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 用线的一端绑住条形磁铁,另一端绑在铁架台上, 使其悬挂起来。 • 2、把条形磁铁分为5部分测量,一个位置一个位 置挂回形针,测量各部分磁力的大小。 • 实验现象:磁铁两端所挂的回形针数量最多,中 间最少。 • 实验结论:磁铁上有两个磁极,磁极的磁力最 强。
3-3、水结冰了
• • • • • • 实验内容:冰的观察 实验材料:冰、玻璃盘子 实验步骤:取一些冰块,放在玻璃盘子上,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冰无色、无味、透明、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 实验内容: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实验材料:试管、水、碎冰、保温杯、温度计、盐。 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 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 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察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 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实验现象:试管插入碎冰里,水温开始下降,当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 时,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 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 出热量。
• 实验内容:磁极与方向 •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 • 1、把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在铁架台上,使它能 在水平方向自由转动。 2、观察磁铁静止下来的 位置,并记录下来。 3、反复做几次。 • 实验现象: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磁铁,静止时一 个磁极指南,一个磁极指北。 实验结论:磁铁能 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称南极,用“S”表示; 指北的磁极称北极,用“N”表示。
3-6、水和水蒸气
• 实验内容:水到哪里去了 • 实验材料:浅碟子1只、水、记号笔1支。 实验步 骤: • 1、往浅碟子里倒入少许水,用笔做好水面标 记。 2、把装水的碟子放到阳光下。 • 3、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实验 现象:过一段时间,碟子里的水减少了。 • 实验结论:水会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到空 气中去了。
4-7、做一个指南针
• 实验内容:做一个指南针 • 实验材料:磁铁、钢针、大头针、塑料泡沫、水 实验步 骤: • 1、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 20~30次。 2、用大头针检测钢针是否变成磁铁。 • 3、用指南针来检测磁针的南北极,即与指南针南极相吸 的一端是北极,另一端则是南极。 • 4、把钢针放在塑料泡沫上,标出南北极,做成一个指南 针,放在水中央,使其自由旋转。 • 实验现象:用磁铁的磁极摩擦,能使钢针带上磁。用钢针 做成的一个指南针具有指示南北的作用。
实验内容: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
• 实验材料: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2只、水、书本、蜡烛、 火柴 • 实验步骤: • 1、取两只相同的不锈钢长柄汤勺,都加入大半勺水。 • 2、把其中一只勺,用书本垫起勺柄,使勺口呈水平摆放; 另一只则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 • 3、观察两只汤勺中水的变化。 • 实验现象:放在蜡烛火焰上加热的水里不多时就会不断地 冒出气泡,水上方空气中有许多白气。过几分钟后,汤勺 里的水就干了。而另外一只不加热的汤勺里的水量几乎不 变。 • 实验结论:加热可以加快水的蒸发。
1-5、茎越长越高
• • • • • • 实验内容:研究茎的作用 实验材料:1段新鲜的芹菜、装有红色水的烧杯、小刀 实验步骤: 1、取一段新鲜的芹菜和装有红色水的烧杯。 2、将芹菜放入烧杯中。 3、观察芹菜的变化。 4、将芹菜横切开,观察它的横切面。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芹菜变红了,将芹菜横切开,发 现它的横切面也是红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支撑 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向上将根 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 将绿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实验内容: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 实验材料:两块有标识的磁铁 • 实验步骤:用两只手握住两块有标识的磁 铁,将它们的磁极相互接近。 实验现 象: S极与S极排斥;N极与N极排斥;S极 与N极吸引;N极与S极吸引。 • 实验结论: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 互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