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本词条由国家卫健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容。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广义的上感不是一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
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
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较多。
常见病因受凉、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专家解读预防感冒从不上火开始要多喝水,少吃些辛辣刺激、肥腻的食物,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勤洗手… …疾病概况科普文章(6)科普视频基本信息英文名称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就诊科室呼吸内科多发群体老、幼、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常见病因受凉、气候突变、过度疲劳等可使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本病常见症状主要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病因上呼吸道感染有70%~80%由病毒引起。
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另有20%~30%的上感由细菌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阴性细菌。
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
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检查1.血常规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现象。
2.病原学检查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
必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病毒分离鉴定、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毒类型。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评估
致病因素 慢支:吸烟;感染;大气污染; 慢支:吸烟;感染;大气污染;过敏 因素;其它(气候变化, 因素;其它(气候变化,免疫功能 低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遗传等) 低下,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遗传等) 慢阻肺: 慢阻肺:慢支 慢性肺心病:慢支、肺气肿;胸廓运 慢性肺心病:慢支、肺气肿; 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动障碍性疾病;肺血管疾病。
病例
患者, 余年, 患者,男,67岁。反复慢性咳嗽、咳痰 余年,气促 岁 反复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 4年,下肢水肿不能平卧半年,加重 周。护理查体: 年 下肢水肿不能平卧半年,加重1周 护理查体: T38℃、P120次/分、R26次/分、BP100/80mmHg, ℃ 次分 次分 , 端坐呼吸,颜面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 端坐呼吸,颜面发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 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 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减弱。叩诊过清音,双肺呼气 音延长可闻及干性罗音。心率120次/分,心音低钝, 音延长可闻及干性罗音。心率 次 分 心音低钝, P2亢进。肝右肋缘下 亢进。肝右肋缘下3cm,边缘钝,轻度触痛。双 ,边缘钝,轻度触痛。 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 :(1)血象: 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 )血象: WBC12×109/L,N0.95(2)胸部 线:双肺透光度 × ( )胸部X线 增强,双下肺纹理紊乱。右上肺动脉干〉7.6mm. 增强,双下肺纹理紊乱。右上肺动脉干〉 (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右偏, Rv1>2.5mv,右室肥大。( )血气分析: 右室肥大。( 右室肥大。(4)血气分析: Pa(o2)<70mmHg,Pa(CO2)>40mmHg. 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慢性阻塞性 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Ⅱ 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Ⅱ度)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避免疲劳和压力。
适量锻炼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 质。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传染源,如 患者或感染者。
在公共场所戴口罩,特别是在疫 情高发区域。
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 风险。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疫苗,特别 是针对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等。
及时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预 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注意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如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等。
03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 理
药物治疗
抗生素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 起,不推荐使用抗生素。但如果 合并细菌感染,如流黄绿色浓鼻
涕,可使用抗生素治疗。
解热镇痛药
如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严重,可 使用解热镇痛药。但需注意,儿童 应使用儿童专用药,并按说明书或 医嘱正确使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教育
汇报人: 2023-12-06
目 录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 •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 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健康教育 • 上呼吸道感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 上呼吸道感染的科研进展与趋势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或 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鼻、咽 、喉等部位的急性炎症,简称上 感。
中药治疗
中药如双黄连口服液、板蓝根冲剂 等具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可辅助 治疗。
护理与康复
休息与饮水
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水以 促进康复。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 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 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 ,增强免疫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_图文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流涕、打喷嚏、 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
:
主要表现:
普通感冒
咽干、咽痒、 咽部灼烧,
鼻塞、流清涕、喷嚏、
鼻涕变稠、咽痛、 呼吸不顺畅、
声音嘶哑、少量咳嗽
5—7天 痊愈
为病毒。( )
填空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的季节为:
2.普通感冒一般情况下
天痊愈。
作业
1.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是什么?
补充知识——[单方验方]
(1)红糖姜汤:红糖、干姜若干,加
水适量煎服。干姜为温里药,所含姜辣 素和姜油能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 经,使血压升高,促进发汗。适用于如 脾胃虚寒、肺寒痰咳者。但热证、阴虚 证、孕妇忌用。
夏季多发,常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症状:明显发热、咽痛 体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
表面有灰白色疱疹、浅表溃疡、红晕。 病程:一周左右
4.咽结膜炎
夏季多发,儿童多见,常通过游泳传播
症状:咽炎+结膜炎
发热、咽痛、畏光、流泪
体征:咽及结膜充血明显
5.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症状: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 温可到39℃ 。
体征: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肿大、充血, 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 压痛。
三、询问病情
1.是否有病毒、细菌接触史(着凉、游泳、和 患者共用器具等)?
2.是否伴有咳嗽、咳痰? 3.是否伴有发热? 4.是否伴有咽部疼痛? 5.有条件情况下观察其咽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0页
诊疗
临床诊疗 判别诊疗 并发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1页
临床诊疗
具备上述危险原因及经典症状、体征可临床诊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2页
判别诊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与变应性鼻炎相判别。百日咳、猩红热、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急性传染病早期常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等,应与本病判别。在上述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域对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应亲密观察,进行必要相关试验室检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19页
惯用解热镇痛药种类
主要针对普通感冒患者发烧、咽痛和全身酸痛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是其中较为惯用药品——年《普通感冒规范诊治教授共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第20页Fra bibliotek对症治疗
缓解鼻塞 有鼻塞,鼻黏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者,可应用盐酸伪麻黄碱等选择性收缩上呼吸道黏膜血管药品,也可用1%麻黄碱滴鼻。抗过敏 有喷嚏频繁,流涕量多等症状患者,可酌情选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抗过敏药品。为了减轻这类药品引发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宜在临睡前服用。
第32页
中医中药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能够选取中成药治疗,有很好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可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相关规范执行。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33页
谢 谢 聆 听!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34页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第9页
试验室检验
病毒感染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严重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百分比能够降低。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出现核左移现象。病原学检验可依据患者病情程度和当地医院条件合理安排病原学检验,可采取RT-PCR检测病毒核酸明确病毒类型,免疫荧光检测病毒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病毒抗体水平,以及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病毒和细菌。脓性分泌物可作细菌学培养和药品敏感性试验,有利于细菌感染诊疗和治疗。
上呼吸道感染文档

医生手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
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
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
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
应积极防治。
我公司既往上呼吸道感染占就诊率50%-60%,冬春季节达65%左右。
一般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容易发生,如受寒、劳累、淋雨、过量烟酒,熬夜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关键:⑴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⑵平时不要穿着过多,气温变化时应增减衣服;⑶避免与患者接触,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或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预防;⑷及时治疗容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锌缺乏、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
三大误区1、治必输液:只要一感冒发烧,到医院必挂上吊瓶。
儿童普通上感只要不脱水,原则是能口服尽量口服,否则易产生诸如血管炎等并发症,大量液体还会对儿童幼小的心脏造成损害,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起心力衰竭。
2、治必激素:激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但有些医生为了退热快,几乎发热就使用,还显得医术高超,但激素的副作用很多,特别是对儿童,可以引起肥胖(病理性)、骨质疏松等,对发育期儿童来说弊大于利,可以说是得不偿失3、治必抗菌:诸多发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众所周知抗菌素对病毒无能为力,现在世界上对病毒有明显效果的药几乎没有。
就是细菌感染也应作细菌敏感试验后才能使用相当的抗菌素。
但现在诸多医生为了某些目的一治就上消炎药,而且开始就是“菌必治”,“复达欣”等强力广谱抗菌素,不但很少能起到作用,加重了家属的经济负担,还易引起儿童体内正常的菌群失调,产生众多隐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疗PPT课件

中医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 于“感冒”范畴,多因外感风 邪所致。
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特点,中 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 湿等类型。
感冒的发生与人体正气强弱及 外邪侵袭力度有关,正气不足 或外邪过盛均可导致感冒。
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
风寒型感冒
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等症状,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
毒作用。
非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02
如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酶活性,
从而达到抗病毒效果。
广谱抗病毒药物
03
如干扰素、胸腺肽等,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或直接抑制病毒
复制,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指征和注意事项
应用指征
明确为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且病情较重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共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监测、防治 和研究成果。
技术交流
组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学习借鉴先 进的防治经验和技术。
联合研究
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控难点, 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攻克技术难关。
援助与支持
为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必要的 援助和支持,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 挑战。
05 抗菌药物在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中应用
抗菌药物种类及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
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达到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治疗 链球菌等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头孢菌素类
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耐青霉素酶等特点,常用于治 疗由敏感菌所致的各类感染。
大环内酯类
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来 发挥抗菌作用,对支原体、衣 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有较好疗 效。
在选用方剂时,还需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健康宣教

03
急性上呼吸 道感染具有 传染性,可 通过飞沫传
播。
04
治疗方法包括 抗病毒药物、 解热镇痛药、 止咳化痰药等, 严重者可能需 要住院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分类
01 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类型,由病毒引起, 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02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较重,病程 较长,可能引发并发症。
健康咨询: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解答 公众关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疑问和 困惑。
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健康促进活动, 如健康讲座、健康知识竞赛等,提高 公众的参与度和健康素养。
健康促进计划
5
健康促进计划的制定
1
分析目标人 群的健康需
求
2
确定健康促 进的目标和
策略
3
制定具体的 实施计划和
措施
4
评估健康促 进计划的效 果和改进
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计划评价
6
评价指标
健康知识知晓率:了解健康知识的程度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健康行为的比例
健康效果:健康改善的程度 满意度:对健康促进计划的满意程度
成本效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可持续性:健康促进计划长期实施的可能性
评价方法
目标人群:确定评价的目标人群,
01
如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等。
03 急性支气管炎: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 较重,病程较长,可能引发肺炎。
04 急性咽喉炎: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症状较 重,病程较长,可能引发中耳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
1 发病率:全球范围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2 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等 3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4 季节性:秋冬季节高发,与气温变化、空气污染等因素有关 5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上感约有70%-8O%由病毒引起,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另有2O%-30 %的上感为细菌引起,以口腔定植菌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但接触病原体后是否发病,还取决于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淋雨、受凉、气候突变、过度劳累等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或者直接接触含有病原体的患者喷嚏、空气以及污染的手和用具诱发本病。
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发病。
【病理】组织学上可无明显病理改变,亦可出现上皮细胞的破坏。
可有炎症因子参与发病,使上呼吸道粘膜血管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渗出。
继发细菌感染者可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一)普通感冒为病毒感染引起,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咽干、咳嗽和鼻后滴漏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态有关。
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
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
体检可见鼻腔豁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
一般经5-7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咽炎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
咳嗽少见。
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可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
体检可见喉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软愕、愕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疤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
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四)急性咽结膜炎主要由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
表现为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
病程4-6天,多发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五)急性咽扁桃体炎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起病急,咽痛明显、伴发热、畏寒,体温可达39℃以上。
查体可发现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
有时伴有领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而肺部查体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一)血液检查因多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细菌感染者可有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象。
(二)病原学检查因病毒类型繁多,且明确类型对治疗无明显帮助,一般无需明确病原学检查。
需要时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血清学诊断或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类型。
细菌培养可判断细菌类型并做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
【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并发急性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
以咽炎为表现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患者可继发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应予警惕。
【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鼻咽部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阴性胸部X 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但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一)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常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伴有突发的连续喷嚏、鼻痒、鼻塞、大量清涕,无发热,咳嗽较少。
多由过敏因素如瞒虫、灰尘、动物毛皮、低温等刺激引起。
如脱离过敏原,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即消失。
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针刺过敏试验可明确过敏原。
(二)流行性感冒为流感病毒引起,可为散发,时有小规模流行,病毒发生变异时可大规模暴发。
起病急,鼻咽部症状较轻,但全身症状较重,伴高热、全身酸痛和眼结膜炎症状。
取患者鼻洗液中黏膜上皮细胞涂片,免疫荧光标记的流感病毒免疫血清染色,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查,有助于诊断。
近来已有快速血清PCR方法检查病毒,可供鉴别。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表现为咳嗽咳痰,鼻部症状较轻,血白细胞可升高,X线胸片常可见肺纹理增强。
(四)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很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前期表现类似,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肝炎、心肌炎等病。
患病初期可有鼻塞,头痛等类似症状,应予重视。
如果在上呼吸道症状一周内,呼吸道症状减轻但出现新的症状,需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免误诊。
【治疗】由于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为主,同时戒烟、注意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一)对症治疗对有急性咳嗽、鼻后滴漏和咽干的患者应给予伪麻黄碱治疗以减轻鼻部充血,亦可局部滴鼻应用。
必要时适当加用解热镇痛类药物。
(二)抗菌药物治疗目前已明确普通感冒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除非有白细胞升高、咽部脓苔、咯黄痰和流鼻涕等细菌感染证据,可根据当地流行病学史和经验用药,可选口服青霉素、第一代头饱菌素、大环内醋类或哇诺酮类。
极少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治疗由于目前有滥用造成流感病毒耐药现象,所以如无发热,免疫功能正常,发病超过 2 天一般无需应用。
对于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
利巴韦林和奥司他韦有较广的抗病毒谱,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缩短病程。
(四)中药治疗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病毒作用的中药亦可选用,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预防】重在预防,隔离传染源有助于避免传染。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饮食规律、改善营养。
避免受凉和过度劳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
年老体弱易感者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人。
[附]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起病急,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卡他症状轻微。
主要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发病有季节性,北方常在冬季,而南方多在冬夏两季,由于变异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率高,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已引起多次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
【病原体】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为RNA 病毒。
病毒表面有一层脂质包膜,膜上有糖蛋白突起,由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构成。
根据核蛋白抗原性不同,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再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的差异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抗原变异是流感病毒独特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主要是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的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H有巧种,N有9种。
根据抗原变异的大小,人体的原免疫力对变异了的新病毒可完全无效或部分无效,从而引起流感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也易发生变异,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变异。
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大流行,病情较重;乙型和丙型引起流行和散发,病情相对较轻。
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化较快,人类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流感大流行时无明显季节性,散发流行以冬春季较多。
患者以小儿与青年较多见。
【发病机制和病理】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中的病毒颗粒人-人传播。
流感病毒侵人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借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从细胞释放,再侵入其他柱状上皮细胞引起变性、坏死与脱落。
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呈现支气管肺炎改变。
【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胃肠型,肺炎型和中毒型。
潜伏期1-3天。
有明显的流行和暴发。
急性起病,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鼻咽部症状较轻。
可有食欲减退,胃肠型者伴有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肺炎型者表现为肺炎,甚至呼吸衰竭,中毒型者表现为全身毒血症表现,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
【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
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快速血清病毒PCR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要点包括:1.隔离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
2.对症治疗可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
3.抗病毒治疗应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类药物能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降低致病性,减轻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此类药毒性低,不易引起耐药性且耐受性好,是目前流感治疗药物中前景最好的一种。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连服5天,研究表明对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H5N1和H9N2有抑制作用。
扎那米韦,每次5mg,每日两次,连用5天。
本品可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局部应用后药物在上呼吸道积聚,可抑制病毒复制与释放,无全身不良反应。
另外,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可抑制禽流感病毒株的复制,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发展、减轻病情、改善预后。
金刚烷胺成人剂量每日100-2O0mg ,分2次口服,疗程5天。
但其副作用较多,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副作用,肾功能受损者酌减剂量,有癫痈病史者忌用。
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分离到的禽流感病毒(H5N1)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有较强的耐药性。
4.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呼吸衰竭时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
【预后】与病毒毒力、自身免疫状况有关。
年老体弱者易患肺炎性流感而病死率较高。
单纯型流感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