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合集下载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症,包括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皮肤及软组织等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合理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合理应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1.肠道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可能是由于抑制正常肠道菌群生长所致。

应慎重使用于有消化道疾病史或长期接受胃肠道动力药物的患者。

2.皮肤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后可能出现皮疹、瘙痒、荨麻疹等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如药疹、剥脱性皮炎等。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数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烦躁和失眠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抽搐、精神异常等症状。

4.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肌肉疼痛、肌腱炎以及关节肿胀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引发肌肉损伤。

5.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悸等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可能致命。

6.其他不良反应: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可能出现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1.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前,应首先明确病原菌的类型和耐药情况,尽量选择对其敏感的抗生素,避免滥用喹诺酮类抗生素。

2.根据病情选择剂量:合理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原菌的药敏情况来确定用药剂量,避免过量使用或使用不足的情况。

3.遵医嘱服药:患者在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应遵医嘱服药,不能随意增减药量或中止用药,以免导致抗生素抗性菌株的产生。

4.警惕特殊人群: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患者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应特别注意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剂量调整。

5.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期间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β一内酰胺酶更稳定(易 被超广谱β一内酰胺酶水解)、抗菌谱更广, 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以及部分厌氧菌 有强大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第一、 二代头孢菌素差,对肠球菌无抗菌活性。注 射用药后血浓度高,在脑脊液中(特别是有炎 症情况下)能达有效血浓度,肝肾毒性低。适 用于严重革兰阴性及敏感阳性菌感染,病原 未明感染的经验治疗、医院内感染等。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2024/2/9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物,在治 愈并挽救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 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特别是细菌耐药 性的增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公共卫生问 题,2011年世界卫生主题被确定为“抗击耐药—— 今天不采取行动,明天就无药可用”,再次提醒全 球各国必须重视细菌耐药问题。本文就合理应用抗 菌药物的基本问题作简要介绍。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划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 葡萄球煎)、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伤 寒沙门菌、志贺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有较强 抗苗恬眭。注射剂用药后血药浓度较高,用 于敏感菌所致的较严重感染.主要品种有头 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胺苄、 头孢托啶等口服品种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为 差,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 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产酶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各种 感染。氢基青霉素以氨苄阿林与阿莫西林为 代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作 用逊于青霉素,但对流感嗜血杆菌、肠球菌 及部分肠道杆菌有抗菌作用,近年细菌对其 耐药率较高,主要用于肠球菌、敏感革兰阴 性菌所至各种感染,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志贺菌和沙门菌对本品耐药率较高。抗假单 胞菌青霉素有羧苄西林、磺苄西林、呋布西 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等。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及不良反应分析

小儿常用抗菌药物及不良反应分析
( 蒙 古 医 学 院 附属 医 院 儿 科 , 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0 2 ) 内 内 10 0
摘 要 : 的 : 讨 小 儿 常 用 抗 菌 药 物 及 不 良反 应 方 法 : 目 探 回顾 性 分 析 2 0 年 我 院 使 用 抗 茵 药 物 的 小 儿 住 院 患 09 者 病 例 资料 。 果 : 菌 药 物 使 用 率 i 09 , 联 抗 菌 药 物 使 用 率 1 .% , 合 理 用 药 现 象 占50 , 良反 应 发 结 抗 g9 .% 二 25 不 .% 不 生 率 为 1.% 。 结 论 : 解 小 儿 抗 菌 药 物 的 不 良反 应 , 于 合 理 使 用抗 菌 药 物 有 重 要 意 义 05 了 对
第 6卷 第 1 0期
2 0 年 1 月 01 0
太 传 统 医 药
Asa— cfcTr diina e c n i Pa ii a to lM dii e
V0.6 No.0 1 1 0c . t 201 0
d J 常 用 抗 菌 药 物 及 不 良反 应 分 析 ,L
马 超
Ma Ch o a
( s i lAf l td t n e n oi d c lC l g , h o 0 0, hn ) Hop t f i e o I n rMo g l Me ia ol e Ho h t0 2 C ia a ia a e 1 0
Ab t a t 0bef e T xl epda i at co i rg n t a vr eci . to sU ecsso hlrnp t nsw o sr c : jc v :oepo eitc ni rba d sa di d es rat nMeh d : s ae fc i e a et h i r r mi l u s e o d i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MRSA和MRCNS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 部敏感,对利福平、磷霉素耐药率低。大 多数MRSA对SMZ-TMP敏感,但MRCNS 大多数对SMZ-TMP耐药。大多数甲氧西林 敏感的葡萄球菌对耐酶青霉素、头孢、氨 基糖苷类、新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磷 霉素、利福平、SMZ-TMP敏感。
肠球菌属多来自尿路,以粪肠球菌为多,
至于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肠杆菌属、沙雷菌等对上述 抗菌药的敏感率一般比成人高。近十余年的数据显示,腹 泻患儿大便培养一志贺菌属最多见,以往鼠伤寒杆菌比例 增多的状态已改变。志贺菌属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仍 很敏感,对氨苄西林、一代头孢、庆大霉素、磺胺等耐药 明显,对部分三代头孢、氨曲南等的耐药率也见增长 (12.5~50%)。肠杆菌科细菌所以耐药,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重要原因,其中以克雷伯菌属、 大肠杆菌属产酶率最为突出,产酶率大40%以上,这与药 敏结果相符,即对酶抑制剂复合剂、碳青霉烯类等呈高度 敏感,对头孢高度耐药。
(2)对患儿安全 特别对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更应考虑药 物的安全性。例如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阴 性杆菌败血症,可选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但患儿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或有中枢神经 系统疾患史者,则应选用该组药物中引起 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 品种如美罗培南,而不宜选用亚胺培南。
(3)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
成人中极为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儿童中 致病明显为少,在阑尾炎脓液标本中常可 分离到。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碳青霉 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庆大霉素等极敏 感。不动杆菌、产碱杆菌、嗜麦芽窄食单 胞菌等其他非发酵菌在儿科尚未成为重要 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比例约40%,分离到的葡 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多,这 与成人中以金葡菌为多不同,而耐甲氧西 林菌株也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 为高(约70%),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MRSA)的比例(约15%)明显低于成 人(60~80%)。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用药、抗菌药物疗程过长、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及用法不当等,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结论:明确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应用考评,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行方法,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46-02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开发的发展迅速和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情况已经非常突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医务人员的大力关注。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用药情况更应该受到重视。

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2010年1月-12月我们对收集的儿童抗菌药物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各类别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为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全年各家医院、卫生所、药店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所有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不良反应报告。

1.2 方法: 将所收集报告中年龄在8个月-5岁,平均年龄3.25岁的2245例患者资料的药物使用状况、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 结果2.1 药物使用概况:2.1.1抗菌药物使用概况所有患儿在院期间共使用了抗菌药物12种,其中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替唑,静滴456例,联合681例,总使用率50.65%;美洛西林钠单独使用298例,联合421例,总使用率31.63%、阿奇霉素静滴205例,联用374例,总使用率25.79%、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单独162例,联用208例,总使用率18.4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单独82例,联用113例,总使用率8.69%。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胃肠道:
表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
多数口服药物及胆汁浓度高药物,如: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药、
氟喹诺酮类 机制:化学刺激、肠道菌群失调
局部:
肌注局部疼痛、硬结:青霉素钾盐、林可霉素类
静脉炎:红霉素、环丙沙星乳糖酸盐 吸入药物上呼吸道刺激:氨基糖苷类、 两性霉 素B
周围神经炎
表现:口唇及手足麻木,头昏、面及头部
麻木→四肢肌力减退
药物: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异烟肼、
乙胺丁醇、硝基呋喃类
机制:钙离子缺乏、VitB6缺乏、直接刺激
肝脏:
肝脏为主要代谢器官,许多药物可引起肝损害
表现:轻重不一,恶心、纳差、黄疸、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有或无症状)
药物:四环素、红霉素酯化物、酮康唑、磺胺药、
础疾病者、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预防:给药个体化、滴速适当、尽量避免鞘内给药
第八对脑神经损害
表现:
耳蜗损害:耳饱满感、耳鸣→耳聋(高频)
前庭损害:眩晕、头痛→平衡失调
药物: 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粘菌素、米诺霉素
预防:
给药个体化,TDM,老年人与儿童少用 及早发现(电测听)
视神经损害
表现: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出血 药物:氯霉素、乙胺丁醇、链霉素、磺胺药、 四环素
4.注意给药的每一环节:
青霉素类药物即配即用减少代谢产物致变态反应; 红霉素或大剂量青霉素钾盐予较多溶液稀释
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日一次给药;
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林可霉 素滴速宜慢;
5. 密切观察有无不良事件发生



症状、体征 血、尿常规 肝、肾功能,其他生化指标 治疗药物监测(TDM) EKG 等等

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

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关于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分析论文第1篇: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症状的回顾性分析从儿童的生理特征上看,儿童的免疫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全,因此儿童的免疫力比成人相对也要差一些,免疫系统的作者单位:276100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发育不完全,很可能出现病菌感染的情况。

针对于儿童出现疾病而用药物治疗的情况,儿童的年龄、体质等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1]。

据相关资料显示[2],在我国的儿童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占儿童用药总比的12.9%,因此针对这样的高比例,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对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其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中,男172例,女154例,其中儿童年龄 30d的有68例,1~3岁的138例,4~6岁的有73例,7~14岁的儿童有47例。

1.2方法对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的326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的症状做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的内容有对儿童的不良反应临床诊断、对于儿童反应的大多数表现以及对这些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

2结果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从中可以总结出,对于儿童普通疾病的发生采取的给药措施以静脉注射为主,静脉注射占总给药途径的70.9%,在儿童用药的类型选择上,其中对儿童的用药以抗菌类的药物为主,其抗菌类药物占总给药的49.3%,而儿童对用药的不良反应大多表现在皮肤上,其比例占42.6%。

本院2009年5月到2010年5月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对儿童治疗的有218例,占66.9%,而使用药物口服的儿童病患有44例子,占总体的13.7%,其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

直肠用药、外用药等方式占18.3%,由此可见静脉滴注给药的方式是对儿童用药的最主要方式。

从本院的抗生素用药调查显示,对于326例的儿童用药情况,我院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为100%,其中主要运用的抗生素药物为青霉素、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针对于儿童的细菌感染的疾病中,本院主要运用青霉素对其治疗。

抗菌药合理应用及毒副作用

抗菌药合理应用及毒副作用
.
外科预防用药给药方法
卫生部《指导原则》 上海《实施细则》
术前给药时间
0.5~2小时
疗程
清洁手术
<2小时
单剂
>3小时
2剂
(或失血>1500ml)
清洁-污染手术
污染手术
24h(48h内)
严重污染、感染 48h
预防用药附表
治疗用药

.
0.5~1小时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同前 有
2.尽早查明致病原 针对用药
肠道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性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破伤
风杆菌、脆弱类杆菌等
前尿道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抗酸杆菌等
阴道
乳酸杆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
血培养
畏寒、寒颤时,或高热前 选择不同部位的静脉 间隔抽血2-3次 抽血量足 成人10ml以上 床边直接接种 培养基加中和血液杀菌因子物质和抗 菌药裂介、拮抗剂 或直接选用商售的血培养瓶 必要时抽骨髓培养 血培养1-2天 后发现培养液混浊,可先涂片染色
美洛、阿洛西林
氟喹诺酮
酶抑制剂复合剂
替哨唑、奥硝唑注射
头霉素类(西丁、美唑) 抗结核药
三代头孢注射、口服
两性B
氨基苷类(除依替米星) 5FC
四 半合成四
氟康唑

伊曲康唑口服
罗红、阿齐、克拉
特比奈芬
磷霉素氨丁三醇
共74种
.
特殊使用类
碳青霉烯类
伊曲康唑注射剂
头孢米诺
卡泊芬净
拉氧头孢
伏立康唑
依替米星
多粘菌素
科学地给药 途径、剂量、次数、疗程、联合用药
特殊(生理、病理状态)人群的用药 落实药事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发表时间:2011-06-23T17:06:34.19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孙凯[导读] 目的:了解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孙凯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12月儿童抗菌药物的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结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联合用药中的重复用药、抗菌药物疗程过长、配伍输液选择不合理及用法不当等,发生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

结论:明确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合理应用考评,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可行方法,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146-02 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开发的发展迅速和在临床的广泛使用,药物滥用和不合理情况已经非常突出,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医务人员的大力关注。

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儿童的用药情况更应该受到重视。

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2010年1月-12月我们对收集的儿童抗菌药物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各类别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临床表现, 为临床安全、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全年各家医院、卫生所、药店医师、护士、药师呈报的所有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不良反应报告。

1.2方法: 将所收集报告中年龄在8个月-5岁,平均年龄3.25岁的2245例患者资料的药物使用状况、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2结果
2.1药物使用概况:
2.1.1 抗菌药物使用概况所有患儿在院期间共使用了抗菌药物12种,其中前5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孢替唑,静滴456例,联合681例,总使用率50.65%;美洛西林钠单独使用298例,联合421例,总使用率31.63%、阿奇霉素静滴205例,联用374例,总使用率25.79%、阿莫西林舒巴坦钠单独162例,联用208例,总使用率18.4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单独82例,联用113例,总使用率8.69%。

2.1.2用药合理性评价鉴同类药物联用或重复用药1614例,占71.89。

抗菌药物使用过长1394例,占62.09%。

用法不合理985例,占4
3.88%。

剂量过大320例,占1
4.25%。

剂量过小242例,占10.78%。

2.2 不良反应 2245例报告中,发生不良反应472例,发生率为21.02%。

其中男性209例,女263例,男女之比为1:1.26。

2.2.1 发生不良反应药物类别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中,头孢类84例,占17.73%;大环内酯类77例,占16.35%;碳青霉素类25例,占5.26%;克林霉素类16例,占
3.39%,其他类58例,占12.34%.
2.2.2 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系统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等)275例,占58.26%;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过敏性休克、发热、寒颤等)82例,占17.37%;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痛、抽搐、烦躁、多汗、口干、腿痛、颈部痛等)42例,占8.90%;呼吸系统(包括呼吸困难及憋气等)39例,占8.26%;心血管系统(注射部位疼痛、潮红、血管神经性水肿等)31例,占6.57%;其他3例,占0.64%。

3讨论
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素在重症感染中常常联合应用,在疾病的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个体差异、长期大剂量使用或者滥用,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比较大,联合应用的构成比比较高,在使用的抗菌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为主,2245例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2%,男女比例为1:1.26,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类(17.73%),第二大类大环内酯类(16.35%),处于第三的是碳青霉素类(5.26%),这与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比较广,应用范围比较广有关。

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为主,其次为过敏反应,这可能与小儿的生理发育特点和消化系统反应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临床上最易直接发现和观察有关。

总之,小儿还处在生产发育阶段,对许多药物都很敏感,临床医师在抗菌药物选择上一定要遵循安全,有效、合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刘玲玲, 吕世臣, 李美英, 史大丽. 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0, ( 03 )
[2]巫海英.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的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119-120作者单位:150010哈药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