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选修4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选修4
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常数选修4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平衡的可逆反应:2A(g)+B(g)2C(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衡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K=

B.改变条件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一定不变

C.如果改变压强并加入催化剂,平衡常数会随之变化

D.若平衡时增加A和B的浓度,则平衡常数会减小

【参考答案】A

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公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由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同,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不同,如N2+3H22NH3,K=a则有:2NH3N2+3H2,K′=1/a。N2+

H2NH3,K″=。

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解释恒温下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

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表示,则:

当Q=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v正=v逆;

当Qv逆;

当Q>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v正

(4)计算转化率

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不是一个常数

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温度一定时,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D.某一时刻,当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小于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时,v正< v逆

2.反应Fe(s)+CO2(g)FeO(s)+CO(g),700 ℃时平衡常数为1.47,900 ℃时平衡常数为

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B.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绝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温度不再变化,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3.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

4.下列反应在210 ℃达到平衡:

①PCl5(g)PCl3(g)+Cl2(g) ΔH=Q1K=1

②CO(g)+Cl2(g)COCl2(g) ΔH=-Q2K'=5×104

③COCl2(g)CO(g)+Cl2(g) ΔH=Q3K″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A.c(PCl5)=c(PCl3)=c(Cl2)=1

B.c(PCl5)=c(PCl3)·c(Cl2)=1

C.c(PCl5)=c(PCl3)·c(Cl2)

(2)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和K″存在的关系为。

(3)温度不变,降低Cl2的浓度,反应③的K″的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A.反应①、②同时升高温度

B.反应①、②同时降低温度

C.反应①降低温度,反应②维持210 ℃

5.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

(2)该反应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CO2)·c(H2)=5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4)若830 ℃时,向容器中充入1 mol CO、5 mol H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K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5)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6)若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

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正

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1.【答案】C

2.【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v(正)、v(逆)均增大,A项错误;FeO、Fe为固体,不能写入K的表达式中,B项错误;温度升高,K增大,说明该反应的ΔH>0,D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绝热容器中的温度会降低,因此温度不再变化时,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项正确。

3.【答案】A

【解析】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时c(N2)=c1mol·L-1,则c(NO)=2(c0-c1)mol·L-1,故K=,A项正确;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B项错误;催化剂的加入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可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加入催化剂后,反应达到平衡时,c(N2)仍为c1mol·L-1,C项错误;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根据达到平衡时曲线b所用的时间短,可知对应的温度高,升高温度时c(N2)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D项错误。

4.【答案】(1)C (2)K'=(或K'·K″=1)

(3)不变

(4)A

【解析】该题考查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应用及影响因素等。

(1)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K= =1,故c(PCl5)=c(PCl3)·c(Cl2),C项正确。

(2)②的平衡常数K'=,③的平衡常数K″=,故K'=。(3)温度不变,K不变。

(4)要使反应①②的K值相等,应使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或反应②平衡逆向移动,反应①、②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实现,A项符合题意。

5.【答案】(1)

(2)吸热(3)700 ℃

(4)等于(5)不

(6)逆反应方向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 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 平衡常数K 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 2.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在t ℃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 为( ) A .K =c (C )·c (H 2O )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 c (C )·c (H 2O ) C .K = c (H 2O ) c (CO )·c (H 2) D .K = c (CO )·c (H 2) c (H 2O ) 解析:选D C 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2HCl K =1017 ③H 2+Br 22HBr K =109 ④H 2+I 2 2HI K =1 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 2(g) 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 件的变化中,能使K 值发生变化的是( )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 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5.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 =c (A )·c 2(B ) c 2(E )·c (F )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 低,F 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四大平衡常数典型例题考点考法归纳和总结

四大平衡常数典型例题考点考法归纳和总结 杨小过 考法一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与计算 1.(1)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值为________(已知:N2H4+H +N2H+5的K=8.7×107;K W=1.0×10-14)。 (2)已知:K W=1.0×10-14,Al(OH)3AlO-2+H++H2O K=2.0×10-13。Al(OH)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 2.下表是25 ℃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 化学式CH3COOH HClO H2CO3H2C2O4 K a K a=1.8× 10-5 K a=3.0× 10-8 K a1=4.1×10-7 K a2=5.6×10-11 K a1=5.9×10-2 K a2=6.4×10-5 224 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H相同的NaClO和CH3COOK溶液,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H3COOK________NaClO,两溶液中:[c(Na+)-c(ClO-)]______[c(K+)-c(CH3COO-)]。(填“>”“<”或“=”) (3)向0.1 mo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5∶9,此时溶液pH=____。 (4)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法二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应用与计算 3.右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 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 C.图中T1<T2 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 4.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右图所示。 (1)若以A点表示25 ℃时水在电离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当温度升到 100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B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________增 加到________。 (2)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 mol·L-1的 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 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 平衡常数K 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 2.可逆反应:C(s)+H 2O(g) CO(g)+H 2(g)在t ℃下达到 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 A .K =c C ·c H 2O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c C ·c H 2O C .K =c H 2O c CO ·c H 2 D .K =c CO ·c H 2c H 2O 解析:选D C 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 2HCl K =1017 ③H 2+Br 2 2HBr K =109 ④H 2+I 22HI K =1 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 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 值发生变化的是 ( )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 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5.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 =c A ·c 2B c 2E ·c F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F 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c (A)、c (B),K 增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配套练习(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一章测评A (基础过关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解析:根据生成物总能量和反应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把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放热反应的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物质浓度的变化,与反应的吸热、放热无关;同温同压下,H2(g)和Cl2(g)的总能量与 HCl(g)的总能量的差值不受光照和点燃条件的影响,所以该反应的ΔH相同。 答案:C 2.对于:2C4H10(g)+13O2(g)8CO2(g)+10H2O(l) ΔH=-5 800 kJ·mol-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热为ΔH=-5 800 kJ·mol-1,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与各物质的状态有关,与化学计量数也有关 C.该式的含义为:25 ℃、101 kPa下,2 mol C4H10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 5 800 kJ D.该反应为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由此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5 800 kJ·mol-1 解析:根据燃烧热的定义,丁烷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故题中方程式不是丁烷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由题中方程式可知丁烷的燃烧热为2 900 kJ·mol-1。 答案:D 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s)+CuSO4(aq)ZnSO4(aq)+Cu(s) ΔH=-216 kJ·mol-1,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B.相同条件下,如果 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2,则2E1=E2

(人教版)2020高考总复习 化学:核心素养提升29 四大平衡常数

素养说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考生:“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平衡常数是定量研究可逆过程平衡移动的重要手段,有关各平衡常数的应用和求算是高考常考知识点,在理解上一定抓住,各平衡常数都只与电解质本身和温度有关,而与浓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 1.四大平衡常数对比 电离常数(K a、K b) 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难溶电解质 的溶度积 常数(K sp) 盐类的水解常数 (K h)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 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 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 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 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 电离常数 一定温度下,水 或稀的水溶液中 c(OH-)与c(H+) 的乘积 在一定温度 下,在难溶 电解质的饱 和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 幂之积为一 个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当 盐类水解反应达到 化学平衡时,生成 物浓度幂之积与反 应物浓度幂之积的 比值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就是该反 应的盐类水解平衡 常数

表达式 (1)对于一元弱酸HA: HA H++A-,电离常 数K a= c(H+)·c(A-) c(HA) (2)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 B++OH-,电 离常数 K b= c(B+)·c(OH-) c(BOH) K w=c(OH-)· c(H+) M m A n的饱 和溶液: K sp=c m(M n +)·c n(A m-) 以NH+4+ H2O NH3· H2O+H+为例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值增大 只与温度有关, 升高温度,K w增 大 只与难溶电 解质的性质 和温度有关 盐的水解程度随温 度的升高而增大, K h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2.“四大常数”间的两大等式关系 (1)K W、K a(K b)、K sp、K h之间的关系 ①一元弱酸强碱盐:K h=K W/K a; ②一元弱碱强酸盐:K h=K W/K b; ③多元弱碱强酸盐,如氯化铁: Fe3+(aq)+3H2O(l)Fe(OH)3(s)+3H+(aq) K h=c3(H+)/c(Fe3+)。 将(K W)3=c3(H+)×c3(OH-)与K sp=c(Fe3+)×c3(OH-)两式相除,消去c3(OH-)可得K h=(K W)3/K sp。 (2)M(OH)n悬浊液中K sp、K w、pH间关系,M(OH)n(s)M n+(aq)+n OH-(aq) K sp=c(M n+)·c n(OH-)=c(OH-) n·c n(OH-)= c n+1(OH-) n= 1 n( K w 10-pH )n+1。 [题型专练] 1.(2018·银川模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时的混合溶液中c(H+)=K w mol·L-1,说明该溶液呈中性(K w为该温度时水的离子积常数)

2020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四大平衡常数”综合问题 1.(2018·漳州八校联考)已知 298 K 时,HNO 2 的电离常数K a =5×10- 4。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广泛应用。 (1)298 K 时,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NO 2-+H 2O HNO 2+OH - K h 。K h =________。 (2)常温下,弱酸的电离常数小于弱酸根离子的水解常数,则以水解为主。0.1 mol·L - 1 NaOH 溶液和 0.2 mol·L - 1 HNO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在混合溶液中c (H + )________(填“>”“<”或“=”)c (OH - )。 (3)检验工业盐和食盐的方法之一:取少量样品溶于水,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加 KI 淀粉溶液,若溶液变蓝 色,产生无色气体,且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则该样品是工业盐。写出碘离子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适量亚硝酸钠溶液,溶液褪色,写出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硝酸银溶液盛装在棕色试剂瓶中,其原因是硝酸银不稳定,见光分解生成银、一种红棕色气体和一种无 色气体。写出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298 K 时,K sp (AgCl)=2.0×10 - 10 ,K sp (Ag 2CrO 4)=1.0×10 - 12 。用标准 AgNO 3 溶液滴定氯化钠溶 液中的 Cl - ,用 K 2CrO 4 作指示剂。假设起始浓度c (CrO 24- )=1.0×10- 2 mol·L - 1,当 Ag 2CrO 4 开始沉淀时, c (Cl - )=________。 解析: (1)K h =c HNO 2·c -OH -=c HNO 2·c -OH - + ·c H +=K W = 1×10--14 = 2×10 - 11 。 (2)NaOH + c NO 2 c NO 2 ·c H K a 5×10 4 HNO 2===NaNO 2+H 2O ,则混合后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NO 2 和 HNO 2 的混合溶液,由(1)知 HNO 2 的电离常数大于 NO 2-的水解常数,故混合溶液中以 HNO 2 的电离为主,混合溶液呈酸性。(3)酸性条件下亚硝酸钠氧化碘 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2NO 2-+4H ++2I -===2NO ↑+I 2+2H 2O 。(4)在强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亚硝酸盐表现还原性:2MnO 4-+5NO 2-+6H +===2Mn 2++5NO 3-+3H 2O 。(5)由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银、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无色气体为 O 2。硝酸银见光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NO 3===光 ==2Ag +2NO 2↑+O 2↑。 (6)c 2(Ag +)·c (CrO 42-)=K sp (Ag 2CrO 4),c (Ag +)= 1.0×10--12 mol·L -1=1.0×10-5 mol·L -1。c (Cl -)=K sp AgCl + = 1.0×10 2 c Ag 2.0 ×10--10 mol·L -1=2.0×10- 5 mol·L -1。 1.0×10 5 答案:(1)2×10-11 (2)> (3)2NO 2- +4H + +2I - ===2NO ↑+I 2+2H 2O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

课时跟踪检测(九)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选D平衡常数K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2.可逆反应:C(s)+H2O(g)CO(g)+H2(g)在t℃下达到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A.K=c(C)·c(H2O) c(CO)·c(H2) B.K= c(CO)·c(H2) c(C)·c(H2O) C.K=c(H2O) c(CO)·c(H2)D.K= c(CO)·c(H2) c(H2O) 解析:选D C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值分别是 ①H2+F22HF K=1047 ②H2+Cl22HCl K=1017 ③H2+Br22HBr K=109 ④H2+I22HI K=1 比较K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①④③②D.无法确定 解析:选A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引导]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 请大家完成P44页的问题解决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求出平衡浓度关系,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44页表2—6,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计算并归纳。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 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 C(NO2) C(N2O4) C(NO2) 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5 3.00×10-20 8.00×10-3 1.10×10-2 1.375 171.68 0 2.00×10-29.46×10-3 1.52×10-2 1.607 169.85 0 0.100 2.28×10-28.86×10-2 3.886 170.44 [总结]一定温度下: c (N2O4)/c2(NO2)=K [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N2O4的平衡浓度与NO2平衡浓度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如果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情况又如何呢? 如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H 2(g) +I2(g)2HI(g) 起始以及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见幻灯片)所示。他们的浓度间存在何种关系? [板书]一、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一定温度下,对于已达平衡的反应体系中,生成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除以反应物以它的化学计量数为乘幂的浓度之积是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 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 A+n B p C+q D其平衡常数K又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套)最全考点全集(打印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全册)最全考点汇总(打印版) 考点1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巩固对盖斯定律的理解, 提升应用盖斯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灵活应用盖斯定律. 【精确解读】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 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 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 放的能量, 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 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 P4中含有6mol P-P键;1mol晶体硅中含 有2mol Si-Si键;1mol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1mol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 Si-O 键. 【精细剖析】 1.盖斯定律的使用方法:

①写出目标方程式; ②确定“过渡物质”(要消去的物质); ③用消元法逐一消去“过渡物质”. 例如: ①Fe2O3(s)+3CO(g)=2Fe(s)+3CO2 △H1 ②3Fe2O3(s)+CO(g)=2Fe3O4(s)+CO2(g)△H2 ③Fe3O4(s)+CO(g)=3FeO(s)+CO2(g)△H3 求反应FeO(s)+CO(g)=Fe(s)+CO2(g)△H4的焓变 三个反应中, FeO、CO、Fe、CO2是要保留的, 而与这四种物质无关的Fe2O3、Fe3O4要通过方程式的叠加处理予以消去, 先②+③×2-①×3先消除Fe3O4, 再消除Fe2O3, 得到④6Fe(s)+6CO2(g)=6FeO(s)+6CO(g)△H5, ④逆过来得到 ⑤6FeO(s)+6CO(g)=6Fe(s)+6CO2(g)-△H5, 再进行⑤÷6, 得到△H4=-; 2.计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热化学方程式可以进行方向改变, 方向改变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 反;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和反应热可以同时改变倍数; ③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叠加, 叠加时, 物质和反应热同时叠加; ④当对反应进行逆向时, 反应热数值不变, 符号相反. 【典例剖析】己知:Mn(s)+O2(g)═MnO2(s)△H l S(s)+O2(g)═SO2(g)△H2 Mn(s)+S(s)+2O2(g)═MnSO4(s)△H3 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2>0 B.△H3>△H1 C.Mn+SO2═MnO2+S△H=△H2-△H1 D.MnO2(s)+SO2(g)═MnSO4(s)△H═△H3-△H2-△H1 【答案】D

32、四大平衡常数详解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 m A(g)+n B(g)p C(g)+q D(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K=c p(C)·c q(D) c m(A)·c n(B)以一元弱酸HA为例: HA H++A-,电离常数K a= c(H+)·c(A-) c(HA)

考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常考题型 1.求解平衡常数; 2.由平衡常数计算初始(或平衡)浓度; 3.计算转化率(或产率); 4.应用平衡常数K 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放热、吸热等情况)。 对 策 从基础的地方入手,如速率计算、“三阶段式”的运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 推论的应用、计算转化率等,这些都与化学平衡常数密不可分(严格讲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也是化学平衡,只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特定类型的反应而已),要在练习中多反思,提高应试能力。 [应用体验] 1.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1 3Fe 2O 3(s)+CO(g) 2 3 Fe(s)+CO 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 000 1 150 1 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ΔH ________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 L 的密闭容器中,1 000 ℃时加入Fe 、Fe 2O 3、CO 、CO 2各1.0 mol ,反应经过10 min 后达到平衡。求该时间范围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 (CO 2)=________,CO 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 2.已知可逆反应:M(g)+N(g) P(g)+Q(g) ΔH >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1 mol/L , c (N)=2.4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 (M)=4 mol/L ,c (N)=a mol/L ;达到平衡后,c (P)=2 mol/L ,a =________。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 (M)=c (N)=b mol/L ,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________。

高一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常数

第3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一、选择题 1.关于化学平衡常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无关 B.两种物质反应,不管怎样书写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不变 C.化学平衡常数等于某时刻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D.温度一定,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答案 D 解析A项,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B项,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C项,K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均为平衡浓度;D项,根据K的表达式,推知给定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在相同的温度下,已知反应:①N2(g)+O2(g)2NO(g)的平衡常数K=3.84×10-31;②2SO2(g)+O2(g)2SO3(g)的平衡常数K=3.10×1026。则在该温度下,两个化学反应的反应程度之间的关系为() A.①>②B.①<② C.①=②D.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平衡常数的大小能表示化学反应可能进行的程度(即反应限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 3.当把晶体N2O4放入密闭容器中气化,并建立了N2O42NO2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再通入若干N2O4气体,待反应达到新的平衡时,则新平衡与旧平 衡相比,其c2(NO2) c(N2O4) 值() A.变大B.不变 C.变小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温度不变,K不变。 4.对于可逆反应:C(s)+CO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答案 C 解析K只与体系的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生成物的起始浓度以及反应物接触面积均无关。 5.298 K时,各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①N2(g)+O2(g)2NO(g)K=1×10-30; ②2H2(g)+O2(g)2H2O(g)K=2×1081; ③2CO2(g)2CO(g)+O2(g)K=4×10-92。 则常温下,NO、H2O、CO2这三种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的是() A.①B.② C.③D.无法判断 答案 A 解析要判断NO、H2O、CO2这三种化合物分解放氧的倾向,则必须求出各个分解放氧反应的平衡常数,然后比较大小。由计算可知: ①2NO(g)N2(g)+O2(g)K=1×1030; ②2H2O(g)2H2(g)+O2(g)K=5×10-82; ③2CO2(g)2CO(g)+O2(g)K=4×10-92, 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因此反应①即NO分解放氧的倾向最大。 6.2SO2(g)+O2(g)2SO3(g)是工业制硫酸的主要反应之一。一定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容积均为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SO2(g)和O2(g),其起始物质的量及SO2的平衡转化率如下表所示。 甲乙丙 起始物质的量

最新人教版选修4 第2章第3节 化学平衡(第1课时) 作业

第3节化学平衡 第1课时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基础过关 1.下列对可逆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SO2+Br2+2H2O H2SO4+2HBr与2HBr+H2SO4(浓)Br2+SO2↑+2H2O互为可逆反应 B.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C.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的反应是可逆 反应 解析:正确理解可逆反应定义中的“同一条件下”“同时”“正、逆两个方向”等关键字眼。 2. 合成氨工业为人类解决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N 2(g)+3H2(g) 2NH3(g),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N2、H2完全转化为NH3 B.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C.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N2、H2、NH3的浓度不再改变 解析:反应N 2(g)+3H2(g)2NH3(g),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达化学平衡状态。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A

不正确;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B正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 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 态的是( D )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A v A=2 mol·L-1·min-1v B=2 mol·L-1·min-1 B v A=2 mol·L-1·min-1v C=2 mol·L-1·min-1 C v A=1 mol·L-1·min-1v B=2 mol·L-1·min-1 D v A=1 mol·L-1·min-1v C=1.5 mol·L-1·min-1 解析:将四种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除以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若两者相等,则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按上述方法分析,D处于平衡状态。 4.一定温度下,反应N 2O4(g)2NO2(g)的焓变为Δ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D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解析:因反应容器保持恒压,所以容器容积随反应进行而不断变化,结合ρ气=m/V可知,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容器容积不再变化,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符合题意;无论是否平衡,

2020高考化学冲刺核心素养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a、Kh、Kw、Ksp)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核心素养微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K a、K h、K w、K sp)的综合应用 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常数符号适用体系影响因素表达式 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任意水 溶液 温度升高, K w 增大 K w =c(OH-)·c(H+) 电离常数酸K a 弱酸 溶液 升温, K值增大 HA H++A-,电离常数K a= 碱K b 弱碱 溶液 BOH B++OH-,电离常数K b= 盐的水解常数K h 盐溶液 升温,K h 值增大 A-+H 2 O OH-+HA,水解常数K h= 溶度积常数K sp 难溶电 解质溶液 升温,大 多数K sp 值增大 M m A n的饱和溶液:K sp= c m(M n+)·c n(A m-) 2.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Q c 与K的关系平衡移动方向溶解平衡 Q c >K逆向沉淀生成 Q c =K不移动饱和溶液 Q c

①K h=②K h= (3)判断离子浓度比值的大小变化。如将NH 3·H 2 O溶液加水稀释,c(OH-)减小,由 于电离平衡常数为,此值不变,故的值增大。(4)利用四大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典例】(2019·武汉模拟)(1)用0.1 mol·L-1 Na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NaOH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V1和V2的关系:V1________V2(填“>”“=”或“<”)。 (2)25 ℃时,a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审题流程】明确意义作判断,紧扣关系解计算 【解析】(1)①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大,曲线Ⅱ为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答案填Ⅰ; ②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要使溶液pH=7,需要醋酸稍过量,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