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一、仪器准备1.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待它进行自检。
2.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包括光源、检测器、单色器等。
如有故障,请及时修复或更换。
3.将样品室清洁干净,并检查透射池是否干净。
如有污染,请用纯水和无尘纸擦拭。
二、仪器校准1.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零点校准和波长校准。
2.零点校准:使用纯溶剂(例如纯水或纯乙醇)进行零点校准。
在选定的波长下,将溶剂放入透射池中,点击“零点校准”按钮进行校准。
3.波长校准:使用已知浓度且吸收峰位清晰的标准品进行波长校准。
在选定的波长下,将标准品放入透射池中,点击“波长校准”按钮进行校准。
三、样品测试1.取出已经准备好的样品,在样品室中放入透射池。
2.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波长值。
根据样品的吸收峰位和浓度范围,选择一个适当的波长范围。
四、测量样品吸光度1.点击“开始”按钮进行测量。
仪器将在选定的波长下自动扫描,显示吸光度曲线。
2.观察吸光度曲线,确定样品的吸收峰位和吸光度值。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记录1.根据吸光度曲线,确定样品的吸光度值。
可以选择峰值吸光度或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2.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数据处理,例如计算吸光度差、构建标准曲线等。
3.记录测量结果,包括样品名称、浓度、波长范围、吸光度值等信息。
六、仪器维护1.测量完毕后,及时清洁透射池和样品室,避免样品残留。
2.关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并将仪器盖上,以防尘埃进入。
3.定期维护仪器,例如清洁光源、调整灯泡亮度等。
七、注意事项1.在操作过程中,避免直接接触光源和检测器,以免引起损坏。
2.使用纯净溶剂进行校准,避免杂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在进行波长校准时,选择已知浓度且吸收峰位清晰的标准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在清洁透射池时,使用纯净水和无尘纸进行擦拭,避免使用有机溶剂和粗糙材质。
5.操作过程中避免碰撞和震动仪器,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6.长时间不使用时,及时关闭仪器,以延长仪器寿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一、工作准备
1. 开机前检查:清洁光栅、检查光源和探测器是否正常。
2. 准备标准溶液:根据实验需要准备好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并进行标定。
3. 准备样品:将待测溶液转移至透明的玻璃试管或石英比色皿中。
二、仪器调节
1. 打开光度计: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打开光度计,等待仪器预热。
2. 调节参比通道:选择适当的参比波长,并将参比通道调至零点。
3. 调节样品通道:选择待测波长,并将样品通道调至零点。
三、测量操作
1. 测量样品:将待测溶液装入样品比色皿中,放入光度计样品槽内。
2. 执行测量: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3. 清洗仪器: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洗样品比色皿和样品槽。
四、数据处理
1. 计算浓度:根据测量数据和标定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
2. 记录结果:将浓度及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仪器关闭
1. 关闭光度计:根据操作说明,正确关闭光度计。
2. 清洁仪器:清洁光度计表面和槽口,保持仪器干净整洁。
通过以上操作规程,能够正确、准确地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为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支持。
同时,也能够保护和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1、电源开关,使仪器预热20分钟;▪仪器接通电源后,仪器即进入自检状态,自检结束后波长自动停在546nm处,测量的方式自动设定在透射比方式(%T),并自动调100%与0%T。
注意:①开机前,先确认仪器样品室内就是否有东西挡在光路上。
光路上有东西将影响仪器自检甚至造成仪器故障。
②检查透过率模式下,挡光位置,透过率就是否显示00、0%T。
否则要调整暗电流,按“0%T”键,使透过率显示为00、0%T。
返回对光位置时仍能显示100、0%T,否则重新调100%T。
通过“▲”与“▼”键,设定测试波长;按“100%T”键,使透过率显示为100、0%。
如果您要获得被测样品的透射比参数时(透射比方式):T2、按方式键“MODE”将测试方式设置为透射比方式:▪显示器显示“3、按波长设置键“▲”或“▼”设置您想要的分析波长,如340nm;▪按波长设置键“▲”或“▼”直到显示器显示“340nm xxx x%T”▪每当波长被重新设置后,请不要忘记调整“100、0%T”。
4、将您的参比溶液与被测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比色皿内的溶液面高度不应低于25毫米,大约25毫升。
否则,会影响测试参数的精确度。
▪被测试的样品中不能有气泡与漂浮物,否则,会影响测试参数的精确度。
5、打开样品室盖,将盛有溶液的比色皿分别插入比色皿槽中,盖上样品室盖。
▪一般情况下,参比样品放在样品架的第一个槽位中。
▪被测样品的测试波长在340nm—1000nm范围内时,建议使用玻璃比色皿,被测样品在190nm—340nm范围内时,建议适用石英比色皿。
▪仪器所附的比色皿,其透射率就是经过测试与匹配的,未经匹配处理的,比色皿将影响样品的测试精确度。
▪比色皿的透光部分表面不能有指印、溶液痕迹。
否则,将影响样品的测试精确度。
6、将参比溶液推入光路中,按“100%T”键调整零ABS。
▪仪器在自动调整100%T的过程中,显示器显示“ 340nm Blank 、、、”当100、0%T调整完成后,显示器显示“340nm 100、0%T”7、将被测溶液推或拉入光路中,此时,显示器上所显示就是被测样品的透射参比数。
标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标题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吸收和透过性的仪器。
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
以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的参考内容。
1. 仪器的准备:a. 检查光源和检测器:确保光源和检测器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没有损坏或需要更换的零件。
b. 清洁样品室:使用干净的棉纱或镜头纸轻轻擦拭样品室的玻璃表面,以确保获取准确的测量结果。
c. 预热:根据仪器的说明书,预热光度计至指定温度。
这个步骤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所以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提前预热。
2. 样品的准备:a. 清洁样品:使用适当的方法和溶剂清洁或稀释样品,以确保最佳的光学透过性。
b. 样品的体积:添加合适量的样品到样品室中,以确保光路完全填充,并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如果样品室不完全填充或过于拥挤,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
3. 校准:a. 参考空白:在测量目标物质之前,先进行空白测量。
在样品室中添加溶剂或介质,然后进行测量,并将其设置为参考光谱。
这样可以消除背景的干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b. 波长校准:根据仪器的说明书,确定正确的波长校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吸光度值。
这通常需要使用校准滤光片或标准样品来进行波长校准。
4. 测量操作:a. 设置波长:根据需要的波长,将仪器设置在对应的波长。
b. 吸光度的测量:在样品室中放置样品,并使用仪器进行吸光度测量。
等待仪器测量完成或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测量。
c. 重复测量:进行至少三次重复测量,并计算平均值,以减小可能的误差。
5. 数据分析:a. 数据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和相应的实验条件,包括波长、样品浓度等信息。
b. 数据处理:使用适当的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如绘制吸光度曲线、计算浓度或其他所需的数据处理操作。
6. 仪器的关机:a. 进行所需的数据保存或导出。
b. 关闭光度计,按照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正确的关机操作。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UV-Visible)分光光度计是用于测量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和透射特性的仪器。
以下是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一般步骤:
1.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电源,并保证仪器充分预热。
2. 设置光源和检测器。
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紫外或可见光谱),以及光源和检测器的位置。
3. 使用背景校准。
将空白试剂槽放入样品槽中(样品槽通常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或石英池),然后选择背景校准选项。
这将记录光通过样品槽的基线吸收。
4. 准备样品。
将待测样品溶液放入样品槽中。
确保样品槽没有气泡或污渍,以免影响结果。
注意,为了比较样品结果,可以将每个样品的浓度保持相对一致。
5. 设置波长。
选择测量波长,并调整仪器以使其与待测样品的最大吸收光谱相匹配。
某些仪器还允许选择多个波长以进行多重波长读数。
6. 开始测量。
按下“开始”或“测量”按钮,仪器将测量样品吸收光谱。
读数时间通常很短,大约为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7. 记录结果。
读取仪器显示屏上的吸收值,并将其记录下来。
注意,部分仪器可以直接将结果导出到计算机或打印机上。
8. 清洁和关闭仪器。
在使用完毕后,使用适当的清洁溶液清洁样品槽,以防止残留污渍。
最后,将仪器关闭。
需要根据具体仪器的操作手册来设置和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因为不同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步骤和功能。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仪器,用于测量化学物质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吸收光谱。
正确使用该仪器需要以下步骤:
一、仪器准备
1. 打开仪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打开仪器软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
3. 准备好样品,将其转移到透明的石英或玻璃比色皿中。
二、样品测量
1. 将比色皿放入样品室中,调整样品室的位置,使其与光路对齐。
2. 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波长,调整仪器的光路,使其与样品室中的样品对齐。
3. 点击“开始测量”按钮,仪器会自动扫描样品的吸收光谱,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4. 根据需要,可以保存测量结果或者进行数据处理。
三、仪器维护
1. 每次使用后,应该清洗样品室和比色皿,以防止样品残留影响下次测量。
2. 定期校准仪器,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 保持仪器干燥、清洁和安全,防止损坏和事故发生。
以上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操作步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常用于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和透过率。
下面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该仪器。
1. 准备工作在开始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包括电源、灯泡和检测器等。
确保仪器处于正确的工作状态。
其次,准备好所需的样品溶液,并将其放置在透明的玻璃或石英容器中,以避免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最后,检查擦拭仪器的可见光波长校准标准溶液,并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打开仪器并调整参数将仪器接通电源并打开开关。
在仪器界面上选择所需的波长,可以通过键盘或旋钮来输入目标波长。
根据样品的特点和需要测量的光谱范围,选择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并设置扫描速度。
一般情况下,快速扫描适用于样品溶液透过率的快速测量,而慢速扫描适用于吸光度的测量。
3. 校正零点在进行样品测量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
校准零点是为了消除仪器的内部误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正零点的方法是切换至“T”模式,即透过率模式,并将空白试剂(如纯溶剂或去离子水)放入光池中进行测量。
记录下校正后的透过率值。
4. 测量样品溶液吸光度将样品容器放入光池中,并选择“Absorbance”模式。
确保样品溶液充满光池,避免气泡的存在。
开始测量后,仪器将自动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并显示在仪器界面上。
记录下测量值,可以根据需要保存或导出数据。
5. 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吸光度数据后,可以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比如,可以计算样品溶液的浓度、绘制吸光度曲线等。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使用相应的软件进行分析。
确保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参数,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6. 关闭仪器在使用完毕后,需要正确地关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首先,将波长设定为较高的数值,以避免损坏检测器。
然后,关闭仪器的电源开关,将仪器断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光源发出光束通过准直系统,经过光栅
的分光作用后进入样品池,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经过检测器,最后由显
示器显示吸光度数值。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是:光源发出光束,一部分经过参比池进行
比较,另一部分经过样品池与样品相互作用,分别被检测器检测后与参比
值进行比较,最后由显示器显示吸光度数值。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方法如下:
1.准备工作:
-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确认光源、检测器和显示器的功
能正常。
-清洁样品池,确保无杂质和残留。
2.样品处理:
-准备需要测量的样品溶液,并将其转移到清洁的样品池中。
-如果样品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光透过度低,此时可进行适当稀释。
3.测量步骤:
-打开仪器电源,进行预热,通常需要一段时间让光源稳定。
-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和检测模式(吸光度/透过度)。
-调节仪器,使得显示器上的示数为零或基线稳定。
-将样品池放入样品室,尽量避免空气泡存在。
-记录或保存测量数据,可以进行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
4.清洁和维护:
-测量完成后,及时清洁样品池和其他相关部件,防止污染和积累。
-关闭仪器电源,注意安全操作。
总结一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基于比尔-朗伯定律原理的实验仪器,主要用于测量物质溶液或气体的光吸收特性。
使用时需要进行准备工作,处理样品并进行测量,同时注意仪器的清洁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加试剂 吸收情况
参比溶液 选择
无吸收
纯溶剂空白
有吸收
试剂空白
无吸收
试液空白
有吸收 加入掩蔽剂的溶液
狭缝的选择
• 狭缝的大小会影响到仪器的信噪比和标准曲线的 线性范围。
• 狭缝过大,通常会使线性范围变小,特别是当不 在最大吸收波长位置测定时更是如此。
• 狭缝过小,造成入射光能量过小,信噪比变差, 基线平直度和测量数据的重复性会变差。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 分光光度计 I0 溶
分光光度计光路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 分光光度计
I0 溶 I 液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显示装置
样品池
消除了光源不稳定性造成的误差,测试结果准确 需要对光路的不对称性进行校正,这个操作通常称为校零或基线校正
• 内壁材料:BaSO4,聚 四氟乙烯
• 适宜于测量粉末样品 • 样品可压片或与BaSO4
混合后压片制样
吸收池及使用常识
• 分光光度法中的吸收池又称比色 皿,可见分光光度法中使用的比 色皿用光学玻璃制造,可用于大 于350nm的波长范围。
• 常用的比色皿有0.5-10cm各种 光程,可根据需要选用
不同相态样品的分析
• 通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只能进行溶液 样品的分析。
• 配以合适的样品架,可以测量气体,也可 以对透明的薄片(如滤光片)或薄膜状材 料进行定性分析。
• 固体粉末样品由于通常透光性质不好,需 要配成溶液或用积分球附近进行漫反射谱 测量。
积分球与固体漫反射谱
• 获得固体漫反射谱,可 以间接反映固体样品的 吸收
参比溶液与吸光度的测定
• 遮挡光路,调透过率(透过 光强度)为0
挡
光 It=0
板
• 开启光路,放入参比溶液,
调透过率为100%,即A参比 =0
参 比
I0
溶
液
• 取出参比溶液,放入样品溶 液,读数得到样品中待测组 分的吸光度
待 测
It
溶
液
待测溶液的制备
Fe2+ + 3phen = [Fe(phen)3]
c 0.434T c TlgT
吸光度读数范围
•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A=bc, 影响吸光度大 小的因素主要是样品摩尔吸光系数,浓度 和比色皿光程。
• 实验中吸光度过大的样品可通过稀释样品 使吸光度到所需范围内。
• 如果样品不能稀释,可以改用光程较小的 比色皿减小吸光度。
• 吸光度过小的样品可使用光程较大的比色 皿以增大吸光度。
吸收波长的选择
• 进行单波长测量时,需要考虑朗伯比尔定 律对入射光单色性的要求和测定灵敏度的 要求。
• 没有干扰时,一般选择在吸收峰的最大吸 收波长位置处,如果有干扰,选择在没有 干扰且吸光度变化较平缓的位置。
• 进行多波长校正时,除尽量满足单波长测 定的波长要求外,还要求多个组分间的吸 收光谱间线性无关。
• 此外,还需要考虑样品吸收峰宽度的影响。通常 单波长测定时,一般选择在最大吸收波长位置, 线性范围容易满足,可选择较宽的狭缝(1-2nm) 多波长测定时,很难同时在所有波长都满足线性 范围要求,应选择较小的狭缝。
4
ABS ABS
0
400
450
500
W a ve le n g th (n m )
狭缝变化对光谱的影响
• 过量的phen
可能对吸光
•
其它加入的试剂(可能包括缓冲试剂, 离子强度调节剂等)
度测定产生 干扰
如何选择参比溶液
• 总的原则:使试液的吸光度能准确反映待测组分的吸收 (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的部分在参比溶液中应保留)
• 理想的参比溶液是:试液中去除待测组分,保留其他所有 组分的溶液
原始待测溶液 吸收情况
2
400
420
440
460
480
500
W a v e le n g th (n m )
吸光度过大造成光谱噪音大
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 无法或不易得到与样品相近的基体时用标 准加入法
• 同类样品数量较多时用标准曲线法 • 只有一两个样品时可以用标准对照法
重复测定次数和波长扫描速度
• 对吸光度不是很大的样品,或者狭缝不是 很小,这时检测器检测的光信号的强度是 比较大的,重复性较好,可选择较少的重 复次数。相反,如果样品吸光度很大,狭 缝很小,选择较大的重复次数可获得更好 的结果。
参比溶液的选择
• 使用参比溶液是为了校正除待测组分外所 有其他因素所引起的透射光强度的减弱。 所以最佳的参比样品是待测样品中只除去 待测组分后的剩余部分。
• 常用的参比溶液有纯溶剂,空白溶液(不 加试样溶液,含显色剂等),加了掩蔽剂 的试样溶液
混合溶液中待测组分吸光度的测量
I0
待 测 溶 液
It
A总
lg
I0 It
• Abc适用于混合溶液中任一单一组分
• 吸光度的加和性,混合溶液 A总=A待测+A共存 • 也就是 A待测= A总 - A共存 • 若 A参比 = A共存 =0,则 A待测= A总
• 参比溶液,又称空白溶液:分光光度测量中假定 吸光度为0的溶液,应该可以反映除待测组分外所
有其他共存组分的吸收
• 拿持比色皿时不能接触抛光面 • 定量分析时比色面必须配对使用
吸光度读数范围
• 吸光度测量误差在透过率过大 或过小时都会变大,为了满足 定量分析的误差要求(通常为 <5%),在定量分析时要求吸光度 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 吸光度读数范围的具体值与仪 器性能有关,主要是与仪器检
测系统噪声大小及光学系统杂 散光的大小有关,通常都在0.11.0范围内,低档次的仪器通常 可用范围比高档次仪器要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的使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类型: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和双光束分光 光度计
• 不同相态样品的分析 • 比色皿的使用常识 • 吸光度读数范围 • 吸收波长的选择 • 参比溶液的选择 • 狭缝大小的选择 • 重复测定次数和波长扫描速度 • 测定波长间隔 • 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 • 时间扫描功能
• 原始待测溶液(含有Fe2+及其它共存组分)
• 加入过量显色剂,根据需要加入其它试剂 (可能包括缓冲试剂,离子强度调节剂等), 这部分总称为试剂
• 加入溶剂稀释到适宜体积
待测溶液的成分
Fe2+ + 3phen = [Fe(phen)3]
• 待测离子Fe2+
[Fe(phen)3]
• 其它共存组分
如有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