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件12永字八法及独体字的结构

合集下载

【永字八法口诀】书法永字八法图解

【永字八法口诀】书法永字八法图解

【永字八法口诀】永字八法解密,永字八法的意思,“永”字共有八画,画画不同,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字楷书的点画形式。

【书法永字八法图解】永字八法写法图解永字八法一、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

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

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永字八法二、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

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

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永字八法三、竖为弩(同努)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

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

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永字八法四、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

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

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永字八法五、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

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

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

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

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永字八法六、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

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永字八法七、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谓写横撇应如鸟之啄食。

行笔快速,笔锋峻利。

落笔左出,锐而斜下,以轻捷健劲为胜。

永字八法八、捺为磔(磔音哲,裂牺为磔,笔锋开张之意)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指磔画在字体结构中的作用而言,磔本义是指肢解祭祀用的牺牲,含解体张裂之意。

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

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

永字八法最详细的讲解中国古代以墨宝文字系统为基础,在绘制图案文字时,都是以“八字”的原理进行构筑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永字八法的传播。

永字八法,以一个完整的八字调和而成,在构筑字形时,能够较快地建立出一个完整的构筑字体,更加统一文字风格,也使字体更加易于书写,以及更加精致美观。

永字八法分为横法和竖法。

横法又分为四类:平横、中横、小横、立横;竖法又分为四类:大竖、小竖、撇、点。

其中,横以一横两竖为构筑原则,竖以两横一竖为绘制原则。

永字八法的横法1、平横:横两端对齐,外形为一条竖直的长线,中间均匀弯曲,使字体看起来挺拔、精致、大气。

2、中横:横两端平行,长度有些短,并且弯曲角度比平横略小,使字体看起来更加精致、活泼、大气。

3、小横:横两端平行,长度比中横要更短,多用于构筑词素中的横字;4、立横:横两端对齐,短而细,多用于词素中的横字,以及构筑拓印专用字体。

永字八法的竖法1、大竖:竖两端垂挂,粗而短,多用于构筑元音字和多音字;2、小竖:竖两端垂挂,细而短,多用于构筑辅音字;3、撇:斜线,两端均为斜向下,或者下斜右斜,多用于构筑拼音字;4、点:横短竖长,一般用于构筑元音字、多音字和辅音字的末端。

永字八法通过调节横竖的结构、角度、长度等,来获得各类字形,从而构筑完整的文字结构。

在古代,永字八法在构筑字节形式上效果明显,被称为最完美的字形构筑原则,并且直至今天,它仍然是绘制中国文字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记载,永字八法是由尧时期的大书法家骑士卿发明的。

他通过观察汉字的字形结构,提出了基于横竖结构、轮廓线、曲线以及圆角等基本原则,以一个完整的八字调和而成,用以构筑完整的字形,形成了永字八法的雏形。

随后,永字八法在不断的演变历史中,书法家再次提出了新的构筑原则,更新改变永字八法的本质,并且不断调整构筑元素来更好的适合新的书法文化。

今天,永字八法仍然是文字书写的重要原则,且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字中的细节,也加深了对书法艺术的认知,是一种有益的基础知识。

永字八法精美课件A

永字八法精美课件A
爱艺术 强其骨
千竹居
• 小柠檬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小朋友们: 请注意你们的坐姿, 认真听讲哦!
1、书法,就是写字的技法。“书”有写字的 意思,“法”就是方法、技法、法则,也就是 汉字的书写艺术。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高 级艺术形式。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 2009年已经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书法 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书法的魅力吧!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位圣人, 大家想 认识他吗?
你了解吗?
王 王 其 东 书羲 羲 其晋 之 王 其 羲 之 书书 人 之 法 其 其 家 事 人 其 事
中华第一行书
《兰亭序》
作者:
相传,东晋大书法家 王羲之用了十五年的时间, 永 专门写“永”字。是因为 ” 字 它包含了汉字所有八种基 八 本笔画:点、横、竖、钩、 法 提、长撇、短撇、捺。也 典 包含了汉字的大部分书写 故 规律。所以,我今天也提 倡先练习“永”字。
让 我 们 在 歌 声 中 感 受 书 法 的 魅 力 吧 !
梅 花 香 自 诸苦 葛寒 亮 来
下 课 啦!同 学 们 要 勤 加 练 习 哦!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永字八法古 今对照图解
侧 今




短撇



磔 掠
撇 竖 捺
弩 趯

永 ” 字 共 五 画 , 而 五 画 之 中 包 括 了 八 种 笔 画 。
侧 今 勒
如鸟翻 然侧下

“ 永 ” 字 八 法 行 笔 线 路 图 图 解
如勒马 的缰绳

短撇

如鸟之啄物
策 三折如钢 刀裂肉。

永字八法详解

永字八法详解

永字八法详解庄子书画研究院单一洋基本释义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竖,也就是“弩”。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撇有直撇、弧撇、腰细撇、腰粗撇、弯头撇、弯尾撇等6.捺法捺,也就是“磔”。

在书写时好像曲折的水波。

捺有直捺、弧捺、尖头捺、方头捺、长捺、短捺等。

7.厥法厥,笔画形状像人弯腰的姿势,因此得名。

古人又称为“勾裹法”。

厥有直厥、弧厥、高厥、矮厥、斜厥等。

8.钩法钩,笔画形状“如长空之新月”。

与“戈”末端相似。

古人又称为“戈法”。

钩有直钩、弧钩、高钩、矮钩、斜钩等。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什么叫“永字八法”?唐楷六大家各是谁?书法特点如何?其传世书迹各有哪些?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什么叫“永字八法”?唐楷六大家各是谁?书法特点如何?其传世书迹各有哪些?

【书法国培基础知识】什么叫“永字八法”?唐楷六大家各是谁?书法特点如何?其传世书迹各有哪些?人们常说,学书要“宗法唐楷”,其意是说唐楷在楷书中最具典型性、规范性、完美性。

其代表书家很多,最被推崇的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颜真卿、柳公权这六大家。

欧阳询,初唐杰出书法家。

书宗二王,参以六朝北派书法余韵,独创一格,人称“欧体”。

其特点,用笔瘦劲峻拔,笔画整齐方润,结体雍容婉丽,法度森严,静穆安详,丰腴有致,神气清爽。

欧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为唐初四大书家。

传世楷书碑帖有《九成宫醴泉铭》、《黄埔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等。

(如图 69)图 69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初唐书法家。

书承智永传授,尽得二王之法,其书特点内含刚柔,外露筋骨,笔致圆融遒丽,结字萧散洒落。

传世书迹有《孔子庙堂碑》、《昭仁寺碑》等。

(如图70)图70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初唐书法家。

其书法继二王,融会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瘦硬清挺,古雅绝俗。

传世书迹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如图71)图 71 褚遂良《孟法师碑》李邕,中唐书法家。

其书初师逸少(王羲之),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不拘细行,律以大成,有“书中仙子”之称。

他之学书反对死摹,曾说:“学我者死,似我者俗”。

传世碑刻有《岳麓寺碑》、《云摩将军李思训碑》、《李秀碑》等。

(如图72)图72 李邕《岳麓寺碑》颜真卿,中唐杰出书法家,世称“鲁平原”、“颜鲁公”。

其书从褚遂良、张旭得笔法,正楷端庄伟岸,浑厚宽博,笔画丰满圆润,间架开通舒朗,大气磅礴,坚劲雄壮,人称“颜体”,为百世之宗。

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说。

传世书迹较多,著名的有《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等。

(如图73)图73 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晚唐杰出书法家。

他工书,尤擅楷书,初学王羲之,吸取欧体之方、颜体之圆而自成一体,与颜真卿齐名。

【软笔教程】练好书法第一步——“永字八法”

【软笔教程】练好书法第一步——“永字八法”

【软笔教程】练好书法第一步——“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书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一、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侧是倾斜不正之意,点应取倾斜之势,如巨石侧立,险劲而雄踞。

如点成平卧或正立,则呆痴失势。

永字点以露锋作收,是为与下边横画相照应。

二、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横取上斜之势,如骑手紧勒马缰,力量内向直贯于弩(竖)。

如卧笔横拖或下斜则疲沓无力。

逆锋落笔,缓去急回,保持“逆入平出,有往必收”之势,不宜顺锋滑过,以免轻飘板滞。

三、竖为弩(同努)努是有力的意思,竖画取内直外曲之势,如弓弩直立,虽形曲而质含无穷之力。

所以竖画不宜过直,须配合字体之全局,于曲中见直,方有挺进之势。

过直如枯木立地,虽挺直而无力。

四、钩为趯(跃的样子,同跃)谓作钩时,先蹲锋蓄势,再快速提笔,然后绞锋环扭,顺势出锋,力聚尖端。

如人要跳跃,需先蹲蓄力,然后猛然一跃而起。

锋不平出,为的是与策(挑)画起笔相呼应。

五、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策本义是马鞭,这里其引申义策应之意。

挑画多用在字的左边,其势向右上斜出,与右边的点画相策应,形成相背拱揖的形势。

永字的策画略微平出,主要是与右边的啄(横撇)相策应。

两个笔道虽错落不相地称,而其心气相通相应。

势略上仰,用力在发笔,得力在收锋。

六、撇为掠(掠是拂掠之意)如篦之掠发,状似燕掠檐下。

谓写掠画应如以手拂物之表,虽然行笔渐渐加速,出锋轻捷爽利,取其潇洒利落之姿,但力要送到末端,否则就会飘浮无力。

永字八法详解

永字八法详解

永字八法详解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一般来讲,永字八法是说的楷书,那么我们也不要仅仅把眼光局限在楷书上面。

既然,永字八法可以看作是书法的“笔诀”,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草书篆隶书,都是有一定的用笔法则和技术规范要领的。

下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论书永字八法的:(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这一段论述虽然简单,但是大致说出了书写时候的发力方向、手势趋向、书写技巧。

古人喜欢用形象比如,语言简洁。

我们今天因为不太通晓训诂学,很容易导致对古人文词的误读。

元李溥光《雪庵八法·八法解》:“历代以下,书者工于笔法之妙。

其名世者,如魏晋之钟繇、王羲之,唐之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颜(真卿)之辈,亦各家有书,所传之,惜乎沦没日久,真迹不存,惟羲之‘永’字八法,共《三昧歌》,流传在世。

”这里提到的《三昧歌》,我猜想,这是不是就是“手操”的内功心法呢?和传说中的《九阴真经》类似吧。

《法书苑》:“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

看看人家说的,会了八法,就能通一切,还有说的更明白吗?!宋陈思《书菀菁华》:“隋僧智永,发其指趣,援于虞秘监世南,自兹传授遂广彰焉。

”这里提到的“指趣”我觉得颇耐人寻味。

“指趣”是啥?手势?手操?技术规范要领?清冯武《书法正传》中《书法三昧》云:“凡学必有要,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永’字者,众字之纲领也,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看看人家怎么说的----识乎此,则千万字在矣。

会了所谓的“手操”,啥字都会写了,因为汉字无非就是八个笔画而已。

《翰林禁经》(唐.李阳冰)论永字八法:【点】为侧,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横】为勒,勒不得卧其笔,中高下两头,以笔心压之;【竖】为努,努不宜直其笔,直则无力,立笔左偃而下,最要有力;【挑】为趯,趯须蹲锋得势而出,出则暗收;左上为【策】,策须斫笔背发而仰收,则背斫仰策也,两头高,中以笔心举之;左下为【掠】,掠者拂掠须迅,其锋左而欲利;右上为【啄】,啄者,如禽之啄物也,其笔不罨,以疾为胜;右下为【磔】,磔者,不徐不疾,战行顾卷,复驻而去之。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附楷书八十四法)

永字八法正传永字八法,是中国书法用笔法则。

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

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相传为隋代智永或东晋王羲之或唐代张旭所创,因其为写楷书的基本法则,后人又有将八法引为书法的代称。

永字八法其实就是「永」这个字的八个笔画,代表中国书法中笔画的大体,分别是「侧、勒、努、趯、策、掠、啄、磔」八划,以柳宗元所着中国书学浅说一书中解说较为明了。

永字八法(1)点为侧(如鸟之翻然侧下);(2)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3)竖为弩(用力也);(4)钩为趯 (跳貌,与跃同);(5)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6)撇为掠(如用篦之掠发);(7)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8)捺为磔(磔音哲,裂牲为磔,笔锋开张也)。

1.点法点,也就是“侧”。

在书写时需要把毛笔的笔锋侧过来,因此得名。

点是汉字的根源,横、竖、撇、捺等笔画都始于一点。

点有上点、下点、左点、右点、左上点、右上点、左下点、右下点等。

2.挑法挑,形状像钝角三角形。

“策”、“啄”、“ ”三者的书写都与挑法类似。

挑有上向挑、下向挑、左向挑、右向挑、左上挑、右上挑、左下挑、右下挑等。

3.横法横,也就是“勒”。

所谓“勒”,原意指马缰的末端衔在马口,取其不平不直,形状相似。

横画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需要勒住笔锋,因此得名。

横有平横、凹横、凸横、腰粗横、腰细横、左尖横、右尖横等。

4.竖法竖,也就是“努”。

在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因此得名。

竖有直竖、右弧竖、左弧竖、腰细竖、腰粗竖、上尖竖、下尖竖等。

5.撇法撇,也就是“掠”。

一般习惯称为“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