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车储氢罐总成和供氢管路装配作业要求2018
移动式(车用)氢气瓶组安装技术条件

DB/T__________移动式(车用)氢气瓶组安装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动式(车用)氢气瓶组安装的基本原则和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环境温度(-40~85℃)下使用,公称容积为0.4L~450L,公称工作压力为0.2MPa~35MPa (表压,下同)且压力和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的多个盛装压缩氢气的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及其附件通过并联形式组成的气瓶组的安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TSGR0006-2014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7-2019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TSGR0009-2009车用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6804气瓶警示标签GB15383气瓶出气口连接形式和尺寸GB/T35544-2017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GB/T26990-2017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GB/T29126-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验方法GB4962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H3063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058爆炸危险环境电气装置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3005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用于本标准3.1压缩气瓶compressed gas cylinder用来盛装永久气体的可重复充装的无缝气瓶3.2车用气瓶gas cylinders for vehicles安装在车辆上为车辆提供动力的充装燃料的气瓶3.3加氢气瓶hydrogenated cylinders用来盛装氢气的压缩气瓶DB/T__________3.4加氢气瓶组hydrogenated gas cylinders多个加氢气瓶通过管件以并联方式连接在一起,为设备提供氢气气源的压缩气瓶集群。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2023最新国标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测量参数、单位、准确度和分辨率 (2)5 要求 (2)一般要求 (2)安装强度要求 (2)气密性要求 (3)环境适应性要求 (3)6 试验条件 (3)7 试验方法 (3)主关断阀试验方法 (3)安装强度试验方法 (3)气密性试验方法 (4)环境适应性试验方法 (5)附录A(资料性)车载氢系统示意图 (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的技术条件。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压缩气态氢作为燃料,在环境温度15℃时,工作压力不超过70MPa的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GB/T 2423.1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 2423.4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GB/T 2423.5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GB 19239 燃气汽车专用装置的安装要求GB/T 24548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GB/T 2454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3 术语和定义GB/T 24548 和 GB/T 24549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车载氢系统 on-board hydrogen system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上,从氢气加注口至减压阀,与氢气加注、储存、输送、供给和控制有关的装置,参见附录A。
储氢气瓶 hydrogen storage cylinder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上,用于储存高压氢气的装置。
制氢及储氢设备运行与检修安全要求

制氢及储氢设备运行与检修安全要求1氢站、发电机氢系统及其它装有氢气的设备附近应严禁烟火,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并应设“严禁烟火”的警示牌。
氢站和氢冷发电机附近应备有必要的消防设备。
氢站周围应设有不低于2.5m的不燃烧体实体围墙。
氢站应按严重危险级的场所管理,应设推车式灭火器。
2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氢站和氢罐区。
因工作需要进入的人员,按登记准入制度登记后进入。
进入氢站和氢罐区严禁携带火种、携带非防爆电子设备,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衣服和带铁钉的鞋。
进入前应先消除静电。
3禁止在氢站、储氢罐、氢冷发电机以及氢气管路近旁进行明火作业或做能产生火花的工作。
必须在上述地点进行动火作业,应事先经过氢气含量测定,证实工作区域内空气中含氢量小于0.4%,并经生产主管领导批准,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后方可工作。
工作中应至少每4h测定空气中的含氢量并符合标准。
4制氢站配电间、控制操作间的电气、通讯设施,应符合GB50058爆炸和火灾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规定。
5制氢和供氢的管道、阀门或其它设备发生冻结时,应用蒸汽或热水解冻,禁止用火烤。
漏氢检测应使用仪器或肥皂水,严禁用火。
6氢气系统或可能存在氢气的系统设备检修前,应将检修部分彻底隔断,加装严密的堵板,并将内部氢气按规程规定完成置换,检测合格后按照15.1.3规定办理手续,方可进行工作。
7排出带有压力的氢气、氧气或向储氢罐、发电机输送氢气时,应均匀缓慢地开启阀门和节气门,使气体缓慢放出或输送。
禁止剧烈排送,以防摩擦引起自燃或爆炸。
8制氢室应备有橡胶手套和防护眼镜,操作碱液时佩戴;应备有稀硼酸溶液,当碱液溅到眼睛或皮肤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后进行中和处理。
9在充有氢气的系统设备上或电解装置上进行工作,应使用铜制工具,以防产生火花。
10制氢室、封闭式储氢间应有符合规定的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设施,并配有与防爆风机联锁的漏氢检测装置。
漏氢检测装置和风机联锁应定期检验,氢气浓度达到0.4%(体积比)时,防爆风机应能自动开启。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液氢供气系统安全技术要求液氢储罐是车载液氢供气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安全。
液氢储罐应具备以下要求:-储罐结构强度要足够,防止储罐在事故中爆破或泄漏。
-储罐内部应有高效的保温层,以保证液氢的低温特性得到充分保持。
-储罐外部应具备保温层和防护层,以防止外界温度对液氢储罐的影响。
-储罐应具备可靠的压力释放装置,以防止储罐内部过压。
液氢供气管路是将液氢从储罐输送到燃料电池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安全性要求如下:-供气管路应具备足够的耐压能力,以承受液氢高压下的运行工况。
-供气管路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液氢泄漏。
-供气管路应具备防腐蚀能力,以应对液氢的特殊性。
-供气管路应能够抵抗机械冲击和振动,以保证其安全运行。
3.液氢泄漏检测和报警技术要求液氢泄漏是车载液氢供气系统的一大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液氢泄漏检测和报警系统来发现和处理液氢泄漏情况。
该系统的技术要求如下:-液氢泄漏检测系统应具备高灵敏度,能够及时发现液氢泄漏。
-液氢泄漏报警系统应具备声光报警功能,以提醒乘车人员和周边人员注意安全。
-液氢泄漏报警系统应具备自动切断液氢供气功能,以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液氢充气和排气是车载液氢供气系统的常规操作,其安全性要求如下:-液氢充气系统应具备高效的快速充氢能力,以减少充氢时间和降低安全隐患。
-液氢充气系统应具备自动断气功能,以避免液氢超压和泄漏的风险。
-液氢排气系统应能够有效处理排放的氢气,以防止氢气积聚引发爆炸。
综上所述,车载液氢供气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包括液氢储罐安全、液氢供气管路安全、液氢泄漏检测和报警技术要求,以及液氢充气和排气安全技术要求等。
这些要求的落实和实施将确保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安全和人员的身体健康。
车载氢系统安装技术要求

车载氢系统安装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车载氢系统安装的安装主体要求、安装实施前准备工作、安装技术要求和安装后检查。
本标准适用于公称工作压力不超过70MPa、贮存介质为压缩氢气、工作温度不低于-40℃且不高于85℃的储氢气瓶(以下简称气瓶)及其附件组成的车载氢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08 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GB/T 13005 气瓶术语GB/T 2454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GB/T 26990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GB/T 26990和GB/T 13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载氢系统onboard hydrogen system安装在车辆上,从氢气加注口至燃料电池进气口,与氢气的加注、储存、输送、供给和控制有关的装置。
3.2车用压缩氢气气瓶compressed hydrogen cylinders for vehicles安装在车辆上,为车辆提供压缩氢气燃料的气瓶。
3.3主关断阀main shut off valve一种集成在瓶口组合阀上,用来关断从气瓶向该阀下游供应氢气的阀。
3.4单向阀check valve车载氢系统中一种用来防止氢气倒流的阀。
3.5瓶口组合阀cylinder valve简称瓶口阀,气瓶专用阀门的统称。
一种集成主关断阀、单向阀、安全泄放装置、温度传感器等功能单元,并在紧急状态下关断该阀下游氢气供应或泄放气瓶内氢气压力的组件。
3.6减压阀pressure regulator将车载氢系统输出压力控制在设计值范围内的阀。
3.7主氢阀main hydrogen control valve一种安装在车载氢系统减压阀下游,用来自动控制该阀下游氢气供应和断开的阀。
储氢罐安全要求

储氢罐安全要求
在氢能技术应用中,储氢罐是不可或缺的部件。
由于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保证储氢罐的安全性,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本文将介绍储氢罐的安全要求。
储氢罐材料与制造
用于制造储氢罐的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通常使用的材料有铝合金、碳纤维增强材料等。
在罐体制造过程中,必须保证工艺的合理与严格,细节的处理要尤其注意,以免出现锈蚀、疲劳等问题。
储氢罐保养与维护
为了保证储氢罐的安全性,必须进行日常保养与维护。
首先要保证罐体整洁,通风良好,定期对罐体进行检查,排除潜在危险。
其次,要经常检修管道、阀门、连接处等部位,确保其功能完好。
储氢罐安装与使用
在储氢罐的安装过程中,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如罐体的支撑、防震措施、氢气泄漏检测与报警等。
在氢气充装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装设施安全可靠、氢气泄漏率低,并避免产生静电等静电火花等现象。
储氢罐运输与存放
在储罐的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储罐表面清洁、无割伤或严重碰撞等,充装氢气应与其他易燃品分开,严禁钢丝绳、抓钩等器具直接勾挂卸载。
存放时,氢气罐体应避免阳光直射,在存放期间定期检查和漏检。
以上为储氢罐安全的一些基本要求,在储氢罐能够适用到各个领域的过程中,不仅对于罐体本身的安全,还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安全因素。
储氢罐的安全性可以在制造、运输、存储、使用等过程中注意细节,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范悲剧事件的发生。
《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工作简要过程(一)任务来源《燃料电池汽车高压氢气加注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由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燃料电池分会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于2018年9月19日发函(中汽协函字[2018]416号)立项,项目编号为T/CAAMTB15-2018,由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负责此项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
(二)主要起草单位及任务分工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上海驿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绍军、刘京京、黄泽民、陈华强、阮伟民、李冬梅、吕洪、张存满、周伟、蒋长龙、裴冯来、安淑展、姚伟、肖明宇、彭祥花、魏青龙、张晓丹、王东雨、陈亚栋。
(三)标准研讨情况2018年8月,根据“关于2018年第二批团体标准立项通知的函”的要求,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同济大学、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广泛开展了相关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最新版的收集工作,并开展了技术分析对比和研究工作。
2019年3月由上海舜华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等单位成立了标准初稿编写工作组。
2019年3月~12月,编写工作组的专家多次召开该标准初稿编写工作组会议,并明确了相关技术内容的编制思路和工作分工。
随后经过了几次讨论和修改后。
2020年4月形成了标准初稿。
2020年5月公开征求意见。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制定工作遵循“统一性、协调性、适用性、一致性、规范性”的原则,本着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按照GB/T——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2、主要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压缩氢气加注站的加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加注气源温度最低-40℃、车载储氢瓶总容量35kg以内的加注技术。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利用氢气等燃料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电能,并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要求极高,以下是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相关规定。
一、安全要求(一)整车安全要求1.整车氢气排放根据怠速热机状态氢气排放章节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在进行正常操作(包括启动和停机)时,任意连续3s内的平均氢气体积浓度应不超过4%,且瞬时氢气体积浓度不超过8%。
2.整车氢气泄漏(1)车内要求1)氢系统泄或渗透的氢燃料,不应直接排到乘客舱、行李舱/货舱,或者车辆中任何有潜在火源风险的封闭空间或半封闭空间。
2)在安装氢系统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上方的适当位置,应至少安装一个氢气泄漏探测传感器,能实时检测氢气的浓度,并将信号传递给气泄漏报警装置。
3)在驾驶员容易识别的区域应安装氢气泄漏报警提醒装置,泄浓度与警告信号的级别由制造商根据车辆的使用环境和要求决定。
4)当封闭空间或半封闭空间中氢气体积浓度达到或超过2.0%±1.0%时,应发出警告。
5)当封闭空间或半封闭空间中氢气体积浓度达到或超过3.0%±1.0%时,应立即自动关断氢气供应,如果车辆装有多个储氢气瓶,允许仅关断有氢泄漏部分的氢气供应。
6)当氢气泄漏探测传感器发生故障时,如信号中断、断路、短路等,应能向驾驶员发出故障警告信号。
(2)车外要求对于M类车辆,在密闭空间内进行氢泄漏试验,应满足任意时刻测得的氢气体积浓度不超过1%。
3.氢气低剩余量提醒指示储氢气瓶氢气压力或氢气剩余量的仪表应安装在驾驶员易于观察的区域,如果氢气的压力或剩余量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应通过一个明显的信号(例如:声或光信号)装置向驾驶员发出提示。
4.电安全要求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安全应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的规定。
(二)系统安全要求1.储氢气瓶和管路要求(1)安装位置要求管路接头不应位于完全密封的空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电池车储氢罐总成和供氢管路装配作业要求
一、储氢罐和供氢管路装配作业人员要求
1)储氢罐和供氢管路装配作业人员应接受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专业和安全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岗位的操作资质。
2)储氢罐和供氢管路装配作业人员应通过压力容器权威机构的培训并取得压力容器的操作资格证书。
二、储氢罐总成和供氢管路装配操作要求
1)搬运过程应尽可能保持平稳,避免剧烈震动造成内部零件松动、脱落或损坏。
2)系统部件的保护装置(如木框、泡沫、纸皮等)应待转运至安装现场再进行拆除,防止转运过程出现碰撞、浸水等意外伤害。
3)储氢罐总成吊装时严禁吊具刮碰瓶体、各种阀体、管路等。
2)储氢罐总成吊装时严禁使用金属裸露吊带,避免划伤器件。
3)吊装过程保持平稳,严禁大幅度地点动吊具。
4)严禁装配过程中在氢系统周围进行焊接、火焰切割等操作。
5)储氢罐总成安装时应在紧固件处涂抹高强度螺纹胶,紧固件要求:螺栓M14强度等级10级以上,扭紧力矩150N.m,螺栓M12强度等级10级以上,扭紧力矩110N.m。
6)总成或管路上暂时未安装连接的裸露卡套外接口需要安装管帽,防止易物进入管路。
9)储氢罐总成和管路安装空间合理,不应受到周围其他零部件产生的危害其安全性、稳定性的干涉,安全距离不小于100mm。
10)各功能总成安装时要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坏,如移动车辆元件发生的损坏、
撞击、摩擦。
11)氢气排放口,通风管路、通风口应受到保护,防止危险移动和干涉。
12)供氢管路要固定牢靠,固定点每隔不大于500mm一个,如模块无法固定在同一个结构体上应确保两个不同的结构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合理,必要时将
氢气供给模块与燃料电池用软管连接。
13)供氢管路接头在安装前应在螺纹处涂螺纹胶,接头紧固牢靠,经扭力扳手校验后做点漆标记。
14)供氢管路接头应使用铜扳手固定连接。
15)储氢罐总成和供氢管路安装完成后应做气密性检查,确保管路接头处无泄漏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