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诗经—式微》《诗经—子衿》详细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诗经—式微、子衿》课件(共30张PPT)

bèi
《式微》——《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2、换字练习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3、找出本诗的韵脚 故 露 躬 中
疏通文意
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昏暗 为什么 回家 (如果)不是 指贵族统治者 露中,露水之中
7、归纳全诗艺术手法特点。
⑴采用倒叙手法。 全诗三章,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
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 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 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 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 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 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我们谈到《诗经》,就少不了要提到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 兴。其中风、雅、颂是诗的不同体制,赋、比、兴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对于《诗 经》赋、比、兴这三种表现手法,宋代的朱熹是这样解释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 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用 我们现在的话通俗一点解释就是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 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烘托。
㈠朗读诗歌
1、读准字音节奏
jīn 《式微》——《诗经·郑风》 nìng sì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课外古诗诵读 四首

《式微》 《子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式:语气助词 微:昏暗 胡:为什么
式微:天黑了。 微:(如果)不是。
中露:露水中 躬:身体
《式微》重点问题
1.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 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
2.描写洞庭湖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 句是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
3.“欲济无舟楫”意思想是渡湖却没有丞相》重点问题
4.“徒有羡鱼情”意思是只能白白地产 , 隐喻 想出来做官 。生羡鱼之情了。
而没有途径
5. “端居耻圣明”意思是? 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步 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岔路口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钓的人们,空自倾羡他们钓得魚獲,只有 聊表欣慕之情!
用典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
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 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 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 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 卑不亢,不失身份。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水气蒸腾,弥漫整个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 动了这座岳阳城。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课件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 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 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 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 《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拓展延伸
子心文
上
人 贤
衿人士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式微式微,胡不归?
身体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疏通词句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 君主,为什么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 是为了养活你们,为什么还在泥浆中!
朗读诗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式 微 [bèi]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诗句解释
式 语气助词
微 昏暗 何,为什么。
式微式微,胡不归?
(日光)衰微,指天快黑了。
露中 ?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A.避免与下文重复。 B.笔误。 C.倒文以协韵。
课后作业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背诵这两首诗。 2.读读并自学《君子于役》、《氓》。 3.背诵《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历史地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 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 春 秋 中 叶 的 诗 歌 305 篇 。 先 秦 时 叫 作 《 诗 》 或 《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 《诗经》,和《尚书》《礼》《易》《春秋》合 称为“五经”。
课外古诗词诵读(部编版八下语文)1

诗歌赏析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 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 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 愧于这样的好时代。
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 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希望对方帮助 的心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题破山寺后禅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作者档案
王勃(约650—676),字子安, 绛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 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并称为“初唐四杰” 。其诗偏于 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 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 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流于华 艳。其散文《滕王阁序》颇有名。 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参考译文
弯弯月亮挂在梧桐树梢,漏尽夜深人声已静。有 时见到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缥缈的孤雁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 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诗歌赏析
这首词,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 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词人取神题 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 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 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诗中佳句,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 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 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欧阳修的体会, 生动说明了“曲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 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唤起身经其境者的 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先秦诗经《子衿》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诗经《子衿》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
”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
”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
”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
歌者热恋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她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那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让她沉醉。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两句“纵我不往”,以假设的语气让步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反问。
然而,她到底还是无可奈何,只好一个人徘徊城头,抒发她那“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
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原文:子衿先秦-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翻译: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完整版)《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这首诗以设问起笔,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 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论的故 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 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 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
子衿
子衿jīn①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②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nìng③不嗣sì④音?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写与好友分别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 同时也慰勉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 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广阔的 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中考再现】(2014河南)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辅” 或“望”字。
2. 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的句子: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状元成才路
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 状元成才路
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 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旨: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 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 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主旨: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 代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立、平等的 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 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 思念。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纵然我没去找你,你岂能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独自徘徊多少次,在城门楼台上张望。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一天没和你见面,好像三个月一样!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 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她在城楼上 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往来徘徊, 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 三个月那么长。
部编本八下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歌赏析
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 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我和你都是离 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 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 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 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赏析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 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象,可 谓字少而意多。 末尾的内心独白,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 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 得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阙辅三秦, 城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参考译文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 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 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 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参考译文
诗歌赏析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子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 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 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 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画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 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词语解释
⑴子衿(jīn),你的衣领。子,你。衿,衣领。 郑,今河南新郑一带。 (2)悠悠:深思的样子。 (3)宁(nìng):岂,难道。 (4)嗣(sì)音:继续通音信。嗣,继续。 (5)佩:指佩玉的绶带。 (6)挑(tāo)兮达(tà)兮:即挑达,往来相 见的样子。 (7)城阙:城门两旁的高台。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子衿》先秦:佚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文】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看你,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经有三个月那样长!【赏析】《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
“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
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微 《诗经.邶风》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 殷商后,周武王“以商治商”,封 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邶城村, 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 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 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
作品简介
《郑风》为《诗经》国风中的内容,十五国 风之一。为先秦时代郑地民间民歌。郑,古 国名,姬姓。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都是歌颂祖 先的功业。有《商颂》5篇、《周颂》31篇、《鲁颂》 4篇,共40篇。
“风”代表着《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与屈原 的《离骚》并称“风骚”
4、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5﹑比即比喻。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6、兴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 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
接地气,真性情,诉心声。
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 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抒发了家人 盼望服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情,对 亲人非人处境的关切,对统治者的满腔愤 懑。
艺术特色一
式微
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言
怨
故意设问
而
怨 诗词
《诗经》的分类
《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音 乐的种类和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民谣、土乐,有十五国风,160篇,大多 数为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 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 乐的不同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 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
深
。
巧用设问:强化语言效果
艺术特色二
式微
露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风、雅、颂”是《诗经》的三种诗歌形式,“赋 、比、兴”则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此为 《诗经》中的“六义”。
《诗经》的思想内容
1、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平。如《伐檀》、 《硕鼠》。 2、反映战争和徭役。如《齐风·东方为民》、 《小雅·何草不黄》;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 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 如《秦风·无衣》。 3、反映爱情和婚姻。如《周南·关雎》、《秦 风·蒹葭 》、《卫风· 氓》。
性别:男 身份:被奴役者,农民。 情感:思家、委屈、 痛苦,不满、 无可奈何、愤怒.......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你)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 的事,(你)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他)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 自身的事,(他)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性别:女 身份:底层阶级,劳动者的妻 子 写作目的:心疼丈夫,思念丈 夫,为丈夫的辛劳愤愤不平, 抨击统治者夺人丈夫,归家不 得......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 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 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 活的一面镜子,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二、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地运用; 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四、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
今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 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以 还在泥浆中?
简析:结尾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 气,直抒胸臆。
明诗意
内容研读
两千多年前,作词者是谁 (第几人称)?什么身份?想 抒发什么情感?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的事,(我)何以还在露水中辛劳!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我)还不回家?如果不是 为君主自身的事,(我)何以还在泥浆中受罪!
《诗经》介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 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 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 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 面貌。
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式微、子衿
4、反映周民族兴起。这一组诗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 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 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 《绵》、《皇矣》、《大明》。 5、反映劳动。《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作品 中描写从事田猎、泸州南,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 如《周南· 苤 苣》、《魏风· 十亩之间》、《小雅·大 田》。 6、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 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如《邶风·新台》、 《齐风·南山》,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暴行为的诗篇, 如《秦风· 黄鸟》。 7、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 德和祭神的乐歌。这些颂歌表面堂皇尊严,但内容空虚 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主要内容为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姬友于郑, 是为郑桓公。“郑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 而其中“郑风”中绝大部分是情诗。
新知讲解
读诗句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新知讲解
读诗句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新知讲解
lù 中露 gōng 躬
读准字音
jīn 子衿 nìnɡ 宁
sì 嗣音 tāo 挑兮 tà 达兮 què 城阙
新知讲解
式微
解诗题
诗题意思:描写家人盼望服 役在外的亲人回家的急切心 情,同时也表现征夫的痛苦 和反对徭役的决心。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何,为什么。 回家
式微,式微,胡不归?
(如果)不是。 指贵族统治者。 露中,露水中。
微 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今译: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 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你,何以还 在露水中?
简析:日落天黑,劳动者还在露水中 劳作,用反问语气透出心中的无奈。
明诗意
新知讲解
读古诗赏佳句知今译
天黑了
式微,式微,胡不归?
身体。
于,在。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