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氯水成分的探究》说课稿

《氯水成分的探究》说课稿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案化学科唐丽梅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二课时。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是学生学习了Cl2与金属、Cl2与H2反应的基础,对Cl2性质的进一步探究。

对氯气性质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步学习卤素性质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本节采用“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属及其分合物具有指导意义。

二、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基础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HCl 、NaCl 与AgNO3溶液的反应,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知识,因此有较好的知识基础。

在探究氯水的成分实验中,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断出氯水中含有的粒子。

(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训练,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用轻松愉快的实验观察和探究来描述本节内容,在学生原有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学习心理分析对高一学生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是从形象到抽象过渡思维能力的提高,高一是个转折期,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进取心是高中学习的关键。

教学中应注意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给学生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感觉,使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上学习。

三、教学目标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效融合和落实,我设计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能设计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并认识和掌握次氯酸的漂白性;(2)能完成氯气与水的化学反应及分析新制氯水的成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2)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和反应事实,学会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感受化学探究的乐趣,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大胆猜想、主动思考、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发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省级优质课】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省级优质课】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3.类比启发策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并学习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占用时间
一、引入新课
教师呈现一缸金鱼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少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直接给金鱼换水?
教师继续创设问题:用氯气消毒完的自来水里头到底有什么物质会对可爱的金鱼宝贝产生伤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通过实验观察是学生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重点把握氯水的成分探究
②能运用氯水的成分及相应的性质解释次氯酸的漂白原理
2.过程和方法:
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验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逐步掌握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探究的一般方法——实验探究法;在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通过探究实验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难点:
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实验探究
利用干燥红花在氯气不退色而湿红花在氯气中褪色的视频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教学环境要求
要在多媒体教室和化学实验室里进行教学
六.教学策略阐述
1.情景创设策略:通过生活中饲养金鱼能不能直接用少量氯气消毒过自来水直接换水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案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案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探究氯水的成分及相关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理解氯水的成分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了解氯水的成分及相关实验操作;2.学会使用适当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方法来探究氯水的成分;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4.学会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引出氯水的应用背景,如漂白剂、消毒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知道氯水的成分是什么吗?步骤二:理论讲解•讲解氯水的成分及其作用机理;•引导学生了解氯水在漂白和消毒过程中的应用。

步骤三: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2-3人;•实验材料准备:氯化钠溶液、盐酸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纸巾、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实验步骤:–将氯化钠溶液倒入一个试管中;–使用滴管向试管中加入盐酸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数据分析•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理解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

步骤五:实验总结•引导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讨论氯水的独特性质和应用场景。

课堂互动与扩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彼此的发现;•提供更多关于氯水的实验案例,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并分享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氯水及其相关知识保护环境。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氯水的各种应用场景,并写一份小论文。

小结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氯水的成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将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能够学会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数据。

此外,本教案还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潮州市金山中学化学组黄洁玲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⑴探究氯水中存在的成分⑵了解次氯酸的性质及应用(自来水加氯消毒、次氯酸漂白性的应用、漂白粉的制备与使用等)2、能力培养⑴通过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⑵通过探究、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自来水加氯消毒”、“次氯酸漂白性的应用”、“漂白粉的制备与使用”等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探究氯水中存在的成分三、讲课类型:实验探究课四、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边讲边实验五、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归纳法六、教学用具:⑴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试管架、药匙、镊子、集气瓶⑵实验药品:氯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水、氯气、碳酸氢钠固体⑶实验用品:红纸⑷教学设备: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七、教学过程设计:附:板书设计(主要框架)氯水成分的探究一、氯水中含有的粒子:H2O、Cl2、H+、Cl-、HClO、ClO-、少量OH-二、漂白粉的制备、使用与保存(1)、制备:漂白粉2Ca(OH) 2 + 2Cl2=CaCl2 + Ca(ClO)2 + 2H2O(有效成分)(2)、使用:工业上:Ca(ClO)2 + 2HCl =CaCl2+ 2H ClO生活中:Ca(ClO)2+ H2O + CO2=CaCO3↓+ 2H ClO (3)、保存:密闭、避光、保持干燥小结: “氯水”粒子小结氯水微粒集群贤,水分氯气次氯酸,次氯酸根氯离子,“氢氧”“氢离”喜谈天。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一氯》来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共安排三个课时进行学习,其中氯水的成分探究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氯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与前一节中的硅在性质上体现了极大的差异。

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氯气能与金属及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后,本堂课主要学习氯气和水的反应,重点研究氯水的成分。

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既能为随后学习硫和氮提供学法指导,也给将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 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预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检验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氯气漂白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 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氯水的性质及其对应的成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分析、氯气的漂白原理教学难点:开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二、学法分析1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矢知识后,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即通过化学实验去认识和硏究物质的性质。

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书写氯气与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经常错写或漏写,根源在于学生对反应的原理认识不2.学法指导为了弥补学生的认知短板,本节课一方面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设计并实验获得感观印象, 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跋的双重体验中牢固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法分析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最终结论。

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实验用品:氯气、蒸馆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AgNO 溶液、NaQO 溶液、无水硫酸铜、红纸条、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 四、教学流程深刻。

1.“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形成“合理猜想”,通过2.酸化的教师活动 学 生活动 设 计意 图【引入】幻灯片展示:食盐、海水的图片,显示 字幕富集在海水屮的兀素一氯”。

氯水成分的教案

氯水成分的教案

“氯水的成分”教学设计襄樊市一中高一化学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讲的是高中化学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氯气”中的第二个课时“氯气与水的反应”。

通过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法,用实验检验氯水中可能存在的粒子,从而揭示氯气与水反应的实质及其产物的相关性质。

二、学生情况首先,学生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已经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并且在本节的第一课时中也学习了氯气相关的物理和部分化学性质,从而可以为本次课中相关的实验验证方案(如Cl2)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另外,第二章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从中掌握了物质研究的一般思路(从物性到化性),有助于学生对氯水研究方式的理解。

再次,在前面一年多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本身知道一些常见离子,如Cl-、H+等的检验方式,也具备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氯水的成分,并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实质及产物。

(2)根据次氯酸的性质,知道次氯酸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作出猜想,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假设。

(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推理,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3)通过观察化学现象和反应事实,学会善于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掌握实验探究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大胆猜想、主动思考、分析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善于发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形成猜想-制定方案-实验检验-分析推理-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大胆猜想,从实验中掌握化学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和水的反应。

难点:氯水成分的探究及从理论角度分析该反应。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多媒体视频(上课前让学生合上教科书,为他们创设一个未知的环境,避免学生直接看教材获得结论而减少了思考的空间)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不包括副板书部分)一、1、新制氯水的成分:三分子:Cl2、H2O、HClO四离子:Cl-、H+、ClO-、OH-2、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 =HCl + HClO(弱酸)3、次氯酸的性质(强氧化性)杀菌、消毒(自来水消毒),漂白性(漂白剂)二、久制氯水的成分H+、Cl-、H2O、OH-(稀盐酸)。

氯水的成分探究学案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学案设计

教材研究新课程NEWCURRICULUM一、“我”是“祥林嫂故事”的见证人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反映出来,“我”是事件的见证人,通过“我”的眼睛,看鲁镇人们的冷漠无情。

当祥林嫂丧夫丧子再次出现在鲁镇的时候,人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他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这些麻木的“看客”,把祥林嫂的悲剧当成一个可供自己消遣的故事,他们却不知道自己充当了祥林嫂无意识的杀人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看客是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

”她的婆婆把她卖到深山里去,她的小叔子合伙劫走她,她的大伯来收屋赶她走。

她的主家鲁四老爷见了她除了皱眉头就是嫌弃她不吉利,和她共事的柳妈,诡秘的一席话给了祥林嫂一丝生活下去的希望,她带着重生的希望捐门槛,祭祀帮忙遭四婶拒绝后,她所有生的希望都化为泡影,剩下的只有对于死的恐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的悲剧具有必然性。

二、“我”是祥林嫂故事的“叙述者”鲁迅先生选择了“我”作为祥林嫂故事的“叙述者”,笔者认为与小说所表达的意思有密切关系。

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悲惨境遇采取了旁观的冷漠态度,那么对于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读书人,对待祥林嫂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祥林嫂问他是否有灵魂,“我”用说不清开脱了半天后内心还是总觉得不安,于是“我”选择了进城,可进城的目的是为了“我”惦记着的是“福兴楼的清炖鱼翅”。

而听到祥林嫂去世的消息后,虽然“我的心突然紧缩,几乎跳起来,脸上大约也变了色”,由此看出,“我”还是具有同情心的,但这种同情心也只是转瞬即逝而已,“然而我的惊慌却不过是暂时的事……心地已经渐渐轻松”“……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让“我”来讲述这个故事,无疑增添了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同时,只有良心未完全泯灭的“我”才能够回忆和讲述祥林嫂的生平,与之相比的是小说中的其他人都对祥林嫂抱着漠然麻木的态度。

氯水成分探究

氯水成分探究
2、滴上盐酸的试纸显红色
1、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结论: 2、盐酸显酸性,没有漂白性
是Cl2还是其他物质?
二、验证氯水成分的实验
实验证明: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起漂
白作用的是氯气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 一种产物HClO。 Cl2+H2O HCl+HClO 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指在相同条件下,既可
再向试管中加入几滴AgNO3溶液和几 滴稀硝酸,观察现象。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氯水中存在Cl-
二、验证氯水成分的实验
3. 实验三:
方法: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和稀盐酸,
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放置片刻, 有漂白性的物质 比较放置前后试纸的变化。
现象: 1、滴上氯水的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HClO
五、总结
成分 氯水
离子 Cl-、H+、ClO-、OH分子 H2O、 Cl2、 HClO 氧化性(漂白、杀菌、消毒) HClO的性质 酸性
性质
六、课后作业
课本第48页第4、5题
2.自来水厂常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某学生
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 明显药品变质的是(D ) A.石蕊溶液 B.硝酸银 C.碳酸氢钠 D.氯化铝
3.在氯水中存在许多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 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和结论一定正确 的是:(B)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 液中有Cl2的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溶液 中有Cl2的存在 C.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氯水中有Cl 的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溶液 中有HClO分子的存在
只有酸性
实验室中使用的氯水只能现配现用 保存:棕色试剂瓶中,避光阴凉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水的成分探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一氯》来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共安排三个课时进行学习,其中氯水的成分探究作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氯作为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与前一节中
的硅在性质上体现了极大的差异。

在第一课时中学习了氯气能与金属及还原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反应后,本堂课主要学习氯气和水的反应,重点研究氯水的成分。

氯的学习过程与方法
既能为随后学习硫和氮提供学法指导,也给将来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理论分析预测新制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检验氯水的成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3)通过制造认知冲突加深学生对氯气漂白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4)通过整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氯水的性质及其对应的成分。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氯水的成分分析、氯气的漂白原理
教学难点:开展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后,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
共识,即通过化学实验去认识和研究物质的性质。

结合以往的教学实践,学生在书写氯气与
水反应、氯气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经常错写或漏写,根源在于学生对反应的原理认识不
深刻。

2. 学法指导
为了弥补学生的认知短板,本节课一方面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引
导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让学生设计并实验获得感观印象,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体
验中牢固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法分析
1. 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形成“合理猜想”,通过“交流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验证”得出最终结论。

在思考、观察、实验及交流与合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和提高化学学习能力。

2. 实验用品:氯气、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硝酸
酸化的AgNO溶液、Na t CO溶液、无
水硫酸铜、红纸条、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
四、教学流程
附:板书设计
氯水的成分探究
一、 氯水的成分
分子:CI 2、H 2O HC1O
离子:H +、Cl -、CIO -、OH (少量)
二、 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HCI+HCIO
三、 次氯酸:强氧化性,可用作漂白剂、消毒剂
+ -
HCIO
+CIO
得出结论
光照
2HCIO ==
2HCI+O 2T 明确目的
合理假设 设计方案
实验论证
附:学案设计氯水的成分探究
结论:氯水中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理】分析物质成分的一般方法
【练习】将氯气分别下列物质的溶液中,试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提升】
1.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看到溶液褪色,请对褪色原因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2.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会散发出氯气的味道,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不彻底。

请思考,在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过程中,该如何处理尾气?
【实践】查阅资料一一日常生活中的含氯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