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中高三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2021届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常州市武进区横山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陈从周中国园林,名之为“文人园”。

它是饶有书卷气的园林艺术。

如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先生的匠心,因为建筑与园林结合得好,人们称之为有“书卷气的高雅建筑”,足证历代谈中国园林总离不了中国诗文。

这就是中国造园的主导思想。

从南北朝以后,士大夫寄情山水,啸傲烟霞,避嚣烦,寄情赏,既见之于行动,又出之以诗文。

园林之筑,应时而生。

续以隋唐、两宋、元、直至明清,皆一脉相承。

白居易之筑堂庐山,名文传诵;李格非之记洛阳名园,华藻吐纳。

故园之筑出于文思,园之存,赖文以传。

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园林水平高低,反映了园主之文化水平。

自来文人画家颇多名园,因立意构思出于诗文。

除了园主外,造园必有文人、画家、笛师、曲师、山师等等,他们相互讨论,相机献谋,为主人共商造园。

不但如此,在建成以后,文酒之会,畅聚名流,赋诗品园,还有所拆改。

明末“乐郊园”就曾经历四次拆改,可见名园之成,非成于一次也。

如果游园者文化修养高,还会吟出几句好诗来,画上几幅清逸的园景。

汤显祖《牡丹亭》中“游园”“拾画”诸折,不仅是戏曲,而且是园林文学,教人怎样领会中国园林的精神实质。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靡外烟丝醉软”,“朝日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其兴游移情之处真曲尽其妙。

是情钟于园,而园必寓情也,文以情生,园固相同也。

清代钱泳在《覆园丛话》中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

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称佳构。

”可见,从诗文中可悟造园法,而园林又能兴游以成诗文。

当然,这其中还是要能表达意境。

造园之高明者,能将文学、绘画、音乐等诸境,以山水花木,池馆亭台组合出之。

人临其境,有诗有画,各臻其妙。

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能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者,实以诗文造园也。

诗文言空灵,造园忌堆砌。

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庙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庙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0年常州市武进区庙桥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陈忠实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

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的。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

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

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

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

”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

”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给墨盒儿做垫子。

”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学们每人网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

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

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

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

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常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常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

常州高三语文期中考试卷一、语言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在这场辩论中,他的观点______,令人信服。

A. 言之凿凿B. 言之无物C. 言之有理D. 言之成理(2)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______。

A. 便利B. 便捷C. 便利化D. 便捷化(3)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______,让人印象深刻。

A. 透彻B. 深刻C. 深入D. 深入细致(4)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______,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A. 精彩绝伦B. 精彩纷呈C. 精彩绝妙D. 精彩纷呈(5)这篇文章的论述______,结构严谨。

A. 严密B. 严谨C. 严密细致D. 严谨细致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成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他总是______,对任何事情都抱有怀疑的态度。

A. 疑神疑鬼B. 疑心重重C. 疑云重重D. 疑窦丛生(2)在这次考试中,他______,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 脱颖而出B. 出类拔萃C. 出人头地D. 出人意料(3)他______,对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

A. 求知若渴B. 求知若饥C. 求知若渴D. 求知若(4)在这次演讲比赛中,他______,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A. 妙语连珠B. 妙语如珠C. 妙语连篇D. 妙语如珠(5)他______,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

A. 兢兢业业B. 勤勤恳恳C. 孜孜不倦D. 勤勤恳恳3.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在这次会议上,他______,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A. 言简意赅,条理清晰B. 言之无物,条理混乱C. 言之有理,条理清晰D. 言之凿凿,条理混乱(2)在这次比赛中,他______,最终获得了冠军。

A. 表现平平,成绩一般B. 表现突出,成绩优异C. 表现一般,成绩平平D. 表现突出,成绩一般(3)在这次实验中,他______,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常州市高三期中教学情况调研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1.D(3分)2.B(3分)3.A(3分)4.指的是《阮玲玉》中三条叙事线不断在现实和虚拟之间转换,(1分)使所有叙述停留在知与不可知、信与不确信之间。

(2分)激发观众探求自己对人物及其经历的理解与判断。

(1分)5.比较《奥本海默》与《阮玲玉》的不同叙事策略(前者严丝合缝,灌输观众唯一权威解读,后者充满不确定性,鼓励观众怀疑和探究),突出诺兰在表现历史人物时的传统态度。

(3分)比较《奥本海默》与《奇幻核子战》对核爆危害的不同处理方式(前者对核辐射影像进行转述性展示,后者虚构核弹砸在纽约街头的画面),批评诺兰对历史灾难的回避态度。

(3分)(二)6.B(3分)(A项,两句话流露出的是鲁迅特有的悲观与自嘲;C项,由下文“有置身农贸市场的感觉”可知“衬托”错,应该是破坏了“庄严肃穆感”;D项,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大陆新村的管理者没有真正尽到保护故居和宣传鲁迅精神的责任) 7.A(3分)(“轻快”不准确,作者的心情是崇敬与追怀)8.①营造萧瑟、清冷的氛围,衬托我对鲁迅先生的追思和哀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②风声“海潮般的轰鸣”,象征鲁迅先生与黑暗斗争、启蒙大众、震撼人心的一生;③风吹走“我”献给鲁迅先生的玉兰叶,寓示鲁迅先生不务虚名的冷峻孤高;④隐喻鲁迅先生在不同时代声誉和评价的起落,暗示“我”的立场和态度。

(4分,答出一点给2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9.“真正的郁积”是指鲁迅先生心中对中国人、中国社会的忧思与批判。

(3分)阐述举例:①虚伪冷酷的鲁四老爷、赵太爷等人物,体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前后依旧顽固猖狂的封建势力的痛恨;②勤劳驯顺的祥林嫂和自欺欺人的阿Q,寄寓了鲁迅对底层民众充满奴性、愚昧麻木的“国民性”的忧思;③《祝福》中面对现实徘徊、逃避的“我”,表现了启蒙者在自我困境中的彷徨和苦闷。

(3分。

2020届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高级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

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

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

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

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

《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

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

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

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

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

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

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

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

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美、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

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

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

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意境。

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

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

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

江苏省常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江苏省常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高三语文2022年11月注意:本试卷共9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进一步来解明各民族文化的发生、发展,并有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本质特性。

文化与文学的双边与多边关系研究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在两种或几种不同的文化与文学样式中,探讨和揭示相互融入的异文化形态。

这一研究属于“关系研究”的表层形态。

它对于深入地探讨双边关系的内在机制,具有引领作用。

目前,中日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研究大体上停留在这一层面上。

由于未能作进一步的推进,读者对“何其相似乃尔”已经感到厌倦。

第二层次,探讨和揭示异文化融入的传递轨迹,包括传递中的分解形态,以及中间媒体的作用与意义。

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形成“关系”,一定存在着传递的渠道,它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

在传递的过程中,诚如法国文艺学家布吕纳提埃尔所说:“文学类型也像生物的种族一样,也会分解和合成。

”例如,在早期中国诗向日本传递,并参与成为和歌“三十一音数律”形成和因素方面,我相信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中国诗被“分解”并和“三十一音数”相“合成”的若干传递轨迹。

这一层次的研究,还特别注意到“中间媒体”的形态与作用。

此处的所谓“中间媒体”,是为了解明异质文化传递中复杂的变异而特别确认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是指在本土文化消融异质文化的相关因子、尚未最后完成变异时,异质文化因子所呈现的若干状态。

例如,从日本神话、传说等向物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相高三语文第1页(共9页)信我们也已经找到了它们的中间媒体·种由文人运用汉文或准汉文创作的,类似于中国古传奇的文体。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09-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09-10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2009.1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载体∕千载难逢中肯∕中饱私囊透辟∕开天辟地B.敕令∕十恶不赦佝偻∕衣衫褴褛泾渭∕不胫而走C.狙击∕神情沮丧挟制∕狭路相逢匮乏∕振聋发聩D.挑拨∕挑肥拣瘦适当∕安步当车披靡∕靡靡之音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今年6月27日,上海闵行“莲花河畔景苑”一幢十三层的在建商品房居然齐根倒下,这令从事建筑设计多年的老专家也叹为观止。

B.作者以一座老宅即将拆除为契机,借一群芸芸众生极为日常化的生活,传递出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里南方小镇骚动不安的气氛。

C.动画片《变形金刚》和电影《变形金刚》表现的都是一群会变化形状的钢铁人,两者阐述的主题也大相径庭: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D.美军此次大规模清剿,不仅扫荡了阿富汗赫尔曼德河谷地区的恐怖分子,还能牵制巴基斯坦境内的部分塔利班武装,可谓一箭双雕。

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提炼出李毅中部长提出的控烟措施的四个主要短语。

(4分)工信部长李毅中昨日表示,暂时不会上调烟草税,并回应了对烟草局控烟不力的指责。

对于近期是否会上调烟草税,李毅中予以否认。

他解释,和西方国家比,中国的烟草税可能还有些差距,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

对于控烟人士认为烟草局未努力控烟,李毅中表示,尽了很大努力,每年卷烟数量在控制,质量也有很大改善,如焦油含量已从每支近30毫克降低到12.8毫克。

同时,行业也在进行整顿和调整,对禁烟和控烟做了很多宣传,比如烟盒包装都有“吸烟有害健康”标志,公众场所的禁烟、控烟也在扩大范围和加紧落实。

但李毅中亦坦言,距离社会和媒体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4.下面是一则汽车的广告语,请用流畅的语言从广告的表现手法、内容和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

(50个字左右)(5分)它唯一的缺点是每小时跑100公里时,你仍听得见在后座的丈母娘唠叨的每一个字眼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有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有答案)

常州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质量调研语文2024年11月注意:本试卷共9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几十年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在记录动物的神经细胞活动,并以此来研究大脑的作用机制。

但有些人试图做得更多,他们尝试让人类完美地保存和重现记忆,或者在脑海中回放视频游戏。

将来有一天,人们甚至能仅凭思维来召唤汽车。

人机连接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进步的途径多种多样。

其中一些进步需要外部设备的改善,如一些设备能够显示佩戴者是否处于饥饿或者无聊的状态,另一些能将人们的意图转化为真实的语言,或者,可以利用神经脉冲打字。

今天,一些瘫痪者已经在验证这类技术了。

这种被称为“脑机接口”的技术能将意念转化为行动,仅凭大脑中的信号,瘫痪者就能在网上进行购物、与他人交流,甚至用假臂拿起杯子饮用杯中的饮料。

然而,这样的技术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

能清晰地看到大脑的活动,理解它,甚至修改它,这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福音,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但这种窃听神经信号的行为会不会超出医学应用的范畴,给社会带来烦恼呢?大脑技术的进展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和医生一直在寻求从人脑中直接提取信息的方法,而不是依靠说、写或者打字。

这样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身体不能活动或不能说话的残障人士。

植入大脑的电极可以记录大脑运动区域的信号,使得一些人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假体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

2019年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电极植入一名残疾人的大脑内。

这个名叫切米列夫斯基的人在一次冲浪事故后,便无法正常使用他的胳膊和腿了。

现在,利用来自大脑两侧的信号,切米列夫斯基能够自如地控制两条假臂。

通过大脑两侧植入的电极,他控制两条机械臂进食,其中一条操刀,另一条握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中2011届高三期中语文试卷(2010.11.)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伺.机/伺.候勉强./强.词夺理解.差/浑身解.数B.道行./修行.薄.饼/日薄.西山扛.枪/扛.鼎之作C.喧.闹/煊.赫钟磬./罄.竹难书偈.语/残碑断碣.D.分娩./央浼.苗圃./惊魂甫.定荟萃./心力交瘁.2.(2011届常州武进高三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30个有特殊编号的“世博币”在上海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253.65万元成交,每个纪念币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

B.尽管在刚过去的“十一”长假里已经使出浑身解数大搞促销活动,各商家在重阳节档期里仍然力度不减,再次掀起促销波澜。

C.植物营养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施肥等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的,因此植物营养不仅对粮食质量安全,而且对粮食数量安全至关重要。

D.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它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3.依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两种花卉或事物,写两个有一定寓意的句子。

(4分)例句:玫瑰——你娇艳美丽的花朵下面,却有着锋利的芒刺,是不是你也懂得:既要展示美丽,也要保护自己?答:①②4.右图是2010上海世博会的会徽,它简约的线条,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合作”的理念。

请结合画面内容,展开想象,任选一个角度,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写一段话,不超过60字。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李渎,河南洛阳人也。

渎之曾祖后唐天成中,以太子少傅致仕..。

祖延昭,殿中丞。

父莹字正白,广顺进士,蒲帅张铎辟为记室,因家河中。

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

初,莹祷河祠而生渎,故名渎字河神,后改字长源。

淳澹好古,博览经史。

十六丁外艰,服阙,杜门不复仕进。

家世多聚书画,颇有奇妙。

王佑典.河中,深加礼待,自是多闻于时。

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所居木石幽胜。

谈唐室已来衣冠人物,历历可听。

罕著文。

前后州将皆厚遇之。

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

所乘马,尝为宗人借,憩于廛间。

人有见者以语渎,渎即鬻之,其恶嚣.如此。

州闾化其俭德。

真宗祀汾阴,直史馆孙冕言其隐操,请加搜采,陈尧叟复荐之。

命使召见,辞足疾不起。

遣内侍劳问,令长吏岁时存抚。

明年,又遣使存问,渎自陈世本儒墨习静避世之意。

素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养疾,舍此莫可。

从吾所好,以尽余年,不亦乐乎!”尝语诸子曰:“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

吾将与尔永诀,尔辈当常在左右。

”即设外寝,与诸子同处。

一日,忽曰:“适有人至床下,诵诗云:‘行到水穷处,未知天尽时。

’言讫不见,吾当逝矣。

”亟取莹集七十编洎书画付诸子,促家人置酒。

顷之,卒。

时天禧三十年十二月三日也,年六十三。

四年春,诏曰:“故河中府处士李渎,惟蓬阁之司文,乃儒林之美秩。

岂独旌于泉壤,亦足厚于民风。

可特赠秘书省著作佐郎,赐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州县常加存恤,二税外蠲.其差役。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有删改)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太子少傅致仕..致仕:退休B.王佑典.河中典:主持,掌管C.其恶嚣如此嚣:嚣张D.二税外蠲.其差役蠲:免除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渎“淳澹好古”的一组是(3分)①杜门不复仕进②往来中条山中,不亲产业③渎即鬻之④直史馆孙冕言其隐操⑤辞足疾不起⑥素嗜酒A.①④⑤B.①⑤⑥C.②③⑤D.②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渎是宋时著名的处士,出身于书香门第,自父以上三代为官,这样的家庭环境对他的成长深有影响,他也因此深得官府的重视优待。

B.李渎的名字与他父亲的一次祭祀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父亲在他十六岁那样不幸去世,守孝期满,李渎从此绝意于仕途。

C.李渎的住所环境优雅,有山有林,风景优美。

他谈论唐以来的衣冠教化人物,一一清楚生动。

可惜他很少写文章。

D.李渎去世前对几个儿子说有人在他床下念诗,并预言自己生命将尽,果然很快他就离世。

他的去世很有文学色彩,但这段记载也有点迷信鬼神的意味。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使江南,坐受李从善赂遗,责授右赞善大夫,卒。

(3分)译文:(2)王旦、李宗谔与之世旧,每劝其仕,渎皆不答。

(3分)译文:(3山水足以娱情,苟遇醉而卒,吾之愿也。

(4分)译文:三、古诗鉴赏(10分)9.(2011·常州武进高中高三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王硅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4分)(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心境的?(3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乘骐骥以驰骋兮,。

(屈原《离骚》)(4),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5),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6)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五、现代文阅读(38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野花为谁而开曾纪鑫①一行人走在初秋寂寞而蜿蜒的天柱山山道上,没有风声、虫声、鸟叫,静谧笼罩山野。

我们也沉默着,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的一切。

空谷足音清晰地回荡袅绕,别有一番情趣与韵味。

②突然,我见到了道旁的一朵野花,不觉一声惊叫,赶忙跑了过去,蹲下身子认真地观赏起来。

这是一朵叫不上名字的深蓝色小花,它开在一根长长的细茎顶端。

四周是草丛、树木、藤蔓,就只有这么一朵盛开的野花卓然独立,是那么热烈蓬勃、生动可爱,充分展示着生命的灿烂。

特别是它的深蓝色彩,恰如头顶湛蓝的秋空,高远而深邃,神秘而肃穆,令人心旌摇荡,神思翩跹……③这时,一声叫喊将我从欣赏与陶醉中拉回现实,挚友邓君正站在前面向我招手。

抬眼望去,大家已然走出好远。

我瞧瞧野花,舍不得就此撇开离去,便狠狠心,将那细茎掐断,如获至宝般地拿在手中,跑步赶上前行的队伍。

④邓君见了野花,情不自禁地赞叹它的艳丽,同时惋惜它的就此夭折,声讨我对它的“专政”与“暴行”。

我分辩说,野花得感谢我才是,它寂寞地开着,又将寂寞地凋谢,是我发现了它的美丽,其生命之价值才得以实现。

说着,猛然想起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不觉吟诵道:“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又将野花凑近鼻端,深深地吸了一口。

一股淡雅的馨香顿时充盈胸腹,于是,不由得反问自己,难道没有我的发现,野花的存在便真的失去意义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我没有见到之前,它已经展开花瓣存在着,显示出生命的圆满;我的发现反使它惨遭“厄运”,只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

从这一角度来看,是我斩断了它的生命之源,使它的价值化为乌有……⑤就这么一朵野花,不觉使我心思烦乱,理不出个明晰的头绪来。

它开在深山野地,没有同伴,没有竞争,自然也就没了嫉妒与恭维。

那么,它到底为谁而开放呢?既不为人类,也不为同伴,难道为那些野花树木、藤蔓岩石、秋虫小鸟、野兔猴子,抑或秋云、风雨吗?显然都不是!它盛开着,孤孤单单、寂寂寞寞,却又旺盛饱满、热热闹闹,真可谓蓬蓬勃勃、轰轰烈烈了。

不在乎环境,不在乎观众,不在乎对象,作为一种生命,它曾经生存过,怒放过,辉煌过,既不为别人,也不为自己。

没有强迫,没有诱惑,自自然然孕育,自自然然盛开,又将自自然然凋零。

一切顺乎自然,圆融而完满。

这,难道不是一种天地之大道,一种永恒的呈示么?由此观之,生命的意义,正在于生命本身,在于生命那展开的过程之中。

⑥于是,不禁想到了一则佛教故事。

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一言不发,只用一只手拈起一朵鲜花微笑。

弟子们顿时寂然,用心揣摩他的用意,但都不甚明了,只有弟子迦叶心领神会,突然破颜微笑。

于是,释迦牟尼便将心印法门传给了迦叶。

这一法门,有别于正统佛教,它微妙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

传至我国,后来发展蔓延为影响深远的中华禅宗,演奏出无数缤纷灿烂的千古绝唱。

⑦谁说释迦牟尼当时拈着的那朵鲜花,不就是一朵艳丽无比的野花呢?不就是那释迦牟尼和迦叶的微笑呢?11.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柱山山野什么特征?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5分)12.如何理解作者引用陆游词作《卜算子·咏梅》的作用。

(6分)13.第四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两个“价值”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6分)14.第七自然段作者把“微笑”和“野花”相联系,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应持什么态度。

(6分)(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不差钱,就缺朋友⑴“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

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

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关系庸俗化。

⑵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

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

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

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人感觉到“尘世如同冰窟”。

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朋友。

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

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⑶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⑷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

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

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

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⑸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

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

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