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

合集下载

弗洛姆的异化思想与健全的人的解放之路

弗洛姆的异化思想与健全的人的解放之路

弗洛姆的异化思想与健全的人的解放之路发布时间:2022-07-10T08:04:15.81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5期作者:王萍[导读] 马克思将目光转向现实的人以后,为哲学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沿着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异化思想的道路发展的。

王萍(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 250014)摘要:马克思将目光转向现实的人以后,为哲学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就是沿着马克思人学理论和异化思想的道路发展的。

哲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以一种新的方式,扼杀了人的自由。

现代的工业文明是使人沉沦的原罪,人本是自由的,但是西方工业文明却使人成为一个“被吞噬的主体”,人不再有成为奴隶的危险,却有成为机器人的隐忧。

弗洛姆关注马克思早期的异化思想,将“人”作为其毕生研究的主题和目的,将着重点放在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上,对现代社会对人主体性与自由的束缚进行了批判,探究实现人解放的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异化、自由、解放一、异化:西方极权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异化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

异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首先来看,是发达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自由实际上是一种“虚妄的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则是自由化遮蔽下的奴役化。

表面来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获得了形式上的政治解放,但这种解放却是有局限性与虚妄性的。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披着“温情的面纱”,却对工人进行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而使人不自知,从精神上奴化被统治阶级使其沉醉在自由平等的迷梦中。

其次是技术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形态的更替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资本家的社会。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页。

]]哈贝马斯曾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不仅生产物质,还生产者人们的精神和态度。

弗洛姆异化理论

弗洛姆异化理论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

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生与死之间的“两歧”;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

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

”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最新年精选文档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最新年精选文档

弗洛姆关于人的异化理论评析弗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致力于弗洛伊德主义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站在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阐释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他认为马克恩的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是历史存在的唯一目的,称马克思哲学的真谛是人本主义。

在他1961年所著《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弗洛姆总结了他以前以及同时代的“人道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观点,通过解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论述了他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质和目标、人的本质及其异化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

其中,弗洛姆独特的关于人的本质及异化理论是他重新解释马克思哲学的二个重要逻辑组成部分。

他认为,马克思基于人的一种可能性的潜能确立了人的概念,这种潜能是人处于自由状态下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的一般本性。

这种本性在历史发展的情境中以种种异化的形式出现,追求人的自我解放和实现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也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对此我们要有全面的认识,摒着科学、分析、批判、借鉴的态度加以看待。

一、弗洛姆关于人的本性的理解弗洛姆指出,马克思不相信不存在人的本性,也不相信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

一切都是后天教化的烙印。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所讲的人的本性,不是一种抽象物,而是等同于人的本质,这跟人的历史存在的各种形式是不同的。

“虽然马克思后来不再使用‘本质’这个词,因为这个词是抽象的和非历史的,但是,马克思以一种更加符合历史变化的形式,在‘人的一般本性’和每个历史时代‘变化了的人的本性’之间的区别中,显然保留了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

”同时,弗洛姆区分了人的两种类型的“内驱力和欲望”。

他将诸如食欲、性欲等这些固定不变的倾向和欲望看作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现出的形式不一样;而把另一种起源于一定的生产和交换条件的相对的欲望排除在人的本性组成部分之外。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研究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研究

学校代码:***** 分类号:A8 学号:*********硕士学位论文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研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方向: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研究生姓名:向佳莉****:***完成日期:2018年5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摘要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成员。

他的毕生研究视角主要是对当代世界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体系的思考,尤其是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人类生存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的追问,力求寻找人类实现幸福和精神自由的钥匙。

在弗洛姆所汲取的各种思想学说中,最重要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

他站在西方人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上并力图将两者融合,创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和人性理论,提出了人性异化思想。

弗洛姆从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出发,从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上探讨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存矛盾,并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社会性格和社会无意识等心理分析理论;面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他对异化的人和病态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并提出了拯救人类和建立健全社会的心理革命理论和社会改革措施。

本文通过对上述弗洛姆的人性异化思想进行分析解读的基础上,将其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弗洛伊德、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比较探究,找出其理论的成就与不足,最后并对弗洛姆的人性异化思想作出了辩证的价值评析,寻找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异化;逃避自由;异化劳动;精神分析IAbstract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Fromm is a famous psychoanalyst, philosopher and sociologist. He is also an important member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His lifelong study is mainly about the various social systems and cultural systems of the contemporary world, especially the various realistic problems, contradictions and crises of human existence in western social and cultural life.And he was striving for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happiness and spiritual freedom in his lifetime. Among all the theories of mind that Fromm has learned, the most important are Freud's psychoanalysis and Marx's theory. On the basis of western humanism and bourgeois democratic standpoint, he combined both of them to create their own theory of psychoanalysis and human nature,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of human ali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ving circumstances of modern people, Fromm discusses the human nature and the contradiction of human existence in the sense of bi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ory of social character and social unconsciousness in combination with Freud's psychoanalysis. In the face of the existence of modern people, he has carried out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alienated people and the sick society, and he puts forward the salvation of the people. Class and the psychological revolution theory and social reform 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society.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Fromm's human alienation thought, this paper compares his theory with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Freud and Carl Jung's psychoanalysis theory, finds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theory, and finally makes a dialectical value evaluation on Fromm's dissimilarity of human nature and seeks for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real meaning.Key words: alienation of human nature; evasion of freedom; alienated labor; psychoanalysis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绪论 (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7)四、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 (8)第一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形成背景 (10)第一节 弗洛姆的成长背景 (10)一、孤独的犹太家族生活 (10)二、独特的成长和教育经历 (10)第二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1)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法西斯的产生 (11)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12)第三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12)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12)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4)三、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15)四、犹太伦理、禅宗和母权制以及存在主义思想 (15)第二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深度解读 (17)第一节 弗洛姆关于异化理论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性异化 (17)一、人性异化的本质内涵 (17)二、人性异化在社会各领域中的表现 (19)第二节 弗洛姆对导致人性异化病态现状的三维度诊断 (28)一、人性异化的客观维度: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两歧” (28)二、人性异化的主观维度:人的心理和性格选择机制 (29)三、人性异化的现实维度:“历史的两歧”和资本主义发展 (32)第三节 解放之路——心理革命与社会变革 (33)一、塑造积极健康的人 (33)二、构建健全的社会 (35)第三章 弗洛姆与马克思、弗洛伊德和荣格之理论比较 (39)第一节 弗洛姆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 (39)一、异化理论的共同宗旨:人类自由解放的命运关怀 (39)二、异化诠释的不同视角:劳动异化与人性异化 (39)Ⅲ目录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Ⅳ三、异化产生的不同依据:私有制与人自身的根源 (40)四、克服异化的不同路径:社会革命与心理革命及社会改革 (40)第二节 弗洛姆与弗洛伊德、荣格精神分析理论之比较 (41)一、弗洛姆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三个超越 (41)二、弗洛姆与荣格关于潜意识理论关系 (44)三、弗洛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在现代心理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47)第四章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价值评析 (49)第一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成就与不足 (49)一、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成就 (49)二、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的不足 (51)第二节 弗洛姆人性异化思想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52)一、深化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52)二、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53)三、倡导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理念 (54)结语 (55)参考文献 (56)致谢 (59)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绪论绪论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一)选题背景弗洛姆是当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一生著书颇丰,涉及内容广泛,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 继承与发展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  继承与发展

论弗洛姆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弗洛姆是一位著名的德裔美籍社会心理学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

他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人类心理和社会行为展开的,希望揭示社会结构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他从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的主体性、社会化以及自由问题,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人的工作经验和劳动体验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详细考察了人们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闷,强调了劳动的矛盾性质和对人类个体的压迫性。

他认为,人在劳动中存在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追求,但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得劳动成为简单的交换行为,过程中剥夺了工人对产品的所有权和对过程的掌控权。

这种异化劳动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剥削,更是对人性的摧残和对个体主体性的剥夺。

他的研究揭示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实证基础,为理论提供了具体案例和基础。

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解读。

他认为,劳动的异化不仅是一种经济问题,更是人与自己、环境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种紧张状态。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劳动成为单一目的的追逐,导致人们的个体性和自我实现受到了限制。

弗洛姆提出了人作为社会动物存在的需求层次理论,将所有生活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人,很难满足对于情感和灵性层面的需求,导致了人的行为偏离了本真的人性。

这一点对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提供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提醒人们思考和关注人在劳动中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弗洛姆也试图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补充,他主张通过建立合适的社会结构和制度来消除劳动的异化。

他对社会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机会的平等性原则,认为社会应该致力于实现每个个体的尊严和自由的实现。

他强调劳动的目的应该是赋予人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通过劳动获得对于自身的认可和满足感。

弗洛姆异化心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弗洛姆异化心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23, 13(8), 3144-3149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23.138392弗洛姆异化心理理论及其当代价值探析陈彦洁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收稿日期:2023年7月6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28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9日摘要 埃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弗洛姆作为首次将异化的概念延伸到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开辟了独特的理论视角来研究当代人在心理上所面临的问题。

他的“心理异化”理论在吸纳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及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试图论述的是人的心理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弗洛姆所探讨的异化是一种心理或精神层面的异化,他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富足,异化现象却逐渐普遍化,这造成了人主体性的消失,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威胁。

因此,他主张人们在关注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才是获得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弗洛姆,异化心理,精神分析学An Exploration of Fromm’s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Yanjie ChenSchool of Marxism,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Received: Jul. 6th , 2023; accepted: Jul. 28th , 2023; published: Aug. 9th , 2023AbstractErich Fromm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nd is a key figure. As the outstanding scholar who first extended the concept of alienation to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Fromm opened up a uniqu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aced by contemporary people. His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alienation” is based on Marxist and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and seeks to陈彦洁addr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uman psyche and the psychosocial psyche. The alienation that Fromm explores is a psychological or spiritual alienation. He believes that with the great ma-terial affluence of modern society, alien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common, resulting in the loss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hreaten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health. He therefore argues that people should focus on the satisfaction of their psychological needs in addition to their material life, which is the key to happiness.KeywordsFromm, Alienation Psychology, Psychoanalysis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弗洛姆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经历过一战的他早年便开始关注人文主义精神,大学时他认识到个体在社会中对群体所产生的作用并开始专注于心理学的研究。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

人性\异化\健全社会——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的三个维度摘要:弗洛姆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

标签:弗洛姆;社会批判;人性;异化;健全社会社会批判就是从社会良知出发,并运用理性知识,反思实践过程中各种无可非议的信念、不证自明的真理,以及实践者常识性的理解,进而揭示出有可能阻碍社会实践进程,而一般人没有考虑过的一些前提性条件,最后提出实践过程的价值目标。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的弗洛姆面对着西方人所面临的普遍的历史与文化困境,以及人的异化被动的存在方式,他高举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旗帜,致力于以人性论为起点,异化论为核心,健全社会为落脚点去研究和批判所谓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人性——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弗洛姆认为,评判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客观标准只能是人的价值。

这个价值尺度不是由现存社会决定的,而是根植于人类所共有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中。

如果我们站在现存社会的价值立场上,我们就无法从人类自由和幸福的角度对现存社会进行批判,也很难找出现存社会的弊病所在。

因此,我们只有真正弄清了人的本质及其生存需要,我们才能依据人性所固有的法则以及人性发展所固有的目标去评判现实存在,最终找到一种更加符合人性需要的生存方式。

因此,确立一种规范的人本主义价值尺度,是进行社会批判的前提条件。

弗洛姆指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我们的第一任务就是要确定什么是人性,什么是由人性而来的需要;进而,我们必须细察社会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社会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性与社会之间不时发生的冲突和这些冲突给社会带来的后果”。

弗洛姆的这段话正好向我们展示了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社会对人的作用——人的本质与社会的冲突——人的异化——扬弃异化。

从这种内在的逻辑我们就可以看出弗洛姆关于人的本质及其需要的思考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出发点。

弗洛姆“人性异化及消除”理论述评——对一种新人道主义哲学的阐述和理解

弗洛姆“人性异化及消除”理论述评——对一种新人道主义哲学的阐述和理解

弗洛姆“人性异化及消除”理论述评——对一种新人道主义
哲学的阐述和理解
李佃来
【期刊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埃利希·弗洛姆(E.Fromm,1900~1980),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整个哲学体系都是围绕人的问题展开的,讨论的是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关注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

他在其人性理论上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异化问题的出路。

总体上讲,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理论,体现了人本主义的哲学倾向。

这种理论本身固然有其不足和缺陷,但重要的是要发现其内在深邃性的东西。

本文试图对此理论本身作一探讨。

【总页数】9页(P185-193)
【作者】李佃来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特色及其局限 [J], 邓志伟
2.当马克思主义哲学遭遇"人道主义"——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的理解方式 [J], 赵卉
3.E.弗洛姆新人道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 [J], 邓志伟
4.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新理解——评吴仁平新著《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J], 朱昌彻
5.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意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意义的一种当代理解[J], 吴梦芹;刘怀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野]张璐约5238 字德裔美籍思想家埃里希•弗洛姆(ErichFromm)是现代西方著名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家、新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他敏锐地洞察到,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虽有巨大发展,物质财富也不再匮乏,但人们生活得并不幸福,人们孤独、不安、机械化,人们同自己、同他人、同自然日渐分离,人被全面异化。

弗洛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人本主义伦理学,以促成“健全的社会” ,消除其对人的压抑,使人的创造性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身的统一。

一、人与自身相分离的生存现状:人类“生存的两歧”及全面异化自从人类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便意识到了自己面对这个强悍世界时的软弱无力,看到了人类永远也无法摆脱的“生存的两歧” :生与死之间的“两歧” ;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两歧”;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 。

理性使人陷入“生存的两歧” ,同时理性也驱使人们寻找各种方法以期解决之。

面对人的软弱无力和孤独状态,弗洛姆指出:“摆脱这种状态的道路有两条:一、向‘积极的自由'方向发展,通过爱和工作使自己自发地与世界联系起来,借此表现自己的情感、感性和理性等方面的能力,在不放弃自我尊严和独立性的前提下实现自己、自然、他人三者之间的融合;二、向后倒退、放弃自由,通过填平自我与世界之间已形成的鸿沟来克服孤独感。

”而现实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及其文明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意识乃至无意识领域的全面操纵,则注定了第一条道路必然是布满荆棘。

弗洛姆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修改、补充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劳动理论,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描述了现代工业社会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相异化的生存状态,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全面异化。

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个人感到自己是陌生人,或者说,个人在这个个体中变得使自己疏远起来。

他感觉不到自己就是他个人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行动的创造者——他只觉得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成了他的主人,他只能服从甚至崇拜他们。

”在异化状态下,人的生存依靠的不再是自己,而是自身之外的某种力量,人们丧失了自我意识,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人已经不再是他应该成为的、潜在的那个样子,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已相分离。

弗洛姆认为异化现象古已有之,只是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不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而是获得最高利润。

工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劳动愈来愈单调机械,工人的生命力、创造性被否定。

在消费领域中,现代西方人的消费欲望已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异化为工业和其他行业为了投资利益而强加于人的需要,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给人以快乐,而是单纯的为消费而消费。

消费本身成了目的,消费只是为了拥有,至于使用时得到的享受、满足却成了次要的了。

“人本身越来越成为一个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

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

”在人际关系领域中,现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丧失了那种坦率的、符合人性的特征,而蜕变成了“一种两个抽象的、两个活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 。

雇主与雇员、商人与顾客、每个人彼此之间都成了赤裸裸的相互利用、相互倾轧关系,都把对方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手段。

不仅人与人之间缺乏爱和理解,人也无法体验到真正的自我,人与自身已相分离。

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人已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成为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这样他必定丧失自我意识,完全以市场价格来衡量自身的价值,人自己不能决定自己,而要由外物、由市场来裁决。

他的人格塑造,学习内容,努力方向等完全取决于市场风向。

人只是一味的适应外界需要,而体验不到自我的存在,我只是你所需要的没有自我的物品。

“他的声望、地位、成就,以及在他人眼里他所是的那个样子,替代了真正的同一感。

这种情况使他完全依赖于别人对其看法,并使之继续扮演曾经使他获得成功的那个角色。

假如我和我的力量被互相分离了,那我的自我确实已由我所能卖到的价格构成了。

弗洛姆对西方工业社会人的全面异化的描述,使他感叹到:“ 19 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 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

”二、人与自身相统一的未来设想:健全的人格及健全的社会弗洛姆不单单揭露和批判病态的社会和扭曲的人格,其人本主义伦理学的宗旨则是要致力于以人道主义为本质特征,以爱心、理性、自由、创造性为内涵的非异化的、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的建立。

弗洛姆认为承认并接受人类“生存的两歧”并不意味着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了,我们毕竟还有第一条道路可走,尽管它荆棘丛生。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自己,为着自己。

”潜能的实现意味着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个体充分地发展他自己,成为一个独特的、惟一的、与他人有着种种区别的人,他感到自己就是自我行动的主体。

而要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弗洛姆认为只有生产性性格才能实现。

生产性性格不同于非生产性性格以对外界的屈从、占有、破坏和退缩等消极方式来“填平”自我与世界的鸿沟。

它是以爱、理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来最终获得人与自身、他人、自然的真正统一。

理性使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及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它指导着人的生产性劳作,使其实现自我并与这个世界相连结。

爱则是一种爱的能力,“爱并不是一种强加于人身上的权利,也不是一种外加在他身上的责任。

爱是一种人自身内涵的权利,人依靠它使自己与外界联系在一起,并从而使这个世界真正属于他” 。

爱包括爱自己和爱他人,它是一种突破人与人之间屏障的能力,它意味着对生命的肯定、关怀和负责。

爱能使人在保存人的完整性、个性的前提下与他人融合在一起,在克服孤独感的同时,又肯定了他人的价值,保持了自身的尊严。

创造性则体现了理性和爱的有机结合。

在这种生产性活动中,人体验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体,人的活动是他的力量和能力的表现,人的活动和他活动的结果结为一体,从而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紧密相连。

健全的社会依赖于健全的人,健全的人也只有在健全的社会中才能形成。

弗洛姆认为每个人的潜能都具有朝两个方向发展的倾向,一个是向上的发展,即存在与发展的潜能,弗洛姆称其为第一潜能,如果条件适当,这一潜能便会实现。

但如果条件与所需条件相反,则潜能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就是第二潜能,即死亡与破坏潜能。

人活着的目的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第一潜能,潜能的实现就是人生存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所以判定一个社会是否健全就是看它能否保证人的个性的发展。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的实现方式则是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在经济上应将中央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将自上而下的决策和自下而上的决策结合起来,实行工人和领导层的共同管理、共同决策,某种程度的国家干预和社会化,有限度的收入不均政策,保证全部生活费和社会保险制度等,使人们从事自认为有意义的工作。

政治上则组成议政小组,让广大人民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每个公民都应了解公共事务真相,为政府提供建议,帮助决策,建立独立的信息咨询机构。

文化上则彻底改造教育方法,教育的目的要从培养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转向培养人性得以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

使每个成员不仅掌握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爱和创造性的人,使社会成为友爱、正义的社会。

三、弗洛姆人性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弗洛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充分揭露现代工业社会的人性扭曲和全面异化,并将“性格理论”与“社会化”结合起来,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探讨。

这对于推进我国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弗洛姆认为,相当一部分人误解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主张人的物质利益、人对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福利和使生活日益舒适的愿望是他的主要动力” 。

弗洛姆不认可这种观点,在他看来,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人们的思想和欲望,在资本主义具体的经济条件下,物质享受是人生存的主要动因,但在其他经济环境下,却并非都是如此。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的目标是使人在精神上得到解放,使人摆脱经济决定论的枷锁,使人的完整的人性得到恢复,使人与其伙伴们以及与自然界处于统一和谐的关系之中。

”“马克思的目的不是仅限于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是通过恢复一切人的未异化的、从而是自由的能动性,使人获得解放,并达到那样一种社会,在那里,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不再是‘畸形的' ,变成了充分发展的人。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论述道:“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彻底的、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

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立、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抗争的真正解决。

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它知道它就是解答。

”马克思在这里讲的是最终能够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作为目的而存在,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性从异化走向真正的复归,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探寻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现实路径。

马克思依据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和人的自由个性阶段。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社会形态,都处于人的发展的第一阶段,即人的依赖性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个人没有独立性,直接依附于共同体;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与之相对应,人的发展也进入了第二大形态——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生产力空前提高,社会分工高度发达,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开始形成普遍的物质变换、复杂的关系及多方面的需求。

在这一阶段,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劳动者摆脱了对人的依赖,获得了更多的独立和自由。

但与此同时,却走向了对物的顶礼膜拜,人的社会关系是以物为媒介并异化为物的社会关系,人的能力转化为物的能力,直接造成了人的畸形发展;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与此对应的人的发展也进入到了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个人不需要屈从于强制性的社会分工去片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在这个联合体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