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血凝酶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

合集下载

我院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应用分析

我院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应用分析

我院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应用分析张裴;古丽米拉;沈静【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application of h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 HCA ) in the hospital to guide its clinical rational use. Methods The consumption quantity and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of HCA between June 2013 and May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meanwhile, the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of HC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combined use of other hemostatic medicine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Between June 2013 and May 2014, HCA for injection in the hospital was most u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of the 806 cases selected,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solvent rate was 82. 88%. The drugs were ad-ministered mainly through intravenous drip infusion, and adverse events didn't occur by combinational application.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mocoagulase agkistrodon for injection in the hospital is standard, however, its range of application and menstruum of administration remain to be further improved.%目的:了解尖吻蝮蛇血凝酶的使用情况,以规范临床的合理应用。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估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估

蛇毒血凝酶注射液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评估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治疗的11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而观察组给予奥美拉唑结合蛇毒血凝酶注射液治疗。

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血小板、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应用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关键词】蛇毒血凝酶注射液;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18-02Evaluation of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a Zetong1,Chang Haiping2.1 Pharmacy,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 Chuan,Ning Xia 750004,China;2 Pharmacy, Ningxia?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Center,Yin Chuan,Ning Xia 75000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nake venom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In this group, 118 cases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8 Jan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andomly, with 59 cases in ea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meprazole combined with Hemocoagulase Injection. Results Afte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76.27%,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1%,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s of D- two polymer, platelet, coagulation time, fibrinogen and prothrombin activity in the 2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snake venom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s significan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t is worthy of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Key words】Hemocoagulase Injecti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linical effect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消化科中一种常见的疾病,诱发因素较多,一般包含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性胃炎等,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着出血量大与发病急等特点,且短时间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邵千航;刘雪梅;黄琳;封宇飞【期刊名称】《中国药师》【年(卷),期】2024(27)5【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VIP、CNKI,收集白眉蛇毒血凝酶在外科手术切口中止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日。

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3项RCT,共1 027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平均止血时间、单位面积出血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的凝血酶时间(TT)均小于对照组(P <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亚组分析显示,不同类型的手术切口中,白眉蛇毒血凝酶组的止血时间、单位面积的出血量及术中出血量均减少(P <0.05)。

神经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P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T、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鼻内镜手术、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两组TT、APTT、PT、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科手术切口术后第1天白眉蛇毒血凝酶组TT、P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P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共有6项研究对白眉蛇毒血凝酶使用后的不良反应进行报道,其中4项研究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止血疗效更佳,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未增加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好。

【总页数】11页(P864-874)【作者】邵千航;刘雪梅;黄琳;封宇飞【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学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应用对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创面止血效果的临床研究2.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3.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切口的止血效果4.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宫腔填纱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5.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局部应用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创面止血效果的多中心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止血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尖吻蝮蛇血凝酶临床止血作用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12 ]
尾聚合而凝固, 所以这类酶被称为类血凝酶 ( thrombin尖吻蝮蛇血凝酶系尖吻蝮蛇蛇毒中发现一种新的 具有止血作用的活性组分分离纯化而来, 是迄今为止 我国上市产品中唯一完成全部氨基酸测序的单一组分 的蛇毒血凝酶类药物
[6 ]
1 岁以内先天性心 研究显示,
脏病患儿的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处于正常低限, 认为先 天性心脏病患儿凝血功能储备较差, 因此手术止血成 为手术成功的一个关键步骤, 合理应用止血药成为有 效的治疗手段。章征兵等
[11 ]
, 有精氨酸酯酶活性, 能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释
[5 ]
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妇科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
放血纤肽 A( FpA) 或 B ( FpB ) like enzymes, TLEs) 。
, 导致纤维蛋白单体首
有效性研究结论相一致。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凝血状况与健康儿之间存在明 Haizinger 等 显的差异,
[3 ] 纤维肽 B 肽形成维蛋白原( ar2 ) 而凝血 。纤维肽 A、
是 a 及 链的 N端的一段 16 个和 14 个氨基酸组成的 凝血酶 或 类 血 凝 酶 的 作 用 就 是 切 除 这 两 个 肽 小肽,
Antropol, 2007 , 31 ( 1 ) : 285289.
参考文献:
[4 ]
单体( aBr) 2 , 并以非共价交联的形式聚合成易溶的纤 维蛋白多聚体, 从而发挥止血作用。 与其他传统同类 HCA 只含单一类凝血酶成分 制剂不同的是,
[7 ]
, 不含
而目前临常用的蛇毒类血凝酶制 凝血因子 Xa( FXa) , 剂都未能分离去除 FXa。 FXa 在凝血酶的产生及形成 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它是凝血瀑布效应的放大器, 过度放大有诱发血栓形成的危险。HCA 不含凝血因子 Xa, 从其凝血机制上减少了在用药过程中发生血栓不 良反应的几率。 HCA 用于凝血的另一个优势在于 HCA 在不激活 FX Ⅲ ) 的情况下, 凝血因子 XⅢ( coagulation factorX Ⅲ, 在血管内作用产生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纤维蛋白, 从而 使伤口部位加速止血但不会进一步使纤维蛋白聚体再 交联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络合物, 因而在正常的血管 内不会造成血栓形成。因此可以说是一个优良的体内 外止血药物。 3 尖吻蝮蛇血凝酶的止血效果 韦军民等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i n s t r u c t i o n s wa s r e c o mme n d e d . KEY W ORDS He mo c o a g u l a s e ; He mo s t a t i c d ug r ; Co a g u l a t i o n d i s o r d e r ; Ra t i o n a l d ug r u s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i m, t r e a t me n t c o u r s e,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r o u t e, me d i c a t i o n o c c a s i o n a n d a s s o c i a t e d me d i c a t i o n we r e a l s o a n a — l y z e d .Re s u l t s : S u p e r i n d i c a t i o n s me d i c a t i o n , i n a p t i t u d i n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r o u t e , i r r e l e v a n c y me d i c a t i o n o c c a s i o n a n d o v e r —
注射用 白眉蛇毒血凝酶 的临床应 用调查分析
袁琳 ① 邹 小蓉① 陈艳梅 ①
摘 要 目的 : 调查 白眉蛇毒血凝酶的 临床 用药情 况, 为临床合 理用 药提供 参考 。方法 : 回顾性调 查 2 3 0份 病
例, 统 计白眉蛇毒血凝酶 的科 室用量分布和人均 用量 , 并对治疗 目的、 用药疗程 、 给 药途径 、 给 药时机 和联合 用药情

蛇毒血凝酶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凝血的效果

蛇毒血凝酶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凝血的效果

1 资料与 进 入试 验 。选 择 2 0 1 4年 5 —1 0
月本 院住院 的 6 0例 择期 行全 子宫加 双侧 附件 切 除加
盆腔 淋 巴结清扫手术 的宫颈癌 患者 , A S A I~Ⅱ级 , 年
龄2 0~ 6 0岁 , 无 心血 管病 史 、 血液病 史 、 过敏 病史 , 肺 及肝 肾功能正 常 , 凝 血时 间正 常。采 用 随机数 字 表将 患者 随机分为 I 组和 Ⅱ组 , 每组 3 0例。 由同一位 主刀 医生 负责手术 , 同一位麻醉 医生负 责麻 醉 。
2 . 1 一般 情 况比较
维持量 2 m l Mh , 自控量 0 . 5 m L / 次。
冻干蛇 毒 中提 取分离 得 , 含 巴 曲酶 及磷脂 依赖性 凝血
因子 X激活物 , 可用 于需减少 流血 或止血 的各种 医疗 情况, 也可用来预 防出血 , 如 手术 前 用药 , 可 避 免或 减
少 手术 部位及 手术 后 出血 。本 研 究拟 对 蛇毒 血 凝 酶 用 于宫 颈癌根治术 的凝血效果 和安 全性作 临床观察和
广东省佛 山市第一人 民医院麻醉科 ( 5 2 8 0 0 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蛇毒 血凝酶用 于宫颈癌根 治术的凝血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 期行腹腔镜 广泛子 宫切
除加盆腔淋 巴清扫 术的宫颈癌患者 6 0例 , 随机分为 I 组 和 Ⅱ组 , 每组 3 O例 。两组均行静吸复合麻 醉 , 术前 l h及 术前 1 5 m i n I组分别肌 肉注射蛇毒血凝酶 1 k U / mL , H组分别肌 肉注射生理盐水 1 m L 。记 录手术前 ( 1 1 D ) 、 切 皮时 ( T 1 ) 、 术 中( 记 录术中任 意 3次取 均值) ( T 2 ) 、 术毕 ( ) 时点血压 、 心率 、 脉搏氧饱 和度 ; 观察 两组 患者手术切 口单 位面积 出血量 、 出血 时间、 手术前后血红蛋 白含 量和 凝血功能等指标。术后 2 4 、 4 8 h随访 患者 , 记 录腹腔 引流液情

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周莹【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3(025)001【摘要】目的研究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我院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年龄19~72岁,平均为(32.1±4.8)岁,其中男53例,女47例.于手术开始前15~20min通过静脉注入尖吻蝮蛇血凝酶,观察凝血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PT、TT、APTT、FIB、PLT、HGB、WBC、RBC以及ALT、TBIL、Bun、Cr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尖吻蝮蛇血凝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以及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总有效率达89%,其中显效率为65%,有效率为24%,无效率为1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总页数】2页(P234-235)【作者】周莹【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中医院,杭州,3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行扁桃体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止血的安全性评价 [J], 张丽;陈金湘;李海云2.尖吻蝮蛇血凝酶在后腹腔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J], 夏樾;杨嗣星;钱辉军;程帆3.尖吻蝮蛇血凝酶对腹部手术切口止血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J], 韦军民;朱明炜;张忠涛;贾振庚;何小东;万远廉;唐大年;叶国栋;孙瑞元4.尖吻蝮蛇蛇毒血凝酶与可溶性止血纱布在创面止血上的联合应用 [J], 郑颖;范泉水;郑明义;陈蒲玲;王双印;冯子良5.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应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的安全性评价 [J], 刘彩灵;夏昕晖;吴炜嘉;郑汉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现状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现状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具有抑制血小 板聚集的作用,可以防止血栓的 再次形成。
用于控制出血和创伤止血
局部应用止血效果好
在手术过程中,将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喷洒在手术创面上,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减少失血量。
促进血液凝固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可以促进血液凝固,加速止血过程。
促进血小板聚集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可以刺激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加强止血效果。
生物活性稳定性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在体内外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酸碱度、酶活性等。
提高方法
通过化学改性、物理修饰等方法,改善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稳定性,延长其在体内的作用时间,提高 其治疗效果。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生产规模化和成本降低的问题
生产规模化
成本降低
目前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生产主要依赖于生 物发酵法,但生产规模较小,难以满足临床 需求。
04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研究挑战与展望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免疫原性及其克服方法
免疫原性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作为一种异源生物分子 ,可能触发免疫反应,导致潜在的安全性 问题。
克服方法
通过蛋白质工程、基因突变等技术,对尖 吻蝮蛇类凝血酶进行改造,降低其免疫原 性,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生物活性稳定性及其提高方法
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
直接作用于血栓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能够直接作用 于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将 其降解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 物,包括可溶性纤维蛋白凝块和 纤维蛋白原,从而起到溶解血栓 的作用。
加速血栓溶解过程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还能加速内源 性凝血过程,促进血液凝固,并 刺激血小板聚集,进一步加强血 栓的溶解。
尖吻蝮蛇类凝血酶的抗凝活性及其影响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世界 2012年第1期 总第50期
4
1 血凝酶的发现及其发展进程:
1936年科学家从柳叶蝰蛇蛇毒中提取、精制了一种可缩短凝血时间的酶,取名为Coagulase ,翻译为血凝酶或巴曲酶,在人体内有类似凝血酶的效果,因此又称类凝血酶。

而正式被批准销售并在临床研究中被公认在止血方面有长效、安全、快速特点的是瑞士素高药厂从巴西矛头蝮蛇毒中提取的多肽单链类血凝酶止血剂,我国研发的酶类止血酶包括已上市的来源于长白山白眉蝮蛇的注射用白眉蝮蛇毒血凝酶(商品名:邦亭),与尖吻蝮蛇血凝酶(HCA)。

2 血凝酶的主要组分及其作用:
主要对巴西矛头蝮毒液提取的血凝酶和中国白眉蝮蛇血凝酶进行分析,前者由巴曲酶和Ⅹ因子激活剂(FAX),其中的巴曲酶是相对分子量为39000~43000的单链糖蛋白,FAX 相对分子量为79000±5000,含量只有0.5%,而后者由3种组分构成,相对分子量分别为54000士5000,34000±5000和15000士3000,并且相对百分含量为7.0%~12.0%,76.0%~82.0%,7.0%~12.0%,是
蛇毒血凝酶研究进展和在临床应用
安全性评价
潘梦 王凯英
(西南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1756)
摘要:主要通过介绍在各临床领域血凝酶的最新使用进展,,并在相关药理和组成略作介绍和对其主要安全性进行评价,以展示蛇毒血凝酶在创伤和内部出血方面的成效,并在生物信息学和基因克隆方面稍做陈述和展望。

关键词:血凝酶 临床应用 安全性 巴曲酶
作者简介:潘梦垚;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0年08月;籍贯:浙江新昌;学历:本科 ; 职称:无; 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王凯英;性别:女;出生年月:1990年07月;籍贯:浙江余杭;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生物信息学。

由类凝血酶和类凝血激酶组成[1]。

作用机理:(1)血凝酶能促使纤维蛋白原(Fg)A α链上的Arg16-Gly17链处降解,释放出纤维蛋白肽A (FPA ),产生不稳定可溶性纤维蛋白Ⅰ单体(FIm);(2)并在酶持续作用下,FIm 聚合成纤维蛋白Ⅰ多聚体(FIp),后者能促使血管破损处血小板聚集,加快血小板止血栓形成;(3)在血管破损处的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形成凝血酶的作用下,FIm 迅速降解,释放出FPB ,从而生成F Ⅱm ,后者在凝血因子ⅩⅢa 和Ca 2+作用下交联形成难溶性的纤维蛋白丝,并成网,网罗血浆血细胞覆盖并加固接而形成血小板止血栓,起到止血作用。

该过程不被抗凝血酶、肝素和水蛭素抑制。

而有报道指出尖吻蝮蛇中的血凝酶可不激活因子,生成的纤维蛋白单体,只能首尾聚合连接,而不会纵向聚合,形成不牢固的聚合体,生成在血液中可溶性非交联单体纤维蛋白,并很快被网状内皮系统所吞噬和循环血液清除,适用血管内给药,且不引起血管内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并发症。

3 蛇毒类血凝酶的临床应用:
如今在临床上主要有在扁桃体术后出血,腹部手术术后出血和在耳鼻喉科、呼吸系统手术中都有较为细致的研究,如:3.1 耳鼻喉科
术中出血是内镜鼻窦手术中常见的,影响手术顺利进行的症状,许航宇,舒海荣利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注射方法对120例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进行治疗。

治疗组:术前肌注2KU 白眉蛇毒血凝酶。

阳性对照组: 术前肌注2KU 血凝酶,空白对照组:术前肌注等量0.9%氯化钠。

治疗组(有效率82.5%)和阳性对照组(有效率87.5%)的平均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减少41%和43%;平均手术时间缩短30%和28%。

3.2 呼吸系统
气管切开建立可靠人工气道,是抢救急病危患者重要措施之一,但可发生出血、气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

钟弢,田继先等通过在治疗组(18)和对照组(17)气管内注入白眉蛇毒血凝酶观察35例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患者,前者经气管内注
下转第7页

生物技术世界 2012年第1期 总第50期
7
3.二羰基及多羰基化合物的还原
在酶的作用下,含有两个羰基以上的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根据pH 值等条件的变化,生成的产物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酵母的作用下,下述的二羰基化合物pH 值=5.0时,只有一个羰基被还原,显示出高度的区域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

但如果pH 值增大,被还原的羟基也会相应地增多,就会生成二醇及部分消旋化合物。

五、结束语
生物催化剂以酶为主,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因此,其催化活性与蛋白质的特性有关,易受温度和pH 值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与反应速度成正比,随着温度的上升,反应速度加快。

但是,当温度达到45~50℃以上时,蛋白
质就会变性失活,其反应速度就会急速下降,甚至消失。

同样,生物催化剂也只在一定的pH 值范围内起作用,因为酸性或碱性过大的环境都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因此,在使用生物催化剂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每种酶的最佳温度和pH 值,还要注意控制相关的压力和有机溶剂等条件。

因此,在运用生物催化剂进行有机合成反应时,要求所选用生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耐受力,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生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快速催化完成立体专一性的有机合成反应,对为数众多的底物,也可以极精确地反应转化。

使用生物催化剂完成的有机合成反应,极少或根本不
生成副产物,而这些催化剂本身就不存在污染问题,这使得生物催化剂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只要相关的研究和工作人员在化合物的合成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生物催化剂的优点并加以运用,生物催化剂就会在未来的有机合成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葆佺.新编药物合成反应路线图设计与制备工艺新技术实务全书・第4卷[M ].天津市:天津电子出版社,2005.
[2] 沈玉龙,曹文华.绿色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入血凝酶,后者经气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

治疗组的显效率(55.56%)和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7.64%)和总有效率(58.82%)。

4 蛇毒血凝酶在其领域应用安全性的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蛇毒血凝酶仅具有止血功能,并直接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

在正常血管内,白眉蛇毒血凝酶只发挥类凝血酶样作用而不导致血小板粘附,当血管破损时,可发挥类凝血酶样和类凝血激酶样双重作用,不影响血液中凝血酶原数目,且无血栓形成危险,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剂量适当时有止血作用,但大剂量(50~100kU/次)就明显降低血液中所含的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和凝血性能,因此用药不能超量。

在吴广通等的对兔注射血凝酶后有结果证明对兔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和聚集率无明显影响,对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所以在血管无破损情况下,不能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

在各学者的临床实践中,如朱明
炜,曹金铎等在对蛇毒凝血酶在腹部手术中的止血作用和对凝血功能影响的试验中明显得出结论使用蛇毒血凝酶后,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亦无明显变化,可见其安全性较好。

而在白雪,杜峻峰等的关于H C A 止血的有关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中更是从给药前及给药后,对全部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包括对患者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心肺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研究发现,术后应用HCA 最长达到6天,累计用药12 u ,各项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

5 总结与展望
蛇毒血凝酶和其类凝血酶在医疗和科研方面会随着技术与理论的进一步深入而大放异彩,并且在其应用方式与结构突变和大批量生产上也会随着如今生物化学领域和生物信息学,基因克隆技术的进步而全面发展,将从其本身的蛋白领域逐渐深入到分子生物学领域,再对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不同药效学功能的类凝血酶活性中心的构造和酶催化机制,并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模拟其分子结构模型并推导活性中心位置与分子结构再可结合其具体物理化学性质与氨基酸残基性质提出合理的蛋白质的侧链主链的化学、生物学修饰,或在其已经测定的基因序列上进行定点突变、定向进化或通过基因融合技术并在大肠杆菌进行表达筛选从而进一步在疗效和用途上如抗变性能力和催化能力方面取得进步。

而在生产上由于毒蛇毒液的制约需在基因克隆与在体外大量生产血凝酶技术上着重加大力度利用毒蛇R N A 的提取,cDNA 的体外合成和PCR 扩增,并利用DNA 重组技术在质粒导入载体细胞后表达筛选,从而获得大量产品,这种方法已经有研究人员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进一步的研究仍需技术和理论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郑颖,沈居仁,范泉水.蛇毒血凝酶的比较[J].蛇志.2008;20(3):218-219
上接第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