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1927)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1.背景
①孙中山吸取革命失败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定 ②中国共产党也意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2.过程 ①中共“三大”(1923.广州)确定同国民党合作
②国民党“一大”(1924.广州)确定国共两党合作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1、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创办黄埔军校(1924.广州) 3、北伐战争(1926—1927)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思考:孙中山为什么决定与共产党合作?
为了实现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 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校长 党代表 孙中山 廖仲恺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创始人 蒋介石
创建黄埔军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 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 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第一次国共合作
叶挺、“铁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意义:
结果: 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北伐失败
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国内军阀, 有力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927、4) 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政变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黄埔军校校门上有 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横联是“革命者来”。 这副对联,体现出军校 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第一次国共合作
这所军校与其他军校有何不同之处?为 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
(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 危亡为宗旨。 军事制度严明,管理制度严格,是一所 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 (2)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推 动国民革命军,起了重大作用。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国民党: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必须改组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的血 液。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背景(教师讲解)教材P70补充
在孙中山的奋斗历史中,曾多次向帝国主义国家呼吁帮
助,而其结果总是帝国主义国家支持军阀反对他。……孙中山
从对十月革命和苏俄的进一步了解中,从过去一再遭到帝国主
义国家的冷遇和破坏中,深切感到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俄国
材料一 8月30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在炮火掩护下正面进攻贺胜桥,
凌晨4时➢,各路国进共攻两部队党全合部作打,响共。同敌军推重进机;枪、山野炮同时进行拦截射 击。但➢是北伐军广战大士官奋兵力英向勇前,作势战不;可挡,破晓前攻破一线阵地。李宗仁战 后回忆➢道“枪炮北之伐声作震战耳方欲针聋,正尤确其;机枪声紧密尤为各次战役所未见”,至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导学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学生自学)教材P70—71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0页—71页内容将国民党一大的相关信息补充在表格 上,并在教材上做笔记。
时间:1924年1月 地点:广州
共产党员参会代表:_李__大__钊__、林伯渠、
_毛__泽__东__、瞿秋白。
内容:通过宣言把旧三民主义改为新三民主
是真正帮助中国革命的。
——王桧林、郭大钧《中国现代史(上
3.国际: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 助。
册)》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的背景(笔记整理)教材P70
1.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力量较为弱小,需 要革命同盟者。(补充) 2.国民党:革命道路屡遭挫折,必须改组 国民党,为他注入新鲜的血液。(第1段) 3.国际:共产国际的支持与帮助。(补 充)
第一次 国共十 国共合作 年内战
1924.1 1927.4 1936.12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作成果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革命者来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黄埔军校校门上的这幅对联体现了该校怎样的办学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 旨。
合作成果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和核心
1、时间: 2、目的: 3、总司令: 4、对象: 5、主要战况与成就 p56 ( 6、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 诸多军阀之间经过十几年的战争与合并,1926年 全国形成三大主要军阀势力。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西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兵力20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与孙 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
指导思 想 政党性 质 奋斗目 标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 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利益 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和共产 主义社会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 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
为什么两个党派能够合作?
共产党认识到:· · · · · · · · · 国名党认识到:· · · · · · · · · 思考: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遭遇了哪些挫折?
国际环境: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 · · · · · 国内环境:北洋政府统治下的
中国,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四 分五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因此,人民的强烈愿望: 打倒列强,除军阀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2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共22张PPT)
3 本是同根,相煎太急
——北伐战争
——国民党右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审时度势,合作共赢——国共合作的实现
1、背景:
a. 1923年,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建立_革_b_命.__统孙。一中战山线深深感到必须改组_国__民_党_____,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孙_中__山____主持下于广州召开,
1 学习目标
1)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国共合作与2北学伐习战重争点
北伐战争胜利
3 学习难点
1)国共合作的原因;2)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 审时度势,合作共赢
——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共合作与2北两伐党战同争心,其力断金
——韩俊,曹均学《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原因探 析》 2)血的教训,中共认识到力量弱小,需要团结革命同盟
审时度势,合作共赢——国共合作的实现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先生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 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自已的孤独。国民党正在堕落中 死亡,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盖今日革命,非学俄国不可。
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_______标志着
_____。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审时度势,合作共赢——国共合作的实现
3、成果: 1924年5月,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黄称埔__军_校__, 由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__石______任校长,周_恩_来_______任政 治部主任。这所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 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优秀版)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课件(优秀版)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

2、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三大政策是①联俄②联共③扶
助农工④打倒军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一名军人是在 1928 年底在井冈山参军人伍的。
当年他参加的部队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新四军
D解放军
4、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
武汉民众庆祝北伐胜利以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蒋介石
失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 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在这次政变中, 仅三天时间,共产党员工 人领袖,革命群众被杀 300 多 人 , 被 捕 1000 多 人 , 失踪5000多人。中国共产 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 在这时英勇就义。政变后,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 政府。
重大成果是
A推翻了满清帝制
B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赢得了民族独立
洁心与大熊在进入高中的第一天相识,两人都是大个子,分座位的时候,老师让男女生各排一队,一队一个次第走到座位上,最后一排有六张桌子,洁心谦虚地站到一个比自己矮一点 点的女生前面,与大熊成了同桌
他们一个15岁,一个16岁,花开的季节。初学立体几何,大熊用小纸壳手工助洁心理解立体与平面的迥异,地理考试这对同桌囊括了班里两个第一,大熊94分,第一名,洁心47分, 倒数第一。大熊不知怎么就让无论如何都搞不懂季风洋流方向的洁心尤如神助,醍醐灌顶。洁心盼着上作文课,老师会朗读几篇上榜佳作,每每读到洁心的作文,大熊会看洁心一眼, 好像在说我知道这一篇是你写的,洁心也会漫不经心瞥一眼,故作平淡地回复嗯,是我。不知从何时起,他们走进彼此的心。大学毕业的第二年,他们结了婚,第三年,有了一个可爱 的孩子。洁心的日常开始以大熊小熊为中心,辞去优渥工作,成为家庭主妇,曾经的诗情画意干练要强变成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窈窕淑女变成自带三层救生圈的黄脸婆,大熊成为 业内认可的职业经理人,小熊也取得全国乃至世界各大数学竞赛计算机竞赛的各色奖牌。被大熊小熊的光环映着,洁心日复一日忙忙活活庸庸碌碌地快乐着。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丢 失快乐最简单的方式。昔日的同学大多事业有成,成为各自领域的精英,而洁心日渐落伍,好像被抛弃在另一个时代。比较也是客观认识自己最直接的方式。失落带来思考,洁心终于 意识到这十几二十年的岁月她把自己搞丢了。洁心想重回轨道却无力又无助,知识陈旧,书生意气,与社会严重脱节,抱怨,她偏执地认为大熊消耗了她的青春改写了她的命运,而人 到中年的大熊再不会像过去只要听到洁心呼唤,马上放下全世界飞奔而来,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再对洁心的发号施令全盘言听计从,洁心觉得自己失去了整个世界。洁心没有意识到很多 时候大熊只是在迁就她,不和她计较,也没有意识到一个企业高管若凡事对一个家庭主妇唯命是从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她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容易愤怒,家庭气氛像一只随时会被引 爆的火药桶,说不定什么琐事就会成为导火索。大熊忙碌粗心,洁心心灰意冷,俩人之间有了罅隙,有了不满,洁心不止一次发怒时大喊分手。洁心最脆弱的时候,大熊没有及时给予 支持和关注,洁心撕心裂肺的难过,大熊忙于工作,浑然不觉,洁心认为大熊不再爱自己,痴心错付,悔不当初,对自己的婚姻感到绝望,她给自己7天的时间思考,要不要走出这曾 欣欣然冲进来的围城。一位生性爱冒险的作家本杰明,无法走出半年前的丧妻之痛,带着一个青春期一个幼儿期的两个孩子,生活一团糟。本杰明放弃了专栏写作,拒绝开始新感情, 欲带着儿女换一个崭新环境开始新生活,于是他买了新房子,未曾想这房子却是一个经济窘迫、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的动物园……本杰明走投无路之时,发现妻子给留下的“冒险基金”, 妻子自知无法常相陪伴,竭尽所能给丈夫最后的成全,这份爱让人唏嘘汗颜。本杰明给一双儿女讲述他和妻子初次见面,一见钟情,自惭形秽,踌躇不前时,自己骨子里天生的冒险精 神推着自己抓住了这份非你莫属的爱情。看着本杰明和一双儿女对着阴阳相隔的妻子、妈妈,互诉衷肠,洁心百感交集,泣不成声,她想世人听过见过无数美丽的爱情故事,但都是别 人的,现实的生活总会有种种难言的苦楚不如意,“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接受人和事的缺憾不完美,才是真实的生活。发起冷战的第三天,洁心不再继续臆想徒生 闷气,她决定给彼此一个机会,和大熊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长谈,长谈的结果是洁心庆幸失而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争的历史进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争的历史进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

它们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的革命进程注入了强大动力。

20 世纪初,中国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

列强的侵略、封建军阀的割据混战,使得国家满目疮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中国的有识之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23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正式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这一决策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

1924 年 1 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这次会议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国共合作后,建立了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1926 年,国共两党决定出师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即先集中兵力进攻吴佩孚,再挥师东进,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攻打张作霖。

北伐战争初期,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英勇善战,屡建奇功,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北伐军迅速占领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然而,北伐战争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

1927 年 4 月 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7 月 15 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也开始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北伐战争半途而废。

尽管北伐战争最终没有完成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目标,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部队,张作霖也退往东北。

同时,北伐战争也推动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广大人民群众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实现革命目标的重要保障。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 政党性质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
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实行产阶级民主政治
奋斗目标 在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后,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总之,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 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扶助农工”既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思想的发展,也是中 国资产阶级以革命领导自居的心态。而共产党则是依靠而不是“扶
关于“党内合作”
原 因
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 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 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由于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 着根本的区别,“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中共在政治上、 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独立性。 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 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 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 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 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根本原因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 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吴佩孚像 军阀
孙传芳像 控制地区
张作霖像 兵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 和直隶
20万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背景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一说国民党 与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合作?
国际:一战结束,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 国政治经济的控制和侵略。 国内: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 社会动荡,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阻碍。
国民党在维护 共和之路上屡遭挫 折,孙中山逐渐认 识到:完成革命事 业需要寻求新的力 量支持。
在共产国际的 促成下,孙中山决 定外与苏联联合, 内与共产党联合。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前,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多 次与孙中山会晤,商谈国共合作等问题。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
国民党一大内容:
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张学良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并继续北伐,同时 通缉共产党首要,继续“清党”,成为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政府。
国民党
共产党
共产党成立不久,集中力量所领导工人运却遭 受军阀的严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处于低潮。
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成功,不能只靠工 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ຫໍສະໝຸດ 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 统一战线。
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决议:“须与中国国民 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 形式,但仍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
5、军阀之间相互猜忌,内部矛盾重重。
6、共产国际的帮助。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 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
1928年12月,东北 保安司令张学良通电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改易 旗帜”。自此,南京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 一了全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图片导入
讲授新课: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历史背景:
①国际角度: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中国政治和经济的控制与侵略。

②国内角度: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愈演愈烈,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发展遇到严重障碍,广大人民希望实现国内和平与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角度:中共成立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

在军阀镇压下,工人运动陷入低谷。

中共认识到:要推翻军阀统治,取得革命的成功,不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应该联合其他革命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④孙中山角度: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在维护共和的道路上也屡遭挫折。

他逐渐认识到:要完成革命事业,不仅需要寻求新的力量的支持,而且需要将国民党建设成为一个有力的政党。

2、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通过了反帝和打倒军阀的主张;确立了三大政策;确定共产党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

意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创办了黄埔军校,展开了国民革命运动。

3、黄埔军校的建立
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特点: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作用:在短时期里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成为国民革命军的骨干。

【探究】黄埔军校校门上有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联是“革命者来”。

1、这副对联,体现出军校什么样的创办宗旨?
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

2、为了完成革命,孙中山采取了哪些措施?
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为国民革命军培养骨干力量。

二、北伐战争
1、背景:国共两党合作后,展开了国民革命运动;1925年,孙中山病逝。

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2、目的:打倒列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3、时间:1926年
4、主要战役:贺胜桥战役
【探究】
(1)北伐军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北伐的方针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

采取这一战略主要是因为北伐军实力相对弱小,无法全线作战;两湖地区多是富足之地,革命群众基础好,靠近国民政府,便于接受补给和支援。

(2)结合当时的中国形势,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国共合作,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北伐军制订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正义之战,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将士英勇作战,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新四军);军阀间相互猜忌,限于严重分裂的极端脆弱局面;苏联在军事、物质上的帮助等。

5、北伐战争意义: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国内军阀,有力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三、“统一”全国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8年12月张学良通电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课堂小结]板书小结
[布置作业]见精编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国际国内
中国共产党角度国民党角度
2、国民党一大召开
时间、内容、意义
3、黄埔军校的建立
创立者、特点、作用
二、北伐战争
1、背景
2、目的
3、时间、
4、主要战役
5、意义
三、“统一”全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